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東那邊還建設了新的廣場和縣衙,還有新的住宅區,以後生意商行大型的交易商場會搬到城西,戴老板想要什麽都可以去那邊看看。”


    “你們的領主真是一個聰明的人,也很厲害。我們的君主三年,也不一定能讓我們的國家發展得像你們這樣好。”戴森感慨道。


    他想起了自己上次帶回去的貨物,那是相當的受歡迎,不止是他本國的貴族,就連旁邊國家的貴族都對他帶回去的絲綢趨之若鶩。還有茶葉,已經成為貴族們必備的飲品了。


    這一次,他要帶更多的東西回去,賺更多的錢。


    “我們隻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百姓們過得好嶺南自然就好起來了。”秋香微微一笑回道。


    兩人一邊聊著一邊往王懷玉的住處去,為了方便管理,王懷玉在平河縣也修建了一座行宮,就在剛剛開發的城東區。


    戴森見到了人,恭恭敬敬的行了禮,王懷玉沒有拿喬,也表現的十分熱情。


    “戴老板,許久不見。”王懷玉親自給他倒了茶,非常和氣地問道:“怎麽樣,這一次生意可好?一路上是否順利?”


    “很順利,我們來回都是順風,時間縮短了不少。在五月份的時候就回到我們國家了。絲綢和茶葉回到我們國家非常的暢銷。”


    聽到生意夥伴的生意好做,王懷玉就更開心了。這可意味著以後對方會和購買更多的貨物,可以賺更多錢。


    “好事情,這一次你們來得正好,再登上三個月就是明前茶上新的時候,倒時候可以挑一些好茶回去。還有絲綢,我們今年也擴大了產量,好多絲綢剛出來還沒有染色和紡織,你們看那些顏色圖案暢銷的,正好可以定製。”王懷玉道。


    “定製?”戴森琢磨了一下,立馬就明白了這個意思,眼睛瞬間就亮起來了。


    去年他拿的那一批貨雖然買的不錯,但有些顏色確實是被大家挑來挑去的,要不是沒有得選,估計都賣不出去。


    第115章


    現在能讓他自己的來選,還能根據他的要求來做,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大齊的審美再好,做的絲綢再漂亮,也不會全部符合西歐國的審美。就看他們身上的衣服就知道了。


    戴森感謝王懷玉的慷慨,自己也連忙展示誠意道:“郡主,您上次要求我給您找的東西,我找到了一樣,這一次過來的船上也全部裝了它過來,你要不要去看看?”


    這可是王懷玉最感興趣的,她站起身來做了個請的動作,戴森便會意的帶路。


    兩人來到被圍起來的馬車船隻前,戴森連忙叫自己的手下把油布掀開,指著那一船船的木薯杆子邀功道:“這是您要找的木薯,我們船隊跨越了三個海洋才找到的。”


    這個東西能吃,戴森見到當地土著拿它來當實物,但味道嗎,還比不上大齊的許多東西,戴森不明白為什麽王懷玉會叫他千裏迢迢的找這個東西,而且要是處理的不好,還會要人命,實在不是個好作物。


    王懷玉不需要他知道,她隻知道自己需要的東西對方確實弄了滿滿一船過來。她親自上手,在木薯杆子輕輕刮了一下,看到表皮破後的汁液和青皮白肉,就知道這一批木薯杆子還是活的。


    “你們很用心,這一批貨我很滿意。按照去年和你簽定的合同,這裏有多少斤東西你就能換多少斤想要的貨物。”王懷玉滿意道。


    正好現在秋收,秋收完了有勞動力,可以把家裏田間地頭的坡地給開墾出來種植木薯。木薯這個東西好養活,王懷玉可舍不得讓百姓用水田這種好地去種植。


    “戴老板,你可以在我們嶺南府多住一段時間,到我們各個縣去看一下,有什麽需要的都不用客氣,直接和縣衙那邊說,他們會給你準備好的。如果有別的需要,也可以和我府上的人聯係。我非常喜歡和你做生意,也歡迎你們國家的人來大齊。”王懷玉笑眯眯地伸出手。


    戴森有些受寵若驚地輕握了一下,這個握手禮是他們西歐國的禮儀,但他也知道大齊的女子講究不與外人接觸,沒有想到這位尊貴的郡主,竟然會遵從他們國家的禮儀。


    “郡主大人,您是個非常好的夥伴,我也很喜歡和您交往。”戴森真切道。


    兩人又說了一些商業互捧的話,檢查了一批木薯杆的質量,王懷玉又帶人去縣衙食堂吃了一頓飯。


    經過這一年的發展,縣衙食堂的飯菜已經吊打外麵所有的酒樓了,尤其是這種小鍋煮的菜色,縣衙裏好多官員都願意一日三餐給錢給廚師叫他們做飯,甚至還有人想要把他們挖回家。


    時隔一年再吃到嶺南食堂的飯菜,戴森也是滿滿的懷念。


    這船上每天吃的不是魚就是魚,怎麽會有這樣的美味呢。


    戴森哐哐的吃,因為和王懷玉有合作關係,又得了專門的關照,在嶺南的衣食住行幾乎都可以在縣衙裏解決,雖然需要交費用,但對於他們來說是省心省力還實惠的事情。而縣衙食堂也通過給他們提供飯菜賺了點錢,各自都滿意得很。


    最滿意的王懷玉則是第二天就找到了鄧蠻生,興致勃勃地和這位老知州說道:“鄧大人,我給桂州的百姓找到了一個更高產的糧食,用來補充耕地不足,養豬糧食缺乏的問題正正好。”


    鄧蠻生也聽到了西歐國來人的消息,隱約知道拉了一船特殊的物品,但是什麽東西卻不清楚,不過王懷玉這樣一說,他就立馬聯係上了。


    “郡主是說那些洋人帶來的東西?”鄧蠻生有些感興趣道:“他們帶來了什麽好東西,竟然讓郡主那麽看重。”


    “一個能畝產兩千斤糧食的東西,你激動不激動?”王懷玉反問道。


    “兩千斤?”鄧蠻生驚得蹭地站了起來,不可置信的又問了一遍:“你是說這個東西能畝產兩千斤?”


    連尊稱也沒有了,不過王懷玉能理解他的激動並不計較道:“對,兩千斤都是少的,如果管理得好說不定還能更高。而且這個東西不需要精耕細作,甚至不需要多肥的地。你隻要給它一捧土就可以了。”甚至和嶺南大多數作物比,木薯是更加耐幹旱的作物。


    鄧蠻生這下是徹底坐不住了,激動的走不到道,眼睛像發亮的燈泡一樣盯著王懷玉問:“郡主,這樣的神物什麽時候能讓我看看?能讓百姓種下去?”


    “現在正是時候,秋收快結束了,叫百姓們整理一下坡地就可以把木薯種下,等到過完年正好可以下種,和水稻的時間錯開。等到明年的九月份差不多可以成熟。”王懷玉說完又道:“不過木薯不能連種,最好和黃豆青菜等作物輪耕。”


    鄧蠻生不是不懂農事的官員,木薯既然是可以畝產兩千斤的作物,需要的肥力必然不少,要是連著種肯定會傷害地力,輪換著來正正好。


    “這個不是什麽大問題,桂州什麽都不多就是山地多,這個地方種過了換個地方就是了。家家戶戶種上個三四畝,一家十口使勁吃都吃不完。”鄧蠻生難得樂嗬道。


    王懷玉也笑著搖搖頭:“木薯隻是個輔助,用來調劑一下百姓的口味,或者養雞鴨豬狗還差不多。人吃多了木薯對身體不好,還是要吃主食才可以的。”


    鄧蠻生聽到也點頭記下了,不過心裏不是很讚同這段話。百姓要是真餓到頭了,連地皮草根都吃,更何況這個能本來就能吃的木薯。


    不過他也知道王懷玉這是為了百姓們好,百姓的日子現在也好起來了。不說能頓頓都吃得起白米飯,但一家人一年三百多天都能吃上正經東西了,這個是他親眼看見的變化。


    “鄧大人這兩個月要辛苦一下,將木薯的種植方法和各個縣說好,叫他們把每個村的人培訓好,同時把地整理出來,等到一月份正好下種。”


    “這個是好事情,怎麽會辛苦呢。要是這算辛苦,希望我天天都能這樣辛苦。”鄧蠻生笑著應道。


    不過也確實是辛苦,現在正值年末,是各個縣各個官員部門要做年度匯報的時候,現在要提前把種植木薯的事情安排下去,那就要多幹一份活。不過就像鄧蠻生說的,這樣好的事情他巴不得天天發生呢。


    他回去和桂州各個縣的縣令一說,大家也顧不得現在準備過年忙得不行了,紛紛把手裏的衙役抽出去,讓他們三天內把縣裏的村通知到位。


    因為木薯杆不多,王懷玉第一批隻給了桂州這些山地多的縣,而且還規定了各個縣各個村每一戶隻能領多少。這樣嚴苛的規定,頓時就讓大家夥知道了這個東西又多難得,種植管理起來就更精心了。


    蒼梧縣養豬場,現在是每天都有來自各個縣各個村的人來學習養豬技術,場裏的豬崽更是早早就預訂出去。


    當豬場裏的豬不夠用的時候,蒼梧縣第一批養豬的人就發達了,紛紛把自己已經騸好的豬挑出去叫賣,每隻豬比養豬場的高上五十到一百文錢,還附贈和養豬場一樣的技術教學,一下子就吸引了很多排不上隊的人。


    家裏養了豬的,地也就種得更加勤快了。什麽生菜、芥菜、白菜、蘿卜、茄子、隻要是家裏有地的,不管是在哪裏都種得滿滿當當。


    人吃不完了豬吃,還有剩下的就拿去曬幹菜賣給商販,或者等到有工程開工了就賣給工程隊。好多在家裏的婦人老人都靠著種菜攢了不少錢。


    像柳家村,他們是前兩年從西北遷過來的,當時就搭了幾座竹棚子對付著,一邊靠官府的接濟生活,一邊開墾自己的田地,還有建一個可以長久居住的房子,可謂是忙得八十歲的老人三歲的小兒都不能閑。


    但兩三年的奮鬥下來,他們的竹棚子早就換成了一棟棟整齊的泥胚瓦房,還是帶有玻璃的那種。每一戶人家的房子旁邊都有一個院子種滿了菜。有的人家地方寬裕的,還抓了豬來養。


    從村頭的小路進來,凡是能找到一塊平的地方都種上了東西,不管是黃豆豆角,還是青菜蘿卜,巴掌大的地都不會空閑。


    “哎,你說我們現在的生活,哪是以前能比的哦。這才幾年,咱們是房子也有了,田地也有了,家裏竟然還完官府的糧食還剩下那麽多,夠我們一家吃到明年咧。”柳老頭叼著竹竿子看著水塘下的鴨子,笑得那叫一個舒坦啊。


    他今年都快七十五了,原本還以為沒有幾年好活咧,沒有想到跟著隊伍來了嶺南,還能遇到這樣的好日子。


    以前他們吃半年麵湯半年土,一天到晚連個熱水都喝不上,現在天天能吃上白米粥,農忙的時候還能吃上幹米飯,時不時的還買得起肉來吃,這樣好的日子他可舍不得死,他還要再活個幾年,替家裏再養上幾批鴨子賣錢,再養上幾條豬,那日子可是連他們以前村裏的老財主都比不上咧。


    柳老頭越想越美,看著池塘裏的鴨子比看到親孫子還親。


    旁邊放牛的老夥計也是點點頭道:“誰說不是呢,以前哪敢想能過這樣的日子哦。你是不知道,現在我三個兒子,一年出去幹三個月的活,起碼能賺幾兩銀子回來咧,地裏的活一點也不耽擱。還有這牛和農具,縣衙竟然就這樣給我們用,真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兩個老人在這裏憶苦思甜,說的話卻是所以西北百姓的心聲。


    第116章


    他們自從來了嶺南後,這日子那是一天比一天好過,隻要不是懶的人,兩年住上新房子,有自己的地,吃飽穿暖那是沒有問題的,勤快有頭腦一點的,甚至還能攢下不少的錢,學到知識呢。


    而這一切都是縣衙給的,不管是各種政策也好,還是對他們的幫助也好,都是切切實實的,和之前他們那種隻會壓榨他們交稅的官府完全不一樣。


    有些人還有親戚在北方的時候,看著自己過的日子,也不免惦記起了自己的親朋好友。知道有同是西北來的夥伴加入了商隊的,都紛紛叫衙役幫他們寫信去勸說親戚來嶺南。


    衙役對這種呼朋喚友的行為很是喜歡,不管誰叫幫忙寫信,都是一點也不推脫的。他們可是知道現在嶺南啊就缺人,能多招點人來,繁華的是嶺南,有利的是他們。


    另一邊,在嶺南過了幾年養老生活的王定武,突然離開北上,眼看著嶺南的蔥蔥綠林變成白雪皚皚,哪怕是過了春節這天氣還是一樣的,感覺到了不適應。


    “哎,以前我可都是在西北寒風中馳騁的人,一天一夜趴在雪地裏埋伏匈奴都沒有問題,現在見著這點點雪花就覺得冷得不行了。”王定武走到了南陽府,看著今天的這一場大雪,默默給自己加了一件鬥篷。之前騎的馬也不管了,和王鬆坐在馬車裏烤著炭火。


    “那時候你才幾歲,現在是多少歲?”王鬆撇了他一眼道:“這大齊還有哪裏的氣候比得上嶺南,嶺南一年四季如春,三百六十五天都能種植食物,哪像北方,一到冬季就萬物凋零。這說起來,還不知道誰才是蠻荒之地呢。”


    王定武聽著這話得意的又添了一根炭火舒坦道:“誰說不是呢,大家都覺得嶺南是個可怕的去處,但就我的榮安慧眼識珠,早早的請封到了嶺南。在嶺南這幾年不知道比在西北好了多少。”


    每次都是,要糧食有糧食,要錢財有錢財。每個月一到固定的日子看,軍中需要的物資就準時送到,從來沒有拖延過一次。將士們不但吃飽穿暖,還養得起家人。這樣好的待遇,王定武帶了一輩子的西北軍,也沒有體驗過。


    回想起曾經跟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們,王定武眼裏漏出懷念,也不知道這些人現在過得如何。


    王鬆和他搭檔了半輩子,一個眼色就知道他在想什麽。捋了捋自己的胡子道:“和匈奴的戰事吃緊,各地有造反,能打仗的人現在都是香餑餑,要是幸運的說不定職位早就比你高了。但是那些靠著嘴巴和名聲還吃飯的人可就說不定了,還有郡主想要的匠人,這些人在戰爭中可沒有那麽重要。”


    或者說,大齊沒有多少人會關注到這些人。


    王鬆從自己的記憶裏找出幾位故人,還有王懷玉給的名單,確定了第一位要勸說的人——陳秋生。


    陳秋生年五十,南陽府淮陰人士,曾經任職軍中的軍械維修。技術高超,帶出過一群的小徒弟,還有三兒一女,都是子承父業的好手。這樣的人,在王定武領西北軍期間,待遇很好。


    但是現在嘛,王鬆看著馬車停下前的房子,估計這位故人過得不太好。


    破碎的木門上捅把手斑駁不堪,原本放著石獅子的奠基上空空如也,圍牆根下的雜草在迎風飄蕩。


    “將軍,這就是陳大人的家了。”王鬆再一次核對房子信息後回道。


    王定武有些詫異地看著眼前的樣子道:“那不能啊,這才多少年,他們父子幾個一年賺的就是上千兩銀子,這些年也攢了不少吧,怎麽房子是這樣的?而且這住的,還是城西?”


    城東城北基本都是富貴人家居住的,就是平常百姓也大都住在城南,唯有城西,是基本上是這個地方最落魄的人落腳的。王定武不敢相信,他要找的人居然住在這種地方。


    “李大人給的信上是這樣說的,是不是,我們敲一下門不就知道了?”王鬆說完,淡定的上前去叩了叩門上的銅環。


    屋裏麵,陳理聽到敲門聲,眼裏瞬間迸出一股恨意。


    “父親,你還要躲這些人到什麽時候!他們妄殺軍中將士,虐待工匠,不把我們當人看,還想要我們給他們修東西!我們好歹也算是一名兵,竟然就這樣躲起來做個縮頭烏龜?”陳理狠聲看著頭發蒼白的陳秋生道。


    陳秋生看了一眼自己已經拿不起錘子工具的手,無奈的歎了口氣。


    他又如何不狠,又怎麽想要做遺臭萬年的人?可是他有什麽辦法,一家老小都在人家的手裏,教過的徒子徒孫也全都脅迫著進了各路反軍中,他們家又怎麽可能獨善其身。


    “好了,去開門吧。這像個什麽話。”暴脾氣了一輩子的陳秋生無奈道,已經連和兒子爭辯的力氣都沒有了。


    陳理狠得不行,卻又不得不去開門。


    一開門,王定武兩人看到的就是一張熟悉的臉,臉色那是又臭又難看。


    “喲,誰把我們栗子惹成這樣,都能當爹的人,竟然還氣得噘嘴。”看到熟悉的人這樣臉色,王鬆敏銳的察覺了什麽。不過一開口,卻讓陳理怔愣,仿佛回到了幾年前在西北軍中的樣子。


    看著眼前的兩人,陳理眼睛猛地瞪大了,不可置信叫出聲:“將軍!軍師?”


    “哎喲,我們還聽得見呢,不用叫那麽大聲。”王定武掏了掏耳朵,手掌啪地拍在他肩膀上道:“你父親可在家?這許久不見,有沒有準備好好酒好菜招待我們啊?”


    王定武熟悉得不像個將軍,仿佛低配流氓找小夥伴喝酒一樣。


    但這樣熟悉的樣子,卻讓陳理這個年近三十的男人紅了眼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囂張郡主成基建狂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六月平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六月平生並收藏囂張郡主成基建狂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