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淵打斷道:“夫人柔弱,你們隻要以我的名義讓夫人回頭,動作再稍稍強硬一些,夫人就會乖乖跟著你們走。”
私兵得到李淵的同意之後,就立刻騎馬前往涿郡,在城門阻攔竇夫人。
即使竇夫人早出發幾日,但她乘坐的是馬車,速度不會太快。且她和丁榮同行,丁榮要休息的時候,她也隻能跟著一同休息。李淵派來的私兵成功在城門口攔到竇夫人。
丁榮見有唐國公府的人求見,知道這是唐國公的家事,帶著人躲到一旁不摻和。
竇夫人身邊的仆從都聽從唐國公的命令,停下了馬車。
但私兵萬萬沒想到,柔弱了幾十年的夫人會在裝作和他們一起離開時突然翻身上馬,舉著唐國公的令牌讓路人讓道,朝著行宮奔去。
竇夫人這一舉動,讓私兵腦袋嗡的一響,隻能條件反射跟在竇夫人身後追去。
他們雖然追上了竇夫人,但竇夫人不下馬,他們也不敢撞馬,怕傷到竇夫人。
幾匹馬相互糾纏,在行宮前才停下。
竇夫人下馬想要往宮門奔去時,私兵才找到機會拉住竇夫人。
但竇夫人居然拿出匕首揮舞,有壯仆怒氣上頭,才傷到了竇夫人。
之後就是李世民來了。
竇夫人道:“隻要我能進宮門,他們就不敢再糾纏,否則就是禦前失儀。”
宮門就是“禦前失儀”的界限。
別說行宮,就是在都城的宮門外都有百姓雲集。
後世明清的規矩比前朝都嚴格許多,還有小商小販能在宮門外叫賣食物。還有小商小販專門做侍衛和上朝官員的餐點生意。
有膽大的小販甚至撿了宮中令牌,混入宮中賣饅頭。
所以宮門口的嘈雜,宮裏人是不管的。
但隻要進了宮門,就是內廷。再在內廷裏追打,就屬於禦前失儀了。
竇夫人就賭李淵派來的仆從不敢對她太強硬。隻要她能進了宮門,就能順利見到楊廣。
其實這幾個壯仆隻是聽從李淵的命令,也沒想過真的傷到竇夫人,真是無妄之災。
但上麵人下令,下麵的人遭殃,世事就是如此。
李世民問道:“為何母親一定要來告禦狀?很危險。”
竇夫人道:“我有誥命在身,告禦狀可以免於懲罰,不危險。我兒出事了,我如果太冷靜,才是奇怪。”
竇夫人用委婉的話告訴李世民,就算不提自己此刻心情,隻以理智來判斷,唐國公府出了這麽大的事,隻有李世民一人來澄清,其他人卻像是沒事人一樣,實在是說不過去。
竇夫人“關心則亂”,前來告禦狀,正好表明唐國公府一家人都被蒙在鼓裏,是真正的無辜。
所以她前來告禦狀,反而不會讓楊廣猜忌。
“我擔心你父親仍舊心軟。”竇夫人壓低聲音,含糊不清道。
李世民心中的痛苦在聽到竇夫人的這句話後,終於消散了一些。
他臉上露出淺淺的瞬息即逝的笑容:“謝母親。”
竇夫人聽到李世民這聲“謝”,不由悲從中來,酸澀無比。
這怎麽能說謝?自己是二郎三郎的娘親啊!
半刻鍾後,竇夫人來到楊廣的麵前。
她捋了捋有點散亂的頭發,跪趴在地上悲戚道:“唐國公夫人竇慧明,狀告逆子李元吉不孝之罪!”
楊廣聽到竇夫人的自稱,神情恍惚了一瞬。
他其實是知道竇夫人的名字的。
竇毅是虔誠的佛教徒,所以給長子取名為“竇文殊”。
但北周武帝很早就試圖滅佛,竇毅要支持北周武帝,就給之後的兒女名字改了改,取名為“竇招賢”和“竇慧明”。
隋文帝也是虔誠的佛教徒。他回家後對自己妻兒吐槽過此事。
什麽竇招賢竇慧明,其實仍舊是取自“普賢菩薩”和“慧光明菩薩”之名。竇毅說著支持陛下,其實敷衍得很。陛下也知道竇毅很敷衍,但堅稱竇毅的敷衍是非常用心的敷衍。
楊堅那時還隻是北周忠臣,敬重皇帝,與竇毅友好。
他當著竇毅的麵笑道:“陛下,用心的敷衍不還是敷衍?我看竇公不忠,請陛下斬了他!”
竇毅翻白眼:“我夜觀星象,預見你才不忠,求陛下斬了他!”
北周武帝當時伏案大笑,讓兩位不忠之臣都快滾。
因隋文帝和楊廣說過這件趣事,所以楊廣對竇夫人那“認真的敷衍”名字印象較為深刻。
時隔幾十年,他再次聽到了這個名字,忍不住又回憶起北周武帝的音容。
楊廣仔細端詳竇夫人的容貌。
他上次見竇夫人時,李世民和李玄霸還年幼,竇夫人容貌仍舊嬌豔。
此刻竇夫人卻像是一個普通老嫗,神情頹靡,發絲如枯草一般,嘴角和眼角都是皺紋。
她那愁苦的模樣,不僅讓人看不出她年輕時的美貌,也看不出她眉眼間北周武帝的影子了。
楊廣腦海裏又出現蕭皇後的模樣。
雖然他是偽裝,但與蕭皇後如民間夫妻般相處幾十年的時光是真實的。縱然現在他後宮美色充盈,他仍舊尊重自己的皇後,無論去哪都把皇後帶在身邊。
皇後先是失去了長子,次子又謀逆。她沒有請求留下唯一的兒子的性命,隻是求自己不要追查次子家眷的動向,給她留下一個次子還有血脈遺留的奢望。
縱然她知道楊廣對楊暕後院把控十分嚴格,楊暕一舉一動都在楊廣眼皮子底下,楊暕絕對沒有七八歲的私生子。但她得知李元吉的誣告後,仍舊有了如此奢望。
皇後的麵容,也如此時的竇夫人一樣憔悴。
楊廣很少共情他人,但蕭皇後畢竟還是不同的。他雖然不會因為蕭皇後而心慈手軟,但看到如蕭皇後一樣為孩子痛苦的竇慧明,就不由心軟了幾分。
竇慧明一直跪伏在地上,沒有看到楊廣軟化的眼神。
她雖然在哭泣,聲音很清晰,條理也很清楚。
“逆子李元吉出生前,臣婦就夢到他是天生災星,必會帶來災禍。但三郎心善,悄悄把李元吉撿了回來,救了李元吉一命。”
“李元吉知道三郎救了他,卻對病弱的三郎百般折辱。我護著三郎,居然被他踢打咒罵。我稍稍管教,他就跑到街上打滾號哭,誣告我對他不慈!”
“郎君一片慈父之心,仍舊不願意放棄李元吉,聘請名師教導李元吉。李元吉不僅沒有感激郎君的一片苦心,還痛恨郎君。”
“他私通東突厥,誣告唐國公府,想把一家人置於死地!”
“臣婦請陛下治他忤逆不孝大罪!”
竇慧明不住地磕頭,將額頭都磕破了。
李世民想要扶住母親,卻被竇慧明甩開。
竇慧明麵容仿佛癲狂:“李元吉本就該死!若不是三郎救他,郎君憐他,他早就該死!越是對他好,對他有恩的人,他就越恨!他根本不是人!是禍害!”
蘇威皺眉道:“李二郎,你母親所說的是真的?李三郎曾經救過李元吉的命?”
李世民跪著拱手:“是。雖然是多年前的事,但唐國公府老仆都知道這件事。祖母曾經將此事告訴過先帝。”
蘇威冥思苦想有沒有這事。
如果這事是真的,李元吉恩將仇報,就不是普通的無證據誣告。就算是陛下縱容誣告,也該治李元吉的罪。
而且蘇威本來就不讚同支持誣告,隻是楊廣不聽他的。如果能治罪李元吉,說不定能整治一下朝堂民間誣告成風的歪風邪氣。
楊廣想了想,道:“確實有這事。朕聽父皇提過。”
不過父皇當時是罵竇夫人家教不好,居然丟棄孩子,順帶誇獎了保護弟弟的李玄霸幾句。
這點小事楊廣不會放在心上。但他記憶力很好,竇慧明與李世民一提,他就想了起來。
蘇威起身拱手道:“李元吉確實不孝不悌,應當治罪!大隋以孝治國,不能容忍此等不孝之人!”
裴世矩也起身讚同道:“李元吉因為憎恨父親的嚴格管教,為了報複父親,居然私通正在與唐國公作戰的東突厥,放火殺害李三郎。這不僅是不孝,也是叛國!陛下,應當嚴懲李元吉!”
裴蘊不是不想合群,隻是不明白:“李元吉憎恨對他嚴格管教的唐國公情有可原。李三郎對他有恩,為何他要加害李三郎?而且這和李二郎有什麽關係?他為何要連李二郎一起誣告。”
李世民麵無表情道:“李元吉年幼時誰都打不過,隻有阿玄病弱,可以被他折騰。李元吉幼時常欺負阿玄。阿玄脾氣好,因為李元吉年幼而忍讓,但我忍不了。所以我三天兩頭就要狠揍他一次。”
裴蘊:“啊?”
幾人齊齊看向竇夫人。
竇慧明差點沒繃住瘋癲的表情。
楊廣見竇夫人已經失去了理智,想著可能問不出什麽來,就讓虞世南覲見。
虞世南身為起居舍人,就在偏殿。
楊廣問道:“你曾教導李二郎李三郎習字,李二郎真的常常狠揍李元吉?”
虞世南嘴角微微抽搐,拱手道:“確有此事。李二郎被罰關禁閉,十次有五次是因為把李元吉揍得太厲害。”
李世民繼續補充道:“他恨我和阿玄,不僅是因為我小時候常揍他,還因為阿玄自認為把他撿回來,對他有責任,所以對他教育很盡心,常勸說父親嚴加管教李元吉。”
楊廣和看稀奇似的嘖嘖道:“原來真的有天生惡人,朕真是開眼界了。”
李世民看著楊廣臉上看猴戲似的笑容,垂下頭。
他咬了一下牙關,輕輕深呼吸了幾下,鎮定道:“陛下,母親悲慟過度,精神不穩定。求陛下讓母親先退下靜養。”
竇慧明忙繼續磕頭:“不,臣婦不走!”
李世民道:“母親,請不要禦前失儀,驚擾陛下。”
竇慧明脖子一縮,做畏縮狀:“臣婦沒有,臣婦不想侵擾陛下……”
宇文述溫和道:“別嚇唬你的母親,陛下心胸最是寬廣不過,怎麽會責怪一位失去兒子的母親?陛下,讓禦醫給唐國公夫人看看吧。”
楊廣看夠了熱鬧,心滿意足道:“好。李二郎,把你母親扶下去。來人,叫禦醫。你們就暫住皇後殿裏,待你母親休養好了再離開。”
李世民叩首道:“謝陛下隆恩。”
他扶著似乎被嚇到的母親,倒退著離開了宮殿。
李世民和竇慧明離開後,楊廣唏噓道:“真如民間俗話,家家都有難念的經啊。”
自己的兒子忤逆逼宮,好歹沒有存真正的謀害之心。看看唐國公府的李元吉,這才是真正的逆子。
楊廣好奇道:“真的會有人從出生起就是惡人嗎?”
私兵得到李淵的同意之後,就立刻騎馬前往涿郡,在城門阻攔竇夫人。
即使竇夫人早出發幾日,但她乘坐的是馬車,速度不會太快。且她和丁榮同行,丁榮要休息的時候,她也隻能跟著一同休息。李淵派來的私兵成功在城門口攔到竇夫人。
丁榮見有唐國公府的人求見,知道這是唐國公的家事,帶著人躲到一旁不摻和。
竇夫人身邊的仆從都聽從唐國公的命令,停下了馬車。
但私兵萬萬沒想到,柔弱了幾十年的夫人會在裝作和他們一起離開時突然翻身上馬,舉著唐國公的令牌讓路人讓道,朝著行宮奔去。
竇夫人這一舉動,讓私兵腦袋嗡的一響,隻能條件反射跟在竇夫人身後追去。
他們雖然追上了竇夫人,但竇夫人不下馬,他們也不敢撞馬,怕傷到竇夫人。
幾匹馬相互糾纏,在行宮前才停下。
竇夫人下馬想要往宮門奔去時,私兵才找到機會拉住竇夫人。
但竇夫人居然拿出匕首揮舞,有壯仆怒氣上頭,才傷到了竇夫人。
之後就是李世民來了。
竇夫人道:“隻要我能進宮門,他們就不敢再糾纏,否則就是禦前失儀。”
宮門就是“禦前失儀”的界限。
別說行宮,就是在都城的宮門外都有百姓雲集。
後世明清的規矩比前朝都嚴格許多,還有小商小販能在宮門外叫賣食物。還有小商小販專門做侍衛和上朝官員的餐點生意。
有膽大的小販甚至撿了宮中令牌,混入宮中賣饅頭。
所以宮門口的嘈雜,宮裏人是不管的。
但隻要進了宮門,就是內廷。再在內廷裏追打,就屬於禦前失儀了。
竇夫人就賭李淵派來的仆從不敢對她太強硬。隻要她能進了宮門,就能順利見到楊廣。
其實這幾個壯仆隻是聽從李淵的命令,也沒想過真的傷到竇夫人,真是無妄之災。
但上麵人下令,下麵的人遭殃,世事就是如此。
李世民問道:“為何母親一定要來告禦狀?很危險。”
竇夫人道:“我有誥命在身,告禦狀可以免於懲罰,不危險。我兒出事了,我如果太冷靜,才是奇怪。”
竇夫人用委婉的話告訴李世民,就算不提自己此刻心情,隻以理智來判斷,唐國公府出了這麽大的事,隻有李世民一人來澄清,其他人卻像是沒事人一樣,實在是說不過去。
竇夫人“關心則亂”,前來告禦狀,正好表明唐國公府一家人都被蒙在鼓裏,是真正的無辜。
所以她前來告禦狀,反而不會讓楊廣猜忌。
“我擔心你父親仍舊心軟。”竇夫人壓低聲音,含糊不清道。
李世民心中的痛苦在聽到竇夫人的這句話後,終於消散了一些。
他臉上露出淺淺的瞬息即逝的笑容:“謝母親。”
竇夫人聽到李世民這聲“謝”,不由悲從中來,酸澀無比。
這怎麽能說謝?自己是二郎三郎的娘親啊!
半刻鍾後,竇夫人來到楊廣的麵前。
她捋了捋有點散亂的頭發,跪趴在地上悲戚道:“唐國公夫人竇慧明,狀告逆子李元吉不孝之罪!”
楊廣聽到竇夫人的自稱,神情恍惚了一瞬。
他其實是知道竇夫人的名字的。
竇毅是虔誠的佛教徒,所以給長子取名為“竇文殊”。
但北周武帝很早就試圖滅佛,竇毅要支持北周武帝,就給之後的兒女名字改了改,取名為“竇招賢”和“竇慧明”。
隋文帝也是虔誠的佛教徒。他回家後對自己妻兒吐槽過此事。
什麽竇招賢竇慧明,其實仍舊是取自“普賢菩薩”和“慧光明菩薩”之名。竇毅說著支持陛下,其實敷衍得很。陛下也知道竇毅很敷衍,但堅稱竇毅的敷衍是非常用心的敷衍。
楊堅那時還隻是北周忠臣,敬重皇帝,與竇毅友好。
他當著竇毅的麵笑道:“陛下,用心的敷衍不還是敷衍?我看竇公不忠,請陛下斬了他!”
竇毅翻白眼:“我夜觀星象,預見你才不忠,求陛下斬了他!”
北周武帝當時伏案大笑,讓兩位不忠之臣都快滾。
因隋文帝和楊廣說過這件趣事,所以楊廣對竇夫人那“認真的敷衍”名字印象較為深刻。
時隔幾十年,他再次聽到了這個名字,忍不住又回憶起北周武帝的音容。
楊廣仔細端詳竇夫人的容貌。
他上次見竇夫人時,李世民和李玄霸還年幼,竇夫人容貌仍舊嬌豔。
此刻竇夫人卻像是一個普通老嫗,神情頹靡,發絲如枯草一般,嘴角和眼角都是皺紋。
她那愁苦的模樣,不僅讓人看不出她年輕時的美貌,也看不出她眉眼間北周武帝的影子了。
楊廣腦海裏又出現蕭皇後的模樣。
雖然他是偽裝,但與蕭皇後如民間夫妻般相處幾十年的時光是真實的。縱然現在他後宮美色充盈,他仍舊尊重自己的皇後,無論去哪都把皇後帶在身邊。
皇後先是失去了長子,次子又謀逆。她沒有請求留下唯一的兒子的性命,隻是求自己不要追查次子家眷的動向,給她留下一個次子還有血脈遺留的奢望。
縱然她知道楊廣對楊暕後院把控十分嚴格,楊暕一舉一動都在楊廣眼皮子底下,楊暕絕對沒有七八歲的私生子。但她得知李元吉的誣告後,仍舊有了如此奢望。
皇後的麵容,也如此時的竇夫人一樣憔悴。
楊廣很少共情他人,但蕭皇後畢竟還是不同的。他雖然不會因為蕭皇後而心慈手軟,但看到如蕭皇後一樣為孩子痛苦的竇慧明,就不由心軟了幾分。
竇慧明一直跪伏在地上,沒有看到楊廣軟化的眼神。
她雖然在哭泣,聲音很清晰,條理也很清楚。
“逆子李元吉出生前,臣婦就夢到他是天生災星,必會帶來災禍。但三郎心善,悄悄把李元吉撿了回來,救了李元吉一命。”
“李元吉知道三郎救了他,卻對病弱的三郎百般折辱。我護著三郎,居然被他踢打咒罵。我稍稍管教,他就跑到街上打滾號哭,誣告我對他不慈!”
“郎君一片慈父之心,仍舊不願意放棄李元吉,聘請名師教導李元吉。李元吉不僅沒有感激郎君的一片苦心,還痛恨郎君。”
“他私通東突厥,誣告唐國公府,想把一家人置於死地!”
“臣婦請陛下治他忤逆不孝大罪!”
竇慧明不住地磕頭,將額頭都磕破了。
李世民想要扶住母親,卻被竇慧明甩開。
竇慧明麵容仿佛癲狂:“李元吉本就該死!若不是三郎救他,郎君憐他,他早就該死!越是對他好,對他有恩的人,他就越恨!他根本不是人!是禍害!”
蘇威皺眉道:“李二郎,你母親所說的是真的?李三郎曾經救過李元吉的命?”
李世民跪著拱手:“是。雖然是多年前的事,但唐國公府老仆都知道這件事。祖母曾經將此事告訴過先帝。”
蘇威冥思苦想有沒有這事。
如果這事是真的,李元吉恩將仇報,就不是普通的無證據誣告。就算是陛下縱容誣告,也該治李元吉的罪。
而且蘇威本來就不讚同支持誣告,隻是楊廣不聽他的。如果能治罪李元吉,說不定能整治一下朝堂民間誣告成風的歪風邪氣。
楊廣想了想,道:“確實有這事。朕聽父皇提過。”
不過父皇當時是罵竇夫人家教不好,居然丟棄孩子,順帶誇獎了保護弟弟的李玄霸幾句。
這點小事楊廣不會放在心上。但他記憶力很好,竇慧明與李世民一提,他就想了起來。
蘇威起身拱手道:“李元吉確實不孝不悌,應當治罪!大隋以孝治國,不能容忍此等不孝之人!”
裴世矩也起身讚同道:“李元吉因為憎恨父親的嚴格管教,為了報複父親,居然私通正在與唐國公作戰的東突厥,放火殺害李三郎。這不僅是不孝,也是叛國!陛下,應當嚴懲李元吉!”
裴蘊不是不想合群,隻是不明白:“李元吉憎恨對他嚴格管教的唐國公情有可原。李三郎對他有恩,為何他要加害李三郎?而且這和李二郎有什麽關係?他為何要連李二郎一起誣告。”
李世民麵無表情道:“李元吉年幼時誰都打不過,隻有阿玄病弱,可以被他折騰。李元吉幼時常欺負阿玄。阿玄脾氣好,因為李元吉年幼而忍讓,但我忍不了。所以我三天兩頭就要狠揍他一次。”
裴蘊:“啊?”
幾人齊齊看向竇夫人。
竇慧明差點沒繃住瘋癲的表情。
楊廣見竇夫人已經失去了理智,想著可能問不出什麽來,就讓虞世南覲見。
虞世南身為起居舍人,就在偏殿。
楊廣問道:“你曾教導李二郎李三郎習字,李二郎真的常常狠揍李元吉?”
虞世南嘴角微微抽搐,拱手道:“確有此事。李二郎被罰關禁閉,十次有五次是因為把李元吉揍得太厲害。”
李世民繼續補充道:“他恨我和阿玄,不僅是因為我小時候常揍他,還因為阿玄自認為把他撿回來,對他有責任,所以對他教育很盡心,常勸說父親嚴加管教李元吉。”
楊廣和看稀奇似的嘖嘖道:“原來真的有天生惡人,朕真是開眼界了。”
李世民看著楊廣臉上看猴戲似的笑容,垂下頭。
他咬了一下牙關,輕輕深呼吸了幾下,鎮定道:“陛下,母親悲慟過度,精神不穩定。求陛下讓母親先退下靜養。”
竇慧明忙繼續磕頭:“不,臣婦不走!”
李世民道:“母親,請不要禦前失儀,驚擾陛下。”
竇慧明脖子一縮,做畏縮狀:“臣婦沒有,臣婦不想侵擾陛下……”
宇文述溫和道:“別嚇唬你的母親,陛下心胸最是寬廣不過,怎麽會責怪一位失去兒子的母親?陛下,讓禦醫給唐國公夫人看看吧。”
楊廣看夠了熱鬧,心滿意足道:“好。李二郎,把你母親扶下去。來人,叫禦醫。你們就暫住皇後殿裏,待你母親休養好了再離開。”
李世民叩首道:“謝陛下隆恩。”
他扶著似乎被嚇到的母親,倒退著離開了宮殿。
李世民和竇慧明離開後,楊廣唏噓道:“真如民間俗話,家家都有難念的經啊。”
自己的兒子忤逆逼宮,好歹沒有存真正的謀害之心。看看唐國公府的李元吉,這才是真正的逆子。
楊廣好奇道:“真的會有人從出生起就是惡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