第230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薛德音自薦進入東宮時與薛元敬喝了一場酒,那時很是意氣飛揚。
現在他眉間多了皺紋,兩鬢多了白發,麵容好似老了十歲。
李玄霸現在才知道薛德音原來進入了東宮。
他沒有太關心太子東宮有哪些屬官,又常年不在洛陽,所以對低位的人事變動不了解。
薛德音雖然有“河東三鳳”之名,但這名聲就僅限於河東郡,別說天下,連朝堂都很少有人提起,所以他的動向,李玄霸不特意關心,是不會傳到他耳中的。
曆史中的薛德音一直在東都洛陽,王世充占領洛陽後歸附王世充。秦王李世民一戰擒兩王後,薛德音與王世充麾下許多下屬一起被處死。
薛德音是薛收的堂兄,薛老師的族侄,李玄霸有意想等天下大亂之後撈一撈他。
薛老師在河東薛氏的話語權很大。薛老師已經知道未來定是二哥的天下,應當也會約束族人,不要亂投靠他人。
而且看在薛老師的臉麵上,父親應該也會放過薛德音。
薛德音很早就已經在朝中任職官,與年少的李世民、李玄霸玩不到一塊去,李玄霸沒有特意接觸過他。
他萬萬沒想到,這個時空的薛德音居然會投在太子楊暕麾下。
其實冷靜想一想,薛德音做出這個決定並不意外。
薛德音有才華,有誌向,太子楊暕無論地位還是才幹,都是那時少年才俊最好的投奔對象。薛德音就算眼神再不好,將來會投王世充那等人,也不會忽略太子的光芒。
他有意投靠,楊暕身邊又有庾儉這樣識得人才的臂膀,他成為太子東宮屬官再正常不過。
這算是自己的蝴蝶翅膀嗎?
李玄霸看著神色頹廢的薛德音,心中微微一歎。
或許這種提前成長對薛德音來說是好事,將來讓他免於一場生死大災。
但對薛德音而言,自己認可的主公遭遇這樣的冤屈,他受到的打擊恐怕一輩子都難忘。
這個薛德音又不知道原定曆史中他會死,隻會用一生的時間去緬懷這一段經曆。
因為二表兄已經注定有一段悲壯的退場。
“要不要去張掖?”李玄霸道,“去塞外散散心?”
薛德音剛想說自己隻想閉門讀書,但他才思敏捷,又因為太子一事磨礪出些許敏銳,皺眉道,“可是陛下還不放過太子殿下?”
薛元敬結結巴巴道:“不是吧?就算陛下不放過太子殿下,難道已經離開的東宮屬官還會被連累?”
李玄霸道:“說不準。不過磬之還是離開家鄉為妙。”
薛德音攥緊拳頭:“你這麽說,我倒是想回到太子殿下身邊了。”
李玄霸:“?!”喂喂,不會自己一番話,讓薛德音趕著去奔赴一場死劫了吧?
李玄霸頭疼道:“那你還是乖乖留在這裏吧。”
薛德音搖了搖頭,不說話。
薛元敬擼袖子:“你敢去,我就敢把你打暈後軟禁。”
李玄霸頭腦風暴,道:“磬之,薛兄,你冷靜一點。你想想,如果太子真的出了什麽事,他的身後名一定會被抹黑。你文采斐然,佐修過《魏史》,又曾在太子身邊為官,太子的身後名就隻有你能守護了。”
薛元敬都快哭出來了:“李三郎,李大德,你怎麽說的太子殿下必那個什麽似的!”
薛德音死死盯著李玄霸。
李玄霸道:“我隻是了解二表兄。他向來驕傲,看不得大隋朝著深淵滑落,肯定會做些什麽向陛下勸諫。而陛下是聽不得諫言的,何況是自己忌憚的壯年太子的諫言。”
薛德音頹然地抱著腦袋:“是啊,太子殿下是這樣的人。我不該離開他,不該離開……是我膽怯了,是我膽怯了。我是什麽‘河東三鳳’,我就是一個膽小鬼!我不如庾養廉,不如庾養廉……”
說罷,薛德音不住嗚咽。
薛元敬拍著族叔的背,不知道該如何勸慰。
如果這件事落在自己身上,他大概也會如此吧。還好自己年少,還未出仕,不會遇到這樣的痛苦。
他們在薛家聊天,不擔心話被傳出去。何況屋裏開著窗,仆人都在挺遠的地方,聽不到他們的聊天。
薛德音嗚咽發泄了心中痛苦,李玄霸和薛元敬陪在他身邊。待薛德音心情好轉後,他們與李玄霸的感情更親近了。
不過薛德音還是在某一日“失蹤”了。
薛元敬捶胸頓足,並找李玄霸打了一架。
李玄霸連連道歉,派人去尋薛德音。
他本來就會偷偷派人去找楊暕。
李世民和李玄霸商議了許久,最終還是決定冒一點險,問問二表兄要不要藏點什麽人,以免楊廣不給他留後。
楊暕在曆史中有個遺腹子楊政道,幾年後才會出生。現在楊暕隻有女兒。
雖說一般這種政治鬥爭不會禍及女兒,但萬一呢?
何況楊暕後院的女人也肯定與原本曆史中完全不同,楊政道說不定會提前出生。
楊暕沒有讓李世民和李玄霸做任何事。他隻是來與李世民、李玄霸道別。
但李世民和李玄霸知道有危險,仍舊想要為二表兄做點什麽。
大不了提前把父親逼反,不是什麽大事。
聽到李玄霸派人去尋薛德音時,薛元敬一邊哭著道歉,一邊痛罵薛德音不省心。
薛元敬一把鼻涕一把眼淚道:“同輩人都嫌棄我懂得太多,不與我交好。我隻與兩位族叔感情最好。一個族叔去了倭國就一去不返,現在回信說去了駐紮在築紫島的陳將軍麾下,讓家人擔心不已;現在又一個族叔更讓人操心。我是不是也該做點什麽,讓他們反過來操心一下?為什麽要讓我這個晚輩操心他們!”
李玄霸沒來由地心虛。
或許,可能,大概,也許,薛元敬的兩個族叔的“不省心”都有自己的推波助瀾。
不對,自己可沒說讓他們這麽不省心啊!他是很認真地想把薛收和薛德音都勸進自家碗裏,誰知道他們會這樣!
李玄霸道:“那……那你要不要去張掖?”
薛元敬抹著眼淚道:“去,我去,我也要讓他們操心我!我要去邊塞!我和你一起走!我要去吃沙子!”
李玄霸:“張掖其實沒有沙子……行,你想吃沙子,我帶你去伊吾城。”
薛元敬吸了吸鼻子:“好!真是氣死我了!”
李玄霸繼續心虛。
咳,這真的不是我的錯。如果我有錯,那麽我的兄長李世民肯定要承擔一大半的錯。他是兄長還是主公,理應承擔最主要的責任。
薛元敬和家裏人說了一聲,就真的自詡李玄霸的下屬,幫李玄霸張羅起河東的事務。
薛元敬的“入夥”,昭示著河東薛氏正式旗幟鮮明地支持唐國公府。
雖然與李玄霸表現得很親近,但在大事上還在觀望的河東柳氏、河東裴氏坐不住了。
你們河東薛氏的人怎麽偷跑?
“能不偷跑嗎?薛道衡是李三郎的老師,他們河東薛氏早就把李三郎當自家人。”
“哼,什麽河東薛氏,不過是巴蜀來的蠻夷,趁著我們河東世家南下的時候鳩占鵲巢,果然沒有一丁點世家的矜持!”
“那我們怎麽辦?”
“裴公也是李三郎的老師,快選一選族中有沒有合適的人,去壓薛元敬一頭!”
然後他們扒拉了一下,頭疼地發現,能壓薛元敬一頭的人還真沒有。
如果有,“河東三鳳”就不會全是薛家人了。
敢為河東世家代言,這不是薛家人自己造勢就能成的,顯然也得到了河東郡其他世家的默認。
不過河東裴氏和河東柳氏並非隻在河東有人才。
兩家人都曾經南渡,所以在河南、湖北、江東等地開枝散葉,有許多人才都在南朝為官。這些人才因為曾經投靠南朝,沒有在大隋搶得先機。
原本留守河東郡的河東裴氏、河東柳氏並不太願意提攜這部分族人。
就是同一族,也要講究支脈主脈,大房小房。
原本的主脈大房南渡式微,留守的這部分族人反而興盛。他們當然想成為新的大房。
但遇到家族競爭,他們就沒辦法了,隻能去請族人幫忙。
好歹肉爛在鍋裏吧。
不能便宜河東薛氏那個外來者!
雖然他們仍舊覺得李二郎李三郎太過年少,但唐國公的資曆和聲望還是不錯的。有這樣的兒子,唐國公應當值得他們投資。
兩家人迅速向居住在其他地方的族人求援,希望他們送來人才來壓過“河東三鳳”。
一時間河東風起雲湧,分外熱鬧。
河東裴氏和河東柳氏在向外求援的時候,故意向其他世家放出消息。
他們既然決定上唐國公這條船,自然要為唐國公造勢。
關隴郡姓世家能與從北魏沿襲下來的鮮卑勳貴們合稱“關隴貴族”,在站隊這方麵比已經失去大部分政治地位,全靠著祖上蔭庇硬撐的山東郡姓世家豪邁多了。
天下大亂之際,他們為了最後的勝利,自家的名聲也可以為未來主公的名聲添磚加瓦,毫不吝惜。
第128章 柳亨君子性高潔
六月, 天氣最炎熱的時候,李玄霸暫住的小院迎來了柳家和裴家的人。
柳家來的是原王屋縣令柳亨。
柳亨所在的王屋縣麵臨瓦崗寨義軍的威脅,家中人一直希望他離開危險的地方。隻是柳亨心中有抱負, 不肯離開。
現在柳氏缺人, 拿著“你不來, 我們河東柳氏就要被河東薛氏壓一頭”。身為世家子弟,柳亨隻能無奈將自己的抱負放在後麵,為家族的利益自我犧牲。
如果柳亨堅決不來, 柳家也不會真的去綁人,而是會讓與柳亨的侄子柳奭代替他。柳奭隻比柳亨小幾歲,學識不錯, 也算得上世家子弟中的翹楚。
當柳亨不情不願地到來後,看見裴家的來人, 心頭一凜, 驚出一身冷汗。
裴氏的來人居然是光祿大夫裴仁基之子,裴行儼。
裴仁基原為虎賁郎將,在楊廣征討吐穀渾之戰中立下戰功,之後連連升遷,是楊廣較為信任的一員猛將。
虎父無犬子, 裴行儼少年時就有“萬人敵”的名聲,聽說去了鎮壓民亂的張須陀麾下效力。
現在他眉間多了皺紋,兩鬢多了白發,麵容好似老了十歲。
李玄霸現在才知道薛德音原來進入了東宮。
他沒有太關心太子東宮有哪些屬官,又常年不在洛陽,所以對低位的人事變動不了解。
薛德音雖然有“河東三鳳”之名,但這名聲就僅限於河東郡,別說天下,連朝堂都很少有人提起,所以他的動向,李玄霸不特意關心,是不會傳到他耳中的。
曆史中的薛德音一直在東都洛陽,王世充占領洛陽後歸附王世充。秦王李世民一戰擒兩王後,薛德音與王世充麾下許多下屬一起被處死。
薛德音是薛收的堂兄,薛老師的族侄,李玄霸有意想等天下大亂之後撈一撈他。
薛老師在河東薛氏的話語權很大。薛老師已經知道未來定是二哥的天下,應當也會約束族人,不要亂投靠他人。
而且看在薛老師的臉麵上,父親應該也會放過薛德音。
薛德音很早就已經在朝中任職官,與年少的李世民、李玄霸玩不到一塊去,李玄霸沒有特意接觸過他。
他萬萬沒想到,這個時空的薛德音居然會投在太子楊暕麾下。
其實冷靜想一想,薛德音做出這個決定並不意外。
薛德音有才華,有誌向,太子楊暕無論地位還是才幹,都是那時少年才俊最好的投奔對象。薛德音就算眼神再不好,將來會投王世充那等人,也不會忽略太子的光芒。
他有意投靠,楊暕身邊又有庾儉這樣識得人才的臂膀,他成為太子東宮屬官再正常不過。
這算是自己的蝴蝶翅膀嗎?
李玄霸看著神色頹廢的薛德音,心中微微一歎。
或許這種提前成長對薛德音來說是好事,將來讓他免於一場生死大災。
但對薛德音而言,自己認可的主公遭遇這樣的冤屈,他受到的打擊恐怕一輩子都難忘。
這個薛德音又不知道原定曆史中他會死,隻會用一生的時間去緬懷這一段經曆。
因為二表兄已經注定有一段悲壯的退場。
“要不要去張掖?”李玄霸道,“去塞外散散心?”
薛德音剛想說自己隻想閉門讀書,但他才思敏捷,又因為太子一事磨礪出些許敏銳,皺眉道,“可是陛下還不放過太子殿下?”
薛元敬結結巴巴道:“不是吧?就算陛下不放過太子殿下,難道已經離開的東宮屬官還會被連累?”
李玄霸道:“說不準。不過磬之還是離開家鄉為妙。”
薛德音攥緊拳頭:“你這麽說,我倒是想回到太子殿下身邊了。”
李玄霸:“?!”喂喂,不會自己一番話,讓薛德音趕著去奔赴一場死劫了吧?
李玄霸頭疼道:“那你還是乖乖留在這裏吧。”
薛德音搖了搖頭,不說話。
薛元敬擼袖子:“你敢去,我就敢把你打暈後軟禁。”
李玄霸頭腦風暴,道:“磬之,薛兄,你冷靜一點。你想想,如果太子真的出了什麽事,他的身後名一定會被抹黑。你文采斐然,佐修過《魏史》,又曾在太子身邊為官,太子的身後名就隻有你能守護了。”
薛元敬都快哭出來了:“李三郎,李大德,你怎麽說的太子殿下必那個什麽似的!”
薛德音死死盯著李玄霸。
李玄霸道:“我隻是了解二表兄。他向來驕傲,看不得大隋朝著深淵滑落,肯定會做些什麽向陛下勸諫。而陛下是聽不得諫言的,何況是自己忌憚的壯年太子的諫言。”
薛德音頹然地抱著腦袋:“是啊,太子殿下是這樣的人。我不該離開他,不該離開……是我膽怯了,是我膽怯了。我是什麽‘河東三鳳’,我就是一個膽小鬼!我不如庾養廉,不如庾養廉……”
說罷,薛德音不住嗚咽。
薛元敬拍著族叔的背,不知道該如何勸慰。
如果這件事落在自己身上,他大概也會如此吧。還好自己年少,還未出仕,不會遇到這樣的痛苦。
他們在薛家聊天,不擔心話被傳出去。何況屋裏開著窗,仆人都在挺遠的地方,聽不到他們的聊天。
薛德音嗚咽發泄了心中痛苦,李玄霸和薛元敬陪在他身邊。待薛德音心情好轉後,他們與李玄霸的感情更親近了。
不過薛德音還是在某一日“失蹤”了。
薛元敬捶胸頓足,並找李玄霸打了一架。
李玄霸連連道歉,派人去尋薛德音。
他本來就會偷偷派人去找楊暕。
李世民和李玄霸商議了許久,最終還是決定冒一點險,問問二表兄要不要藏點什麽人,以免楊廣不給他留後。
楊暕在曆史中有個遺腹子楊政道,幾年後才會出生。現在楊暕隻有女兒。
雖說一般這種政治鬥爭不會禍及女兒,但萬一呢?
何況楊暕後院的女人也肯定與原本曆史中完全不同,楊政道說不定會提前出生。
楊暕沒有讓李世民和李玄霸做任何事。他隻是來與李世民、李玄霸道別。
但李世民和李玄霸知道有危險,仍舊想要為二表兄做點什麽。
大不了提前把父親逼反,不是什麽大事。
聽到李玄霸派人去尋薛德音時,薛元敬一邊哭著道歉,一邊痛罵薛德音不省心。
薛元敬一把鼻涕一把眼淚道:“同輩人都嫌棄我懂得太多,不與我交好。我隻與兩位族叔感情最好。一個族叔去了倭國就一去不返,現在回信說去了駐紮在築紫島的陳將軍麾下,讓家人擔心不已;現在又一個族叔更讓人操心。我是不是也該做點什麽,讓他們反過來操心一下?為什麽要讓我這個晚輩操心他們!”
李玄霸沒來由地心虛。
或許,可能,大概,也許,薛元敬的兩個族叔的“不省心”都有自己的推波助瀾。
不對,自己可沒說讓他們這麽不省心啊!他是很認真地想把薛收和薛德音都勸進自家碗裏,誰知道他們會這樣!
李玄霸道:“那……那你要不要去張掖?”
薛元敬抹著眼淚道:“去,我去,我也要讓他們操心我!我要去邊塞!我和你一起走!我要去吃沙子!”
李玄霸:“張掖其實沒有沙子……行,你想吃沙子,我帶你去伊吾城。”
薛元敬吸了吸鼻子:“好!真是氣死我了!”
李玄霸繼續心虛。
咳,這真的不是我的錯。如果我有錯,那麽我的兄長李世民肯定要承擔一大半的錯。他是兄長還是主公,理應承擔最主要的責任。
薛元敬和家裏人說了一聲,就真的自詡李玄霸的下屬,幫李玄霸張羅起河東的事務。
薛元敬的“入夥”,昭示著河東薛氏正式旗幟鮮明地支持唐國公府。
雖然與李玄霸表現得很親近,但在大事上還在觀望的河東柳氏、河東裴氏坐不住了。
你們河東薛氏的人怎麽偷跑?
“能不偷跑嗎?薛道衡是李三郎的老師,他們河東薛氏早就把李三郎當自家人。”
“哼,什麽河東薛氏,不過是巴蜀來的蠻夷,趁著我們河東世家南下的時候鳩占鵲巢,果然沒有一丁點世家的矜持!”
“那我們怎麽辦?”
“裴公也是李三郎的老師,快選一選族中有沒有合適的人,去壓薛元敬一頭!”
然後他們扒拉了一下,頭疼地發現,能壓薛元敬一頭的人還真沒有。
如果有,“河東三鳳”就不會全是薛家人了。
敢為河東世家代言,這不是薛家人自己造勢就能成的,顯然也得到了河東郡其他世家的默認。
不過河東裴氏和河東柳氏並非隻在河東有人才。
兩家人都曾經南渡,所以在河南、湖北、江東等地開枝散葉,有許多人才都在南朝為官。這些人才因為曾經投靠南朝,沒有在大隋搶得先機。
原本留守河東郡的河東裴氏、河東柳氏並不太願意提攜這部分族人。
就是同一族,也要講究支脈主脈,大房小房。
原本的主脈大房南渡式微,留守的這部分族人反而興盛。他們當然想成為新的大房。
但遇到家族競爭,他們就沒辦法了,隻能去請族人幫忙。
好歹肉爛在鍋裏吧。
不能便宜河東薛氏那個外來者!
雖然他們仍舊覺得李二郎李三郎太過年少,但唐國公的資曆和聲望還是不錯的。有這樣的兒子,唐國公應當值得他們投資。
兩家人迅速向居住在其他地方的族人求援,希望他們送來人才來壓過“河東三鳳”。
一時間河東風起雲湧,分外熱鬧。
河東裴氏和河東柳氏在向外求援的時候,故意向其他世家放出消息。
他們既然決定上唐國公這條船,自然要為唐國公造勢。
關隴郡姓世家能與從北魏沿襲下來的鮮卑勳貴們合稱“關隴貴族”,在站隊這方麵比已經失去大部分政治地位,全靠著祖上蔭庇硬撐的山東郡姓世家豪邁多了。
天下大亂之際,他們為了最後的勝利,自家的名聲也可以為未來主公的名聲添磚加瓦,毫不吝惜。
第128章 柳亨君子性高潔
六月, 天氣最炎熱的時候,李玄霸暫住的小院迎來了柳家和裴家的人。
柳家來的是原王屋縣令柳亨。
柳亨所在的王屋縣麵臨瓦崗寨義軍的威脅,家中人一直希望他離開危險的地方。隻是柳亨心中有抱負, 不肯離開。
現在柳氏缺人, 拿著“你不來, 我們河東柳氏就要被河東薛氏壓一頭”。身為世家子弟,柳亨隻能無奈將自己的抱負放在後麵,為家族的利益自我犧牲。
如果柳亨堅決不來, 柳家也不會真的去綁人,而是會讓與柳亨的侄子柳奭代替他。柳奭隻比柳亨小幾歲,學識不錯, 也算得上世家子弟中的翹楚。
當柳亨不情不願地到來後,看見裴家的來人, 心頭一凜, 驚出一身冷汗。
裴氏的來人居然是光祿大夫裴仁基之子,裴行儼。
裴仁基原為虎賁郎將,在楊廣征討吐穀渾之戰中立下戰功,之後連連升遷,是楊廣較為信任的一員猛將。
虎父無犬子, 裴行儼少年時就有“萬人敵”的名聲,聽說去了鎮壓民亂的張須陀麾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