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乖乖退回自己的行列,不再撩撥李世民。


    李世民深呼吸了好多下,終於把心中氣憤壓了下去。


    這三刀終於砍了下去。中書令房喬、侍中杜如晦、尚書仆射高熲隨即上書,對隋朝原本的蔭官製度動手。真實目的露出獠牙。


    李世民先砍掉了宗室和外戚的待遇,又對自己的心腹下手。其餘群臣看出了李世民的決心,也看出了支持李世民官製改革的人數不少,隻能不再阻攔。


    後世記載,貞觀年間帝曰,“致治之本,惟在於審。量才授職,務省官員”,將京官和蔭官裁剪三分之二。


    待京官和勳貴蔭官裁剪之後,李世民再對地方官製動手,再順利不過,無人阻攔。


    到穀雨紛紛,仲春將逝的時候,大唐初步官製改革順利完成。


    隻要動了第一刀,走了第一步,接下來大唐再改革官製,就幾乎沒有阻攔。


    不過治大國如烹小鮮,李世民大動了一番後,朝堂就平靜下來,隻重視著夏收夏種,不再有新的朝政變化。


    擔心李世民頻繁動作的朝臣們把寫了一半的勸諫文書壓在了案下,鬆了口氣。


    夏收十分順利,連受災的地方都成功度過了青黃不接。


    今年李世民將大唐大部分地方都減了賦稅,百姓在豐收慶典那日吃了個飽肚,剩下的糧食都存了下來,臉上有了笑容。


    隻要沒有天災,他們這次豐收的糧食,足以支撐到他們秋收不餓死。


    若秋收也能順利,那麽明年開始交賦稅了,他們也能支撐到下一次豐收不餓死。


    秦王殿下果然才是真命天子!


    夏至時,大唐滿朝放假三天,李世民也得了三天假日,提著葡萄酒去晉王的別邸遊玩。


    自挨揍後,先借口養傷,後借口換季生病養病的李玄霸,就一直沒有去過朝會。


    雖然他仍舊幹活,但都是睡飽了之後直接去宮裏,參加李世民每日的核心班子小朝會。


    魏徵曾彈劾李玄霸過於怠惰。


    房喬因此彈劾魏徵過於狂妄,明知道晉王身體虛弱,不上朝是太上皇和太後的命令,居然還彈劾晉王,這是目無尊上,要治他忤逆之罪。


    李世民本來都要和魏徵對罵了,看到房喬彈劾的文書,嚇得趕緊當和事佬說算了算了,魏玄成真的沒壞心思。


    “阿玄,你不在朝堂,不知道現在朝堂有多亂。”外麵都說現在朝堂很寧靜,新帝深知“治大國如烹小鮮”的至理名言,李世民可沒這麽覺得。


    他抱怨:“房玄齡和魏玄成對上了,他們每日的上書除了朝務,全是彈劾對方。魏玄成彈劾房玄齡擅權,把控官職選拔,有不臣之心;房玄齡彈劾魏玄成僭越,常插手非他職權之事,意在忤逆……他們是想讓對方死啊!”


    李玄霸躺在藤椅上,懶洋洋地品著二哥親自釀造的葡萄酒,慢吞吞道:“他們知道這樣的彈劾不可能讓對方死,他們隻是想讓對方貶職,如果能免官反省就最好不過。”


    李世民崩潰:“為什麽啊!”


    李玄霸放下酒杯。他很克製,葡萄酒每日隻喝一杯,喝多了對身體不好。


    “他們的上書說得很明白,魏玄成認為房玄齡過於攬權,房玄齡認為魏玄成過於僭越,這就是原因。”李玄霸道,“他們是很認真地彈劾對方,沒有半分摻假。”


    李世民抱著腦袋,瘋了瘋了,真是瘋了!


    以前我的下屬不都是相親相愛嗎?怎麽突然打起來了!


    “阿玄,我好累。”李世民把李玄霸擠開,和李玄霸一起擠在藤椅裏。


    李玄霸嫌熱,讓人重新拿來一把藤椅,重新躺了上去。


    “當皇帝就是累。”李玄霸打了個哈欠,“這才半年,現在就喊累,將來你要怎麽辦?”


    李世民歎氣:“說得也是。”


    兄弟二人躺在藤椅上,微風習習,樹影在兩人昏昏欲睡的麵容上搖曳。


    “阿玄,你好閑啊。”


    “富貴閑王就是這樣,悠閑的閑。”


    “嗬。”


    兄弟二人在藤椅上翻了個身,默契地拿起旁邊竹桌上的眼罩往臉上一套,同時午睡。


    夏至假期結束,尚書仆射高熲辭去官職,請鎮伊吾城。


    李世民批準,任命晉王李玄霸為尚書仆射。


    因李世民當監國太子時兼任尚書令,因此尚書省不再設尚書令,尚書仆射為尚書省首長。


    尚書省首長尚書仆射、中書省首長中書令、門下省首長侍中皆為宰相,尚書仆射為三相之首,又稱首相。


    李玄霸在家裏睡得迷迷糊糊,被人從床榻上搖醒接旨,稀裏糊塗成了大唐首相。


    “二兄說知道三兄你早上起不來,所以你和三嫂就住宮裏了,這樣可以多睡一會兒。”李智雲把聖旨塞李玄霸懷裏,摸了李玄霸床頭的青棗嘎吱嘎吱邊啃邊道,“弟弟我剛新婚就要外放,二兄也別想躲懶。我們兄弟要有苦同擔。”


    李玄霸揉了揉眼睛,打開聖旨看了許久,不敢置信道:“我不是和二哥說過嗎,宗室不能當宰相,以免宗室過於幹涉朝政。”


    李智雲笑道:“二兄說,他又不擔心。現在他忙得焦頭爛額,隻能先顧著自己。後世子孫如果忌憚宗室,他們自己想辦法。”


    李玄霸問道:“他怎麽不親自來說?”


    李智雲笑得更厲害,差點被棗肉嗆到:“他當然怕你不接啊,所以發了聖旨就帶著嫂子和太上皇、太後去仁壽宮避暑了。當然,我娘也去了。現在京城就剩我倆……哦,我馬上也走了,我們家就隻剩你還在長安。”


    仁壽宮?仁壽宮不是毀於隋末戰亂……李玄霸敲了敲自己睡迷糊的腦袋,想起現在如今的時空和他前世的時空不一樣。


    因高老師坐鎮西京,他和二哥也早早就來到了西京,所以京兆沒有太多戰亂,仁壽宮的損毀不嚴重,打理一下就能繼續住。


    仁壽宮還是他監督修繕的,就是擔心李家祖傳的高血壓不耐熱。雖然他二哥現在還沒出現不耐暑熱的症狀,借著地震後的以工代賑,他還是在修湯泉宮之餘,抽了部分工匠先替二哥準備好了避暑的去處。


    所以父親母親阿姨二哥二嫂把我一個人丟在京城,全跑去避暑了?!


    李玄霸滿臉迷茫。


    李智雲啃完棗子,把棗核丟桌上,擦了擦手,正想再笑話二哥幾句,宇文珠鐵青著臉提著裙角跑進屋。


    “郎君!觀音婢真可惡!居然下懿旨讓我代管後宮嬪妃和太妃,她去避暑了?!她究竟在想什麽!!我一個外命婦管什麽後宮!!”


    宇文珠的聲音尖得李玄霸耳膜刺痛。他從未聽過自家夫人如此尖銳的聲音。


    李智雲笑得差點嗆到。


    李玄霸揉了揉耳朵,麵無表情道:“二哥也跑了,讓我當首相,兼任長安留守。”


    宇文珠停下尖叫,和自家郎君麵麵相覷。


    ……


    “二郎,你說阿姊和三郎會不會生氣?”長孫康寧靠在李世民肩頭,李世民為她簪花。


    李世民將手頭所有花都簪在了長孫康寧發髻上,一邊簪一邊笑:“生氣才好,讓他們夫妻懶,隻知道做他們喜歡的事,都不主動來幫我們。”


    長孫康寧十分讚同:“就是!阿姊借口醫學院忙碌,都不入宮來尋我,非要我出宮尋她玩耍,就該氣氣她。”


    小兩口理直氣壯。


    第221章 後宮妃嬪的苦楚


    李玄霸結束了半年的摸魚時光, 重新回到了朝堂。


    朝臣看到李玄霸時,都露出了十分開心的笑容歡迎李玄霸回歸。


    特別是魏徵。


    因為寒門出身,魏徵平時較為注重儀態。這次他笑得牙都露出來了, 就差笑出聲。


    李玄霸掃了一眼眾人一眼, 就知道是誰在二哥那裏拱的火, 暗暗記下。


    雖然李玄霸這次當了首相,但比起之前當監國晉王時工作輕鬆了不少。


    皇帝李世民隻是去避暑,不是離家出走(劃掉)出征, 不過換了個地方處理朝政而已。許多朝中重臣也一同隨駕去了仁壽宮,比如房喬和杜如晦。


    李玄霸雖然現在是首相,但不需要自己拿主意, 隻需要匯總文書,提出意見, 讓人快馬加鞭送給李世民批複, 工作量和精神壓力就小了大半。


    再加上李世民不在,他不需要上早朝,休息時間也能保證,隻是不能在家裏無所事事躺著釣魚一整日而已。


    李世民雖然把弟弟從床榻躺椅上挖起來幹活,也很注意弟弟的健康, 不會壓榨李玄霸。


    但李玄霸認為,讓一個閑了半年的人工作, 就是極大的壓榨。


    誰想工作啊!


    李玄霸本想拒絕,正準備啟程去伊吾城的高熲前來尋了李玄霸,和李玄霸談了半宿。


    李玄霸提著燈籠送老師離開, 在晉王府門口站了許久, 最終長歎一聲, 接過了首相的職位。


    伊吾城, 後世的新疆哈密市,在隋末曾一度被西突厥占據。李玄霸在那裏和西突厥可汗達成了初步盟約。


    大唐初立,李世民趕在登基之前滅掉了東|突厥。


    曾與李玄霸建立盟約的西突厥射匱可汗病逝,西突厥因可汗之位更替內部略有些混亂。射匱可汗之弟繼位成為統葉護可汗後,派與李世民、李玄霸有舊的阿史那泥孰前去拜見當時在草原上的李世民,與大唐簽訂了新的友好盟約,尊稱李世民為天可汗,並將伊吾城還給了大唐。


    高熲認為西突厥在大唐覆滅東|突厥時獲利不少,統葉護可汗此人又能屈能伸,西突厥必成為大唐心腹大患,所以決定親自鎮守伊吾城,為大唐消化東|突厥的戰果爭取時間。


    打仗不是打贏了就算“贏”,如果沒有在戰勝地建立有利於自己的新秩序,仗就是白打了,隻是麵子好看,“窮兵黷武”。


    長孫晟再次在李昭的護送下去了草原。長孫無忌在京中陪伴新當皇後的妹妹一年,也會去草原。


    重建東|突厥所管轄的草原勢力的重任,就壓在他們肩膀上。


    宇文弼也已經再次出發,他這次和裴仁基等一幹隋朝舊將坐鎮涿郡,取代了羅藝。


    羅藝盤踞涿郡,一直把燕地當作自己的地盤。但宇文弼是晉王李玄霸的外戚,他來接受涿郡,羅藝不敢不從,隻能回長安當京官。


    羅藝在涿郡埋了許多雷。隋朝舊將大多跟隨隋煬帝三征高麗。征討高麗的後方中樞就在涿郡,他們對涿郡的情況很了解。這次他們主動請命,年老了也要幹活,不肯將東北邊疆交給晚輩,李世民就從了。


    雖然隋煬帝滅亡的引火|索是三征高麗,但朝堂上下都知道,高麗趁著魏晉亂世割據東北,必須鏟除。大唐和高麗也必有一戰。


    在這個時空中,大隋本來在一征高麗時就能滅掉高麗,但隋煬帝非要高麗王心悅誠服的投降,來回和高麗王拉扯了三次,拉扯得大隋都滅亡了。


    大隋武德充沛,隋朝老將們從未受過如此委屈,積累了一肚子怨氣。


    無論他們能不能活到大唐對高麗用兵的時候,他們都想再為大唐滅高麗做點什麽。


    將來子孫後代在他們牌位前把大唐滅掉高麗的捷報燒給他們時,他們才能驕傲地向憋屈地死在了隋末的同僚們炫耀,這場滅國之戰中,也有他們一份功勞。


    李世民看重堯君素的品德,本來讓堯君素升職成了河東道總管,監察整個河東道。


    堯君素大官都不想當了,非要去涿郡給宇文弼當副將。他一天一封上書,甚至說要掛印辭官,以白身去涿郡投奔宇文弼。


    堯君素這麽“囂張”,居然威脅李世民要辭官,朝堂上下一片震怒。房喬和魏徵連互掐都停了,攜手上書要治堯君素的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蘭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蘭竹並收藏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