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你們買賣,那是為了你們好。不然那些地主老財想盡辦法來坑害你們,騙你手裏土地咋辦?”衙役看了他一眼,好心地解釋了土地買賣的害處。並且還說明了這些土地不買賣,但是以後孩子多了,可以申請去村裏或者縣衙裏給孩子買。
也就是說,這田地還是可以買的,但是呢要在官方裏的手裏買賣,這樣做事為了杜絕地主搶占田地一事。
為了解決土地問題,王懷玉那真是想破了頭,最後也隻能想到不允許私人買賣和收歸國有這一個。但是原來嶺南人手裏所有的已經很難改變了,隻能從這些新來的人身上先實踐。
而聽完衙役解釋的王家人恍然大悟,非常讚同這一個方式。隻要他們好好幹,那這土地就永遠是他們的,哪怕家裏出了啥意外,也不怕土地被地主低價買去,這樣好的事情,他們哪裏還有什麽不願意。
“那女子咧?女子能分到山頭田地,以後是不是也能繼承哦?”還是之前的那個女子大聲問道。
衙役看了過去,瞧著一個比自己還要高大的女子下意識的點點頭,“是的,我們嶺南是可以立女戶的,所以女子也是可以繼承財產,不過具體的還有看各家的情況。”
王懷玉隻能製定這樣的政策,因為有少數民族在,所以大部分可以理解接受,但是不是大家都按照這個去做,就不是她能夠控製的了。
她是給嶺南的女子撕開一個官方的權利口子,但能不能貫徹落實,還得等時間慢慢來。
知道了這一個政令,王小菊簡直想要仰天大笑。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她和她女兒以後也有自己的家了。
村長一瞬間好像有很多想講的,但想起自己是在嶺南了,如今生活還要靠著這裏。入鄉隨俗,入鄉隨俗。村長想著這個也默默閉上了嘴。
其他人眼睛滴溜溜轉了一下,倒是沒有意見。尤其是那些家裏還有十八歲以上的媳婦閨女的,簡直是笑得眼睛都成一條縫。
“這樣好啊,這樣好啊。以後閨女兒子都有田地了。”女人們說著,眼裏滿是亮光。
衙役能明白他們的心情,接著有細細的講了好多嶺南的政令給他們。
聽完這一些,王家村的人對嶺南更了解了,也知道以後應該怎麽做。而衙役,完成自己的任務,也樂嗬嗬的拿著王家村給他寫的好字回去複命了。
衙役走後,王家村村長王滿得看著空蕩蕩的山坳,和身後的村裏人,大手一揮道:“各家的壯勞力都趕緊的出來,把今晚要過夜的地方整理出來。各家的小孩老人準備好吃食,以後咱們就要在這裏安家了。”
聽到安家兩個字,所有人包括孩子都歡呼了起來。
太不容易了,他們走了一年,終於到了可以安家的地方。
男人們聽到,立馬扛起在縣衙領回來的工具,砍樹的砍樹,挖土的挖土,打算先把住的地方平整出來,然後再搭幾個防風的棚子出來給孩子老人住。
老人和小孩也沒有閑著,去旁邊撿柴火,拿領回來的糧食做飯,去河邊打水等等,一村子的人都忙活了起來。
和王家莊一樣,柳家村的人也沒有閑著。先把今天晚上的晚飯和吃住解決了,幾個有見識的長輩就聚在一起,打算著接下來的日子該怎麽辦。
“咱們人多力量大,不如先整個村子一起把房子建起來,這樣大家夥也能有個住的地方。來的時候縣衙可是說了,等過個一兩個月就會經常下雨,沒有個房子大家可是容易生病的。”
“那也不行啊,建房子重要,開荒也重要。過兩個月也是這邊春耕的時候,我們要是沒有趕上春耕,下半年吃什麽?衙門可是隻給我們半年的糧食。”有人反駁道。
建房子和開荒都是大事,該怎麽做各家都是想破了腦袋。但最後還是覺得集中力量,一個村一起幹。
柳滿把村裏的青壯年分成了兩隊,一隊專門蓋房子的,一隊去開荒,剩下的那些就負責後勤工作。
他也不貪多,而是把最靠近水源位置最好的幾塊地方給先開出來,同時讓村子裏的老人選擇適合建房子的地方,讓村裏人去挖地基建房子。
好在南方什麽都不缺,不管是石頭還是木材,還有竹子都可以拿來建房子。他們聽從縣衙的建議,準備建和當地人差不多的吊腳樓。
第99章
第一個月建房子還有開荒,房子大都是全村一起建,先建好再抽簽選房子,開荒的地也是,開好了按人頭去抽簽選。
因為嶺南的天氣好,哪怕是十二月份,也能種很多蔬菜。為了讓自己吃的東西豐富點,很多人一來就先把開出來的地種上菜。
南瓜、綠豆、生菜、蘿卜,有些一兩個月就能吃得上的,大家都第一時間撒了一大把。
“嶺南這邊好討生活,瞧瞧我前段時間才種上的雞毛菜,今天看著就能拔來吃了。”一個柳春娘看著地裏的蔬菜笑道。
“是啊,這山上也有好多可以吃的東西,不想西北,這個時候都是大雪一片,哪裏還能在山裏找吃的?”老姐妹也回道。
很多西北來的人都在感慨,嶺南是快寶地,無論是什麽時候地裏都能長出糧食來,山上的柴火也很多,這在西北的時候可沒有。
柳春娘從地裏間了些菜苗回去,打算和大米一起煮個粥,這邊沒有麵粉,麵粉的價格也比較高。縣衙給他們的救濟糧都是大米,用來煮粥煮飯是最好的。
加上點野菜還有豆,一鍋粥煮出來就是一家人的早飯。不過這粥吃了不頂飽,柳春娘還會和當地人一樣,去山裏挖些野芋頭回來煮,這個東西頂飽就是難處理。不過不要錢還填肚子的東西,他們可不嫌棄。
弄好一家老小的飯食,她也不得閑著,扛起家裏特意留下的一把農具,到屋外把荒地都開出來。
她問過這邊的衙役,嶺南可以種葫蘆瓜黃瓜、茄子豆角,隻要一開春就可以把東西種下地了,沒有什麽講究。
她們家是最先分到房子的那一批,為了這個房子還搭了一兩銀子給村裏,旁邊分的那三分地則是專門留來做菜地的。比之前種在外邊離得遠的要方便不少,那邊的菜地,等到後麵用來種糧食更好。
和柳春娘一樣會打算的婦人很多,她們操持一家的飲食起居,在和當地人的來往交易中,快速的融入嶺南的生活。
在安置好這兩萬多人,年也悄悄的過去了。
不過各個縣衙的人更加忙了,忙得腳不沾地,往年還有個休息輪班的時候,今年是全體人員都要加班。
核算今年的稅收糧食,支出的銀錢和給西北百姓的救助,還有預算明年的收入和明年第二批、第三批人的安置準備,每一項都讓各縣的衙役,尤其財務的衙役,簡直是感到噩夢般的恐怖。
“我不行了,這賬目怎麽那麽多,算不完,根本算不完。”
“這個錢好多啊,工錢也好多,但是我一點都不相幹了怎麽辦?”
幾個衙役在又一次看到外頭天都是黑的,自己還沒有下工後,徹底繃不住了。
不同於在外的衙役,雖然每日都在外跑也很累,但好歹每天見到的東西不一樣,還能出去吹吹風,見見外麵的天。他們這些人,說得好聽是在縣衙裏日不曬雨不淋的,但每天天不亮就上工,天黑了都不能下工,和坐牢的人沒有什麽區別。
哦不對,現在坐牢的人也每天都拉出去幹活呢,他們連坐牢的人都不如。
“行了,現在可不要再說了,郡主說書院那邊要再分一個出來做什麽成年班,需要財務這邊撥款,你們把錢算出來沒有?”主管財務的衙役過來催促道。
“我的老天爺啊,這還叫不叫我們活了。”幾人一聽,頓時哀嚎起來。
但再如何叫,也隻能拖著疲憊的身軀去把活幹了,畢竟領的錢是真的多,考核不過扣的錢也多。
書院經過兩年的開辦,教育體係上已經完成的差不多了。裏麵的先生一共有一百五十個,分在五個縣,一個縣的書院先生至少也有三十個。
這兩年來,他們除了教授王懷玉強製要求的五歲以上的孩子讀書識字,更重要的是在做成人教育一事。
孩子是為了以後發展而培養的,但現階段最需要的人手是十七八歲到三十歲的成人,這一批人才是現在嶺南發展的支柱。所以,想要把嶺南發展起來,這一批的教育也絕對少不了。
另一個就是除了讀書識字,能寫會算外,職業技術的學習也至關重要。王懷玉還記得自己剛來的時候,嶺南連個會燒陶的人都少,為數不多的幾個,技術還不咋地。更不要說那些養蠶燒瓷,製茶研究的人了。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王懷玉還記得這個至理名言,現在哪怕是沒有科技,但能有進步的技藝也不錯,就比如說她一直知道的曲轅犁,在曆史書上學過,但大齊還是用雙人的犁。她想要改變一下,但到現在了都找不到頭緒。
她覺得要是有專業的人才,再提供一下思路也應該能做出來。那也算是生產工具的升級。
還有化肥,高產的水稻種子。
“郡主,您年前派出去的人回來了,帶了好幾麻袋的東西回來。”
說曹操曹操到,王懷玉正想著呢,去南召找高產稻種的人就回來了。
王懷玉臉上露出了笑意,趕緊的去接人,看到人也不問就直勾勾的看著他們扛回來的東西。
“郡主,這是我們兄弟幾個守了快一年才拿到的,我們仔細瞧過了,這些稻子產量確實比我們的要高。我們是盯著他們種下去到收割稱重的,一畝地少說也能產糧七百斤!”
七百斤!講道這一個產量,匯報的人聲量都提高了幾分,眼裏更是外露的激動。
就算他們不種地,家裏也有人種地,自然知道這個七百斤的產量又多驚人。這在以前,可是嶺南兩畝地的產量!翻了一番。
想起他們看到豐收時的景象,他們幾個手都是抖的。
“郡主,您可真是神了。竟然知道南召有這樣的神物在。”一個隊員激動地說著,忽然就挨旁邊的隊友杵了一肘子。
正疑惑著呢,就見王懷玉快步走了過來,撈起一把放在鼻夾聞了聞。
當然,她對糧食不懂。別說是聞了,就是仔細的放在眼前看,也看不出來這是個什麽品種。不過不耽誤她知道這個種子是否飽滿,判斷這些人說的話是不是真的。
“南召有這樣好的東西,竟然藏著掖著,要不是我們去到了山裏麵,還不知道他們在深山裏頭還有那麽大的一片地,種了那麽多的糧食呢。”隊員繼續說道。
這下,王懷玉也不由得側目了。
“你是說這個稻子是種在山裏麵的?”指尖碾著稻子,若有所思道:“那也就是說,南召的人他們自己也不了解這個水稻?或者說,也沒有大麵積的種植?”
隊友又杵了他一肘子,自己率先開口回道:“沒有,我們這一年差不多把南召都走遍了,出了在山裏麵的那片地方,也就還有兩個地方種這個水稻。其他地方都沒有種植。”
“而且,這些地方都有人嚴格看管,看起來不像是普通的村寨。”
“隱戶?”聽完他們的介紹,王懷玉懷疑道。
“他們的人數多少,能找出來後麵的人嗎?”如果可以的話,她還是希望能和平交易的。
“一個是南召的親王,還有兩個不知道。不過這個親王在南召的權利不大,我們打探了一下,似乎說是出家了。”隊員猶豫了一下說道。
王懷玉點點頭表示理解。
“這些稻種拿去莊園,今年春耕就把這些都種下看看效果。剩下的,給我起草一份折子,我要去拜見一下這位親王。”王懷玉道。
不管這個親王是真的向佛還是假的,這個水稻種子她是要定了。至於其他兩個地方的種子,王懷玉接著把剛回來的人又派了出去,務必全部都找出來。
南召的局勢堪比大齊,親王世家各種勢力混亂,作為皇帝的南召王,在南召的號召力還比不上梁武帝。
自從決定來嶺南發展,王懷玉就對自己的鄰居了如指掌,這些年也沒有放鬆過對他們的監視,了解得比他們自己還要多。
尤其是在查嶺南世家和官員上,她已經發現了南召的幾個勢力和嶺南幾個世家交往密切,其中還走私了鹽鐵這樣的違禁品。還有她不能忍受的大煙!
這些東西,她掌握了證據,但一直隱忍不發,就是因為不管是南召的實力,還是嶺南的世家都根植得太深了,如果不能一擊即中,後麵就會後患無窮。
而這一次或許是一個機會。
王懷玉找到婁明運幾人,將此情況一一攤開道:“四年了,父親已經把嶺南軍打造得和西北相差無幾,各個縣的情況我們也都摸清楚了,我想應該到了和他們清算的時候了。”
“軍隊兵力我們不擔心,但是你想好要怎麽和上麵匯報了嗎?少了一個韋向行,就必然會再派別的人過來,如果是其他世家,那你在嶺南的經營就瞞不住了。”林清風提醒道。
“嶺南的發展很好,但也沒有到能和其他地方抗衡的程度。不怕別的,就怕到時候皇帝一紙調令讓您和伯父回京都,這一切就得拱手讓人了。”婁明運也讚同道。
現在他們不怕嶺南的人,就怕外麵的讓他們走,那到時候一切就是給別人做嫁衣。
“始終都要有這一遭的,”王懷玉皺眉,努力回想這接下來的劇情,“西北都淪陷了,匈奴大概不會就此收手,世家坐不住,那幾個藩王也不是什麽安分守己的。大齊要是亂起來,就顧不上我們了。”
“但那也是大齊亂起來,現在大齊可還沒有亂呢。”宋回芳強調道。
第100章
大齊的局勢,嶺南的幾位頂頭人物都在密切關注著,所以淮南王第一時間掀起反旗的時候,王懷玉等人就得到了消息。
“快,消息給清風還有父親他們也送去一份。”
王懷玉看完信,蹭的從椅子上起來,臉上是抑製不住的激動。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婁明運看到消息,第一時間讓商隊把之前囤積的糧食,尤其是自己開設的糧鋪統統關門,把糧食全部運回嶺南。
也就是說,這田地還是可以買的,但是呢要在官方裏的手裏買賣,這樣做事為了杜絕地主搶占田地一事。
為了解決土地問題,王懷玉那真是想破了頭,最後也隻能想到不允許私人買賣和收歸國有這一個。但是原來嶺南人手裏所有的已經很難改變了,隻能從這些新來的人身上先實踐。
而聽完衙役解釋的王家人恍然大悟,非常讚同這一個方式。隻要他們好好幹,那這土地就永遠是他們的,哪怕家裏出了啥意外,也不怕土地被地主低價買去,這樣好的事情,他們哪裏還有什麽不願意。
“那女子咧?女子能分到山頭田地,以後是不是也能繼承哦?”還是之前的那個女子大聲問道。
衙役看了過去,瞧著一個比自己還要高大的女子下意識的點點頭,“是的,我們嶺南是可以立女戶的,所以女子也是可以繼承財產,不過具體的還有看各家的情況。”
王懷玉隻能製定這樣的政策,因為有少數民族在,所以大部分可以理解接受,但是不是大家都按照這個去做,就不是她能夠控製的了。
她是給嶺南的女子撕開一個官方的權利口子,但能不能貫徹落實,還得等時間慢慢來。
知道了這一個政令,王小菊簡直想要仰天大笑。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她和她女兒以後也有自己的家了。
村長一瞬間好像有很多想講的,但想起自己是在嶺南了,如今生活還要靠著這裏。入鄉隨俗,入鄉隨俗。村長想著這個也默默閉上了嘴。
其他人眼睛滴溜溜轉了一下,倒是沒有意見。尤其是那些家裏還有十八歲以上的媳婦閨女的,簡直是笑得眼睛都成一條縫。
“這樣好啊,這樣好啊。以後閨女兒子都有田地了。”女人們說著,眼裏滿是亮光。
衙役能明白他們的心情,接著有細細的講了好多嶺南的政令給他們。
聽完這一些,王家村的人對嶺南更了解了,也知道以後應該怎麽做。而衙役,完成自己的任務,也樂嗬嗬的拿著王家村給他寫的好字回去複命了。
衙役走後,王家村村長王滿得看著空蕩蕩的山坳,和身後的村裏人,大手一揮道:“各家的壯勞力都趕緊的出來,把今晚要過夜的地方整理出來。各家的小孩老人準備好吃食,以後咱們就要在這裏安家了。”
聽到安家兩個字,所有人包括孩子都歡呼了起來。
太不容易了,他們走了一年,終於到了可以安家的地方。
男人們聽到,立馬扛起在縣衙領回來的工具,砍樹的砍樹,挖土的挖土,打算先把住的地方平整出來,然後再搭幾個防風的棚子出來給孩子老人住。
老人和小孩也沒有閑著,去旁邊撿柴火,拿領回來的糧食做飯,去河邊打水等等,一村子的人都忙活了起來。
和王家莊一樣,柳家村的人也沒有閑著。先把今天晚上的晚飯和吃住解決了,幾個有見識的長輩就聚在一起,打算著接下來的日子該怎麽辦。
“咱們人多力量大,不如先整個村子一起把房子建起來,這樣大家夥也能有個住的地方。來的時候縣衙可是說了,等過個一兩個月就會經常下雨,沒有個房子大家可是容易生病的。”
“那也不行啊,建房子重要,開荒也重要。過兩個月也是這邊春耕的時候,我們要是沒有趕上春耕,下半年吃什麽?衙門可是隻給我們半年的糧食。”有人反駁道。
建房子和開荒都是大事,該怎麽做各家都是想破了腦袋。但最後還是覺得集中力量,一個村一起幹。
柳滿把村裏的青壯年分成了兩隊,一隊專門蓋房子的,一隊去開荒,剩下的那些就負責後勤工作。
他也不貪多,而是把最靠近水源位置最好的幾塊地方給先開出來,同時讓村子裏的老人選擇適合建房子的地方,讓村裏人去挖地基建房子。
好在南方什麽都不缺,不管是石頭還是木材,還有竹子都可以拿來建房子。他們聽從縣衙的建議,準備建和當地人差不多的吊腳樓。
第99章
第一個月建房子還有開荒,房子大都是全村一起建,先建好再抽簽選房子,開荒的地也是,開好了按人頭去抽簽選。
因為嶺南的天氣好,哪怕是十二月份,也能種很多蔬菜。為了讓自己吃的東西豐富點,很多人一來就先把開出來的地種上菜。
南瓜、綠豆、生菜、蘿卜,有些一兩個月就能吃得上的,大家都第一時間撒了一大把。
“嶺南這邊好討生活,瞧瞧我前段時間才種上的雞毛菜,今天看著就能拔來吃了。”一個柳春娘看著地裏的蔬菜笑道。
“是啊,這山上也有好多可以吃的東西,不想西北,這個時候都是大雪一片,哪裏還能在山裏找吃的?”老姐妹也回道。
很多西北來的人都在感慨,嶺南是快寶地,無論是什麽時候地裏都能長出糧食來,山上的柴火也很多,這在西北的時候可沒有。
柳春娘從地裏間了些菜苗回去,打算和大米一起煮個粥,這邊沒有麵粉,麵粉的價格也比較高。縣衙給他們的救濟糧都是大米,用來煮粥煮飯是最好的。
加上點野菜還有豆,一鍋粥煮出來就是一家人的早飯。不過這粥吃了不頂飽,柳春娘還會和當地人一樣,去山裏挖些野芋頭回來煮,這個東西頂飽就是難處理。不過不要錢還填肚子的東西,他們可不嫌棄。
弄好一家老小的飯食,她也不得閑著,扛起家裏特意留下的一把農具,到屋外把荒地都開出來。
她問過這邊的衙役,嶺南可以種葫蘆瓜黃瓜、茄子豆角,隻要一開春就可以把東西種下地了,沒有什麽講究。
她們家是最先分到房子的那一批,為了這個房子還搭了一兩銀子給村裏,旁邊分的那三分地則是專門留來做菜地的。比之前種在外邊離得遠的要方便不少,那邊的菜地,等到後麵用來種糧食更好。
和柳春娘一樣會打算的婦人很多,她們操持一家的飲食起居,在和當地人的來往交易中,快速的融入嶺南的生活。
在安置好這兩萬多人,年也悄悄的過去了。
不過各個縣衙的人更加忙了,忙得腳不沾地,往年還有個休息輪班的時候,今年是全體人員都要加班。
核算今年的稅收糧食,支出的銀錢和給西北百姓的救助,還有預算明年的收入和明年第二批、第三批人的安置準備,每一項都讓各縣的衙役,尤其財務的衙役,簡直是感到噩夢般的恐怖。
“我不行了,這賬目怎麽那麽多,算不完,根本算不完。”
“這個錢好多啊,工錢也好多,但是我一點都不相幹了怎麽辦?”
幾個衙役在又一次看到外頭天都是黑的,自己還沒有下工後,徹底繃不住了。
不同於在外的衙役,雖然每日都在外跑也很累,但好歹每天見到的東西不一樣,還能出去吹吹風,見見外麵的天。他們這些人,說得好聽是在縣衙裏日不曬雨不淋的,但每天天不亮就上工,天黑了都不能下工,和坐牢的人沒有什麽區別。
哦不對,現在坐牢的人也每天都拉出去幹活呢,他們連坐牢的人都不如。
“行了,現在可不要再說了,郡主說書院那邊要再分一個出來做什麽成年班,需要財務這邊撥款,你們把錢算出來沒有?”主管財務的衙役過來催促道。
“我的老天爺啊,這還叫不叫我們活了。”幾人一聽,頓時哀嚎起來。
但再如何叫,也隻能拖著疲憊的身軀去把活幹了,畢竟領的錢是真的多,考核不過扣的錢也多。
書院經過兩年的開辦,教育體係上已經完成的差不多了。裏麵的先生一共有一百五十個,分在五個縣,一個縣的書院先生至少也有三十個。
這兩年來,他們除了教授王懷玉強製要求的五歲以上的孩子讀書識字,更重要的是在做成人教育一事。
孩子是為了以後發展而培養的,但現階段最需要的人手是十七八歲到三十歲的成人,這一批人才是現在嶺南發展的支柱。所以,想要把嶺南發展起來,這一批的教育也絕對少不了。
另一個就是除了讀書識字,能寫會算外,職業技術的學習也至關重要。王懷玉還記得自己剛來的時候,嶺南連個會燒陶的人都少,為數不多的幾個,技術還不咋地。更不要說那些養蠶燒瓷,製茶研究的人了。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王懷玉還記得這個至理名言,現在哪怕是沒有科技,但能有進步的技藝也不錯,就比如說她一直知道的曲轅犁,在曆史書上學過,但大齊還是用雙人的犁。她想要改變一下,但到現在了都找不到頭緒。
她覺得要是有專業的人才,再提供一下思路也應該能做出來。那也算是生產工具的升級。
還有化肥,高產的水稻種子。
“郡主,您年前派出去的人回來了,帶了好幾麻袋的東西回來。”
說曹操曹操到,王懷玉正想著呢,去南召找高產稻種的人就回來了。
王懷玉臉上露出了笑意,趕緊的去接人,看到人也不問就直勾勾的看著他們扛回來的東西。
“郡主,這是我們兄弟幾個守了快一年才拿到的,我們仔細瞧過了,這些稻子產量確實比我們的要高。我們是盯著他們種下去到收割稱重的,一畝地少說也能產糧七百斤!”
七百斤!講道這一個產量,匯報的人聲量都提高了幾分,眼裏更是外露的激動。
就算他們不種地,家裏也有人種地,自然知道這個七百斤的產量又多驚人。這在以前,可是嶺南兩畝地的產量!翻了一番。
想起他們看到豐收時的景象,他們幾個手都是抖的。
“郡主,您可真是神了。竟然知道南召有這樣的神物在。”一個隊員激動地說著,忽然就挨旁邊的隊友杵了一肘子。
正疑惑著呢,就見王懷玉快步走了過來,撈起一把放在鼻夾聞了聞。
當然,她對糧食不懂。別說是聞了,就是仔細的放在眼前看,也看不出來這是個什麽品種。不過不耽誤她知道這個種子是否飽滿,判斷這些人說的話是不是真的。
“南召有這樣好的東西,竟然藏著掖著,要不是我們去到了山裏麵,還不知道他們在深山裏頭還有那麽大的一片地,種了那麽多的糧食呢。”隊員繼續說道。
這下,王懷玉也不由得側目了。
“你是說這個稻子是種在山裏麵的?”指尖碾著稻子,若有所思道:“那也就是說,南召的人他們自己也不了解這個水稻?或者說,也沒有大麵積的種植?”
隊友又杵了他一肘子,自己率先開口回道:“沒有,我們這一年差不多把南召都走遍了,出了在山裏麵的那片地方,也就還有兩個地方種這個水稻。其他地方都沒有種植。”
“而且,這些地方都有人嚴格看管,看起來不像是普通的村寨。”
“隱戶?”聽完他們的介紹,王懷玉懷疑道。
“他們的人數多少,能找出來後麵的人嗎?”如果可以的話,她還是希望能和平交易的。
“一個是南召的親王,還有兩個不知道。不過這個親王在南召的權利不大,我們打探了一下,似乎說是出家了。”隊員猶豫了一下說道。
王懷玉點點頭表示理解。
“這些稻種拿去莊園,今年春耕就把這些都種下看看效果。剩下的,給我起草一份折子,我要去拜見一下這位親王。”王懷玉道。
不管這個親王是真的向佛還是假的,這個水稻種子她是要定了。至於其他兩個地方的種子,王懷玉接著把剛回來的人又派了出去,務必全部都找出來。
南召的局勢堪比大齊,親王世家各種勢力混亂,作為皇帝的南召王,在南召的號召力還比不上梁武帝。
自從決定來嶺南發展,王懷玉就對自己的鄰居了如指掌,這些年也沒有放鬆過對他們的監視,了解得比他們自己還要多。
尤其是在查嶺南世家和官員上,她已經發現了南召的幾個勢力和嶺南幾個世家交往密切,其中還走私了鹽鐵這樣的違禁品。還有她不能忍受的大煙!
這些東西,她掌握了證據,但一直隱忍不發,就是因為不管是南召的實力,還是嶺南的世家都根植得太深了,如果不能一擊即中,後麵就會後患無窮。
而這一次或許是一個機會。
王懷玉找到婁明運幾人,將此情況一一攤開道:“四年了,父親已經把嶺南軍打造得和西北相差無幾,各個縣的情況我們也都摸清楚了,我想應該到了和他們清算的時候了。”
“軍隊兵力我們不擔心,但是你想好要怎麽和上麵匯報了嗎?少了一個韋向行,就必然會再派別的人過來,如果是其他世家,那你在嶺南的經營就瞞不住了。”林清風提醒道。
“嶺南的發展很好,但也沒有到能和其他地方抗衡的程度。不怕別的,就怕到時候皇帝一紙調令讓您和伯父回京都,這一切就得拱手讓人了。”婁明運也讚同道。
現在他們不怕嶺南的人,就怕外麵的讓他們走,那到時候一切就是給別人做嫁衣。
“始終都要有這一遭的,”王懷玉皺眉,努力回想這接下來的劇情,“西北都淪陷了,匈奴大概不會就此收手,世家坐不住,那幾個藩王也不是什麽安分守己的。大齊要是亂起來,就顧不上我們了。”
“但那也是大齊亂起來,現在大齊可還沒有亂呢。”宋回芳強調道。
第100章
大齊的局勢,嶺南的幾位頂頭人物都在密切關注著,所以淮南王第一時間掀起反旗的時候,王懷玉等人就得到了消息。
“快,消息給清風還有父親他們也送去一份。”
王懷玉看完信,蹭的從椅子上起來,臉上是抑製不住的激動。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婁明運看到消息,第一時間讓商隊把之前囤積的糧食,尤其是自己開設的糧鋪統統關門,把糧食全部運回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