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戶忽然踩到什麽異物,拂開地?上的?雪,是一件疊放整齊的?僧服,再看向那麵容安詳的?男人,禿禿的?腦袋,原來是個和?尚啊。
他一陣唏噓,雖不懂兩人之間?發生了什麽,但還是把?他們合葬了。
他看著墓碑上奇怪的?名字——陳記者。
又拿出刀加刻了幾個字——無名和?尚。
雪又飄了起來。
獵戶帶狗走下山。
深深的?腳印遠去,隻?剩下風雪冷冷地?拍打墓碑。
不一會兒,將墳頭掩埋,亦將所?有愛永遠藏在地?底,天?荒地?老。
……
星期五放學,杜召帶學生們去聽鄔長筠唱戲。
他坐在一眾活潑好動的?少年後麵,默默欣賞愛人在戲台上一舉一動,一顰一笑。
不知不覺,全?世界就隻?剩她?一個人。
晚上,杜召將學生們送回去,又回到戲院接鄔長筠。
風清月朗,兩人攜手而歸。
鄔長筠一邊搖他的?手,一邊仰著臉笑道:“腳疼。”
杜召便半蹲下來:“上來。”
鄔長筠愉快地?跳上去,趴在他寬大的?背上:“駕——”
“坐穩了。”語落,他便又蹦又跳起來。
鄔長筠緊緊夾住他的?腰,忍不出笑起來:“快點,駕——”
杜召更快地?衝出去,惹得她?笑聲連連。
“好了好了,放我下來。”
“叫聲好聽的?。”
“末舟。”
“不行。”
“阿召。”
“不好。”
鄔長筠湊近他的?耳朵,低聲喚:“杜老爺。”
杜召情不自禁地?咧開嘴:“欸。”
“放我下來啊。”
交織的?黑影遠去,伴著清明的?月華,一直走下去。
杜召:“再叫一聲。”
“不。”
“叫嘛。”
“臭男人。”
“不臭,香得很。”
“臭。”
“你再聞聞。”
“不要。”
“聞聞嘛。”
“不。”
……
陳修原和?田穗已經?到台北三個月了。
如今,田穗已成?為一位武生名角,來到此地?開了家戲院,配合陳修原進行後續工作。
中秋節那天?,有個男人來敲門:“你好,你們訂的?三盒蓮蓉月餅到了。”
陳修原:“您記錯了,我們要的?是蘇式月餅,五盒。”
“那真是抱歉,我給您重?新送吧。”
“不用,蓮蓉的?也可以,家妹喜歡。”陳修原偏身讓開路,“請進。”
兩人一前一後走進來。
陳修原衝二樓正在看書的?女人道:“穗,倒茶。”
“來了。”
田穗提了壺茶下樓,一身旗袍,發束長簪,滿臉清正的?笑,眉宇間?的?英氣像極了久別的?師父,她?抬手,與男人道:“你好。”
“你好。”男人目光在兩人中間?流轉,“請問你們兩位,誰是麥子??”
田穗笑言:“我是,他是,你也是。千粒萬粟,到處都是麥子?。”
陳修原朝他伸手:“歡迎加入,麥子?戲社。”
……
第182章 番外
又十幾年?過去,研究所添了不少新?員,吳碩帶兩個人去意大利參加研討會,下個月回來,所裏隻有戚鳳陽和三?個年?輕人。
自從戰時?來到寂州,戚鳳陽就一直在研究所工作,偶爾離開,也是去參加畫展和演講等工作相關活動,或是去別?的寺廟、石窟學習研究。
戚鳳陽一生未嫁,與壁畫、古寺為伴,致力於弘揚傳統文化,將身體和靈魂全部奉獻給了藝術。為的從來不是繼某人之誌,而是真心熱烈地愛壁上的每一塊色彩、每一根線條。
她想讓更多的人看道它們,並為之沉醉,就像年?少時?的自己。
戚鳳陽每天都在等李香庭的信,可漫長?的十幾年?好似虛晃一下便過去了,她再也沒收到李香庭的來信。
即便知道凶多吉少,可她還是抱著?一份希望,每周都會去一趟寂州城裏,問有沒有寄到華恩寺的信。
這一等,就是十二年?。
李香庭死?前給寂州寄過兩封信,不像往常那樣——厚厚的畫和文稿,而是作為朋友、知己的一些話,一封給戚鳳陽,一封給吳碩。
可惜那兩封信沒能送到寂州,中途遺失了。
……
又是一年?冬,寒風呼嘯,穿殿而過,將香燭吹滅。
戚鳳陽重新?點上燭,又添了炷香,她獨自立在空蕩的殿中,仰望繪滿雲紋的藻井,仿佛也化為一朵輕快的雲,自由?地飄蕩。
她跟著?壁畫裏流暢的線條從東壁走到南壁,關上大門走出去,眺望遠方雲霧中朦朧的山影,往下走幾步,坐到冰涼的台階上。
臉上落下一絲涼意。
戚鳳陽抬起手,讓雪花飄落在手心。
前殿傳來歡聲笑?語。
她看過去,隻見講解員帶著?四位外國?友人進來,一個個臉上掛著?興奮與感動的笑?容,連肩上的雪都顧不上撣去。
如今,五洲四海的人們來到這裏,隻為一堵壁畫真?容,全世界都看到了這些先人們用生命保護下來的文物,並無不為之驚歎。
戚鳳陽蜷起手指,欣慰地微笑?起來,心裏平靜而溫暖。
當下的一切,皆如你?所願。
少爺,你?看到了嗎?
……
杜召死?於一九六二年?,享年?五十二歲。
鄔長?筠並沒有想像中的崩潰。她親眼看著?這些年?杜召所經受的苦——無數個夜裏因為幻肢痛而醒來,難以入眠;頭疼也越來越頻繁,因為那根細針移位,影響大腦,還偶爾出現手腳不受控製的情況。
所以,直到入葬,她都沒有留一滴眼淚。亦沒有痛不欲生,想追他?而去。
人不該執拗於情情愛愛,它被放下,卻從未被遺忘且永遠深埋於心中,和骨肉血脈永遠連在一起。她還有很重要、更有意義?的事情要做。
白礫大學畢業後一直留在北京,成了婚,還有了孩子。鄔長?筠不想跟他?們一起生活,獨自一人在小鎮,經營自己的小戲院,致力於戲劇傳承,還帶出許多優秀的名角。
後來戲院倒閉,她又舊疾突發,白礫不放心,堅決將她接到了北京照顧。
一九九九年?冬天,又到了杜召的忌日,白礫把子孫都帶回來看他?。
祭拜完,同?往常一樣,先帶著?孩子去車裏等,留鄔長?筠一人坐在墳前。
可能是因為常年?練武的原因,她已至杖朝之年?,卻仍身姿挺拔,精神氣足,絲毫不顯老?態。
手上帶著?杜召送自己的戒指,用布子輕輕擦拭墓碑上的照片。
另一邊,小孫女問白礫:“爺爺,為什麽每次我?們都比太奶奶先出來?”
白礫摸著?孩子的頭道:“太奶奶想太爺爺,讓他?們單獨待一會,我?們在車裏玩會,不急著?走,讓太奶奶和太爺爺多說會話,好不好?”
小孫女乖乖道:“好。”
他?們在車裏等了半個多小時?,還沒見鄔長?筠回來。
白礫叫兒子過去看看,還沒靠近,就看到鄔長?筠拿著?一根小樹枝,在墓前舞棍,雖已高齡,但動作仍舊靈活,轉身漂亮,一舉一動幹淨利落,乍一看身影,完全不像個老?人。
白礫見兒子長?時?間沒回來,有些擔心,便跟了過來。
兩人靜靜站立,望著?遠處那道英姿勃發的身影。
“爸,您還記得奶奶年?輕時?候的樣子嗎?”
“當然,可謂是,絕代風華。”白礫長?籲一口氣,回憶起小時?候在延安的日子,“但她和父親一直忙於工作,後麵又去了戰區,直到解放,我?們才真?正地生活在一起。她一生要強,隻有父親能治得住。可惜父親走得早,你?沒印象了。”
他一陣唏噓,雖不懂兩人之間?發生了什麽,但還是把?他們合葬了。
他看著墓碑上奇怪的?名字——陳記者。
又拿出刀加刻了幾個字——無名和?尚。
雪又飄了起來。
獵戶帶狗走下山。
深深的?腳印遠去,隻?剩下風雪冷冷地?拍打墓碑。
不一會兒,將墳頭掩埋,亦將所?有愛永遠藏在地?底,天?荒地?老。
……
星期五放學,杜召帶學生們去聽鄔長筠唱戲。
他坐在一眾活潑好動的?少年後麵,默默欣賞愛人在戲台上一舉一動,一顰一笑。
不知不覺,全?世界就隻?剩她?一個人。
晚上,杜召將學生們送回去,又回到戲院接鄔長筠。
風清月朗,兩人攜手而歸。
鄔長筠一邊搖他的?手,一邊仰著臉笑道:“腳疼。”
杜召便半蹲下來:“上來。”
鄔長筠愉快地?跳上去,趴在他寬大的?背上:“駕——”
“坐穩了。”語落,他便又蹦又跳起來。
鄔長筠緊緊夾住他的?腰,忍不出笑起來:“快點,駕——”
杜召更快地?衝出去,惹得她?笑聲連連。
“好了好了,放我下來。”
“叫聲好聽的?。”
“末舟。”
“不行。”
“阿召。”
“不好。”
鄔長筠湊近他的?耳朵,低聲喚:“杜老爺。”
杜召情不自禁地?咧開嘴:“欸。”
“放我下來啊。”
交織的?黑影遠去,伴著清明的?月華,一直走下去。
杜召:“再叫一聲。”
“不。”
“叫嘛。”
“臭男人。”
“不臭,香得很。”
“臭。”
“你再聞聞。”
“不要。”
“聞聞嘛。”
“不。”
……
陳修原和?田穗已經?到台北三個月了。
如今,田穗已成?為一位武生名角,來到此地?開了家戲院,配合陳修原進行後續工作。
中秋節那天?,有個男人來敲門:“你好,你們訂的?三盒蓮蓉月餅到了。”
陳修原:“您記錯了,我們要的?是蘇式月餅,五盒。”
“那真是抱歉,我給您重?新送吧。”
“不用,蓮蓉的?也可以,家妹喜歡。”陳修原偏身讓開路,“請進。”
兩人一前一後走進來。
陳修原衝二樓正在看書的?女人道:“穗,倒茶。”
“來了。”
田穗提了壺茶下樓,一身旗袍,發束長簪,滿臉清正的?笑,眉宇間?的?英氣像極了久別的?師父,她?抬手,與男人道:“你好。”
“你好。”男人目光在兩人中間?流轉,“請問你們兩位,誰是麥子??”
田穗笑言:“我是,他是,你也是。千粒萬粟,到處都是麥子?。”
陳修原朝他伸手:“歡迎加入,麥子?戲社。”
……
第182章 番外
又十幾年?過去,研究所添了不少新?員,吳碩帶兩個人去意大利參加研討會,下個月回來,所裏隻有戚鳳陽和三?個年?輕人。
自從戰時?來到寂州,戚鳳陽就一直在研究所工作,偶爾離開,也是去參加畫展和演講等工作相關活動,或是去別?的寺廟、石窟學習研究。
戚鳳陽一生未嫁,與壁畫、古寺為伴,致力於弘揚傳統文化,將身體和靈魂全部奉獻給了藝術。為的從來不是繼某人之誌,而是真心熱烈地愛壁上的每一塊色彩、每一根線條。
她想讓更多的人看道它們,並為之沉醉,就像年?少時?的自己。
戚鳳陽每天都在等李香庭的信,可漫長?的十幾年?好似虛晃一下便過去了,她再也沒收到李香庭的來信。
即便知道凶多吉少,可她還是抱著?一份希望,每周都會去一趟寂州城裏,問有沒有寄到華恩寺的信。
這一等,就是十二年?。
李香庭死?前給寂州寄過兩封信,不像往常那樣——厚厚的畫和文稿,而是作為朋友、知己的一些話,一封給戚鳳陽,一封給吳碩。
可惜那兩封信沒能送到寂州,中途遺失了。
……
又是一年?冬,寒風呼嘯,穿殿而過,將香燭吹滅。
戚鳳陽重新?點上燭,又添了炷香,她獨自立在空蕩的殿中,仰望繪滿雲紋的藻井,仿佛也化為一朵輕快的雲,自由?地飄蕩。
她跟著?壁畫裏流暢的線條從東壁走到南壁,關上大門走出去,眺望遠方雲霧中朦朧的山影,往下走幾步,坐到冰涼的台階上。
臉上落下一絲涼意。
戚鳳陽抬起手,讓雪花飄落在手心。
前殿傳來歡聲笑?語。
她看過去,隻見講解員帶著?四位外國?友人進來,一個個臉上掛著?興奮與感動的笑?容,連肩上的雪都顧不上撣去。
如今,五洲四海的人們來到這裏,隻為一堵壁畫真?容,全世界都看到了這些先人們用生命保護下來的文物,並無不為之驚歎。
戚鳳陽蜷起手指,欣慰地微笑?起來,心裏平靜而溫暖。
當下的一切,皆如你?所願。
少爺,你?看到了嗎?
……
杜召死?於一九六二年?,享年?五十二歲。
鄔長?筠並沒有想像中的崩潰。她親眼看著?這些年?杜召所經受的苦——無數個夜裏因為幻肢痛而醒來,難以入眠;頭疼也越來越頻繁,因為那根細針移位,影響大腦,還偶爾出現手腳不受控製的情況。
所以,直到入葬,她都沒有留一滴眼淚。亦沒有痛不欲生,想追他?而去。
人不該執拗於情情愛愛,它被放下,卻從未被遺忘且永遠深埋於心中,和骨肉血脈永遠連在一起。她還有很重要、更有意義?的事情要做。
白礫大學畢業後一直留在北京,成了婚,還有了孩子。鄔長?筠不想跟他?們一起生活,獨自一人在小鎮,經營自己的小戲院,致力於戲劇傳承,還帶出許多優秀的名角。
後來戲院倒閉,她又舊疾突發,白礫不放心,堅決將她接到了北京照顧。
一九九九年?冬天,又到了杜召的忌日,白礫把子孫都帶回來看他?。
祭拜完,同?往常一樣,先帶著?孩子去車裏等,留鄔長?筠一人坐在墳前。
可能是因為常年?練武的原因,她已至杖朝之年?,卻仍身姿挺拔,精神氣足,絲毫不顯老?態。
手上帶著?杜召送自己的戒指,用布子輕輕擦拭墓碑上的照片。
另一邊,小孫女問白礫:“爺爺,為什麽每次我?們都比太奶奶先出來?”
白礫摸著?孩子的頭道:“太奶奶想太爺爺,讓他?們單獨待一會,我?們在車裏玩會,不急著?走,讓太奶奶和太爺爺多說會話,好不好?”
小孫女乖乖道:“好。”
他?們在車裏等了半個多小時?,還沒見鄔長?筠回來。
白礫叫兒子過去看看,還沒靠近,就看到鄔長?筠拿著?一根小樹枝,在墓前舞棍,雖已高齡,但動作仍舊靈活,轉身漂亮,一舉一動幹淨利落,乍一看身影,完全不像個老?人。
白礫見兒子長?時?間沒回來,有些擔心,便跟了過來。
兩人靜靜站立,望著?遠處那道英姿勃發的身影。
“爸,您還記得奶奶年?輕時?候的樣子嗎?”
“當然,可謂是,絕代風華。”白礫長?籲一口氣,回憶起小時?候在延安的日子,“但她和父親一直忙於工作,後麵又去了戰區,直到解放,我?們才真?正地生活在一起。她一生要強,隻有父親能治得住。可惜父親走得早,你?沒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