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我在後宮春風得意,王後這邊有沈嬪相互製衡,後宮之中僅有的可以威脅到我地位的人明爭暗鬥不可開交。
雖然我如今位同副後,但是我卻借口不願意協同王後主事,盡心盡力的照顧我的孩子伯服,宮外的事情我一概不去理會,形同避世的生活讓我減少了許多潛在的風險,少生了許多事端。
王後仍然一個人主持著後宮諸多的事宜,沈嬪也聯係宮外自己身為諸侯的親哥哥給大王施加壓力,兩虎相爭,坐收漁翁之利的我的地位很是穩固,而大王很是為了後宮之事很是煩悶,但是由於王後和沈嬪都是諸侯的親妹妹,大王也不好偏頗某一個人。
後宮不安,前朝也是不太平,北方的戎狄和西部的鄫國相互勾結,同時犯境,連奪我大周三關十一城,直逼鎬京。周幽王心急如焚,前朝加後宮之事讓周幽王自顧不暇。
更可氣的還不是這個,由於沈嬪王後在後宮之中的爭鬥大王放任不管,因而這次派兵禦敵的時候,申國和楚國竟然沒有派遣一兵一卒,這使得原本就兵力捉襟見肘的周國更是無力禦敵。
後宮的小事居然會影響前朝,腹背受敵的周朝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
而前線上齊國國君在戰場上浴血殺敵,急等著援軍,為數不多的諸侯的兵將去姍姍來遲。
周幽王很是生氣,對於楚國和申國這種不服從天子調動的不和禮節的做法,朝中的大臣更是不滿,紛紛上奏彈劾。
此時又勾連到後宮,周幽王雖然沒說什麽,但是心中卻很是著急,畢竟前方的薑無忌率領為數不多的士兵在鎬京外死守,力保城池不失,但是楚國和申國的援軍不至,縱有萬夫不當之勇的薑無忌也回天乏術。
這個時候楚國和申國在周幽王再三下旨下,才緩緩的派兵,薑無忌因為有了援軍奮起反擊,收複了城池,犬戎和鄫國被迫撤軍,周朝才緩解了邊關的危機。
薑無忌率領大軍班師回朝的時候,周幽王率領了文武百官在鎬京城外五十裏相迎,薑無忌率領終將諸侯下馬還禮,隻有申國和楚國的國君在馬上傲慢的還禮,周幽王很是不快。
之前遲遲不派軍的事情周幽王還沒有還沒有追究他們兩個人的責任,現在又如此傲慢無禮,仿佛解決這次危機的是他們的功勞。
回到朝中,孟子首先上奏彈劾楚國國君和申國國君大不敬,但是申候和楚侯卻不以為然,朝堂上也因為這件事情陷入了激烈的爭吵,周幽王雖然沒有處置他們兩個人,但是很是不快,在後宮之中冷落了沈嬪和王後。
一連幾個月,周幽王在後宮之中沒有踏入王後的鳳寰中和沈嬪的悅仙宮一步,王後和沈嬪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雙雙休書回家讓自己的哥哥到鎬京認罪,但是申候和楚侯卻沒有將她們兩個人的話放在眼裏。
周幽王寵幸奸臣,暗弱無能,地上諸侯上的百姓隻知道自己的諸侯卻不知道天子,表麵強大的周朝暗藏著巨大的危機。
周幽王知道王後和沈嬪都休書回家相勸兩位諸侯之後,一直滿懷憧憬的等著他們上鎬京請罪,本來想他們主動認罪之後就這麽算了,沒想到楚侯和申候狂傲自大,沒有將周幽王放在眼裏,感到被羞辱的周幽王火冒三丈,執意要給兩位諸侯一個教訓。
早朝時分,周幽王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文武百官,準備削去申候和楚侯的諸侯職銜,削藩可是件大事,牽一發而動全身,削藩要是做的不好,諸侯造反犯上作亂可能會有亡國的風險。
文人一直受到禮法教導,都紛紛讚同周幽王的想法,認為削藩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武將諸侯卻不是這麽認為,認為此舉一開恐怕是傷了諸侯的心,萬一諸侯拒不奉詔犯下作亂,好不容易得到的寧靜的百姓又要飽受戰亂之苦,不同意削藩。
周幽王知道這件事情是大事,一旦處理不好,那麽後宮不堪涉想。周幽王很是頭疼,到我的百花宮尋求慰藉,但是因為伯服當時正在哭鬧,我也無暇顧忌周幽王的感受為他分憂。
周幽王很是失落,一個人靜靜的回道自己的紫薇帝宮,連續幾日不出來。看到周幽王如此為這件事情如此擔憂,李忠賢私自跑到我的宮中讓我去安慰安慰周幽王,但是最近伯服卻日日粘著我,我一時間也走不開,但是周幽王那邊我又不能不去,隻得將伯服放在田嬌那兒,讓她假扮我幫忙照料抵一陣子,自己趁著這段時間趕著去周幽王的紫薇帝宮。
我命秋兒帶著熬好的燕窩和一些糕點隨我一起去周幽王的紫薇帝宮,想到這些天大王為了這些事情日日擔憂,這段日子肯定沒有吃好,帶點吃食看一下周幽王。
一推開殿門,就看到周幽王頭發淩亂的坐著發呆,聽到門吱呀一聲,才緩緩的抬頭看著門口的我。
“你怎麽來了?”周周幽王問道。
我看到了周幽王憔悴的樣子,就想到這些天這件事情讓周幽王憂心不已,我走上去,“大王,雖然國事要緊,但是身子更是要緊,大王還是好好照顧好自己的身子。”雖然周幽王暗弱,但是畢竟是我的夫君,我很是為他感到憂心。
“吃不下。”周幽王搖了搖頭,“愛妃,你來了就陪我坐坐吧。”
“是,臣妾就是來陪大王的。”我順勢坐在了周幽王的懷中,示意秋兒將吃食放在桌子上,秋兒看到我依偎在周幽王的懷裏,心中很是歡喜,識趣的放下吃食離開了紫薇帝宮,臨行之前還帶走了紫薇帝宮其他的侍從,偌大的紫薇帝宮頓時就隻有我和周幽王兩個人。
“陪孤王喝一杯如何?”周幽王問道。
“臣妾知道大王心中憂心,臣妾看到大王這樣心中也是一樣,不過悶酒傷身,大王還是少飲為好,最近大王都沒有好好用次膳,還是先吃一碗燕窩粥吧。”我端起燕窩親自一勺一勺喂周幽王,周幽王也沒有拒絕都吃了。
雖然我如今位同副後,但是我卻借口不願意協同王後主事,盡心盡力的照顧我的孩子伯服,宮外的事情我一概不去理會,形同避世的生活讓我減少了許多潛在的風險,少生了許多事端。
王後仍然一個人主持著後宮諸多的事宜,沈嬪也聯係宮外自己身為諸侯的親哥哥給大王施加壓力,兩虎相爭,坐收漁翁之利的我的地位很是穩固,而大王很是為了後宮之事很是煩悶,但是由於王後和沈嬪都是諸侯的親妹妹,大王也不好偏頗某一個人。
後宮不安,前朝也是不太平,北方的戎狄和西部的鄫國相互勾結,同時犯境,連奪我大周三關十一城,直逼鎬京。周幽王心急如焚,前朝加後宮之事讓周幽王自顧不暇。
更可氣的還不是這個,由於沈嬪王後在後宮之中的爭鬥大王放任不管,因而這次派兵禦敵的時候,申國和楚國竟然沒有派遣一兵一卒,這使得原本就兵力捉襟見肘的周國更是無力禦敵。
後宮的小事居然會影響前朝,腹背受敵的周朝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
而前線上齊國國君在戰場上浴血殺敵,急等著援軍,為數不多的諸侯的兵將去姍姍來遲。
周幽王很是生氣,對於楚國和申國這種不服從天子調動的不和禮節的做法,朝中的大臣更是不滿,紛紛上奏彈劾。
此時又勾連到後宮,周幽王雖然沒說什麽,但是心中卻很是著急,畢竟前方的薑無忌率領為數不多的士兵在鎬京外死守,力保城池不失,但是楚國和申國的援軍不至,縱有萬夫不當之勇的薑無忌也回天乏術。
這個時候楚國和申國在周幽王再三下旨下,才緩緩的派兵,薑無忌因為有了援軍奮起反擊,收複了城池,犬戎和鄫國被迫撤軍,周朝才緩解了邊關的危機。
薑無忌率領大軍班師回朝的時候,周幽王率領了文武百官在鎬京城外五十裏相迎,薑無忌率領終將諸侯下馬還禮,隻有申國和楚國的國君在馬上傲慢的還禮,周幽王很是不快。
之前遲遲不派軍的事情周幽王還沒有還沒有追究他們兩個人的責任,現在又如此傲慢無禮,仿佛解決這次危機的是他們的功勞。
回到朝中,孟子首先上奏彈劾楚國國君和申國國君大不敬,但是申候和楚侯卻不以為然,朝堂上也因為這件事情陷入了激烈的爭吵,周幽王雖然沒有處置他們兩個人,但是很是不快,在後宮之中冷落了沈嬪和王後。
一連幾個月,周幽王在後宮之中沒有踏入王後的鳳寰中和沈嬪的悅仙宮一步,王後和沈嬪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雙雙休書回家讓自己的哥哥到鎬京認罪,但是申候和楚侯卻沒有將她們兩個人的話放在眼裏。
周幽王寵幸奸臣,暗弱無能,地上諸侯上的百姓隻知道自己的諸侯卻不知道天子,表麵強大的周朝暗藏著巨大的危機。
周幽王知道王後和沈嬪都休書回家相勸兩位諸侯之後,一直滿懷憧憬的等著他們上鎬京請罪,本來想他們主動認罪之後就這麽算了,沒想到楚侯和申候狂傲自大,沒有將周幽王放在眼裏,感到被羞辱的周幽王火冒三丈,執意要給兩位諸侯一個教訓。
早朝時分,周幽王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文武百官,準備削去申候和楚侯的諸侯職銜,削藩可是件大事,牽一發而動全身,削藩要是做的不好,諸侯造反犯上作亂可能會有亡國的風險。
文人一直受到禮法教導,都紛紛讚同周幽王的想法,認為削藩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武將諸侯卻不是這麽認為,認為此舉一開恐怕是傷了諸侯的心,萬一諸侯拒不奉詔犯下作亂,好不容易得到的寧靜的百姓又要飽受戰亂之苦,不同意削藩。
周幽王知道這件事情是大事,一旦處理不好,那麽後宮不堪涉想。周幽王很是頭疼,到我的百花宮尋求慰藉,但是因為伯服當時正在哭鬧,我也無暇顧忌周幽王的感受為他分憂。
周幽王很是失落,一個人靜靜的回道自己的紫薇帝宮,連續幾日不出來。看到周幽王如此為這件事情如此擔憂,李忠賢私自跑到我的宮中讓我去安慰安慰周幽王,但是最近伯服卻日日粘著我,我一時間也走不開,但是周幽王那邊我又不能不去,隻得將伯服放在田嬌那兒,讓她假扮我幫忙照料抵一陣子,自己趁著這段時間趕著去周幽王的紫薇帝宮。
我命秋兒帶著熬好的燕窩和一些糕點隨我一起去周幽王的紫薇帝宮,想到這些天大王為了這些事情日日擔憂,這段日子肯定沒有吃好,帶點吃食看一下周幽王。
一推開殿門,就看到周幽王頭發淩亂的坐著發呆,聽到門吱呀一聲,才緩緩的抬頭看著門口的我。
“你怎麽來了?”周周幽王問道。
我看到了周幽王憔悴的樣子,就想到這些天這件事情讓周幽王憂心不已,我走上去,“大王,雖然國事要緊,但是身子更是要緊,大王還是好好照顧好自己的身子。”雖然周幽王暗弱,但是畢竟是我的夫君,我很是為他感到憂心。
“吃不下。”周幽王搖了搖頭,“愛妃,你來了就陪我坐坐吧。”
“是,臣妾就是來陪大王的。”我順勢坐在了周幽王的懷中,示意秋兒將吃食放在桌子上,秋兒看到我依偎在周幽王的懷裏,心中很是歡喜,識趣的放下吃食離開了紫薇帝宮,臨行之前還帶走了紫薇帝宮其他的侍從,偌大的紫薇帝宮頓時就隻有我和周幽王兩個人。
“陪孤王喝一杯如何?”周幽王問道。
“臣妾知道大王心中憂心,臣妾看到大王這樣心中也是一樣,不過悶酒傷身,大王還是少飲為好,最近大王都沒有好好用次膳,還是先吃一碗燕窩粥吧。”我端起燕窩親自一勺一勺喂周幽王,周幽王也沒有拒絕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