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季一家隨龐大的族群自趙地遷來此地時,家中是一窮二白,但馬誠生於貧窮卻不墮誌氣。靠著附從侍奉縣中的一名士人,而得以識字學文。


    若僅僅如此,原本也不會有多大前途可奔。但鹹陽頒旨天下,科舉取士擢選人才。馬誠也便有了出人頭地的盼頭。


    之後高產仙糧陸續推廣種植,田地也相繼豐收,交上賦稅後終於吃得飽飯了。


    但買筆墨紙硯,供他正經讀書,也還是天方夜譚。


    可接著又逢阿父中選為仙使役夫。據說將會有三套工裝,每月兩石半的仙糧,十匹仙布。


    工裝仙糧先不說,十匹仙布他們已經拿到九匹。


    之前的八匹,一換三、一換二,已經換成普通麻布,家中也一朝富裕起來。


    剩下這一匹,就留著吧。


    “好。”眼下市易已經不再劃算。


    但留著過幾年,或許又能換得高價。若非家中需要金布錢財,其實全囤積下來,以後拿出來市易或許更值錢。


    馬誠提醒起另一件事:“鄉嗇夫不是傳信?道是估摸九月初,阿父他們就要完工歸家來。到時還會順道去郡中糧倉,支取應役時積攢的每月一石半的仙糧。”


    “對啊,鄉嗇夫還建議若親眷方便,最好去接應。”馬伯妻子左右不定,“但家中就我們母子二人,況且你人小力弱……”


    馬誠早有


    決斷:“我已與張公說好,阿父的口糧玉米種將按市價——以二易五,優先換給他家。他則借我五名強壯隸臣,與我一道去郡中接應阿父。”


    仙糧玉米可做種一事,早就傳開,就連播種訣竅都已下發至縣中。


    而他曾侍奉的縣中士人即張公,家中有數百畝田地,正想下季就播種玉米,卻又無種子。


    在知道他阿父中選為役夫後,便約定把玉米換給他家做種子。


    “張公也太好心了!”馬季妻子驚喜不已,“那你去帶著人去郡中!阿母就守在家裏,有族人相互照應也放心。”


    好心?各取所需罷了。


    張公派五名隸臣,去幫忙運回玉米,是為保證玉米種子不出意外。


    他則正好有人陪伴護衛,敢於去郡中接應阿父,並且也不必擔心隨著役夫歸鄉,仙糧玉米劇增,日後一時滯銷。


    得仙使之幸,阿父中選役夫,家中一朝富裕。


    那他就要把握一生難得的機遇,最大程度地兌現這份財富,為來日計謀。


    像馬誠母子一般者,大秦諸郡縣之中,還有許多。


    陸續地簽收了應役親眷住宿補貼中的最後一匹布。也得知役夫即將歸家,並在郡中支取十五石仙糧的消息。


    家口眾多的,就決定幾個親人一起去郡中接應。


    親眷稀疏者,或商議族人,或聯係縣中其他役夫的親眷,結伴前往郡中。


    也有像馬誠一般,提前許出去玉米歸屬,然後讓買家一道去接應他們的玉米種子。


    而有那住得近的,或者趕到郡中早的,還見證了一場仙使賜福大典!


    三丈登仙台上,仙使迎著金風而立,仙逸翩然!


    叮鈴仙音,神輪如月!


    而後金燦燦仙糧,匯成金瀑,似倒懸九天!


    因為仙糧太多,還不得不分成兩次,等高台下仙糧運走後,又繼續第二次。


    如此才不至於仙糧淹沒高台,得以順利賜發完畢。


    “原來役夫積攢的工餐仙糧,竟是由仙使親自送到郡中的!”


    “仙使體貼又心善啊!為給我等家中役夫省些氣力和麻煩,竟然送來郡中!”


    ……


    似馬誠一樣


    的心思通透的許多聰明人,自然知道仙使送糧入郡之舉,是為確保仙糧不失,能夠如數發放到各人手中。


    為杜絕沿途劫掠,也為大秦安寧。


    但他們卻也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切實的便利和好處:不必在沿途運輸時,損耗一部分,也不必擔心被劫掠,人財兩失。


    馬誠看著,喃喃道:“陛下和仙使,確實心善且耐心。”


    不隻工餐仙糧,還有住宿補貼仙布。


    但凡是虛假的仁善,全無耐心,那直接賜發便罷了。誰又會管你是不是全數拿到手了呢?


    是不是因此遭受劫掠,人財兩失呢?


    因此,無論是聰明通透,還是盲目信仰的人,總之都對陛下朝廷和仙使生出滿腔好感。


    ……


    九月初。


    通達八方的闊直馳道上,成群結隊的役夫行走著。


    他們大多身穿土紅色春季工裝,還背著鼓鼓的包袱,裏麵裝著夏冬兩季的兩套工裝。


    也有不少還扛著剩下的口糧——每人每月一石口糧交到工地夥頭營,統一煮食。最後一月提前完工後還剩下一半,便平分返還回來,每人也有半石。


    這樣一來,歸家一路上的吃住竟然也足夠了,不必另外花銷。


    ——役夫都是貧苦出身,能節省都會節省。


    馳道上百裏一驛。


    役夫們入夜時,就在驛站歇宿,第二日早上出發前,買幾個饅頭揣著,用玉米結賬後繼續趕路。


    “可有遇見可疑之人?或者遭遇劫道?”


    馳道上每百裏,都有一隊沿路巡邏的士伍,但凡碰到一群役夫,都會詢問一遍。


    “沒有沒有!有將軍們巡邏,又是馳道之上,哪裏有強盜敢於劫道!”


    役夫們笑著回答詢問,隻覺心中安穩。


    在北地之內,馳道上多是步行的役夫。然往南走,就漸漸有了坐敞篷牛車、驢車或馬車的役夫車隊。


    南地路途遙遠,步行又累又慢,又怕趕不上回家過年——三年時間,歲首新年的習俗已然傳開。


    加上此行酬勞豐厚,便狠一狠心,合資租上一輛車馬,沿途輪流換乘,也能盡快趕回去。


    車馬是在馳道上的


    驛站中租來的,因馳道和驛站都是朝廷直管,每到一處驛站,都能換一匹牛驢或馬。


    隻要在下馳道之前的最後一處驛站,還上車馬,並取走押金就行。


    還有那些幸運的役夫:“馳道正好經過郡治和縣中,我們何不在郡中支領了積攢的口糧,再用驛站的車馬運回縣中家裏?”


    類似情景,在八方馳道上,天下諸郡縣中,都在發生著。


    到九月末,最遠的長沙郡、廬江郡和黔中郡南端的役夫,也都已安全歸家。


    這一場二十萬役夫的大規模歸鄉‘春運’,也終於落下帷幕。


    接下來都將忙於易換玉米種子,裁布做新衣,喜迎新一年——始皇帝五年的到來。


    ……


    時間回撥,視角轉換。


    九月初,鹹陽。


    周邈八月初出發,結束最後一輪賜福大典,又飛馬快行,沿馳道前往諸郡,卸下該郡役夫積攢的口糧玉米。


    等這一輪結束,重回鹹陽時,時間已經邁過九月。


    萬裏長城任務提前半月完工,各班‘工頭’乘各班鋼鐵神獸,回到鹹陽已有旬餘。


    周邈可說是掐著最後三日的工期時限,回到鹹陽並立即回收機器人。


    至此,修建萬裏長城的任務才徹底完成。


    係統界麵也隨之進入結算頁麵,暫無內容刷新。


    周邈:呼!好險!


    也好累。


    但重要的事情是一件接一件。


    周邈回鹹陽第二日,徐福等人來見。


    直入主題,匯報喜訊:“仙使,大蒜素提取成功!”


    “臣等按照仙使傳授之法,成功蒸餾萃取出富含大蒜素的大蒜油。


    接著又配製出培養液,移植化膿病患傷口處的菌落在培養皿中,滴入大蒜油試驗。”


    “結果整個皿中,隻有邊壁幸存些許黴菌!”


    “那看來藥效很強啊!”連續趕行程一個月,還沒緩過來的周邈,倚靠在椅背上,聞言都不由精神一振。


    “整個提取和驗證的過程,重複了幾次?是否真正掌握了大蒜素提取之法?”


    “依仙使之言,重複有三次,臣等確已掌握了大蒜素提取神通


    。”


    徐福作為代表,回稟道:“其中烈酒提取法,提取的大蒜油更多。但水蒸氣提取法,也能成功提取。”


    酒是糧□□,雖能提取更多大蒜油,但耗費也大。


    等到大蒜出產富裕時,水蒸氣提取法或許還更實惠適用。


    “棒!”周邈向幾人豎起大拇指,慷慨許諾:“等到歲首新年大朝賀獻禮時,我派你們呈上殿!”


    去年是奉常衙門安排的禮官呈獻,今年讓徐福他們去也未嚐不可。


    徐福、盧生、韓終、侯公、石生幾人當即拜倒在地:“拜謝仙使,臣等但憑驅使!”


    原本以為要像去年一樣,協助燒製琉璃珠、製作煙花,雖有苦勞,獎賞金布就足矣。


    沒想到今年竟然能上殿獻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鴉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鴉泉並收藏(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