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霎時繃緊一身皮子,神態愈發謙卑恭謹。


    所幸他昨晚徹夜審訊,終於在今早審出了結果!


    李斯迅速起身離席,趨步來到嬴政麵前,稽首拜倒,行了個大禮。


    稟道:“啟稟陛下,臣已查清此案案情。”


    嬴政的視線掃向李斯躬起的脊背:“奏來。”


    李斯若有所感,更不敢鬆懈了:


    “大刺殺剛一平定,臣就立即對生擒的四個刺客嚴加審訊。起初四人並不招供,隻是無端唾罵仙使,汙蔑仙使乃助紂為孽的魔物、助暴秦虐民的妖孽。”


    “胡言亂語!”隗狀拍案而起!


    “仙使確實性情跳脫,但仙使的純真善良也毋庸置疑!”


    王綰和馮劫等人也一樣憤怒不已。


    “仙使憐憫黔首,此次鹹陽黔首和刑徒都得利匪淺,此事人所共知!”


    李斯當即也附和:“臣也是這樣想的。逆賊妄言,豈能相信?”


    又接著陳述案情:“臣便把四人分開繼續審問,諸般手段都一一用到他們身上。”


    讓他們見識切身體會到了,他們掛在嘴邊辱罵的酷吏李斯的手段。


    “終於在今日淩晨雞鳴之時,四個刺客中出現了一個意誌不堅者。”


    “一旦開了條口子,盡數招供也隻在一時半刻。”


    “之後臣又結合手下的廷尉左監對火頭營刑徒審訊的供詞,廷尉右監與蒙內史對其餘刑徒的詢問筆錄,終於得出了案件真相。”


    章台宮君臣的目光聚集到李斯身上,靜等他接下來的話。


    李斯言簡意賅道:“對仙使的大刺殺一案,二十名刺客之中,十二名是舊楚國遊士,八名則是另五國遺民遊士。


    秦律禁止遊士無符居留,這二十名遊士乃是受遷入鹹陽的楚國富豪收留畜養。”


    嬴政直接發問:“元凶主謀是誰?”


    王賁猜測:“項梁?”


    曾在周邈話中頗有分量的項梁,是楚國大將項燕之後,與大秦之仇不共戴天。


    李斯卻搖頭


    ,“並不是。項梁尚且遠在舊楚地,沒有在異地鹹陽策劃一場大刺殺的能力。


    主謀甚至不是遷入鹹陽的楚國富豪們,他們隻是出資了些錢財。”


    接著揭曉答案:“元凶乃是昌平君熊啟之子。”


    若說秦國與六國中哪國關係最近,當屬楚國。秦楚曆來多有聯姻,出名者有宣太後、華陽夫人等。


    而昌平君熊啟,原是楚國公子,後出仕大秦,官至大秦右丞相。秦王政二十三年,叛秦歸楚,被項燕擁立為楚王。


    又兩年前兵敗身亡,是為末代楚王。


    “熊啟之子?”


    殿中驚訝之聲此起彼伏。


    “熊啟還有後人留在鹹陽?”


    李斯查到元凶時,也覺得不可思議,真是出乎意料。


    但真相確實如此:“日出之時,逮捕回元凶之後,臣親自去見過一麵,麵容五官與熊啟確有五六分相像。”


    蒙恬好奇追問:“究竟是怎麽回事?”


    李斯娓娓道來:“其實恐怕熊啟也不曾想到,他還在鹹陽遺留了一個後人。”


    “那孩子與仙使軀體同歲,剛滿十四歲。生母是一名舞姬,因恩客不少,開始並不知道孩子是熊啟的。


    隻等後來長大了,長得與熊啟越來越相似,才最終確定。”


    “因那名舞姬後來的日子過得愈發艱難,就常在他麵前說起他父親熊啟,對大秦自然是多有怨言。孩子年幼,在其母熏陶之下,自然而然地歪了心性。”


    “碰巧這孩子又聰明早慧,等舞姬母親在貧病交加中死去,就變得更加陰暗偏執了。


    最後竟然策劃出了這樣一場大刺殺。”


    “那孩子頗為自負,被拘捕後沒用得上審訊,就炫耀聰明似的,將所有計劃全盤托出。”


    李斯講述到這裏,並無多少對那孩子身世的同情,反而心中鄙夷和惱恨。


    “在仙使到來之前,他其實就已經陰謀拉攏了那幾家楚國富豪,並結識了那些遊士,為刺殺陛下做著準備。”


    “等仙使到來,他親眼見過高台明月之上的仙使,又見過‘八大神獸’,便覺得與其刺殺陛下,刺殺仙使興許更能重創民心,主要也是更加容易。”


    所以


    其實周邈也是代陛下受難了。


    “當即臨時改變策略,先是聯係上熊啟在鹹陽的故舊——恰巧其中就有後來監工的一員少府屬官,又召集起畜養的二十遊士,伺機而動。”


    “說來昨日的刺殺也是臨時起意。當得知仙使出宮後,才令那員少府屬官行個方便,讓二十遊士藏於火頭營後溝渠裏,等仙使巡視到火頭營,就迅速潛入營中。”


    “之後就是突起刺殺——包圍仙使所在草棚,又就地從灶洞中抽了幾根燃燒的柴火,扔到草棚頂和草棚裏,引起大火,為保險起見還追入草棚裏刺殺。”


    清楚了前因後果,嬴政周身幾乎具現出了刀山火海的幻象!


    “也就是說,如果周邈沒有激發防禦罩護體,他們的刺殺已經成功?”


    李斯顧不上擦拭額頭豆大的汗珠,求生欲爆發:“不一定。雖然防禦罩的激發,便意味著仙使有生死之危,但方岩是在防禦罩開啟後才倒下的。”


    “若是沒有防禦罩,方岩能擋第一刀,就會擋第二刀,直至仙使得救或傷勢過重,才敢允許自己倒下陷入昏迷。”


    “黥布進棚去救時,也正見最後一名刺客橫刀欲砍,被他及時砍殺在地。”


    但誰都明白,這之間有多凶險。


    黥布趕到時,最後一名刺客究竟是正要砍第二刀,還是第三刀、第四刀或者更多刀?


    若是第二刀,便是沒有防禦罩,黥布及時趕到了,仙使也能得救。


    否則但凡多砍了幾刀,方岩就算可以再擋上一刀,也可能已經有一刀落在了仙使身上。


    ……


    “稟陛下,仙使求見。”


    方岩吃喝之後睡下了,周邈才放心趕來章台宮。


    這一次,直至殿中通傳:“請仙使進殿!”周邈才整衣入內。


    進殿後又不疾不徐地行了禮。


    最後才問:“陛下,請問刺殺案可有眉目了?”


    自周邈進殿,章台宮君臣就都察覺到了他的變化。


    好似一夜長大,變得沉穩許多。


    “已經查清案情。”嬴政示意周邈入座,又看向李斯:“李斯。”


    李斯心念流轉,麵上不動聲色:“仙使,此案乃是……”


    在李斯陳述案情時,周邈也隻是安靜專注地聽著,完全沒有插話。


    這在以前是很難得的。


    以前的周邈,會在聽到昌平君時,忍不住點評他的生平事跡。


    得知真凶後,會憤怒跳腳,或許還會對昌平君的後人產生好奇。


    甚至聯想到蘭池刺殺案,猜測真凶或許就是這昌平君外婦之子,並為得知了千年迷案的真相而興奮。


    但現在都沒有,周邈隻是安靜專注地聆聽。


    “原來如此。”李斯陳述完案情,周邈點頭表示明白了。


    又問李斯:“那打算怎麽結案呢?”


    李斯想到周邈素來仁厚善良的本性,但又思忖著他眼下的變化,一時不知如何作答。


    嬴政卻是直接回道:“元凶車裂棄市並夷三族。”


    “視為幫凶的幾戶楚國富豪,以及那員少府屬官夷三族。”


    “火頭營中知情不報者斬首。”


    “元凶聯絡過的其餘熊啟故舊,黥為城旦。”


    “另外,督促楚國富豪即日遷往鹹陽,不得遺漏一戶一人!”


    周邈一時沉默不語。


    就在李斯等人覺得,生於平等法治社會,生性善良的周邈接下來肯定要求情了時,他卻隻是點頭示意知曉。


    隨即還理性地分析道:“六國之中,唯楚國最強大。滅國之後,舊楚國貴族勢力也基本遺留了下來,並且保有可觀的武裝力量。”


    “後來的陳勝吳廣就是楚國人,西楚霸王也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孫子,更是楚國人了。


    就連漢高祖,也是生活在舊楚地之上,算來也是楚國人。”


    “亡秦必楚,這句讖語倒是應驗了。”


    “通過遷徙舊楚國貴族入鹹陽,削弱舊楚地的民間力量,是明智之舉。”


    得知了案情真相和處置結果,周邈也不打算再留。


    臨走前倒是想起,“對了,那個勇士從火中搶救出來的一桶麥子,或許可以用作種子播種。”


    “當時突然想起,之前匆匆一瞥時,係統介紹工餐是純天然非轉基因的、種性穩定的優質安全小麥,感覺應該可以做種子。”


    也是因此才走神,就多待了一會


    兒,沒能盡早走出草棚……


    嬴政聞言,立即道:“現在正是小麥播種的季節,稍後便令治粟內史即日安排播種。”


    “另外,黥布救援有功,又兼搶救麥種,朕會即刻下旨封其為列侯。”


    “陛下英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鴉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鴉泉並收藏(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