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終大典趕在黃昏初時,天色黑盡之前,順利結束。


    薛郡役夫不知仙使與儒生的對峙,薛郡黔首亦然。


    隻是純粹地喜悅著,歡慶著!


    錯失役夫資格的人,自然則悔恨著,恐怕今晚將徹夜不能眠。


    而在薛郡的熱鬧之下,下榻官舍的仙使周邈,正在給始皇陛下寫信。


    老實交代了他今天把魯縣儒生罵得狗血淋頭的事,並反思過錯:


    [……他們就是該罵!陛下你不知道,現在還好點,等到後來他們被封‘衍聖公’……


    得了個‘七十一代家奴、一十五朝貳臣’惡評,直接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真是丟盡了孔孟荀的臉!


    雖然但是,我今天此舉,是不是妨礙了陛下對儒家的行動啊,對不起……]


    周邈寫完信,再次找來馮去疾手下的吏員,讓他連夜送信回鹹陽。


    實在是事情緊急,萬一有妨礙,也好及時補救。


    送走傳信吏員,方岩和燕伺候著洗漱完畢。


    周邈就準備上榻入睡了。


    方岩和燕退出內室。


    在退出廳門前,燕到底慢下腳步。


    對身邊疑惑望過來的方岩道:“內者令,妾有一法,不知說出來是否對仙使有幫助……”


    方岩明白了,燕有話想說,但為表恭謹,先征詢他的同意。


    “為仙使分憂,本是我等職責,若有良法,自當進言!”


    方岩不為燕的出頭表現而不滿,隻為燕竟然對仙使有所保留,權衡利弊,不能完全盡忠而憤怒。


    兩人重新回到內室,周邈正解衣欲睡,見狀忙又係上。


    “怎麽了?”


    燕也不拖遝耽擱仙使睡眠,直接道:“白日裏仙使曾言,若是得空,必要去孔子墓前為他哭上一場。”


    “明日隻濟北郡博陽縣一場大典,博陽縣距離魯縣又近,擠一擠,應當能抽出小半日的空閑。”


    “仙使既然得空,何不真去孔子墓前哭上一場?”


    周邈:啊?當時他就是腦子裏閃過‘哭昭陵’典故,出嘴就是他也要去孔子墓前哭一場,控訴他後人門生的不肖之舉……


    等等!


    哭孔廟……


    哭孔廟,妙啊!


    第62章 百聖歸秦


    周邈聽過的著名哭孔廟事件,是順治駕崩那年的‘哭廟案’。


    細節記憶已經模糊,隻記得著名文學家金聖歎在此案中被抓斬首。


    臨死前金聖歎與兒子對對聯:‘蓮(憐)子心中苦,梨(離)兒腹內酸’1。


    他現在還能想起金聖歎哭孔廟,也因為這副對聯。


    拋開後事不論,放眼現在。


    “哭孔廟這事兒,妙啊!”周邈拊掌大讚!


    不過,按照燕的說法,哭於孔子墓前,其實是哭孔林。


    孔子及其後裔的孔氏家族墓地,稱孔林。


    而孔廟,則是孔子逝後,將孔子故居的堂屋及其弟子曾住的內室改成廟屋,收藏孔子用過的衣冠琴車書,以作紀念。


    “不過孔子似乎葬在城北的泗水岸邊,遠了些,為表尊重又不好乘神獸前去,步行的話時間就太緊湊了。”


    燕:“是妾思慮不周。”


    燕的聰明是源於先天天資,能直覺地提出去孔子墓前哭,但她隸妾的身份注定她無法擁有世俗定義的學識和見識。


    不會知道孔墓和孔廟在哪兒。


    “不不!”周邈搖搖手指,“不去孔子墓前哭,但觸類旁通,可以去孔廟哭啊!”


    “白天我當街叱罵一十儒生,言語間雖沒有波及孔子,到底也損折了孔門名聲。”


    “如果我去哭孔廟,一則可向世人表明,大秦仙使對孔子的…欽佩讚許。”


    他對外是大秦仙使的身份,不應當‘尊崇’孔子,惺惺相惜就不錯。


    這樣一來,就能給儒家挽回一點顏麵。


    畢竟如今始皇陛下欲用儒學,那儒家就算友方了,顏麵折損太過,於大秦也無好處。


    “一則可在哭孔廟的祭文上做文章。”


    ——仙使哭孔廟,當然不會是呼天搶地的嗷嗷哭了,是念祭文的高雅地‘哭’。


    “借以透露大秦及始皇帝陛下對儒學的態度:不是奉作聖諭,而是用作治國的工具。”


    “同時,整頓一番當下的孔門風氣,剜去爛瘡毒瘤,規訓不遜門徒。”


    工具嘛,要打磨趁手才好用。


    像白天那樣倨傲不遜的儒生,說不


    定就會真正發生‘坑儒’事件了!


    “燕,你可真是聰明!”分析完,周邈向燕豎起大拇指再次誇道。


    “謝仙使誇讚。”可燕自知,她隻是偶有急智。


    提出哭孔墓,也是從鄉裏婦人哭訴中得到啟發,哭訴是哭給旁人看的。


    既已決定,周邈立即重新穿上衣裳。


    “白天的時候是被堵在了大街上,不得已而為之,可哭孔廟這事,還是得從長計議……”


    方岩見狀主動道:“臣去請馮上卿與武信侯諸位。”


    周邈已經穿上外袍,再披上一件大氅保暖就行,頭發就不束了。


    “快去罷。馮上卿或已就寢,方岩你去更合適。”


    “燕,你則去備上肉脯、肉幹等小食和湯水,晚上說事就得有夜宵才不困啊!”


    雖未聽過‘宵夜’,但能意會,燕轉身出去準備。


    方岩則疾步去通知馮去疾等人。


    不一會兒,燕備好了小食湯水,方岩也與馮去疾等人一道回來了。


    ……


    是夜深,召複起,議於內。——《秦書》


    史書上寥寥一筆九字。


    卻因‘夜議’後第一日,仙使哭於孔廟,而被後世橫加猜測。


    仙使哭孔廟,是結束春秋戰國‘百家爭鳴’,開啟大秦一統後‘百聖歸秦’的標誌性事件


    將目光聚焦當下。


    後世猜測,夜議必定嚴肅。


    根本就是鬼扯!


    當下周邈就用發帶鬆鬆地紮了個低馬尾,馮去疾、馮毋擇等五人和英布,有人是睡下後被喊起的,匆匆趕來也沒束發。


    雖然大家不至於衣衫不整,卻也都頗為鬆弛。


    嚼著肉脯、喝著湯水,倒像是宵夜座談會。


    而不是後世所謂結束‘百家爭鳴’,確立‘百聖歸秦’的曆史性大會。


    也沒有後世影視作品演繹中,那樣的金句迭出、智慧迸發、唇槍舌劍……


    因為最初這場會議,隻是為了給仙使周邈白日當街叱罵一十儒生找補,開的輿情應急處置小會。


    “……如此,去哭孔廟、拜祭孔廟,或許是不錯的補救應對之法。”周邈把心中對於哭孔廟的


    兩條考量簡單說來。


    馮去疾等人聽了,也是紛紛拊掌大讚:“妙哉!”


    “這都是燕提的妙計!”周邈在人前再次誇讚了燕。


    眾人目光讚賞地看向侍立在旁的隸妾燕。


    “仙使過譽。”此時燕又提出告退:“仙使與上卿們商議要事,妾便退下了。”


    燕說完就退出內室,留方岩在內侍奉,於是討論繼續。


    哭孔廟是化解當下的妙計,但周邈也不無擔憂道:


    “但我怕亂了陛下的整體布局。我以大秦仙使的身份,去孔廟祭拜,豈不是也抬了儒家在大秦的地位?”


    “雖然進士科的《經學》一部教材中,孔孟荀的儒學經義占了半部,但畢竟尚有法家、道家和兵家的三家可以抗衡。”


    “而科舉有明法、明算、明字和進士四科,前三科雖偏於實務,進士科多出事君之士,雙方卻也能勢均力敵。”尤其明法科,畢竟在大秦根基深厚。


    這就好比前三科是事業編製,進士科是公務員編製,前者精於業務,後者通於政治。


    馮去疾不由心中暗歎:首屆科舉尚未開考,仙使便已預知其未來趨勢。外界多有猜測科舉取士乃是仙使獻策,看來確是如此。


    “仙使真知灼見,深謀遠慮。”馮去疾也同意道,“仙使祭拜孔廟,必然會抬升儒家地位。”


    甚至不必多久以後,隻需十六場賜福暨動員大典結束,仙使之名就將響徹九州大地,受天下黔首狂熱信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鴉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鴉泉並收藏(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