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樸出了個主意,“每篇漏抄三五百字,太傅不會發現的。”
寧少耘搖頭,“太傅是如此好糊弄的嗎?得罪三公主至多挨一頓捶,得罪太傅,那可是生死難料,你別想害我。”
橫豎這次虧大了,偷雞不成蝕把米,徹底讓世子懂得了世道的艱辛。他隻好徹夜抄書,第二天頂著一對老大的黑眼圈,腳下虛浮著走進了華光殿。
腦子木了,無所畏懼,就算三公主看他,他也如行屍走肉一般。
宜凰還是很不待見他,“一日未見,少耘被妖精吸光了陽氣,要死了。”
宜鸞則覺得很沒意思,那膽小鬼居然被嚇成了這樣。強扭的瓜不甜,實在不行這件事就作罷,再另想辦法吧。
太傅沒來之前,課堂上的時光總是輕鬆愉快的。少帝湊在宜鸞身邊,低聲道:“阿姊,台閣奏議選後事宜了。隻要娶了親,朕就是大人了,太後若不歸政,會受朝臣們議論。”
宜鸞嘴上應著好,心裏卻高興不起來,因為直到她和親,聞譽也沒能親政。選後這件事提過之後就沒有下文了,當初如果聞譽能做主,自己也許就不會是這樣的命運吧。
其實她也設想過,讓鄢太後下台,將聞譽捧得再高些,結果會怎麽樣。很遺憾,自己不是鎮國公主,無法調兵遣將,也從未結識朝堂上的官員們。她唯一認識的高官是太傅,但關係平平,走得最近的距離,就是挨板子的時候,太傅不會給她出主意,更不會幫助她。
她也壯起牛膽謀劃過,幹脆把鄢太後毒死算了。但轉念再一想,鄢太後除了讓她和藩做得不地道,別的地方也沒有薄待她。主要是鄢太後清高孤僻,平時連看都懶得看她一眼。若你在人家眼裏是根草,那麽你就有了自由生長的空間,至少不會今天沒炭燒,明天沒衣穿。
前途渺茫,好苦惱。
宜鸞支著腦袋,意興闌珊。
少帝見她反應平平,直覺應該防患於未然,真切地說:“阿姊,就算我成了親,也不會受皇後左右。阿姊還是我至親的阿姊,我一切都聽阿姊的。”
宜鸞這才調轉視線,牽動了下唇角,“陛下這麽說,我很欣慰。不過成親了,還是要聽媳婦的話,我這個做姑姐的,不想被人背後咒罵。再說我的見解未必都是對的,你是國君嘛,國君應該比我聰明一點點。”
少帝有些驚訝,她能說出這樣一番話,可見性情果真是變了。
好雖好,但也讓他擔憂,不知阿姊是遇見了什麽事,還是哪裏受了刺激,聽說她竟看上了淩王世子。那個寧少耘,腦子不好使,為人也沒什麽擔當,阿姊嫁給他,真是鮮花插在牛糞上了。
所以趁著兩下裏還沒什麽進展,少帝想與阿姊好好商量商量。剛要開口,見門上幾個內侍簇擁著一名女子進來,那女子生著一雙桃花眼,瘦長窈窕的身材,模樣很有些自以為是的倨傲。
好在還算知禮,徑直到了少帝麵前,行禮如儀道了聲“陛下長樂無極”。順便向宜鸞欠了欠身,“向三公主問安。”
宜鸞和少帝交換了下眼色,不明白清河郡主怎麽來了。也不消他們追問,清河郡主自己便大大方方向眾人說明了,“我稟報過太後,自覺見識淺薄,所以來華光殿請太傅授課。從今往後我與諸位就是同門了,諸位要是有什麽解決不了的難事,隻管來找我,我定為諸位排憂解難。”
她得意洋洋,言辭間很有目空一切的狂妄。說到底就是仗著自己的老爹攝政,但這華光殿上個個都是皇親國戚,也沒幾個人當真買她的賬。
宜凰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從書上抬起頭來,“李懸子,你怎麽隻給陛下和三公主請安,還有我們呢。”
她直呼其名,讓清河郡主頗為不快,暫且按捺住了,先去和宜鳳見了禮,這才慢吞吞來到宜凰麵前,褔了福道:“二公主,我好賴也是你堂姐,你這麽連名帶姓地叫我,不太好吧!”
宜凰哂笑了一聲,“祖上有恩旨,二十過後可以不入華光殿,你跑來與我們做同門,還在乎一聲堂姐?”
清河郡主也不示弱,“我好學啊,你管得著嗎?”
宜鳳總是慢半拍,她沒聽說李懸子打太傅主意的事,不解之餘還在感慨,“阿姊也太自律了,這麽大年紀還想著讀書,換作我,我可做不到。”
一句“這麽大年紀”,讓大家交頭接耳,暗中發笑。宜鳳並不是故意的,但在清河郡主聽來卻很紮心,“我不過比大公主年長五歲而已,大公主十月就卒業了,再想進來,還不能夠呢。”
所以啊,過了讀書的年紀還硬生生擠進來,什麽目的大家心知肚明。
宜鸞很看不慣她的張狂,嫌棄地調開了視線。
外麵要變天了,烏雲滾滾壓著地麵而來。剛立秋的節氣,怎麽還像盛夏時分一樣。隻是少了狂風,天色陰沉,卻也用不著關窗。殿裏吵吵嚷嚷的,但倏忽之間又萬籟俱寂。宜鸞回頭望,見太傅從殿門上進來了,還是如常的神情,從她身旁經過,帶來一縷清風。
清河郡主那麽大的人站在那裏,他照樣沒有多看一眼,頭一件事竟是點了寧少耘的名。
寧少耘悶著頭把罰抄的課業交上去,太傅垂眼一頁一頁翻看。清河郡主等了半晌,也沒見太傅理會她,心裏不快,但也得沉住氣,嬌俏地喚了一聲老師,“請老師給學生賜座。”
大家看戲一般看向太傅,因為清河郡主的搗亂,這課堂忽然變得生動有趣起來了。
讓她插班,是太後特許,太傅也就默認了,隨口吩咐殿上伺候的內官,在最後一排為她添置桌椅。
誰知這個安排她不喜歡,站定了不挪步,語調裏也帶上了微微的幽怨,“太傅是對學生不滿嗎?就算有私怨,也不能這樣公報私仇吧,將我安排得那麽老遠,如何聆聽老師教誨?”
太傅內心平靜,已臻天道。在他眼裏,清河郡主和其他讓他頭疼的學生一樣,不敲打不成才。
“郡主嫌坐得遠?陛下的座位倒是靠得近,要不然,郡主與陛下換換吧。”
所以薑還是老的辣,清河郡主就算再嬌慣,也不敢當真和少帝換座位。見少帝作勢要起身,她慌忙壓了手,“陛下安坐、陛下安坐……”然後不情不願地邁著纏綿的步子,往後排去了。
課堂上安靜下來,太傅今日講的是詩詞歌賦,從處事格局,擴散到河流山川。
宜鸞最怕的就是作詩,那麽多飽滿的情緒要融入五言七言中,實在太難了。當然大多時候她還是腦袋空空,情緒低迷的,所以更不喜歡這種上課內容。
太傅說為官的感想,浮名伴此生,獨坐雲台中。負著手在講台前踱步,“今日就以天氣為題,作詩兩句。”
為了測試新來的清河郡主功底如何,太傅有心讓女學生先來。宜凰的詩一向作得很好,她說空山雨腳隨雲起,昏明不定月霜天。
清河郡主當初也是拜過大儒為師的,不過如今滿腦子情情愛愛,吟的詩也散發著酸臭味。她含情脈脈凝望太傅,“萬裏垂雲金裁剪,兩心依依如蜜甜。”
結果招來大多數人嗤之以鼻,這屬於是生拉硬套,尬作情詩了。
宜鸞也隨眾表示嘲諷,誰知坐回身來,正對上太傅的目光。
她心裏咯噔一下子,太傅說出了她最不願意聽到的話——
“三公主,你來。”
來……她哪裏“來”得出啊!
宜鸞站起身,臊眉耷眼。
反正胡謅兩句,也比一問三不知強。情急之下朝窗外望,這下是豁出去了,“書到用時方恨少,好多大樹……在洗澡。”
100個小紅包~
第7章
刹那間,華光殿內鴉雀無聲,好學生和壞學生都沉默了。
太傅看她的眼神,複雜裏透出絕望,大概十分想不明白,為什麽自己盡心盡力地教授,會教出這樣一個胸無點墨的學生。是自己的教學出了問題嗎?可先前的二公主明明就對得很好。看來還是個體的差異,這位三公主是四姐弟中,唯一靠讀書成不了才的。
困頓的太傅望向窗外,雨確實下得很大,將樹頂的枝丫打得左右搖擺,細一些的枝幹也被壓彎了腰。如果照著情境來看,這兩句詩不算太敷衍,但要照審美來評斷,簡直可說是慘不忍睹,讓他這個做老師的都不禁汗顏,這一屆教得太過失敗。
然而三公主的不成器,是有目共睹的,這類學生還得以鼓勵為主,不能太過傷其自尊。太傅平了平心緒道:“對仗不算工整,韻腳倒是勉強押上了。心情和場景雖粗陋,但……勝在寫實。書到用時方恨少,說出了殿下的心聲,既然自知不足,日後好好讀書,盡力彌補吧。”
宜鸞總算鬆了口氣,坐回去後卻隱約聽見有人竊竊私語,有人暗笑。
她很不高興,循聲看過去,是清河郡主和她新結交的鄰桌。
太傅垂眼發話:“課堂上不得妄議,不得喧嘩。誰若是觸犯,即刻退出華光殿去。”
雖然沒有明著指向誰,但清河郡主坐不住了,“三公主的詩作得再壞,也博得了老師的點評。我呢?我的詩如何,老師怎麽回避了?”
本來就是,她是衝著太傅這個人,才來這無聊的學堂的。她是家中嬌生慣養的老幺,膽子很大,一點都不在乎那些半大孩子的目光。臉上帶著笑,略帶挑釁地與太傅叫上了板。
太傅皺了皺眉,還沒開口,記仇的宜鸞接過了話頭。
“阿姊那兩句詩,風馬牛不相及,我隻聽出了不合時宜的輕佻,和莫名其妙的狂性。平心而論,還不如我的呢。”說完討好地覷覷太傅,“是吧,老師?”
不會作詩,卻有評點的天賦。太傅沒有應承,也沒反駁,就說明認同了。
清河郡主氣得咬牙,賬當然要算在宜鸞頭上,但不影響她的目光繼續追隨太傅。
太傅果然於萬人之中依舊光輝燦爛,當初在朱雀闕前的驚鴻一瞥,讓她打定主意非卿不可。早前她一直不願意出嫁,嫁到別人府上哪及在家自由,這一拖拖到二十五,父母早就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了。現在聽說她相中了太傅,大誇她眼光好,這門親事務必要做定,全家都無條件支持她。於是想辦法將她塞進華光殿,相信日久生情,相信烈男怕纏女。反正隻要她願意,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
計劃在一步步實行,清河郡主支頤凝望太傅,情竇初開很是美好,若能得到回應,那就更好了。
宜鸞時刻留意著她,見她一臉花癡,撇嘴挪開了視線。
倒也不是看不起她糾纏太傅,單純就是和她不對付而已。宜鸞生於帝王家,不參與政事,但起碼的覺悟還是有的。
相王在朝說一不二,始終壓製著聞譽,這李懸子又仗著她爹的排頭鬧到華光殿來,妄圖拉攏太傅,這是巨大的隱患。自己的事還有時間,可以往後稍稍,目前首要的任務就是搞破壞。畢竟她也怕太傅萬一守不住,和李懸子暗通款曲,終身不娶,又沒說不能有紅顏知己。條例是死的,人卻可以變通,太傅和相王要是強強聯手,那她就算最後和親,聞譽也還是會做一輩子傀儡國君。
向上望,講台上的太傅如常講學,多了一個李懸子,僅僅隻是又增加了一個扶不起的阿鬥。
他緩慢而細致地分析詩人與名句,冷冰冰的文字在他的描繪下逐漸有了溫度,讓人得以窺見千百年前的盛世。
窗外大雨如注,殿內卻是一個溫暖平和的世界。每個人的書案上都燃起了一盞蠟燭,燭火搖曳,神情也在跳動的燈光下乍悲乍喜。
尚且意猶未盡,課卻已經結束了。太傅收起書卷布置課業,宜鸞忙於記錄。眼梢瞥見李懸子的身形如離弦之箭,直直衝到太傅麵前,捏著嬌柔的嗓音道:“老師授業辛苦,學生帶了些點心送予老師,請老師笑納。”
宜鸞暗中嫌棄,這李懸子的手段也不比她高明嘛。看太傅的神色,顯然不怎麽領情,於是她飛快扔下筆,順手接過了清河郡主手裏的食盒。
“阿姊初來乍到,與我們做同門,應當先和我們打好交道。老師平時待我們最和藹,有好吃的也會先緊著我們的。聽說南方的點心比中都的精美,莫如讓我們來替老師嚐一嚐,萬一有毒,也是我們先死,就算報答師恩了。”
清河郡主呆愣當場,反應過來後急忙去搶奪,顧此失彼了。等意識到孰輕孰重,太傅早就走遠了,氣得她直跺腳,回過身來質問宜鸞:“三公主,你是故意的嗎?”
宜鸞一臉無辜,“是故意的啊,我饞阿姐的點心,想吃。”
女孩子之間的吵鬧,不至於上綱上線。清河郡主本就是家裏最小的,絲毫不知道謙讓為何物,也顧不得宜鸞的身份了,氣急敗壞道:“我與太傅說話,你為什麽總來摻和?我敬你是公主,你小小年紀,卻不知道長幼有序。”
這話有錯漏,旁邊的宜凰冷臉道:“當親姐姐的沒說話,外人充起‘長’來了。李宜鸞,沒事莫隨便稱呼人阿姊,弄得別人信以為真,混淆了身份。”
宜鸞咧了咧嘴,“我記下了。”
轉頭看,李懸子氣喘咻咻,她又猛紮了下她的心窩,“郡主,先前太傅的詩中玄機,你窺破了嗎?”
清河郡主茫然,“什麽玄機?”
“就是那句浮名伴此生,獨坐雲台中啊。”宜鸞扭捏地笑了笑,“我的寢殿就叫雲台殿,我與太傅背後的事不便細說,但你可以細品。”
一石激起千層浪,連宜鸞自己都沒想到,隨口的一句胡謅,會引來這麽大的反響。
原本眾人都已經收拾東西準備回去了,聽見她這一宣揚,紛紛駐足回望,質疑裏充滿了不可思議和激動,“真的假的?三公主,你別不是在吹牛吧?”
宜鸞發現情況好像不太妙,她隻是想刺激一下李懸子,沒想把自己搭進去。
可現在否認,功虧一簣,李懸子正拿要吃人的目光看著她呢。她隻得模棱兩可地應對,“什麽真的假的……要是不信,那就算了。”
反正她沒有一口咬定,剩下的就隨他們自己想象去吧。對於高高在上的太傅,學生們常帶敬畏和豔羨,所以太傅有點風吹草動,大家比自己的事還上心。
有人說:“別聽她唬人,太傅最是自矜,怎麽會和她夾纏。”
也有人寧可信其有,“那不一定,沒看見太傅近來對她不那麽嚴苛了嗎。上回遲到沒打板子,今日作的歪詩,太傅還誇她寫實。我就說,三公主什麽時候在太傅麵前如此有分量了,原來其中有隱情。”
寧少耘麵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有點回不過神來,難道自己成了他們遊戲的一環?
不不不,他不相信。
“一切分明隻是巧合,你們想得太多了。”
“那獨坐雲台中作何解?明明可以坐爵台、坐瑤台嘛,為什麽偏偏要坐雲台?”越說越言之鑿鑿,“太傅用詞之精妙,每個字眼都有深意。總之文化人的感情你不懂,就不要再作無謂的質疑了。”
寧少耘詫異地望向宜鸞,把她心虛的模樣,自動理解成了羞赧。
清河郡主則嫉妒得要發瘋,“太傅如何會看上你?長公主雖然身份高貴,但你才十七,太傅不會喜歡你這種少不更事的小丫頭。”
宜凰又嗤笑,雖然她知道宜鸞在鬼扯,但不妨礙她借機刺激李懸子,“不喜歡年輕的,難道喜歡年紀大的?我聽說王叔又納了一房小妾,今年才十六歲。”
寧少耘搖頭,“太傅是如此好糊弄的嗎?得罪三公主至多挨一頓捶,得罪太傅,那可是生死難料,你別想害我。”
橫豎這次虧大了,偷雞不成蝕把米,徹底讓世子懂得了世道的艱辛。他隻好徹夜抄書,第二天頂著一對老大的黑眼圈,腳下虛浮著走進了華光殿。
腦子木了,無所畏懼,就算三公主看他,他也如行屍走肉一般。
宜凰還是很不待見他,“一日未見,少耘被妖精吸光了陽氣,要死了。”
宜鸞則覺得很沒意思,那膽小鬼居然被嚇成了這樣。強扭的瓜不甜,實在不行這件事就作罷,再另想辦法吧。
太傅沒來之前,課堂上的時光總是輕鬆愉快的。少帝湊在宜鸞身邊,低聲道:“阿姊,台閣奏議選後事宜了。隻要娶了親,朕就是大人了,太後若不歸政,會受朝臣們議論。”
宜鸞嘴上應著好,心裏卻高興不起來,因為直到她和親,聞譽也沒能親政。選後這件事提過之後就沒有下文了,當初如果聞譽能做主,自己也許就不會是這樣的命運吧。
其實她也設想過,讓鄢太後下台,將聞譽捧得再高些,結果會怎麽樣。很遺憾,自己不是鎮國公主,無法調兵遣將,也從未結識朝堂上的官員們。她唯一認識的高官是太傅,但關係平平,走得最近的距離,就是挨板子的時候,太傅不會給她出主意,更不會幫助她。
她也壯起牛膽謀劃過,幹脆把鄢太後毒死算了。但轉念再一想,鄢太後除了讓她和藩做得不地道,別的地方也沒有薄待她。主要是鄢太後清高孤僻,平時連看都懶得看她一眼。若你在人家眼裏是根草,那麽你就有了自由生長的空間,至少不會今天沒炭燒,明天沒衣穿。
前途渺茫,好苦惱。
宜鸞支著腦袋,意興闌珊。
少帝見她反應平平,直覺應該防患於未然,真切地說:“阿姊,就算我成了親,也不會受皇後左右。阿姊還是我至親的阿姊,我一切都聽阿姊的。”
宜鸞這才調轉視線,牽動了下唇角,“陛下這麽說,我很欣慰。不過成親了,還是要聽媳婦的話,我這個做姑姐的,不想被人背後咒罵。再說我的見解未必都是對的,你是國君嘛,國君應該比我聰明一點點。”
少帝有些驚訝,她能說出這樣一番話,可見性情果真是變了。
好雖好,但也讓他擔憂,不知阿姊是遇見了什麽事,還是哪裏受了刺激,聽說她竟看上了淩王世子。那個寧少耘,腦子不好使,為人也沒什麽擔當,阿姊嫁給他,真是鮮花插在牛糞上了。
所以趁著兩下裏還沒什麽進展,少帝想與阿姊好好商量商量。剛要開口,見門上幾個內侍簇擁著一名女子進來,那女子生著一雙桃花眼,瘦長窈窕的身材,模樣很有些自以為是的倨傲。
好在還算知禮,徑直到了少帝麵前,行禮如儀道了聲“陛下長樂無極”。順便向宜鸞欠了欠身,“向三公主問安。”
宜鸞和少帝交換了下眼色,不明白清河郡主怎麽來了。也不消他們追問,清河郡主自己便大大方方向眾人說明了,“我稟報過太後,自覺見識淺薄,所以來華光殿請太傅授課。從今往後我與諸位就是同門了,諸位要是有什麽解決不了的難事,隻管來找我,我定為諸位排憂解難。”
她得意洋洋,言辭間很有目空一切的狂妄。說到底就是仗著自己的老爹攝政,但這華光殿上個個都是皇親國戚,也沒幾個人當真買她的賬。
宜凰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從書上抬起頭來,“李懸子,你怎麽隻給陛下和三公主請安,還有我們呢。”
她直呼其名,讓清河郡主頗為不快,暫且按捺住了,先去和宜鳳見了禮,這才慢吞吞來到宜凰麵前,褔了福道:“二公主,我好賴也是你堂姐,你這麽連名帶姓地叫我,不太好吧!”
宜凰哂笑了一聲,“祖上有恩旨,二十過後可以不入華光殿,你跑來與我們做同門,還在乎一聲堂姐?”
清河郡主也不示弱,“我好學啊,你管得著嗎?”
宜鳳總是慢半拍,她沒聽說李懸子打太傅主意的事,不解之餘還在感慨,“阿姊也太自律了,這麽大年紀還想著讀書,換作我,我可做不到。”
一句“這麽大年紀”,讓大家交頭接耳,暗中發笑。宜鳳並不是故意的,但在清河郡主聽來卻很紮心,“我不過比大公主年長五歲而已,大公主十月就卒業了,再想進來,還不能夠呢。”
所以啊,過了讀書的年紀還硬生生擠進來,什麽目的大家心知肚明。
宜鸞很看不慣她的張狂,嫌棄地調開了視線。
外麵要變天了,烏雲滾滾壓著地麵而來。剛立秋的節氣,怎麽還像盛夏時分一樣。隻是少了狂風,天色陰沉,卻也用不著關窗。殿裏吵吵嚷嚷的,但倏忽之間又萬籟俱寂。宜鸞回頭望,見太傅從殿門上進來了,還是如常的神情,從她身旁經過,帶來一縷清風。
清河郡主那麽大的人站在那裏,他照樣沒有多看一眼,頭一件事竟是點了寧少耘的名。
寧少耘悶著頭把罰抄的課業交上去,太傅垂眼一頁一頁翻看。清河郡主等了半晌,也沒見太傅理會她,心裏不快,但也得沉住氣,嬌俏地喚了一聲老師,“請老師給學生賜座。”
大家看戲一般看向太傅,因為清河郡主的搗亂,這課堂忽然變得生動有趣起來了。
讓她插班,是太後特許,太傅也就默認了,隨口吩咐殿上伺候的內官,在最後一排為她添置桌椅。
誰知這個安排她不喜歡,站定了不挪步,語調裏也帶上了微微的幽怨,“太傅是對學生不滿嗎?就算有私怨,也不能這樣公報私仇吧,將我安排得那麽老遠,如何聆聽老師教誨?”
太傅內心平靜,已臻天道。在他眼裏,清河郡主和其他讓他頭疼的學生一樣,不敲打不成才。
“郡主嫌坐得遠?陛下的座位倒是靠得近,要不然,郡主與陛下換換吧。”
所以薑還是老的辣,清河郡主就算再嬌慣,也不敢當真和少帝換座位。見少帝作勢要起身,她慌忙壓了手,“陛下安坐、陛下安坐……”然後不情不願地邁著纏綿的步子,往後排去了。
課堂上安靜下來,太傅今日講的是詩詞歌賦,從處事格局,擴散到河流山川。
宜鸞最怕的就是作詩,那麽多飽滿的情緒要融入五言七言中,實在太難了。當然大多時候她還是腦袋空空,情緒低迷的,所以更不喜歡這種上課內容。
太傅說為官的感想,浮名伴此生,獨坐雲台中。負著手在講台前踱步,“今日就以天氣為題,作詩兩句。”
為了測試新來的清河郡主功底如何,太傅有心讓女學生先來。宜凰的詩一向作得很好,她說空山雨腳隨雲起,昏明不定月霜天。
清河郡主當初也是拜過大儒為師的,不過如今滿腦子情情愛愛,吟的詩也散發著酸臭味。她含情脈脈凝望太傅,“萬裏垂雲金裁剪,兩心依依如蜜甜。”
結果招來大多數人嗤之以鼻,這屬於是生拉硬套,尬作情詩了。
宜鸞也隨眾表示嘲諷,誰知坐回身來,正對上太傅的目光。
她心裏咯噔一下子,太傅說出了她最不願意聽到的話——
“三公主,你來。”
來……她哪裏“來”得出啊!
宜鸞站起身,臊眉耷眼。
反正胡謅兩句,也比一問三不知強。情急之下朝窗外望,這下是豁出去了,“書到用時方恨少,好多大樹……在洗澡。”
100個小紅包~
第7章
刹那間,華光殿內鴉雀無聲,好學生和壞學生都沉默了。
太傅看她的眼神,複雜裏透出絕望,大概十分想不明白,為什麽自己盡心盡力地教授,會教出這樣一個胸無點墨的學生。是自己的教學出了問題嗎?可先前的二公主明明就對得很好。看來還是個體的差異,這位三公主是四姐弟中,唯一靠讀書成不了才的。
困頓的太傅望向窗外,雨確實下得很大,將樹頂的枝丫打得左右搖擺,細一些的枝幹也被壓彎了腰。如果照著情境來看,這兩句詩不算太敷衍,但要照審美來評斷,簡直可說是慘不忍睹,讓他這個做老師的都不禁汗顏,這一屆教得太過失敗。
然而三公主的不成器,是有目共睹的,這類學生還得以鼓勵為主,不能太過傷其自尊。太傅平了平心緒道:“對仗不算工整,韻腳倒是勉強押上了。心情和場景雖粗陋,但……勝在寫實。書到用時方恨少,說出了殿下的心聲,既然自知不足,日後好好讀書,盡力彌補吧。”
宜鸞總算鬆了口氣,坐回去後卻隱約聽見有人竊竊私語,有人暗笑。
她很不高興,循聲看過去,是清河郡主和她新結交的鄰桌。
太傅垂眼發話:“課堂上不得妄議,不得喧嘩。誰若是觸犯,即刻退出華光殿去。”
雖然沒有明著指向誰,但清河郡主坐不住了,“三公主的詩作得再壞,也博得了老師的點評。我呢?我的詩如何,老師怎麽回避了?”
本來就是,她是衝著太傅這個人,才來這無聊的學堂的。她是家中嬌生慣養的老幺,膽子很大,一點都不在乎那些半大孩子的目光。臉上帶著笑,略帶挑釁地與太傅叫上了板。
太傅皺了皺眉,還沒開口,記仇的宜鸞接過了話頭。
“阿姊那兩句詩,風馬牛不相及,我隻聽出了不合時宜的輕佻,和莫名其妙的狂性。平心而論,還不如我的呢。”說完討好地覷覷太傅,“是吧,老師?”
不會作詩,卻有評點的天賦。太傅沒有應承,也沒反駁,就說明認同了。
清河郡主氣得咬牙,賬當然要算在宜鸞頭上,但不影響她的目光繼續追隨太傅。
太傅果然於萬人之中依舊光輝燦爛,當初在朱雀闕前的驚鴻一瞥,讓她打定主意非卿不可。早前她一直不願意出嫁,嫁到別人府上哪及在家自由,這一拖拖到二十五,父母早就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了。現在聽說她相中了太傅,大誇她眼光好,這門親事務必要做定,全家都無條件支持她。於是想辦法將她塞進華光殿,相信日久生情,相信烈男怕纏女。反正隻要她願意,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
計劃在一步步實行,清河郡主支頤凝望太傅,情竇初開很是美好,若能得到回應,那就更好了。
宜鸞時刻留意著她,見她一臉花癡,撇嘴挪開了視線。
倒也不是看不起她糾纏太傅,單純就是和她不對付而已。宜鸞生於帝王家,不參與政事,但起碼的覺悟還是有的。
相王在朝說一不二,始終壓製著聞譽,這李懸子又仗著她爹的排頭鬧到華光殿來,妄圖拉攏太傅,這是巨大的隱患。自己的事還有時間,可以往後稍稍,目前首要的任務就是搞破壞。畢竟她也怕太傅萬一守不住,和李懸子暗通款曲,終身不娶,又沒說不能有紅顏知己。條例是死的,人卻可以變通,太傅和相王要是強強聯手,那她就算最後和親,聞譽也還是會做一輩子傀儡國君。
向上望,講台上的太傅如常講學,多了一個李懸子,僅僅隻是又增加了一個扶不起的阿鬥。
他緩慢而細致地分析詩人與名句,冷冰冰的文字在他的描繪下逐漸有了溫度,讓人得以窺見千百年前的盛世。
窗外大雨如注,殿內卻是一個溫暖平和的世界。每個人的書案上都燃起了一盞蠟燭,燭火搖曳,神情也在跳動的燈光下乍悲乍喜。
尚且意猶未盡,課卻已經結束了。太傅收起書卷布置課業,宜鸞忙於記錄。眼梢瞥見李懸子的身形如離弦之箭,直直衝到太傅麵前,捏著嬌柔的嗓音道:“老師授業辛苦,學生帶了些點心送予老師,請老師笑納。”
宜鸞暗中嫌棄,這李懸子的手段也不比她高明嘛。看太傅的神色,顯然不怎麽領情,於是她飛快扔下筆,順手接過了清河郡主手裏的食盒。
“阿姊初來乍到,與我們做同門,應當先和我們打好交道。老師平時待我們最和藹,有好吃的也會先緊著我們的。聽說南方的點心比中都的精美,莫如讓我們來替老師嚐一嚐,萬一有毒,也是我們先死,就算報答師恩了。”
清河郡主呆愣當場,反應過來後急忙去搶奪,顧此失彼了。等意識到孰輕孰重,太傅早就走遠了,氣得她直跺腳,回過身來質問宜鸞:“三公主,你是故意的嗎?”
宜鸞一臉無辜,“是故意的啊,我饞阿姐的點心,想吃。”
女孩子之間的吵鬧,不至於上綱上線。清河郡主本就是家裏最小的,絲毫不知道謙讓為何物,也顧不得宜鸞的身份了,氣急敗壞道:“我與太傅說話,你為什麽總來摻和?我敬你是公主,你小小年紀,卻不知道長幼有序。”
這話有錯漏,旁邊的宜凰冷臉道:“當親姐姐的沒說話,外人充起‘長’來了。李宜鸞,沒事莫隨便稱呼人阿姊,弄得別人信以為真,混淆了身份。”
宜鸞咧了咧嘴,“我記下了。”
轉頭看,李懸子氣喘咻咻,她又猛紮了下她的心窩,“郡主,先前太傅的詩中玄機,你窺破了嗎?”
清河郡主茫然,“什麽玄機?”
“就是那句浮名伴此生,獨坐雲台中啊。”宜鸞扭捏地笑了笑,“我的寢殿就叫雲台殿,我與太傅背後的事不便細說,但你可以細品。”
一石激起千層浪,連宜鸞自己都沒想到,隨口的一句胡謅,會引來這麽大的反響。
原本眾人都已經收拾東西準備回去了,聽見她這一宣揚,紛紛駐足回望,質疑裏充滿了不可思議和激動,“真的假的?三公主,你別不是在吹牛吧?”
宜鸞發現情況好像不太妙,她隻是想刺激一下李懸子,沒想把自己搭進去。
可現在否認,功虧一簣,李懸子正拿要吃人的目光看著她呢。她隻得模棱兩可地應對,“什麽真的假的……要是不信,那就算了。”
反正她沒有一口咬定,剩下的就隨他們自己想象去吧。對於高高在上的太傅,學生們常帶敬畏和豔羨,所以太傅有點風吹草動,大家比自己的事還上心。
有人說:“別聽她唬人,太傅最是自矜,怎麽會和她夾纏。”
也有人寧可信其有,“那不一定,沒看見太傅近來對她不那麽嚴苛了嗎。上回遲到沒打板子,今日作的歪詩,太傅還誇她寫實。我就說,三公主什麽時候在太傅麵前如此有分量了,原來其中有隱情。”
寧少耘麵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有點回不過神來,難道自己成了他們遊戲的一環?
不不不,他不相信。
“一切分明隻是巧合,你們想得太多了。”
“那獨坐雲台中作何解?明明可以坐爵台、坐瑤台嘛,為什麽偏偏要坐雲台?”越說越言之鑿鑿,“太傅用詞之精妙,每個字眼都有深意。總之文化人的感情你不懂,就不要再作無謂的質疑了。”
寧少耘詫異地望向宜鸞,把她心虛的模樣,自動理解成了羞赧。
清河郡主則嫉妒得要發瘋,“太傅如何會看上你?長公主雖然身份高貴,但你才十七,太傅不會喜歡你這種少不更事的小丫頭。”
宜凰又嗤笑,雖然她知道宜鸞在鬼扯,但不妨礙她借機刺激李懸子,“不喜歡年輕的,難道喜歡年紀大的?我聽說王叔又納了一房小妾,今年才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