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計劃,王懷玉就發現嶺南現在人還是太少了,很多想要幹的事情都幹不過來。
種地的人不能少,農業糧食永遠都是最重要的,吃不飽肚子什麽都談不了。但農業也是最難發展的,現代有機器、化肥和雜交水稻,才能以極少的土地養活那麽多人。但現在不管是機器還是化肥、稻種都是短期內不可能實現的。
農業裏騰不出人手,又該怎麽樣去發展其他的呢?
王懷玉抓破腦袋也想不出來。
“我們的牛場現在怎麽樣了?”王懷玉忽然問道。
“牛場?”秋香楞了一下道,“這幾年繁育的加上從外地購買的,約有一千二百多頭,已經平均分到各個縣去了。”
但這些牛也是官府在管、農耕的時候租賃給百姓,所以一年中有很長一段時間,這個牛是閑著的。
王懷玉想著這個租賃模式,覺得這樣還不能把耕牛的潛力發揮出來,她找來李榮生商議道:“平河縣牛場的牛,讓村裏的百姓來租賃怎麽樣?一年租金一兩銀子。租牛的人負責一年的喂養,到時間了不續租就還回來。續租的話就繼續租給他們。”
李榮生自己也下過地,也去過牛場那邊檢查,自然知道養牛耗費巨大,而且利用得不高。要是真郡主說得那樣讓百姓來養的話,既可以為官府省下一筆開銷,也可以讓百姓隨時使用。這樣一來倒是不浪費這些耕牛。
但是。
“郡主,一兩銀子他們估計拿不出來,而且這牛要是給他們出現了什麽意外怎麽辦?地主官員也來租借又該如何?或者有人覺得這牛不是他們的,不用心照顧,往死裏用,等換回來的時候是瘦骨嶙峋怎麽辦?”李榮生一連串的發問。
從問題中就可以知道,這是一個做實事的人。
王懷玉雙手交叉,慢條斯理的理著指節詢問道:“限製租借的條件,需要用戶籍來租借,家裏有多少人多少地才可以租。或者地主的租金再高一些,租借的人在哪個村是否自己用或者做倒賣的事情,同村人可以舉報,我們也可以隨時派人過去檢查。”
“至於是否愛惜耕牛,不如這樣規定吧。借出去的時候牛是多少斤的,還回來不得比原來的少,或者規定一個數值,不得少於多少。要是體重有所增加的,就可以減免租金。李大人覺得怎麽樣?”
怎麽樣?很好啊!
李榮生撫掌讚同,“郡主說的十分有道理,我這就去問問牛倌能不能行,給劃定一下這個體重的範圍,該怎麽扣錢、怎麽減錢。一定在明天給您弄出個完好的計劃來。”
和王懷玉呆久了,這個計劃方案開會也開始慢慢成為大家的習慣。
李榮生說到做到,第二天果然帶著牛倌過來把計劃交給王懷玉,王懷玉看了一下,從租借身份、用途、交還要求等方麵,都做了非常細致的要求。還有牛生病了怎麽樣治、應該怎麽樣養牛、是否可以來求助官府,有什麽樣的要求等等,都做了詳細的說明。
“郡主,到時候我們讓衙役去村裏麵一讀,村民們就全都明白了。”李榮生激動道,“考慮到有部分的百姓或村子,沒有人拿得出那麽多錢的,也可以讓他們兩家或幾家合租,隻要到時候按時按質交還耕牛就行。要是做不到的,或者是有損害耕牛的行為。不單是以後這家人不能租借耕牛,以後衙門有什麽好事,他們家也不能參加。”
罰款對於這些本身就沒有錢的人來說根本沒有用,但是要是說有高產良種不給他們、免費讀書不給他們、教種草藥不教他們、收購東西不收購他們的,那對這些人來說,就跟割自己的肉一樣了。
“可以,這裏規劃得都很詳細。盡快把這個事情落實了吧。”王懷玉蓋上自己的私人印章,轉而又問,“現在夏收夏種都結束了,可以讓衙役去摸排一下哪個村有多少人農閑著,讓他們去幫忙燒水泥、修路、打打零工賺點錢吧。”
專職的工人怕是找不出那麽多了,她不能為了商業耽誤農業,但農閑的時候,可以讓人在家附近做點零工。
其實這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農閑的時候讓農人去修河道、修路等,但這些叫做徭役,不但官府不出錢,反而還要百姓自己帶糧食去幹的。
像這種徭役是百姓們最怕的,但是現在這些活都成了香餑餑。因為王懷玉不但不要他們出錢糧,還給工錢。這和農閑的時候去打零工沒有什麽區別。
這兩年,困於資金和生產力,做出來的水泥除了打開商路也就把緊要的河道大壩修一修。
現在農閑又有一點小錢了,正好可以開始搞基礎建設。
於是乎,在炎熱的七八月,嶺南第一場台風來之前,陸川、蒼梧、容縣、平河、欽防這幾個縣都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工錢低的有在自己村門口和縣裏修路、修水利工程、去工廠打工的。
錢多的有去水泥廠、平河縣蒼梧縣修運河。還有出不了遠門的老人孩子,就想著在家裏看牛、養雞種點菜,因為官府現在是十文錢一天包一頓午飯。午飯用的糧食青菜都是就近從從裏麵買,這也給村民們帶來一點收入。
這樣好的事情本縣人幹得熱火朝天,其他縣的看著羨慕得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哎,我小舅子就是隔壁村,人家才離我們多遠?隻不過是翻過兩座山的路程,以前人家收藥材的藥商,嫌棄他們住得深,不願意到裏麵去,還是我們幫著賣的。偏偏那村劃給了蒼梧縣,現在歸郡主管了。現在不僅有人教怎麽種藥材,還給耕牛給良種,農閑了服徭役還給錢。這真是風水輪流轉,沒處說理去。”
梅縣,蒼梧縣的鄰居,同樣的地形、人口、風俗習慣,卻偏偏有著不一樣的政策,隻因為兩地的屬官不一樣。
看著自己辛辛苦苦的服勞役,一整個冬天養的點點肉都要瘦沒了,男人們都不由得歎氣。
“你們說,我們去隔壁打工行不行?我也聽我朋友說了,那邊現在缺人得很,砍柴得、種樹得、燒水泥得、修路修河的,隻要你有把子力氣就不愁沒有活幹。聽說他們缺人缺到連女人都能去呢的。”
有些消息比較靈通的,或者和隔壁村隔壁縣有親戚、姻親的知道這幾個縣有多缺人,便想著自己能不能也去。
幾人說的都很意動,已經開始商量回去就托親戚去幫忙問問。
“幹什麽,幹什麽,你們幾個不幹活在這裏閑聊,是嫌棄活太輕鬆了是吧?”管教的衙役拿著馬鞭過來,一甩在空中發出響聲,嚇得所有人都噤了聲。
“嗬,想去別的對方幹活?真當是什麽好地方好差事呢。”衙役過來,不屑地看了他們一眼,語氣陰陽道,“別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大人可是吩咐了不讓打人,不然仔細著你們這身皮。”
“也不看看前幾年是個什麽光景,那服勞役死的人不知有多少,還有挨打的,哪個沒有挨過?你們現在這樣隻要幹活不準打你們,還要不知足!真是一群狼心狗肺的東西。”
民工們聽著都快氣炸了,年輕氣盛的已經握緊了拳頭,幸虧旁邊沉穩的人攔著擋著。
衙役耍了一通威風,抬著下巴得意離開。
看著遠去的背影,所有人都忍不住呸了一聲。
“還當自己是什麽人物呢,真當是大老爺們發善心不讓大人?要不是前幾年的事情,你們怕是打得更狠。”
“噓,這話可不能說。”
知道自己說了不該說的,說話的人一時間也都閉上了嘴。
陳鬆柏聽著他們的話,眸光閃了閃沒有多說什麽。
幾年前的事,不就是服徭役的時候,輪到了苗寨的人,看不起人家盡挑著人欺負嘛。結果沒有想到對方不是軟柿子,一個人挨欺負了,整個苗寨的人都起來反抗。當時那場亂鬥可以把好幾個衙役打死了、還有縣衙的門口也被拆了。要不是縣令躲著去找了知府派兵來,還不知道會怎麽樣呢。
事後苗寨的人回了寨子,官府也沒有辦法把人家怎麽樣。
經過這一遭,縣裏頭管著勞役的人才對他們沒有那麽狠。說起來也是諷刺,見著血才知道不能欺負人。
梅縣的人心動,其他縣的人也一樣心動。除了服勞役的,各家還有很多婦人在,加上嶺南山多人少,從各種小路出門到別的縣去,官府根本管不著。
第78章
“郡主,現在外邊好多人來找我們要活幹咧。”
王懷玉這幾天在各個縣輪轉,到了容縣就有人過來回稟公務,說有十幾個批隔壁縣的人問,能不能在他們這裏幹活了。
以往這些小事情都傳不到縣令的耳朵裏,畢竟隻是十幾個來找活幹的民夫民婦,沒有什麽好禁止的。更何況很多都是沾親帶故的,隻是到別的縣去找活幹,又沒有犯罪。
但現在情況不一樣,各個縣令也知道自己跟的是誰,也清楚嶺南的局勢。
要是都歸王懷玉管的縣,他們自然希望勞力多多益善,但要是不歸他們管的縣,這人能不能用還要看情況。
“那是好事啊,人家閑著想要找工作謀生,我們有工作提供給人家。互惠互利的事情,有什麽好猶豫的?”
王懷玉絲毫不擔心道,“這些人便是不來給我們幹活,在自己家裏難道就能幹出什麽來嗎?來我們這裏還能賺點錢回去,給他們多添的錢呢。這有什麽不樂意的。”
頂頭上司都這樣說了,其他人自然沒有意見。立即喜滋滋的下去招人,最好是能把那些青壯年都招來。
這修路、修河、還搞什麽水利的可把人都忙壞了。
另一邊,鄰縣的縣令也知道自己管轄的百姓到隔壁縣幹活,但就像王懷玉說的,這賺了錢還不是回來給自己家人花嗎。相當於別的縣花錢養他們的人,這有什麽不樂意的?
縣令們都不覺得是什麽大事,隻是偶爾有些羨慕這個五個縣的繁忙而已。所以靠近五個縣的村,很多人都開始往那裏跑,在那裏找工作。
“招工了,招工了,修水泥路,從縣城到碼頭的路,一人一天十文錢。”
“招工,招工,去小倉山修水庫,包吃包住十文錢一天。”
“水泥廠水泥廠的,隻要你來了就包你掌握一門手藝,每天二十文工錢,包吃包住。”
“海產品加工廠,一天三十五文錢,不包吃住,有年節福利。”
“紙坊招人……”
“陶坊招人……”
“印刷廠招人……”
五個縣的縣門口,各個作坊工廠缺人的都在這裏支起了攤子,擺上印刷好的契書,隻要人一來談妥了就能立馬簽字。然後等到招夠人了或者滿一批了,管事就會帶回去幹活。
在縣衙門口招人,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可信度。一時間,縣衙門口都排滿了來找工作的人。
外地人過來看見,都不由得稀奇。尤其是平河縣這個在運河旁擁有碼頭的縣城,外來人絡繹不絕。
“這嶺南當真和聽說的一樣,人人都說這裏是南蠻,但我看這裏的風氣不比淮安江南差。百姓也沒有說的那班野蠻。”
來往的小商隊細細回想自己打聽到的嶺南的消息,隻覺得這聽來的真比不上自己親眼看到的。
“是呀是呀,這也是一個縣,我們上羅縣看起來都沒有這裏繁華呢。你看他們這路,城裏是青石板的,城外到碼頭和好長一截官道可都是水泥。這舍得拿水泥來鋪路,縣衙很是大手筆。”
議論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從上羅縣千裏迢迢過來的幾個小商隊。
從決定出發開始,他們就發現這一路上有很多和他們一樣的小商隊趕往嶺南,沿途上、尤其是有優選海貨、惠民書肆的縣,對這些去嶺南的都格外的熱情。
從嶺南各個縣的分布、特產,應該走那一條路省時間安全,坐船怎麽做等等,幾乎是對他們知不無言,言無不盡,甚至還給了他們一個嶺南投資寶典。雖然幾人還不知道這個有什麽用處,但看著上麵的風土人情、特產價格,還覺得蠻貼心的。
最讓他們印象深刻的則是在從荊州府進入嶺南府這一段遇上的一個大商隊,不隻讓他們跟在後麵,還給他們傳授了不少出門的經驗,實在是受益匪淺。
讓眾人都不禁感歎,這一趟嶺南來的太對了。
《嶺南投資寶典》是王懷玉讓剛剛建設的活字印刷坊嚐試製作的,隻有不到三十頁的巴掌大的小冊子,非常適合攜帶。但上麵不隻有活靈活現的素描圖,還有對嶺南特產和各縣交通的精煉介紹。
像他們想要過來購買魚蝦醬,那就要坐船到欽防縣的大灣村才可以。
這《嶺南投資寶典》簡直就是他們這種小商隊的出門必備啊,一時間,幾人都信心滿滿。
而現在他們停留的就是途中中轉站平河縣,作為王懷玉手裏目前經濟最好的一個縣,縣裏的建設自然是不必說的。
最難得是人氣,這來來往往的商人,兜售的商品,簡直讓這些小商隊看得眼花繚亂。
“聽說嶺南不適合種麵,要是能運些棉布過來,應該很是歡迎。”
“這邊的車門好像也不多?不知道是個什麽價格。”
幾人在城裏逛了一圈,自然不可能就是出來逛街,而是看看這裏暢銷什麽,缺少什麽。等他們這次把魚蝦醬帶回去了,下次過來就能帶嶺南需要的東西。這樣一來一回都賺一遍,利潤就高多了。
棉布也是王懷玉頭疼的地方,雖然說嶺南的冬天不是很冷,但現在的百姓隻穿得起麻布,這麻布夏天穿厚重,冬天穿漏風,實在讓王懷玉這種享受過的人不能接受。
雖然她自己不用穿麻衣,但想到自己治下的百姓全都隻能穿麻衣,甚至有的家庭連一人一套麻衣都穿不起。她就覺得非常難受。
但受製各種條件,隻能先著重發展農業,關注人們的肚子。
今年,五個縣都換了高產的稻種,可以遇見大家的收獲會多一點,但hiatus遠遠達不到讓百姓口袋富起來的程度。
她知道問題又回到了生產力提高的問題上,除了上次租牛到戶外,她也讓人著手去研究肥料和雜交水稻了。
這兩個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王懷玉完全沒有接觸過這兩個方麵的事情。她隻是根據自己之前的所見所聞、一些淺顯的原理,讓擅長這方麵的人去嚐試。
比如說雜交水稻,她就記得是從稻田裏最好的稻子做母種、或者是那種野外的生命力頑強、風吹不到的等等這些各有其特點的稻子,將他們放在一起慢慢的培育,等培育出他們想要的特性的稻子就算完成了。
至於化肥,大齊人用得最多的就是農家肥、還有草木灰和淤泥。至於什麽腐殖土、落葉漚肥這些,有些大世家確實有這個竅門,但普通老百姓知道的就少了。基本還是那幾樣。
所以王懷玉也安排幾個有經驗的,在這方麵有心得的老農去嚐試。
因為王懷玉是給了工錢的,還特地讓人在縣城旁邊給他們撥一塊地嚐試,想要什麽也都可以打申請向郡主府要。
種地的人不能少,農業糧食永遠都是最重要的,吃不飽肚子什麽都談不了。但農業也是最難發展的,現代有機器、化肥和雜交水稻,才能以極少的土地養活那麽多人。但現在不管是機器還是化肥、稻種都是短期內不可能實現的。
農業裏騰不出人手,又該怎麽樣去發展其他的呢?
王懷玉抓破腦袋也想不出來。
“我們的牛場現在怎麽樣了?”王懷玉忽然問道。
“牛場?”秋香楞了一下道,“這幾年繁育的加上從外地購買的,約有一千二百多頭,已經平均分到各個縣去了。”
但這些牛也是官府在管、農耕的時候租賃給百姓,所以一年中有很長一段時間,這個牛是閑著的。
王懷玉想著這個租賃模式,覺得這樣還不能把耕牛的潛力發揮出來,她找來李榮生商議道:“平河縣牛場的牛,讓村裏的百姓來租賃怎麽樣?一年租金一兩銀子。租牛的人負責一年的喂養,到時間了不續租就還回來。續租的話就繼續租給他們。”
李榮生自己也下過地,也去過牛場那邊檢查,自然知道養牛耗費巨大,而且利用得不高。要是真郡主說得那樣讓百姓來養的話,既可以為官府省下一筆開銷,也可以讓百姓隨時使用。這樣一來倒是不浪費這些耕牛。
但是。
“郡主,一兩銀子他們估計拿不出來,而且這牛要是給他們出現了什麽意外怎麽辦?地主官員也來租借又該如何?或者有人覺得這牛不是他們的,不用心照顧,往死裏用,等換回來的時候是瘦骨嶙峋怎麽辦?”李榮生一連串的發問。
從問題中就可以知道,這是一個做實事的人。
王懷玉雙手交叉,慢條斯理的理著指節詢問道:“限製租借的條件,需要用戶籍來租借,家裏有多少人多少地才可以租。或者地主的租金再高一些,租借的人在哪個村是否自己用或者做倒賣的事情,同村人可以舉報,我們也可以隨時派人過去檢查。”
“至於是否愛惜耕牛,不如這樣規定吧。借出去的時候牛是多少斤的,還回來不得比原來的少,或者規定一個數值,不得少於多少。要是體重有所增加的,就可以減免租金。李大人覺得怎麽樣?”
怎麽樣?很好啊!
李榮生撫掌讚同,“郡主說的十分有道理,我這就去問問牛倌能不能行,給劃定一下這個體重的範圍,該怎麽扣錢、怎麽減錢。一定在明天給您弄出個完好的計劃來。”
和王懷玉呆久了,這個計劃方案開會也開始慢慢成為大家的習慣。
李榮生說到做到,第二天果然帶著牛倌過來把計劃交給王懷玉,王懷玉看了一下,從租借身份、用途、交還要求等方麵,都做了非常細致的要求。還有牛生病了怎麽樣治、應該怎麽樣養牛、是否可以來求助官府,有什麽樣的要求等等,都做了詳細的說明。
“郡主,到時候我們讓衙役去村裏麵一讀,村民們就全都明白了。”李榮生激動道,“考慮到有部分的百姓或村子,沒有人拿得出那麽多錢的,也可以讓他們兩家或幾家合租,隻要到時候按時按質交還耕牛就行。要是做不到的,或者是有損害耕牛的行為。不單是以後這家人不能租借耕牛,以後衙門有什麽好事,他們家也不能參加。”
罰款對於這些本身就沒有錢的人來說根本沒有用,但是要是說有高產良種不給他們、免費讀書不給他們、教種草藥不教他們、收購東西不收購他們的,那對這些人來說,就跟割自己的肉一樣了。
“可以,這裏規劃得都很詳細。盡快把這個事情落實了吧。”王懷玉蓋上自己的私人印章,轉而又問,“現在夏收夏種都結束了,可以讓衙役去摸排一下哪個村有多少人農閑著,讓他們去幫忙燒水泥、修路、打打零工賺點錢吧。”
專職的工人怕是找不出那麽多了,她不能為了商業耽誤農業,但農閑的時候,可以讓人在家附近做點零工。
其實這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農閑的時候讓農人去修河道、修路等,但這些叫做徭役,不但官府不出錢,反而還要百姓自己帶糧食去幹的。
像這種徭役是百姓們最怕的,但是現在這些活都成了香餑餑。因為王懷玉不但不要他們出錢糧,還給工錢。這和農閑的時候去打零工沒有什麽區別。
這兩年,困於資金和生產力,做出來的水泥除了打開商路也就把緊要的河道大壩修一修。
現在農閑又有一點小錢了,正好可以開始搞基礎建設。
於是乎,在炎熱的七八月,嶺南第一場台風來之前,陸川、蒼梧、容縣、平河、欽防這幾個縣都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工錢低的有在自己村門口和縣裏修路、修水利工程、去工廠打工的。
錢多的有去水泥廠、平河縣蒼梧縣修運河。還有出不了遠門的老人孩子,就想著在家裏看牛、養雞種點菜,因為官府現在是十文錢一天包一頓午飯。午飯用的糧食青菜都是就近從從裏麵買,這也給村民們帶來一點收入。
這樣好的事情本縣人幹得熱火朝天,其他縣的看著羨慕得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哎,我小舅子就是隔壁村,人家才離我們多遠?隻不過是翻過兩座山的路程,以前人家收藥材的藥商,嫌棄他們住得深,不願意到裏麵去,還是我們幫著賣的。偏偏那村劃給了蒼梧縣,現在歸郡主管了。現在不僅有人教怎麽種藥材,還給耕牛給良種,農閑了服徭役還給錢。這真是風水輪流轉,沒處說理去。”
梅縣,蒼梧縣的鄰居,同樣的地形、人口、風俗習慣,卻偏偏有著不一樣的政策,隻因為兩地的屬官不一樣。
看著自己辛辛苦苦的服勞役,一整個冬天養的點點肉都要瘦沒了,男人們都不由得歎氣。
“你們說,我們去隔壁打工行不行?我也聽我朋友說了,那邊現在缺人得很,砍柴得、種樹得、燒水泥得、修路修河的,隻要你有把子力氣就不愁沒有活幹。聽說他們缺人缺到連女人都能去呢的。”
有些消息比較靈通的,或者和隔壁村隔壁縣有親戚、姻親的知道這幾個縣有多缺人,便想著自己能不能也去。
幾人說的都很意動,已經開始商量回去就托親戚去幫忙問問。
“幹什麽,幹什麽,你們幾個不幹活在這裏閑聊,是嫌棄活太輕鬆了是吧?”管教的衙役拿著馬鞭過來,一甩在空中發出響聲,嚇得所有人都噤了聲。
“嗬,想去別的對方幹活?真當是什麽好地方好差事呢。”衙役過來,不屑地看了他們一眼,語氣陰陽道,“別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大人可是吩咐了不讓打人,不然仔細著你們這身皮。”
“也不看看前幾年是個什麽光景,那服勞役死的人不知有多少,還有挨打的,哪個沒有挨過?你們現在這樣隻要幹活不準打你們,還要不知足!真是一群狼心狗肺的東西。”
民工們聽著都快氣炸了,年輕氣盛的已經握緊了拳頭,幸虧旁邊沉穩的人攔著擋著。
衙役耍了一通威風,抬著下巴得意離開。
看著遠去的背影,所有人都忍不住呸了一聲。
“還當自己是什麽人物呢,真當是大老爺們發善心不讓大人?要不是前幾年的事情,你們怕是打得更狠。”
“噓,這話可不能說。”
知道自己說了不該說的,說話的人一時間也都閉上了嘴。
陳鬆柏聽著他們的話,眸光閃了閃沒有多說什麽。
幾年前的事,不就是服徭役的時候,輪到了苗寨的人,看不起人家盡挑著人欺負嘛。結果沒有想到對方不是軟柿子,一個人挨欺負了,整個苗寨的人都起來反抗。當時那場亂鬥可以把好幾個衙役打死了、還有縣衙的門口也被拆了。要不是縣令躲著去找了知府派兵來,還不知道會怎麽樣呢。
事後苗寨的人回了寨子,官府也沒有辦法把人家怎麽樣。
經過這一遭,縣裏頭管著勞役的人才對他們沒有那麽狠。說起來也是諷刺,見著血才知道不能欺負人。
梅縣的人心動,其他縣的人也一樣心動。除了服勞役的,各家還有很多婦人在,加上嶺南山多人少,從各種小路出門到別的縣去,官府根本管不著。
第78章
“郡主,現在外邊好多人來找我們要活幹咧。”
王懷玉這幾天在各個縣輪轉,到了容縣就有人過來回稟公務,說有十幾個批隔壁縣的人問,能不能在他們這裏幹活了。
以往這些小事情都傳不到縣令的耳朵裏,畢竟隻是十幾個來找活幹的民夫民婦,沒有什麽好禁止的。更何況很多都是沾親帶故的,隻是到別的縣去找活幹,又沒有犯罪。
但現在情況不一樣,各個縣令也知道自己跟的是誰,也清楚嶺南的局勢。
要是都歸王懷玉管的縣,他們自然希望勞力多多益善,但要是不歸他們管的縣,這人能不能用還要看情況。
“那是好事啊,人家閑著想要找工作謀生,我們有工作提供給人家。互惠互利的事情,有什麽好猶豫的?”
王懷玉絲毫不擔心道,“這些人便是不來給我們幹活,在自己家裏難道就能幹出什麽來嗎?來我們這裏還能賺點錢回去,給他們多添的錢呢。這有什麽不樂意的。”
頂頭上司都這樣說了,其他人自然沒有意見。立即喜滋滋的下去招人,最好是能把那些青壯年都招來。
這修路、修河、還搞什麽水利的可把人都忙壞了。
另一邊,鄰縣的縣令也知道自己管轄的百姓到隔壁縣幹活,但就像王懷玉說的,這賺了錢還不是回來給自己家人花嗎。相當於別的縣花錢養他們的人,這有什麽不樂意的?
縣令們都不覺得是什麽大事,隻是偶爾有些羨慕這個五個縣的繁忙而已。所以靠近五個縣的村,很多人都開始往那裏跑,在那裏找工作。
“招工了,招工了,修水泥路,從縣城到碼頭的路,一人一天十文錢。”
“招工,招工,去小倉山修水庫,包吃包住十文錢一天。”
“水泥廠水泥廠的,隻要你來了就包你掌握一門手藝,每天二十文工錢,包吃包住。”
“海產品加工廠,一天三十五文錢,不包吃住,有年節福利。”
“紙坊招人……”
“陶坊招人……”
“印刷廠招人……”
五個縣的縣門口,各個作坊工廠缺人的都在這裏支起了攤子,擺上印刷好的契書,隻要人一來談妥了就能立馬簽字。然後等到招夠人了或者滿一批了,管事就會帶回去幹活。
在縣衙門口招人,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可信度。一時間,縣衙門口都排滿了來找工作的人。
外地人過來看見,都不由得稀奇。尤其是平河縣這個在運河旁擁有碼頭的縣城,外來人絡繹不絕。
“這嶺南當真和聽說的一樣,人人都說這裏是南蠻,但我看這裏的風氣不比淮安江南差。百姓也沒有說的那班野蠻。”
來往的小商隊細細回想自己打聽到的嶺南的消息,隻覺得這聽來的真比不上自己親眼看到的。
“是呀是呀,這也是一個縣,我們上羅縣看起來都沒有這裏繁華呢。你看他們這路,城裏是青石板的,城外到碼頭和好長一截官道可都是水泥。這舍得拿水泥來鋪路,縣衙很是大手筆。”
議論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從上羅縣千裏迢迢過來的幾個小商隊。
從決定出發開始,他們就發現這一路上有很多和他們一樣的小商隊趕往嶺南,沿途上、尤其是有優選海貨、惠民書肆的縣,對這些去嶺南的都格外的熱情。
從嶺南各個縣的分布、特產,應該走那一條路省時間安全,坐船怎麽做等等,幾乎是對他們知不無言,言無不盡,甚至還給了他們一個嶺南投資寶典。雖然幾人還不知道這個有什麽用處,但看著上麵的風土人情、特產價格,還覺得蠻貼心的。
最讓他們印象深刻的則是在從荊州府進入嶺南府這一段遇上的一個大商隊,不隻讓他們跟在後麵,還給他們傳授了不少出門的經驗,實在是受益匪淺。
讓眾人都不禁感歎,這一趟嶺南來的太對了。
《嶺南投資寶典》是王懷玉讓剛剛建設的活字印刷坊嚐試製作的,隻有不到三十頁的巴掌大的小冊子,非常適合攜帶。但上麵不隻有活靈活現的素描圖,還有對嶺南特產和各縣交通的精煉介紹。
像他們想要過來購買魚蝦醬,那就要坐船到欽防縣的大灣村才可以。
這《嶺南投資寶典》簡直就是他們這種小商隊的出門必備啊,一時間,幾人都信心滿滿。
而現在他們停留的就是途中中轉站平河縣,作為王懷玉手裏目前經濟最好的一個縣,縣裏的建設自然是不必說的。
最難得是人氣,這來來往往的商人,兜售的商品,簡直讓這些小商隊看得眼花繚亂。
“聽說嶺南不適合種麵,要是能運些棉布過來,應該很是歡迎。”
“這邊的車門好像也不多?不知道是個什麽價格。”
幾人在城裏逛了一圈,自然不可能就是出來逛街,而是看看這裏暢銷什麽,缺少什麽。等他們這次把魚蝦醬帶回去了,下次過來就能帶嶺南需要的東西。這樣一來一回都賺一遍,利潤就高多了。
棉布也是王懷玉頭疼的地方,雖然說嶺南的冬天不是很冷,但現在的百姓隻穿得起麻布,這麻布夏天穿厚重,冬天穿漏風,實在讓王懷玉這種享受過的人不能接受。
雖然她自己不用穿麻衣,但想到自己治下的百姓全都隻能穿麻衣,甚至有的家庭連一人一套麻衣都穿不起。她就覺得非常難受。
但受製各種條件,隻能先著重發展農業,關注人們的肚子。
今年,五個縣都換了高產的稻種,可以遇見大家的收獲會多一點,但hiatus遠遠達不到讓百姓口袋富起來的程度。
她知道問題又回到了生產力提高的問題上,除了上次租牛到戶外,她也讓人著手去研究肥料和雜交水稻了。
這兩個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王懷玉完全沒有接觸過這兩個方麵的事情。她隻是根據自己之前的所見所聞、一些淺顯的原理,讓擅長這方麵的人去嚐試。
比如說雜交水稻,她就記得是從稻田裏最好的稻子做母種、或者是那種野外的生命力頑強、風吹不到的等等這些各有其特點的稻子,將他們放在一起慢慢的培育,等培育出他們想要的特性的稻子就算完成了。
至於化肥,大齊人用得最多的就是農家肥、還有草木灰和淤泥。至於什麽腐殖土、落葉漚肥這些,有些大世家確實有這個竅門,但普通老百姓知道的就少了。基本還是那幾樣。
所以王懷玉也安排幾個有經驗的,在這方麵有心得的老農去嚐試。
因為王懷玉是給了工錢的,還特地讓人在縣城旁邊給他們撥一塊地嚐試,想要什麽也都可以打申請向郡主府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