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次議事沒有能讓大家都同意建書院,王懷玉還是在粵州府和桂州府劃定了地址,讓當地的縣官著手把書院建起來。因為缺少先生和學生,書院的進度也就沒有要求特別緊。正好可以給兩個府點時間。
這一個學校不是為了培養傳統的知識分子,而是為了做技術學院和研究所的,所以在建設的時候,王懷玉親自去把關。
“書院開設理科、工科、農科、醫科、法學四個大類,每一個類最少要建一棟上課的教室,除法學外,其他三科還要有一棟實驗樓。農科另外有一千畝的試驗田。書院裏要建一棟藏書館。另外每科都要配一棟學生宿舍,每個先生配一座院房。”
王懷玉把自己的想法一一和設計這兩座書院的工部官員說了後,隻見工部的劉明銳險些把自己的胡子揪掉。
“郡主,照您怎麽說的來做,這個書院沒有上千畝根本建不下來啊。而且這造價不是下官誑你,一座這樣的書院最少要十萬金!”劉明銳沉默了一會又接著道:“這樣大的成本,在嶺南來說,應該沒有合適的人能把裏麵填滿。”
不說先生能不能招到,就說學生,肯定不是培養那些泛泛之輩的。但嶺南識字的人都沒有多少多個,何況是能來上這個學院的人?
“現在沒有以後就不會有了嗎?更何況,不是有句古話叫做種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嗎?我們現在就是在種梧桐樹,等這個樹種好了,還愁沒有鳳凰嗎?”王懷玉道。
正是因為現在沒有,所以她才要花重金去建設。不然什麽時候才能培養出需要的人才呢?這麽多錢,其實隻要培養出一個人才,就值得了。
眼看著勸不動,劉明銳隻能退一步道:“郡主這個想法是好的,也是我們嶺南百姓的福氣。不過我們現在人沒有那麽多,為何不先建一個?健在嶺南的中心,粵州或者蒼梧。”
“梧桐樹隻有一棵也可以引得鳳凰來,而且物以稀為貴,有時候好懂事少了,反而能引起大家的看重。至於桂州,如果郡主擔心的話,不如在那邊設立幾個和蒼梧縣差不多的書院,既有小孩正統的教學班,也有您說的這個成人班。到時候再從中選取有天賦的人過來深造,不是更能篩選出人才?”
“分級教育?”王懷玉有些詫異道。
因為現在大齊還沒有科舉製的出現,以至於王懷玉都忘了世界上的教育是分級的。比如說從小學到中學、高中、大學,科舉製的時候從秀才、舉人、進士。
嶺南一開始的教育,就是蒼梧幾個縣的小學識字班,還有就是各個村縣有意向來學習的成人班,但這些人學了技能畢業出去就是自己找工作,或者是到縣衙就業了,根本沒有往上升的機會。
但蒼梧幾個縣的書院都是三五年一屆畢業,五歲入學的那批則是跟著先生一直往上讀,完全沒有想到等他們畢業了還能再到別的地方去學習。
這樣一看來,原來計劃就沒有那麽完美了。
“是,下官說的就是郡主這個分級教育的意思,”劉明銳第一次聽到這個詞,但一琢磨也明白了,跟著點頭讚同道:“縣一級的書院負責啟蒙和篩選有天賦的學子,州一級的書院則是培養更深一層次的學子。”
“依照郡主的意思,這幾個大科應該是要培養各個行業的能者。那就要往深了學,花費的時間長,需要的天賦也高,還是要好好篩選才好。”
第104章
不然花了那麽多錢培養出來的人結果不如人意,那就是浪費了。
劉明銳的未盡之言,王懷玉聽明白了,也聽進了心裏。她想了一下,對方說得確實有道理。
就好像現代的大學有很多,但不是誰都能考上的。考上的那些都是每個地方的佼佼者,而這還是在全民義務教育的前提下才有那麽多人能考上大學。以現在大齊的教育程度來說,她能讓十分之一的人認得字就已經很了不得了。想要培養行業翹楚,甚至撬動科技的發展,隻能說是任重而道遠。
“那便聽劉大人的。不過這個成人學院名字要改一改了,不如就叫做大學吧。選址也最好是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方便嶺南的百姓和外地人來就讀。”
“郡主大義,下官這就著手去辦。”劉明銳恭敬行禮退下。
學校一時定下,王懷玉也終於想起被遺忘的外國來使了。她招手叫來秋香詢問,“前年北上去京都的西歐國使者,現在還有消息嗎?”
聞言,秋香眼裏浮現出笑意打趣道:“郡主不提,奴婢還以為您忘記他們了呢。”
“怎麽會呢,這可是我們嶺南的大財主,忘了誰也不能忘記他們啊,就是不知道北方的戰亂,有沒有把我們的大財主嚇壞。”王懷玉也笑道。
被主仆兩人打趣的戴森等人,現在正帶著自己的手下在抱頭亂竄。
“哦,我的上帝啊,我為什麽不聽嶺南那個美麗的領主的奉勸,一定要往北邊來走著一趟,我們的貨物,都被這裏的領軍給占據了,我們要怎麽才能回去。”戴森坐在僅剩下馬車裏,看著外麵高大的城牆悔得腸子都青了。
時間回到一年前,經過了王懷玉的傳達,梁武帝還在世的時候就收到他們來使的消息,也蓋了章子批準進京都。然而他們因為大船北上不了,換成了小船又換成了馬車,最後等到了京都的時候,正好趕上了梁武帝駕崩。
這一駕崩,京都就戒嚴了三個月,讓這一群家夥想要出去做點什麽生意,看看京都的樣子都不行。好不容易等到新帝繼位了,人家忙著拉攏大臣和藩王,哪裏還記得外國來使。
眼看著手裏的錢財不多,在京都待著也賺不到錢,他們就商量著收拾東西準備回去吧。結果剛走了一半,就在淮南府被揭竿而起的起義軍給圍住了。
這命途多舛得,王懷玉要是知道了都得可惜一下。
“我們的大財主情況不太好,這段時間北方亂起來了,沒有人顧得上他們。在見過了先帝後就沒有消息傳來了。不過我們的商隊現在也在北方,郡主要去信讓讓商隊留意一下嗎?”秋香問道。
“留意一下吧。”王懷玉點頭又忽然問道:“我記得他們好像還有部分留守在平河縣?這些人是情況有了解嗎?”
秋香點頭,這些人的消息她還真知道。
平河縣的碼頭上,來往的客船一如既往的繁榮,很多商客基本都是在平河縣停靠一下做補給。隻有靠在最邊上的那艘大船是個意外。
比大齊目前能見到的最大的商船還要大的船,停靠這裏已經一年多了。每天都可以看到上麵有黃毛褐色眼睛的外國人下來。
一開始大家還覺得稀奇,每當上麵的人下來,他們就當猴子一樣圍觀。但習慣了之後,就知道這個船是西歐國使者的,因為船太大,進京都進貢開不進去,隻能留守在這裏。
“戴爾,你們今天又準備去吃什麽?茶鋪旁邊的劉大娘家都快被你們吃發財了。什麽時候也在光顧一下我們酒樓啊?”
又一天早上,天晴氣爽,在船上待不住的戴爾和兄弟下來準備去吃飯,就聽到了在碼頭拉客的小二打趣他們。
經過這一年多的生活,戴爾非常神速的學會了大齊的語言,從一開始的手舞足蹈比劃,到現在的溝通無礙。
他聽著小二的話,笑著擺手道:“你們酒樓的東西太貴了,我們那麽多人吃了要好多錢。我們沒有那麽多錢了,等我們船長回來了再光顧你們。”
“好啊,這可是你應下的。我可替你記得了。”小二笑著應下,又朝縣衙那邊指了指道:“我看縣衙那邊新出了個吃食攤子,說是什麽雞蛋灌餅,還挺新奇的,你們可以去嚐嚐。”
戴爾順著他手指的地方看過去,感激地點點頭。上帝才知道,他們留守在這裏看船,一天到晚哪裏也去不了有多無趣。每天的樂趣就是到這個縣裏找吃的,看一下大齊的風土人情。
但平河縣地方就那麽多,哪怕他們三十個人輪流下來,一天看一個地方,也早就把平河逛遍了。甚至都和周邊的商販打成一片了。
戴爾和幾個兄弟下意識的就往新開的店鋪去,而縣衙裏的衙役王大明接到書信也正要去找他們呢,一出門就看到了這幾個顯眼的人。
“嗨,戴爾。我這邊有個商隊帶給你們的信,說是你們的船長戴森給你們寫的,快過來拿。”王大明招手大聲喊道。
現在大齊已經有驛站了,百姓們要是有寄書信的需求,一般會到驛站旁邊蹲守,要是找到順路且同意幫忙帶東西的商隊,就會把東西給他們幫忙帶去。而這些商隊到了地方之後,為了防止東西遺落或者沒有人按時來拿,一般會放到縣衙去寄存,或者是讓縣衙的人幫忙送去。所以這其中的費用也是不便宜的。
但這個費用對戴森等人來說還是負擔得起的,他們憂愁的是,不知道收到信的戴爾能不能找到人來救他們。
戴爾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還是旁邊的歐立推了他才跑過去拿信。
“誰會給我寫信,竟然還寄到了縣衙,”戴爾一邊拆開一邊嘀咕,忽然想起了什麽一樣,瞪大了眼睛激動道,“不會是船長給我們的信吧?”
說著,身邊的人也激動了起來,拆信的動作也快了不少。
一張嶺南特產的桑皮紙,上麵用他們國家的文字寫了密密麻麻的好多話。戴爾和旁邊擠過來的兄弟一目十行的看下去,直到看見他們的貨物被搶了,人被困在了一個叫淮南府的地方。
“啊?船長他們被抓住了?”
“那我們怎麽辦?”
四個人,吵得戴爾腦袋都快炸掉了。他大嗬一聲道:“都不要說話了,船長他們被困住了,我們要想辦法去救他們。他們都是我們航海的朋友,而且我們的船,最少要一百個人才開得起來,沒有船長他們,我們回不去西歐國。”
“我知道要救船長,可是我們要怎麽救?”
“對啊,我們隻有三十多個人,怎麽去救船長?”
王大明有些好奇,怎麽拿到信還開開心心的,看了信之後他們就吵起來了。正伸長了脖子看呢,卻見上麵跟蝌蚪一樣的文字,一個也看不懂。
戴爾也不知道該怎麽辦,但他知道在平河縣裏,縣衙的人說了才算,而旁邊的王大明就經常解決大齊人遇到的問題。
他們雖然不是大齊人,但他們是外國來使,他應該也會幫忙的吧?
戴爾這樣一想,就主動走到了王大明身邊,指著手裏的信和他說道:“我們的船長來信了,說他們被困在了一個叫淮南府的地方,請問我們怎麽樣才能把他們帶回來?”
“你是說你們的船長他們,之前進京都去朝貢的人被困在了淮南府?”王大明飛快的轉動腦子,穩住他們道:“你這個涉及到了兩國的事情,我要去稟告大人和郡主才能給你們消息,你們要不和我去縣衙和大人親自說一下吧?”
大人和郡主,戴爾已經知道這兩個人在嶺南的地位了。能得到這兩個人的幫助的話,確實更有可能把他們的船長救回來。
戴爾點點頭,自己帶著兩個兄弟跟著王大明去縣衙說明情況,另外給一個兄弟小聲說了一下什麽,隻見對方快速的往船上去。
戴爾在此刻就隻能說,幸虧當時戴森走的時候,沒有把他們手裏值錢的東西都帶走,不然他都不知道拿什麽來說動這裏的官員。
他們之前也遇到過,到了一個地方後被當地人或者一些敵對他們的奴隸主抓住,但每一次隻要他們拿出漂亮的珠寶,就能獲得對方的釋放。戴爾希望這一次也能這樣。
李榮生聽到手下來報,又見戴爾將他看不懂的信呈上來,不得不接受了這一群使者被困在淮南府的事實。但他也隻能無能為力的告訴對方,“我們大齊現在正在打仗,你們的船長是被叛軍抓住的,我們不一定能勸他們放人。你們要做好準備。”
王懷玉之前告訴過他要多加關注這些人,所以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他就給王懷玉匯報了。得知了這一個消息的王懷玉不知道該說這群人倒黴還是啥,但想著要對方幹的事情,便準備了嶺南的特產,還有戴爾送來的部分寶石給淮南王,讓他幫忙撈人。
好在叛軍隻是一群活不下去的百姓,給夠了錢糧就放人。
當戴森帶著手下,架著隻能坐得下幾個人的馬車回到嶺南,看見救他們出來的王懷玉,簡直激動得都快要哭了。
“尊敬的郡主大人,你就是我們的上帝,我們能夠從那些惡魔的手裏回來,多虧了您。非常後悔且抱歉,當初沒聽從您的話留在嶺南。嶺南真的是最好的地方了。”一見麵,戴森就在王懷玉半鞠著身子,情深意切道。
第105章
“不到京都不知大齊之繁華,各位來到大齊想要去見識一下是應該的,不過我們國家出現了點小問題,對各位招待不周,實在是抱歉。”王懷玉沒有因為對方的後悔自傲,反而怕給對方留下壞的印象。
她自省了存在的問題後,又積極的推銷起了嶺南。
“不過現在能把帶回嶺南,本宮也不算是怠慢了各位。嶺南也一樣有各位需要的東西,雖然不如京都等地繁華,但勝在安全且裏港口近。各位不如就在嶺南看看?如果有喜歡的東西,也可以采購一些回去,給家人們帶點大齊的特產。”王懷玉真心建議道。
“尤其是各位在船上需要待的時間太長,不如試一下我們嶺南的罐頭和當地的茶葉鹹菜,在船上也好改善一下生活。”
“郡主說的話是真心的,我們會好好考慮你說的東西,返程的時候一定會購買的。”戴森認真道。
此時他的心裏隻是想著要報答對方解救他們的恩情,對於王懷玉說的這些東西,心裏有些瞧不上。
再好的東西能有京都的好嗎?
想起京都和沿路江南地區的繁華,戴森眼裏露出了野心。
然而,當他真的按照王懷玉的指點去看嶺南,購買東西的時候,才發現嶺南的東西竟然不比京都江南的差多少。
“這個罐頭魚,還有這些鹹菜,茶葉。不,這裏竟然還有絲綢,竟然都是嶺南出產的?”他震驚地看著帶自己來街上買東西的戴爾,不敢相信,這一年多的時候,對方竟然把嶺南混得這樣熟了,還震驚於這裏的東西真的不比外麵的差。
“嗨,船長,你說的這叫什麽話。我們嶺南的東西很多的好不好。你說的茶葉和絲綢在嶺南的桂州府很多的,平河縣這裏還算少一點,聽商隊的人說在蒼梧縣,才是整個嶺南東西最多最齊全的地方,很多外地的商人還特意過來做生意呢。尤其是最近新出的一個什麽玻璃,比我們的印尼那邊的琉璃還要好看。”
“戴爾老板說的不錯,我們嶺南的東西可多著呢,一點也不比外麵的差。”旁邊的小商販聽到,與有榮焉地說道。
這可把戴森稀奇得不行,他眼睛來回地在戴爾和商販間轉悠,“戴爾老板?這是什麽意思,你什麽時候和這裏的人那麽熟悉了?”
“你們一去就是一年多,船上吃的穿的都少,我們隻能經常下來這邊買了。偶爾也逛一下街,一來二去的就和大家熟悉起來了。”
戴爾這一解釋,戴森才了然的點點頭,看向旁邊的商販也換了一個臉色。
“這位先生,你說嶺南的東西很多且很好,不知道你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介紹,要是方便的話,能帶我們去買就更好了。我們會有豐厚的報酬給你的。”戴森邀請道。
他對大齊已經很熟悉了,決定用自己最後的錢去購買絲綢和茶葉。但他是外地人,對茶葉和絲綢的價格都不熟悉,所以他決定雇傭一個人來幫忙他們。
商販張竹根沒有想到還有這樣的好事落到自己的頭上,他緊張地搓了搓手道:“小的倒是認識幾個做茶葉和絲綢的老板,不過價格我不敢給你們保證。這些東西不是懂行的人可不敢輕易去碰。你們要是想要省錢或者買好東西,不如去衙門開的商行,那邊的東西都是明碼標價的。”
當然,能拿出來明碼標價賣的,基本都是由衙門牽頭去做的,水不深,但好東西也少。
戴森不知道竟然還有這樣的地方在,當即就表現出了興趣。張竹根從十歲開始就混跡在各種商販間,自然看得懂他的臉色,立馬就帶著人到商行去。
這是嶺南這兩年才出現的新鮮東西,像百姓們自己地裏種的東西,一般是擺在城南門口的集市上,不需要交攤位費。像有自己固定商鋪,平時會和百姓們收散貨或者去訂購的大商販,就會到城西的商行去。
商行是在城西特定劃出來的一塊地方,裏麵橫平豎直的建了不少的鋪門,都是衙門近兩年規劃的。每一個商鋪都有庫房,進來的商販也都要登記,在這裏做生意也是受衙門保護的。總體上來說,安全和方便性都很高,所以也很受這些商販的歡迎。
這一個學校不是為了培養傳統的知識分子,而是為了做技術學院和研究所的,所以在建設的時候,王懷玉親自去把關。
“書院開設理科、工科、農科、醫科、法學四個大類,每一個類最少要建一棟上課的教室,除法學外,其他三科還要有一棟實驗樓。農科另外有一千畝的試驗田。書院裏要建一棟藏書館。另外每科都要配一棟學生宿舍,每個先生配一座院房。”
王懷玉把自己的想法一一和設計這兩座書院的工部官員說了後,隻見工部的劉明銳險些把自己的胡子揪掉。
“郡主,照您怎麽說的來做,這個書院沒有上千畝根本建不下來啊。而且這造價不是下官誑你,一座這樣的書院最少要十萬金!”劉明銳沉默了一會又接著道:“這樣大的成本,在嶺南來說,應該沒有合適的人能把裏麵填滿。”
不說先生能不能招到,就說學生,肯定不是培養那些泛泛之輩的。但嶺南識字的人都沒有多少多個,何況是能來上這個學院的人?
“現在沒有以後就不會有了嗎?更何況,不是有句古話叫做種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嗎?我們現在就是在種梧桐樹,等這個樹種好了,還愁沒有鳳凰嗎?”王懷玉道。
正是因為現在沒有,所以她才要花重金去建設。不然什麽時候才能培養出需要的人才呢?這麽多錢,其實隻要培養出一個人才,就值得了。
眼看著勸不動,劉明銳隻能退一步道:“郡主這個想法是好的,也是我們嶺南百姓的福氣。不過我們現在人沒有那麽多,為何不先建一個?健在嶺南的中心,粵州或者蒼梧。”
“梧桐樹隻有一棵也可以引得鳳凰來,而且物以稀為貴,有時候好懂事少了,反而能引起大家的看重。至於桂州,如果郡主擔心的話,不如在那邊設立幾個和蒼梧縣差不多的書院,既有小孩正統的教學班,也有您說的這個成人班。到時候再從中選取有天賦的人過來深造,不是更能篩選出人才?”
“分級教育?”王懷玉有些詫異道。
因為現在大齊還沒有科舉製的出現,以至於王懷玉都忘了世界上的教育是分級的。比如說從小學到中學、高中、大學,科舉製的時候從秀才、舉人、進士。
嶺南一開始的教育,就是蒼梧幾個縣的小學識字班,還有就是各個村縣有意向來學習的成人班,但這些人學了技能畢業出去就是自己找工作,或者是到縣衙就業了,根本沒有往上升的機會。
但蒼梧幾個縣的書院都是三五年一屆畢業,五歲入學的那批則是跟著先生一直往上讀,完全沒有想到等他們畢業了還能再到別的地方去學習。
這樣一看來,原來計劃就沒有那麽完美了。
“是,下官說的就是郡主這個分級教育的意思,”劉明銳第一次聽到這個詞,但一琢磨也明白了,跟著點頭讚同道:“縣一級的書院負責啟蒙和篩選有天賦的學子,州一級的書院則是培養更深一層次的學子。”
“依照郡主的意思,這幾個大科應該是要培養各個行業的能者。那就要往深了學,花費的時間長,需要的天賦也高,還是要好好篩選才好。”
第104章
不然花了那麽多錢培養出來的人結果不如人意,那就是浪費了。
劉明銳的未盡之言,王懷玉聽明白了,也聽進了心裏。她想了一下,對方說得確實有道理。
就好像現代的大學有很多,但不是誰都能考上的。考上的那些都是每個地方的佼佼者,而這還是在全民義務教育的前提下才有那麽多人能考上大學。以現在大齊的教育程度來說,她能讓十分之一的人認得字就已經很了不得了。想要培養行業翹楚,甚至撬動科技的發展,隻能說是任重而道遠。
“那便聽劉大人的。不過這個成人學院名字要改一改了,不如就叫做大學吧。選址也最好是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方便嶺南的百姓和外地人來就讀。”
“郡主大義,下官這就著手去辦。”劉明銳恭敬行禮退下。
學校一時定下,王懷玉也終於想起被遺忘的外國來使了。她招手叫來秋香詢問,“前年北上去京都的西歐國使者,現在還有消息嗎?”
聞言,秋香眼裏浮現出笑意打趣道:“郡主不提,奴婢還以為您忘記他們了呢。”
“怎麽會呢,這可是我們嶺南的大財主,忘了誰也不能忘記他們啊,就是不知道北方的戰亂,有沒有把我們的大財主嚇壞。”王懷玉也笑道。
被主仆兩人打趣的戴森等人,現在正帶著自己的手下在抱頭亂竄。
“哦,我的上帝啊,我為什麽不聽嶺南那個美麗的領主的奉勸,一定要往北邊來走著一趟,我們的貨物,都被這裏的領軍給占據了,我們要怎麽才能回去。”戴森坐在僅剩下馬車裏,看著外麵高大的城牆悔得腸子都青了。
時間回到一年前,經過了王懷玉的傳達,梁武帝還在世的時候就收到他們來使的消息,也蓋了章子批準進京都。然而他們因為大船北上不了,換成了小船又換成了馬車,最後等到了京都的時候,正好趕上了梁武帝駕崩。
這一駕崩,京都就戒嚴了三個月,讓這一群家夥想要出去做點什麽生意,看看京都的樣子都不行。好不容易等到新帝繼位了,人家忙著拉攏大臣和藩王,哪裏還記得外國來使。
眼看著手裏的錢財不多,在京都待著也賺不到錢,他們就商量著收拾東西準備回去吧。結果剛走了一半,就在淮南府被揭竿而起的起義軍給圍住了。
這命途多舛得,王懷玉要是知道了都得可惜一下。
“我們的大財主情況不太好,這段時間北方亂起來了,沒有人顧得上他們。在見過了先帝後就沒有消息傳來了。不過我們的商隊現在也在北方,郡主要去信讓讓商隊留意一下嗎?”秋香問道。
“留意一下吧。”王懷玉點頭又忽然問道:“我記得他們好像還有部分留守在平河縣?這些人是情況有了解嗎?”
秋香點頭,這些人的消息她還真知道。
平河縣的碼頭上,來往的客船一如既往的繁榮,很多商客基本都是在平河縣停靠一下做補給。隻有靠在最邊上的那艘大船是個意外。
比大齊目前能見到的最大的商船還要大的船,停靠這裏已經一年多了。每天都可以看到上麵有黃毛褐色眼睛的外國人下來。
一開始大家還覺得稀奇,每當上麵的人下來,他們就當猴子一樣圍觀。但習慣了之後,就知道這個船是西歐國使者的,因為船太大,進京都進貢開不進去,隻能留守在這裏。
“戴爾,你們今天又準備去吃什麽?茶鋪旁邊的劉大娘家都快被你們吃發財了。什麽時候也在光顧一下我們酒樓啊?”
又一天早上,天晴氣爽,在船上待不住的戴爾和兄弟下來準備去吃飯,就聽到了在碼頭拉客的小二打趣他們。
經過這一年多的生活,戴爾非常神速的學會了大齊的語言,從一開始的手舞足蹈比劃,到現在的溝通無礙。
他聽著小二的話,笑著擺手道:“你們酒樓的東西太貴了,我們那麽多人吃了要好多錢。我們沒有那麽多錢了,等我們船長回來了再光顧你們。”
“好啊,這可是你應下的。我可替你記得了。”小二笑著應下,又朝縣衙那邊指了指道:“我看縣衙那邊新出了個吃食攤子,說是什麽雞蛋灌餅,還挺新奇的,你們可以去嚐嚐。”
戴爾順著他手指的地方看過去,感激地點點頭。上帝才知道,他們留守在這裏看船,一天到晚哪裏也去不了有多無趣。每天的樂趣就是到這個縣裏找吃的,看一下大齊的風土人情。
但平河縣地方就那麽多,哪怕他們三十個人輪流下來,一天看一個地方,也早就把平河逛遍了。甚至都和周邊的商販打成一片了。
戴爾和幾個兄弟下意識的就往新開的店鋪去,而縣衙裏的衙役王大明接到書信也正要去找他們呢,一出門就看到了這幾個顯眼的人。
“嗨,戴爾。我這邊有個商隊帶給你們的信,說是你們的船長戴森給你們寫的,快過來拿。”王大明招手大聲喊道。
現在大齊已經有驛站了,百姓們要是有寄書信的需求,一般會到驛站旁邊蹲守,要是找到順路且同意幫忙帶東西的商隊,就會把東西給他們幫忙帶去。而這些商隊到了地方之後,為了防止東西遺落或者沒有人按時來拿,一般會放到縣衙去寄存,或者是讓縣衙的人幫忙送去。所以這其中的費用也是不便宜的。
但這個費用對戴森等人來說還是負擔得起的,他們憂愁的是,不知道收到信的戴爾能不能找到人來救他們。
戴爾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還是旁邊的歐立推了他才跑過去拿信。
“誰會給我寫信,竟然還寄到了縣衙,”戴爾一邊拆開一邊嘀咕,忽然想起了什麽一樣,瞪大了眼睛激動道,“不會是船長給我們的信吧?”
說著,身邊的人也激動了起來,拆信的動作也快了不少。
一張嶺南特產的桑皮紙,上麵用他們國家的文字寫了密密麻麻的好多話。戴爾和旁邊擠過來的兄弟一目十行的看下去,直到看見他們的貨物被搶了,人被困在了一個叫淮南府的地方。
“啊?船長他們被抓住了?”
“那我們怎麽辦?”
四個人,吵得戴爾腦袋都快炸掉了。他大嗬一聲道:“都不要說話了,船長他們被困住了,我們要想辦法去救他們。他們都是我們航海的朋友,而且我們的船,最少要一百個人才開得起來,沒有船長他們,我們回不去西歐國。”
“我知道要救船長,可是我們要怎麽救?”
“對啊,我們隻有三十多個人,怎麽去救船長?”
王大明有些好奇,怎麽拿到信還開開心心的,看了信之後他們就吵起來了。正伸長了脖子看呢,卻見上麵跟蝌蚪一樣的文字,一個也看不懂。
戴爾也不知道該怎麽辦,但他知道在平河縣裏,縣衙的人說了才算,而旁邊的王大明就經常解決大齊人遇到的問題。
他們雖然不是大齊人,但他們是外國來使,他應該也會幫忙的吧?
戴爾這樣一想,就主動走到了王大明身邊,指著手裏的信和他說道:“我們的船長來信了,說他們被困在了一個叫淮南府的地方,請問我們怎麽樣才能把他們帶回來?”
“你是說你們的船長他們,之前進京都去朝貢的人被困在了淮南府?”王大明飛快的轉動腦子,穩住他們道:“你這個涉及到了兩國的事情,我要去稟告大人和郡主才能給你們消息,你們要不和我去縣衙和大人親自說一下吧?”
大人和郡主,戴爾已經知道這兩個人在嶺南的地位了。能得到這兩個人的幫助的話,確實更有可能把他們的船長救回來。
戴爾點點頭,自己帶著兩個兄弟跟著王大明去縣衙說明情況,另外給一個兄弟小聲說了一下什麽,隻見對方快速的往船上去。
戴爾在此刻就隻能說,幸虧當時戴森走的時候,沒有把他們手裏值錢的東西都帶走,不然他都不知道拿什麽來說動這裏的官員。
他們之前也遇到過,到了一個地方後被當地人或者一些敵對他們的奴隸主抓住,但每一次隻要他們拿出漂亮的珠寶,就能獲得對方的釋放。戴爾希望這一次也能這樣。
李榮生聽到手下來報,又見戴爾將他看不懂的信呈上來,不得不接受了這一群使者被困在淮南府的事實。但他也隻能無能為力的告訴對方,“我們大齊現在正在打仗,你們的船長是被叛軍抓住的,我們不一定能勸他們放人。你們要做好準備。”
王懷玉之前告訴過他要多加關注這些人,所以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他就給王懷玉匯報了。得知了這一個消息的王懷玉不知道該說這群人倒黴還是啥,但想著要對方幹的事情,便準備了嶺南的特產,還有戴爾送來的部分寶石給淮南王,讓他幫忙撈人。
好在叛軍隻是一群活不下去的百姓,給夠了錢糧就放人。
當戴森帶著手下,架著隻能坐得下幾個人的馬車回到嶺南,看見救他們出來的王懷玉,簡直激動得都快要哭了。
“尊敬的郡主大人,你就是我們的上帝,我們能夠從那些惡魔的手裏回來,多虧了您。非常後悔且抱歉,當初沒聽從您的話留在嶺南。嶺南真的是最好的地方了。”一見麵,戴森就在王懷玉半鞠著身子,情深意切道。
第105章
“不到京都不知大齊之繁華,各位來到大齊想要去見識一下是應該的,不過我們國家出現了點小問題,對各位招待不周,實在是抱歉。”王懷玉沒有因為對方的後悔自傲,反而怕給對方留下壞的印象。
她自省了存在的問題後,又積極的推銷起了嶺南。
“不過現在能把帶回嶺南,本宮也不算是怠慢了各位。嶺南也一樣有各位需要的東西,雖然不如京都等地繁華,但勝在安全且裏港口近。各位不如就在嶺南看看?如果有喜歡的東西,也可以采購一些回去,給家人們帶點大齊的特產。”王懷玉真心建議道。
“尤其是各位在船上需要待的時間太長,不如試一下我們嶺南的罐頭和當地的茶葉鹹菜,在船上也好改善一下生活。”
“郡主說的話是真心的,我們會好好考慮你說的東西,返程的時候一定會購買的。”戴森認真道。
此時他的心裏隻是想著要報答對方解救他們的恩情,對於王懷玉說的這些東西,心裏有些瞧不上。
再好的東西能有京都的好嗎?
想起京都和沿路江南地區的繁華,戴森眼裏露出了野心。
然而,當他真的按照王懷玉的指點去看嶺南,購買東西的時候,才發現嶺南的東西竟然不比京都江南的差多少。
“這個罐頭魚,還有這些鹹菜,茶葉。不,這裏竟然還有絲綢,竟然都是嶺南出產的?”他震驚地看著帶自己來街上買東西的戴爾,不敢相信,這一年多的時候,對方竟然把嶺南混得這樣熟了,還震驚於這裏的東西真的不比外麵的差。
“嗨,船長,你說的這叫什麽話。我們嶺南的東西很多的好不好。你說的茶葉和絲綢在嶺南的桂州府很多的,平河縣這裏還算少一點,聽商隊的人說在蒼梧縣,才是整個嶺南東西最多最齊全的地方,很多外地的商人還特意過來做生意呢。尤其是最近新出的一個什麽玻璃,比我們的印尼那邊的琉璃還要好看。”
“戴爾老板說的不錯,我們嶺南的東西可多著呢,一點也不比外麵的差。”旁邊的小商販聽到,與有榮焉地說道。
這可把戴森稀奇得不行,他眼睛來回地在戴爾和商販間轉悠,“戴爾老板?這是什麽意思,你什麽時候和這裏的人那麽熟悉了?”
“你們一去就是一年多,船上吃的穿的都少,我們隻能經常下來這邊買了。偶爾也逛一下街,一來二去的就和大家熟悉起來了。”
戴爾這一解釋,戴森才了然的點點頭,看向旁邊的商販也換了一個臉色。
“這位先生,你說嶺南的東西很多且很好,不知道你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介紹,要是方便的話,能帶我們去買就更好了。我們會有豐厚的報酬給你的。”戴森邀請道。
他對大齊已經很熟悉了,決定用自己最後的錢去購買絲綢和茶葉。但他是外地人,對茶葉和絲綢的價格都不熟悉,所以他決定雇傭一個人來幫忙他們。
商販張竹根沒有想到還有這樣的好事落到自己的頭上,他緊張地搓了搓手道:“小的倒是認識幾個做茶葉和絲綢的老板,不過價格我不敢給你們保證。這些東西不是懂行的人可不敢輕易去碰。你們要是想要省錢或者買好東西,不如去衙門開的商行,那邊的東西都是明碼標價的。”
當然,能拿出來明碼標價賣的,基本都是由衙門牽頭去做的,水不深,但好東西也少。
戴森不知道竟然還有這樣的地方在,當即就表現出了興趣。張竹根從十歲開始就混跡在各種商販間,自然看得懂他的臉色,立馬就帶著人到商行去。
這是嶺南這兩年才出現的新鮮東西,像百姓們自己地裏種的東西,一般是擺在城南門口的集市上,不需要交攤位費。像有自己固定商鋪,平時會和百姓們收散貨或者去訂購的大商販,就會到城西的商行去。
商行是在城西特定劃出來的一塊地方,裏麵橫平豎直的建了不少的鋪門,都是衙門近兩年規劃的。每一個商鋪都有庫房,進來的商販也都要登記,在這裏做生意也是受衙門保護的。總體上來說,安全和方便性都很高,所以也很受這些商販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