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節
(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 作者:鴉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番拜謝應酬後,周邈原本想把謝禮退回去,或者另用東西回禮補給她們的。
但忽然心中一動,就促狹地收下了全部謝禮,也沒趁勢說起回禮。
——本
來嘛,他出力又出藥救了她弟弟一命,她家送上厚重謝禮是理所應當,不回禮並不失禮。
“再次在此謝過周郎君。”
采葉阿母病病懨懨的,也不是個能頂事的當家人,所以幾乎都是由采葉在應酬說話。
“……”周邈愣是沒從對方神色中,瞧出半分肉疼不舍。
謝禮送上,也行禮拜謝過,今日之行也臨近尾聲。
采葉道:“救命之恩,難以相報……”
“?”周邈視線投過去。
“且待幼弟長成,周郎君凡有差遣,必以命相報!”
采葉說著,拍拍身側幼弟的肩膀。
八歲男童大櫸隨即上前一步,鄭重揖禮,言語堅定鏗鏘:“櫸來日,必以命相報!”
“言重了言重了!”周邈連連擺手!
哈哈笑道:“今日既已送厚禮來謝過了,就不必再把這事掛在心上。”
方岩收回目光,心上掠過一絲狐疑:郎君似有遺憾之意?
可那似有如無的異樣,怕是連本人都沒意識到,風過無痕,方岩也沒在意。
……
在這事之後,周邈的隱居生活再度回歸平靜。
他與亂石村的村人,與采葉一家再次回歸到無甚密切交集的狀態。
大約不同的是,在路上與采葉她們遠遠遇見時,對方會上前來打招呼。
遇到打獵、采野菜或從田裏歸來時,或許還會送上一隻野雞,一籃子山珍,或幾根玉米棒子……
完全是對待恩人的尊敬姿態。
如此,又是幾個月過去。
時間來到九月末。
因為去年十月初一大朝議時,始皇陛下下令自今年改曆,今年的歲首正月就不再是十月了。
還要等兩個月後的春一月,才是正月歲首新年。
雖然新年大節因為改曆延後了,但十月初三,就是首個‘豐收節’了啊!
仙使功德圓滿,化星辰歸去的日子,就在去年十月初三。
第一個紀念仙使、慶賀豐收的豐收節,當然要隆重對待!
第165章 番外一4(言情線慎買)
時間一如亂石村外小河裏的流水,潺潺流逝,不舍晝夜。
轉眼之間,已是九月將盡,十月已至。
十月初三,大秦全國上下全體官民休假一日,以紀念仙使功德,豐收節也已到眼前。
從都城鹹陽,到郡縣村鎮,全民重視的姿態,不遜於新年大節。
秋收結束,稻麥五穀入倉,今年名符其實大豐收的官吏黔首們,都喜氣洋洋地準備起來。
殺豬宰羊,磨麵舂米,首要就是置辦豐盛的菜肴飯食、瓜果糕點。
而在為慶賀豐收大吃一頓之前,他們會先把菜肴飯食、瓜果糕點堆滿的一桌大宴,擺到院中,對著夜晚天空最亮的那顆星辰,供奉給仙使享用!
而後才一家人坐下來,推杯換盞,進食起仙使享用過的盛宴。
(周邈:儼然後世年節的侍候,全家人入座動筷之前,先請祖宗享用一樣了!捂臉.jpg)
也有官民在白天時,就帶上瓜果糕點,菜肴飯食,甜漿酒水,來到他們郡縣的三丈登仙台下,一溜地擺上,供奉並拜請仙使享用。
等到後麵晚來的官民上前‘祭拜’時,登仙台下的瓜果供品已經堆積如山!
實在沒了空地堆放,隻能擺到外圈,就這樣一圈一圈地往外,最後竟然延伸出近一二裏地!
台周二三裏,祭饗滿堆山1。
——正是說豐收節時,登仙台下官民供奉祭拜的盛況。
(周邈:雖然這種景象,生動形象地表明了今年大豐收的事實——否則哪有如山的飯食供奉,但也太浪費了!痛心疾首.jpg)
不過多有當地官員倡議——
仙使樸實仁善,必不願見糧食靡費,更不忍貧苦者忍饑挨餓,不如把登仙台下供奉給仙使享用過的供品,無償布施給饑民吃。
並派人手去實施了下去。
就像遭遇大災害時,官府和大善之家會給難民施粥一樣。
豐收節時,登仙台下的供品也會施給挨餓的饑民。
如此一來,亦是傳播美好和善意,令豐收節紀念仙使邈的行為,再添一重意義。
即使千百年後,這種傳統也一直流傳了下去。
到得那時,已成風俗,對仙使本身的狂熱信仰與時下黔首的,早已不如了。
此時隱居亂石村的周邈,還不知道天南地北各郡縣登仙台下的祭拜供奉盛況。
但他也已經有所預感。
因為!
周邈已經親眼見證了,亂石村的村人們,對待豐收節的鄭重!
早在前幾天,秋收過後的村人們,就開始準備起來。
采一把鮮豔好看的紅的、黃的枝葉,紮成花束的模樣,插在門上簷下,裝點一番。
也有那家中稍富些的,參考據說仙使是開創鹹陽市燈會的說法,或市易、或自製,都弄上幾盞花燈掛上,到了晚上時再點上。
而因為村裏早就商定,豐收節當天要去鹹陽城中的登仙台朝拜,於是都在十月初二晚上就整置出一桌宴席。
當晚對著漫天星辰,供奉給仙使享用後,提前吃了豐收宴。
(周邈:……遇大事就大吃一頓的傳統,正在被老祖宗們強化,並刻進基因裏。)
也就是初三一早,就早早起床。
又熱了昨晚剩下的飯菜吃過後,就東家呼西家,這個喊那個,呼朋引伴,吆喝著進城去。
“可收拾妥當了?走了!”
“稍等,就來!”
“走了走了!”……
全村出動!
毫不誇張,除了像采葉的阿母因纏綿病榻,以及實在老弱不能遠行的,真就是全村出動。
雖然去自己去祭拜自己,屬實荒謬,也……羞恥。
但村人都喊他結伴一起去了,周邈覺得他為了顯得合群,還是跟著一起進城好了。
:……
於是,留下霞、馬錢子和決明子看家,周邈帶上方岩和其他幾個也進城去。
……
雖是全村人結伴一道進城,但也並非齊刷刷都走一道。否則浩浩蕩蕩百來十人的隊伍,也太長太混亂。
一家人或平日裏親近的人家間,自然而然地就三五成群,說說笑笑走一起去了,形成許多個小隊伍。
“沒人與我們結伴一道走,你姐弟倆也勢單力薄,不如跟我們一起?”
周邈在村口遇見采葉姐弟時,欣
然邀請道。
方岩聞言側目,看一眼他家郎君:方才好幾撥村人不都熱情地招呼他們一道走?
隻是郎君自個兒似乎興致缺缺,敷衍打發了。
周邈確實興致缺缺,一則對這紀念他自己的豐收節,他沒抱多大熱情。
二則,他與那些村人也就見麵點頭之交,沒有什麽密切來往,算不上勝似遠親的近鄰。
“就憑我們這幾個人高馬大的帶刀侍從,往那一站,就沒有不長眼的無賴敢湊上前來。”
盡管采葉是打獵的一把好手,但在亮出真本事之前,一個好樣貌的妙齡女娘帶著一個八歲幼童的組合,總會有更大概率碰到糟心的人和事。
采葉稍一思量,就接受了好意:“多謝周郎君關照。”
他人的好意要適當接受,不好因為怕麻煩別人,就拒之千裏。
事實上,拒人千裏之外,或許不是禮貌、客氣,而是因為自卑、膽怯。
顯然,豹子一般的采葉不是一個自卑膽怯的女子。
“客氣客氣!”周邈擺擺手,又把視線移到采葉弟弟大櫸的身上,問道:“小櫸兒,你要坐馬車嗎?”
當然是有馬車的,還不止一輛。今天出門隻駕了一輛,方岩他們都各牽一匹馬。
隻是因為進城不急著趕路,又才出門沒走累,這會兒就不打算坐馬車。
走一走路、吹一吹風,也會很愜意。
不過采葉的弟弟人小,之前溺水後又傷了元氣,又添一層體弱buff,還是不要讓他走路以免累著了。
大櫸對這個溫和愛笑,又是他救命恩人的周郎君格外有一份親近和好感,也就不害怕膽怯了。
但忽然心中一動,就促狹地收下了全部謝禮,也沒趁勢說起回禮。
——本
來嘛,他出力又出藥救了她弟弟一命,她家送上厚重謝禮是理所應當,不回禮並不失禮。
“再次在此謝過周郎君。”
采葉阿母病病懨懨的,也不是個能頂事的當家人,所以幾乎都是由采葉在應酬說話。
“……”周邈愣是沒從對方神色中,瞧出半分肉疼不舍。
謝禮送上,也行禮拜謝過,今日之行也臨近尾聲。
采葉道:“救命之恩,難以相報……”
“?”周邈視線投過去。
“且待幼弟長成,周郎君凡有差遣,必以命相報!”
采葉說著,拍拍身側幼弟的肩膀。
八歲男童大櫸隨即上前一步,鄭重揖禮,言語堅定鏗鏘:“櫸來日,必以命相報!”
“言重了言重了!”周邈連連擺手!
哈哈笑道:“今日既已送厚禮來謝過了,就不必再把這事掛在心上。”
方岩收回目光,心上掠過一絲狐疑:郎君似有遺憾之意?
可那似有如無的異樣,怕是連本人都沒意識到,風過無痕,方岩也沒在意。
……
在這事之後,周邈的隱居生活再度回歸平靜。
他與亂石村的村人,與采葉一家再次回歸到無甚密切交集的狀態。
大約不同的是,在路上與采葉她們遠遠遇見時,對方會上前來打招呼。
遇到打獵、采野菜或從田裏歸來時,或許還會送上一隻野雞,一籃子山珍,或幾根玉米棒子……
完全是對待恩人的尊敬姿態。
如此,又是幾個月過去。
時間來到九月末。
因為去年十月初一大朝議時,始皇陛下下令自今年改曆,今年的歲首正月就不再是十月了。
還要等兩個月後的春一月,才是正月歲首新年。
雖然新年大節因為改曆延後了,但十月初三,就是首個‘豐收節’了啊!
仙使功德圓滿,化星辰歸去的日子,就在去年十月初三。
第一個紀念仙使、慶賀豐收的豐收節,當然要隆重對待!
第165章 番外一4(言情線慎買)
時間一如亂石村外小河裏的流水,潺潺流逝,不舍晝夜。
轉眼之間,已是九月將盡,十月已至。
十月初三,大秦全國上下全體官民休假一日,以紀念仙使功德,豐收節也已到眼前。
從都城鹹陽,到郡縣村鎮,全民重視的姿態,不遜於新年大節。
秋收結束,稻麥五穀入倉,今年名符其實大豐收的官吏黔首們,都喜氣洋洋地準備起來。
殺豬宰羊,磨麵舂米,首要就是置辦豐盛的菜肴飯食、瓜果糕點。
而在為慶賀豐收大吃一頓之前,他們會先把菜肴飯食、瓜果糕點堆滿的一桌大宴,擺到院中,對著夜晚天空最亮的那顆星辰,供奉給仙使享用!
而後才一家人坐下來,推杯換盞,進食起仙使享用過的盛宴。
(周邈:儼然後世年節的侍候,全家人入座動筷之前,先請祖宗享用一樣了!捂臉.jpg)
也有官民在白天時,就帶上瓜果糕點,菜肴飯食,甜漿酒水,來到他們郡縣的三丈登仙台下,一溜地擺上,供奉並拜請仙使享用。
等到後麵晚來的官民上前‘祭拜’時,登仙台下的瓜果供品已經堆積如山!
實在沒了空地堆放,隻能擺到外圈,就這樣一圈一圈地往外,最後竟然延伸出近一二裏地!
台周二三裏,祭饗滿堆山1。
——正是說豐收節時,登仙台下官民供奉祭拜的盛況。
(周邈:雖然這種景象,生動形象地表明了今年大豐收的事實——否則哪有如山的飯食供奉,但也太浪費了!痛心疾首.jpg)
不過多有當地官員倡議——
仙使樸實仁善,必不願見糧食靡費,更不忍貧苦者忍饑挨餓,不如把登仙台下供奉給仙使享用過的供品,無償布施給饑民吃。
並派人手去實施了下去。
就像遭遇大災害時,官府和大善之家會給難民施粥一樣。
豐收節時,登仙台下的供品也會施給挨餓的饑民。
如此一來,亦是傳播美好和善意,令豐收節紀念仙使邈的行為,再添一重意義。
即使千百年後,這種傳統也一直流傳了下去。
到得那時,已成風俗,對仙使本身的狂熱信仰與時下黔首的,早已不如了。
此時隱居亂石村的周邈,還不知道天南地北各郡縣登仙台下的祭拜供奉盛況。
但他也已經有所預感。
因為!
周邈已經親眼見證了,亂石村的村人們,對待豐收節的鄭重!
早在前幾天,秋收過後的村人們,就開始準備起來。
采一把鮮豔好看的紅的、黃的枝葉,紮成花束的模樣,插在門上簷下,裝點一番。
也有那家中稍富些的,參考據說仙使是開創鹹陽市燈會的說法,或市易、或自製,都弄上幾盞花燈掛上,到了晚上時再點上。
而因為村裏早就商定,豐收節當天要去鹹陽城中的登仙台朝拜,於是都在十月初二晚上就整置出一桌宴席。
當晚對著漫天星辰,供奉給仙使享用後,提前吃了豐收宴。
(周邈:……遇大事就大吃一頓的傳統,正在被老祖宗們強化,並刻進基因裏。)
也就是初三一早,就早早起床。
又熱了昨晚剩下的飯菜吃過後,就東家呼西家,這個喊那個,呼朋引伴,吆喝著進城去。
“可收拾妥當了?走了!”
“稍等,就來!”
“走了走了!”……
全村出動!
毫不誇張,除了像采葉的阿母因纏綿病榻,以及實在老弱不能遠行的,真就是全村出動。
雖然去自己去祭拜自己,屬實荒謬,也……羞恥。
但村人都喊他結伴一起去了,周邈覺得他為了顯得合群,還是跟著一起進城好了。
:……
於是,留下霞、馬錢子和決明子看家,周邈帶上方岩和其他幾個也進城去。
……
雖是全村人結伴一道進城,但也並非齊刷刷都走一道。否則浩浩蕩蕩百來十人的隊伍,也太長太混亂。
一家人或平日裏親近的人家間,自然而然地就三五成群,說說笑笑走一起去了,形成許多個小隊伍。
“沒人與我們結伴一道走,你姐弟倆也勢單力薄,不如跟我們一起?”
周邈在村口遇見采葉姐弟時,欣
然邀請道。
方岩聞言側目,看一眼他家郎君:方才好幾撥村人不都熱情地招呼他們一道走?
隻是郎君自個兒似乎興致缺缺,敷衍打發了。
周邈確實興致缺缺,一則對這紀念他自己的豐收節,他沒抱多大熱情。
二則,他與那些村人也就見麵點頭之交,沒有什麽密切來往,算不上勝似遠親的近鄰。
“就憑我們這幾個人高馬大的帶刀侍從,往那一站,就沒有不長眼的無賴敢湊上前來。”
盡管采葉是打獵的一把好手,但在亮出真本事之前,一個好樣貌的妙齡女娘帶著一個八歲幼童的組合,總會有更大概率碰到糟心的人和事。
采葉稍一思量,就接受了好意:“多謝周郎君關照。”
他人的好意要適當接受,不好因為怕麻煩別人,就拒之千裏。
事實上,拒人千裏之外,或許不是禮貌、客氣,而是因為自卑、膽怯。
顯然,豹子一般的采葉不是一個自卑膽怯的女子。
“客氣客氣!”周邈擺擺手,又把視線移到采葉弟弟大櫸的身上,問道:“小櫸兒,你要坐馬車嗎?”
當然是有馬車的,還不止一輛。今天出門隻駕了一輛,方岩他們都各牽一匹馬。
隻是因為進城不急著趕路,又才出門沒走累,這會兒就不打算坐馬車。
走一走路、吹一吹風,也會很愜意。
不過采葉的弟弟人小,之前溺水後又傷了元氣,又添一層體弱buff,還是不要讓他走路以免累著了。
大櫸對這個溫和愛笑,又是他救命恩人的周郎君格外有一份親近和好感,也就不害怕膽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