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睡七八人不成問題。


    季秋末的天氣,炕頭的灶台灶口還沒有燒火。


    “這火炕,據說是仙使探病王老將軍,憐其寒冬不能眠,便為老將軍想出了燒柴取暖、又不多費柴火的火炕。”


    商隊主人向隨行人員,若有若無地炫耀著自身見識。


    “後來推廣傳授至各郡,並在郡縣衙署、官舍和馳道驛站,都盤了炕。”


    “我們地處南方,黔首家裏不多見。但據說北方去年便有許多人家盤了火炕,今年也快入冬了,想來北地家家戶戶正忙於盤火炕吧?”


    隨行的隸臣、武士們,也確實聽得津津有味。


    “這火炕原來是仙使所創!”


    “原來如此!”……


    驚歎著,還去摸摸炕沿。


    入住完畢,商隊就到院中一角的飯堂吃飯。


    商隊主人隻舍得給所有人拿了蒸餅和醬——記在賬上,待離開時一起計算食宿費用。


    吃著蒸餅蘸醬,商隊主人又開始侃侃而談:


    “別看這蒸餅平平無奇,其實是仙使所授好物——石磨研磨過的麥子粉做的!雖然麩皮沒篩,但已經很細膩暄軟了是不是?”


    “聽說那些家中富裕的,把麩皮篩了,留下那麥子粉白花花的,做出的蒸餅也是雲一樣潔白。”


    “對對!很細膩暄軟了!”


    石磨他們還是知道的,每鄉每裏都至少有一台石磨供鄉裏使用。


    但磨了麥子粉做蒸餅、索餅或其他餅吃,是年節才舍得的,現在又餓得厲害,能吃上蒸餅豈不興奮?


    “我們鄉裏近兩年每年都種了兩季仙稻,因此倒常用石磨去磨米漿、米粉吃。”仙稻豐收,稀稠米飯常吃,便也想著換法兒吃。


    飯堂寬闊,擺了十來張高腳桌椅。此時,另一張桌子上的一隊人,則搭話道。


    看他們儀容,倒不似商隊。


    對方又道:“飯堂的豆芽、豆腐和豆幹,也是仙使所創,再廣傳天下的。滋味不錯,可以取來嚐嚐。”


    商隊主人心內訕訕,轉移話題道:“某吳九,會稽郡來的小商賈,收了家鄉幹魚海貨,欲販往鹹陽。郎君何來?”


    吳九相問,另一張桌子為首者也揖禮拱


    手,互換姓名:


    “某班米,九江郡而來的鄉野匠人,聽聞鹹陽有火樹銀花,有高腳家具,有精美瓷器。我等想去鹹陽,學得手藝,帶回家鄉,以為謀生。”


    “新年在即,幹魚海貨運到鹹陽,也是稀罕貨,必能暢銷。”


    “鹹陽新奇器物手藝層出不窮,你們去鹹陽學藝,也大有可為!”


    吳九見對方坦蕩熱情,便也攀談起來。


    後來飯堂其他幾桌的客旅,也加入交談。


    有自吳越及東楚故地北上的匠人商賈,也有自北方南下的遊學學子,甚至南下某縣赴任的縣官。


    販夫走卒,官吏學子,天南海北,在此驛站相遇,也是緣分。


    一時熱鬧起來,氛圍融洽。


    談笑熟識之後,終於有人問起吳九商隊中的護衛武士:“諸位可是曾遭劫難?”


    商隊的五名護衛武士,其中一人豪爽道:“哈哈哈!正是,我們都曾是刑徒,去年陛下東巡歸鹹陽後,賜爵一級,用爵贖了罪罰歸鄉。”


    吳九也道:“我們這五個武士,都是一身本領的俠義之士,為替受欺的老弱婦孺出頭,而毆打了縣中富戶。”


    “被捉住後,按律黥麵、劓鼻,罰為城旦。服刑數年,去年得賜爵,用爵位贖了罪罰回到家鄉,這趟我便把他們收作護衛武士,與商隊一道走南闖北。”


    其中遊學的一名學子聞言,感慨道:“去年始皇帝陛下東巡回鹹陽,下旨凡秦土之人皆賜爵一級。因此得以贖罪歸鄉的男女刑徒,多達五十萬之數!”


    “積德甚厚矣!”


    護衛武士們倒不知,竟然有這麽多和他一樣的刑徒,得以贖罪歸鄉。


    “那陛下確實是積了厚德啊。”


    其中一個武士,又指著同桌的另一個臉上,促狹笑道:


    “哈哈你們不知,要說啊,還是他最想不過,你們看他臉上的黥麵……”


    “哈哈哈!對,隻黥了一半!黥麵行刑到半途,賜爵的聖旨便到了,他當場以爵贖罪、當即釋放,哈哈!”


    被揶揄的半截黥麵武士,跟著告饒:“快別說了!”


    但凡早一刻、晚一刻,行刑沒開始,或者已成定局,都是純粹的幸運、不幸。


    這不上不下的,確實令人哭笑不得。


    黔首淳樸,即便曾因秦律而受罰,如今得到赦免贖罪,也就不再怨恨記仇。


    反而以此為談資,說笑一番,一笑而過。


    話題變換。


    一名學子神秘兮兮,透露道:“關於這事,我倒是有些消息!”


    “朝廷有人諫言:昔日爭戰不停,亂世用重典,律法嚴苛無可厚非。


    然如今天下大定,仙使臨秦,營建仙秦之大計也小有所成,舊時律法便不再適用,應當重修秦律!”


    “據說啊,當今左相,曾經的廷尉,法門大家,已在籌劃修新秦律呢!”


    吳九商賈之身,最是謹慎,左右看看,見沒有兵卒衝出來,才舒出一口氣!


    “這些話,可不好在驛站中說的!”


    學子仰天大笑,“哈哈!莫怕莫怕,這事啊,在鹹陽已經是人所共知之事!好些誌在明法科的學子,都已經齊聚鹹陽。一為群策群力,為修新律建言。”


    “二為早日得知新律內容,早日誦背,以免下一屆科舉時,兩眼一抹黑!哈哈哈!”


    這群遊學的學子誌在進士科,《秦學大典》早已人手一部,就背在書簍裏。


    他們不懼科考內容變更,於是邊走萬裏路,邊讀萬卷書。


    明算科的學子也一樣,《仙使算書》人手一本了。


    但是哈哈哈,明法科的學子,科考內容卻要變了!還不知變後內容!


    吳九:那是蠻慘的。就好比兩軍對陣,發現己方的兵械根本沒見過,還不會使!


    不同身份、地方的人,在驛站相聚。


    各式各樣的消息,也在此交匯,傳播遠方。


    ……


    吃完遲到的夕食,出來時外麵天色已暗。


    但驛站卻點起火把,並未關門落鎖。


    “驛站日夜不休,至於原因,這就來了……”


    一名遊學的學子正說起時,便聽見驛站外傳來動靜。


    急促的噠噠馬蹄聲傳來,而後是馬匹急停的嘶鳴聲。


    “鹹陽急令,分遞郡縣。備食水,換良馬!”


    一名驛吏上前,把奔馳累壞的三匹快馬牽到馬廄中,給草料清


    水,再牽出三匹歇夠喂飽的良馬,牽著等待三名傳令兵。


    一名驛吏迅速而熟練地接過一份旨令——鹹陽印刷相應份數後蓋印分發,入驛站盛飯,並將水囊裝滿水,掛在馬背上。


    不到兩刻鍾,帶刀的傳令兵們便吃完飯,飛身上馬。


    一夾馬腹,向著夜色疾馳而去!


    一夜過去,驛站夜宿的客旅清早起來,在飯堂吃過朝食。


    就各自道別,南來的、北往的錯身而去,重新出發。


    走在路上時,吳九的商隊還遇到了一支南下的軍隊,有四五百之數。


    紀律嚴明,不曾攔截商隊,相安無事地擦行而過。


    往前沒多久,又見到道外擺攤的三五黔首。


    隔著丈寬的深溝,對方用長竿遞過來一袋野果子。


    吳九依約在竿頭拴上一條幹魚,對麵收回去,完成交易。


    想起先前遇上的軍隊,好奇問上一嘴。


    對麵擺攤的黔首果然消息靈通,“前麵縣中有盜賊興起,郡尉調兵遣將,前往剿匪。”


    吳九聞言便明白了,馳道穿行的郡縣,若有盜賊興起,到時危及馳道來往客旅,鹹陽不日便能得知異狀。


    屆時郡尉必然被問責,三年考績時也是一個敗筆。


    “盜賊剛起便被剿滅,馳道安穩,是吾等商旅的幸事啊,可以放心出行。”


    “於我們而言,也是天大幸事呢!”


    戰亂已平,盜賊不起,天下承平,是這片土地所有生靈的幸事。


    吳九把一袋酸甜熟透的野果子,分給商隊的人,又重新上路。


    八方馳道上,有許多似濱海道上的吳九商隊一樣,也行走在路上。


    東方道,有寬衣博帶佩戴刀劍的儒生,向西遊學。


    東北道,有剽悍的商隊,滿載人參鹿茸烏、皮毛山貨,往鹹陽而去。


    華北道,有一架兩馬拉的華麗車駕,數十異裝武士護衛車周,馬蕭蕭車轔轔,直向鹹陽……


    西北道,有藍眼異族騎著駱駝,伴著叮當駝鈴,行走在道旁牛羊成群,頭頂飛鷹翱翔的馳道。


    南方道,有綿延不絕的運糧隊,數千士伍護衛前行。


    西南道,懸崖絕壁間,鑿壁嵌道,深穀溪澗上,橫橋渡水,亦有運糧長隊穿行其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鴉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鴉泉並收藏(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