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路上,薛收不動聲色地給張君政開小灶。
他有空時就著急新晉進士,把自己為官和做事的經驗分享給他們。
他談及自己淪落海島,被迫與陳棱將軍一同撿貝殼度日。
隊伍裏護送薛收去交州的某位知名不具陳將軍給了薛收一個莫名的眼神,很想告訴進士們他們有在屯田,沒這麽慘,但見薛收給他使了個“教育後輩就要說得夠慘”的眼神,無語地閉上了嘴。
薛收提起當時他還隻是一個隻會寫詩作文的普通文人,雖懂一點騎射,但跟著年幼的陛下出去打獵收獲隻比病弱的李玄霸略好。那時他最離經叛道的夢想,不過是成為蘇武那樣的使臣罷了。
“李二……陛下和李三郎支持我的夢想,慫恿我跟隨前往倭國的使臣團增長見識。流落荒島的時候,我一度以為自己渾身所學毫無用處。”薛收回憶過往,滿目唏噓。
當事人陳將軍欲言又止,既聽不下去薛收的胡扯,又很想聽聽薛收還能胡扯到什麽地步。
以為自己渾身所學毫無用處?是誰狂妄地在被他救下的第一時間就自薦,拍胸脯保證無論是上陣殺敵還是安撫島民都手到擒來?
薛收剛落難時確實艱難。陳棱自己都頭疼怎麽養活手下的將士不嘩變,薛收這個半路被救上來的年輕文人如果遇到了將士嘩變,肯定是第一個遭殃。
陳棱重用薛收,幾乎是死馬當活馬醫。反正自己已經無能為力,不如讓薛收試試,如果出錯,自己還能找個人一同背鍋。
他離開大隋時,大隋正是最強盛的時期。他從未想過割據為王,而是擔心等大隋打完高麗來接他時,他要怎麽脫罪。
薛收的父親薛道衡是朝中高官,自己討好了薛收,將來回朝堂的時候就會多一個人為自己說情。
之後他與薛收從大隋強盛一直在築紫島上待到大隋滅亡,軍隊一直沒嘩變,除了少數病死和戰死的人,回中原時居然還能保持原本整編。
如果不是薛收有這樣的本事,他怎麽會在薛收說投靠李世民的時候,就毫不猶豫地聽從了薛收的提議?
薛收這樣厲害的人流落荒島幾年,聽聞天下大亂了第一時間所想的居然是“李二肯定要當皇帝了,我居然沒有第一時間跟隨,虧了,李三肯定會笑話我”,陳棱相信薛收的判斷。
更讓陳棱堅定這個決定的,是李玄霸派人聯絡了他們。
幾年了,大隋都忘記還有個將軍在築紫島上等著與隋軍夾攻高麗,當時自己都身不由己的李玄霸卻通過山東賊帥王薄聯係到了他們,告知了他們中原已亂。
“不過不用擔心,既然已經確定你們就在築紫島,我很快就能來接你們。”
薛收說李玄霸的親筆書信字跡虛浮,定是在病中所寫。
他一邊感動李三郎在病中還惦記著自己,一邊納悶李二郎跑哪去了,怎麽由著生病的李三郎為自己寫信,不該李二郎寫信嗎?
待回中原後,他們才知道李三郎探得他們行蹤,給他們寫第一封信的時候,正是李三郎幾乎命喪黃泉的時候。
如此友誼,難怪薛收流落荒島也相信來救自己的人,一定是自己的兩個朋友。
陳棱回過神時,薛收已經在唏噓他如何在奮起中失敗,又在失敗中奮起。
在薛收的故事中,自己變成了反複打擊薛收的多疑長官,專門負責在薛收耳邊說“不過是個書生”。
陳棱此次帶來的副將,也是他在築紫島的副將。
他們在回中原後,最初就跟隨李靖在南邊征戰。後來南邊局勢穩定,不需要太多人鎮守,他們就回到了長安,拿著高官厚祿休養。
但可能是在築紫島上待久了,長安的富貴生活過久了讓人提不起勁。此次陳棱護送薛收去嶺南,老下屬們個個都來走後門,想把自己塞進南下的隊伍裏。
副將湊在陳棱身邊,小聲道:“將軍,就由著軍師這麽貶低你?”
陳棱道:“他也不算貶低,我確實常說’不過是個書生‘。”
副將道:“那不是你和他吵架的時候……哦,你們會一天吵三次架。”
副將遁了。
看來軍師還小心眼記仇呢。溜了溜了。
……
“這麽有趣的嗎?你帶的進士知道護送他們的人就是陳棱將軍嗎?你有沒有彌補陳將軍被你貶低的形象?”李玄霸暫時無事可做,就到江都迎接薛收。
身為交州刺史,無詔坐海船跑到了江都,薛收覺得朝中又有人會彈劾了。
“先不知道,後來知道了。”薛收笑道,“他們看陳將軍表情,就知道我誇大了,不需要我彌補。對吧,陳將軍?”
陳棱懶得回答。
見陳棱都懶得和薛收計較,李玄霸也懶得幫陳棱找補了。
在薛收的故事中,雖然陳棱最初是個看不起書生的頑固武癡,但後來他與薛收化敵為友,倒也算一段佳話。
陳棱最初確實對薛收不錯,但那是因為薛收的身份。當陳棱罵薛收“不過是個書生”的時候,才是與薛收平等相交,與其成為能相互托付性命的摯友的時候。所以薛收所講的故事中的陳棱,倒也不算抹黑了,隻是不符合本人性格而已。
“你跑這麽遠來迎接我,絕對沒有好事。”薛收用合著的折扇點了一下李玄霸的肩膀,“說吧,你是不是想丟下交州偷跑?你要跑哪裏去?不會去高麗吧?”
李靖頓時警覺,如鷹的眸子瞬間盯住了李玄霸。
陳棱嘴角動了動,好不容易強壓住。
他看得出來,李藥師真是辛苦了。被晉王支走,得知真相的李藥師一定很委屈吧。
陳棱既然是薛收的摯友,自然從薛收口中得知了交州謀逆的真相。
謀逆是真的,但李玄霸故意把李藥師支走後,再派出絲毫沒有存在感的潞國公碰瓷也是真的。
陳棱又把視線投向晉王身後的普普通通憨厚侍衛。
陳鐵牛目不斜視,十分盡職盡責,絲毫沒想過他是個國公,需要和同朝重臣打招呼。
不過薛收可不會忘記陳鐵牛:“鐵牛啊,秦叔寶他們聽到你被打的時候,都在擔心賊寇都打到你這裏了,會不會讓李三郎受驚了。”
陳鐵牛嘴角扯了扯:“回去收拾他們。”
薛收大笑。
李玄霸也跟著笑。
他在笑著的時候,視線輕輕掃過離他們大約有幾米遠,垂著頭不敢直視他們閑聊的新晉進士。
李玄霸的視線落在了張君政的身上,又輕輕地移開。
自己還沒老,怎麽就有看到新一代人才崛起的歡喜了?
李玄霸笑了笑,拉著薛收單獨敘舊,讓陳鐵牛向李靖、陳棱交代他未來的動向。
李玄霸移開視線的時候,張君政偷偷抬頭,視線正好與李玄霸的視線錯過。
他的目光落在了李玄霸比他更年輕的臉龐上,又略帶惶恐地飛速移開。
在殿試和簪花宴麵聖後,張君政已經從年輕的皇帝陛下的容貌上確定了真相。
其實不需要麵聖,崔仁師都確定了,張君政本應該沒有懷疑。
但他或許不是懷疑,隻是想要一個“確定”。
這個“確定”是當日的人身份,也不是。張君政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尋找什麽“確定”,隻是在親眼見到以晉王身份出現的李玄霸的時候,他一路惶恐的心安定了下來。
他要的“確定”,僅此而已。
張君政站直了身體,眼神中的惶恐緩緩平靜,再無動搖。
第250章 這樣算不算謀逆
“你要去占城國?”薛收先驚訝了一下, 然後又覺得不是很驚訝。
占城國本就是漢朝的領土,在東漢天下大亂時被豪強割據。無論隋唐,一個新的統一王朝建立之後要彰顯自己比起前朝厲害, 首要的事就是恢複故土。
高麗也是在漢末割據, 並在南北朝亂世時侵吞了不少土地。隋文帝時就要與高麗死磕, 不是真稀罕那片土地,而是出於收複故土的政治需要。
占城國很小,又處於最南端, 沒有威脅中原王朝的可能性,在收複故土中順次很低。如果占城國肯向中原王朝納貢稱臣,基本中原皇帝就不會管它, 任它蹲在角落裏自己玩自己的了。
但占城國王不肯稱臣,大唐就要派使臣去敲打一二了。
其實交州也這樣。
大隋建立後, 原本也沒太在意交州這片地, 而是任由豪強割據,隻要交州豪強稱臣,和隋朝是名義上的羈縻統治就沒問題。
哪知道占據交州的豪強不稱臣不納貢,十分硬氣,隋文帝就派了幾百個士兵過來, 越南曆史本上記載的所謂“越南前李氏王朝”就這麽覆滅,交州從羈縻州重新變成了直管州。
占城國國王也這麽硬氣, 大唐像大隋一樣派幾百個士兵過去也正常。薛收隻是驚訝李玄霸身為大唐晉王,怎麽自己過去。
占城國何德何能啊!
但李玄霸說他對占城國的海港和水稻感興趣,薛收也就說不出阻止的話了。
友人們都知道, 李玄霸腦海裏有超出時代的知識和見解。李玄霸做的一些事, 隻能他自己親眼去看, 親手去做, 其他人無法代替他的手和眼。
比如海上絲綢之路。
對於薛收等人,他們就算再厲害,大海對他們而言都是一片迷霧。
中原王朝之外有什麽,他們從書本了解的信息實在是太少太少,商人們傳來的消息也不翔實。
但李玄霸不一樣。海外的迷霧對他不存在,他很清楚這個世界的全貌,能辨別所獲取的消息的真偽。
所以薛收等人隻能等著李玄霸自己去探索地圖,消除迷霧,再將這個時代的世界全貌告訴他們。
“陛下肯定不願意你遠航。”薛收埋怨道,“等我回京,肯定會被陛下親手揍一頓。”
李玄霸道:“占城國離交州和愛州非常近,與我來江都差不多。如果他來了交州和愛州,肯定也會去占城國逛逛。”
薛收樂道:“也對……啊,不對,他不耐暑熱,連交州和愛州都不想來。”
李玄霸道:“交州和愛州的夏季與長安差不多熱,隻是要濕一些,所以不太舒服。但這裏的冬季可以穿單衣,比長安的春天還溫和。可惜路途遙遠,不然他可以來交州過冬。”
薛收失笑:“若有日行千裏的飛馬就好了。”
李玄霸鄙視道:“你想象力就這麽匱乏?什麽日行千裏,太慢了,一個時辰兩千裏。”
薛收微微愣住:“那也太快了!”
李玄霸道:“一般一般。”
薛收和李玄霸就未來騰雲駕霧能有多快聊了起來,把什麽占城國以及李世民和朝中肱骨知道李玄霸又偷跑的震怒都拋到了腦後。
薛收自從在築紫島吃了幾年海風,性格野得不像樣。
他本就有點薛道衡狂士性格的遺傳,現在就更放蕩不羈,和李玄霸很容易狼狽為奸,同流合汙。
再者,李玄霸已經決定的事,就是李世民親自來了也隻能狼狽為奸,同流合汙。薛收可不認為自己有那個本事阻止李玄霸。
不算久別的友人聊了許多天馬行空,光怪陸離的事,十分盡興。
待他們出門討食時,發現李靖、陳鐵牛、陳棱三個國公已經架起了火堆,要吃烤乳牛。
牛是重要資產,輕易不能宰殺。這頭乳牛大概是早夭吧。
他有空時就著急新晉進士,把自己為官和做事的經驗分享給他們。
他談及自己淪落海島,被迫與陳棱將軍一同撿貝殼度日。
隊伍裏護送薛收去交州的某位知名不具陳將軍給了薛收一個莫名的眼神,很想告訴進士們他們有在屯田,沒這麽慘,但見薛收給他使了個“教育後輩就要說得夠慘”的眼神,無語地閉上了嘴。
薛收提起當時他還隻是一個隻會寫詩作文的普通文人,雖懂一點騎射,但跟著年幼的陛下出去打獵收獲隻比病弱的李玄霸略好。那時他最離經叛道的夢想,不過是成為蘇武那樣的使臣罷了。
“李二……陛下和李三郎支持我的夢想,慫恿我跟隨前往倭國的使臣團增長見識。流落荒島的時候,我一度以為自己渾身所學毫無用處。”薛收回憶過往,滿目唏噓。
當事人陳將軍欲言又止,既聽不下去薛收的胡扯,又很想聽聽薛收還能胡扯到什麽地步。
以為自己渾身所學毫無用處?是誰狂妄地在被他救下的第一時間就自薦,拍胸脯保證無論是上陣殺敵還是安撫島民都手到擒來?
薛收剛落難時確實艱難。陳棱自己都頭疼怎麽養活手下的將士不嘩變,薛收這個半路被救上來的年輕文人如果遇到了將士嘩變,肯定是第一個遭殃。
陳棱重用薛收,幾乎是死馬當活馬醫。反正自己已經無能為力,不如讓薛收試試,如果出錯,自己還能找個人一同背鍋。
他離開大隋時,大隋正是最強盛的時期。他從未想過割據為王,而是擔心等大隋打完高麗來接他時,他要怎麽脫罪。
薛收的父親薛道衡是朝中高官,自己討好了薛收,將來回朝堂的時候就會多一個人為自己說情。
之後他與薛收從大隋強盛一直在築紫島上待到大隋滅亡,軍隊一直沒嘩變,除了少數病死和戰死的人,回中原時居然還能保持原本整編。
如果不是薛收有這樣的本事,他怎麽會在薛收說投靠李世民的時候,就毫不猶豫地聽從了薛收的提議?
薛收這樣厲害的人流落荒島幾年,聽聞天下大亂了第一時間所想的居然是“李二肯定要當皇帝了,我居然沒有第一時間跟隨,虧了,李三肯定會笑話我”,陳棱相信薛收的判斷。
更讓陳棱堅定這個決定的,是李玄霸派人聯絡了他們。
幾年了,大隋都忘記還有個將軍在築紫島上等著與隋軍夾攻高麗,當時自己都身不由己的李玄霸卻通過山東賊帥王薄聯係到了他們,告知了他們中原已亂。
“不過不用擔心,既然已經確定你們就在築紫島,我很快就能來接你們。”
薛收說李玄霸的親筆書信字跡虛浮,定是在病中所寫。
他一邊感動李三郎在病中還惦記著自己,一邊納悶李二郎跑哪去了,怎麽由著生病的李三郎為自己寫信,不該李二郎寫信嗎?
待回中原後,他們才知道李三郎探得他們行蹤,給他們寫第一封信的時候,正是李三郎幾乎命喪黃泉的時候。
如此友誼,難怪薛收流落荒島也相信來救自己的人,一定是自己的兩個朋友。
陳棱回過神時,薛收已經在唏噓他如何在奮起中失敗,又在失敗中奮起。
在薛收的故事中,自己變成了反複打擊薛收的多疑長官,專門負責在薛收耳邊說“不過是個書生”。
陳棱此次帶來的副將,也是他在築紫島的副將。
他們在回中原後,最初就跟隨李靖在南邊征戰。後來南邊局勢穩定,不需要太多人鎮守,他們就回到了長安,拿著高官厚祿休養。
但可能是在築紫島上待久了,長安的富貴生活過久了讓人提不起勁。此次陳棱護送薛收去嶺南,老下屬們個個都來走後門,想把自己塞進南下的隊伍裏。
副將湊在陳棱身邊,小聲道:“將軍,就由著軍師這麽貶低你?”
陳棱道:“他也不算貶低,我確實常說’不過是個書生‘。”
副將道:“那不是你和他吵架的時候……哦,你們會一天吵三次架。”
副將遁了。
看來軍師還小心眼記仇呢。溜了溜了。
……
“這麽有趣的嗎?你帶的進士知道護送他們的人就是陳棱將軍嗎?你有沒有彌補陳將軍被你貶低的形象?”李玄霸暫時無事可做,就到江都迎接薛收。
身為交州刺史,無詔坐海船跑到了江都,薛收覺得朝中又有人會彈劾了。
“先不知道,後來知道了。”薛收笑道,“他們看陳將軍表情,就知道我誇大了,不需要我彌補。對吧,陳將軍?”
陳棱懶得回答。
見陳棱都懶得和薛收計較,李玄霸也懶得幫陳棱找補了。
在薛收的故事中,雖然陳棱最初是個看不起書生的頑固武癡,但後來他與薛收化敵為友,倒也算一段佳話。
陳棱最初確實對薛收不錯,但那是因為薛收的身份。當陳棱罵薛收“不過是個書生”的時候,才是與薛收平等相交,與其成為能相互托付性命的摯友的時候。所以薛收所講的故事中的陳棱,倒也不算抹黑了,隻是不符合本人性格而已。
“你跑這麽遠來迎接我,絕對沒有好事。”薛收用合著的折扇點了一下李玄霸的肩膀,“說吧,你是不是想丟下交州偷跑?你要跑哪裏去?不會去高麗吧?”
李靖頓時警覺,如鷹的眸子瞬間盯住了李玄霸。
陳棱嘴角動了動,好不容易強壓住。
他看得出來,李藥師真是辛苦了。被晉王支走,得知真相的李藥師一定很委屈吧。
陳棱既然是薛收的摯友,自然從薛收口中得知了交州謀逆的真相。
謀逆是真的,但李玄霸故意把李藥師支走後,再派出絲毫沒有存在感的潞國公碰瓷也是真的。
陳棱又把視線投向晉王身後的普普通通憨厚侍衛。
陳鐵牛目不斜視,十分盡職盡責,絲毫沒想過他是個國公,需要和同朝重臣打招呼。
不過薛收可不會忘記陳鐵牛:“鐵牛啊,秦叔寶他們聽到你被打的時候,都在擔心賊寇都打到你這裏了,會不會讓李三郎受驚了。”
陳鐵牛嘴角扯了扯:“回去收拾他們。”
薛收大笑。
李玄霸也跟著笑。
他在笑著的時候,視線輕輕掃過離他們大約有幾米遠,垂著頭不敢直視他們閑聊的新晉進士。
李玄霸的視線落在了張君政的身上,又輕輕地移開。
自己還沒老,怎麽就有看到新一代人才崛起的歡喜了?
李玄霸笑了笑,拉著薛收單獨敘舊,讓陳鐵牛向李靖、陳棱交代他未來的動向。
李玄霸移開視線的時候,張君政偷偷抬頭,視線正好與李玄霸的視線錯過。
他的目光落在了李玄霸比他更年輕的臉龐上,又略帶惶恐地飛速移開。
在殿試和簪花宴麵聖後,張君政已經從年輕的皇帝陛下的容貌上確定了真相。
其實不需要麵聖,崔仁師都確定了,張君政本應該沒有懷疑。
但他或許不是懷疑,隻是想要一個“確定”。
這個“確定”是當日的人身份,也不是。張君政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尋找什麽“確定”,隻是在親眼見到以晉王身份出現的李玄霸的時候,他一路惶恐的心安定了下來。
他要的“確定”,僅此而已。
張君政站直了身體,眼神中的惶恐緩緩平靜,再無動搖。
第250章 這樣算不算謀逆
“你要去占城國?”薛收先驚訝了一下, 然後又覺得不是很驚訝。
占城國本就是漢朝的領土,在東漢天下大亂時被豪強割據。無論隋唐,一個新的統一王朝建立之後要彰顯自己比起前朝厲害, 首要的事就是恢複故土。
高麗也是在漢末割據, 並在南北朝亂世時侵吞了不少土地。隋文帝時就要與高麗死磕, 不是真稀罕那片土地,而是出於收複故土的政治需要。
占城國很小,又處於最南端, 沒有威脅中原王朝的可能性,在收複故土中順次很低。如果占城國肯向中原王朝納貢稱臣,基本中原皇帝就不會管它, 任它蹲在角落裏自己玩自己的了。
但占城國王不肯稱臣,大唐就要派使臣去敲打一二了。
其實交州也這樣。
大隋建立後, 原本也沒太在意交州這片地, 而是任由豪強割據,隻要交州豪強稱臣,和隋朝是名義上的羈縻統治就沒問題。
哪知道占據交州的豪強不稱臣不納貢,十分硬氣,隋文帝就派了幾百個士兵過來, 越南曆史本上記載的所謂“越南前李氏王朝”就這麽覆滅,交州從羈縻州重新變成了直管州。
占城國國王也這麽硬氣, 大唐像大隋一樣派幾百個士兵過去也正常。薛收隻是驚訝李玄霸身為大唐晉王,怎麽自己過去。
占城國何德何能啊!
但李玄霸說他對占城國的海港和水稻感興趣,薛收也就說不出阻止的話了。
友人們都知道, 李玄霸腦海裏有超出時代的知識和見解。李玄霸做的一些事, 隻能他自己親眼去看, 親手去做, 其他人無法代替他的手和眼。
比如海上絲綢之路。
對於薛收等人,他們就算再厲害,大海對他們而言都是一片迷霧。
中原王朝之外有什麽,他們從書本了解的信息實在是太少太少,商人們傳來的消息也不翔實。
但李玄霸不一樣。海外的迷霧對他不存在,他很清楚這個世界的全貌,能辨別所獲取的消息的真偽。
所以薛收等人隻能等著李玄霸自己去探索地圖,消除迷霧,再將這個時代的世界全貌告訴他們。
“陛下肯定不願意你遠航。”薛收埋怨道,“等我回京,肯定會被陛下親手揍一頓。”
李玄霸道:“占城國離交州和愛州非常近,與我來江都差不多。如果他來了交州和愛州,肯定也會去占城國逛逛。”
薛收樂道:“也對……啊,不對,他不耐暑熱,連交州和愛州都不想來。”
李玄霸道:“交州和愛州的夏季與長安差不多熱,隻是要濕一些,所以不太舒服。但這裏的冬季可以穿單衣,比長安的春天還溫和。可惜路途遙遠,不然他可以來交州過冬。”
薛收失笑:“若有日行千裏的飛馬就好了。”
李玄霸鄙視道:“你想象力就這麽匱乏?什麽日行千裏,太慢了,一個時辰兩千裏。”
薛收微微愣住:“那也太快了!”
李玄霸道:“一般一般。”
薛收和李玄霸就未來騰雲駕霧能有多快聊了起來,把什麽占城國以及李世民和朝中肱骨知道李玄霸又偷跑的震怒都拋到了腦後。
薛收自從在築紫島吃了幾年海風,性格野得不像樣。
他本就有點薛道衡狂士性格的遺傳,現在就更放蕩不羈,和李玄霸很容易狼狽為奸,同流合汙。
再者,李玄霸已經決定的事,就是李世民親自來了也隻能狼狽為奸,同流合汙。薛收可不認為自己有那個本事阻止李玄霸。
不算久別的友人聊了許多天馬行空,光怪陸離的事,十分盡興。
待他們出門討食時,發現李靖、陳鐵牛、陳棱三個國公已經架起了火堆,要吃烤乳牛。
牛是重要資產,輕易不能宰殺。這頭乳牛大概是早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