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坐在窗邊靜靜等著,希望爸爸媽媽回來時就告訴他們這個好消息,可那天晚上他們回來,她忽然又什麽都不記得了。慢慢的,她發現自己隻是偶爾才是李萱源,清醒一陣腦子就會越來越亂,最後亂成一團漿糊,然後某個瞬間再次清醒……


    馬小霞還會經常來看她,給她買東西,給她爸爸媽媽錢,給她洗臉梳頭換衣服,但她不喜歡變得幹淨,覺得變幹淨沒有安全感,總是在馬小霞走後把自己恢複原樣。馬小霞不厭其煩地教她使用各種東西,給她講村子外麵的事,有時家裏沒人也講自己的事,馬小霞總是講著講著就哭了,她明白這個善良的女孩其實也不快樂,也想有個人能幫幫她,她覺得自己應該報答她……


    第36章 尾聲&後記


    尾聲


    張文華發現自己正仰麵躺在一棵大柞樹下時天完全亮了,經過昨晚的雷雨,天地間煥然一新,巴掌大的柞樹葉揉碎烈日,碎光落滿他的身體。


    嗬嗬,李萱源一開始就把答案告訴他了不是嗎?碎光落滿身,也許當初李萱源被野狗從土裏刨出來的那個夜晚,被揉碎的月光也曾落滿她的身體。


    張文華怔了一會兒,回味腦海中的故事,眯眼望向湛藍的天空,久久不忍收回目光……


    他在一處山泉裏洗淨自己,回到溶洞處,避開圍著洞口驚恐萬狀地議論著什麽的工人們,沿著玉米地回到車旁,從光頭的車裏取出兩箱子錢,開車上路。


    他先去了一趟杏花屯,把一箱錢放在王守根家門口,帶著另外一箱回了老家。


    家裏和整個村子一樣,靜悄悄的,他踩著兒時無比熟悉的沙土地麵,繞過房山,來到房子南麵,看見母親正在園子裏侍弄著蔬菜。陽光亮麗,菜葉鮮綠。


    他靜靜看著,發現母親還穿著那身破衣裳,但人瘦了很多,臉上的皺紋也多了,頭發間多了幾縷青絲——獨居的時光裏,她已蒼老得有些陌生。


    母親似乎感應到什麽,身體忽然一抖,緩緩抬起頭。那一刻笑容綻放在母親臉上,淚水卻也奪眶而出。母親丟下鋤頭,捂著嘴小跑過來,邊跑邊說:“我兒子回來了,我兒子回來了……”


    張文華撲進她懷裏,緊緊摟著她,閉上眼仔細呼吸著那闊別多年的味道,“媽,我餓了,我想吃你燉的魚……”


    母親扶起他,一邊摸過他的臉、他的胳膊,一邊細細打量他,一邊說:“等一會兒,媽這就給你買魚去,一會兒就好。”


    之後母親急切的身影出現在村間小路上,如以往一樣,她要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是火燒眉毛的急事,她笨拙地跑著,邊跑邊有意無意地大聲說:“我兒子回來了……我們家文華回來了……”


    魚端上桌子,張文華狼吞虎咽地吃著,母親則一如既往靜靜地看著他,用筷子給他的麵前堆滿最好的肉。


    他臉上有傷,衣服也邋裏邋遢,可是母親什麽都沒問,隻是不斷給他夾菜,卻自相矛盾地告訴他慢點吃。


    吃完飯,他站起身,母親預感到什麽,也緊張地站起來,小心翼翼地問:“兒啊,這次回來能待幾天嗎?”


    張文華笑了笑說:“不待了媽,我這就回去,晚上還得按時直播呢。”然後走向屋外。


    母親的眼睛裏閃過一絲失落,但她依舊笑著,緊緊跟在張文華身後,“那你多注意身體吧,媽挺好的,不用惦記,以後要是饞了就提前給媽來電話,媽保證你進屋就吃上熱乎飯。”


    張文華把錢箱子交給她,“媽,你兒子出息了,掙了很多錢 ,這些給你,你別舍不得花。”


    他又從懷裏掏出長命鎖,“還有,我的長命鎖找到了,你把它留起來吧。”


    母親怔怔地提著箱子,一步不離地跟著他走到車旁,另一隻手摩挲著長命鎖,眼淚“簌簌”落下,自言自語,“你小時候沒足月就出生了,瘦的跟個貓崽子似的,別人都說你活不長,勸你爸趁早把你扔了,免得再養出來感情,媽就沒信那個邪,用你姥給我的銀鐲子給你打了這個長命鎖,現在再讓他們看看,他們覺著活不了的娃都這麽出息了。哎呀不說這些了,”她抹掉眼淚,“媽沒啥用錢的地方,你在外麵——”


    張文華沒讓她說下去,把她抱在懷裏——他不知道自己是什麽時候高大到可以把母親抱在懷裏的,“媽,對不起,我該早點回來看看你的。”


    他在眼淚落下之前開門上車,開向村口,母親跟在後麵疾走,車子快了,母親就跟著跑,一直到車子消失在盛夏的田野間,母親才停下,踮著腳尖茫然地向遠方眺望,就像小時候他每次天不亮蹬著自行車去上學一樣。


    道路顛簸,車載碟片機自動運作,剛好播放到皇後樂隊在1985年“拯救生命”演唱會上唱的那首《bohemian rhapsody》,隨著純淨的鋼琴旋律,主唱弗雷迪用滄桑而高亢的嗓音唱道:


    mama, just killed a man;


    put a gun against his head;


    pulled my trigger now he''s dead;


    mama, life had just begun;


    but now i''ve gone and thrown it all away;


    mama ,didn''t mean to make you cry;


    if i''m not back again this time tomorrow;


    carry on, carry on ,as if nothing really matters……


    mama ,i don''t want to die;


    i sometimes wish i''d never been born at all……


    這首歌的中文譯名叫《波西米亞狂想曲》,張文華看過那場演唱會的紀錄片,歌詞字幕在他眼前跳動:


    媽媽啊,我剛剛殺了個人;


    我拿槍指著他的頭,扣下扳機,現在他死了;


    媽媽啊,生活才剛剛開始啊;


    如今我卻親手毀了它;


    媽媽,我並不是故意讓你流淚;


    要是我在明天這個時候未能歸來;


    讓生活繼續吧,如同什麽都沒發生……


    媽媽,我不想死去;


    有時候我希望自己沒有出生到這世上……


    晚上八點,張文華推開工作室的門,坐在桌子前,打開電腦,電子郵箱彈出“碎光落滿身”的來信:


    主播講講李萱源的故事吧。


    他回複:


    好。


    碎光回複:


    謝謝你。


    淩晨兩點,當這個漫長的故事講完,房門被敲響,張文華最後望一眼闌珊的城市燈火,打開門,朝站在門外的袁警官伸出手腕。


    (正文完)


    後記


    在豆閱寫了長長短短十幾個故事,沒有一次出紙書,始終不太甘心,所以寫這個故事時在行文節奏、技巧運用、懸念設計上進行了很大調整,創作過程中作者比較滿意,寫完卻又有些後怕——這樣的主人公是不是會觸碰到某種出版忌諱?


    不過既然故事已經寫完,也無所謂了,就像責編跟我說,“創作者還是要寫內心最想寫的故事,因為一定有一個聲音在召喚你。”


    寫一個自己喜歡的故事,有平台可以發出來跟讀者分享,有人追讀,或許才應該是一個創作者最大的追求。


    連載過程中,得到了很多讀者朋友的反饋,生活中的朋友也在認認真真地看,私下裏跟我探討,那些認識了十幾年、早已不再看小說的讀者重新開始看書,並且想盡辦法幫我拉票……這些都是對這個故事最大的肯定。


    在所有評論中,爭論最多的就是張文華這個人物,所以寫這篇《後記》簡單聊一聊,絕非洗白,絕非解釋,隻是談談創作感受。


    張文華的罪惡是從十年前掩埋李萱源的“屍體”開始的,短短幾分鍾做出的決定,成了他一生的夢魘,也成為最終給他行刑的絞繩。


    他當時其實有更好的選擇,趕緊求救,事後證明李萱源在被掩埋的情況下依然沒死,如果他去求救,會有很大幾率平安無事,這件事僅僅是一次意外,他雖有過失,卻不算犯罪。


    但當時張文華選擇了把李萱源埋起來,假裝什麽都沒發生。他做出錯誤選擇是因為恐懼,恐懼的僅僅是辜負母親的愛。


    他能明顯感受到母親愛他,母親把自己對生活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把他當成自己生命的延續,去彌補自己人生的不如意,他也愛母親,體諒母親的含辛茹苦,不想讓母親的生命再有任何遺憾,可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成為自己才是本能,因此兩種愛成了不可調和的衝突,如一把枷鎖的兩邊,扣在張文華脖子上,讓張文華窒息,讓他遲遲找不到和解的辦法,讓他始終帶有負罪感活在深深的矛盾中。


    這種情況下,母親越是展現出對張文華的愛,張文華的負罪感便越加沉重,麵對害死一個人的彌天大錯時,他覺得一旦公之於眾母親一生的驕傲就毀了,他不害怕母親的責怪或者打罵,也沒去想要承擔怎樣的法律後果,但母親隻是一個失望的眼神他可能就會被負罪感殺死,所以出於求生的潛意識,他最終選擇掩蓋這個錯誤。


    他的第二次自救機會是在接到碎光的電子郵件之後,如果他足夠成熟,主動自首,坦白罪行,也不至於受到太嚴厲的懲罰,何況李萱源沒死,但他還是選擇了繼續隱瞞,因為他不想失去夏杉杉。


    很多評論覺得夏杉杉的性格太完美,有點想當然,其實不然,現實生活中不是沒有這樣美好的女孩,這樣的女孩出現在任何一個男孩的生命裏,都是命運的饋贈。


    張文華明白這是一種饋贈,不光是愛情,還是一直以來缺失的被肯定與理解,跟夏杉杉在一起是他第一次品嚐到真正被愛的感覺,然而,這被愛的感覺越是美好,張文華就越患得患失,越想隱瞞不堪的過往讓自己配得上她,他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讓她永遠留在他身邊。


    就像張文華在考慮向夏杉杉求婚時,從未權衡夏杉杉能給他帶來什麽,全都是自己能給予夏杉杉什麽。


    他愛杉杉,杉杉是他的全部,可惜就在這愛情即將以婚姻的形式變成永恒時,碎光出現了,他忐忑不安,無比狼狽,越是這樣,他孤獨的靈魂就越渴望與夏杉杉相擁,所以隻好選擇繼續隱瞞,一錯再錯。


    其實張文華還是不夠理解夏杉杉的愛,如果他跟夏杉杉說了真實情況,以夏杉杉的理智,一定會說服他去自首,說不定也會等他接受懲罰,可張文華不敢賭,在他的世界觀裏,母愛都是有條件的,有代價的,何況是男女之愛呢?


    錯過兩次救贖機會,張文華就再也無法回頭了,王逍遙、馬小霞這種好人的死和光頭這種惡人的“死而複生”,讓他越發迷失,越發瘋狂,當最後他的罪行赤裸裸地呈現在夏杉杉麵前,當夏杉杉說出那句“我不會嫁給你”,他知道一切努力都白費了,他費勁思量表演出的成功人生徹底毀滅,巨大的挫敗感讓他喪失理智。


    他並沒有主動放過杉杉,但也許是善良的人自有幸運,當他醒來時,杉杉逃脫了他的魔掌。


    所以,其實母親帶給張文華更深層次的傷害是扭曲了他對“愛”的認知,對於愛自己的人,他隻知道拚命報答,筋疲力竭,對於自己愛的人,他隻渴望牢牢抓住,如履薄冰。


    真正的愛或許應該是不占有,不支配,不強行施加自己責任,不過度渴望對方回饋,發自內心地想跟對方一起體驗人間美好,如果你某天離我而去,我會為你祝福,如果某天你不值得我愛,我也不會留戀。愛從來不該是死去活來,而該是自由自在。


    人從生下來的那一刻起就在走向死亡,如果愛也讓人痛苦,那活著的意義在哪呢?


    不過當然,這個故事並不是想責怪某位母親,也並不想責怪任何一個主人公。


    這是一幕徹頭徹尾的悲劇,故事中的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有對愛的偏執,都在光怪陸離的人世間為了得到和失去苦苦掙紮,現實中的我們又何嚐不是如此呢?雖然現實不會像故事一樣極端,但我相信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至少有一段時光因為“愛”而陷入灰暗,這“愛” 包括對親人、朋友、愛人和自己的愛,也包括對理想、事業甚至物質的愛。


    在那棵樹下,張文華終於醒悟自己親手葬送了他拚盡全力才有用的一切,財富、事業、愛情、友情、尊嚴,那一刻,他唯一能想到的還擁有的東西就是母親的愛。


    母愛是什麽?那是一個人唯一從出生時就無償擁有的東西,不會因為貧窮富貴、疾病健康、善惡對錯而增減,隻要母親活著,母愛就存在,隻要你願意奔赴,母親就會為你張開懷抱。


    誠然,母愛有時可能偏執,可能束縛,可能強勢,可能帶有一點自私,但既然人都是不完美的,憑什麽要求母親完美呢?一個人活在世界上要適應那麽多事,為什麽不能給母親多一點包容呢?


    張文華回到母親身邊是與自己一生的和解,他想通了,知道錯的是自己,犯了錯誤總要受到懲罰的,像他這種人如果能得償所願,世界根本沒有美好可言,那不是他認識的世界。


    他麵對鏡頭講述出這個故事,是和解之後的救贖,他深知自己罪孽深重,已彌補不了什麽,隻想讓自己的故事告訴所有人,不要像他一樣走向萬劫不複的深淵——他以往講述的所有故事也都是如此,隻不過這次他成了故事中的人。


    如果時光倒流,相信張文華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如果有來生,相信他會以不同的方式去愛他母親、愛夏杉杉、愛所有愛他的人;如果生命輪回,相信他會擁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故事雖然是人創作的,但一個好故事從第一次落筆的刹那,故事中的人物便有了靈魂,便開始演繹他們自己的人生,創作者不過是借用自己的筆把他們的故事呈現出來罷了。


    就像構思故事之初,作者隻是想展示這樣一個主題:勇敢地麵對自己的過錯。


    塵世俗人,誰都不可能不犯錯誤,不管錯誤大小,第一時間去麵對,去補救,才能及時止損,接受最壞的結果,讓過錯塵埃落定,徹底放下包袱,方才有從頭再來的機會,雖然過去的每一天都不可能再回去,但以後的每一個新一天,都可以告別過去重新開始。


    如今回頭看,作者自己也在主人公的相愛相殺中體會到了更多更深刻的東西,它們是人與生俱來的紛亂情愫、複雜本性、宿命糾葛……正因為有這些,人間才不蒼白。


    寫罷收筆,五味雜陳,久久意難平。再次感謝各位朋友能耐心把故事讀完,如果能在這個壓抑殘忍的故事中體會到一點陽光的東西,半天兒了無遺憾。


    第37章 書中的女人1


    2000年,普京當選俄羅斯總統,朝韓首腦首次會晤,巴以衝突持續升級,世界石油價格暴漲,郝天養離開家鄉,正式步入社會。


    那會兒郝天養即將二十歲,正是人生好時節,就他這個出身,一般來講,要麽應該在外地求學,要麽出去幹點事業,最次也應該成為莊稼院裏的主要勞動力,可惜郝天養什麽也不愛幹,整天就是在街麵上瞎溜達。


    郝天養的老爹郝仁心想不愛幹事早點成個家傳宗接代總行吧?就委托村裏的媒婆給郝天養說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命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半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半天並收藏長命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