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邈在此期間,多帶著兵仙崽和項籍,呆在六英宮。


    最初的日常都是:“項籍!安分點!”


    “項籍!別欺負信崽!”


    “項藉!!”


    盡管在接受項籍將會是自己人、大秦未來的悍將後,他已經很努力和項藉好好相處,但收效甚微。


    直到燕點醒了他:“仙使,何不依籍仙童所願,為他取一個昵稱?”


    “同為仙使座下童子,自當等同待之,最忌偏寵偏疼。”


    周邈恍然大悟,雖沒給項藉取出一個合適的昵稱來,卻也不再連名帶姓喚他,而是稱他‘小籍’。


    至於小籍,諧音小雞?小雞就小雞了!


    改換稱呼後,項籍言行果真有明顯改善。


    雖還是與韓信爭寵,但大概是覺得二人是一樣的了,也就有所緩和。


    玩樂一段時間後,周邈覺得這樣下去不行,他會養廢了兵仙崽和小霸王的!


    那樣他就成為曆史罪人了!


    於是周邈又去找始皇陛下,給搜羅來許多兵書和十八般兵器。


    兵仙崽就像掉入米缸的小老鼠,當即埋進書堆就不願出來了。


    而項籍,意料之中,對兵書不屑一顧,並且嗤笑韓信:“你個小身板,敵不過我半隻手,看書能讓你勝過我嗎?”


    “我不看,我要練萬人敵的本事!”


    周邈:果然是衝鋒陷陣的前鋒悍將苗子啊!


    就算練成以一敵萬的本事,可是兵仙能領百萬之兵,你不還是照樣輸?


    周邈勸他:“小籍,你還是看些兵書吧,真的有用。”


    項籍把長戈、長戟、長劍……十八般兵器舞得是虎虎生風!


    “不看不看!”


    周邈:“行叭。”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能怎麽辦?


    時間倏忽而過,回神已是春二三月。


    春


    二三月,是翻耕整地和播撒種子的季節。


    治粟內史衙門的籍田令蕭何,開春後就一直忙於組織官隸臣妾、刑徒,輸作鹹陽及關中籍田。


    先是從鹹陽大街上的公廁中,挑來糞肥,又從牧場獸苑裏,鏟來豬牛羊糞肥。


    又砍枯草雜樹燒火土肥。


    而後將其堆混在一起,搭蓋上草簾子,讓它去漚上十天半月。


    ——毫無疑問,這是蕭何去向仙使請教後,被傳授的更精細的漚製農家肥方法。


    再是組織數萬官隸臣妾及刑徒,翻耕田地。


    一如所想,仙使在傳授農家肥漚製法時,還附帶描述了一種短曲轅犁。


    仙使未能畫出圖紙,但顧名思義,區別於時下的長直轅犁。


    蕭何後來找農家弟子和墨家弟子共同鑽研,也將仙使口中的‘曲轅犁’還原了七八分。


    無論是以牲畜或以人拉,在原本的日耕地二三畝、耕翻深度四寸許之上,都得到了大大提升。


    農家肥漚製法,短曲轅犁結構圖,蕭何按照仙使傳授的法門,試驗出來並用過之後。


    就立即上交治粟內史右丞,上稟始皇帝,其後將推行至大秦各郡縣。


    漚了肥,翻了地,萬事俱備。


    春三月到來,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蕭何開啟了入鹹陽後最忙碌的一段時間。


    早出晚歸,披星戴月,奔走在田坎地頭間。


    先在向陽的地塊,播了一石長絨棉種子。


    在蕭何不知道的時間場合,關於長絨棉的播種,是否在今年進行,始皇帝及心腹們,商討過一兩句。


    因為幾乎沒有爭議,有致一同地同意了選地播種——


    “出使月氏、烏孫一帶的使者未歸,送月氏王子回國的章邯也未歸。”


    “總不能除了將長絨棉播種在‘三山兩盆’間,其他適宜地方就都不種了吧?”


    一石長絨棉種,占不了多大產量耕地。


    而且——


    “即便經略西域功成,也還要花費功夫墾荒馴地,才能播種長絨棉。


    在此之前,先多種幾茬,收獲足夠多的長絨棉種子吧。”


    而蕭何組織播種完長絨棉,又趕緊育種稻秧。種子就是從役夫口中兌換來的工餐口糧——糙米。


    雖他從未見過播種米,而非稻者。


    但既是仙米,總歸是與眾不同的?


    盡管如此,蕭何也在一道請教仙使之後,摒棄了‘火耕水耨’,采用更精細的耕地、育苗、插秧的耕作法。


    因為有數萬隸臣妾及刑徒的人力,還有可觀的可供支配的畜力,即便精細耕作也足以支撐。


    用糙米育下的秧苗,竟比稻子發芽更快,蕭何就知道仙米果真非凡!


    而且仙米做種的,竟然比尋常稻子的,發芽更齊,達到了十成十的發芽率!


    周邈:畢竟是未來科技下脫殼出來的糙米,總不能墮了宇宙時代科技的名聲不是?


    蕭何連土帶苗切下一塊稻苗,用木盆裝了,端去給仙使看:


    “仙使!稻秧出苗了!”


    “蕭何帶來給仙使過目,這可是高產之相?”


    第68章 完了功高震主了!楚越之地的黔首知仙使而不知始皇帝了!


    “此乃高產之相!”


    南望三塗,北望太行,顧首有德水1,洛陽盆地的洛水與伊水之間。


    低窪灘塗之中,斑綠稻田點綴其間。


    農家出於農稷之官,洛陽曾為東周的洛邑,秦取周而代之,農官也多回歸黔首,其中農家弟子亦散於鄉裏,耕種得食。


    農家弟子許悟,陷足水田,弓腰低頭,觀察著稻苗:


    “此乃高產之相!”


    “稻苗色濃綠,葉硬厚,稈茁壯。”許悟嘴中念念有詞,雙眼盯在稻苗間。


    手上動作一伸一扯,帶起兩根稻苗,狠勁抖甩,又上手扯扯苗根:“根韌且粗壯。”


    許悟篤定確認:“有別於凡稻色淺綠,葉軟嫩,稈纖弱,根脆嫩。這必是高產之相!”


    “那當然了!這可是仙米長出的仙稻!”隔壁水田裏,一個二十來歲年輕農人,聞言搭話。


    言語神色間,盡是崇敬與自豪。


    “幸虧我當初聽信了可靠消息,播種了交換來的仙米。”年輕的農人更膽大,敢於聽信傳言並去嚐試。


    “就是家中阿父太膽小,才讓我撒種了五畝,若是十畝水田都撒上,今歲不得豐收滿倉!”


    年輕農人後悔不迭。


    “你阿父行事穩重,你膽大肯做,父子互為補充,方為穩中進取之道。”


    許悟撅臀彎腰,一雙手在稻苗間穿梭,收手時便是兩把稻苗。


    “雖聽不太懂許郎君的話,但很有道理的樣子。”


    年輕農人拋開前話不談,從自家稻田裏拔足上了田埂。


    走近幾步湊上前,疑惑問道:


    “許郎君這是在做什麽,好好的稻苗拔掉豈不可惜?”


    許悟手上拔苗動作不停,“先前不曾料到仙米發芽如此齊整,播撒得密了,拔掉稻苗使它們稀疏些,能長得更好。”


    年輕農人不懂:“密是密了些,可拔去一株就少掉一株仙稻,要少收多少稻子啊!”


    “正是為了豐收,才更應疏苗。疏苗能讓這塊水田,長出最多的稻子。”許悟直起腰,將稻苗扔到田埂上。


    對年輕農人道:“這就像是一碗稻米,一人食可飽,兩人食皆


    半飽,五人食皆饑,十人食多日後俱餓死。這塊稻田,就如那碗稻米啊。”


    “眼前濃密十足的稻苗,非但不能讓稻子豐收更多,反而要鬧饑。”


    年輕農人膽大,卻不固執,“許郎君是仙使所讚‘農本民食’,農家許行的弟子,又都姓許,你說疏苗能助豐收,那肯定是對的。”


    仙使周邈在魯縣‘哭孔廟’的祭文,已經蔓延傳開來,就連洛陽的田間農人都能吟誦兩句。


    許悟曬得與年輕農人一般黝黑的臉上,笑出兩排大白牙:“民食之重,重逾千鈞。可不敢妄談,所言皆是真言。人人都應先分辨對錯,再決定是否聽信。”


    “不過疏苗確是真言,你家的稻苗也當疏一疏。”


    “誒!聽許郎君之言!”年輕農人當即就跳進自家稻田,開始照著許悟留苗的疏密間距,給自家稻苗疏苗。


    許悟觀察片刻,見對方做得很對,才放心道:“你不是心疼,還有五畝水田沒撒種仙稻?可把疏的仙稻苗拿去,補插在苗稀的地方。”


    年輕農人聞言,猛地直起腰,激動溢於言表:“對啊!這樣既沒浪費了仙稻苗,又補了其他稻田的稻苗,年尾還可得豐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鴉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鴉泉並收藏(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