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節
(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 作者:鴉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想到什麽,又回頭:“項小籍,你如果想要去,也可以跟著。”
至於信崽,不僅年幼才十一歲,身量也小。
“信崽,你衝陣殺敵,為時尚早。”
“是。”韓信並無異議,沒有爭強好勝也要回援殺敵。
“我去!”項籍躍躍欲試。
“那就去。但需聽令行事,不可莽撞冒進,也別受傷了。”
“是!”
“章邯領命!”章邯終究未勸,在馬背上揖禮領命。
英布亦是一聲號令:“爾等聽仙使之令,隨從章將軍回援!”
“喏!”
整齊劃一的應令聲直衝雲霄。
指揮權暫時轉移,章邯一聲令下,帶著一千精騎,如離弦之箭飛馳離去。
“走,我們也趕回去!”周邈一揚馬鞭,驅馬向前。
眾人驅馬跟上。
至於反攻身後的月氏王庭?現在後方有變,保險起見,還是回援會合後再從長計議。
反正月氏王已死,月氏最頂層的那群翎侯貴族們,隻要在宴會上的就算沒全滅,也沒幾個全乎的了。
十二響‘大禮花’啊,王帳炸飛是肯定的,犁地三尺也並非不可能。
雖然過程曲折出乎意料,但他們到月氏王庭對的主要目標達成了。
……
等周邈和扶蘇、張良等人趕到戰場不遠處時,戰鬥已經接近尾聲,勝負天平傾斜明顯。
“仙武侯,你也去幫忙?”
英布未動,“臣之首務是護衛仙使,且勝負已分。”
短短兩句話的功夫,披發襤褸好似野人的一方,已由敗勢盡顯到全線潰逃。
那些驏騎馬匹的‘野人’們,又怎麽跑得過有鞍鐙的大秦精騎?
追擊出去一二裏地,就將奔跑潰逃者或斬或踏倒在地,將騎馬者斬於馬下,隻有零星十之一二者,得以幸運逃遠。
但章邯在收束隊伍之前,仍命令四支小隊,四路追擊,至五裏地後乃還。
開始打掃戰場,周邈一行前往會合。
“如何?”
“稟仙使。”章邯迎上前來,“來襲者為匈奴人,其數約有三千。”
周邈回想一下,“匈奴騎兵有三千?”
“此處並非初次交戰之地,我大秦精騎且戰且遊走,初戰之地在東邊三裏地外,故而此地匈奴屍首隻有數百具。”
章邯知道仙使疑問為何,“三千匈奴人並非皆是騎兵,步卒騎兵各半,馬匹殺傷約近百,更多已驚走,少數由匈奴兵潰逃時騎走。”
也對,現在的匈奴還是鬆散部族,是月氏和東胡之間的小可憐,並非後來那個冒頓單於統一後全盛時,控弦三十萬兵力的匈奴。
既眼下不是第一戰場,“那我們騎兵的傷亡如何?”
戰爭總是伴隨傷亡,即使戰勝方也一樣。
就在眼前倒地不起的,也能看到零星幾個大秦騎兵穿戴。
在場皆知仙使仁善心性,章邯卻也未隱瞞:“未曾清點傷亡人數,然預估亡近半百,傷近二百。”
“雖早有所戒備,然以兩千對三千,正麵廝殺,刀劍無眼,難免有所傷亡。”
真實的冷兵器戰爭,即使大勝,即使有馬匹和兵械的絕對優勢,也不可能零傷亡。
周邈是知道這個殘酷事實的,“戰後收尾我也不懂,但是屍體得處理,以免滋生疫病。”
“匈奴屍體就搬了摞到一堆,一把火點了。犧牲的我大秦兒郎們……總要入土為安,就挖坑群葬吧,若來得及,把墓坑中所葬者人名刻於石碑上。”
“後人來祭奠時,也知道葬於何處、所葬何人。”
是英雄碑,也是後人祭拜指路的墓碑。
“唯!”章邯鄭重領命。
“另外,把傷亡名單記錄完善,到時帶回鹹陽去。”
若有撫恤錢糧下發,也有個名單依據,若無錢糧,其父母妻兒也能憑此名單享受軍屬優待。
“唯!”
“章將軍先去忙吧。”末了,周邈還是忍不住道:“重傷騎兵包紮處理後,也好吃好喝養著吧,若能因此好轉活下去,也是一條命。若不能,也不是餓著走的。”
就是和平年代,癌症絕症放棄治療的都不在少數,何況缺衣少食的公元前,重傷者斷食斷水才是常事。
“唯!”章邯仍舊領命。
“臣下令火頭營,將斬殺傷匈奴馬及戰亡馬匹煮肉燉湯,以供騎兵們吃肉喝湯。”
戰亡及傷重難治的馬匹,按例當剖皮割肉,風幹醃製,留作儲糧。
如今分出一部分給全體騎兵吃喝慶功,同時眷顧傷兵,則不會引起多數反對。若還有異議者,便可懲治一番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傷兵和好兵一樣吃喝更好。
“嗯,這樣很好。”
扶蘇在一旁望著仙使摯友的言行,不禁心道:說他扶蘇仁善,豈不知仙使你才是真正的仁善。
他又何曾如此周到地想過安頓傷亡兵卒呢?
殺敵歸來,一身血跡的項籍,旁觀了仙使言行,此時並不曾有何感觸,或立下什麽決心準則。
但來日再上戰場衝殺、善後時,其行徑又怎知不是已受過仙使仁善熏陶過呢?
而同樣見證的,還有英布和韓信這兩員未來必將領兵的武將。
【秦帝國時,將軍少屠城,少棄傷卒,是為仁將,蓋因邈也。
——某將軍言】
……
等重新坐下來時,已經是入夜天黑之時。
營地中燃著數堆篝火和許多火把,驅趕狼群隻在遠山嗥叫,不敢近前。
營地主帳中,卻隻點著孤零一根蠟燭。
周邈、扶蘇、章邯、英布、張良、韓信和項籍,以及方岩和燕,都齊聚帳中,共商大事。
“諸位以為,接下來當如何?”
走到河西就被月氏和匈奴夾擊,傷亡二百五,損失慘重,但眼下更緊急
的是商討出個後續應對辦法。
(月氏&匈奴:!@#¥%&*)
匈奴先不說,月氏現在王庭大亂,現成的果子不摘就可惜了。
張良沉默不語,章邯亦未作聲,英布隻管護衛仙使。
在與國大事上,自當是由長公子扶蘇開口:“首先連夜快馬傳信回去。”
“然在月氏一事上,時機不等人。隻是我並無應對之法,還要聽諸位見解了。”
章邯:“臣亦無妙法。”
其他人亦然。
周邈:“子房?”
張良結束沉思,措辭開口:“應對之法有三。一是連夜快馬傳信回鹹陽,以待旨令;二是大秦精騎趁夜奇襲王帳,或得全勝;三是,明日重返月氏王庭,長公子與仙使共立河喜王子為月氏新王。”
“emmm……”周邈沉思片刻,瞄一眼張良的方向,“子房啊,我覺得都不太可誒。”
“法一,如扶蘇所言,時機不等人。當然等一等也能行,隻是要麽月氏國內分裂,或許就遠遁了。要麽有人為承王位,登高一呼替先王報仇,直接組織兵力反攻我們。”
反攻也無所謂,近三千精騎,打不贏也跑得掉,大不了跑回鹹陽去嘛。
就是那也太不劃算了。
“法二,月氏王已死,月氏貴族亦傷亡大半,再趁夜奇襲王帳或可全勝,但不過是屠殺月氏牧民。”
在月氏正亂的時候,趁夜奇襲,確實多半能大勝,讓月氏完全喪失反攻之力。但奇襲時,傷亡難免,也不太劃算吧?
而且占地占的不是地,是土地上的人和資源,屠殺平民不可取。
“法三嘛,我覺得哈,或許不立新王,到時直接建郡?”
西域那塊地方太過廣袤,後世一省便占全國麵積的六分之一,大秦現在要完全控製說實話很難。采取羈縻政策,冊立藩國就可以。
但河西這塊地方,東西交通要道,與隴西郡相鄰,距鹹陽不算太遠。立什麽藩國?直接建郡不好嗎!
昏暗的光線下,張良看了上首一眼,其實早有預料。
“那就三法並行,首先連夜快馬傳信兩封,一封送鹹陽說明原委,一封傳隴西邊境的武城候,讓
其即刻來援。然後,明日一早,整軍前往月氏王庭外,停駐在可進可退的三裏地外,威懾並對峙。”
有那般驚天動地的絕密武器,足可威懾一時,等來武城侯援軍接管月氏。
“最後,與月氏河喜王子對話,以仙使信譽許諾,不傷月氏平民,不屠月氏王族,並如六國王族一般待遇。
若河喜王子同意,便可借他五百大秦精騎以作助力,暫時控製月氏國。”
周邈怕帳中光線昏暗看不清,特意高高地給張良點讚!
“妙啊!”
不愧是你謀聖留侯張良!
……
至於信崽,不僅年幼才十一歲,身量也小。
“信崽,你衝陣殺敵,為時尚早。”
“是。”韓信並無異議,沒有爭強好勝也要回援殺敵。
“我去!”項籍躍躍欲試。
“那就去。但需聽令行事,不可莽撞冒進,也別受傷了。”
“是!”
“章邯領命!”章邯終究未勸,在馬背上揖禮領命。
英布亦是一聲號令:“爾等聽仙使之令,隨從章將軍回援!”
“喏!”
整齊劃一的應令聲直衝雲霄。
指揮權暫時轉移,章邯一聲令下,帶著一千精騎,如離弦之箭飛馳離去。
“走,我們也趕回去!”周邈一揚馬鞭,驅馬向前。
眾人驅馬跟上。
至於反攻身後的月氏王庭?現在後方有變,保險起見,還是回援會合後再從長計議。
反正月氏王已死,月氏最頂層的那群翎侯貴族們,隻要在宴會上的就算沒全滅,也沒幾個全乎的了。
十二響‘大禮花’啊,王帳炸飛是肯定的,犁地三尺也並非不可能。
雖然過程曲折出乎意料,但他們到月氏王庭對的主要目標達成了。
……
等周邈和扶蘇、張良等人趕到戰場不遠處時,戰鬥已經接近尾聲,勝負天平傾斜明顯。
“仙武侯,你也去幫忙?”
英布未動,“臣之首務是護衛仙使,且勝負已分。”
短短兩句話的功夫,披發襤褸好似野人的一方,已由敗勢盡顯到全線潰逃。
那些驏騎馬匹的‘野人’們,又怎麽跑得過有鞍鐙的大秦精騎?
追擊出去一二裏地,就將奔跑潰逃者或斬或踏倒在地,將騎馬者斬於馬下,隻有零星十之一二者,得以幸運逃遠。
但章邯在收束隊伍之前,仍命令四支小隊,四路追擊,至五裏地後乃還。
開始打掃戰場,周邈一行前往會合。
“如何?”
“稟仙使。”章邯迎上前來,“來襲者為匈奴人,其數約有三千。”
周邈回想一下,“匈奴騎兵有三千?”
“此處並非初次交戰之地,我大秦精騎且戰且遊走,初戰之地在東邊三裏地外,故而此地匈奴屍首隻有數百具。”
章邯知道仙使疑問為何,“三千匈奴人並非皆是騎兵,步卒騎兵各半,馬匹殺傷約近百,更多已驚走,少數由匈奴兵潰逃時騎走。”
也對,現在的匈奴還是鬆散部族,是月氏和東胡之間的小可憐,並非後來那個冒頓單於統一後全盛時,控弦三十萬兵力的匈奴。
既眼下不是第一戰場,“那我們騎兵的傷亡如何?”
戰爭總是伴隨傷亡,即使戰勝方也一樣。
就在眼前倒地不起的,也能看到零星幾個大秦騎兵穿戴。
在場皆知仙使仁善心性,章邯卻也未隱瞞:“未曾清點傷亡人數,然預估亡近半百,傷近二百。”
“雖早有所戒備,然以兩千對三千,正麵廝殺,刀劍無眼,難免有所傷亡。”
真實的冷兵器戰爭,即使大勝,即使有馬匹和兵械的絕對優勢,也不可能零傷亡。
周邈是知道這個殘酷事實的,“戰後收尾我也不懂,但是屍體得處理,以免滋生疫病。”
“匈奴屍體就搬了摞到一堆,一把火點了。犧牲的我大秦兒郎們……總要入土為安,就挖坑群葬吧,若來得及,把墓坑中所葬者人名刻於石碑上。”
“後人來祭奠時,也知道葬於何處、所葬何人。”
是英雄碑,也是後人祭拜指路的墓碑。
“唯!”章邯鄭重領命。
“另外,把傷亡名單記錄完善,到時帶回鹹陽去。”
若有撫恤錢糧下發,也有個名單依據,若無錢糧,其父母妻兒也能憑此名單享受軍屬優待。
“唯!”
“章將軍先去忙吧。”末了,周邈還是忍不住道:“重傷騎兵包紮處理後,也好吃好喝養著吧,若能因此好轉活下去,也是一條命。若不能,也不是餓著走的。”
就是和平年代,癌症絕症放棄治療的都不在少數,何況缺衣少食的公元前,重傷者斷食斷水才是常事。
“唯!”章邯仍舊領命。
“臣下令火頭營,將斬殺傷匈奴馬及戰亡馬匹煮肉燉湯,以供騎兵們吃肉喝湯。”
戰亡及傷重難治的馬匹,按例當剖皮割肉,風幹醃製,留作儲糧。
如今分出一部分給全體騎兵吃喝慶功,同時眷顧傷兵,則不會引起多數反對。若還有異議者,便可懲治一番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傷兵和好兵一樣吃喝更好。
“嗯,這樣很好。”
扶蘇在一旁望著仙使摯友的言行,不禁心道:說他扶蘇仁善,豈不知仙使你才是真正的仁善。
他又何曾如此周到地想過安頓傷亡兵卒呢?
殺敵歸來,一身血跡的項籍,旁觀了仙使言行,此時並不曾有何感觸,或立下什麽決心準則。
但來日再上戰場衝殺、善後時,其行徑又怎知不是已受過仙使仁善熏陶過呢?
而同樣見證的,還有英布和韓信這兩員未來必將領兵的武將。
【秦帝國時,將軍少屠城,少棄傷卒,是為仁將,蓋因邈也。
——某將軍言】
……
等重新坐下來時,已經是入夜天黑之時。
營地中燃著數堆篝火和許多火把,驅趕狼群隻在遠山嗥叫,不敢近前。
營地主帳中,卻隻點著孤零一根蠟燭。
周邈、扶蘇、章邯、英布、張良、韓信和項籍,以及方岩和燕,都齊聚帳中,共商大事。
“諸位以為,接下來當如何?”
走到河西就被月氏和匈奴夾擊,傷亡二百五,損失慘重,但眼下更緊急
的是商討出個後續應對辦法。
(月氏&匈奴:!@#¥%&*)
匈奴先不說,月氏現在王庭大亂,現成的果子不摘就可惜了。
張良沉默不語,章邯亦未作聲,英布隻管護衛仙使。
在與國大事上,自當是由長公子扶蘇開口:“首先連夜快馬傳信回去。”
“然在月氏一事上,時機不等人。隻是我並無應對之法,還要聽諸位見解了。”
章邯:“臣亦無妙法。”
其他人亦然。
周邈:“子房?”
張良結束沉思,措辭開口:“應對之法有三。一是連夜快馬傳信回鹹陽,以待旨令;二是大秦精騎趁夜奇襲王帳,或得全勝;三是,明日重返月氏王庭,長公子與仙使共立河喜王子為月氏新王。”
“emmm……”周邈沉思片刻,瞄一眼張良的方向,“子房啊,我覺得都不太可誒。”
“法一,如扶蘇所言,時機不等人。當然等一等也能行,隻是要麽月氏國內分裂,或許就遠遁了。要麽有人為承王位,登高一呼替先王報仇,直接組織兵力反攻我們。”
反攻也無所謂,近三千精騎,打不贏也跑得掉,大不了跑回鹹陽去嘛。
就是那也太不劃算了。
“法二,月氏王已死,月氏貴族亦傷亡大半,再趁夜奇襲王帳或可全勝,但不過是屠殺月氏牧民。”
在月氏正亂的時候,趁夜奇襲,確實多半能大勝,讓月氏完全喪失反攻之力。但奇襲時,傷亡難免,也不太劃算吧?
而且占地占的不是地,是土地上的人和資源,屠殺平民不可取。
“法三嘛,我覺得哈,或許不立新王,到時直接建郡?”
西域那塊地方太過廣袤,後世一省便占全國麵積的六分之一,大秦現在要完全控製說實話很難。采取羈縻政策,冊立藩國就可以。
但河西這塊地方,東西交通要道,與隴西郡相鄰,距鹹陽不算太遠。立什麽藩國?直接建郡不好嗎!
昏暗的光線下,張良看了上首一眼,其實早有預料。
“那就三法並行,首先連夜快馬傳信兩封,一封送鹹陽說明原委,一封傳隴西邊境的武城候,讓
其即刻來援。然後,明日一早,整軍前往月氏王庭外,停駐在可進可退的三裏地外,威懾並對峙。”
有那般驚天動地的絕密武器,足可威懾一時,等來武城侯援軍接管月氏。
“最後,與月氏河喜王子對話,以仙使信譽許諾,不傷月氏平民,不屠月氏王族,並如六國王族一般待遇。
若河喜王子同意,便可借他五百大秦精騎以作助力,暫時控製月氏國。”
周邈怕帳中光線昏暗看不清,特意高高地給張良點讚!
“妙啊!”
不愧是你謀聖留侯張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