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宇文珠抱怨:“跟蹤的人可算離開了。他們的行為也太粗糙了,我要裝作沒看見他們都難。”
李玄霸為宇文珠理了理被風吹亂的鬢發,笑道:“辛苦珠娘了。”
宇文珠紅著臉道:“倒不是辛苦,隻是不耐煩與你郊遊的時候還有不懷好意的人跟蹤。”
這下輪到李玄霸鬧了個大紅臉。
即使夫妻二人已經同房,但兩人仍舊和初識一樣扭捏害羞。
他們的手指在袖口的遮掩下勾著手指,臉偏在一旁,你說路上的樹,我說樹上的鳥,聊得熱鬧,但都不看對方。
怎麽罵都不肯外出做大官的陳鐵牛繼續抱著刀,如以前一樣跟在郎君身後當護衛,用視線把這一幕記錄下來。
太上皇後最愛聽郎君和王妃相處細節,總愛傳喚他詢問,他又有新的故事可以和太上皇後說了。
張亮滿目驚詫,沒想到晉王殿下還有這樣的一麵。這樣的晉王殿下,倒像個普通人了。
……
李玄霸等著王弘直主動入局,但王弘直難以下定決心,直到李玄霸回京過年也沒有動靜。
王弘直是否入局,都不影響李玄霸接下來要做的事,隻是少了一個對河北了解,又可以打著世家旗號的幫手罷了。他可以尋其他人。
李世民聽了弟弟的謀劃,無奈道:“你能不能別老逮著琅琊王氏一家擼?他們留下的葉子本就不多,小心擼禿了。換一家如何?’王謝‘中不還有個陳郡謝氏嗎?”
李玄霸道:“陳郡謝氏如今沒什麽能人,家族底蘊也比不過琅琊王氏。何況琅琊王氏還有太原王氏這個山東郡望給他當內應,還是琅琊王氏好。”
陳郡謝氏如今的領頭者為謝叔方,參與了晉陽起兵。
在原本曆史中,謝叔方是李元吉下屬,參與了玄武門廝殺,被李世民赦免,後來地方官還是幹得不錯,頗有賢名。
但謝叔方的兒子謝祐在擔任黔州都督時,為討好武後,迎合上意,逼李世民之子曹王李明自殺。
雖說是為討好武後,但李治那時還活蹦亂跳,所以這迎合的上意,大概率是李治自己的意思。隻是李治是個不沾鍋,謝祐逼死李明後,李治對李明表示深切哀悼,罷免了黔州所有官員。謝祐被李明之子派人暗殺,剩餘的唯一一支在李唐為高官的陳郡謝氏在李治的默許下就此沒落,之後無人再入列傳。
從謝祐的遭遇可以看出,陳郡謝氏也是很殷切地想要討好李唐,李玄霸想要用陳郡謝氏,他們一定會如琅琊王氏一樣殷勤。
隻是謝祐太笨了,居然會被李治套路,李玄霸還是更希望尋找賢能之人為幫手,才不會壞他的事。
不過謝祐不可用,謝叔方還是能用一用,隻是不能捧得太高。陳郡謝氏的底蘊和族中人才,都不足以與山東郡望打擂台。
“讓琅琊王氏彈劾山東郡姓世家強占民田,官商勾結,賣女求財,虧你想得出來。”李世民想到李玄霸出的主意就忍不住捧腹大笑,“他們都認為今年太鬧騰,卻不知道貞觀二年一定更鬧騰。鬧騰好啊,你不在長安,沒看到他們在朝堂吵成什麽模樣,我憋笑憋得肚子都疼了。”
李玄霸有了興致:“真的?這麽有趣?那我上一兩月的朝再出門。”
李世民道:“好,先把小五派出去替你監督治理黃河。”
於是李玄霸再入朝堂,接替李智雲工部尚書的職位。
小五正來問二兄三兄過年怎麽玩,就一臉懵地被踢出了京城。
元宵節的時候,他提著一盞花燈,蹲在地上哽咽不止。
“可惡,太可惡了,就知道欺負我,大過年的把我踢出家門。”
柳王妃拍著郎君的背唉聲歎氣,不知怎麽安慰。
qaq我家郎君真的好可憐!
第227章 李小五諢號青天
李世民和李玄霸還真不是欺負小五。
李玄霸所做的事非常重要, 且要在山東世家還未反應過來時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這等事,李世民隻能相信自己的弟弟。
李玄霸在外麵跑了那麽久,現在要回家休息, 當然換另一個弟弟上。
至於正月元宵……咳, 你和你家王妃自己去過不也一樣?
李智雲氣得跳腳。那能一樣?能一樣?!
但他還是哼哼唧唧地背著行囊上路。畢竟兩位兄長說得對, 三兄要休息,除了自己,沒人能替代三兄。
柳王妃聽著李智雲一路上的哼哼唧唧, 哭笑不得。
好吧,陛下和晉王確實是很信任自家郎君,但……但也確實是在欺負他啊!
隻是這屬於兄弟之間的欺負, 郎君甘之如飴,她……她倒是有點羨慕。聽聞尋常人家的兄弟相處就是這樣, 柳家高門大戶, 她還未見過。
倒是到了更加“高門大戶”的皇家,她居然見到了。
柳王妃還未和兩位妯娌熟悉。她看到李智雲與兄長相處,萌生了自己是不是該與妯娌更親近的念頭。
如果皇室三兄弟相處都仿佛庶人,自己格格不入,可能不太合適。
柳王妃小心翼翼地向李智雲求教。
李智雲笑道:“這有什麽難?三嫂是名醫, 你多向三嫂詢問如何養生,一來二去不就熟悉上了?三兄給三嫂做了許多稀奇古怪的東西,讓三嫂和二嫂與女眷們一起遊玩。你與三嫂熟悉之後, 也一起玩樂, 很快就能親如一家人。”
李智雲本來對王妃感情很淡。
他直到成婚的時候才見到王妃, 能有這淡淡的感情, 還是因為柳王妃確實長相秀麗。
直到自己被“趕”出京城,王妃安慰他的時候, 李智雲心中才對自家王妃有了異樣的感情。
聽到王妃羨慕自己和兩位兄長的親情,想與兩位嫂嫂也親如一家人,李智雲十分開心。
李智雲對柳王妃說了好多話,特別是兩位兄長與嫂子新婚時的熱鬧,一邊說一邊拍腿嘲笑。
柳王妃先驚訝得合不攏嘴,後來心中難掩羨慕。
無論是圍著火堆唱歌,還是爬到屋頂看星星,都好有意思。
李智雲笑得眼淚都出來了,春日的陽光落在他的臉上,他眼中都是一片亮晶晶,好像裝了無數小星星:“你也喜歡?我還以為你出身河東大族,比較排斥這等離經叛道的行為。”
柳王妃垂首,雙手絞著手帕道:“在家……在娘家的時候,我肯定不喜歡。勳貴女兒能戴著冪離騎馬上街,若我父親還在,或許我也能……說來我也是運氣好,在郎君得勢之前就定下了親事,否則河東柳氏那麽多……嗚嗚嗚?”
李智雲捂住了王妃自怨自艾的嘴。
柳王妃驚惶抬頭。
李智雲一隻手捂著王妃的嘴,一隻手作亂去揉王妃的發髻,把自家妻子的發髻揉亂了。
“在我二兄當皇帝前,你就是我未婚妻,也算是我糟糠妻了。說那些在我家富貴後再眼巴巴地求上門的女子幹什麽?平白晦氣。”李智雲鬆開手。
柳王妃捂著歪了的發髻,不知該高興還是該生氣,便自以為很凶地瞪了李智雲一眼。
李智雲笑著又去揉妻子的腦袋。
柳王妃趕緊躲閃。
李智雲笑得直不起腰。
柳王妃氣得膽子一大,擰了李智雲的手背一下,然後好像被自己大膽的行為嚇到,忙把手縮回來。
李智雲拍著自己被擰紅的手背道:“二嫂和三嫂都是女中豪傑,與她們多相處,開闊眼界,別說將來戴著冪離騎馬上街,就是不戴冪離去草原縱馬飛馳,我都帶你去。別聽你家那些長舌婦教的後院經驗,我們家不一樣。”
柳王妃點頭:“我聽郎君的。”
李智雲失笑,知道王妃這話背後肯定有人指點,但心情也很好。
他為柳王妃把亂掉的發簪扶正:“說來你有字嗎?”
柳王妃道:“我幼年時,父親母親喚我’琇瑩‘。”
李智雲道:“’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丈人對未來女婿的期盼很高啊。”
……
“現在你放心了?”李玄霸半開玩笑道,“真沒想到你第一次求我,居然是這件事。”
柳亨歎氣:“大娘子父母皆早逝,我又是男子,不好教導她。以前想著大娘子由族人教養,以河東柳氏的家風,當個王妃也容易。但看到陛下和你夫妻相處,唉,恐怕大娘子再端著世家女兒的矜持,會遭楚王不喜了。”
柳亨在李玄霸和李世民去晉陽成親的時候,就站隊了李玄霸和李世民,敲定了侄女和李智雲的婚事,算是李世民的元從和李玄霸的友人,說話倒也直白,沒有拐彎抹角。
李玄霸笑了笑,沒有評價自家弟弟的後院。
小兩口的事,他不會指手畫腳。不過柳亨求了,他就指點了幾句,說了一下弟弟可能喜歡的女子性格。
其實隻要弟妹能夠更灑脫一點就行了。關上門,一家人別那麽多禮數,就算耿直一些,自家弟弟也會高興。
不過他也理解柳家對女兒的教導。
隻是自家特殊,所以對妻子的要求特殊。若嫁入尋常人家,女子恪守禮數溫良,把握住主母的分寸,才能過得更好。
柳亨心裏也忐忑。他不知道自己給侄女支招是對是錯。隻是看到皇後和晉王妃那肆意的模樣,又看著侄女落寞和羨慕混雜的神情,他不由心軟,不想讓侄女被家族束縛太多罷了。
河東柳氏有自己在朝為官,侄兒也不是無能之人。他們不必要把希望壓在侄女身上。
再說了,楚王由陛下和晉王親手帶大,說是兄弟,其實父子。就算河東柳氏想以楚王外戚的身份做什麽,楚王也不會上當,隻會徒生厭惡。
柳王妃與河東柳氏的女眷斷了聯係,與皇後、晉王妃親近,這就表達了河東柳氏的訊號,以後柳王妃隻是李家婦,不是柳家女了。
當然,這不是說柳王妃要與娘家斷了聯係,隻是表明“立場”。
李智雲給李玄霸寫信,說妻子的名字居然是取自《詩經》“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中的“琇瑩”,不知道自己在已經去世的老丈人眼中,算不算得上“有匪君子”。
看著李智雲在信中的長籲短歎,李玄霸便知道他開始與妻子交心了。柳亨也鬆了口氣。
但鬆了口氣的同時,他也十分慶幸自己醒悟得快。
楚王居然現在才問侄女的名字,這……唉,果然侄女出嫁前家族對她的教導,還是讓楚王不喜了。
其實河東柳氏倒不是真的想通過族中女子從李智雲那裏獲得什麽,隻是尋常教導而已。不過長孫康寧和宇文珠都不像是尋常貴婦,才顯得柳琇瑩比較別扭。
不再操心侄女的事,柳亨倒是有心情去嘲笑山東世家的“門第錢”了。
“他們做夢都不會想到,抨擊他們門第錢的居然會是’琅琊王‘和’陳郡謝‘。”柳亨唏噓道,“’琅琊王‘和’陳郡謝‘確實是有資格罵他們。”
李玄霸失笑。
柳亨疑惑:“晉王殿下在笑什麽?”
李玄霸道:“沒什麽,確實,確實,他們兩家非常有資格。就是這話你可別在兩家族人那裏說,小心挨揍。”
柳亨仍舊不懂,李玄霸也不回答。柳亨離開時心裏一直惦記著此事,鬱鬱許久。
薛元敬得知柳亨的鬱悶時,直說柳亨活該。誰不知道晉王殿下喜歡欺負友人,常說話說一半,就平白讓人鬱悶。柳亨就是自找的。
柳亨便更鬱悶了。
宇文珠抱怨:“跟蹤的人可算離開了。他們的行為也太粗糙了,我要裝作沒看見他們都難。”
李玄霸為宇文珠理了理被風吹亂的鬢發,笑道:“辛苦珠娘了。”
宇文珠紅著臉道:“倒不是辛苦,隻是不耐煩與你郊遊的時候還有不懷好意的人跟蹤。”
這下輪到李玄霸鬧了個大紅臉。
即使夫妻二人已經同房,但兩人仍舊和初識一樣扭捏害羞。
他們的手指在袖口的遮掩下勾著手指,臉偏在一旁,你說路上的樹,我說樹上的鳥,聊得熱鬧,但都不看對方。
怎麽罵都不肯外出做大官的陳鐵牛繼續抱著刀,如以前一樣跟在郎君身後當護衛,用視線把這一幕記錄下來。
太上皇後最愛聽郎君和王妃相處細節,總愛傳喚他詢問,他又有新的故事可以和太上皇後說了。
張亮滿目驚詫,沒想到晉王殿下還有這樣的一麵。這樣的晉王殿下,倒像個普通人了。
……
李玄霸等著王弘直主動入局,但王弘直難以下定決心,直到李玄霸回京過年也沒有動靜。
王弘直是否入局,都不影響李玄霸接下來要做的事,隻是少了一個對河北了解,又可以打著世家旗號的幫手罷了。他可以尋其他人。
李世民聽了弟弟的謀劃,無奈道:“你能不能別老逮著琅琊王氏一家擼?他們留下的葉子本就不多,小心擼禿了。換一家如何?’王謝‘中不還有個陳郡謝氏嗎?”
李玄霸道:“陳郡謝氏如今沒什麽能人,家族底蘊也比不過琅琊王氏。何況琅琊王氏還有太原王氏這個山東郡望給他當內應,還是琅琊王氏好。”
陳郡謝氏如今的領頭者為謝叔方,參與了晉陽起兵。
在原本曆史中,謝叔方是李元吉下屬,參與了玄武門廝殺,被李世民赦免,後來地方官還是幹得不錯,頗有賢名。
但謝叔方的兒子謝祐在擔任黔州都督時,為討好武後,迎合上意,逼李世民之子曹王李明自殺。
雖說是為討好武後,但李治那時還活蹦亂跳,所以這迎合的上意,大概率是李治自己的意思。隻是李治是個不沾鍋,謝祐逼死李明後,李治對李明表示深切哀悼,罷免了黔州所有官員。謝祐被李明之子派人暗殺,剩餘的唯一一支在李唐為高官的陳郡謝氏在李治的默許下就此沒落,之後無人再入列傳。
從謝祐的遭遇可以看出,陳郡謝氏也是很殷切地想要討好李唐,李玄霸想要用陳郡謝氏,他們一定會如琅琊王氏一樣殷勤。
隻是謝祐太笨了,居然會被李治套路,李玄霸還是更希望尋找賢能之人為幫手,才不會壞他的事。
不過謝祐不可用,謝叔方還是能用一用,隻是不能捧得太高。陳郡謝氏的底蘊和族中人才,都不足以與山東郡望打擂台。
“讓琅琊王氏彈劾山東郡姓世家強占民田,官商勾結,賣女求財,虧你想得出來。”李世民想到李玄霸出的主意就忍不住捧腹大笑,“他們都認為今年太鬧騰,卻不知道貞觀二年一定更鬧騰。鬧騰好啊,你不在長安,沒看到他們在朝堂吵成什麽模樣,我憋笑憋得肚子都疼了。”
李玄霸有了興致:“真的?這麽有趣?那我上一兩月的朝再出門。”
李世民道:“好,先把小五派出去替你監督治理黃河。”
於是李玄霸再入朝堂,接替李智雲工部尚書的職位。
小五正來問二兄三兄過年怎麽玩,就一臉懵地被踢出了京城。
元宵節的時候,他提著一盞花燈,蹲在地上哽咽不止。
“可惡,太可惡了,就知道欺負我,大過年的把我踢出家門。”
柳王妃拍著郎君的背唉聲歎氣,不知怎麽安慰。
qaq我家郎君真的好可憐!
第227章 李小五諢號青天
李世民和李玄霸還真不是欺負小五。
李玄霸所做的事非常重要, 且要在山東世家還未反應過來時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這等事,李世民隻能相信自己的弟弟。
李玄霸在外麵跑了那麽久,現在要回家休息, 當然換另一個弟弟上。
至於正月元宵……咳, 你和你家王妃自己去過不也一樣?
李智雲氣得跳腳。那能一樣?能一樣?!
但他還是哼哼唧唧地背著行囊上路。畢竟兩位兄長說得對, 三兄要休息,除了自己,沒人能替代三兄。
柳王妃聽著李智雲一路上的哼哼唧唧, 哭笑不得。
好吧,陛下和晉王確實是很信任自家郎君,但……但也確實是在欺負他啊!
隻是這屬於兄弟之間的欺負, 郎君甘之如飴,她……她倒是有點羨慕。聽聞尋常人家的兄弟相處就是這樣, 柳家高門大戶, 她還未見過。
倒是到了更加“高門大戶”的皇家,她居然見到了。
柳王妃還未和兩位妯娌熟悉。她看到李智雲與兄長相處,萌生了自己是不是該與妯娌更親近的念頭。
如果皇室三兄弟相處都仿佛庶人,自己格格不入,可能不太合適。
柳王妃小心翼翼地向李智雲求教。
李智雲笑道:“這有什麽難?三嫂是名醫, 你多向三嫂詢問如何養生,一來二去不就熟悉上了?三兄給三嫂做了許多稀奇古怪的東西,讓三嫂和二嫂與女眷們一起遊玩。你與三嫂熟悉之後, 也一起玩樂, 很快就能親如一家人。”
李智雲本來對王妃感情很淡。
他直到成婚的時候才見到王妃, 能有這淡淡的感情, 還是因為柳王妃確實長相秀麗。
直到自己被“趕”出京城,王妃安慰他的時候, 李智雲心中才對自家王妃有了異樣的感情。
聽到王妃羨慕自己和兩位兄長的親情,想與兩位嫂嫂也親如一家人,李智雲十分開心。
李智雲對柳王妃說了好多話,特別是兩位兄長與嫂子新婚時的熱鬧,一邊說一邊拍腿嘲笑。
柳王妃先驚訝得合不攏嘴,後來心中難掩羨慕。
無論是圍著火堆唱歌,還是爬到屋頂看星星,都好有意思。
李智雲笑得眼淚都出來了,春日的陽光落在他的臉上,他眼中都是一片亮晶晶,好像裝了無數小星星:“你也喜歡?我還以為你出身河東大族,比較排斥這等離經叛道的行為。”
柳王妃垂首,雙手絞著手帕道:“在家……在娘家的時候,我肯定不喜歡。勳貴女兒能戴著冪離騎馬上街,若我父親還在,或許我也能……說來我也是運氣好,在郎君得勢之前就定下了親事,否則河東柳氏那麽多……嗚嗚嗚?”
李智雲捂住了王妃自怨自艾的嘴。
柳王妃驚惶抬頭。
李智雲一隻手捂著王妃的嘴,一隻手作亂去揉王妃的發髻,把自家妻子的發髻揉亂了。
“在我二兄當皇帝前,你就是我未婚妻,也算是我糟糠妻了。說那些在我家富貴後再眼巴巴地求上門的女子幹什麽?平白晦氣。”李智雲鬆開手。
柳王妃捂著歪了的發髻,不知該高興還是該生氣,便自以為很凶地瞪了李智雲一眼。
李智雲笑著又去揉妻子的腦袋。
柳王妃趕緊躲閃。
李智雲笑得直不起腰。
柳王妃氣得膽子一大,擰了李智雲的手背一下,然後好像被自己大膽的行為嚇到,忙把手縮回來。
李智雲拍著自己被擰紅的手背道:“二嫂和三嫂都是女中豪傑,與她們多相處,開闊眼界,別說將來戴著冪離騎馬上街,就是不戴冪離去草原縱馬飛馳,我都帶你去。別聽你家那些長舌婦教的後院經驗,我們家不一樣。”
柳王妃點頭:“我聽郎君的。”
李智雲失笑,知道王妃這話背後肯定有人指點,但心情也很好。
他為柳王妃把亂掉的發簪扶正:“說來你有字嗎?”
柳王妃道:“我幼年時,父親母親喚我’琇瑩‘。”
李智雲道:“’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丈人對未來女婿的期盼很高啊。”
……
“現在你放心了?”李玄霸半開玩笑道,“真沒想到你第一次求我,居然是這件事。”
柳亨歎氣:“大娘子父母皆早逝,我又是男子,不好教導她。以前想著大娘子由族人教養,以河東柳氏的家風,當個王妃也容易。但看到陛下和你夫妻相處,唉,恐怕大娘子再端著世家女兒的矜持,會遭楚王不喜了。”
柳亨在李玄霸和李世民去晉陽成親的時候,就站隊了李玄霸和李世民,敲定了侄女和李智雲的婚事,算是李世民的元從和李玄霸的友人,說話倒也直白,沒有拐彎抹角。
李玄霸笑了笑,沒有評價自家弟弟的後院。
小兩口的事,他不會指手畫腳。不過柳亨求了,他就指點了幾句,說了一下弟弟可能喜歡的女子性格。
其實隻要弟妹能夠更灑脫一點就行了。關上門,一家人別那麽多禮數,就算耿直一些,自家弟弟也會高興。
不過他也理解柳家對女兒的教導。
隻是自家特殊,所以對妻子的要求特殊。若嫁入尋常人家,女子恪守禮數溫良,把握住主母的分寸,才能過得更好。
柳亨心裏也忐忑。他不知道自己給侄女支招是對是錯。隻是看到皇後和晉王妃那肆意的模樣,又看著侄女落寞和羨慕混雜的神情,他不由心軟,不想讓侄女被家族束縛太多罷了。
河東柳氏有自己在朝為官,侄兒也不是無能之人。他們不必要把希望壓在侄女身上。
再說了,楚王由陛下和晉王親手帶大,說是兄弟,其實父子。就算河東柳氏想以楚王外戚的身份做什麽,楚王也不會上當,隻會徒生厭惡。
柳王妃與河東柳氏的女眷斷了聯係,與皇後、晉王妃親近,這就表達了河東柳氏的訊號,以後柳王妃隻是李家婦,不是柳家女了。
當然,這不是說柳王妃要與娘家斷了聯係,隻是表明“立場”。
李智雲給李玄霸寫信,說妻子的名字居然是取自《詩經》“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中的“琇瑩”,不知道自己在已經去世的老丈人眼中,算不算得上“有匪君子”。
看著李智雲在信中的長籲短歎,李玄霸便知道他開始與妻子交心了。柳亨也鬆了口氣。
但鬆了口氣的同時,他也十分慶幸自己醒悟得快。
楚王居然現在才問侄女的名字,這……唉,果然侄女出嫁前家族對她的教導,還是讓楚王不喜了。
其實河東柳氏倒不是真的想通過族中女子從李智雲那裏獲得什麽,隻是尋常教導而已。不過長孫康寧和宇文珠都不像是尋常貴婦,才顯得柳琇瑩比較別扭。
不再操心侄女的事,柳亨倒是有心情去嘲笑山東世家的“門第錢”了。
“他們做夢都不會想到,抨擊他們門第錢的居然會是’琅琊王‘和’陳郡謝‘。”柳亨唏噓道,“’琅琊王‘和’陳郡謝‘確實是有資格罵他們。”
李玄霸失笑。
柳亨疑惑:“晉王殿下在笑什麽?”
李玄霸道:“沒什麽,確實,確實,他們兩家非常有資格。就是這話你可別在兩家族人那裏說,小心挨揍。”
柳亨仍舊不懂,李玄霸也不回答。柳亨離開時心裏一直惦記著此事,鬱鬱許久。
薛元敬得知柳亨的鬱悶時,直說柳亨活該。誰不知道晉王殿下喜歡欺負友人,常說話說一半,就平白讓人鬱悶。柳亨就是自找的。
柳亨便更鬱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