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憋了一肚子氣,“再忙,連見我的時間都抽不出來?”
宜鸞不以為意,“為什麽非得我去見你,你不能來見我麽?”
所以人來了,帶著滿袖風雷,拂動之間有涼意撲麵。
她在怨怪他忙於國事的時候,焉知他不是同樣的心境!他人坐在議事堂,心思每每飄到外麵去,七上八下地惦念著,不知她還記不記得他這個人,晚間回來,有沒有想過來官署看看他。
以前明明很愛往官署跑的,五年前那次賭氣,搬回了雲台殿後,竟然一次都沒再踏足過。
難道太傅官署的風水變了嗎?留不住她的心了?他不聲不響,一個人把內外的布局做了改變,院中放香爐的地方,現在供上了一塊粉水晶,可饒是如此,也沒能把她招來。
怎麽辦,他有話同她說,山不來就他,隻好他去就山。因此他在雲台殿外徘徊了好久,等到月上中天她才回來。回來後一點沒有要去找他的意思,他既覺得失望,又很慶幸自己來對了。朝中的大事都已經安排妥當,剩下自己的小事,今晚也要有個交代了。
仿佛一場暗中的較量,毫無懸念,宜鸞又勝了一回。單是行動上讓她歡喜還不算,她撐著他的身子明知故問:“老師這麽晚來學生房中,為什麽?”
他無奈地妥協,“六日不見,甚為想念。”
宜鸞的唇角壓製不住地仰起來,“真的?”
他低下頭,在她唇上輕齧了下,“還要我怎麽證明?”
證明的空間很大,宜鸞解開了他的腰封,像蛇纏上了修竹,貼著他頸間的皮膚說:“老師今晚留下吧。”
一種強烈的感覺,陡然刺得他心口發緊,背上不由自主湧出汗來。一陣陣的潮熱,拍打得他頭暈目眩,他鍾愛的姑娘熱情邀約著,他須得有多大的定力,才能克製住塵封已久的本能。
他伸出雙臂,緊緊把她納入懷裏,然後抱起她,放上那張寬敞的睡榻。
她來解他的衣裳,手卻被他壓住了,他顫聲說:“還不能。我今日來,其實是與你告別的。我向恩師起過誓,容我回去謝罪,等給了師門一個交代,再回來娶你。”
那日盤龍峪一戰後,他本以為自己的修為盡失了,沒想到隔了兩日又恢複了。他知道,這是皋府給他的警告,但這件事終要有個了結。他貪戀紅塵,心念不堅,想與她長相廝守,隻有背棄師門。
但此一去,等待他的會是什麽結果,他也不知道。
宜鸞頓時慌張,“你要走嗎?要去多久?”
他說:“也許三五日,也許……永遠回不來了。”
宜鸞愣了良久,半晌才無措道:“回不來了?那……那我們不做那事了,你還當我的老師,我們不成親了,還不行嗎?”
他的臉上浮起了苦笑,“隻與你做師生,我恐怕辦不到了。”
拉過薄衾替她蓋上,他語氣淡泊地,仿佛在說別人的事,“我踏足九州十六年,獨獨這六年時間,比我活著的任何時候都要充實。我心裏裝了一個人,再不是空空的了,但這樣的事,為天地不容,我也知道不應當,可我管不住我自己。與其一生這樣煎熬,不如讓我回去一趟,我去求師尊,奪了我的根骨,讓我做回普通人。隻是……此舉冒險,萬一我回不來,你不要念我,就當是一場夢,忘了吧。”
宜鸞說不成,“明明不是夢,讓我怎麽忘得了?”
他慢慢直起身,退下了腳踏,“我奉師命來西陵輔佐帝王,如今任務達成了,也該回去複命了。踏足紅塵這一場,我不後悔,經曆的種種也是上天給我的錘煉,輸了心甘情願領罰。如果還能保住這條命,我一定會回來找你的。”
宜鸞撐起了身,急切追問:“那皋府究竟在哪裏?”
他沒有回答。
每個皋府學子心裏都有一座蓬山,蓬山在哪裏,端看個人的修為。
之前他總下不了決心,也怕離開她,再也見不到她。但人心總有不足,他想要個結果,師門的戒律被他一破再破,是時候,給這彷徨的人生一個交代了。
宜鸞眼看著他退出去,人飄飄地,融入了夜色。
她忙跳起身追到門外,可為時已晚,他不見了,就這麽走了。
她大哭起來,是不是因為這幾日有心和他較高低,才逼得他回師門做了斷的?他能回來吧?還會回來吧?要是回不來,自己又該上哪裏找他去?
明天最後一章。
第40章
等待,確實是件熬人的事。從最開始的五內俱焚,到後來漸漸麻木,一日日隻知道自己還有心願未了結,時時刻刻把心高高懸著,時間一長,便習以為常了。
算算日子,三個月、十個月、一年、三年……太傅走了整整三年,一點音訊也沒有。最初她夜不能寐,聽見一點響動便要起身查看,可惜每次都是失望。終於她灰心了,覺得自己沒有那麽好的運氣,能留住那麽好的他。罷了,餘生就在思念裏度過吧,總比無牽無掛來得有意義。
西陵的中都,如今變成上都了,城池擴大了好幾倍,很有帝國中樞的風範。周邊戍守的軍隊也很齊整,其中有一支是娘子軍的舊部,宜鸞仍舊做她們的將軍,將來子子孫孫,還打算不斷壯大下去。
宜鳳的女兒開蒙了,送到華光殿念書,她便空出許多時間,經常來找宜鸞說話。有時候談及宜鸞的將來,做阿姊的很憂心,“還要等嗎?你已經二十七了,再等下去,半輩子都過去了。”
宜鸞擺弄著新得妝刀,臉上照例掛著淺淡的笑,“你怎麽和聞譽一樣,總念叨這件事。我如今一個人有什麽不好嗎,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心中煩悶了還能去校場練兵……”
“那你為什麽煩悶呢?”宜鳳道,“沒有遺憾,不就不會煩悶了嗎。”
宜鸞被她說得直摸腦袋,“誰能沒有遺憾,誰的遺憾又隻限於一兩樁?我除了情路坎坷,還有別的不順心,煩悶一下不是人之常情嗎。”
宜鳳看她說得理直氣壯,也隻有她,從來不避諱自己的問題,情路坎坷也坦坦蕩蕩。
然而作為長姐,總不能看她一直孤單下去,宜鳳想了想道:“你還記得白雲邊嗎?良城郡公的兒子。”
宜鸞說記得啊,“一讀書就發疹子,來了華光殿十日就退學,比我還不愛讀書呢。”
宜鳳說對,“就是他。他在外遊曆多年,去過很多沒聽說過的國家,如今遊完回來了,還是孤身一人,要不我設個宴,請你們一同赴宴,再認識一下?”
宜鸞說不要,“我若想成婚,還用得著找那八竿子打不著的人?軍中多的是光棍。”
宜鳳敲著掌心說:“我不是為你著急嘛,料你應當喜歡文質彬彬的,想給你們牽個線。”
宜鸞直擺手,“我家太傅是回去複命,不是死了。萬一他哪天回來,得知我嫁了人,不得一口氣上不來嗎。”
但在宜鳳看來,一個人走了三年杳無音信,就算不是死了,怕也好不了多少。宜鸞又是個死腦筋,說也說不通,宜鳳苦口婆心了半天,她完全不為所動,最後沒有辦法,氣得她甩袖子,“你再不聽話,就孤獨終老吧!”
她氣乎乎走了,宜鸞捏著茶盞抿了口茶,仰頭看天邊的流雲,心裏也有念想,喃喃嘀咕著:“老師,你該回來了。”
可惜左等右等終歸等不到,說不著急是假的。她想起了宜鳳說的人,遊曆了五湖四海,去過沒聽說過的國家,萬一他知道皋府的所在,自己就可以動身去尋找了。
於是匆匆忙忙出門,尋到了郡公府上,恰好白雲邊不在家,她等了又等沒見他回來,隻好敗興告辭。
好在運氣不錯,在大門外遇見了他,開了眼界的小子,打扮得花枝招展,巾帽上還別了朵牡丹。一看見她,咋咋呼呼打招呼:“這不是三公主嗎!”
宜鸞向他拱拱手,把他拽到一旁問:“你聽說過皋府嗎?”
白雲邊點頭,“聽說過啊,那不是太傅的師門嗎,人間琅嬛,福地洞天。”
這個還用得著他說嗎,宜鸞追問:“你知不知道皋府在哪裏?”
白雲邊又點頭,“在蓬山啊,距此十萬由旬——我在鳳凰州聽人說的。”
十萬由旬?那豈不是走上一輩子都走不到嗎。宜鸞頓時泄了氣,“世上真有這樣的地方……”
白雲邊說有,“我們中原隻是九州大陸上小小的一塊,在仙家眼裏,恐怕還不及個指甲蓋。九州有多大,反正我是說不上來,我走了十年,隻觸到了煙雨州的邊緣而已,再走下去,就要老死在外麵了,這才回來。”
宜鸞也聽不進去他的話了,腦子裏兀自盤旋著“十萬由旬”,失魂落魄地回去了。
十萬由旬,就是二百二十四萬裏,八百裏加急日夜不休,也得跑上七八年……往好處想想,說不定他已經在回來的路上了。
還有指望吧,大不了等他到六十歲。到時候白發蒼蒼老情人相見,好賴也算一段佳話。
宜鸞這麽安慰自己,坐在窗前看月,眼淚卻不自覺流下來,還沒到腮邊,被她快速擦去了。
日子照舊不溫不火地過,聞譽的長子也開蒙了,那日她牽著太子的手送他去華光殿,低頭告訴他:“以前爹爹和姑母,也是在這裏念書的。”
小孩子不懂讀書的可怕,仰著臉問:“老師學問高嗎?像山一樣高?”
宜鸞一瞬恍惚,等回過神來才點頭,“像山一樣高,高到天上去了。”
太子很高興,掙脫了她的手跑進去。宜鸞看著那小小的身影感慨不已,太子三師在等著你小子呢,將來可有你受的。
長歎一口氣,接下來自己要做什麽呢,去看看太傅官署的屋頂修得怎麽樣了吧,以前那綠色琉璃瓦的寓意不好,如今換成灰色的了。太傅一走,午真和素一也無端消失了,官署裏隻剩幾個內官照看著,上回說那顆古槐樹的冠幅太大,遮擋了院裏的陽光,得酌情修剪一下。
負著手,慢慢上了複道,今天天氣不錯,外麵一對雀鳥飛過,帶來一串長吟。
等明年,她也要出去建府了,隻是舍不得這官署,以後來去有些不方便。
從複道下來,穿過兩道宮門,再走一程就到了。遠遠看見官署大門前站著個人,穿一身玄色的衣袍,鴉黑的垂發被風一吹,絲絲縷縷飄揚起來,人欲從風而去般。
她心頭一顫,兩眼緊緊望住,腳下踟躕上前……那是誰?怎麽好像有些眼熟?
但她不敢想起那個名字,怕空歡喜一場,比在她心上紮刀還讓她難受。
漸漸走近了,依稀能看清他的眉眼,好像真的……是他。
不敢置信,再走近一些。他的唇角仰起來,她的視線卻模糊了。
喉嚨被什麽堵住,她一句話都說不出來,耳朵真真切切聽見他的聲音,說:“三公主,我回來了。”
完結了,有點倉促,大家多擔待,有機會的話再補番外。接下來休息三天,下周三早八點開《琉璃階上》了,記得進專欄收藏哦。
宜鸞不以為意,“為什麽非得我去見你,你不能來見我麽?”
所以人來了,帶著滿袖風雷,拂動之間有涼意撲麵。
她在怨怪他忙於國事的時候,焉知他不是同樣的心境!他人坐在議事堂,心思每每飄到外麵去,七上八下地惦念著,不知她還記不記得他這個人,晚間回來,有沒有想過來官署看看他。
以前明明很愛往官署跑的,五年前那次賭氣,搬回了雲台殿後,竟然一次都沒再踏足過。
難道太傅官署的風水變了嗎?留不住她的心了?他不聲不響,一個人把內外的布局做了改變,院中放香爐的地方,現在供上了一塊粉水晶,可饒是如此,也沒能把她招來。
怎麽辦,他有話同她說,山不來就他,隻好他去就山。因此他在雲台殿外徘徊了好久,等到月上中天她才回來。回來後一點沒有要去找他的意思,他既覺得失望,又很慶幸自己來對了。朝中的大事都已經安排妥當,剩下自己的小事,今晚也要有個交代了。
仿佛一場暗中的較量,毫無懸念,宜鸞又勝了一回。單是行動上讓她歡喜還不算,她撐著他的身子明知故問:“老師這麽晚來學生房中,為什麽?”
他無奈地妥協,“六日不見,甚為想念。”
宜鸞的唇角壓製不住地仰起來,“真的?”
他低下頭,在她唇上輕齧了下,“還要我怎麽證明?”
證明的空間很大,宜鸞解開了他的腰封,像蛇纏上了修竹,貼著他頸間的皮膚說:“老師今晚留下吧。”
一種強烈的感覺,陡然刺得他心口發緊,背上不由自主湧出汗來。一陣陣的潮熱,拍打得他頭暈目眩,他鍾愛的姑娘熱情邀約著,他須得有多大的定力,才能克製住塵封已久的本能。
他伸出雙臂,緊緊把她納入懷裏,然後抱起她,放上那張寬敞的睡榻。
她來解他的衣裳,手卻被他壓住了,他顫聲說:“還不能。我今日來,其實是與你告別的。我向恩師起過誓,容我回去謝罪,等給了師門一個交代,再回來娶你。”
那日盤龍峪一戰後,他本以為自己的修為盡失了,沒想到隔了兩日又恢複了。他知道,這是皋府給他的警告,但這件事終要有個了結。他貪戀紅塵,心念不堅,想與她長相廝守,隻有背棄師門。
但此一去,等待他的會是什麽結果,他也不知道。
宜鸞頓時慌張,“你要走嗎?要去多久?”
他說:“也許三五日,也許……永遠回不來了。”
宜鸞愣了良久,半晌才無措道:“回不來了?那……那我們不做那事了,你還當我的老師,我們不成親了,還不行嗎?”
他的臉上浮起了苦笑,“隻與你做師生,我恐怕辦不到了。”
拉過薄衾替她蓋上,他語氣淡泊地,仿佛在說別人的事,“我踏足九州十六年,獨獨這六年時間,比我活著的任何時候都要充實。我心裏裝了一個人,再不是空空的了,但這樣的事,為天地不容,我也知道不應當,可我管不住我自己。與其一生這樣煎熬,不如讓我回去一趟,我去求師尊,奪了我的根骨,讓我做回普通人。隻是……此舉冒險,萬一我回不來,你不要念我,就當是一場夢,忘了吧。”
宜鸞說不成,“明明不是夢,讓我怎麽忘得了?”
他慢慢直起身,退下了腳踏,“我奉師命來西陵輔佐帝王,如今任務達成了,也該回去複命了。踏足紅塵這一場,我不後悔,經曆的種種也是上天給我的錘煉,輸了心甘情願領罰。如果還能保住這條命,我一定會回來找你的。”
宜鸞撐起了身,急切追問:“那皋府究竟在哪裏?”
他沒有回答。
每個皋府學子心裏都有一座蓬山,蓬山在哪裏,端看個人的修為。
之前他總下不了決心,也怕離開她,再也見不到她。但人心總有不足,他想要個結果,師門的戒律被他一破再破,是時候,給這彷徨的人生一個交代了。
宜鸞眼看著他退出去,人飄飄地,融入了夜色。
她忙跳起身追到門外,可為時已晚,他不見了,就這麽走了。
她大哭起來,是不是因為這幾日有心和他較高低,才逼得他回師門做了斷的?他能回來吧?還會回來吧?要是回不來,自己又該上哪裏找他去?
明天最後一章。
第40章
等待,確實是件熬人的事。從最開始的五內俱焚,到後來漸漸麻木,一日日隻知道自己還有心願未了結,時時刻刻把心高高懸著,時間一長,便習以為常了。
算算日子,三個月、十個月、一年、三年……太傅走了整整三年,一點音訊也沒有。最初她夜不能寐,聽見一點響動便要起身查看,可惜每次都是失望。終於她灰心了,覺得自己沒有那麽好的運氣,能留住那麽好的他。罷了,餘生就在思念裏度過吧,總比無牽無掛來得有意義。
西陵的中都,如今變成上都了,城池擴大了好幾倍,很有帝國中樞的風範。周邊戍守的軍隊也很齊整,其中有一支是娘子軍的舊部,宜鸞仍舊做她們的將軍,將來子子孫孫,還打算不斷壯大下去。
宜鳳的女兒開蒙了,送到華光殿念書,她便空出許多時間,經常來找宜鸞說話。有時候談及宜鸞的將來,做阿姊的很憂心,“還要等嗎?你已經二十七了,再等下去,半輩子都過去了。”
宜鸞擺弄著新得妝刀,臉上照例掛著淺淡的笑,“你怎麽和聞譽一樣,總念叨這件事。我如今一個人有什麽不好嗎,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心中煩悶了還能去校場練兵……”
“那你為什麽煩悶呢?”宜鳳道,“沒有遺憾,不就不會煩悶了嗎。”
宜鸞被她說得直摸腦袋,“誰能沒有遺憾,誰的遺憾又隻限於一兩樁?我除了情路坎坷,還有別的不順心,煩悶一下不是人之常情嗎。”
宜鳳看她說得理直氣壯,也隻有她,從來不避諱自己的問題,情路坎坷也坦坦蕩蕩。
然而作為長姐,總不能看她一直孤單下去,宜鳳想了想道:“你還記得白雲邊嗎?良城郡公的兒子。”
宜鸞說記得啊,“一讀書就發疹子,來了華光殿十日就退學,比我還不愛讀書呢。”
宜鳳說對,“就是他。他在外遊曆多年,去過很多沒聽說過的國家,如今遊完回來了,還是孤身一人,要不我設個宴,請你們一同赴宴,再認識一下?”
宜鸞說不要,“我若想成婚,還用得著找那八竿子打不著的人?軍中多的是光棍。”
宜鳳敲著掌心說:“我不是為你著急嘛,料你應當喜歡文質彬彬的,想給你們牽個線。”
宜鸞直擺手,“我家太傅是回去複命,不是死了。萬一他哪天回來,得知我嫁了人,不得一口氣上不來嗎。”
但在宜鳳看來,一個人走了三年杳無音信,就算不是死了,怕也好不了多少。宜鸞又是個死腦筋,說也說不通,宜鳳苦口婆心了半天,她完全不為所動,最後沒有辦法,氣得她甩袖子,“你再不聽話,就孤獨終老吧!”
她氣乎乎走了,宜鸞捏著茶盞抿了口茶,仰頭看天邊的流雲,心裏也有念想,喃喃嘀咕著:“老師,你該回來了。”
可惜左等右等終歸等不到,說不著急是假的。她想起了宜鳳說的人,遊曆了五湖四海,去過沒聽說過的國家,萬一他知道皋府的所在,自己就可以動身去尋找了。
於是匆匆忙忙出門,尋到了郡公府上,恰好白雲邊不在家,她等了又等沒見他回來,隻好敗興告辭。
好在運氣不錯,在大門外遇見了他,開了眼界的小子,打扮得花枝招展,巾帽上還別了朵牡丹。一看見她,咋咋呼呼打招呼:“這不是三公主嗎!”
宜鸞向他拱拱手,把他拽到一旁問:“你聽說過皋府嗎?”
白雲邊點頭,“聽說過啊,那不是太傅的師門嗎,人間琅嬛,福地洞天。”
這個還用得著他說嗎,宜鸞追問:“你知不知道皋府在哪裏?”
白雲邊又點頭,“在蓬山啊,距此十萬由旬——我在鳳凰州聽人說的。”
十萬由旬?那豈不是走上一輩子都走不到嗎。宜鸞頓時泄了氣,“世上真有這樣的地方……”
白雲邊說有,“我們中原隻是九州大陸上小小的一塊,在仙家眼裏,恐怕還不及個指甲蓋。九州有多大,反正我是說不上來,我走了十年,隻觸到了煙雨州的邊緣而已,再走下去,就要老死在外麵了,這才回來。”
宜鸞也聽不進去他的話了,腦子裏兀自盤旋著“十萬由旬”,失魂落魄地回去了。
十萬由旬,就是二百二十四萬裏,八百裏加急日夜不休,也得跑上七八年……往好處想想,說不定他已經在回來的路上了。
還有指望吧,大不了等他到六十歲。到時候白發蒼蒼老情人相見,好賴也算一段佳話。
宜鸞這麽安慰自己,坐在窗前看月,眼淚卻不自覺流下來,還沒到腮邊,被她快速擦去了。
日子照舊不溫不火地過,聞譽的長子也開蒙了,那日她牽著太子的手送他去華光殿,低頭告訴他:“以前爹爹和姑母,也是在這裏念書的。”
小孩子不懂讀書的可怕,仰著臉問:“老師學問高嗎?像山一樣高?”
宜鸞一瞬恍惚,等回過神來才點頭,“像山一樣高,高到天上去了。”
太子很高興,掙脫了她的手跑進去。宜鸞看著那小小的身影感慨不已,太子三師在等著你小子呢,將來可有你受的。
長歎一口氣,接下來自己要做什麽呢,去看看太傅官署的屋頂修得怎麽樣了吧,以前那綠色琉璃瓦的寓意不好,如今換成灰色的了。太傅一走,午真和素一也無端消失了,官署裏隻剩幾個內官照看著,上回說那顆古槐樹的冠幅太大,遮擋了院裏的陽光,得酌情修剪一下。
負著手,慢慢上了複道,今天天氣不錯,外麵一對雀鳥飛過,帶來一串長吟。
等明年,她也要出去建府了,隻是舍不得這官署,以後來去有些不方便。
從複道下來,穿過兩道宮門,再走一程就到了。遠遠看見官署大門前站著個人,穿一身玄色的衣袍,鴉黑的垂發被風一吹,絲絲縷縷飄揚起來,人欲從風而去般。
她心頭一顫,兩眼緊緊望住,腳下踟躕上前……那是誰?怎麽好像有些眼熟?
但她不敢想起那個名字,怕空歡喜一場,比在她心上紮刀還讓她難受。
漸漸走近了,依稀能看清他的眉眼,好像真的……是他。
不敢置信,再走近一些。他的唇角仰起來,她的視線卻模糊了。
喉嚨被什麽堵住,她一句話都說不出來,耳朵真真切切聽見他的聲音,說:“三公主,我回來了。”
完結了,有點倉促,大家多擔待,有機會的話再補番外。接下來休息三天,下周三早八點開《琉璃階上》了,記得進專欄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