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物不懂種植習性,不了解他們的成長環境。學子們都隻能按照種菜的經驗,摸索著翻了地,撒了種子,輕輕蓋上一層薄土,在稍微的淋下一些水。接著就是每日的照看,然後等待發芽長大收獲了。
工作繁忙,王懷玉把種子交出去後,暫時忘記了這件事,快馬加鞭的趕到蒼梧。
梁少和看著遠處綿延數百裏的長城,鑲嵌在層巒疊嶂的青山裏,說不出有多震撼。
“就算前朝建起的防匈奴長城,也沒有嶺南這一堵城牆高大吧?”
這還是遠遠看到百裏長城的感慨,等他們一行人跑到長城門口下的時候,才是止不住的震撼。
所有人皆不約而同的仰頭看向這堵城牆,無他,這也太高,太大,太堅固了。
比京都皇城還要高,光潔如華的牆麵上找不到一丁點縫隙,灰黑色的牆體在陽光的照耀下,映出冷冰冰的鋼鐵樣。看不到寬厚的牆上,有穿著厚重盔甲的視頻再來回不斷的巡查,每隔五米的距離就設置一個哨崗,銳利警惕的眼神盯著他們。
梁少和絲毫不懷疑,但凡他們中有一個人有異動,他們這一群人就會被射成篩子。
因為在城牆上還留了一個個射箭的窗口。一直有人拿著弓箭在裏麵待命。
再看城門口,青銅色的大門幾乎和旁邊的山是一個顏色。但這個城門口能容納十輛輛馬車並行,可想而知需要鑄造這樣一扇大的門需要多少的青銅,更可怕的是能鑄造出這樣大的青銅需要什麽樣的技術。
梁少和不著痕跡的看了一下守衛手裏的兵器,確定了自己的想法。
嶺南果然深藏不露,鍛造上估計也領先他們一步了。
他拿出王懷玉給的信物,遞給城門口的守衛。守衛再三確認,也沒有給他放行。
“郡主信物不是我們能輕易分辨的。請這位公子稍等,我去把主管人叫來。”
因為看不明白,守衛急匆匆的交代了一句,轉頭離開了自己的位置。梁少和看到就在他動的一瞬間,後麵立馬來了另一個人補上。
這樣快的速度和態度,讓梁少和知道嶺南的防衛不僅做的密不透風,還有一套他不懂的模式。
他領著三百人,全是騎兵。就這樣站在城門口旁邊等候。旁邊來來往往的人都不由得把目光投向他。
“這是什麽人?從哪裏來的?竟然有那麽多馬,看起來應該是那個大老板?不過現在做生意的人真是越來越有錢了,竟然隻買了馬不買馬車。”
“什麽做生意的老板,這人看著就不像。反倒是跟門口的守衛差不多。看著是在軍營裏待過的。”
路過的人在議論紛紛,同是北方過來的商人則是有些神色巨變。
“這是淮安王世子梁少和?竟然親自帶著三百騎兵來嶺南了,難道是嶺南的聲明太旺,已經引起對方的窺視了?”
“不對,不對。要是想攻打嶺南,應該不止那麽點人。看我們剛修建好的城牆,就算是再來一百倍的騎兵也打不過嶺南。”
“這些人看著不像是來打仗的,那究竟是要幹什麽?”
第147章
在關口外麵的都是來往的商人,還有一些修建工程的隊員。雖然消息比較靈通,對嶺南也熟悉,有些人走得遠的,甚至覺得領頭的梁少和看著很眼熟。
在他們琢磨的時候,守衛已經急匆匆的帶著負責人過來了。
“大人,就是他們。”守衛將信物還給梁少和介紹道:“這是我們嶺南關的守備陳大人。”
陳武生不卑不亢的抱了下拳,聲震如雷道:“梁世子遠道而來,武生有失遠迎。郡主已經在蒼梧等候諸位多時,還請各位大人接受檢查入關。”
“什麽!我們世子過來也要接受檢查?你們嶺南就是這樣待客的?”旁邊的侍衛聽到他的話,不由得怒目圓睜,手按在腰間的刀柄上,大有一種你再說就要拔刀相見的感覺。
“就是皇帝來了也要接受檢查,我們郡主,將軍從外麵回來也要接受檢查。”陳武生寸步不讓道。
陳武生就站在那裏,身上穿著常見的盔甲,膚色是嶺南獨有的黝黑,身材和北方人比起來也不夠高大。甚至身後也沒有多少個強有力的幫手,但就是這樣,也給了梁少和等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場。
梁少和心中的震撼久久不能平靜,深深的看了一眼眼前這座不可逾越的城牆。
比城牆更難以逾越的是人心。嶺南的一個守備都能有這樣的心,真不敢想象這個地方該怎麽戰勝。
“下馬,接受檢查。”
侍衛還想再說什麽,梁少和率先翻身下馬,坦然走到一旁接受檢查了。
看著自己主子都這樣做了,侍衛還想再說什麽,也隻能憋下來跟著照做。
他們兩手打開,守衛從頭搜到尾,連馬蹄的釘子都沒有放過。確定他們隻有身上的佩刀,沒有私藏違禁品,方才放行。
這一整個流程也不慢,三十個守衛出來,不到一刻鍾的時間就搜查完了,還不耽誤旁邊的商戶檢查。
這樣敬業的精神,也確實是讓梁少和等人開了眼界。
然而這個嶺南讓他們震驚的地方才剛剛出現,等他們進入嶺南關後,看著宛若巨龍的水泥大道才是真正說不出話來。
灰色的大道蜿蜒到視線的盡頭,寬敞到能十輛馬車並行,比水麵還要平坦,馬走在上麵甚至還會打滑。
不過梁少紅也注意到,在這個水泥大道旁邊,還有約半人寬的小路是沒有經過水泥修築的,騎馬的人大多走在上麵,水泥路上則是馬車比較多。
他若有所思,難道這路也分馬走的還是人走的?
嚐試著讓馬掉轉方向,在上麵跑了一段。發現確實是一定會跑的比較舒服。而水泥地上他坐過車,不用嚐試也知道肯定會很平穩。
經過這一個小小的細節,梁少和不得不為嶺南的智慧所折服。
他們以為這樣的路隻是嶺南關到郡主府有,等他們走到各縣的時候才發現,這竟然是連接了整個嶺南所有縣城的路。
“嶺南之富裕實在是令人震撼。”
他的感慨見到王懷玉的時候,看著她簡單的衣著,不帶任何飾品的妝容發色,隻能是甘拜下風,自愧不如。
“大齊也好,我們淮安王府也罷,未來十年甚至百年都不可能超越嶺南。”如果一個人比自己好一點,那他可能會嫉妒,但一個人已經走到了頂峰,他就隻能站在山腳下望而興歎。
“榮安郡主。”
梁少和下馬,恭敬有禮的打了招呼,絲毫不見兩年前在淮安府的傲氣。
王懷玉穿著和天工大學學子服相似的衣裙,頭發和學子一樣盤起,也比去年少了一分銳利,眉眼間多了一分溫和。
“世子許久不見,遠道而來榮安有失遠迎了。”王懷玉笑意盈盈道,將人請進府裏。
郡主府幾經修繕,已經融合了嶺南的特色,還有一些現代的科技感,讓見慣世麵的梁少和也嘖嘖稱奇。
“你府裏麵的水都是自動的,這節省了多少人力啊。自從我進入了嶺南,我才發覺到底誰才是蠻荒之地。西北地區甚至京都江南和你們比起來都落後了。”
“確實是,科技讓人讓社會進步,可以解放人們的生產力。看,有了這些科技,我們現在建房子,修公路,哪怕是種地都方便了很多,以前需要五個人幹的活,現在隻要兩個人就夠了。剩下的那三個人就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久而久之能給我們官府創造的稅收也就更多了。所以說這是個利國利民的好事。”
“科技”梁少和喃喃自語。
技,他倒是很熟悉,與匠同等,是國家中第三次等的東西。各朝各代都是把農、軍、士放在首位,將技放在首位的真是聞所未聞。但是看嶺南如此,便知王懷玉的做法對的。這顛覆了他的認知。
“世子此次前來不是想要知道為什麽嶺南軍如此擅戰嗎,我帶你到軍營和嶺南幾個縣逛逛吧。”
在王懷玉說話間,下人也在緊張的準備今天的宴席。
王懷玉和梁少和吃的要精致量少味道好,還要體現出他們嶺南的特色。侍衛們吃的則要量大管飽,還要色香味俱全。這一兩個時辰內就要準備妥當,實在是有點考驗管家。不過郡主府難得來一次客,大家都擼起袖子準備秀一手。
不過王懷玉也沒有忘記府裏的下人已經被她勸了一大半出去自立門戶了,剩下照顧她們家幾個還夠,現在來這幾百號人,還真不能行。
她讓管家拿了自己的帖子,請蒼梧縣的縣衙食堂幫忙做了大鍋飯。
別說這是大鍋飯了,在大齊這個還是吃燉煮的時代,食堂用鐵鍋炒出來的菜,吃得這些侍衛滿嘴流油。
“他奶奶的,到底是誰在說嶺南窮,嶺南人連蟲子都吃的!這蟲子要是能做得那麽好吃我們也吃啊!看看人家吃的東西,和他們比起來感覺我們吃的簡直是豬食!”
食堂裏,侍衛吃得肚子撐到走不動道了,嘴也不想停下來。
吃不下了了,那就說吧。從他們聽到的傳聞到真正看見嶺南,從這裏的一草一木,再到這裏的一飯一水。
這顛覆他們認識的嶺南,就算是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旁邊的廚房工人聽到了他們的話,笑嗬嗬的插了一句道:“客人說得還真不對,我們這裏的豬吃的都快比得上我們人嘞。”
工人說的這話可不是誇張,隻不過是他們以前比。
現在的豬吃的是剩飯剩菜,有油水,有米湯。每頓都有米糠,偶爾還添加玉米麵。這些東西放在他小時候哪裏有的吃?
侍衛看了一眼他拿著的大桶,那裏麵裝的就是食堂的剩飯剩菜,他們餐盤上的殘渣和油水也被用熱水過一遍倒進去。
看著上麵白花花的飄著一層油花,他們不禁咂舌。
“這不會就是拿去喂豬的吧?”
“當然啊,都是吃剩的東西,難不成還要留給人吃?”廚工笑道。
“怪不得說比我們人吃的還好,看那油水可不就是嘛。”
侍衛有些酸溜溜道。他們還以為自己在淮安府能夠吃飽穿暖,不被餓死有多好呢。結果人家嶺南府連頭豬的待遇都比他們好,唉,真是人比豬都得氣死。
“也就是群主帶著我們幹了幾年才有今天這樣的好日子。十年前我們比你們還不如嘞,那些來做生意的客商,哪個不說我們是窮鬼啊,現在倒是巴巴的來找我們了。”廚工說的滿是自豪的揚起頭。
這樣自豪的神情,侍衛們在嶺南的每個人臉上都看見過。也是當他們問一些嶺南事情的時候,被問到的人也是滿臉自豪的向他們介紹。
他們不懂什麽叫向心力和凝聚力,隻覺得他們都很愛嶺南。
他們稍微想了想,如果換做自己,自己會像他們那樣自豪的介紹淮安府嗎?
答案是,不會。
為什麽不會?
這不止是他們要想的問題,更是梁少和要想知道的問題。
他和王懷玉走在嶺南的軍營中,看到了截然不同的訓練方式。
浪花不斷的海灘上,穿著半截褲子的士兵在來回奔跑。穿著和樹木一樣顏色衣服的小隊,在叢林中來回穿梭,平坦的校場上放了許多網和木樁。
“這難道是王家獨有的練兵之術?至於我所見的任何一家練兵之法都不一樣。”
兵家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單獨的門派,很多人能打仗能領兵但就是成不了大將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於會不會練兵。
好的將軍能把一群烏合之眾變成精兵,不好的將軍帶了精兵也跟烏合之眾一樣。
看到嶺南軍的訓練方法,作為一個帶兵的人,梁少和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精妙。
但對於王懷玉這樣的不設防,他有些意外也有些不解。
“這不是我王家獨有的,隻是借鑒了各位前輩各個朝代的而已,算是集各家之所長吧。”王懷玉有些懷念道。
這些都是她曾經的青蔥歲月,那些與戰友並肩作戰的日子,是她上輩子這輩子下輩子都忘不了的。
梁少和聽道,以為是王家從各個兵書典籍得來的同樣也是很敬佩。
“郡主這樣讓我進來,不怕我也學了去嗎?”梁少和還是把自己的疑問問出口了。
王懷玉看了他一眼,笑得很是張揚自信道:“隻不過是表麵的方法,世子想要我撰抄一本給你都可以。真正練兵練的軍心,光有方法有什麽用?”
梁少和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但他自認為自己也不差,和王懷玉差的不過是方法而已。所以王懷玉這樣一說,他便好奇了。
工作繁忙,王懷玉把種子交出去後,暫時忘記了這件事,快馬加鞭的趕到蒼梧。
梁少和看著遠處綿延數百裏的長城,鑲嵌在層巒疊嶂的青山裏,說不出有多震撼。
“就算前朝建起的防匈奴長城,也沒有嶺南這一堵城牆高大吧?”
這還是遠遠看到百裏長城的感慨,等他們一行人跑到長城門口下的時候,才是止不住的震撼。
所有人皆不約而同的仰頭看向這堵城牆,無他,這也太高,太大,太堅固了。
比京都皇城還要高,光潔如華的牆麵上找不到一丁點縫隙,灰黑色的牆體在陽光的照耀下,映出冷冰冰的鋼鐵樣。看不到寬厚的牆上,有穿著厚重盔甲的視頻再來回不斷的巡查,每隔五米的距離就設置一個哨崗,銳利警惕的眼神盯著他們。
梁少和絲毫不懷疑,但凡他們中有一個人有異動,他們這一群人就會被射成篩子。
因為在城牆上還留了一個個射箭的窗口。一直有人拿著弓箭在裏麵待命。
再看城門口,青銅色的大門幾乎和旁邊的山是一個顏色。但這個城門口能容納十輛輛馬車並行,可想而知需要鑄造這樣一扇大的門需要多少的青銅,更可怕的是能鑄造出這樣大的青銅需要什麽樣的技術。
梁少和不著痕跡的看了一下守衛手裏的兵器,確定了自己的想法。
嶺南果然深藏不露,鍛造上估計也領先他們一步了。
他拿出王懷玉給的信物,遞給城門口的守衛。守衛再三確認,也沒有給他放行。
“郡主信物不是我們能輕易分辨的。請這位公子稍等,我去把主管人叫來。”
因為看不明白,守衛急匆匆的交代了一句,轉頭離開了自己的位置。梁少和看到就在他動的一瞬間,後麵立馬來了另一個人補上。
這樣快的速度和態度,讓梁少和知道嶺南的防衛不僅做的密不透風,還有一套他不懂的模式。
他領著三百人,全是騎兵。就這樣站在城門口旁邊等候。旁邊來來往往的人都不由得把目光投向他。
“這是什麽人?從哪裏來的?竟然有那麽多馬,看起來應該是那個大老板?不過現在做生意的人真是越來越有錢了,竟然隻買了馬不買馬車。”
“什麽做生意的老板,這人看著就不像。反倒是跟門口的守衛差不多。看著是在軍營裏待過的。”
路過的人在議論紛紛,同是北方過來的商人則是有些神色巨變。
“這是淮安王世子梁少和?竟然親自帶著三百騎兵來嶺南了,難道是嶺南的聲明太旺,已經引起對方的窺視了?”
“不對,不對。要是想攻打嶺南,應該不止那麽點人。看我們剛修建好的城牆,就算是再來一百倍的騎兵也打不過嶺南。”
“這些人看著不像是來打仗的,那究竟是要幹什麽?”
第147章
在關口外麵的都是來往的商人,還有一些修建工程的隊員。雖然消息比較靈通,對嶺南也熟悉,有些人走得遠的,甚至覺得領頭的梁少和看著很眼熟。
在他們琢磨的時候,守衛已經急匆匆的帶著負責人過來了。
“大人,就是他們。”守衛將信物還給梁少和介紹道:“這是我們嶺南關的守備陳大人。”
陳武生不卑不亢的抱了下拳,聲震如雷道:“梁世子遠道而來,武生有失遠迎。郡主已經在蒼梧等候諸位多時,還請各位大人接受檢查入關。”
“什麽!我們世子過來也要接受檢查?你們嶺南就是這樣待客的?”旁邊的侍衛聽到他的話,不由得怒目圓睜,手按在腰間的刀柄上,大有一種你再說就要拔刀相見的感覺。
“就是皇帝來了也要接受檢查,我們郡主,將軍從外麵回來也要接受檢查。”陳武生寸步不讓道。
陳武生就站在那裏,身上穿著常見的盔甲,膚色是嶺南獨有的黝黑,身材和北方人比起來也不夠高大。甚至身後也沒有多少個強有力的幫手,但就是這樣,也給了梁少和等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場。
梁少和心中的震撼久久不能平靜,深深的看了一眼眼前這座不可逾越的城牆。
比城牆更難以逾越的是人心。嶺南的一個守備都能有這樣的心,真不敢想象這個地方該怎麽戰勝。
“下馬,接受檢查。”
侍衛還想再說什麽,梁少和率先翻身下馬,坦然走到一旁接受檢查了。
看著自己主子都這樣做了,侍衛還想再說什麽,也隻能憋下來跟著照做。
他們兩手打開,守衛從頭搜到尾,連馬蹄的釘子都沒有放過。確定他們隻有身上的佩刀,沒有私藏違禁品,方才放行。
這一整個流程也不慢,三十個守衛出來,不到一刻鍾的時間就搜查完了,還不耽誤旁邊的商戶檢查。
這樣敬業的精神,也確實是讓梁少和等人開了眼界。
然而這個嶺南讓他們震驚的地方才剛剛出現,等他們進入嶺南關後,看著宛若巨龍的水泥大道才是真正說不出話來。
灰色的大道蜿蜒到視線的盡頭,寬敞到能十輛馬車並行,比水麵還要平坦,馬走在上麵甚至還會打滑。
不過梁少紅也注意到,在這個水泥大道旁邊,還有約半人寬的小路是沒有經過水泥修築的,騎馬的人大多走在上麵,水泥路上則是馬車比較多。
他若有所思,難道這路也分馬走的還是人走的?
嚐試著讓馬掉轉方向,在上麵跑了一段。發現確實是一定會跑的比較舒服。而水泥地上他坐過車,不用嚐試也知道肯定會很平穩。
經過這一個小小的細節,梁少和不得不為嶺南的智慧所折服。
他們以為這樣的路隻是嶺南關到郡主府有,等他們走到各縣的時候才發現,這竟然是連接了整個嶺南所有縣城的路。
“嶺南之富裕實在是令人震撼。”
他的感慨見到王懷玉的時候,看著她簡單的衣著,不帶任何飾品的妝容發色,隻能是甘拜下風,自愧不如。
“大齊也好,我們淮安王府也罷,未來十年甚至百年都不可能超越嶺南。”如果一個人比自己好一點,那他可能會嫉妒,但一個人已經走到了頂峰,他就隻能站在山腳下望而興歎。
“榮安郡主。”
梁少和下馬,恭敬有禮的打了招呼,絲毫不見兩年前在淮安府的傲氣。
王懷玉穿著和天工大學學子服相似的衣裙,頭發和學子一樣盤起,也比去年少了一分銳利,眉眼間多了一分溫和。
“世子許久不見,遠道而來榮安有失遠迎了。”王懷玉笑意盈盈道,將人請進府裏。
郡主府幾經修繕,已經融合了嶺南的特色,還有一些現代的科技感,讓見慣世麵的梁少和也嘖嘖稱奇。
“你府裏麵的水都是自動的,這節省了多少人力啊。自從我進入了嶺南,我才發覺到底誰才是蠻荒之地。西北地區甚至京都江南和你們比起來都落後了。”
“確實是,科技讓人讓社會進步,可以解放人們的生產力。看,有了這些科技,我們現在建房子,修公路,哪怕是種地都方便了很多,以前需要五個人幹的活,現在隻要兩個人就夠了。剩下的那三個人就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久而久之能給我們官府創造的稅收也就更多了。所以說這是個利國利民的好事。”
“科技”梁少和喃喃自語。
技,他倒是很熟悉,與匠同等,是國家中第三次等的東西。各朝各代都是把農、軍、士放在首位,將技放在首位的真是聞所未聞。但是看嶺南如此,便知王懷玉的做法對的。這顛覆了他的認知。
“世子此次前來不是想要知道為什麽嶺南軍如此擅戰嗎,我帶你到軍營和嶺南幾個縣逛逛吧。”
在王懷玉說話間,下人也在緊張的準備今天的宴席。
王懷玉和梁少和吃的要精致量少味道好,還要體現出他們嶺南的特色。侍衛們吃的則要量大管飽,還要色香味俱全。這一兩個時辰內就要準備妥當,實在是有點考驗管家。不過郡主府難得來一次客,大家都擼起袖子準備秀一手。
不過王懷玉也沒有忘記府裏的下人已經被她勸了一大半出去自立門戶了,剩下照顧她們家幾個還夠,現在來這幾百號人,還真不能行。
她讓管家拿了自己的帖子,請蒼梧縣的縣衙食堂幫忙做了大鍋飯。
別說這是大鍋飯了,在大齊這個還是吃燉煮的時代,食堂用鐵鍋炒出來的菜,吃得這些侍衛滿嘴流油。
“他奶奶的,到底是誰在說嶺南窮,嶺南人連蟲子都吃的!這蟲子要是能做得那麽好吃我們也吃啊!看看人家吃的東西,和他們比起來感覺我們吃的簡直是豬食!”
食堂裏,侍衛吃得肚子撐到走不動道了,嘴也不想停下來。
吃不下了了,那就說吧。從他們聽到的傳聞到真正看見嶺南,從這裏的一草一木,再到這裏的一飯一水。
這顛覆他們認識的嶺南,就算是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旁邊的廚房工人聽到了他們的話,笑嗬嗬的插了一句道:“客人說得還真不對,我們這裏的豬吃的都快比得上我們人嘞。”
工人說的這話可不是誇張,隻不過是他們以前比。
現在的豬吃的是剩飯剩菜,有油水,有米湯。每頓都有米糠,偶爾還添加玉米麵。這些東西放在他小時候哪裏有的吃?
侍衛看了一眼他拿著的大桶,那裏麵裝的就是食堂的剩飯剩菜,他們餐盤上的殘渣和油水也被用熱水過一遍倒進去。
看著上麵白花花的飄著一層油花,他們不禁咂舌。
“這不會就是拿去喂豬的吧?”
“當然啊,都是吃剩的東西,難不成還要留給人吃?”廚工笑道。
“怪不得說比我們人吃的還好,看那油水可不就是嘛。”
侍衛有些酸溜溜道。他們還以為自己在淮安府能夠吃飽穿暖,不被餓死有多好呢。結果人家嶺南府連頭豬的待遇都比他們好,唉,真是人比豬都得氣死。
“也就是群主帶著我們幹了幾年才有今天這樣的好日子。十年前我們比你們還不如嘞,那些來做生意的客商,哪個不說我們是窮鬼啊,現在倒是巴巴的來找我們了。”廚工說的滿是自豪的揚起頭。
這樣自豪的神情,侍衛們在嶺南的每個人臉上都看見過。也是當他們問一些嶺南事情的時候,被問到的人也是滿臉自豪的向他們介紹。
他們不懂什麽叫向心力和凝聚力,隻覺得他們都很愛嶺南。
他們稍微想了想,如果換做自己,自己會像他們那樣自豪的介紹淮安府嗎?
答案是,不會。
為什麽不會?
這不止是他們要想的問題,更是梁少和要想知道的問題。
他和王懷玉走在嶺南的軍營中,看到了截然不同的訓練方式。
浪花不斷的海灘上,穿著半截褲子的士兵在來回奔跑。穿著和樹木一樣顏色衣服的小隊,在叢林中來回穿梭,平坦的校場上放了許多網和木樁。
“這難道是王家獨有的練兵之術?至於我所見的任何一家練兵之法都不一樣。”
兵家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單獨的門派,很多人能打仗能領兵但就是成不了大將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於會不會練兵。
好的將軍能把一群烏合之眾變成精兵,不好的將軍帶了精兵也跟烏合之眾一樣。
看到嶺南軍的訓練方法,作為一個帶兵的人,梁少和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精妙。
但對於王懷玉這樣的不設防,他有些意外也有些不解。
“這不是我王家獨有的,隻是借鑒了各位前輩各個朝代的而已,算是集各家之所長吧。”王懷玉有些懷念道。
這些都是她曾經的青蔥歲月,那些與戰友並肩作戰的日子,是她上輩子這輩子下輩子都忘不了的。
梁少和聽道,以為是王家從各個兵書典籍得來的同樣也是很敬佩。
“郡主這樣讓我進來,不怕我也學了去嗎?”梁少和還是把自己的疑問問出口了。
王懷玉看了他一眼,笑得很是張揚自信道:“隻不過是表麵的方法,世子想要我撰抄一本給你都可以。真正練兵練的軍心,光有方法有什麽用?”
梁少和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但他自認為自己也不差,和王懷玉差的不過是方法而已。所以王懷玉這樣一說,他便好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