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大齊為大梁,年號開元,淮安王依舊沿用的淮安這個封號,改為淮安帝,依舊尊奉原來的宗廟和各位皇帝。


    朝臣也不出意料的幾乎都是世家出身,但有些不同的是,除了宰相這一職務外,竟然還具體的分設了六部,這可不是大齊的那種花架子,哪怕分社六部權利還是在宰相世家手裏。大梁的六部是直接對接皇帝的,宰相隻是皇帝的副手而已。


    六部中有一半是從崔王謝盧四家出來的,但有兩位卻讓人出乎意料。


    最重要的戶部竟然是來自嶺南的婁明運,更讓他們想不到的是,王懷玉竟然被封為大梁唯一的一位異姓王——嶺南王。


    此爵位還能世襲罔替,更離譜的是,嶺南隻需要名義歸屬於大梁,嶺南的官職任免朝廷不插手!


    此等旨意一出來,就算是世家也看得目瞪口呆。


    “這這這,真是昏君,比武帝還要昏庸!竟然如此放權給嶺南府,也不怕嶺南就此勢大養起了野心!”


    所有官員都很震驚,淮安帝竟然會給王懷玉這樣的待遇,這和共享江山有什麽區別?尤其是他們的戶部尚書,還是和王懷玉一起打江山守嶺南的婁明運!


    “陛下,此事請三思啊。天子之權利如何能分給他人?就算她王懷玉現在沒有二心,誰又可保證她的繼任者也是如此?此舉乃是為日後分裂埋下的禍根,還望陛下收回旨意。”由謝家出任的左丞相言辭懇切的分析道。


    “此番大事能成,有賴於榮安郡王的慷慨相助,這是寡人未登基時就已經許下的諾言,要是過河拆橋豈不是寡人言而無信?而一位君主都如此,寡人和朝廷豈還可有信與百姓?此事不必多言,嶺南就歸於榮安郡王管理,日後朝廷不再過多插手。”


    這和周朝時的分封製有什麽區別?嶺南竟然隻要每年上供即可,不管兵權還是官權都牢牢的握在了嶺南王手裏,他日若是想要起兵反朝廷,那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天下好不容易才平定,不管是世家還是平民都不願意再多生事端。


    但淮安帝也說了,這是人家早早就達成的交易,他們這些後來者又怎麽改變得了?所以哪怕知道有諸多的不合理,他們都隻得捏著鼻子認下。


    得到冊封的王懷玉當然需要前往京都受封,這是她來嶺南後第二次離開嶺南,第一次的時候還是和淮安王達成合作,現在去隻是為了捧回勝利的果實。


    “此前往京都參加陛下的登基大典,不要太過隆重,隻要把天工大學出廠的物件,還有紙張和活字印刷的方子帶上去作為賀禮即可。”王懷玉看著收拾了幾十箱行李的秋香,搖頭笑道:“你這弄得跟搬家一樣,我不過是去個一年半載就回來了。”


    秋香卻是不讚同的搖搖頭:“郡王說的這是什麽話,您現在的身份可不同於往,這可是您第一次作為郡王麵對眾人,開天辟地頭一個女郡王!該帶的行頭還是要帶上的,不然人靠衣裝佛靠金裝,那些沒眼色的人能把您瞧低了去。”


    秋香作為王懷玉的貼身大總管和秘書,照顧著她的衣食住行,飲食起居,還有身邊的公文來往,人情世故。


    現在王懷玉當上了郡王,相對應的禮服也是由她去操辦,隻不過王懷玉是開了先河,用男子的郡王禮服總感覺有些別扭,秋香隻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嶺南為數不多的幾個禮官,將男子的禮服改做女子的。


    衣服繡著日月同輝,山川河流,蟲魚鳥獸,和郡主服飾最不同的一個地方,就是有了一條四爪的蟒盤踞在胸前,這就是郡王的身份象征。


    “登基大典,您需要穿著這身禮服陪著皇帝和文武百官走一天,快試試合不合適。”秋香拿著衣服比了又比,還是不太放心道:“我給做了兩套,這衣服的料子難得,時間又太趕了繡娘緊趕慢趕才趕出來的,要是有什麽您可以找來替換。”


    按理說這樣的禮服是朝廷發放的,但不是嶺南離得遠嘛,王懷玉又有自主權,製作禮服這樣的小事情也就不必麻煩宮裏了。到時候他們把這個樣式遞送上去,讓宮裏以後都照著這個來做也一樣。


    秋香想了想甚至道:“要不我還是陪著你去吧?這千裏迢迢的禮節又如此繁瑣,有我在你身邊還能幫您留意些,不然讓石雷他們這些大老粗去,我怕還得您操心他們。”


    長輩一樣絮絮叨叨的話,讓王懷玉不自覺的感覺到了溫暖。


    “你呀就是操心太多了,幫我好好的把嶺南守好吧。這一次我和清風他們都要出門,要是你也跟著去了嶺南可就沒有能扛事兒的了。”


    “更何況石雷他們又不是隻會打打殺殺,他們比你想的要細心周到得多,不然我可不會選他們過去。”王懷玉安慰道。


    主仆兩商量了一下午才把出門的事情處理好,決定要輕車從簡,而終於能夠衣錦還鄉的林清風,帶的東西可就多了,甚至是王懷玉的兩倍多。


    看著沒有盡頭的車隊,王懷玉很少的無語住了。


    “你這是準備去走商嗎?你這帶的隊伍比人家相對還要長。都裝什麽東西了?”


    “你不懂,我爹這些年給我來信罵得我狗血淋頭,甚至說要和我斷絕父子關係。現在知道我要受重用了,還不肯低頭和我說和,我這做兒子的不得先展示展示我的誠意?這些都是嶺南的特產,還有我在嶺南做出來的成績。都帶回去給他看看,讓他也曉得我這個兒子做的不錯。不用擔心在他那些舊同僚和兄弟麵前抬不起頭了。”


    林清風在嶺南奮鬥了十幾年,從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到現在三十多歲的中年人,已經成家立業有自己孩子了,但依舊保持著自己的‘童心’。


    王懷玉知道他是想和家裏修複關係,便不再多說,而是問道:“東西夠不夠?有什麽需要的,你直接去廠裏麵拿就好,把賬記我名下。”


    “這番回去要是想留在家裏麵,或者留在京都也可以。我看陛下還挺願意你去那邊當官的。”


    第163章


    “先看看再說吧,現在大梁就是個破爛攤子,我們過去就是補破爛的,不過這才能做出功績來,我都知道。就是習慣了嶺南的做派,真讓我回去幹他們那個,還真不一定能行。”林清風也有自己的考量。


    雖然嶺南的地方小是小了點,但習慣上來說,他還真更習慣嶺南的作風。自己有什麽隻能是對百姓有利的,能行得通的,王懷玉都給他最大的方便,不用擔心顧及誰的麵子,更不用聽從誰的指手畫腳。但要是回去了,上頭就還有上官、有皇帝,說起來真不一定自由。


    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嶺南能給出的東西沒有大梁給得多,地位上就更不用說了。尤其是他家這些年雖然不怎麽樣得力,但也因為不得力才在這權力更替的十幾年裏保存至今。最近更是因為他的關係,好幾個兄弟都得到了重用。


    不止是林家,凡是和王懷玉交往得不錯的幾個人,他們身後的家族不管是同不同意科舉製的出現,但在科舉製出現的時候,都很識時務的去參加了。


    而作為第一批參加科舉的世家子弟,隻要不是什麽草包大都能在一群才學了幾年的農民子弟中脫穎而出,這些人最少也被授予一縣之長的官職,能力再突出些的,更是直接留任在京都。


    林清風這一次回去是以嶺南的知府的身份回去,是大梁建立後重新劃分出來的三十二個州府中,最毫無疑問,權力最大的一個。


    當然,和他一起進京的王懷玉才是討論度最高的。


    “嶺南王也回來了,想當初她出去嶺南的時候,大家還當一個小姑娘流放到那種地方,不知道有多少可惜,虧得有王定武這個武夫在一旁鎮著。誰能想到這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轉眼人家當了大梁唯一的一個異姓王,手握著嶺南政權衣錦還鄉了呢。”隔壁尚書府,現在已經是侍郎府的吳家,看著對麵緊趕慢趕著裝修的郡王府,連羨慕都不知道該羨慕什麽。


    “你看看著王府,裝修得倒是比外麵的什麽公主府、王府還要豪華。聽說宮裏還沒有來得及修整呢,皇帝就讓工部的人先來修整郡王府了。普天之下,怕是連皇帝的兒子都沒有這個待遇。”


    所有人都看見皇帝對嶺南王的重視,工部的人更是體會最深的。


    王府在十幾年前還隻是王家的府邸,在王懷玉一家前往嶺南的時候,王府還有人打理,王懷玉甚至讓王家的宗親住進去,不過族長這個人很是通透,怕有的人住著住著就生了歪心思,每年寧願自己過來幫忙看幾下,放著在那裏,也不同意讓族裏的人入住。


    這些年嶺南和族裏聯係不多,隻是年輕一輩在軍營中沒有了出路的時候,王懷玉邀請他們到了嶺南去發展,陸陸續續的也有將近五六十號年輕人從嶺南學到東西,走南闖北。大梁開啟科舉後,更是考中了不少人,這些人現在在各個地方當官呢。


    再加上王懷玉現在身份非同尋常,族裏原就勢大的這一支,現在更是被放到了最前麵。


    “我們王家難得出了這樣一個人才,現在皇帝重視著,這一次回來參加陛下的登基大典,估計待不了不久就要回嶺南了。到時候族裏的祭祖也緊著時間來,讓嶺南王這一支也趕得上。”王家的族長過來幫著監工嶺南王府的建造,一邊和自己兒子說著。


    王族長的年紀越發大了,尤其是經曆了這十幾年的戰亂,要不是有王懷玉這一支在嶺南當後盾,給他們提供不少的支持,估計王家這一次也夠嗆。現在能安安穩穩苟到新皇登基,族裏的晚輩也各有各的出息,他感覺自己就算是去見祖宗也問心無愧了。


    他死了之後繼承族長位置的必然是他兒子王抱樸,這個兒子野心不大,是個守成的好苗子。以後隻要不和嶺南王這一支鬧翻分宗,那他們王家想要長長久久的發展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想到這裏,王族長也是有些擔心,要是兩家人離得遠以後還會親嗎?


    王懷玉想不到那麽長遠的事情,或者說她沒有這一個意識,這還是在臨出發的時候王定武問了一句,“你祖母長眠在嶺南也有五年之久,等你回了京都和族叔商量一下,挑選個日子帶你祖母回去落葉歸根吧?這些年她一直和你祖父分割兩地,沒道理死了也埋在一南一北。這要是讓你祖父知道了,非得拿鞋板子抽我不可。”


    習慣了火葬的王懷玉楞了一下神,鄭重答應:“好,父親放心,這次回去我一定和族長商量,盡快把祖母帶回去。”


    這一次時間比較緊張,而且也沒有到可以遷墳的日子,便沒有隨著王懷玉一起上京。


    一共是三百人,全都是精銳中的精銳,哪怕是穿著就簡單的服飾,看著人畜無害的樣子。但隻要一經過他們身邊或是多看了中間幾眼,來往的人都感覺到汗毛聳立。


    水路陸路交換著來,三百號人就連最弱的林清風都是在馬背上練過的,急行軍起來絲毫不拖後腿。商隊能走半年的時間,他們硬是兩個月就到了。就是帶的各色特產遲了一點。


    “嶺南王進京了!”


    “嶺南王進京了!”


    王懷玉等人才拿著路引文書入城,消息立馬就傳開了。隨著王府的大門打開,一群王懷玉沒有見過的侍衛婢女齊刷刷的跪下,齊聲高呼:“見過郡王、郡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都起來吧,也別千歲了。能活千歲的那是王八不是郡王。”王懷玉好久沒有遇到過這種陣仗了,有些無奈的揮了揮手和旁邊候著的大管家道:“以後你們該幹什麽就幹什麽去,這種東西就別弄了。”


    管家也是第一次見這樣灑脫的主子,好在久經曆練,蒙了一下便立馬回神了。


    “是,郡王這是第一次回府,奴才這才讓人出來認下主子,免得有人不長眼衝撞了主子。”管家討好地笑笑道。


    林清風將人送到了王府前,騎著自己的馬也不下去了,“我家離得不遠,我爹娘知道我回來估計也盼著呢,我就不進去了。等我回家了過幾天再過來看看你的新房子,到時候記得準備好酒菜招待我們。”


    說著,勒轉韁繩,調轉了馬頭往反方向跑去了。


    “獵狐隊,你們幾個跟著林大人。”王懷玉沒有想到他那麽急,這話還沒有說清楚呢就走。趕緊讓身邊的侍衛分了一個小隊跟上去。


    好在他們都很熟悉,王懷玉一點名這些人就立馬跟了上去。目睹了這一幕的管家、還有旁邊的鄰居都各自思量了起來。


    不管別人怎麽想,在馬上顛簸了兩個月的王懷玉等人隻想好好的休息一番。但這封建社會就是那麽的不人性,別管她是什麽地方回來有多累,都得第一時間先去皇宮拜見皇帝。而且這還不能穿得太簡陋潦草。


    王懷玉匆匆洗漱完,穿上新製作的朝服,不是很適應的坐上了馬車,在馬車咕嚕咕嚕轉的聲音中,一步步靠近宮牆。


    這還是她第二次進皇宮吧?想比於第一次梁少康和武帝的時候,這個皇宮看著破敗了不少,花草樹木也像是很久沒有人打理過的樣子,紅色的宮牆甚至掉了顏色。


    “看來我們的皇帝現在日子也不太好過啊。”王懷玉感慨。


    何止是不好過,簡直就是一窮二白!


    大齊之所以崩的那麽快,梁少康甚至被宮女太監弄死在宮裏,就是當時京都、皇宮沒有一粒米一兩銀子了。再加上後麵有那麽多叛軍進駐,但凡能夠搜刮的早就被搜刮走了。


    能給淮安帝留個宮殿已經是很不錯了,起碼沒有一把火燒了,不然現在皇帝都不知道住在那裏。


    王懷玉想著,淮安帝盼她來卻是盼得望眼欲穿。


    “嶺南王來了沒有?”


    “來了來了,陛下,侍衛通傳嶺南王已經進入宮門了,現在正趕過來呢。”


    “嶺南王到哪裏了?要不朕還是出去迎一迎吧?”


    淮安帝伸長了脖子往外瞧,聽著太監的話也不管自己的身份了,掀起了龍袍,蹭地站了起來,快步往外走,那模樣是真的要第一時間見到王懷玉。


    這不著急不行啊,自從接手了大梁這個爛攤子,淮安帝才知道做個皇帝比做個將軍做個王爺要難多了!


    他們淮安府經過幾年的喘息才一鼓作氣把大梁打下來,但這打下來的江山破破爛爛的還得自己拿錢來補,更可怕的是自己也沒有錢啊!


    淮安帝這段時間簡直是食不下咽夜不能寐,每天閉眼睜眼都是搞錢,有時候恨到極致了,都想要自己拿上大刀去把世家的門劈開,劫富濟貧。


    不過想歸想,他還沒有失心瘋就不敢幹這個事。


    但是王懷玉不一樣啊!嶺南出了名的富裕,要是能向她借一點,應該能渡過難關吧?


    淮安帝打著自己的小算盤,走出宮殿門口看見王懷玉跟看見財神爺一樣親切。


    “榮安啊,一別多年,你這還是風華依舊啊!你爹生了個好女兒,要是我有個女兒比得上你,也不至於要那幾個不成器的擔大任。”


    淮安帝生硬的拉家常,讓王懷玉雞皮疙瘩掉一地,甚至懷疑他是不是被誰魂穿了,很是不對勁的將人打量了一番。


    “陛下,您現在已經是皇帝了,這個拉家常的樣子實在不像是你。”王懷玉歎氣道:“我一路奔波挺累的,能不能讓我坐著吃點東西再說?”


    “行行行,是朕想得不周到了,福安,你趕緊按照郡王的要求,把好吃好喝的都拿上來聽到沒。”


    第164章


    勤政殿裏大擺筵席,著實是沒有人能想到。尤其是有這一個待遇的人,竟然是從前裏歸來的王懷玉。這下子,王懷玉在淮安王心中的地位大家都知道了。原本還存著小心思想要試探一下的,這下都要掂量掂量了。


    王懷玉不知道他是真的那麽重視自己,還是另有所圖,不管如何現在主義對她沒有影響,有任何的心思想法也要看她手裏的兵,嶺南的百姓答不答應。


    待王懷玉吃喝得差不多了,淮安王才搓著手有些不好意思道:“榮安和朕也不是什麽陌生人了,我能坐上今天這個位置,榮安你至少有三分之一得功勞。所以朕也不想和你說這些虛的,我們之前簽訂的合約隻要是我這一脈當皇帝就會遵守下去。”


    “隻是現在大梁的情況實在是不容樂觀,這國庫不知道被那些貪官汙吏和叛軍給貪墨了多少,現在就連耗子都不願意光顧,朕想要把這一大家子把拉起來,實在是有心無力。所以榮安你看,嶺南的種子糧食這些能不能賣給我們點?價格好商量,隻要你允許朝廷給你打欠條,就算是少和當皇帝了,也得把嶺南的錢還上。”


    王懷玉這下是琢磨明白了,這是來找她借糧食呢。


    “陛下,您這說得也太客氣了,我們嶺南要那麽多錢做什麽?糧食就正常的交易就行,按照規定我們嶺南一年是要上繳一成的稅銀,糧食也要折合成銀兩。朝廷要是缺糧食的話,我們就直接上繳糧食吧?稅銀這邊就去掉了。”


    “至於百姓手裏麵有的,我也不做限製了,北方來的商販或者官府下來采購都可以,這樣也有利於經濟的發展流通。要是需要嶺南府出麵收購糧食的話,我倒是希望能用鐵農具來交換。畢竟您也知道,嶺南的鐵礦稀缺,但是當地都是山地坡地居多,百姓想要開墾耕種,還是鐵農具方便鋒利。”


    淮安帝聽得頻頻點頭,知道這是王懷玉最大的誠意了,也是嶺南能夠拿得出手的東西,沒有絲毫敷衍自己。從王懷玉的話裏更是可以明白,她是真心實意的為老百姓著想,而不是那些沽名釣譽的家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囂張郡主成基建狂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六月平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六月平生並收藏囂張郡主成基建狂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