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節
(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 作者:鴉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離鄭重領命:“唯!”
出巡時他犯下過失,幸得陛下寬宥,日後行事必須更加謹慎才行,萬不敢肆意劫掠享受的。
“那未來河西郡的事就暫時交給你了,想來不久陛下也會派來官吏接管治理的。希望等我回程時,能看到一個已經安穩的河西郡。”
“唯!必不負仙使厚望!”
花了半天半夜,把事情全部交接給王離後,第二日一早,周邈一行便啟程,繼續西行了。
在月氏耽擱了五六日,已經嚴重拖延行程,眼下已至季秋九月中旬,十月歲首時回到鹹陽過年眼見是更難了。
但周邈一行仍舊披星戴月,全速趕路。
就算新年不能在鹹陽過,任務也是要完成的啊。
……
在周邈一行已經進入西域的時候。
數千裏之遙的鹹陽,章台宮。
嬴政收到了仙使周邈拿下的河西郡,獻貢的厚禮:
牛二萬頭,羊五萬頭,良馬五萬匹。
當然,是仍舊養在河西牧場上,但歸屬他始皇帝嬴政了,可任大秦隨用隨取。
嬴政:……
李斯:“嘶!仙使好大的手筆,好大的一份禮!”
好肥的遊牧部族!
倒也不奇怪,月氏國也是草原上的一方強國,家底厚實。
在王離大軍宰殺補給之後,仍剩下許多牛羊,也並不奇怪。
尤其是五萬匹良馬,相當於是立即就能多出五萬騎兵!
王綰:“若能如此兵不血刃,幾無傷亡,就拿下一國之地……”
那可真是劃算的買賣啊!
隗狀:“但攻城略地,哪有如此輕言取勝的?”
不然哪裏有窮兵黷武的隱憂呢?
豈非越打越富有了?
仙使他不知道鹹陽君臣的對話。
仙使他走在半道,突然被一個出逃的大秦人,竄出來攔住告狀:
“仙使,烏孫居心叵測,竟將臣拘禁至今!”
周邈(抹一把臉!):淦!不讓他趕回鹹陽過年,那就別怪他搞個大的!
第95章 烏孫昆彌邀請大秦仙使到王庭赴宴
“仙使可還記得,陛下歲首新年之後,曾遣使前往西域,以溝通月氏、烏孫及西域城郭諸國?”
關乎修建西方馳道的先導計劃,周邈自然記得。
“你就是那位出使的使者?”
“臣是出使團中的佐使,主使等人還被拘禁在烏孫王庭中。臣是同僚們鼎力相助,才僥幸偷得一匹馬逃出來!”
蓬頭垢麵,一身皮毛襤褸的大秦人,此時仙使當麵,找著了撐腰的人,根本忍不住一點!
所有委屈一股腦哭訴出來:“我等本奉陛下之命,經月氏至烏孫,再走北道沿北山(指天山山脈)以南,出使西域北路城郭諸國,觸及蔥嶺後就折返。
經南道南山(指昆侖山脈)以北,出使西域南路城郭諸國,最終在鹽澤旁出使樓蘭國,最終東返,結束出使。”
周邈聽著,一心兩用,心中對照後世的地理和曆史知識。
城郭諸國,即主要集中在後世塔裏木盆地邊緣,及吐魯番盆地與準噶爾盆地,靠雪山溶水與塔裏木河耕種生活,有田地、牲畜和城郭的西域諸國。
先前他獻上過世界地圖(簡化版)做新年禮物。
使臣雖首次出使西域,有大山大河作指引,倒不會迷路。
“我們去時穿過河西月氏,西行後借道偏北的烏孫,也達成過約定。結果出使南北城郭諸國,經樓蘭國後東返時,被烏孫給劫道了!”
“……”經過月氏一事,周邈升起猜測:“你們回程時,帶著許多財貨?”
“對,因為西域城郭諸國皆對大秦欲修建道路,溝通東西一事很期待,便贈獻許多物產。這是西域列國的國禮,臣等自然要帶回鹹陽、獻於陛下。”
“然後我們在走出樓蘭國,進入烏孫範圍,就被烏孫人給擄掠了去!
出爾反爾,無信小人!劫掠路人,卑鄙無恥!”
“嗯,我也這麽覺得。”周邈表示讚同。
“想來你逃出來也遭了許多罪,先去歇整一番,此事如何應對,我們從長計議。”
“唯!”佐使安心地去進食喝水歇整去了。
現在的烏孫還沒遷到巴爾喀什湖東南、伊犁河流域,而是與月氏一樣,也在河西
走廊一帶遊牧,隻是烏孫位置更偏西一些。
現在,不、之前的草原上局勢是‘東胡疆(強)而月氏盛’。
眼下強盛的月氏已經國滅,即將成為大秦的河西郡。
烏孫更隻是被月氏往西邊攆走的勢弱一方,結果好嘛嘿!竟然敢拘禁大秦使團!
——雖然烏孫拘禁使團時,月氏國還沒被滅,或許現在也不一定知道了月氏滅國這事兒。
周邈:雖然但是,烏孫敢拘禁大秦使團,這簡直就是在挑釁大秦威嚴!
眼下已經季秋下旬,本來回去過年都難了,又給他搞一個烏孫攔路。
既然不讓他回去過年,那就被怪他搞個大的了!
……
“身份核實無誤,確實是年初陛下派遣往西域出使的使團佐使,名甘歲。”
齊聚帳中議事時,扶蘇首先說道。
周邈陡然敏銳:“甘?使團的主使叫什麽?”
扶蘇大約明白周邈為何有此一問,“主使名叫甘羅。”
“甘羅?那個年十二歲出使趙國,不費一兵一卒,為秦國掙得十六座城邑,因功拜相的甘羅!?”
周邈一整個震驚,“甘羅不是早就死了嗎?”
因病英年早逝,或者被始皇陛下,或者被呂不韋殺死了。
周邈這話一出,滿室寂靜,而後疑惑彌漫。
唯有知情者扶蘇若有所悟,便立即描補道:
“甘羅在十二歲因功拜為上卿後,便再無足以名動天下的作為,本人隨著年歲增長而成熟穩重起來,言行不顯,長此以往,便少為世人所知了。”
上卿,可泛指朝廷高位大臣。也曾是秦的一種爵位名,位同丞相,但並無政治實權。
甘羅拜相,不是成為如王綰和隗狀一樣的丞相,而是被封爵了。
扶蘇夾帶解釋的話,周邈聽懂了。
爾後也找補道:“是我措辭不當,我的意思是說,甘羅不是泯然眾人了嗎?”
關於甘羅在十二拜上卿之後的生平,再無史籍記載。
後世有猜測是因病早逝了,也有推測是秦始皇因其是呂不韋的人而除掉,還有猜是被呂不韋因甘羅投靠秦始皇而殺死,以及如‘傷仲永’一般
泯然眾人,一生再無作為。
不過大秦像甘羅這樣,猛然史籍就再無記載的,也不少就是了,比如尉繚、李信等。
說到底,是秦帝國太短,史料不豐,沒能記載所有驚豔一時的將相名人。
扶蘇稍作解釋:“甘羅雖再無驚世之功,然秦有出使之需,亦可以一用。”
算算年齡,應該比始皇陛下小兩三歲,活著的話,那確實可以一用。
“哦哦!方才是我想錯了。”
張良、韓信和章邯等人,皆若有所思。
不過關於仙使有掐算神通,通曉古今未來一事,也不算絕密就是了。
關於甘羅的對話就此拋之一旁,回歸正題。
關於烏孫,周邈率先說出他的看法:“西域諸國大多過著定居生活,建城郭、開田地、養牲畜,與大秦一樣是耕種為生。
但月氏、匈奴、東胡與烏孫的風俗卻不同,居無定處,逐水草而居,自由來去,酷愛劫掠。”
“相較而言,大秦尚可與西域諸國互為邦交,或令其臣服為藩國。然烏孫遊牧之流,則難以管束轄製,一旦年景不佳,水草枯竭,便會劫掠他國。”
西域諸國和大秦一樣,都是農業為主的國度,有城池家園,屬於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但烏孫就是來去自由的,山匪強盜一樣的存在,對大秦的威脅更大。
作為大秦長公子,在政治決策上,理當有所表態。
扶蘇也道:“況且,月氏幾近已滅,烏孫便在大秦通西域這條路上,橫亙的唯一攔路石了。”
周邈環視帳內,試探地詢問:“所以,諸位覺得,我們是不是搞他個大的,把烏孫也給噶了,設置一個什麽郡,讓大秦直接與西域接壤?”
就要讓大秦直接溝通西域,就要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扶蘇首先表態:“烏孫敢劫掠大秦使團,是大秦溝通西域的攔路餓狼,自當鏟除!”
仙使和長公子皆同意,此時在外,幾乎便等同於始皇帝陛下的意思了。
章邯和英布自無異議:“臣附議!”“仙使言之有理!”
何況,已滅月氏,再添一樁滅烏孫的戰功,何樂而不為?
出巡時他犯下過失,幸得陛下寬宥,日後行事必須更加謹慎才行,萬不敢肆意劫掠享受的。
“那未來河西郡的事就暫時交給你了,想來不久陛下也會派來官吏接管治理的。希望等我回程時,能看到一個已經安穩的河西郡。”
“唯!必不負仙使厚望!”
花了半天半夜,把事情全部交接給王離後,第二日一早,周邈一行便啟程,繼續西行了。
在月氏耽擱了五六日,已經嚴重拖延行程,眼下已至季秋九月中旬,十月歲首時回到鹹陽過年眼見是更難了。
但周邈一行仍舊披星戴月,全速趕路。
就算新年不能在鹹陽過,任務也是要完成的啊。
……
在周邈一行已經進入西域的時候。
數千裏之遙的鹹陽,章台宮。
嬴政收到了仙使周邈拿下的河西郡,獻貢的厚禮:
牛二萬頭,羊五萬頭,良馬五萬匹。
當然,是仍舊養在河西牧場上,但歸屬他始皇帝嬴政了,可任大秦隨用隨取。
嬴政:……
李斯:“嘶!仙使好大的手筆,好大的一份禮!”
好肥的遊牧部族!
倒也不奇怪,月氏國也是草原上的一方強國,家底厚實。
在王離大軍宰殺補給之後,仍剩下許多牛羊,也並不奇怪。
尤其是五萬匹良馬,相當於是立即就能多出五萬騎兵!
王綰:“若能如此兵不血刃,幾無傷亡,就拿下一國之地……”
那可真是劃算的買賣啊!
隗狀:“但攻城略地,哪有如此輕言取勝的?”
不然哪裏有窮兵黷武的隱憂呢?
豈非越打越富有了?
仙使他不知道鹹陽君臣的對話。
仙使他走在半道,突然被一個出逃的大秦人,竄出來攔住告狀:
“仙使,烏孫居心叵測,竟將臣拘禁至今!”
周邈(抹一把臉!):淦!不讓他趕回鹹陽過年,那就別怪他搞個大的!
第95章 烏孫昆彌邀請大秦仙使到王庭赴宴
“仙使可還記得,陛下歲首新年之後,曾遣使前往西域,以溝通月氏、烏孫及西域城郭諸國?”
關乎修建西方馳道的先導計劃,周邈自然記得。
“你就是那位出使的使者?”
“臣是出使團中的佐使,主使等人還被拘禁在烏孫王庭中。臣是同僚們鼎力相助,才僥幸偷得一匹馬逃出來!”
蓬頭垢麵,一身皮毛襤褸的大秦人,此時仙使當麵,找著了撐腰的人,根本忍不住一點!
所有委屈一股腦哭訴出來:“我等本奉陛下之命,經月氏至烏孫,再走北道沿北山(指天山山脈)以南,出使西域北路城郭諸國,觸及蔥嶺後就折返。
經南道南山(指昆侖山脈)以北,出使西域南路城郭諸國,最終在鹽澤旁出使樓蘭國,最終東返,結束出使。”
周邈聽著,一心兩用,心中對照後世的地理和曆史知識。
城郭諸國,即主要集中在後世塔裏木盆地邊緣,及吐魯番盆地與準噶爾盆地,靠雪山溶水與塔裏木河耕種生活,有田地、牲畜和城郭的西域諸國。
先前他獻上過世界地圖(簡化版)做新年禮物。
使臣雖首次出使西域,有大山大河作指引,倒不會迷路。
“我們去時穿過河西月氏,西行後借道偏北的烏孫,也達成過約定。結果出使南北城郭諸國,經樓蘭國後東返時,被烏孫給劫道了!”
“……”經過月氏一事,周邈升起猜測:“你們回程時,帶著許多財貨?”
“對,因為西域城郭諸國皆對大秦欲修建道路,溝通東西一事很期待,便贈獻許多物產。這是西域列國的國禮,臣等自然要帶回鹹陽、獻於陛下。”
“然後我們在走出樓蘭國,進入烏孫範圍,就被烏孫人給擄掠了去!
出爾反爾,無信小人!劫掠路人,卑鄙無恥!”
“嗯,我也這麽覺得。”周邈表示讚同。
“想來你逃出來也遭了許多罪,先去歇整一番,此事如何應對,我們從長計議。”
“唯!”佐使安心地去進食喝水歇整去了。
現在的烏孫還沒遷到巴爾喀什湖東南、伊犁河流域,而是與月氏一樣,也在河西
走廊一帶遊牧,隻是烏孫位置更偏西一些。
現在,不、之前的草原上局勢是‘東胡疆(強)而月氏盛’。
眼下強盛的月氏已經國滅,即將成為大秦的河西郡。
烏孫更隻是被月氏往西邊攆走的勢弱一方,結果好嘛嘿!竟然敢拘禁大秦使團!
——雖然烏孫拘禁使團時,月氏國還沒被滅,或許現在也不一定知道了月氏滅國這事兒。
周邈:雖然但是,烏孫敢拘禁大秦使團,這簡直就是在挑釁大秦威嚴!
眼下已經季秋下旬,本來回去過年都難了,又給他搞一個烏孫攔路。
既然不讓他回去過年,那就被怪他搞個大的了!
……
“身份核實無誤,確實是年初陛下派遣往西域出使的使團佐使,名甘歲。”
齊聚帳中議事時,扶蘇首先說道。
周邈陡然敏銳:“甘?使團的主使叫什麽?”
扶蘇大約明白周邈為何有此一問,“主使名叫甘羅。”
“甘羅?那個年十二歲出使趙國,不費一兵一卒,為秦國掙得十六座城邑,因功拜相的甘羅!?”
周邈一整個震驚,“甘羅不是早就死了嗎?”
因病英年早逝,或者被始皇陛下,或者被呂不韋殺死了。
周邈這話一出,滿室寂靜,而後疑惑彌漫。
唯有知情者扶蘇若有所悟,便立即描補道:
“甘羅在十二歲因功拜為上卿後,便再無足以名動天下的作為,本人隨著年歲增長而成熟穩重起來,言行不顯,長此以往,便少為世人所知了。”
上卿,可泛指朝廷高位大臣。也曾是秦的一種爵位名,位同丞相,但並無政治實權。
甘羅拜相,不是成為如王綰和隗狀一樣的丞相,而是被封爵了。
扶蘇夾帶解釋的話,周邈聽懂了。
爾後也找補道:“是我措辭不當,我的意思是說,甘羅不是泯然眾人了嗎?”
關於甘羅在十二拜上卿之後的生平,再無史籍記載。
後世有猜測是因病早逝了,也有推測是秦始皇因其是呂不韋的人而除掉,還有猜是被呂不韋因甘羅投靠秦始皇而殺死,以及如‘傷仲永’一般
泯然眾人,一生再無作為。
不過大秦像甘羅這樣,猛然史籍就再無記載的,也不少就是了,比如尉繚、李信等。
說到底,是秦帝國太短,史料不豐,沒能記載所有驚豔一時的將相名人。
扶蘇稍作解釋:“甘羅雖再無驚世之功,然秦有出使之需,亦可以一用。”
算算年齡,應該比始皇陛下小兩三歲,活著的話,那確實可以一用。
“哦哦!方才是我想錯了。”
張良、韓信和章邯等人,皆若有所思。
不過關於仙使有掐算神通,通曉古今未來一事,也不算絕密就是了。
關於甘羅的對話就此拋之一旁,回歸正題。
關於烏孫,周邈率先說出他的看法:“西域諸國大多過著定居生活,建城郭、開田地、養牲畜,與大秦一樣是耕種為生。
但月氏、匈奴、東胡與烏孫的風俗卻不同,居無定處,逐水草而居,自由來去,酷愛劫掠。”
“相較而言,大秦尚可與西域諸國互為邦交,或令其臣服為藩國。然烏孫遊牧之流,則難以管束轄製,一旦年景不佳,水草枯竭,便會劫掠他國。”
西域諸國和大秦一樣,都是農業為主的國度,有城池家園,屬於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但烏孫就是來去自由的,山匪強盜一樣的存在,對大秦的威脅更大。
作為大秦長公子,在政治決策上,理當有所表態。
扶蘇也道:“況且,月氏幾近已滅,烏孫便在大秦通西域這條路上,橫亙的唯一攔路石了。”
周邈環視帳內,試探地詢問:“所以,諸位覺得,我們是不是搞他個大的,把烏孫也給噶了,設置一個什麽郡,讓大秦直接與西域接壤?”
就要讓大秦直接溝通西域,就要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扶蘇首先表態:“烏孫敢劫掠大秦使團,是大秦溝通西域的攔路餓狼,自當鏟除!”
仙使和長公子皆同意,此時在外,幾乎便等同於始皇帝陛下的意思了。
章邯和英布自無異議:“臣附議!”“仙使言之有理!”
何況,已滅月氏,再添一樁滅烏孫的戰功,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