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67章 戰後的焦頭爛額
第二日, 李世民和李玄霸腫著眼睛去拜祭宇文老師。
李玄霸是哭不出來了,李世民又哭了一場。
宇文珠本來聽見李世民的哭聲,本也不由垂淚。當見到李世民哭得太厲害, 宇文珠都顧不上悲傷了, 趕緊擰李玄霸的胳膊,讓李玄霸給李世民打水敷眼睛。
李玄霸把帕子擰幹丟二哥臉上,才想起來他可以吩咐其他人做事。
李世民對宇文弼的牌位哭訴道:“宇文老師,你走後阿玄太?悲傷,都傻了。”
李玄霸把帕子搶回來,又丟在了二哥頭上。
宇文珠沒忍住笑。
兄弟二人這麽一鬧騰, 悲傷成疾的宇文珠在祖父去世後, 終於心情沒那麽壓抑了, 連粥都多喝了一碗。
房喬等人以為?李世民會悲痛得難以忍受, 很擔心李世民的身體?。
他們想,雖然?陛下?的身體?好, 但?剛打完仗, 身體?虧空得肯定很厲害,再經曆高公和宇文公的辭世, 恐怕支撐不住。
結果陛下?悲傷歸悲傷,但?總讓人覺得這悲傷似乎沒有?沉重感。
當他們看到李世民和李玄霸在宇文弼的靈堂上吃素麵?時,確定自己的感覺不是錯覺。
魏徵十分不能理?解:“為?什麽你們要在靈堂上吃麵?條?”
李玄霸捧著碗道:“二哥親手做了一碗麵?供奉給宇文老師,讓宇文老師嚐嚐他的手藝。麵?條供奉了要趁熱吃,不然?就浪費了。”
李世民道:“就是這樣。”
魏徵欲言又止,很想說他們是不是有?病,又擔心他們是因為?傷心過度行為?失常。
觀察幾日後, 魏徵得出?結論,這二人就是有?病, 或者說一如?既往的行為?失常。
房喬欣慰道:“宇文公泉下?有?知,該放心了。”
杜如?晦拈須頷首。
魏徵甩著袖子離去,不願意與這兩個?隻知道阿諛奉承的佞臣為?伍。
總之,悲傷歸悲傷,日子還要接著過。
雖然?老師們剛辭世的時候,悲傷就像是突然?拍上來的大浪一樣把兩人拍得暈頭暈腦。待浪花退去,他們的腦震蕩好轉,就沒那麽難受了。
畢竟這也算喜喪啊。
“其實老師這種喜喪很好啊,等我倆老了,我們也隨便找個?戰場上!”
“這還能隨便?小心別人罵你好大喜功!”
“我先把皇位讓給太?子。別人罵好大喜功也是罵新?皇帝,罵不了我這個?太?上皇。”
“有?道理?。就像是現?在父親在西域貪功不想回來,朝臣就罵你。”
“唉!”
李世民捏著毛筆愁眉苦臉。
征討西突厥和高麗都贏了,他這個?“天可汗”的聲望達到了頂峰,大唐即將?進?入前所未有?的盛世,但?他怎麽一點歡喜之情都沒有??
李世民看著岸上疊得比坐下?的他腦袋還高的文書?,無力地趴到了桌案上。
“阿玄啊,你說曆史中的唐太?宗在贏了東|突厥後就自滿了?”
“對啊。”
“那我也可以自滿了啊!我能不能怠政一段時間?為?什麽一點休息時間都沒有?!我才剛打完仗回來!”
“可以。我們去問問母親,讓母親先代替我們幹一會兒政務。”
李世民爬起來,默默繼續批改文書?。
若母親知道,就算他是皇帝也會挨罵。
李玄霸嗤笑了一聲,但?也挺理?解二哥現?在想擺爛的心情。
事情確實太?多了。
對西突厥和高麗的仗雖然?打完了,但?打完仗隻是第一步。將?士的獎懲、戰後的領土管理?……打仗對如?今的大唐而言,倒是最輕鬆的事了。
出?戰將?士的獎懲隻頭疼一時,戰後領域管理?他們都不知道要頭疼到什麽時候。
西突厥和高麗的領土都又遠又偏僻,大唐勉強治理?隻會拖累自身,羈縻統治似乎最為?合理?;可大唐又不相信西突厥和高麗,現?在放他們完全自治,等他們稍稍恢複元氣,肯定又會叛離大唐。
特別是西突厥,天高路遠,多叛幾次,軍費飆高,大唐考慮國內百姓的負擔,可能就要選擇放棄控製西突厥了。
對這件事,李世民和李玄霸早就有?計劃。
他們的計劃就是高熲留下?的“棋譜”,在羈縻州中插|入直屬州府,在水土最肥沃的地方屯兵屯田,將?羈縻州分割並網住。
這也不是老製度了。巴蜀就是采取這樣的形式。在巴蜀,成都平原一直都是朝廷直管,但?成都平原周邊全是羈縻小州,隻名義上臣服即可。
嶺南現?在也是采取的這樣的形式,在少數平原上建城修路,把堅固的城池連起來,剩餘的地方其實都是羈縻統治。
這樣的統治方式,說難聽點是政令不出?郡城,但?這又何嚐不是用郡城鎮壓一地?
李世民雖然?已經有?了計劃,執行卻是大難事。
以前西域和遼東是老師們在鎮守。老師們逐步在自己勢力範圍內推行均田製,改變羈縻自治製度,幾乎不需要李世民操心。
待老師離世,他要選出?一個?替代老師的人,滿朝俊秀居然?挑不出?一個?完全合乎他心意的空閑人。
田地政策是官府通知的基礎。西域和遼東的百姓都還對大唐陌生而警惕,其地的肥沃貧瘠也差距很大,新?的田地政策很難推行。
均田製不是隨隨便便按照麵?積分田就算結束,而是要按照肥田和薄田來分配和收稅,才能讓百姓接受。
試想一下?,如?果薄田按照肥田來征稅,豈不是把百姓逼死?這兩地的百姓本就對大唐不熟悉,隻要官員稍稍一懶惰,百姓感覺過不下?去,就可能逃入深山和草原,然?後聚眾為?賊。
內地的賊能剿滅,邊疆的賊很容易尾大不掉,成為?新?的割據勢力。
李世民相信大臣們的忠心和才幹,但?一想到老師們已經開了個?好頭,如?果選了個?不合適的人讓老師的努力功虧一簣,他心頭壓力就大得隻想趴桌子上歎氣,在選人赴任上犯了拖延症。
再拖延症,李世民也得盡快選出?人來。
大唐的軍隊在戰鬥的時候不需要李世民太?擔心,一旦脫離了戰爭狀態,李世民就時刻膽戰心驚,生怕這群人幹點什麽畜生事,需要趕緊派人去治理?打下?的地方,把軍隊召回來。
李智雲已經寫信來抱怨,自己又罰了一個?李世民沒記住名字的將?領。
這群人有?的想要軍功,有?的甚至隻是無聊,就帶人去騷擾附近牧民。
李世民以前搶劫突厥部落是因為?突厥是敵人。現?在牧民們也是李世民的子民,可不能讓他們亂來。何況這些人看見好欺負的就欺負,可不會管什麽牧民不牧民。
薛收也在抱怨此事,還把侯君集綁了回來,以儆效尤。
侯君集在高麗戰場上立了大功,但?一立功就飄,無視薛收的命令,搶了高麗某家貴族的錢財。
他們都在催促大唐的皇帝趕緊派可靠的地方官來。
李世民扒拉了一下?人才庫,把第一次及第的進?士們用了起來。
在大唐第一次正式科舉金榜題名的進?士大部分都是隋朝的“遺珠”,年齡才華資曆都不是真正的新?手。在朝中學習了幾年後,他們也可以大用了。
李玄霸早早塑造出?科舉進?士“清貴”的名聲,這群讀書?人就算不是真的“清貴”,為?了在朝堂中找到不同於勳貴的賽道,也會拗出?個?清貴的模樣,朝堂上的魏徵,和朝堂下?的不入仕的大儒王雲,就是他們的榜樣。
李玄霸的弟子崔仁師也在其列,自請去高麗。
李玄霸叮囑弟子道:“該抓的抓,該殺的殺,隻要按照大唐律令行事,我護你。”
崔仁師作揖:“弟子絕對不會玷汙老師清名。”
他出?身博陵崔氏,又是晉王的弟子,連到了高麗都不敢施展拳腳,那也太?丟臉了。
李世民這幾年沒有?給進?士太?多的優待,讓人以為?他和隋文帝、隋煬帝一樣,隻是把“進?士”當做求賢的麵?子工程,這群進?士估計都是擺設。
這次李世民把進?士全安排上了職位,哪怕都是邊疆,也讓朝中勳貴嗅到了不好的味道。
原本曆史中,縱觀整個?初唐,進?士做官者寥寥無幾,哪怕進?士及第,想要等到授官也很艱難。
造成這個?的原因是大唐對蔭官特別慷慨,每年官職空缺不足百數,候補的蔭官子弟卻有?好幾千。在這種情況下?,進?士那點人真是丟進?沙灘的沙子。
現?在的貞觀朝,也有?勳貴子弟拿著蔭官的名額等待職官。
雖然?蔭官就有?俸祿,但?隻要有?點本事的人都想要做點實事證明自己的本事,他們的家族也需要職官的“實權”。
原本這群蔭官子弟瞧不起去邊疆吃苦,但?開拓邊疆出?現?的職官名額居然?優先進?士,他們還是心裏很不舒服。
不是傻子都能看出?來李世民現?在不僅是個?明君,還是個?能君。
年輕的皇帝很重視官員真正的本事,又並非健忘的人。
據說大唐皇帝將?各地首長的名字都記在屏風上,日日觀看,月月詢問。邊疆雖苦,但?也最容易出?成績。這群進?士在邊疆做出?了成績,皇帝不可能不召他們入京重用。
進?士們雖被李玄霸吹成“清貴”,但?在魏晉遺風下?,會主動求官,與其他讀書?人廝殺者才叫“庸俗浮躁”。他們也確實是最急於求名利的人。
李世民讓他們去邊疆,他們不僅沒有?想辦法推辭,還個?個?慷慨激昂上書?,就差下?軍令狀,一副要紮根邊疆,幹不好就永遠不回來的氣勢。
沒有?吃到門蔭福利的人想要抹平別人長輩拚命打出?的差距,可不就隻能拚命了?
陛下?給了他們拚命的機會,真是明君!
“去吧,用你們的雙眼?和雙腳去丈量邊疆與長安的距離,摸索大唐成為?大漢之後第二個?大一統王朝的辦法。”
為?了安撫勳貴們的不安,李世民沒有?出?麵?。
但?李玄霸為?進?士們踐行,就是李世民出?麵?了。
他們都沒提什麽短暫的晉朝,隻看著前麵?的大漢。
漢唐漢唐,在後世也是連在一起讀的詞匯。
持節遠去的漢使與唐使,所向披靡的漢將?與唐將?,滿懷希望去開拓教化邊疆的漢儒和唐儒,都是連在一起的詞匯。
李玄霸向進?士們贈送了柳枝,幾乎薅禿了二哥宮中不大的後花園的柳樹。
李世民背著雙手站在嫩枝遭殃的柳樹下?,神色罩在樹蔭中,神色莫測。
“急了?”
“急了才好。”
年輕的皇帝輕聲道。
三位丞相在他身後垂首佇立。
第二日, 李世民和李玄霸腫著眼睛去拜祭宇文老師。
李玄霸是哭不出來了,李世民又哭了一場。
宇文珠本來聽見李世民的哭聲,本也不由垂淚。當見到李世民哭得太厲害, 宇文珠都顧不上悲傷了, 趕緊擰李玄霸的胳膊,讓李玄霸給李世民打水敷眼睛。
李玄霸把帕子擰幹丟二哥臉上,才想起來他可以吩咐其他人做事。
李世民對宇文弼的牌位哭訴道:“宇文老師,你走後阿玄太?悲傷,都傻了。”
李玄霸把帕子搶回來,又丟在了二哥頭上。
宇文珠沒忍住笑。
兄弟二人這麽一鬧騰, 悲傷成疾的宇文珠在祖父去世後, 終於心情沒那麽壓抑了, 連粥都多喝了一碗。
房喬等人以為?李世民會悲痛得難以忍受, 很擔心李世民的身體?。
他們想,雖然?陛下?的身體?好, 但?剛打完仗, 身體?虧空得肯定很厲害,再經曆高公和宇文公的辭世, 恐怕支撐不住。
結果陛下?悲傷歸悲傷,但?總讓人覺得這悲傷似乎沒有?沉重感。
當他們看到李世民和李玄霸在宇文弼的靈堂上吃素麵?時,確定自己的感覺不是錯覺。
魏徵十分不能理?解:“為?什麽你們要在靈堂上吃麵?條?”
李玄霸捧著碗道:“二哥親手做了一碗麵?供奉給宇文老師,讓宇文老師嚐嚐他的手藝。麵?條供奉了要趁熱吃,不然?就浪費了。”
李世民道:“就是這樣。”
魏徵欲言又止,很想說他們是不是有?病,又擔心他們是因為?傷心過度行為?失常。
觀察幾日後, 魏徵得出?結論,這二人就是有?病, 或者說一如?既往的行為?失常。
房喬欣慰道:“宇文公泉下?有?知,該放心了。”
杜如?晦拈須頷首。
魏徵甩著袖子離去,不願意與這兩個?隻知道阿諛奉承的佞臣為?伍。
總之,悲傷歸悲傷,日子還要接著過。
雖然?老師們剛辭世的時候,悲傷就像是突然?拍上來的大浪一樣把兩人拍得暈頭暈腦。待浪花退去,他們的腦震蕩好轉,就沒那麽難受了。
畢竟這也算喜喪啊。
“其實老師這種喜喪很好啊,等我倆老了,我們也隨便找個?戰場上!”
“這還能隨便?小心別人罵你好大喜功!”
“我先把皇位讓給太?子。別人罵好大喜功也是罵新?皇帝,罵不了我這個?太?上皇。”
“有?道理?。就像是現?在父親在西域貪功不想回來,朝臣就罵你。”
“唉!”
李世民捏著毛筆愁眉苦臉。
征討西突厥和高麗都贏了,他這個?“天可汗”的聲望達到了頂峰,大唐即將?進?入前所未有?的盛世,但?他怎麽一點歡喜之情都沒有??
李世民看著岸上疊得比坐下?的他腦袋還高的文書?,無力地趴到了桌案上。
“阿玄啊,你說曆史中的唐太?宗在贏了東|突厥後就自滿了?”
“對啊。”
“那我也可以自滿了啊!我能不能怠政一段時間?為?什麽一點休息時間都沒有?!我才剛打完仗回來!”
“可以。我們去問問母親,讓母親先代替我們幹一會兒政務。”
李世民爬起來,默默繼續批改文書?。
若母親知道,就算他是皇帝也會挨罵。
李玄霸嗤笑了一聲,但?也挺理?解二哥現?在想擺爛的心情。
事情確實太?多了。
對西突厥和高麗的仗雖然?打完了,但?打完仗隻是第一步。將?士的獎懲、戰後的領土管理?……打仗對如?今的大唐而言,倒是最輕鬆的事了。
出?戰將?士的獎懲隻頭疼一時,戰後領域管理?他們都不知道要頭疼到什麽時候。
西突厥和高麗的領土都又遠又偏僻,大唐勉強治理?隻會拖累自身,羈縻統治似乎最為?合理?;可大唐又不相信西突厥和高麗,現?在放他們完全自治,等他們稍稍恢複元氣,肯定又會叛離大唐。
特別是西突厥,天高路遠,多叛幾次,軍費飆高,大唐考慮國內百姓的負擔,可能就要選擇放棄控製西突厥了。
對這件事,李世民和李玄霸早就有?計劃。
他們的計劃就是高熲留下?的“棋譜”,在羈縻州中插|入直屬州府,在水土最肥沃的地方屯兵屯田,將?羈縻州分割並網住。
這也不是老製度了。巴蜀就是采取這樣的形式。在巴蜀,成都平原一直都是朝廷直管,但?成都平原周邊全是羈縻小州,隻名義上臣服即可。
嶺南現?在也是采取的這樣的形式,在少數平原上建城修路,把堅固的城池連起來,剩餘的地方其實都是羈縻統治。
這樣的統治方式,說難聽點是政令不出?郡城,但?這又何嚐不是用郡城鎮壓一地?
李世民雖然?已經有?了計劃,執行卻是大難事。
以前西域和遼東是老師們在鎮守。老師們逐步在自己勢力範圍內推行均田製,改變羈縻自治製度,幾乎不需要李世民操心。
待老師離世,他要選出?一個?替代老師的人,滿朝俊秀居然?挑不出?一個?完全合乎他心意的空閑人。
田地政策是官府通知的基礎。西域和遼東的百姓都還對大唐陌生而警惕,其地的肥沃貧瘠也差距很大,新?的田地政策很難推行。
均田製不是隨隨便便按照麵?積分田就算結束,而是要按照肥田和薄田來分配和收稅,才能讓百姓接受。
試想一下?,如?果薄田按照肥田來征稅,豈不是把百姓逼死?這兩地的百姓本就對大唐不熟悉,隻要官員稍稍一懶惰,百姓感覺過不下?去,就可能逃入深山和草原,然?後聚眾為?賊。
內地的賊能剿滅,邊疆的賊很容易尾大不掉,成為?新?的割據勢力。
李世民相信大臣們的忠心和才幹,但?一想到老師們已經開了個?好頭,如?果選了個?不合適的人讓老師的努力功虧一簣,他心頭壓力就大得隻想趴桌子上歎氣,在選人赴任上犯了拖延症。
再拖延症,李世民也得盡快選出?人來。
大唐的軍隊在戰鬥的時候不需要李世民太?擔心,一旦脫離了戰爭狀態,李世民就時刻膽戰心驚,生怕這群人幹點什麽畜生事,需要趕緊派人去治理?打下?的地方,把軍隊召回來。
李智雲已經寫信來抱怨,自己又罰了一個?李世民沒記住名字的將?領。
這群人有?的想要軍功,有?的甚至隻是無聊,就帶人去騷擾附近牧民。
李世民以前搶劫突厥部落是因為?突厥是敵人。現?在牧民們也是李世民的子民,可不能讓他們亂來。何況這些人看見好欺負的就欺負,可不會管什麽牧民不牧民。
薛收也在抱怨此事,還把侯君集綁了回來,以儆效尤。
侯君集在高麗戰場上立了大功,但?一立功就飄,無視薛收的命令,搶了高麗某家貴族的錢財。
他們都在催促大唐的皇帝趕緊派可靠的地方官來。
李世民扒拉了一下?人才庫,把第一次及第的進?士們用了起來。
在大唐第一次正式科舉金榜題名的進?士大部分都是隋朝的“遺珠”,年齡才華資曆都不是真正的新?手。在朝中學習了幾年後,他們也可以大用了。
李玄霸早早塑造出?科舉進?士“清貴”的名聲,這群讀書?人就算不是真的“清貴”,為?了在朝堂中找到不同於勳貴的賽道,也會拗出?個?清貴的模樣,朝堂上的魏徵,和朝堂下?的不入仕的大儒王雲,就是他們的榜樣。
李玄霸的弟子崔仁師也在其列,自請去高麗。
李玄霸叮囑弟子道:“該抓的抓,該殺的殺,隻要按照大唐律令行事,我護你。”
崔仁師作揖:“弟子絕對不會玷汙老師清名。”
他出?身博陵崔氏,又是晉王的弟子,連到了高麗都不敢施展拳腳,那也太?丟臉了。
李世民這幾年沒有?給進?士太?多的優待,讓人以為?他和隋文帝、隋煬帝一樣,隻是把“進?士”當做求賢的麵?子工程,這群進?士估計都是擺設。
這次李世民把進?士全安排上了職位,哪怕都是邊疆,也讓朝中勳貴嗅到了不好的味道。
原本曆史中,縱觀整個?初唐,進?士做官者寥寥無幾,哪怕進?士及第,想要等到授官也很艱難。
造成這個?的原因是大唐對蔭官特別慷慨,每年官職空缺不足百數,候補的蔭官子弟卻有?好幾千。在這種情況下?,進?士那點人真是丟進?沙灘的沙子。
現?在的貞觀朝,也有?勳貴子弟拿著蔭官的名額等待職官。
雖然?蔭官就有?俸祿,但?隻要有?點本事的人都想要做點實事證明自己的本事,他們的家族也需要職官的“實權”。
原本這群蔭官子弟瞧不起去邊疆吃苦,但?開拓邊疆出?現?的職官名額居然?優先進?士,他們還是心裏很不舒服。
不是傻子都能看出?來李世民現?在不僅是個?明君,還是個?能君。
年輕的皇帝很重視官員真正的本事,又並非健忘的人。
據說大唐皇帝將?各地首長的名字都記在屏風上,日日觀看,月月詢問。邊疆雖苦,但?也最容易出?成績。這群進?士在邊疆做出?了成績,皇帝不可能不召他們入京重用。
進?士們雖被李玄霸吹成“清貴”,但?在魏晉遺風下?,會主動求官,與其他讀書?人廝殺者才叫“庸俗浮躁”。他們也確實是最急於求名利的人。
李世民讓他們去邊疆,他們不僅沒有?想辦法推辭,還個?個?慷慨激昂上書?,就差下?軍令狀,一副要紮根邊疆,幹不好就永遠不回來的氣勢。
沒有?吃到門蔭福利的人想要抹平別人長輩拚命打出?的差距,可不就隻能拚命了?
陛下?給了他們拚命的機會,真是明君!
“去吧,用你們的雙眼?和雙腳去丈量邊疆與長安的距離,摸索大唐成為?大漢之後第二個?大一統王朝的辦法。”
為?了安撫勳貴們的不安,李世民沒有?出?麵?。
但?李玄霸為?進?士們踐行,就是李世民出?麵?了。
他們都沒提什麽短暫的晉朝,隻看著前麵?的大漢。
漢唐漢唐,在後世也是連在一起讀的詞匯。
持節遠去的漢使與唐使,所向披靡的漢將?與唐將?,滿懷希望去開拓教化邊疆的漢儒和唐儒,都是連在一起的詞匯。
李玄霸向進?士們贈送了柳枝,幾乎薅禿了二哥宮中不大的後花園的柳樹。
李世民背著雙手站在嫩枝遭殃的柳樹下?,神色罩在樹蔭中,神色莫測。
“急了?”
“急了才好。”
年輕的皇帝輕聲道。
三位丞相在他身後垂首佇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