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氏嚴肅道:“夫人,恕我話難聽,大郎連一直溺愛他的郎君都不在乎,逼著養傷的郎君倉促起兵,他肯定更不在乎你。”


    竇慧明道:“我知道。我已經認命,隻是感到悲哀。大郎沒想過自己打天下,他既要讓郎君和二郎、三郎、五郎為他打天下,又不善意對待郎君和二郎、三郎、五郎。真是無藥可救。”


    萬氏嘀咕:“早就無藥可救。”


    竇慧明道:“我更悲哀的是郎君。郎君遲遲不定儲君之位,顯然不是想給二郎封太子,而是給二郎一個虛無的希望,讓二郎以為自己能當太子。”


    竇慧明非常了解枕邊人。如果李淵真的想讓李世民當太子,他稱帝的同時就會下旨。


    李建成比起李世民,聲望和人脈都微不足道。隻要他私下讓李建成裝作把太子之位謙讓給李世民,然後再下旨立李世民為太子,李建成不得不從。


    這一番謙讓,也能讓李世民的太子之位越過“嫡長”的爭執,在禮法上無懈可擊。


    既然百利無一害卻不做,那就是李淵不想做。


    現在李淵困守太原,必須仰仗李世民救援都不肯做,難道還指望李淵入主天下後回心轉意?


    竇慧明心中保全長子性命唯一的希望破碎。


    萬氏欲言又止,最終隻能長長一歎。


    她雖然極其厭惡李建成,但她身為母親,也能理解竇慧明的痛苦。


    如果換作是她,她肯定不如竇慧明,一邊痛苦,一邊冷靜地幫二郎三郎挖坑壘土。


    竇慧明和萬氏都知道敦煌之戰是假的,李世民在隴右的勢力根本不是因“大隋忠臣”而來。甚至他的核心下屬每一個加入的時候都知道李世民誌在天下。


    打突厥和救駕時李世民也和下屬說明白了,他是為了聲望和爵位,以及單純把蠢蠢欲動的突厥人揍回去,不讓突厥染指中原。


    雖然李淵倉促起兵,李世民和李玄霸確實不知情,但不知情不代表沒有心理準備。


    事實上“盡量讓父親倉促起兵,讓他不能順利離開太原郡”,就是李玄霸對竇慧明的請求。


    竇慧明雖然沒有主動動手,但李建成動手的時候,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阻攔李建成。


    竇慧明身為唐國公夫人,在李淵養傷的時候,她身為主母也是要管理太原政務。李淵即使平時不相信女流之輩,但此刻也是更信任自己的夫人。所以竇慧明想要阻止李建成散播謠言輕而易舉。


    但她沒有,還主動幫李建成擴散了謠言,並悄悄放走了太原副留守王威、虎牙郎將高君雅,讓他們成功將消息帶給了河東郡守堯君素,逼得李淵不得不起兵。


    這些事李淵都不知道。李建成更不知道。甚至李淵的下屬和李建成的幕僚也無一人看了出來。


    竇慧明哀歎李建成不顧李淵安危的時候,沒有意識到她此舉也沒有在意李淵會帶傷上陣的痛苦。


    痛苦更好,趕緊回太原蹲著,別給二郎三郎添亂。


    李淵起兵後就不再放權給竇慧明,竇慧明能做的事不多。她隻能時不時地在李淵耳邊哀歎幾聲李建成和鄭家人走得太近,鄭家人太過插手自己家中事,不讓李淵把鄭家人安插在重要職位。


    “真是羨慕三娘啊。”竇慧明痛苦一會兒後,感慨道,“昭兒在隴右一定很快活。”


    薛舉到來後,自然悄悄給竇慧明、萬氏遞了李家四姐弟的家書。竇慧明和萬氏都知道李昭已經去隴右當將軍了。


    萬氏酸溜溜道:“可不是。可惜我沒個女兒,不然也讓二郎三郎封她當個女將軍試試。”


    竇慧明促狹道:“你沒有將軍女兒,但你有當唐國公的兒子啊。我家二郎三郎都當不上唐國公。”


    萬氏:“撲哧……哈哈哈哈哈,沒錯,沒錯!我兒子是唐國公!哈哈哈哈!”


    萬氏再次捂嘴大笑,笑得眼淚都流了出來。


    她身為世家女兒卻被迫給唐國公當媵妾,婚禮拜堂什麽的全都成了泡影,對“唐國公”這個爵位更是從不敢想。


    哪知道,她兒子還能當上唐國公?


    雖然知道小五將來定是親王,但在萬媵心中,兒子當“唐國公”給她的喜悅,比兒子當上親王更大。


    竇慧明拍著笑著哭出來的萬氏的背,輕輕歎氣。


    自己苦,萬氏其實更苦。


    還好現在都快苦盡甘來了。


    “鄭家沒本事從朝堂入手,隻讓大郎由後院影響郎君,我們能做的事還有很多,現在可沒時間給你哭。”


    “我沒哭,我在開心。哼,別說現在,以為我年老色衰,塞幾個美人進後院就能影響郎君?這後院可不是誰得寵誰就有用!”


    “對對對,萬妹妹最厲害,誰也比不過。”


    第171章 二哥策略太保守


    ================================


    在小皇帝的聖旨到達隴右和太原時, 李世民和李玄霸已經到達了朔方郡。


    隋朝的朔方郡和漢朝的朔方郡不是一個地方。


    漢朝的朔方郡已經被廢置,位於後世的烏蘭布和大沙漠。隋朝的朔方郡原本稱夏州,位於後世陝西省靖邊縣。


    漢武帝時就設立的五原郡和榆林郡, 在頡利可汗重新一統東|突厥部的時候, 趁著大隋混亂, 已經淪為突厥人的牧場。


    雖然突厥人沒有在五原郡和榆林郡定居,隻是偶爾來放牧。但沒有大隋的支持,五原郡和榆林郡的將士和百姓都居住艱難。大隋將士百姓退回了中原, 這兩個郡無人管轄,成為突厥和中原的緩衝地。


    位於後世陝西的朔方郡,就成了東|突厥跨越黃河後會到達的第一個郡。


    有這樣的地緣“優勢”, 梁師都起兵的第一時間就親自去拜訪突厥人,爭取了突厥人的支持。


    梁師都本身實力不強, 他所代表的不是他自己, 而是東|突厥安插在黃河南岸的一顆釘子。所以直到貞觀年間,唐朝已經有了和東|突厥掰腕子的實力時,才拿下了這最後一塊割據勢力。


    “我當初路過五原郡和榆林郡時,那裏還是大隋的邊鎮。”李世民感慨道,“明明隻是不到兩年前的事, 卻恍若隔世。”


    李玄霸道:“你都還沒到弱冠,能不能別發出六七十歲老頭子的滄桑哀歎聲?”


    李世民滿心的感慨立刻消失, 隻想給弟弟一腳。


    李玄霸可懶得陪二哥感慨。打仗呢,又不是郊遊。


    不過李世民這次進攻朔方郡,真的就是不緊不慢仿佛郊遊似的。


    李世民振振有詞, 城就在那裏, 自己早去晚去都一樣。現在他麾下將士還沒有磨合好, 不趁著行軍時磨合, 難道要等到了朔方城下再練兵嗎?


    跟著二哥出兵時,李玄霸除了後勤和殿後之外完全不動腦子,二哥說什麽就是什麽。


    外人說他這個“軍師”完全是蹭李世民的風頭,其實沒說錯。因為李玄霸跟著李世民出征時,幾乎就沒有對行軍打仗出謀劃策過,他腦袋裏想的計策都在戰場之外。


    比如這次試圖讓大隋小皇帝給二哥封王。


    秦瓊、宗羅睺等李世民的老下屬自然是主公說什麽就是什麽,除了主公要當先鋒的時候拉一拉,平時都隻學習,不說話。


    馬三寶、史萬寶等新來的將領很是疑惑,但因為李世民之前的名聲也壓抑住了自己的質疑。


    李世民拉著自己的兵慢吞吞北上,一路剿個賊清理個不法豪強“借”點糧草,也有路過的豪強主動給出糧草勞師。


    李世民在掃滅小股流寇中練兵,李玄霸則帶人挨家挨戶敲響大戶的門,告訴他們冠軍侯來了,青天就有了,你們不用擔心賊寇了,所以是不是該有點感謝費。


    富戶見李玄霸如此客氣,大部分都很主動。


    兵過如篦,無論是隋軍還是賊寇,對當地百姓都是一股該挨千刀的惡人。雖然李玄霸是來討要保護費,但能客氣敲門討要,李玄霸的道德已經位於這個時代的高點了。


    當然,也有豪強專門欺負老實人,既然你客氣,我就不給。


    對於這種連軍隊都不怕的豪強,李玄霸隻要在城中轉幾圈,就能找出一堆他們欺壓百姓為非作歹的罪證。他再和當地縣令或者士人家族勾連勾連,就是懲惡揚善的青天大老爺。


    哪怕是一個小鄉村,肯定也有好幾家勢力相當的富戶。他們不願意投效,有的是人想要投效。


    李玄霸找的罪證都是真的,但罪證其實無所謂。


    在這個亂世,誰家豪強富戶手中沒點血腥?就算是在太平年間,也別指望這群地頭蛇手上幹淨。李玄霸聯合的人手中的血案不一定比剿滅的富戶少。


    但無所謂,李玄霸隻是打著正義的招牌要糧草而已。


    在亂世之中,拳頭大的就厲害。李世民和李玄霸做事太正派才會被豪強富戶道德綁架。等李玄霸用正義的鐵拳捶了幾個富戶後,他們都老實了。


    這一切李世民都沒有露麵。他隻需要練兵。


    如李玄霸與他一同出兵時幾乎不管戰略的事,他與李玄霸一同出兵時也幾乎不管後勤的事。


    兄弟二人各司其職,都很輕鬆愜意。


    別說馬三寶等人,就是李世民的老部下也沒有正兒八經攻過城。他們心中難免緊張。


    見主公和軍師輕鬆的模樣,他們心中的焦慮也被撫平。


    馬三寶是個很會處事的人。他迅速和秦瓊、宗羅睺混熟,對兩人感慨道:“我以為跟著冠軍侯出征,有隴右的糧草支持,就能少餓肚子。沒想到就算沒有隴右的糧草,我們也不用餓肚子。有軍師就是好。”


    宗羅睺笑道:“三郎君不在的時候,除非主公也餓著,否則,主公也不會讓我們餓肚子。不過確實是主公和三郎君都在時,我們行軍最為輕鬆。”


    秦瓊打趣道:“因為主公常在打完仗後讓你們趕羊嗎?”


    宗羅睺大笑。


    馬三寶好奇:“何為趕羊。”


    在一旁裝清高的史萬寶豎起耳朵偷聽。對啊,何為趕羊,怎麽說話隻說一半?


    宗羅睺懷念道:“就是普通的趕羊。我跟隨主公的時間很早,那時候我們的敵人是吐穀渾殘部和突厥人,戰利品都是牛羊馬之類的牲畜。我們得千裏迢迢把這些牲畜趕回張掖,比打仗麻煩。”


    秦瓊道:“不僅要趕牛羊,還要去草原上放牧。”


    宗羅睺點頭:“放牧真的比打仗難。”


    馬三寶瞠目結舌:“你們過得真艱難。”


    史萬寶也偷偷點頭。


    宗羅睺卻搖頭:“不艱難。每次都能夠打勝仗,每次打仗都有肉吃,怎麽叫艱難?”


    秦瓊補充:“在草原上縱馬挺有意思,比憋在城中發呆有意思。”


    馬三寶心生向往:“好像是。”


    史萬寶想起自己十幾年的磋磨,眼神黯淡。確實是。


    宗羅睺笑道:“所以跟著我們主公,絕對以後都是好日子過。我和秦叔寶的名字都刻在了燕然山上了,絕對青史留名。”


    秦瓊捋著胡須得意道:“我們立的石碑就在後漢冠軍侯竇憲旁邊。”


    馬三寶和史萬寶:“……”娘的,開始狠狠羨慕了!


    秦瓊道:“聽說梁師都投靠了頡利可汗,不知道這次頡利可汗會不會親自來援救。如果他會來,你們說不定也能蹭個擒獲可汗的功勞。這就是主公擒獲的第五個可汗了。”


    宗羅睺道:“其實主公已經擒獲五個可汗了。掃滅吐穀渾殘部的時候,主公不僅殺了吐穀渾名王,也擒獲了吐穀渾小可汗。隻是後來把吐穀渾小可汗送給了天柱可汗了而已。”


    馬三寶眼睛放光。聽秦瓊和宗羅睺的描述,區區可汗就是冠軍侯……不,就是主公圈養的羊,想抓就抓。這可太暢快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蘭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蘭竹並收藏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