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怫然作色,諸人跪倒,大氣都不敢出。
賀晟禎向近處的臣工使了使眼色,旋即有臣工站出勸誡著王上尊貴無匹不容閃失,理該盡快避入安全之處。
一陣附和過後,利昭沉著臉色,正準備開口命諸人隨其移往蘭霄殿暫避,但聞一道唱喏聲響起,霎那間頓住步伐。
“二王子至!”
門口負責唱喏的宮人怔怔地瞅著驀然出現的二王子,腦子尚未轉過彎兒,就見二王子朝他爽利地笑了一笑。
宮人突然記起自己的職責,用氣沉丹田的嘹亮嗓音唱喏。
二王子一身光鮮亮麗的出現於宴上,令諸人紛紛懵在原地,盯著那道身影怡怡然踱著步子踏來,心裏的疑惑也愈發深重。
按照之前呈報的消息,二王子此刻應身在鴨綠江的樓船之上,明日將將抵達西京鴨淥府。
怎麽現如今早早出現在此?
啟珩從容跪下施禮,“兒給父王請安。”
諸人一時之間得見二王子歸來,神情各異。
賀晟禎恨得險些咬碎了牙,惱恨孫騭那個廢物連這點子事情也辦不好。
上首的利昭神情不明,居高臨下地打量著啟珩,那冰冷的眼神不像父親看兒子,隻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王者俯瞰臣工。
王上不言不語,氛圍有些僵滯,諸臣工也不敢貿然出言。
一側端坐的雎夫人悠悠起身,開了口打圓場,“眼下火勢洶洶,王上不妨與臣工們移步蘭霄殿暫避。”
啟珩依舊維持著行禮的姿勢,抬起頭望向上首。
“雎夫人放心,適才本王進入麟鳳台前風勢已止,宜景齋的火是不會蔓延至此,麟鳳台安全得緊,父王和諸位臣工親眷大可安心。”
雎夫人神情微滯,唇畔的笑意淡了幾分,容色微露不悅。
仿佛是為印證他所言,麟鳳台外匆匆奔來一名宮人稟報了兩處火勢已經壓製住不會再蔓延的消息。
聞言,賀晟禎掐住千載難逢的機會,率先跳出來笑眯眯地對王上說道。
“二王子此行路途遙遠,如今早早歸來乃是喜事一樁,兼且二王子又為自己覓得佳偶良緣,娶了大應的門閥士族蘭陵竇氏女為新婦……竇氏百年士族門風清正,與之結親是多少人都羨慕不來的。王上之前正犯愁二王子的婚事,這下倒好,解決了一樁心事呢!”
在場哪個不是人精,別看賀晟禎短短一番話實則句句都戳中王上的猜忌之心。
利昭緩緩落座,麵上無甚變化。
“長安距上京千裏迢迢,吾兒一路甚是辛苦,怎不提早派人傳信入宮告知孤你已抵達上京,孤也該親自去迎一迎你。”
聽著他例行公事般的冷漠口吻又夾雜著猜疑,啟珩漸漸低下了頭,忽爾膝行幾步,仰起頭,一張俊逸麵容上滿是傷懷之色。
“兒無比想念父王母後,欲以信箋相訴,奈何——”
啟珩眼眶中溢上薄紅,唇瓣囁嚅,嗓音含著悲痛的嘶啞,“奈何兒在路上屢遭刺殺,數次幾乎喪命於刺客刀下,再不敢輕信旁人,唯恐失了性命啊!”
話音甫落,臣工們發出震驚的抽氣聲,隨之而來的是激烈的討論。
“究竟是何人膽敢刺殺王子!”
“刺客簡直吃了熊心豹膽,若是讓我抓住定要剝了他的皮做成燈籠。”
“此事必須盡快查清幕後黑手,敢刺殺我渤海王子,莫不是欺我渤海無人!”
“我國素有‘海東盛國’之威名,地大物博,水草豐美,兵力強大,一直以來頗受周邊藩國的覬覦,莫不成此次刺殺與藩國有關。”
“諸國使節此次皆入長安朝賀天可汗成婚之喜,居於禮賓院中,二王子亦不例外,難保不會是與他國使節言語之間起了齟齬,才意欲刺殺二王子以泄憤。”
在一眾或擔憂或憤慨的聲音裏,有一人意有所指的話語,令啟珩側目。
講出此番話者乃義部少卿,是賀晟禎忠實的狗腿子。
立馬又有一人站出來言道:“魯少卿所言不無道理,畢竟二王子平素為人行事如何,國中上下無人不曉,誰知道二王子是不是得罪了哪國使節,導致引火燒身。”
啟珩瞥過去,心下冷笑,又來一狗腿子。
庭諫大夫發出一聲在場諸人都能聽到的嗤笑。
“瞧狄將軍言之鑿鑿,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您親眼目睹了二王子得罪了誰,可我記得您也沒跟隨在二王子身邊,怎麽就像長了千裏眼順風耳了呢。”
庭諫大夫是左相門生,自然要為二王子據理力爭。
“二王子此行入長安目的是賀帝後大喜,諸國使節皆匯聚一堂,二王子深知大婚的重要性,又豈會在此種重要場合而貿然與人結怨生出事端驚擾天可汗。再者二王子身份不似其他人,身為天可汗的表弟,若是真出了事,天可汗定然會徹查,介時諸國使節又有哪個承受得起雷霆之怒。”
“使節們是帶著腦子去賀喜,不是帶著本國子民的性命去耍著玩兒,狄將軍雖是武將但您在行軍打仗之時不也是要講究個排兵布陣之法,而並非莽撞的胡亂指揮。”
狄將軍氣得臉色漲紅,虎目怒瞋,庭諫大夫對此視而不見,繼續說道。
“與其查外麵,不如先從內裏查起來,照理說二王子行蹤保密,派去保護的護衛亦是武功高強,為何刺客為何能避開巡邏的護衛,摸清二王子的行蹤。這一切怕不是早有別有居心之人透露出去,意欲置二王子於死地。”
“說得輕巧,二王子遭遇刺殺時隔了多久,人證物證也沒留下來一樣,眼下又從哪兒開始追查?”狄將軍氣急敗壞與之爭論。
孰知,啟珩恰在此時開口介入,“將軍未免言之過早,本王這兒可是留有人證。”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護衛立刻押解著兩個五花大綁的魁梧漢子上來。
狄將軍當即怔住,啞然失語。
本袖手旁觀好戲的賀晟禎,嘴角耷拉下來,眼中掠過一絲驚異。
大王子烏奕的視線停駐於刺客的麵孔上,頓了片刻,複收回視線,眉目一片平靜。
生擒刺客,幕後主使馬上得見分曉……
--------------------
第175章 審刺客
啟珩道:“稟父王, 此二人是於樓船之上意圖刺殺兒與王妃,由護衛泓薑擒獲。這些時日以來不管如何訊問,二人守口如瓶, 直至前日方才撬動他二人的嘴巴,兒將此二人帶上來, 是想請父王和各位臣工聽一聽他們的供述。”
護衛遵照啟珩的示意摘下刺客口中塞著的粗布, 壓製著他們的臂膀不得動彈, 口中喝令道:“如今王上在此,爾等還不如實招來, 究竟是受了何人的命令刺殺二王子!”
其中一個刺客小心翼翼地環視周遭,待看見主位上利昭的威儀, 心緒波瀾迭起, 最後一根緊繃的弦斷裂,壓垮了他的防線, 老老實實的俯首認罪。
“小人是奉了韓衍公方準之命去刺殺二王子。”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幾乎是立刻便有文官忿忿不平地指著刺客厲聲叱罵:“豎子敢爾!韓衍公何許人也, 也豈是你能汙蔑的!”
這廂罵完,又一文官上前痛斥:“韓衍公清名天下皆知,區區一介賊子竟敢攀咬, 理當速速處死,以償韓衍公名聲之損。”
文官群情激奮, 七嘴八舌的斥罵,唾沫星子滿天飛,場麵一度很混亂。
“滿口胡沁!韓衍公乃國中名士,博學多才, 特被王上聘為宮學學士, 執掌宮學, 教導一眾王室貴胄子女,豈會行此等醃臢事。”
“韓衍公虛懷若穀,為人磊落,曾在冬夜路遇乞兒凍暈,不顧凜冬解下自己的大氅披給乞兒禦寒,自己則穿著薄衣衫瑟瑟發抖。如斯良善之人竟遭這般汙蔑,簡直沒了天理,臣請王上立即把刺客杖斃!”
韓衍公乃當世大儒之一,文人無不敬仰欽佩,宛如一尊神,他們壓根兒不信一直以來所崇敬之人會做下惡事,言語間極力維護,恨不能將刺客當場撕碎。
那個一直不曾開口的刺客,遽然開口述道:“小人本是韓衍公所豢養的死士,因主人一直不滿二王子身負一半大應皇室的血脈,遂趁著二王子前往長安賀天可汗大婚之際,命令死士傾巢出動誓要令二王子回不了王宮。”
“小人自知單憑空口白牙的說辭定不能叫人信服,是以還請王上即刻派人搜查韓衍公府,在府內的竹苑地下建有一座秘密地宮,那裏就是訓練死士之處。另外韓衍公在宮學的臥房裏床榻之下的夾層木板中藏有他與死士來往的信箋。”
這下子,眾人噤了聲,刺客如此言之鑿鑿,篤定不已的態度,倒是讓人不禁躊躇起來。
一直都好似旁觀者的利昭聞聽刺客一席話後,麵色淡然,含有打量的目光逐一掃視過一幹人等,高位者睥睨一切的霸氣顯露無疑。
“王上,韓衍公在文人心目中地位甚高,您若是聽信刺客的一麵之詞搜查了韓衍公府,豈不是寒了天下文人的心。”
一位年青臣工孜孜不倦地出言懇求。
啟珩側目盯著那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臣工,眼中閃過不明意味的光芒。
在一片寂靜無聲中,利昭緩緩起身走下主位,環視周遭臣工。
“確然刺客之言不可盡信,但是孤的王子遭遇刺殺,難道不該徹查?”
他語調平平,話中質問的意味卻十足,“正因韓衍公德高望重乃當世大儒,是文人學子的心之所向,所以孤更要力證他的清白,證得韓衍公聖賢之名。”
看似柔和之語,實則充滿獨斷之意,諸臣工不敢貿然犯險,俱俯首不語。
“著令庭諫大夫、狄將軍、婁郎將、蘇常侍搜查韓衍公府。”
撂下了這句話,利昭重新回到主位安然等待著結果。
席中的賀晟禎望向啟珩,眸底戾氣橫生,袖下的手已然青筋畢現。
正在此時,宮人畢恭畢敬的去請二王子入席,啟珩向所設的席位處遙遙一瞥,驀地露出一抹哂笑。
宮人見二王子不入座,拔高了幾分聲調勸道:“二王子一路舟車勞頓,還請快快入席用些饌肴。”
覷見不少臣工都把目光投向這裏,宮人裝著臉色蒼白的形容,壓了壓唇際得逞的笑容。
“咱們這位二王子派勢還不小。”
一個上了年歲的臣工眯著眼睛瞟了一眼啟珩,轉頭和另一個臣工竊竊私語。
“嫡子嘛,總歸是有傲氣,何況沾有大應的血脈。”
他們二人的不屑,啟珩看在眼裏,不置可否。
此處的異樣很快吸引了許多人的張望,雎夫人眼珠輕轉,抿著淺笑,關切地問道:“二王子為何遲遲不入座,可是有何不妥?”
她全然一副和藹的慈母之相,跟神情冷漠的啟珩形成了鮮明對比。
“確有不妥之處。”
一道清亮女聲搶在啟珩開口之前替他回答了。
諸人皆是輕詫,循聲望去。
“唔,這是何處來的佳人?”
席上的郎君們眼神鋥亮,緊緊盯著華服少女,不肯錯過一絲一毫,都忘記了飲手中的酒。
“誰家的小娘子竟在此大聲喧嘩,你可知這是何處。”
利昭抬了抬眼皮,漆黑的瞳孔染上幾許興趣。
誰人不喜美色,作為一國王上自然也喜,可更多的是喜以美人相綴,來襯托他至高無上的地位,能擁有最美的女子便是向眾人的一種無聲宣告。
雎夫人怔怔地瞧著施施然走進來的女子,內心深處莫名湧起一陣不快,神色卻看不出絲毫,她身側侍候的宮人上前一步怒聲嗬斥。
“來者何人!竟敢冒犯雎夫人,還不速速跪下!”
賀晟禎向近處的臣工使了使眼色,旋即有臣工站出勸誡著王上尊貴無匹不容閃失,理該盡快避入安全之處。
一陣附和過後,利昭沉著臉色,正準備開口命諸人隨其移往蘭霄殿暫避,但聞一道唱喏聲響起,霎那間頓住步伐。
“二王子至!”
門口負責唱喏的宮人怔怔地瞅著驀然出現的二王子,腦子尚未轉過彎兒,就見二王子朝他爽利地笑了一笑。
宮人突然記起自己的職責,用氣沉丹田的嘹亮嗓音唱喏。
二王子一身光鮮亮麗的出現於宴上,令諸人紛紛懵在原地,盯著那道身影怡怡然踱著步子踏來,心裏的疑惑也愈發深重。
按照之前呈報的消息,二王子此刻應身在鴨綠江的樓船之上,明日將將抵達西京鴨淥府。
怎麽現如今早早出現在此?
啟珩從容跪下施禮,“兒給父王請安。”
諸人一時之間得見二王子歸來,神情各異。
賀晟禎恨得險些咬碎了牙,惱恨孫騭那個廢物連這點子事情也辦不好。
上首的利昭神情不明,居高臨下地打量著啟珩,那冰冷的眼神不像父親看兒子,隻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王者俯瞰臣工。
王上不言不語,氛圍有些僵滯,諸臣工也不敢貿然出言。
一側端坐的雎夫人悠悠起身,開了口打圓場,“眼下火勢洶洶,王上不妨與臣工們移步蘭霄殿暫避。”
啟珩依舊維持著行禮的姿勢,抬起頭望向上首。
“雎夫人放心,適才本王進入麟鳳台前風勢已止,宜景齋的火是不會蔓延至此,麟鳳台安全得緊,父王和諸位臣工親眷大可安心。”
雎夫人神情微滯,唇畔的笑意淡了幾分,容色微露不悅。
仿佛是為印證他所言,麟鳳台外匆匆奔來一名宮人稟報了兩處火勢已經壓製住不會再蔓延的消息。
聞言,賀晟禎掐住千載難逢的機會,率先跳出來笑眯眯地對王上說道。
“二王子此行路途遙遠,如今早早歸來乃是喜事一樁,兼且二王子又為自己覓得佳偶良緣,娶了大應的門閥士族蘭陵竇氏女為新婦……竇氏百年士族門風清正,與之結親是多少人都羨慕不來的。王上之前正犯愁二王子的婚事,這下倒好,解決了一樁心事呢!”
在場哪個不是人精,別看賀晟禎短短一番話實則句句都戳中王上的猜忌之心。
利昭緩緩落座,麵上無甚變化。
“長安距上京千裏迢迢,吾兒一路甚是辛苦,怎不提早派人傳信入宮告知孤你已抵達上京,孤也該親自去迎一迎你。”
聽著他例行公事般的冷漠口吻又夾雜著猜疑,啟珩漸漸低下了頭,忽爾膝行幾步,仰起頭,一張俊逸麵容上滿是傷懷之色。
“兒無比想念父王母後,欲以信箋相訴,奈何——”
啟珩眼眶中溢上薄紅,唇瓣囁嚅,嗓音含著悲痛的嘶啞,“奈何兒在路上屢遭刺殺,數次幾乎喪命於刺客刀下,再不敢輕信旁人,唯恐失了性命啊!”
話音甫落,臣工們發出震驚的抽氣聲,隨之而來的是激烈的討論。
“究竟是何人膽敢刺殺王子!”
“刺客簡直吃了熊心豹膽,若是讓我抓住定要剝了他的皮做成燈籠。”
“此事必須盡快查清幕後黑手,敢刺殺我渤海王子,莫不是欺我渤海無人!”
“我國素有‘海東盛國’之威名,地大物博,水草豐美,兵力強大,一直以來頗受周邊藩國的覬覦,莫不成此次刺殺與藩國有關。”
“諸國使節此次皆入長安朝賀天可汗成婚之喜,居於禮賓院中,二王子亦不例外,難保不會是與他國使節言語之間起了齟齬,才意欲刺殺二王子以泄憤。”
在一眾或擔憂或憤慨的聲音裏,有一人意有所指的話語,令啟珩側目。
講出此番話者乃義部少卿,是賀晟禎忠實的狗腿子。
立馬又有一人站出來言道:“魯少卿所言不無道理,畢竟二王子平素為人行事如何,國中上下無人不曉,誰知道二王子是不是得罪了哪國使節,導致引火燒身。”
啟珩瞥過去,心下冷笑,又來一狗腿子。
庭諫大夫發出一聲在場諸人都能聽到的嗤笑。
“瞧狄將軍言之鑿鑿,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您親眼目睹了二王子得罪了誰,可我記得您也沒跟隨在二王子身邊,怎麽就像長了千裏眼順風耳了呢。”
庭諫大夫是左相門生,自然要為二王子據理力爭。
“二王子此行入長安目的是賀帝後大喜,諸國使節皆匯聚一堂,二王子深知大婚的重要性,又豈會在此種重要場合而貿然與人結怨生出事端驚擾天可汗。再者二王子身份不似其他人,身為天可汗的表弟,若是真出了事,天可汗定然會徹查,介時諸國使節又有哪個承受得起雷霆之怒。”
“使節們是帶著腦子去賀喜,不是帶著本國子民的性命去耍著玩兒,狄將軍雖是武將但您在行軍打仗之時不也是要講究個排兵布陣之法,而並非莽撞的胡亂指揮。”
狄將軍氣得臉色漲紅,虎目怒瞋,庭諫大夫對此視而不見,繼續說道。
“與其查外麵,不如先從內裏查起來,照理說二王子行蹤保密,派去保護的護衛亦是武功高強,為何刺客為何能避開巡邏的護衛,摸清二王子的行蹤。這一切怕不是早有別有居心之人透露出去,意欲置二王子於死地。”
“說得輕巧,二王子遭遇刺殺時隔了多久,人證物證也沒留下來一樣,眼下又從哪兒開始追查?”狄將軍氣急敗壞與之爭論。
孰知,啟珩恰在此時開口介入,“將軍未免言之過早,本王這兒可是留有人證。”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護衛立刻押解著兩個五花大綁的魁梧漢子上來。
狄將軍當即怔住,啞然失語。
本袖手旁觀好戲的賀晟禎,嘴角耷拉下來,眼中掠過一絲驚異。
大王子烏奕的視線停駐於刺客的麵孔上,頓了片刻,複收回視線,眉目一片平靜。
生擒刺客,幕後主使馬上得見分曉……
--------------------
第175章 審刺客
啟珩道:“稟父王, 此二人是於樓船之上意圖刺殺兒與王妃,由護衛泓薑擒獲。這些時日以來不管如何訊問,二人守口如瓶, 直至前日方才撬動他二人的嘴巴,兒將此二人帶上來, 是想請父王和各位臣工聽一聽他們的供述。”
護衛遵照啟珩的示意摘下刺客口中塞著的粗布, 壓製著他們的臂膀不得動彈, 口中喝令道:“如今王上在此,爾等還不如實招來, 究竟是受了何人的命令刺殺二王子!”
其中一個刺客小心翼翼地環視周遭,待看見主位上利昭的威儀, 心緒波瀾迭起, 最後一根緊繃的弦斷裂,壓垮了他的防線, 老老實實的俯首認罪。
“小人是奉了韓衍公方準之命去刺殺二王子。”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幾乎是立刻便有文官忿忿不平地指著刺客厲聲叱罵:“豎子敢爾!韓衍公何許人也, 也豈是你能汙蔑的!”
這廂罵完,又一文官上前痛斥:“韓衍公清名天下皆知,區區一介賊子竟敢攀咬, 理當速速處死,以償韓衍公名聲之損。”
文官群情激奮, 七嘴八舌的斥罵,唾沫星子滿天飛,場麵一度很混亂。
“滿口胡沁!韓衍公乃國中名士,博學多才, 特被王上聘為宮學學士, 執掌宮學, 教導一眾王室貴胄子女,豈會行此等醃臢事。”
“韓衍公虛懷若穀,為人磊落,曾在冬夜路遇乞兒凍暈,不顧凜冬解下自己的大氅披給乞兒禦寒,自己則穿著薄衣衫瑟瑟發抖。如斯良善之人竟遭這般汙蔑,簡直沒了天理,臣請王上立即把刺客杖斃!”
韓衍公乃當世大儒之一,文人無不敬仰欽佩,宛如一尊神,他們壓根兒不信一直以來所崇敬之人會做下惡事,言語間極力維護,恨不能將刺客當場撕碎。
那個一直不曾開口的刺客,遽然開口述道:“小人本是韓衍公所豢養的死士,因主人一直不滿二王子身負一半大應皇室的血脈,遂趁著二王子前往長安賀天可汗大婚之際,命令死士傾巢出動誓要令二王子回不了王宮。”
“小人自知單憑空口白牙的說辭定不能叫人信服,是以還請王上即刻派人搜查韓衍公府,在府內的竹苑地下建有一座秘密地宮,那裏就是訓練死士之處。另外韓衍公在宮學的臥房裏床榻之下的夾層木板中藏有他與死士來往的信箋。”
這下子,眾人噤了聲,刺客如此言之鑿鑿,篤定不已的態度,倒是讓人不禁躊躇起來。
一直都好似旁觀者的利昭聞聽刺客一席話後,麵色淡然,含有打量的目光逐一掃視過一幹人等,高位者睥睨一切的霸氣顯露無疑。
“王上,韓衍公在文人心目中地位甚高,您若是聽信刺客的一麵之詞搜查了韓衍公府,豈不是寒了天下文人的心。”
一位年青臣工孜孜不倦地出言懇求。
啟珩側目盯著那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臣工,眼中閃過不明意味的光芒。
在一片寂靜無聲中,利昭緩緩起身走下主位,環視周遭臣工。
“確然刺客之言不可盡信,但是孤的王子遭遇刺殺,難道不該徹查?”
他語調平平,話中質問的意味卻十足,“正因韓衍公德高望重乃當世大儒,是文人學子的心之所向,所以孤更要力證他的清白,證得韓衍公聖賢之名。”
看似柔和之語,實則充滿獨斷之意,諸臣工不敢貿然犯險,俱俯首不語。
“著令庭諫大夫、狄將軍、婁郎將、蘇常侍搜查韓衍公府。”
撂下了這句話,利昭重新回到主位安然等待著結果。
席中的賀晟禎望向啟珩,眸底戾氣橫生,袖下的手已然青筋畢現。
正在此時,宮人畢恭畢敬的去請二王子入席,啟珩向所設的席位處遙遙一瞥,驀地露出一抹哂笑。
宮人見二王子不入座,拔高了幾分聲調勸道:“二王子一路舟車勞頓,還請快快入席用些饌肴。”
覷見不少臣工都把目光投向這裏,宮人裝著臉色蒼白的形容,壓了壓唇際得逞的笑容。
“咱們這位二王子派勢還不小。”
一個上了年歲的臣工眯著眼睛瞟了一眼啟珩,轉頭和另一個臣工竊竊私語。
“嫡子嘛,總歸是有傲氣,何況沾有大應的血脈。”
他們二人的不屑,啟珩看在眼裏,不置可否。
此處的異樣很快吸引了許多人的張望,雎夫人眼珠輕轉,抿著淺笑,關切地問道:“二王子為何遲遲不入座,可是有何不妥?”
她全然一副和藹的慈母之相,跟神情冷漠的啟珩形成了鮮明對比。
“確有不妥之處。”
一道清亮女聲搶在啟珩開口之前替他回答了。
諸人皆是輕詫,循聲望去。
“唔,這是何處來的佳人?”
席上的郎君們眼神鋥亮,緊緊盯著華服少女,不肯錯過一絲一毫,都忘記了飲手中的酒。
“誰家的小娘子竟在此大聲喧嘩,你可知這是何處。”
利昭抬了抬眼皮,漆黑的瞳孔染上幾許興趣。
誰人不喜美色,作為一國王上自然也喜,可更多的是喜以美人相綴,來襯托他至高無上的地位,能擁有最美的女子便是向眾人的一種無聲宣告。
雎夫人怔怔地瞧著施施然走進來的女子,內心深處莫名湧起一陣不快,神色卻看不出絲毫,她身側侍候的宮人上前一步怒聲嗬斥。
“來者何人!竟敢冒犯雎夫人,還不速速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