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朝著真大儒邁進


    朝中的視線, 都集中在李玄霸宣揚大複仇理論,試圖再起兵戈上。


    朝臣阻止了李玄霸繼續宣揚大複仇理論,為了安撫溺愛晉王的陛下和焉壞的晉王, 李玄霸在國子監新開的其他課程沒有被終止。


    比如算術課。


    每個穿越者都會把現代數字和數學符號、公式拿出來。


    數學是自然科學的爹媽, 所有自然科學都必須有數學的支撐。


    從先秦時代起, “算”就是士人必備的課程。“算學”不是諸子百家,但諸子百家都會研究算學。


    儒家自然也不例外。


    漢朝獨尊儒術後的儒學就是披著儒學皮的諸子百家,按照明朝大儒王陽明的說法, 聖學海納百川,豈是如此不便之物?隻要先進的思想,都可以融入聖學。


    能稱得上大儒的人都要有開創性的思想, 要能開宗立派。就算是程朱理學,也融入了佛道等學說, 並不是閉門造車的狹隘學問。


    至於明末清末的大儒們, 那都是最先開眼看世界的人,翻譯海外著作的人銘牌一翻,個個都寫著“大儒”二字。


    因循守舊的迂腐儒生占據朝堂高位的時候,這些迂腐的儒生可沒有一個被尊稱為大儒。


    畢竟孔孟荀等先賢自己就是開拓創新的人,“大儒”的評價標準從先秦時就已經確定了, 拿不出新的東西,隻知道咀嚼前人書本, 就沒資格成為儒家的領袖。


    孔家後來被捧上神壇,但孔家子弟卻很少是大儒,便是這個原因。


    儒家各學派打得鼻青臉腫, 砸儒家先賢神像破儒家先賢廟宇的往往就是儒生自己。看一看孔廟裏的神像搬進搬出的曆史就能略窺一二。


    沒辦法, 先秦時儒家先賢就是互罵賤儒, 這也是傳統。


    “儒”對華夏的士人而言, 是一種精神,一種操守,而不是單純的學問。所以後世有外國研究學者認為,“儒”不是學派,是宗教。


    當然,華夏人都是不讚成這一點的。


    別拿宗教碰瓷先賢,這明明就是思想,是文明,是傳統,全是傳統。


    李玄霸拿出新的算學,士子們一看,沒錯,就是大儒推陳出新,能學,建議加入儒生必學課程。


    當李玄霸拿出簡單物理時,儒生們又一看,這就是格物致知啊,學,必須學!


    也有人抨擊李玄霸的理論是錯誤的。


    “算學”和“格物”是儒家的傳統學說。


    算學就罷了,這還隻是工具,對錯隻要算一算數一數就知道,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沒有狡辯的餘地。


    “格物”則不一樣。“格物致知”出自《禮記》,“格物致知”是什麽意思,從《禮記》誕生起就眾說紛紜。


    後世“理學”和“心學”最大的分歧,就是對“格物致知”的認知不同。


    李玄霸的“物理”,在儒生們看來,很明顯就是“格物致知”。他認為世界是唯物的,物體和運動都是有規律的,而人的主觀能動性是“推力”,隻有規律允許,才能產生作用。比如單純人體本身是不可能飛上天的,就算再努力也不行,隻有借助工具。


    士子們都感慨,李玄霸雖然一直被尊稱為大儒,但隻是世人的奉承,而不是丹青承認的真正大儒。


    現在晉王殿下拿出他對“格物致知”的解釋,是要朝著能入孔廟的真正大儒邁進了嗎?


    “我注六經,六經注我。”注經若能被世人認可,那就是真正的大儒!


    當李玄霸的“格物致知”思想讓普通儒生爆發爭吵(鬥毆)熱潮,朝中公卿才發覺李玄霸隱藏在宣揚大複仇理論下的真正圖謀。


    “為什麽要說這才是真正圖謀,而不是都是真正圖謀?”


    不知為何被拉進了“防備晉王搞事公卿小組”的楚王李智雲,發出靈魂質問。


    朝中公卿皆認為楚王殿下言之有理。


    他們感慨:“晉王計謀百出,就像是箭矢從四麵八方襲來。我等隻能盯著一麵,怎麽能防住所有箭矢?”


    李智雲再次發出靈魂質問:“為何要防備?他的箭又不是對你們射的。難道你們太笨了,學不會新算學和新格物?”


    朝中公卿把楚王李智雲踢出了群聊,並把他拉入了黑名單,發誓以後都不會再拉他入群。


    李智雲摸摸鼻子,覺得莫名其妙。


    他轉頭就告密。


    李玄霸一邊默寫數學公式,試圖編寫小學數學課本,一邊道:“朝中公卿都很聰明,當然不是因為學不會才反對我。他們隻是擔心我聲望太高,以後更製不住我。”


    李智雲疑惑:“他們為什麽非要和三兄作對?”


    李玄霸放下筆,活動了一下肩膀,微笑道:“朝堂每一項改革,都會讓一部分人利益受損。若是其他人提出的建議,他們還能抗爭一下。我的提議,二哥幾乎沒有駁回過。我有這樣的特權,他們當然不放心。”


    “有的人不在乎利益受損,但他們擔心大唐,擔心二哥和未來太子的皇位。我權勢太過,聲望如果也太過,豈不是動搖皇帝的統治?而且我也不是絕對正確,如果我的提議都能不經過群臣商討直接被二哥認可,如果我判斷失誤怎麽辦?”


    “我是臣子,就該有臣子的限製。聲望不能過高,權勢不能過甚,恩寵不能過厚。”


    “君君臣臣,各有本分,不逾矩。”


    李玄霸吹了吹紙上的墨痕:“其實他們的想法很正確,我確實過了。”


    李智雲茫然:“啊?那怎麽辦?”


    李玄霸笑出聲:“什麽怎麽辦?過了就過了,我樂意。如果二哥不樂意,他自會告訴我。既然二哥沒有不樂意,他們擔憂再多也沒用。至於我會不會開了個壞頭,識人不清是後世昏君的錯,與我何幹?”


    李智雲:“……”總之,三兄也知道群臣的擔憂,並讚賞他們的擔憂,但也就停留在讚賞,繼續我行我素。


    李智雲問道:“二兄知道嗎?”


    李玄霸道:“你應該去問你二兄。”


    李智雲臉上出現尷尬的神色:“不太好吧?”


    李玄霸收起笑容,歎了口氣:“小五,二哥就算當了皇帝,還是你的二兄。”


    李智雲使勁點頭:“我知道,但……唉,就像三兄說的,君臣有別。”


    李玄霸道:“二哥知道你的想法,會很傷心。他傷心了就會哇哇大哭,並且一邊哭一邊揍得你滿頭包。”


    李智雲:“……”好像三兄說的事極有可能發生。


    李智雲失笑:“我會調整心態,當回二兄的好弟弟。”


    李玄霸頷首:“這才對。”


    他回答李智雲之前的回答:“二哥當然知道。他特別喜歡看群臣忌憚我,卻拿我無可奈何的模樣。二哥說,當皇帝後,許多事他都隻能隱忍,心裏窩著許多火。看到群臣被我欺負,他也暢快。”


    李智雲咋舌:“是二哥會說的話。”


    李智雲滿意而歸。李世民暫時延後了把小五揍得滿頭包的計劃。


    他向李玄霸抗議,自己雖然會揍小五,但不會哇哇大哭,自己怎麽可能因為這點小事哭。


    李玄霸嗯嗯唧唧敷衍。


    朝中公卿雖然在商討怎麽製止李玄霸,但他們不但沒有阻止李玄霸在國子監新開設的“算數”“格物”課程,還竭力推廣。


    群臣隔三差五去找李玄霸,讓李玄霸快點把教材寫下來,要推廣給天下所有官學。


    他們還擼起衣袖要給李玄霸打下手,讓李玄霸加快速度。


    雖然李玄霸體弱,但隻是編書而已,怎麽會累?所以晉王殿下你這麽年輕,怎麽能睡四個時辰?兩個時辰就夠了!


    更讓李玄霸無語的是,之前被他慫恿了一群人拳打腳踢的世家們最為積極,送家裏祖傳書籍謄抄本就算了,還有人送羊脂蠟來,委婉地讓他挑燈加班。


    李玄霸真是服了這群人。


    是不是這些年寫書的人太少了,你們都無書可讀,感覺饑渴難耐了?


    李玄霸感覺自己變成了食堂裏做菜的廚子,一群人使勁敲著飯盆讓自己趕緊開飯。


    李世民見李玄霸把自己埋進了坑裏,開心得每日被長孫康寧逼著吃水煮蔬菜都不逃跑了。


    朕願意茹素一年,隻求阿玄繼續被坑!


    不過李世民也很好奇:“阿玄,你知道的也太多了。”


    李玄霸有氣無力道:“你知道後世普通人中最博學的是誰嗎?”


    李世民道:“我怎麽可能知道?”


    李玄霸道:“是高考生!”


    他穿越前正在準備高考,更坑的是,他輟學的時候分文理科,幾年後重新自學想要參加高考,文理已經不分科了!


    雖然高考不考現代火|藥和工科材料比如水泥玻璃等配比,但基礎理論都得背。


    李玄霸頭懸梁錐刺股,一邊當營銷號一邊讀書,穿越前最後一次模擬測試估分能上一所不錯的雙數字高校。


    啪嗒一聲,努力白費。


    “我要把我記憶中刻進去的知識都記錄下來,才不枉我的刻苦。”李玄霸咬牙切齒。


    “記憶殿堂”是穿越後的“金手指”。前世隻要背過的東西,哪怕穿越時已經忘了,但仍舊存儲在今生的記憶殿堂。今生學習的知識也一樣。


    但前世他隻是一個稍稍聰明一點的普通人,重新撿起課本,課本和考試還和以前差別那麽多,吃的苦可太多了!


    李世民聽李玄霸泄露的“前世”,一點不驚訝,也懶得追問,隻是特別同情道:“高考就和科舉差不多吧?那你可太慘了,同情你。沒事,現在你去當主考官出考卷,讓其他人感受你的痛苦。”


    李玄霸捏緊筆,獰笑道:“好!”


    第238章 將算學地位拔高


    今年皇帝沒怎麽折騰, 朝中公卿按部就班的上班下班,頂多防備一下晉王的小打小鬧,一年時間就過半了。


    新的科舉製度終於確定。


    原本科舉是一股腦都到京城來考, 分明經、進士、算數、秀才等不同科目。新的科舉將所有科目都整合起來。


    科舉分兩級, 一級由各郡主持的童生考試, 靠明經和算數兩項。


    明經考“貼經”和“經義”,即默寫填空和看材料作文;算數隻考最基本的計算,增加幾道簡單的算賬題。


    考過童生的人就能獲得免除自己本人徭役的特殊待遇, 而且有了這一層身份,無論是教書還是給官員當幕僚,都更加容易。


    李玄霸吐槽, 童生就是考語文數學,還是小學學力的語文數學。


    考過了童生之後, 就獲得了前往京城會試的資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蘭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蘭竹並收藏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