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節
(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 作者:鴉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百八十三天的工餐口糧,似乎都已經不那麽顯眼了。
按每名役夫每日八升口糧計算,此次每名役夫也就是能領到…約十五石糧食。
相當於五六畝田,一年的產出而已。
大秦君臣:……那還是很可觀了。
他們真是飄了,都看不上每人十五石的糧食了。汗顏啊,汗顏啊。
嬴政:莫帶上朕。
……
說笑了,大秦君臣還是很期待,工餐發放的口糧,能否用作種子播種。
周邈單擊工餐,彈出介紹框:[精選非轉基因、種性穩定的純天然優質稻穀,去殼篩選而成的糙米。
完整保存了稻米的米糠和胚芽,無損其中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並保留大量膳食纖維。]
“哦,糙米嘛,相比精米來說是一種
更加綠色健康的食品。”
周邈看到工餐口糧是大米,失望地嘀嘀咕咕:
“係統出品,總要是健康品的。精米損失了稻米中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營養,光□□米,還有可能得身軟、筋緩、乏力的‘精米症’……”
大秦君臣不能全部聽懂周邈的嘀咕,但也知道稻穀去殼後的糙米,與糲米等同。
知道沒有黔首在播種稻穀時,是把稻殼舂去,而去播種糲米的。
先前得了係統發放的優質小麥和大豆做種子,難免會期待再置換一樣高產種子。
不過有了粟米在先,他們也都知道係統發放工餐口糧的邏輯。
稻穀去殼,發放稻米,也是情理之中。
就在殿中眾人都接受這次不能置換種子,開始自我勸慰:
兩套工裝,六匹布,還有工業機器人,又發放口糧,已經得利巨大了。
應當知足,切忌貪得無厭。
勸慰成功,繼續高興著——十萬戶黔首致富,製衡六國遺民的小富豪和士人,天下歸心……
但突然,周邈嘀咕嘀咕著,雙腿猛地一彈,整個人完全坐起!
驚得大秦君臣紛紛看過來。
“種子發芽的先決條件是什麽!?”
眾人懵然:是什麽?
周邈一拍椅子扶手,“是完整的胚芽啊!
糙米既然保留了米糠和胚芽,那就說明它本質上還是完整的、有生命活力的種子!”
被驚醒的大秦君臣,此時也明白了這意味著什麽!
皆是情不自禁地坐直上半身,緊緊盯住周邈不放。
“大秦用石臼舂米,舂出的糲米多半都碎成了碎米——從我吃的米飯,都是短碎的米粒就知道了。這當然是不能播種了的。”
“現代就好些了,機器打出來的糙米在篩選後,也還能粒粒完整,按理來說是能夠發芽的。”
“但這是未來高科技時代脫殼的糙米啊!
說能留住完整的營養…不、保存完整的米糠和胚芽,就肯定是不傷一分一毫!”
周邈越分析,越覺得是這個道理,“現代的優質糙米都能發芽的話,沒道理未來的糙米卻不能吧?”
大秦君臣聽不懂周邈一些字詞的意思,但能夠意會。
嬴政直接確認道:“你是說,本環任務即將發放的工餐口糧,也能夠做種子?”
“理論上來說,是可以的。”周邈見始皇陛下異常犀利的雙眼,又作補充:“有七八成把握,是可以當種子的。”
雖然大秦大概沒有播種糲米的先例,但周邈的分析頭頭是道:播種糲米是可以實現的。
嬴政當即決斷:“依照前例,屆時向鹹陽…不、向整個關中兩萬八千多名役夫,翻倍兌換工餐口糧!”
聽此旨令,始皇陛下的激蕩心緒,就已經顯露無遺。
而始皇陛下能大方地,翻倍兌換役夫的口糧,周邈心緒也更明朗許多。
大秦的權力頂層,已經表明態度,無意侵吞役夫的應得糧布。
但周邈還是有所擔憂,又不知從何說起,隻能先道:
“現今天下戰亂初平,民生凋敝,宜當彌補創傷,藏富於民是明智之舉。”
李斯:這模棱兩可的?也學會打官腔了?
但就周邈那堪稱直白的神情言語,他自己都還沒理明白呢,人精之一的李斯就已領悟了他話中真意。
“大秦的統一大戰已經得勝,國力消耗暫緩,資財的需索便也漸低。”
“而大秦據關中沃野千裏,又有蜀地糧倉,若無耗時年月的持久征戰,維持現狀絕對無虞。”
李斯見周邈似懂非懂,就直接點明:“因此,大秦不至於從係統那裏搶奪役夫的糧布。”
周邈被點明心思,又頂著幾道目光,有點不好意思。
就感覺像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李斯索性更深一步解釋道:“相比侵占那點屬於役夫的糧布,製衡六國遺民中的中上層,收攏天下人心更為重要。”
兩套工裝、六匹布、一百八十三天的口糧,役夫的福利補貼出乎意料的豐厚。
而越是豐厚,就越有利於十萬黔首致富,壓製六國遺民中的小富豪和士人。
越有利於收攏天下人心。
與天下人心相比,從十萬役夫手中摳占一點糧布,未免也太顯小氣了。
周邈放心了,但又沒完全放心。
禦史大夫馮劫接棒說道:“仙使是擔心,會有郡縣官吏嗇夫侵占貪汙役夫的福利補貼?”
第54章 #給六國故地的黔首一點仙使神速的震撼#
不獨嬴政,大秦君臣對周邈的印象約莫都是:似六國貴族子弟,至親寵愛,衣食豐足,讀書為娛,未經疾苦。
但不倨傲淩人,反而善良赤忱。
可此時,卻以一種‘不過尋常’的語氣,說起貪腐亂象。
乍然之下,大秦君臣不免驚訝,可很快便也明悟了。
越是豪富、權盛,越能深諳俗世陰暗,隻因為他們身處其中。
耳濡目染,性情天真如周邈,也已頗曉貪腐之事。
何況從周邈的言行,可以看出他可能也是見多識廣而已。
“……因此貪腐總是不能禁絕。尤其如今六國故地的基層官吏,許多都不曾歸心大秦,自然不會盡忠盡責地辦事。”
“科舉取士尚未舉行,又不能替換掉現在那些官吏。”
李斯反駁:“即便來得及科舉取士,替換一遍六國故地的官吏,也收效不大。
全因至少前三屆科舉取士,應試者都隻會是現有的士人——六國故地的應試者,自然也隻會是六國士人。”
李斯這話與大朝賀當晚張良的見解類似,大秦君臣也都有此共識。
科舉取士,本就是緩解基層官吏不足的同時,又收歸六國遺民之心。
“新官吏依舊會是六國士人,換湯不換藥罷了。”
周邈一愣,反應過來,似乎異地為官製度的確立,是始於漢武帝。
“李廷尉所言,是建立在‘本地為官’的當下舊製上的。”
既然說到這裏,周邈也就簡單插敘一句:“針對郡縣自治現象嚴重,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倒是可以采取‘仕官避本籍’的‘異地為官’製度。”
“科舉取士為朝廷提供了可供調配的官員,朝廷有了人力資源儲備,自然就能避籍指派官員任職了。”
“雖然異地為官,針對的是官而非吏,吏員仍舊會拉幫結派,但官員可以轄管吏員,而且異地官求政績,本地吏求財富,立場不同,也降低了沆瀣一氣的可能。”
隻是降低可能,畢竟還有不求政績也求財富的官。
周邈就是‘曆史文明智慧的搬運者’,隻能淺談兩句異地為官製。
殿中大秦君臣卻能當
即恍然明悟。
負責施行科舉取士的左丞相隗狀,敏銳道:“陛下‘徙天下豪富於鹹陽十二萬戶’,此舉充實關中的同時,也削弱了六國故地的本土勢力。正好方便大秦異地派官,如此更能加強掌控六國故地了!”
“左丞相記下此製度,待到科舉結束授官時,即可順理成章施行下去。”
嬴政言罷,看一眼茫然無所覺的周邈。
果真是身懷寶山不自知。
異地為官製隻是題外話,但隗狀卻從中得到了靈感!
——以科舉取士一事,製約此次修建馳道中會出現的貪腐亂象。
“陛下,既然六國士人的軟肋,在於進身之道——科舉取士,我們何不拿捏住他們的軟肋,叫他們不敢貪腐?”
周邈一時茫然,其餘人已經若有所思,隻是也不會搶隗狀的話。
嬴政:“左丞相請講。”
隗狀娓娓道來:“眼下正值各郡縣陸續收到下發的科舉教材的當口,也是各地士人決定是否應試並備考的時候,正該公布科舉報名的條件資格了。”
科舉教材不容錯漏,造紙廠和印刷廠又來不及鋪建到各郡,便在鹹陽統一印刷。
盡管每郡每科六十套,總量也不少了,直到前兩日才往各郡運輸。
而公布科舉報名資格,在隗狀的日程安排中,也就在近兩日了。
按每名役夫每日八升口糧計算,此次每名役夫也就是能領到…約十五石糧食。
相當於五六畝田,一年的產出而已。
大秦君臣:……那還是很可觀了。
他們真是飄了,都看不上每人十五石的糧食了。汗顏啊,汗顏啊。
嬴政:莫帶上朕。
……
說笑了,大秦君臣還是很期待,工餐發放的口糧,能否用作種子播種。
周邈單擊工餐,彈出介紹框:[精選非轉基因、種性穩定的純天然優質稻穀,去殼篩選而成的糙米。
完整保存了稻米的米糠和胚芽,無損其中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並保留大量膳食纖維。]
“哦,糙米嘛,相比精米來說是一種
更加綠色健康的食品。”
周邈看到工餐口糧是大米,失望地嘀嘀咕咕:
“係統出品,總要是健康品的。精米損失了稻米中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營養,光□□米,還有可能得身軟、筋緩、乏力的‘精米症’……”
大秦君臣不能全部聽懂周邈的嘀咕,但也知道稻穀去殼後的糙米,與糲米等同。
知道沒有黔首在播種稻穀時,是把稻殼舂去,而去播種糲米的。
先前得了係統發放的優質小麥和大豆做種子,難免會期待再置換一樣高產種子。
不過有了粟米在先,他們也都知道係統發放工餐口糧的邏輯。
稻穀去殼,發放稻米,也是情理之中。
就在殿中眾人都接受這次不能置換種子,開始自我勸慰:
兩套工裝,六匹布,還有工業機器人,又發放口糧,已經得利巨大了。
應當知足,切忌貪得無厭。
勸慰成功,繼續高興著——十萬戶黔首致富,製衡六國遺民的小富豪和士人,天下歸心……
但突然,周邈嘀咕嘀咕著,雙腿猛地一彈,整個人完全坐起!
驚得大秦君臣紛紛看過來。
“種子發芽的先決條件是什麽!?”
眾人懵然:是什麽?
周邈一拍椅子扶手,“是完整的胚芽啊!
糙米既然保留了米糠和胚芽,那就說明它本質上還是完整的、有生命活力的種子!”
被驚醒的大秦君臣,此時也明白了這意味著什麽!
皆是情不自禁地坐直上半身,緊緊盯住周邈不放。
“大秦用石臼舂米,舂出的糲米多半都碎成了碎米——從我吃的米飯,都是短碎的米粒就知道了。這當然是不能播種了的。”
“現代就好些了,機器打出來的糙米在篩選後,也還能粒粒完整,按理來說是能夠發芽的。”
“但這是未來高科技時代脫殼的糙米啊!
說能留住完整的營養…不、保存完整的米糠和胚芽,就肯定是不傷一分一毫!”
周邈越分析,越覺得是這個道理,“現代的優質糙米都能發芽的話,沒道理未來的糙米卻不能吧?”
大秦君臣聽不懂周邈一些字詞的意思,但能夠意會。
嬴政直接確認道:“你是說,本環任務即將發放的工餐口糧,也能夠做種子?”
“理論上來說,是可以的。”周邈見始皇陛下異常犀利的雙眼,又作補充:“有七八成把握,是可以當種子的。”
雖然大秦大概沒有播種糲米的先例,但周邈的分析頭頭是道:播種糲米是可以實現的。
嬴政當即決斷:“依照前例,屆時向鹹陽…不、向整個關中兩萬八千多名役夫,翻倍兌換工餐口糧!”
聽此旨令,始皇陛下的激蕩心緒,就已經顯露無遺。
而始皇陛下能大方地,翻倍兌換役夫的口糧,周邈心緒也更明朗許多。
大秦的權力頂層,已經表明態度,無意侵吞役夫的應得糧布。
但周邈還是有所擔憂,又不知從何說起,隻能先道:
“現今天下戰亂初平,民生凋敝,宜當彌補創傷,藏富於民是明智之舉。”
李斯:這模棱兩可的?也學會打官腔了?
但就周邈那堪稱直白的神情言語,他自己都還沒理明白呢,人精之一的李斯就已領悟了他話中真意。
“大秦的統一大戰已經得勝,國力消耗暫緩,資財的需索便也漸低。”
“而大秦據關中沃野千裏,又有蜀地糧倉,若無耗時年月的持久征戰,維持現狀絕對無虞。”
李斯見周邈似懂非懂,就直接點明:“因此,大秦不至於從係統那裏搶奪役夫的糧布。”
周邈被點明心思,又頂著幾道目光,有點不好意思。
就感覺像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李斯索性更深一步解釋道:“相比侵占那點屬於役夫的糧布,製衡六國遺民中的中上層,收攏天下人心更為重要。”
兩套工裝、六匹布、一百八十三天的口糧,役夫的福利補貼出乎意料的豐厚。
而越是豐厚,就越有利於十萬黔首致富,壓製六國遺民中的小富豪和士人。
越有利於收攏天下人心。
與天下人心相比,從十萬役夫手中摳占一點糧布,未免也太顯小氣了。
周邈放心了,但又沒完全放心。
禦史大夫馮劫接棒說道:“仙使是擔心,會有郡縣官吏嗇夫侵占貪汙役夫的福利補貼?”
第54章 #給六國故地的黔首一點仙使神速的震撼#
不獨嬴政,大秦君臣對周邈的印象約莫都是:似六國貴族子弟,至親寵愛,衣食豐足,讀書為娛,未經疾苦。
但不倨傲淩人,反而善良赤忱。
可此時,卻以一種‘不過尋常’的語氣,說起貪腐亂象。
乍然之下,大秦君臣不免驚訝,可很快便也明悟了。
越是豪富、權盛,越能深諳俗世陰暗,隻因為他們身處其中。
耳濡目染,性情天真如周邈,也已頗曉貪腐之事。
何況從周邈的言行,可以看出他可能也是見多識廣而已。
“……因此貪腐總是不能禁絕。尤其如今六國故地的基層官吏,許多都不曾歸心大秦,自然不會盡忠盡責地辦事。”
“科舉取士尚未舉行,又不能替換掉現在那些官吏。”
李斯反駁:“即便來得及科舉取士,替換一遍六國故地的官吏,也收效不大。
全因至少前三屆科舉取士,應試者都隻會是現有的士人——六國故地的應試者,自然也隻會是六國士人。”
李斯這話與大朝賀當晚張良的見解類似,大秦君臣也都有此共識。
科舉取士,本就是緩解基層官吏不足的同時,又收歸六國遺民之心。
“新官吏依舊會是六國士人,換湯不換藥罷了。”
周邈一愣,反應過來,似乎異地為官製度的確立,是始於漢武帝。
“李廷尉所言,是建立在‘本地為官’的當下舊製上的。”
既然說到這裏,周邈也就簡單插敘一句:“針對郡縣自治現象嚴重,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倒是可以采取‘仕官避本籍’的‘異地為官’製度。”
“科舉取士為朝廷提供了可供調配的官員,朝廷有了人力資源儲備,自然就能避籍指派官員任職了。”
“雖然異地為官,針對的是官而非吏,吏員仍舊會拉幫結派,但官員可以轄管吏員,而且異地官求政績,本地吏求財富,立場不同,也降低了沆瀣一氣的可能。”
隻是降低可能,畢竟還有不求政績也求財富的官。
周邈就是‘曆史文明智慧的搬運者’,隻能淺談兩句異地為官製。
殿中大秦君臣卻能當
即恍然明悟。
負責施行科舉取士的左丞相隗狀,敏銳道:“陛下‘徙天下豪富於鹹陽十二萬戶’,此舉充實關中的同時,也削弱了六國故地的本土勢力。正好方便大秦異地派官,如此更能加強掌控六國故地了!”
“左丞相記下此製度,待到科舉結束授官時,即可順理成章施行下去。”
嬴政言罷,看一眼茫然無所覺的周邈。
果真是身懷寶山不自知。
異地為官製隻是題外話,但隗狀卻從中得到了靈感!
——以科舉取士一事,製約此次修建馳道中會出現的貪腐亂象。
“陛下,既然六國士人的軟肋,在於進身之道——科舉取士,我們何不拿捏住他們的軟肋,叫他們不敢貪腐?”
周邈一時茫然,其餘人已經若有所思,隻是也不會搶隗狀的話。
嬴政:“左丞相請講。”
隗狀娓娓道來:“眼下正值各郡縣陸續收到下發的科舉教材的當口,也是各地士人決定是否應試並備考的時候,正該公布科舉報名的條件資格了。”
科舉教材不容錯漏,造紙廠和印刷廠又來不及鋪建到各郡,便在鹹陽統一印刷。
盡管每郡每科六十套,總量也不少了,直到前兩日才往各郡運輸。
而公布科舉報名資格,在隗狀的日程安排中,也就在近兩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