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知道為什麽李春草家會被判定為可放置,李麥芒還是決定試試,大不了再撤回嘛。
第4章 合資工廠
確認放置,李麥芒腦海中的小廠安安穩穩的落下去,建房子的小人兒卻沒有出現。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對話框,對話框裏顯示,注冊地為開曼群島的離岸公司小廠公司投入的一體化自行車流水線平台,將於明天抵達閩省港口,請注意查收。
此時的李麥芒心裏隻有兩個字,穩了,有正經的發貨公司,她這邊哪怕是在本地招人建廠子,也不是問題,不管誰查,都不用擔心。
現在她需要做的就是在當地注冊公司,然後盡快建廠房,好有地方安置流水線。
弄明白我的小廠在現實中的運行機製之後,李麥芒舒舒服服的陷入夢鄉。
卻不知道,樓縣的公安們現在正在加強巡邏,就擔心有人搞什麽幺蛾子,李麥芒在哪出事都可以,就是別在他們樓縣出事。
第二天,李麥芒找到樓縣的辦公大樓,說自己要在這裏建廠子。
“建廠子?什麽廠?”
“兒童自行車廠,就建在羅村。”
“自行車廠啊……”至於前麵的兒童兩個字,縣長自動忽略了,現在很多大人都還騎不上自行車呢,兒童自行車,那不是吃飽了撐的。
“歡迎歡迎,不過,我們是有政策要求的,不能獨資,隻能合資,與之相對的,我們也會大力支持你開辦工廠……”
縣長說了很多,包括批準貸款、劃分建築用地、稅收優惠政策等等,甚至覺得羅村交通不方便,她可以直接在樓縣縣城裏建廠子。
招商引資,每個地方都是有指標的,完不成指標,少不得要被點名批評,次數多了,自然就會讓上麵覺得,你這個人是不是能力不行,是不是要換人。
所以對於李麥芒要在他們這裏投資建廠,縣長是一百個歡迎,恨不得當場就定下來,尤其這還是外資企業,外匯啊,這他們縣今年可要出風頭了。
雙方的意向都非常強烈,自然是很快就達成了共識。
當天上午就簽訂好合同,隨時可以正式動工,中午的時候就在縣食堂吃的飯,縣長自掏腰包請客。
“咱們縣裏有沒有車隊,我們的工廠用的是最先進的一體化流水線平台,所有的機器都已經從海外發到了閩省,下午我會去閩省把機器走火車運到同市,接下來就要靠車隊運輸了。”
縣長顯得有些尷尬,他們縣裏哪有什麽車隊,一直都是市裏最窮困的縣,大家跟外界的唯一交流就是長途公交車。
“我跟你一起去,我在市裏認識車隊,到地方之後,我讓他們把機器運回來。”
李麥芒也隻能這樣了,她在市裏也不認識什麽車隊,總之能運過來就行。
吃過飯,縣長的行動力也不是蓋的,當即就帶著幾個工作人員和李麥芒一起去閩省接機器去。
閩省港口,一輛貨輪上卸下來一個巨大的集裝箱,此時的港口還沒有專門轉運集裝箱的設備。
這樣巨大的集裝箱,在被貨輪卸下來之後,隻能被放在原地,等待它的主人過來驗收。
驗收單也是有的,這集裝箱在這裏多停留一天,港口就要多收一天的管理費,反正也不吃虧。
第二天,李麥芒他們才風塵仆仆的到了閩省港口,港口到處都是來來往往的車輛,作為為數不多的開放性港口,閩省港口每天的貨物吞吐量在這個年代也是不小的。
“艾薇·摩根?”
“對。”李麥芒遞上自己的護照,她現在的身份證明隻有這一個,想要用李麥芒這個名字正式活動,必須要入籍之後。
核對居民號,確認無誤之後,集裝箱被打開,李麥芒要在確認無誤之後,在簽收單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金手指發的貨,那自然是沒有問題的,港口可以直接幫李麥芒把設備拉出來運到火車上,當然,費用需要李麥芒支付。
直到設備被安置在火車上,這次接收才算是完成一半。
這設備剛被拉出來,周圍就已經有人發現設備的先進之處了。
八十年代,盡管國家和漂亮國正在蜜月期,但是很多先進設備還是沒辦法進口,而這套一體化自行車流水線設備,別說現在的華國,就算是現在的漂亮國,也沒有這麽先進的技術。
設備還沒裝上火車呢,就已經有很多部門收到消息,向他們詢問這設備是哪個部門采購的。
更多的是他們想打聽打聽,有沒有門路再采購一些這樣的設備。
“最近沒聽說哪個部門買新設備了啊。”
“不是我們部門,我還想問問你們呢。”
“那設備是幹什麽用的?”
“趕快查清楚。”
孫縣長還不知道,他們接收的這套設備已經引起了很多部門的關注。
他隻知道,這設備看起來非常高級,生產出來的自行車想必質量也特別好,馬上他們縣就要有支柱產業了。
火車在同市停下,孫縣長出發之前就聯係好的車隊就在火車站等著呢,還有不少裝卸工。
隻是現在場麵尬住了,同市的書記過來了,要不是他消息靈通,都不知道有這麽批高級設備往他們同市運呢。
以往這樣的高級設備都是要留在大城市的,再不濟也要留在晉省的省會原市,現在他們同市有這麽個機會,他必須要抓住。
“書記好,書記好,我是樓縣負責人,這位是艾薇·摩根,中文名字李麥芒,漂亮國人,回來探親,順帶投資。”
“你好你好,歡迎回家。”
認識完人之後,張書記對孫縣長說:“老孫啊,有這麽批設備你也不提前告訴我,這麽大的事,可不能有失誤啊。”
孫縣長苦著臉,他明白這話是什麽意思,弄不好,這批設備就沒他們縣裏什麽事了,廠子也得泡湯。
“這設備是李麥芒他們總公司發過來的,不歸我管啊,我們這合資公司,我們就出個場地,設備管理什麽,都不歸我們管。”
這下張書記就更感興趣了,合資公司啊,說不定還能創匯,留下來!
張愛國激動的握住李麥芒的手,說要帶她在同市看看,同市擁有很多配套產業,也有車隊,火車站四通八達,各種高級工人都有,完全可以滿足自行車廠的開辦。
“您說的這些我都知道,隻是我在羅村辦廠,完全是因為我的親人在那裏,而且,我們廠子也不需要太多高級工人,簡單的認識幾個字,簡單培訓之後就可以直接上崗。”
這個時候的華國有很多的高級技工,這些技工可不是後世那些學個一年兩年就上崗的工人,也不是培訓一天兩天的流水線工人。
真正的高級技工,放在後世,那也是非常難得的人才,在他們流水線,那就是屈才了。
“可以把家人帶到同市來嘛,我們可以安排住房。”
李麥芒搖搖頭,要是能帶過來那就好了,羅村畢竟偏僻落後,就算是辦了廠子,後期還要修公路什麽的,廠子的東西總要運出去。
孫星把他知道的事在張愛國耳朵邊說了,羅玉書回來的那天晚上,就把事情跟領導們說了,孫興也知道這事。
張愛國沒想到是因為個小姑娘,說實話,要是大人,說給他們在同市安排住房,安排戶口,那幾乎沒有不願意的。
可是八歲的小孩子,還真沒那麽容易說服,畢竟她很多東西都不知道,房子戶口什麽的,她都沒有概念。
隻知道,羅村是她生長的村子,是她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的村子,離開了,她就真成了沒家的孩子。
對於李麥芒來說,她原本的想法是找到原身的家人,如果她的家人對她好,給他們一筆錢,大家保持聯係,對她不好,那就幹脆當做不認識,是最好的選擇。
隻是在見到羅小田,知道羅小田的身世之後,李麥芒決定把她撫養長大。
不僅僅是因為原身母親對她一家虧欠太多,更重要的是,撫養羅小田,對她來說,就像是在彌補自己上輩子的遺憾。
她穿越前,父母意外離世,自己被送去福利院,沒有親人願意撫養她,現在的羅小田跟曾經的她簡直一模一樣。
她想撫養她,就像她在福利院的時候,一直期盼著會有親人過來把她帶回家一樣,是救贖羅小田,更是救贖她自己。
見沒辦法把廠子留在同市,張書記也隻能讓步,畢竟,樓縣也是他們同市下麵的縣,好過被其他的市搶走。
未免夜長夢多,張書記幫忙張羅著車隊把設備往樓縣運,等到原市的領導過來的時候,設備已經到了樓縣,他們算是晚了一步。
“沒有大局觀!這設備留在原市,對全省都有好處,不能隻顧著自己這一畝三分地。”
“領導,這是人家外商的設備,我們也隻能提建議,做不了主,我要是能做主,我就真把它留在同市了,我天天守著。”
現在設備運到了樓縣,隻怕等他們追過去的時候,都要安裝上了,他們也不好讓人家拆掉,隻能認了。
車隊一直開到縣裏,停在縣委大院,不是扣下了而是羅村現在還沒有廠房可以安置這些設備。
接下來就要在羅村蓋上自行車廠,安裝設備,招募工人。
第5章 鄉裏來了好消息
“鄉長,可算找到你了,快去,縣長找你呢,說是有個外商要來咱們鄉投資建廠,你趕緊過去吧。”這個人跑的滿頭大汗,渾身都是塵土。
鄉長王國柱騎著自行車被攔住,聽到這話,也不下車了,左腳為圓心撐在地上,雙手握住車把,直接原地一個一百八十度大回旋,回頭朝縣裏去。
邊騎自行車,王國柱邊笑,他當上鄉長之後,天天處理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縣裏都沒幾個廠子,更別說他們這鄉裏。
突然說鄉裏要建廠了,他能不高興嘛,別管是什麽廠子,也別管廠子大小,隻要有廠子,能讓大家改善一點生活,那就是好事。
到地方就看到縣長蹲在大院裏,正在研究機器。
“來了?來,瞧瞧這好東西,造自行車的,一體化流水線,不需要高級技工,培訓幾天就能上手。”
“不看,我來跟你說廠子的事。”王國柱才不眼氣呢,機器再好,那也不是他們鄉裏的,還是廠子更重要。
“你呀你……”王國柱和孫星是同學,兩人認識很久了,準確的說,他們這裏能做幹部的,大部分都認識,因為上學的就那麽點人。
“這機器就是羅村廠子的,人家外國人這東西就是好……”說到這裏,孫星歎了口氣。
“原本還以為,咱們跟漂亮國的差距,隻要大家努力,總有能趕上去的時候,但是現在……”
看到這機器,孫星有些絕望,不過是一個造自行車的設備,對方都已經走的這麽遠了,真不敢想象其他的高精尖設備發展到哪一步了。
王國柱剛才的興奮也一掃而光,掏出自製的卷煙,沉默的抽著,很長時間後才說:“能追上的,一定能的。”
孫星點點頭,說:“這個廠子要安排在羅村,你到村裏好好做下思想工作,縣裏要在那批一塊地皮給外商……很大一塊。”
“嘿,隻要廠子能在村裏招工,別說一塊地皮了,你就全是讓他們推房子,都有人敢推。”
畢竟是土坯房,建起來也就是費點人工,而這時候的人最不缺的就是人工。
“不能全要村裏人,還得招一部分縣裏的人。”
“這是幹啥呀,縣裏的人在那沒地方住,來回也不方便,我們附近幾個村這來回多方便。”王國柱不太願意,招了縣裏人,那村裏人自然就會少一些。
“縣裏無業遊民太多了,容易出問題,多少處理一些吧。”
關於無業遊民的問題,王國柱也知道,縣裏好幾起重大案件都是這些無業遊民做下的。
其實,不止是樓縣,現在全國都是這種情況,工作崗位太少,等著安置工作的無業遊民太多,三五成群的在街上聚集。
十七八的年輕小夥,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時候,很容易發展成犯罪團夥。
第4章 合資工廠
確認放置,李麥芒腦海中的小廠安安穩穩的落下去,建房子的小人兒卻沒有出現。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對話框,對話框裏顯示,注冊地為開曼群島的離岸公司小廠公司投入的一體化自行車流水線平台,將於明天抵達閩省港口,請注意查收。
此時的李麥芒心裏隻有兩個字,穩了,有正經的發貨公司,她這邊哪怕是在本地招人建廠子,也不是問題,不管誰查,都不用擔心。
現在她需要做的就是在當地注冊公司,然後盡快建廠房,好有地方安置流水線。
弄明白我的小廠在現實中的運行機製之後,李麥芒舒舒服服的陷入夢鄉。
卻不知道,樓縣的公安們現在正在加強巡邏,就擔心有人搞什麽幺蛾子,李麥芒在哪出事都可以,就是別在他們樓縣出事。
第二天,李麥芒找到樓縣的辦公大樓,說自己要在這裏建廠子。
“建廠子?什麽廠?”
“兒童自行車廠,就建在羅村。”
“自行車廠啊……”至於前麵的兒童兩個字,縣長自動忽略了,現在很多大人都還騎不上自行車呢,兒童自行車,那不是吃飽了撐的。
“歡迎歡迎,不過,我們是有政策要求的,不能獨資,隻能合資,與之相對的,我們也會大力支持你開辦工廠……”
縣長說了很多,包括批準貸款、劃分建築用地、稅收優惠政策等等,甚至覺得羅村交通不方便,她可以直接在樓縣縣城裏建廠子。
招商引資,每個地方都是有指標的,完不成指標,少不得要被點名批評,次數多了,自然就會讓上麵覺得,你這個人是不是能力不行,是不是要換人。
所以對於李麥芒要在他們這裏投資建廠,縣長是一百個歡迎,恨不得當場就定下來,尤其這還是外資企業,外匯啊,這他們縣今年可要出風頭了。
雙方的意向都非常強烈,自然是很快就達成了共識。
當天上午就簽訂好合同,隨時可以正式動工,中午的時候就在縣食堂吃的飯,縣長自掏腰包請客。
“咱們縣裏有沒有車隊,我們的工廠用的是最先進的一體化流水線平台,所有的機器都已經從海外發到了閩省,下午我會去閩省把機器走火車運到同市,接下來就要靠車隊運輸了。”
縣長顯得有些尷尬,他們縣裏哪有什麽車隊,一直都是市裏最窮困的縣,大家跟外界的唯一交流就是長途公交車。
“我跟你一起去,我在市裏認識車隊,到地方之後,我讓他們把機器運回來。”
李麥芒也隻能這樣了,她在市裏也不認識什麽車隊,總之能運過來就行。
吃過飯,縣長的行動力也不是蓋的,當即就帶著幾個工作人員和李麥芒一起去閩省接機器去。
閩省港口,一輛貨輪上卸下來一個巨大的集裝箱,此時的港口還沒有專門轉運集裝箱的設備。
這樣巨大的集裝箱,在被貨輪卸下來之後,隻能被放在原地,等待它的主人過來驗收。
驗收單也是有的,這集裝箱在這裏多停留一天,港口就要多收一天的管理費,反正也不吃虧。
第二天,李麥芒他們才風塵仆仆的到了閩省港口,港口到處都是來來往往的車輛,作為為數不多的開放性港口,閩省港口每天的貨物吞吐量在這個年代也是不小的。
“艾薇·摩根?”
“對。”李麥芒遞上自己的護照,她現在的身份證明隻有這一個,想要用李麥芒這個名字正式活動,必須要入籍之後。
核對居民號,確認無誤之後,集裝箱被打開,李麥芒要在確認無誤之後,在簽收單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金手指發的貨,那自然是沒有問題的,港口可以直接幫李麥芒把設備拉出來運到火車上,當然,費用需要李麥芒支付。
直到設備被安置在火車上,這次接收才算是完成一半。
這設備剛被拉出來,周圍就已經有人發現設備的先進之處了。
八十年代,盡管國家和漂亮國正在蜜月期,但是很多先進設備還是沒辦法進口,而這套一體化自行車流水線設備,別說現在的華國,就算是現在的漂亮國,也沒有這麽先進的技術。
設備還沒裝上火車呢,就已經有很多部門收到消息,向他們詢問這設備是哪個部門采購的。
更多的是他們想打聽打聽,有沒有門路再采購一些這樣的設備。
“最近沒聽說哪個部門買新設備了啊。”
“不是我們部門,我還想問問你們呢。”
“那設備是幹什麽用的?”
“趕快查清楚。”
孫縣長還不知道,他們接收的這套設備已經引起了很多部門的關注。
他隻知道,這設備看起來非常高級,生產出來的自行車想必質量也特別好,馬上他們縣就要有支柱產業了。
火車在同市停下,孫縣長出發之前就聯係好的車隊就在火車站等著呢,還有不少裝卸工。
隻是現在場麵尬住了,同市的書記過來了,要不是他消息靈通,都不知道有這麽批高級設備往他們同市運呢。
以往這樣的高級設備都是要留在大城市的,再不濟也要留在晉省的省會原市,現在他們同市有這麽個機會,他必須要抓住。
“書記好,書記好,我是樓縣負責人,這位是艾薇·摩根,中文名字李麥芒,漂亮國人,回來探親,順帶投資。”
“你好你好,歡迎回家。”
認識完人之後,張書記對孫縣長說:“老孫啊,有這麽批設備你也不提前告訴我,這麽大的事,可不能有失誤啊。”
孫縣長苦著臉,他明白這話是什麽意思,弄不好,這批設備就沒他們縣裏什麽事了,廠子也得泡湯。
“這設備是李麥芒他們總公司發過來的,不歸我管啊,我們這合資公司,我們就出個場地,設備管理什麽,都不歸我們管。”
這下張書記就更感興趣了,合資公司啊,說不定還能創匯,留下來!
張愛國激動的握住李麥芒的手,說要帶她在同市看看,同市擁有很多配套產業,也有車隊,火車站四通八達,各種高級工人都有,完全可以滿足自行車廠的開辦。
“您說的這些我都知道,隻是我在羅村辦廠,完全是因為我的親人在那裏,而且,我們廠子也不需要太多高級工人,簡單的認識幾個字,簡單培訓之後就可以直接上崗。”
這個時候的華國有很多的高級技工,這些技工可不是後世那些學個一年兩年就上崗的工人,也不是培訓一天兩天的流水線工人。
真正的高級技工,放在後世,那也是非常難得的人才,在他們流水線,那就是屈才了。
“可以把家人帶到同市來嘛,我們可以安排住房。”
李麥芒搖搖頭,要是能帶過來那就好了,羅村畢竟偏僻落後,就算是辦了廠子,後期還要修公路什麽的,廠子的東西總要運出去。
孫星把他知道的事在張愛國耳朵邊說了,羅玉書回來的那天晚上,就把事情跟領導們說了,孫興也知道這事。
張愛國沒想到是因為個小姑娘,說實話,要是大人,說給他們在同市安排住房,安排戶口,那幾乎沒有不願意的。
可是八歲的小孩子,還真沒那麽容易說服,畢竟她很多東西都不知道,房子戶口什麽的,她都沒有概念。
隻知道,羅村是她生長的村子,是她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的村子,離開了,她就真成了沒家的孩子。
對於李麥芒來說,她原本的想法是找到原身的家人,如果她的家人對她好,給他們一筆錢,大家保持聯係,對她不好,那就幹脆當做不認識,是最好的選擇。
隻是在見到羅小田,知道羅小田的身世之後,李麥芒決定把她撫養長大。
不僅僅是因為原身母親對她一家虧欠太多,更重要的是,撫養羅小田,對她來說,就像是在彌補自己上輩子的遺憾。
她穿越前,父母意外離世,自己被送去福利院,沒有親人願意撫養她,現在的羅小田跟曾經的她簡直一模一樣。
她想撫養她,就像她在福利院的時候,一直期盼著會有親人過來把她帶回家一樣,是救贖羅小田,更是救贖她自己。
見沒辦法把廠子留在同市,張書記也隻能讓步,畢竟,樓縣也是他們同市下麵的縣,好過被其他的市搶走。
未免夜長夢多,張書記幫忙張羅著車隊把設備往樓縣運,等到原市的領導過來的時候,設備已經到了樓縣,他們算是晚了一步。
“沒有大局觀!這設備留在原市,對全省都有好處,不能隻顧著自己這一畝三分地。”
“領導,這是人家外商的設備,我們也隻能提建議,做不了主,我要是能做主,我就真把它留在同市了,我天天守著。”
現在設備運到了樓縣,隻怕等他們追過去的時候,都要安裝上了,他們也不好讓人家拆掉,隻能認了。
車隊一直開到縣裏,停在縣委大院,不是扣下了而是羅村現在還沒有廠房可以安置這些設備。
接下來就要在羅村蓋上自行車廠,安裝設備,招募工人。
第5章 鄉裏來了好消息
“鄉長,可算找到你了,快去,縣長找你呢,說是有個外商要來咱們鄉投資建廠,你趕緊過去吧。”這個人跑的滿頭大汗,渾身都是塵土。
鄉長王國柱騎著自行車被攔住,聽到這話,也不下車了,左腳為圓心撐在地上,雙手握住車把,直接原地一個一百八十度大回旋,回頭朝縣裏去。
邊騎自行車,王國柱邊笑,他當上鄉長之後,天天處理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縣裏都沒幾個廠子,更別說他們這鄉裏。
突然說鄉裏要建廠了,他能不高興嘛,別管是什麽廠子,也別管廠子大小,隻要有廠子,能讓大家改善一點生活,那就是好事。
到地方就看到縣長蹲在大院裏,正在研究機器。
“來了?來,瞧瞧這好東西,造自行車的,一體化流水線,不需要高級技工,培訓幾天就能上手。”
“不看,我來跟你說廠子的事。”王國柱才不眼氣呢,機器再好,那也不是他們鄉裏的,還是廠子更重要。
“你呀你……”王國柱和孫星是同學,兩人認識很久了,準確的說,他們這裏能做幹部的,大部分都認識,因為上學的就那麽點人。
“這機器就是羅村廠子的,人家外國人這東西就是好……”說到這裏,孫星歎了口氣。
“原本還以為,咱們跟漂亮國的差距,隻要大家努力,總有能趕上去的時候,但是現在……”
看到這機器,孫星有些絕望,不過是一個造自行車的設備,對方都已經走的這麽遠了,真不敢想象其他的高精尖設備發展到哪一步了。
王國柱剛才的興奮也一掃而光,掏出自製的卷煙,沉默的抽著,很長時間後才說:“能追上的,一定能的。”
孫星點點頭,說:“這個廠子要安排在羅村,你到村裏好好做下思想工作,縣裏要在那批一塊地皮給外商……很大一塊。”
“嘿,隻要廠子能在村裏招工,別說一塊地皮了,你就全是讓他們推房子,都有人敢推。”
畢竟是土坯房,建起來也就是費點人工,而這時候的人最不缺的就是人工。
“不能全要村裏人,還得招一部分縣裏的人。”
“這是幹啥呀,縣裏的人在那沒地方住,來回也不方便,我們附近幾個村這來回多方便。”王國柱不太願意,招了縣裏人,那村裏人自然就會少一些。
“縣裏無業遊民太多了,容易出問題,多少處理一些吧。”
關於無業遊民的問題,王國柱也知道,縣裏好幾起重大案件都是這些無業遊民做下的。
其實,不止是樓縣,現在全國都是這種情況,工作崗位太少,等著安置工作的無業遊民太多,三五成群的在街上聚集。
十七八的年輕小夥,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時候,很容易發展成犯罪團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