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甚至比私鹽還要低一些。這些靠販賣私鹽的鹽販子賺不到錢,自然對我們恨的牙癢癢。所以找上梁少康也情有可原。”


    林清風這回聽明白了,一拍桌子大聲吼道:“我還沒找這幫家夥算賬呢,他們竟敢在背後攪渾水。也不看看他們賣的鹽又苦又澀,吃多了還容易生病,還想和我們的鹽競爭?


    嶺南的鹽剛出來,他們就抱團排斥。甚至還鼓搗了好多鹽販子不買賣嶺南的野鹽。給我們縣衙找了不少的麻煩。現在錢賺不到了,還去梁少康那裏給我們上眼藥。早知道我就找個機會把他給砍了。”


    “行啦,說的都什麽話呢。”王懷玉看了他們一眼。


    “沒有於得來,也有你李得來。隻要我們嶺南有人進出,就避免不了外界知道。怎麽應對才是我們要考慮的。”


    這下所有人都沉默了。


    外麵的局勢越來越嚴峻,打了三年天也旱了三年。百姓都死了將近一半,但在那些野心家看來卻是稱王稱霸的好機會,實在是讓他們看了心驚膽戰。


    實在不敢想象,要是讓這些家夥知道嶺南有糧食有人有鹽,有鐵。這些人能幹出什麽事來?


    一時間所有人都急切了起來。


    “那你說說怎麽辦?現在我們打也打不過,躲也躲不過。難道就這麽站著讓人家攻進來?”林清風憋屈道


    一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才建設起來的蒼梧,轉眼就可能拱手讓人。那些喊著他林縣令給他摘果子的百姓,可能喪命在馬蹄下,他就忍不住氣憤,心急。


    婁明運轉了轉手中的核桃道:“或許我們可以嚐試一下合縱連橫,挑撥離間。”


    第131章


    隻能說商戰如戰場,婁明運的這一番話讓林清風,尤其是劉然滸呆了。


    “難道隻有我想到用實力去征服嗎?你這個樣子顯得我們很呆。”劉然滸說著。


    引來一眾鄙夷的目光。


    “你是這個樣子,可不要帶上我們。”林清風嫌棄道。


    兩人在這裏活躍氣氛,婁明運輕輕的敲著桌子陳聲道:“現在大大小小各方勢力有幾十個,其中勢頭最盛的就是淮安王。他不止個人能力出彩,還有一個非常能幹的兒子,甚至淮安王世子身邊的一個女人也非常厲害。”


    說道這裏,婁明運看了一眼王懷玉,眼神有些意味不明的光。接著道:“而且懷安王打出來的旗號也是站在了仁義上,獲得淮安府、鹹北府、鹿台府幾個地方的擁護。不管是在名義上還是道義,能力上淮安王都是最有可能勝出的。”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各方對他都很提防,再加上要抵禦北方的匈奴,還有這幾年不斷的天災。再有實力的人也被拖垮了,現在都在僵持著,但一觸即發。


    王懷玉等人希望這個時間能來得遲一點,讓嶺南發展發展再發展。


    “現在大家都是強弩之末,既然這樣不如我們提前進行投資,從龍之功誰都想要,我們為什麽不能。”我們不逐鹿中原,隻是和對方簽訂友好互助條約。


    現在我們提供糧食幫助他們打天下,等天下打下來,嶺南也建設的差不多了,再要求自治應該沒問題吧?


    區域自治製度本來就是王懷玉所在時代的一個特色。事實也證明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製度,可以讓少數民族地區更好的發展。到了大齊也一樣如此,尤其是中央對地方的掌控力度本來就沒有那麽強。


    婁明運點點頭道:“就是這個意思。嶺南沒有能力逐鹿中原。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要趟這趟渾水中。不如謀一個開國功臣,將嶺南作為條件交換。


    現在嶺南的建設已經完成了一半。尤其是百裏長城和漓江口的大壩。等到建成後,嶺南就可以自成一國,到那時就算對方想要反悔,也奈何不得我們。


    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選擇多個投資的對象。當然如果對方講信用或者有實力的話,從一而終也不是不行。”


    婁明運的一番話讓劉然滸這個傻大個人都聽懵了,反應過來隻能連連感歎,“不愧是狐狸,果然精得很。”


    對於同伴陰陽怪氣的誇讚,婁明運已經習慣了,連個眼神都不帶給他的。


    王懷玉則是摸了摸自己的指節,思考著他說的話。


    “這個方麵你比較擅長,而且對外麵的局勢也熟悉。聽你的話,意思是想將寶壓在淮安王身上?如果是的話,我想我要親自跑一趟淮安府。見一見你說的淮安王。”


    王懷玉自從先帝時到嶺南,已經整整七年沒有離開過嶺南了,就算先帝駕崩,她也隻是寄了悼文,沒有回去奔喪。現在事關嶺南未來發展,她不得不去確定這一位合作夥伴值不值得。


    婁明運點點頭:“你自己去談會更放心一些,而且嶺南的情況你比我更了解。如果對方不能認同你的想法的話,那也就沒有合作的必要了。”


    他們這個團體都認可王懷玉的理念。所以願意以她為首,且按照他的要求去執行。而嶺南的現在也在告訴他們,這一條道路是對的。


    如果需要加入一個新的合作夥伴,那怕對方不插手嶺南的發展決策,但如果對方不認同,合作也很難進行下去。這是婁明運做生意多年的經驗。


    王懷玉自己本身實力就不差。這些年也沒有疏於鍛煉,甚至時不時的到軍營裏去和士兵比練,讓她帶上一隊人馬離開嶺南,他們還是很放心的。


    隻是離開後嶺南的工作要交給誰來負責?這是一個問題。


    王懷玉將目光看向林清風。


    “這些年你一直在蒼梧裏搞發展,又跟著我將嶺南跑了一個遍。嶺南的事情你比他們都要熟悉。我要是出門了,嶺南就暫時交給你代理。隻要按照之前規劃好的進行,基本沒有什麽大問題。剩下的那些小事情你解決過千百次,相信你可以將嶺南管理好的。”


    聽著王懷玉跟王懷瑾兩人說話似的語氣,林清風簡直是要抓狂。


    “行,行行,沒問題,你能不能別把我當成懷瑾他們一樣?我是二十八歲,不是八歲。”


    “那不是怕你不那麽穩重嗎?到時候會拉我們蒼梧縣縣令的形象怎麽辦?”王懷玉笑道。


    也就他們幾個聚在一塊的時候才能有些許輕鬆的氣氛。平時各自在自己的領域裏忙著麵對一群需要自己負責的工人,商人,百姓。根本沒有時間去笑一笑,平時就是板著個臉的,現在要是還板著臉,生活還有什麽樂趣?


    也是因為這種氣氛,麵對彼此的時候,他們也都能夠放開來,開玩笑,打趣彼此。


    在不知不覺的奮鬥中,他們已經形成了誌同道合的革命友誼。


    王懷玉雷風力行,在婁明運給淮安王去信的時候,她就到軍營中清點人馬準備北上了。


    一邊的林清風也開始逐漸接手她的工作,放在嶺南的工作中,重中之重的就是兩大工程和糧食問題。


    有了柳湖文的主持,漓江口的大壩建得非常迅速。短短一年的時間就有了雛形。再加上這些年來越發的幹旱,水位下降,施工也越來越方便。還有整個嶺南的勞力支持,可以說工程速度一日千裏。


    工程這邊有專門的人負責,林清風隻要時不時的去看一下進度,然後給他們需要的人手和材料就可以了。


    唯有嶺南的糧食生產是林清風,一刻也不敢鬆懈的。


    不說民以食為天,就說一個人最基本的想要活下去的條件就是糧食。誰有糧食,誰就能在這個亂世中稱王稱霸。


    嶺南這些年靠著沿海,降水雖然不足但也沒有特別幹旱。所以哪怕水稻有些許減產,也不過是恢複之前的畝產量而已,再加上有了木薯這一個高產量的糧食作物,嶺南的糧食也在緩慢的增長。


    又是一年的秋收季節。除了抓緊收獲水稻以外,還有木薯也是重頭戲,尤其是在嶺南西北地區,像桃江縣大坪縣這幾個靠山無水的地方。他們這些年種植最多的作物不再是水稻,而是木薯和芋頭。


    畝產千金的木薯實在是讓眾人開了眼界。用手挖出來直接煮來吃,就可以讓人填飽肚子。把它切成片,放在水裏麵浸泡一到兩天。拿出來晾曬,直到幹得能掰,然後再磨成木薯粉。不但可以存放很久,還可以製作成各種美食。


    用木薯粉加一定米粉混合製作的木薯籺,受到了嶺南百姓的熱烈歡迎。


    木薯籺像是個大號的餃子,裏麵包著青菜蘿卜和米飯炒成的餡料,有條件的人家,再加上一點點蝦仁,那味道簡直是絕了。巴掌大的一個成年人吃上兩三個就可以填飽肚子,這是一個非常頂餓的食物,是百姓出去幹農活或者到工地裏幹活,最受歡迎的食物。


    桃江縣的牛壩村,他們村出了一個衙役,後麵縣衙裏出了什麽好政策,他們都是第一個知道的。就像前兩年,郡主從洋人那裏買了兩船木薯杆回來,沒有任何人相信這個跟木頭棍子一樣的東西能夠種出人能吃的食物。


    他們村的衙役就第一時間向郡主申請了,給他們要了不少的木薯杆回來。一開始大家還不願意,都是將它種在一些角落的坡地上。


    但第一年收獲的時候,所有人都驚呆了。


    “這才巴掌長的一節木薯杆子就能種出十幾個手臂長的木薯了?我的老天爺啊,這一棵能有十來斤重吧。”牛壩村的莊稼好手羅大龍說道。


    他伸手顛了顛,包括杆子這一棵木薯能有三十斤重。


    “這些杆子把它砍斷了,又能當做六七顆種子,每一顆種子都能出那麽多木薯,那畝產千斤就不是假話。”


    “我的老天爺呀,竟然真的能種出那麽多東西來。不過這東西好吃嗎?也不曉得什麽味,頂不頂餓?是能頂餓的話,以後種這個都比種水稻強。”羅三狗說道。


    他們家的水田隻有兩畝,但是坡地很多。要是都能拿來種木薯,那他們家就不會有人再餓肚子了。


    羅又發點點頭,一邊給木薯掰下來一邊回答他:“這個木薯我也沒有吃過,今天算是大豐收,一會兒我們拿一些回去煮來看看吧。要是大家覺得好吃,明年就再多種一點。”


    莊稼人哪裏在意什麽好不好吃呢,能夠填飽肚子才是最重要的。


    知道要嚐試新吃食,所有人都很期待。


    羅又發按照廚房那邊給出來的菜譜,給木薯削去了外麵厚厚的那層皮。那個皮也沒浪費,拿出去喂雞也是相當好的飼料。


    剩下白花花的木薯肉切成指節大小的塊,鍋裏放上油炒熱,然後將木薯倒進去,炒到斷生。再加上鹽,放上少許的水,蓋上鍋蓋,小火燜上小半個時辰。


    不到一會,濃鬱的香氣就從廚房飄了出來。全村的人都拿著碗伸長了脖子往裏頭看。


    “味道聞著挺香的,吃起來應該也不錯。”有人期待道。


    而味道也確實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


    剛出鍋的木薯粉香軟糯,每人分得一小碗,還沒有看個真切,就被大家狼吞虎咽的都吃完了。


    “粉粉糯糯的,這味道感覺比芋頭還要好吃。”羅三狗一邊吃一邊誇讚道。


    第132章


    木薯能吃且好吃的這個消息。一下子傳遍就傳遍了整個嶺南,所有人都求著想要種這個木薯,不少人求爺爺告奶奶找各種關係,甚至都求到了王懷玉這邊。


    不過第二批的木薯種子也是有限量的。王懷玉還是優先放在了嶺南西北部那一邊。


    天氣幹旱,西北部水稻大多數都做不了。現在有了木薯頂上,他們的生活影響不算太大。


    木薯被嶺南人民開發出了多種吃法,再加上沿海的平原地區還能種植少量的水稻,嶺南糧食還算是充足。


    當然木薯吃多了對人也不好,所以王懷玉希望出海的戴森能快一點回來。


    在王懷玉前往北方的第二個月,駐紮在沿海的嶺南守軍就發現了那艘熟悉的大船。


    “來了,來了,那個洋人又來了。上一次他帶來了木薯,這一次他又帶來了什麽?真想知道海那邊還有什麽好東西。”守軍盧小魚搓了搓手期待道。


    “東西再好,那也是我們郡主讓他們找的。你沒有聽他們說嗎?木薯之前可沒有人吃過,還當我們的郡主是個傻子,花錢買這些木棍子。嘿,這些洋人肯定沒有想到,我們郡主料事如神。這樣的好東西都被她知道,還用茶葉絲綢換了回來。”


    要是他們估計就是放在麵前,也把它當做垃圾一樣一腳踢開。


    大船漸漸靠岸,守衛的士兵看著迎風飄揚的西歐國旗子,都非常激動和期盼。


    “來者何人?速速下船接受檢閱。”


    雖然認識,但該走的流程還是要走,守衛軍一絲不苟的喊話,遠遠就讓大船停下。


    戴森已經是第四次進入大齊,知道大齊的規矩,剛進入港口的時候就讓手下拋錨停船。


    欽防縣的港口其實很大,如果是豐水期的話,像戴森他們這樣大的樓船是可以沿著珠江進入到漓江口,沿著漓江進入湘江,然後直達京都的。隻是這幾年幹旱,北方到南方的水位全部下降,他們隻能在港口就下船轉乘。


    同時也是為了安全著想。不然大船不好檢查,還容易藏匿武器,萬一有人包藏禍心,就會對嶺南不利。


    “嘿,我親愛的朋友們,我又來啦。”戴森站在船頭脫下自己的水手帽,迎風朝著岸邊的守衛揮手打招呼。


    聲音隨著毫無遮擋的海岸線傳到岸邊,守衛幽黑的臉上也揚起了笑容,揮揮手回應他們。


    大船上放下甲板,船上的人陸陸續續下了船上岸。


    “戴森老板,你們這一趟怎麽去了那麽久?這都快兩年了,我們嶺南的荔枝都熟了兩次了。”盧小魚一直駐紮在欽防縣的港口,第一次接待戴森的就是他,幾次下來他們就已經混得很熟悉了。


    戴森也記得這個熱情的士兵,把自己在海上其他地方找到的一些特產遞給了他一個,“這是我在不遠處的海島上摘到的,味道甜甜的,裏麵白色的果肉也能吃,你們嚐嚐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囂張郡主成基建狂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六月平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六月平生並收藏囂張郡主成基建狂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