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節
(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 作者:鴉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黢黑黢黑的,黑炭一樣!
王賁:……委屈.jpg
“臣常日奔走在鹽場,難免曬得黑了。”
“沒事沒事!黑點無妨,總算比扶蘇看著更像武將了!”
雖然還是沒扶蘇那麽高壯,但在黑這一點上,絕對勝過扶蘇!
(遠在鹹陽的扶蘇:哈秋!)
王賁:……
懟得王賁啞口無言後,周邈總算熱情報喜:“陛下明天就要登封泰山,後天則降禪梁父山,你正趕得巧了!”
“可以去找太祝叔孫通,叫他把你也安排進去。”
王賁也是喜形於色:“那是趕得巧了!”
蒙恬、馮劫同樣在外,就沒趕上隨從陛下封禪,卻叫他好運趕上了!
嬴政:“去罷。過後父子可團聚一番。”
王賁先去找叔孫通報備,確認明天封禪有他一足之地後,就去找兒子王離……
“逆子!!”
據說始皇帝登封泰山前一日晚間,行駕駐地外的護衛營中,有怒吼陣陣、慘叫聲聲傳出。
探尋之下,得知是王家父子上演了好一出父慈子孝。
周邈:始皇陛下這是……向王賁告狀?
也對,博浪沙刺殺時,王離犯的錯誤雖非蓄意,卻確實讓始皇陛下受驚了。
在論功過之前,受他父親一頓教訓,是他應得的!
……
孟秋七月二十五,始皇帝嬴政登封泰山,仙使及群臣並百家博士隨從。
修理掃除後的山道平穩歸整,沿著如屏風豎起的山峰直上雲霄。
隊列一如禮祠嶧山當日,始皇帝嬴政乘坐六抬輦輿,仙使周邈乘四抬肩輿,奉常官員抬三牲、禮器等物隨後。
大秦上卿及列侯乘兩抬肩輿隨從,中
低階官吏、百家博士及隸臣妾、士伍等墜後。
登山封祭的人車長隊,行在泰山山道上,連綿十數裏之長。
平旦時分,日夜交替之際,開始登山。
三個時辰後,隅中時分,鑾輿登至峰巔。
峰巔之上,已新築圓壇。
壇廣六丈、高六尺,僅留一抔土、一圓坑待填封。
一如禮祠嶧山時一般,叔孫通自去準備登封典禮。
嬴政、周邈及大秦上卿一幹人等,旁側暫歇,或飲水、或添衣,抑或觀景。
“果真是‘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啊!”
周邈立在泰山之巔,真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
黃河西邊逶迤而來,又窈窕如絲地流向東麵群山。
極目四麵八方,隻覺天地悠然,所見皆渺小。
仙使周邈的情緒是鮮明外放的,豪氣萬丈,興奮難掩。
前方的始皇帝嬴政是負手而立,遠目寰宇,麵容沉靜。
唯有眼底,隱有絲縷雄心豪氣。
“有生之年,朕願再登封泰山。”
然始皇帝本就無需隱忍內斂,亦敢於宣告他的雄心。
出巡以來,深感陛下身邊‘第一巧言寵臣’(自封的)地位受到威脅的李斯,正欲吹捧。
就被副業是‘彩虹屁氣氛組’的仙使周邈,給搶先了。
“陛下必能如願!二登二封,都太保守了,姑且先定個六登六封的小目標!”
大秦數以六為紀,六登六封就是最尊貴吉利的數字!
“本使掐指一算,以後會有個皇帝,六次登封泰山。既如此,陛下亦行此六封泰山之舉,又有何妨!”
(漢武豬豬帝:哈秋!)
李斯:論奉承陛下,還得是仙使,他李斯甘拜下風!
抱拳退下.jpg
大秦君臣:“……”
泰山之巔一時寂靜,隻聞秋風呼嘯之聲。
最終,百家博士首位的劉季,先高聲道:“陛下眉壽萬年,功績千數!”
百家博士隨即異口同聲道:“陛下眉壽萬年,功績千數!”
功績以千論數,別說六封泰山,就是封一千次也行
!
一身金紅禮服的仙使,在袖口向劉季豎起一個大拇指!
周邈:劉季你是會的!
劉季:嘿嘿,哪裏哪裏!
李斯:劉季果然又是一勁敵!
“陛下眉壽萬年,功績千數!”
心裏想著勁敵,嘴上跟著高喊。
“陛下眉壽萬年,功績千數!”
如是三呼之後,方才停下。
嬴政:……
“善矣。朕亦以此自勉,多創功績,方有顏數封泰山。”
無功無績,他沒那臉麵六封泰山。
“然也須謹記,不為尋樂而東巡,不可奢靡排場、侵擾黔首。”
嬴政其實也沒那麽強烈的願望,固執地數封泰山。
“來日朕若觸犯,諸卿可犯言直諫。”
周邈積極踴躍:“好的好的!我會看著陛下的!”
“臣等亦然!”
典禮之前的歇息間隙,大秦君臣又立下一個小目標(嬴政:別算上朕),並許下共勉監督的承諾。
歇息結束,典禮正式開始。
……
太祝叔孫通立於圓壇旁側,高唱辭文,引導君臣列隊肅立。
爾後奏黃鍾,歌大呂。
百家博士舞雲門,以祀天神。
周邈:這雲門舞,大氣又莊重,高低得是一個春晚群舞節目!
舞罷,百家博士退場。
泰山之巔,大樂再奏。
在大氣恢弘、莊重肅穆的樂聲之中,叔孫通開始唱頌銘文:
“皇帝臨位,作製明法,臣下脩飭。……”1
“仙使降秦,繕理鹹陽,始治馳道,普惠萬民……”
周邈:嘿嘿!嶧山石刻也有這個意思,老生常談老生常談了哈哈哈!
“科舉取士,擢賢選能;修治馳道,通達海內。”
周邈:哈哈哈!雖然是曆數的始皇陛下功績,但也有他參與出鏡啊!
嘿嘿嘿……
#嘿嘿嘿泰山石刻也有他一筆嘿嘿嘿#
嘿嘿嘿.jpg
“化及無窮,遵奉遺詔,永承重戒!2”
語畢,大樂之聲
高揚。
間隔片刻,叔孫通再揚聲:“獻禮!”
於是奉常下太祝的禮官十八人,捧抬三牲及金玉禮器,絡繹上前。
又在圓壇下停住,分列兩側,夾道以迎始皇帝嬴政初獻禮。
嬴政手捧一卷玉冊,當先升壇獻禮。
爾後禮官捧抬獻禮,再又退下。
嬴政攤開玉冊,頌道:“朕即秦王,廿二六年,禦極皇帝,已至二載。”
是以始皇帝口吻寫的祭文。
王賁:……委屈.jpg
“臣常日奔走在鹽場,難免曬得黑了。”
“沒事沒事!黑點無妨,總算比扶蘇看著更像武將了!”
雖然還是沒扶蘇那麽高壯,但在黑這一點上,絕對勝過扶蘇!
(遠在鹹陽的扶蘇:哈秋!)
王賁:……
懟得王賁啞口無言後,周邈總算熱情報喜:“陛下明天就要登封泰山,後天則降禪梁父山,你正趕得巧了!”
“可以去找太祝叔孫通,叫他把你也安排進去。”
王賁也是喜形於色:“那是趕得巧了!”
蒙恬、馮劫同樣在外,就沒趕上隨從陛下封禪,卻叫他好運趕上了!
嬴政:“去罷。過後父子可團聚一番。”
王賁先去找叔孫通報備,確認明天封禪有他一足之地後,就去找兒子王離……
“逆子!!”
據說始皇帝登封泰山前一日晚間,行駕駐地外的護衛營中,有怒吼陣陣、慘叫聲聲傳出。
探尋之下,得知是王家父子上演了好一出父慈子孝。
周邈:始皇陛下這是……向王賁告狀?
也對,博浪沙刺殺時,王離犯的錯誤雖非蓄意,卻確實讓始皇陛下受驚了。
在論功過之前,受他父親一頓教訓,是他應得的!
……
孟秋七月二十五,始皇帝嬴政登封泰山,仙使及群臣並百家博士隨從。
修理掃除後的山道平穩歸整,沿著如屏風豎起的山峰直上雲霄。
隊列一如禮祠嶧山當日,始皇帝嬴政乘坐六抬輦輿,仙使周邈乘四抬肩輿,奉常官員抬三牲、禮器等物隨後。
大秦上卿及列侯乘兩抬肩輿隨從,中
低階官吏、百家博士及隸臣妾、士伍等墜後。
登山封祭的人車長隊,行在泰山山道上,連綿十數裏之長。
平旦時分,日夜交替之際,開始登山。
三個時辰後,隅中時分,鑾輿登至峰巔。
峰巔之上,已新築圓壇。
壇廣六丈、高六尺,僅留一抔土、一圓坑待填封。
一如禮祠嶧山時一般,叔孫通自去準備登封典禮。
嬴政、周邈及大秦上卿一幹人等,旁側暫歇,或飲水、或添衣,抑或觀景。
“果真是‘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啊!”
周邈立在泰山之巔,真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
黃河西邊逶迤而來,又窈窕如絲地流向東麵群山。
極目四麵八方,隻覺天地悠然,所見皆渺小。
仙使周邈的情緒是鮮明外放的,豪氣萬丈,興奮難掩。
前方的始皇帝嬴政是負手而立,遠目寰宇,麵容沉靜。
唯有眼底,隱有絲縷雄心豪氣。
“有生之年,朕願再登封泰山。”
然始皇帝本就無需隱忍內斂,亦敢於宣告他的雄心。
出巡以來,深感陛下身邊‘第一巧言寵臣’(自封的)地位受到威脅的李斯,正欲吹捧。
就被副業是‘彩虹屁氣氛組’的仙使周邈,給搶先了。
“陛下必能如願!二登二封,都太保守了,姑且先定個六登六封的小目標!”
大秦數以六為紀,六登六封就是最尊貴吉利的數字!
“本使掐指一算,以後會有個皇帝,六次登封泰山。既如此,陛下亦行此六封泰山之舉,又有何妨!”
(漢武豬豬帝:哈秋!)
李斯:論奉承陛下,還得是仙使,他李斯甘拜下風!
抱拳退下.jpg
大秦君臣:“……”
泰山之巔一時寂靜,隻聞秋風呼嘯之聲。
最終,百家博士首位的劉季,先高聲道:“陛下眉壽萬年,功績千數!”
百家博士隨即異口同聲道:“陛下眉壽萬年,功績千數!”
功績以千論數,別說六封泰山,就是封一千次也行
!
一身金紅禮服的仙使,在袖口向劉季豎起一個大拇指!
周邈:劉季你是會的!
劉季:嘿嘿,哪裏哪裏!
李斯:劉季果然又是一勁敵!
“陛下眉壽萬年,功績千數!”
心裏想著勁敵,嘴上跟著高喊。
“陛下眉壽萬年,功績千數!”
如是三呼之後,方才停下。
嬴政:……
“善矣。朕亦以此自勉,多創功績,方有顏數封泰山。”
無功無績,他沒那臉麵六封泰山。
“然也須謹記,不為尋樂而東巡,不可奢靡排場、侵擾黔首。”
嬴政其實也沒那麽強烈的願望,固執地數封泰山。
“來日朕若觸犯,諸卿可犯言直諫。”
周邈積極踴躍:“好的好的!我會看著陛下的!”
“臣等亦然!”
典禮之前的歇息間隙,大秦君臣又立下一個小目標(嬴政:別算上朕),並許下共勉監督的承諾。
歇息結束,典禮正式開始。
……
太祝叔孫通立於圓壇旁側,高唱辭文,引導君臣列隊肅立。
爾後奏黃鍾,歌大呂。
百家博士舞雲門,以祀天神。
周邈:這雲門舞,大氣又莊重,高低得是一個春晚群舞節目!
舞罷,百家博士退場。
泰山之巔,大樂再奏。
在大氣恢弘、莊重肅穆的樂聲之中,叔孫通開始唱頌銘文:
“皇帝臨位,作製明法,臣下脩飭。……”1
“仙使降秦,繕理鹹陽,始治馳道,普惠萬民……”
周邈:嘿嘿!嶧山石刻也有這個意思,老生常談老生常談了哈哈哈!
“科舉取士,擢賢選能;修治馳道,通達海內。”
周邈:哈哈哈!雖然是曆數的始皇陛下功績,但也有他參與出鏡啊!
嘿嘿嘿……
#嘿嘿嘿泰山石刻也有他一筆嘿嘿嘿#
嘿嘿嘿.jpg
“化及無窮,遵奉遺詔,永承重戒!2”
語畢,大樂之聲
高揚。
間隔片刻,叔孫通再揚聲:“獻禮!”
於是奉常下太祝的禮官十八人,捧抬三牲及金玉禮器,絡繹上前。
又在圓壇下停住,分列兩側,夾道以迎始皇帝嬴政初獻禮。
嬴政手捧一卷玉冊,當先升壇獻禮。
爾後禮官捧抬獻禮,再又退下。
嬴政攤開玉冊,頌道:“朕即秦王,廿二六年,禦極皇帝,已至二載。”
是以始皇帝口吻寫的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