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她今天根本沒敢抬頭看,不知道那對她動手動腳的狗官是美是醜。性格不是有點冷,是很粗魯,看上去很草菅人命。
“他叫什麽?”
“楚青崖。”
燕拂羽雖不問時政,卻也聽過這個大名,嘴唇微張:“你說的,可是內閣楚大人?”
江蘺一鼓作氣,胡謅:“娘,他雖然性子有點冷,但品性沒什麽差錯。本朝以孝治天下,你要是跟他爹娘說指腹為婚,他不得不從。”
燕拂羽更為震驚:“他竟是顧姐姐的兒子?”
當年白雲居裏有宮、商、角、征、羽五位名噪一時的絕代佳人,燕拂羽曾救過顧清商一命,當時兩人都未婚先孕,關係極好。顧清商的男人贈了她一對鸞鳳小球,後來白雲居來了個看相的先生,說她肚子裏的孩子必定大富大貴。為報燕拂羽的救命之恩,顧清商便指腹為婚,後來燕拂羽嫁到永州,丟了第一胎,也與遠在京城的顧清商斷了音信,再後來聽聞了她的死訊。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二十六年過去,小輩竟有這等緣分,想來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江蘺道:“娘,楚大人的生母已經死了,他一生下來,就被人抱到璧山縣丞楚少棠家裏養著,他養母就是白雲居裏的柳蘭宮,也是你當年的好友。”
燕拂羽大為感慨,沉默了半晌,“我死前若能再見蘭宮一麵,也無憾了。”
“你說什麽呢!”江蘺埋怨,強壓下悲痛,“楚大人的父母三天前來永州探親,自有一棟宅子住著,就在金水橋西邊第三家,我想讓你去提親。”
燕拂羽此時卻靜了下來,細細端詳著女兒。
“阿蘺,你是不是有什麽事瞞著娘?”
過了很久,江蘺點了點頭,眼裏滲出水光。
燕拂羽卻不在意,將她一縷發絲捋至耳後。
“娘隻問你,你嫁給他之後,能不能讓自己過得快活?”
江蘺把哽咽壓在了喉嚨裏,直直望著母親,艱難地吐出兩個字:
“我能。”
“好,那娘選個吉日,就去提親。”
江蘺忍不住道:“娘,我想就在十五天內,遲了……遲了我怕他不要我。”
這十五天,楚青崖都被鎖在貢院裏監督閱卷,要等下月初一才能出來。
秋興滿要把她賣了頂罪,可她江蘺也不是好欺負的。
她撼不動楚青崖這顆大樹,也沒想讓這從裏到外都冷透的人對她發慈悲,卻可以把他當個靠山,或者把他也拖下這潭渾水。
要死一起死,誰叫他倒黴,撞上她了呢?
--------------------
此時楚閣老還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第3章 紅鸞動
“阿嚏!”
八月的天氣忽冷忽熱,貢院文署內,打噴嚏的聲音此起彼伏。
“楚大人貴體倒無恙。”
玄英抱著信鴿走到暖閣前,一本正經地搭話:“那是因為咱們閣老沒人想。一大幫人鎖在這兒半個月,誰家的夫人孩子不想早日和他們團聚啊。”
“玄英,什麽信?”冷冰冰的聲音從屋裏傳來。
他在簾外拆開草草看了,眼睛忽地瞪大,“大人,老爺夫人和小姐——”
楚青崖本就被屋中一幫老臣嘰嘰呱呱的談論弄得煩躁,一聽又是家書,掀開簾子低聲道:“就這半個月工夫,什麽事值得三天兩頭說?定是長姐有孕,要我錄榜後去探望。再收到信都留著,這是官署,不是我楚家的花園。”
“大人且容我說完!”
“是家務就退下,是公務再來稟。”
玄英隻得摸摸鼻子,“小人告退。”
走時搖了搖頭。
楚青崖不覺得抽屜裏一遝子家書有看的必要,人上了年紀,話就奇多,連一日三餐都要分三句描繪。與之相比,他寧願讀閱卷官們選出的甲等試卷,有幾篇確實文采斐然,立意新穎。
回到書房,一張紫檀大桌上分門別類堆滿了卷子。這些試卷經過收掌、彌封、謄錄、對讀,最終送到考官案頭,此時兩位主考、四位同考正吭哧吭哧地翻閱,拿朱筆批注,忽有一人拊掌怒道:
“真是狡辯,等拆了封條,老夫定要把這小子找出來,好好教訓他一頓!”
閱卷官都是斯文人,極少辱罵學生,還是頭一回出此惡言。這動靜引得其他人圍上來,將那篇策問從頭看到尾,又一個老翰林拈須道:
“有理有據,寫法獨樹一幟。”
俄頃,六個考官便分成兩派吵作一團。爭辯半天無果,轉頭見楚青崖一人坐在梨花椅上閑閑地品茶,烏發玉冠清靜自若,最年長的考官便有些不悅,喚他:
“小閣老,你來看看這篇策問,年輕人的思路興許和我們這些老家夥不同。”
楚青崖聽了這稱呼,眉眼一跳,放下茶杯。身為總提調,他本就有督查考試各個關節之責,隻得起身往桌前站了,立刻有人給他讓座。
他刑獄出身,素有酷吏之名,可往窗前振袍一坐,便如文曲星君投了凡胎,通身都是讀書人的清貴氣象。這時眾人才想起來,麵前這位不僅是先帝欽點的閣臣,還是當年那個十五歲便中解元的天縱奇才。
弘德元年的春闈殿試,若不是有人作弊,他取了三鼎甲也未可知。但誰又能說,狀元郎的官途比他順暢呢?十年歲月彈指過,昔年名動京城的少年已成朝廷重臣,光陰沒有磨礪掉他與生俱來的鋒芒,卻將金水煉成鋼,美玉鑄成劍,鋼鋒所指,一往無前。
楚青崖拿過那張試卷,不動聲色地通篇瀏覽,十五張紙寫到最後一格。
策問有兩道題,一道是“燭之武退秦師”,問秦師該如何取鄭;一道是“鄭伯克段於鄢”,問如何從本源規正人倫,閱卷官們的分歧在於第二道。
“鄭伯克段於鄢”的故事出自《左傳》,說的是春秋時期,鄭國夫人武薑厭惡難產所生的鄭莊公,卻偏愛順產的公子段。鄭莊公登基後,捧殺謀逆的弟弟,讓他自取滅亡,並軟禁母親,後來又和母親重歸於好。
針對這題,考生第一要罵鄭莊公不兄不孝,第二要罵武薑沒當好母親,第三要罵公子段謀逆。根據這三點,反推教化之策,便水到渠成。
但這個考生是怎麽寫的?
楚青崖頗有興致地讀了第二遍。
答卷人說,鄭莊公一肚子壞水,是他父親鄭武公沒教好,兒子登基都十三歲了,難道沒有教過他要以慈愛之心對弟弟?即便捍衛君權,也要光明磊落,不玩陰謀詭計。武薑夫人偏心幼子,是因為難產,女人生子如過鬼門關,看到鄭莊公就會想起生產的劇痛,情有可原。公子段敢謀逆,是因為鄭莊公和母親一直放任,從未正式告誡過他要正直,他雖然不臣,卻是母親和哥哥之間鬥爭的犧牲品。
是以要規正人倫,避免骨肉相殘,與其責備武薑偏心,不若倡導父母共同教育子女禮樂之道。鄭武公和兒子應給予武薑情感上的彌補,遏止她因痛苦而產生的私心,並教導公子段體諒哥哥和母親的難處,不做挑撥離間之人。倘若鄭莊公的陰鷙狠厲、公子段的驕縱跋扈是上天注定的,難以教化,那麽鄭國就應該極力推崇孝悌之風,做覆舟之水,讓輿論來規束王室的行為。
楚青崖看畢,疊了卷子放到一旁:“行文老練,隻是以‘覆舟之水’相比,太險。”
在場的都是老狐狸,已看出他對這份答卷甚是滿意,隻挑了個無關主旨的錯處指出來,商量一陣,便寫了批語,判了個“乙等”。
“還有什麽難判的卷子嗎?”楚青崖問。
“這是最後一份。”
他微微一怔。
從收卷到謄錄,都是按順序放好的,通常最先交卷的放在最底下,最後才批閱,這份右上角由謄錄所標著“一”。
“卷子都批完了?”
“三場都校閱完畢,隻是名次未定。”
“陛下有旨,錄榜後將本次鄉試所有甲等前十名的抄本送往京城,得禦筆批準後再放榜。考生隻要有一項在甲十之內,其他兩場卷子也要一起送,這幾天就勞煩諸位斟酌名次了。”
楚青崖說完,走到一、二場卷子邊,從最上麵抽了幾份,挑出兩份“甲等”放在麵前,一份是《四書》和《春秋》的經義題,一份是論國語、擬詔和判詞的實用題。
他將這兩份卷子翻來覆去看了幾遍,又命人找出考生原卷,盯著用極標致的館閣體寫出的五條判詞,手掌在桌上輕輕拍著。
過了良久,眾人隻聽見一聲慨歎:“漂亮!”
伯樂遇千裏馬,不過如此了。
剩下的日子過得和翻書一樣快,楚青崖住在貢院中,照常監督閱卷排名,並給小皇帝寫了封信,叫他認真看鄉試的答卷,挑份喜歡的,也寫篇論述做功課。同時上了封奏折,由官道送往京城,簡述了田安國槍替之事,因其才能出眾未撤答卷,但放榜時萬不可有此人之名。
九月初一,貢院終於敞開大門。
被鎖了十五天的官員們從院中呼啦啦湧出,如得了水的魚兒,自由自在地奔向馬車。楚青崖甫一出門,便被十幾個麵生的家丁攔住了,人人眉飛色舞,嘴裏道著恭喜,把他往一輛大車上引。
這輦車用六匹馬拉,紅簾青蓋,頂盤金烏,車身漆著鸞鳳紋和百蝶穿花,纏著朱紅色絲緞,整條街都找不出比這更為華麗的。他雖官居刑部尚書,蒙恩入閣加封一品,但無緣無故坐這種車,簡直太囂張,若是放在京城,還沒等車走回府,禦史參他的折子就送到皇帝案頭了。
百姓們被這鋪張的排場吸引過來,伸頭探腦地往這兒看,楚青崖在攢動的人頭中發現一張熟麵孔,穿一身錦服,也朝他拱手見禮,風風火火地策馬過來。
“姐夫,這是怎麽回事?”楚青崖警覺起來。
盧翊看自己這小舅子不上道,拍拍他的肩,親切地喚他的表字:“明淵,快上車跟我回府,別誤了吉時!”
楚青崖後退一步,麵色難看,“什麽吉時?”
盧翊詫異道:“嶽父大人不都寫信跟你說了,今日成婚啊!你要是不滿意那姑娘,就告訴他們,你十幾日一聲不吭,我們幾個就把這事兒給辦了。現在可好,呈禮部的婚書都送出去了,真沒法退了。”
他把楚青崖往車裏塞,丟給他一套吉服,“明淵啊,在京城成婚比在永州成婚可麻煩多了,人情往來稍有不慎就栽跟頭,你在永州,就算明天睡到日上三竿不領夫人敬茶,也沒人管你。”
楚青崖抓著車門,厲聲喝道:“玄英!”
侍衛委屈:“大人,您說過家務事不稟。再說人家姑娘可好了,一表人才滿腹詩書,有個跟您一樣的象牙球,老爺夫人一見就喜歡得跟親生閨女似的。還是指腹為婚,您可千萬別有違孝道,被禦史知道了,又要參您一本。”
指腹為婚?
他低頭看向腰上懸的牙雕套球,當年養父母撿到他時,他身上就帶著這個,好像是有什麽指腹為婚說法,可長大再沒提過了。
誰知道跟他一樣被指婚的那個人是男是女,是死是活?
家裏沒提過,但會用這個借口拒婚,因本朝重孝道,父母遺命不可違,所以他為官十年,卻能孑然一身,什麽高門貴胄的媒人都能拒。
不料這借口有朝一日成真了!
許是他臉色太差,盧翊狐疑道:“明淵,敢情家書你是一封都沒看啊?也罷,我幫你瞞著嶽父大人。你老實說,是不是有心上人,所以二十五了還不娶親?要是有,趕緊跟人家賠罪,把呈禮部的文書追回來,現在還來得及。”
楚青崖一聽來得及,剛欲脫口編一個,侍衛就道:“盧少爺,我們大人不是那樣的負心漢,他真沒有,他要有早娶回來生孩子。”
然後腦袋一縮,騎著馬繞到車後去了。
盧翊放下心,眉開眼笑,“這就好,嶽母大人吩咐我,綁也要把你綁回來。”
楚青崖還想拖延,急急道:“這不合規矩,短短十幾日,不是唐突女家嗎?需得從長計議。”
“六禮就差你親迎了,快,把衣服換上,去接新婦!”
這樁婚事突如其來,盧翊怕他不相信,邊走邊跟他說近日府中操辦的情形。
與別家不同,新婦的母親燕夫人是柳夫人的舊友,因丈夫早逝,她又病入膏肓,擔心女兒今後的生活,八月十六便帶著薄禮和女兒來楚府提親。兩位夫人一見麵,便抱頭痛哭,談起在京城白雲居的種種舊事,不甚唏噓,再看江家姑娘,真個是水靈靈的美人、乖順順的性子,一篇詩賦就討得了楚少棠歡心。次日楚少棠備了禮,差人送去江家小院為兒子求婚,又請先生算了兩個小輩八字,得了個大吉後,便陸續幾天抬聘禮去江家,擇定了婚期。新婦嫁妝不多,前一天不消幾個時辰就抬完了,正坐在家裏等新郎去迎,這輩子便是他楚家的人了。
……誰想娶她?!
楚青崖聽著,卻覺得自己才是戲文裏被綁上花轎的新婦,兩眼一抹黑,迷迷瞪瞪過了幾座橋,便到了江家別院。旁人催他下車把嬌滴滴的美人帶出來,前邊有個稚嫩的童聲在喊“姐夫來了”,他半推半就進了院,望著碧瑩瑩的菜畦花圃,靴子也不知要往哪裏踏。
盧翊在暖閣外將他朱紅的吉服整了整,便用力把他往裏一搡,高呼:“新郎到了!”
“他叫什麽?”
“楚青崖。”
燕拂羽雖不問時政,卻也聽過這個大名,嘴唇微張:“你說的,可是內閣楚大人?”
江蘺一鼓作氣,胡謅:“娘,他雖然性子有點冷,但品性沒什麽差錯。本朝以孝治天下,你要是跟他爹娘說指腹為婚,他不得不從。”
燕拂羽更為震驚:“他竟是顧姐姐的兒子?”
當年白雲居裏有宮、商、角、征、羽五位名噪一時的絕代佳人,燕拂羽曾救過顧清商一命,當時兩人都未婚先孕,關係極好。顧清商的男人贈了她一對鸞鳳小球,後來白雲居來了個看相的先生,說她肚子裏的孩子必定大富大貴。為報燕拂羽的救命之恩,顧清商便指腹為婚,後來燕拂羽嫁到永州,丟了第一胎,也與遠在京城的顧清商斷了音信,再後來聽聞了她的死訊。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二十六年過去,小輩竟有這等緣分,想來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江蘺道:“娘,楚大人的生母已經死了,他一生下來,就被人抱到璧山縣丞楚少棠家裏養著,他養母就是白雲居裏的柳蘭宮,也是你當年的好友。”
燕拂羽大為感慨,沉默了半晌,“我死前若能再見蘭宮一麵,也無憾了。”
“你說什麽呢!”江蘺埋怨,強壓下悲痛,“楚大人的父母三天前來永州探親,自有一棟宅子住著,就在金水橋西邊第三家,我想讓你去提親。”
燕拂羽此時卻靜了下來,細細端詳著女兒。
“阿蘺,你是不是有什麽事瞞著娘?”
過了很久,江蘺點了點頭,眼裏滲出水光。
燕拂羽卻不在意,將她一縷發絲捋至耳後。
“娘隻問你,你嫁給他之後,能不能讓自己過得快活?”
江蘺把哽咽壓在了喉嚨裏,直直望著母親,艱難地吐出兩個字:
“我能。”
“好,那娘選個吉日,就去提親。”
江蘺忍不住道:“娘,我想就在十五天內,遲了……遲了我怕他不要我。”
這十五天,楚青崖都被鎖在貢院裏監督閱卷,要等下月初一才能出來。
秋興滿要把她賣了頂罪,可她江蘺也不是好欺負的。
她撼不動楚青崖這顆大樹,也沒想讓這從裏到外都冷透的人對她發慈悲,卻可以把他當個靠山,或者把他也拖下這潭渾水。
要死一起死,誰叫他倒黴,撞上她了呢?
--------------------
此時楚閣老還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第3章 紅鸞動
“阿嚏!”
八月的天氣忽冷忽熱,貢院文署內,打噴嚏的聲音此起彼伏。
“楚大人貴體倒無恙。”
玄英抱著信鴿走到暖閣前,一本正經地搭話:“那是因為咱們閣老沒人想。一大幫人鎖在這兒半個月,誰家的夫人孩子不想早日和他們團聚啊。”
“玄英,什麽信?”冷冰冰的聲音從屋裏傳來。
他在簾外拆開草草看了,眼睛忽地瞪大,“大人,老爺夫人和小姐——”
楚青崖本就被屋中一幫老臣嘰嘰呱呱的談論弄得煩躁,一聽又是家書,掀開簾子低聲道:“就這半個月工夫,什麽事值得三天兩頭說?定是長姐有孕,要我錄榜後去探望。再收到信都留著,這是官署,不是我楚家的花園。”
“大人且容我說完!”
“是家務就退下,是公務再來稟。”
玄英隻得摸摸鼻子,“小人告退。”
走時搖了搖頭。
楚青崖不覺得抽屜裏一遝子家書有看的必要,人上了年紀,話就奇多,連一日三餐都要分三句描繪。與之相比,他寧願讀閱卷官們選出的甲等試卷,有幾篇確實文采斐然,立意新穎。
回到書房,一張紫檀大桌上分門別類堆滿了卷子。這些試卷經過收掌、彌封、謄錄、對讀,最終送到考官案頭,此時兩位主考、四位同考正吭哧吭哧地翻閱,拿朱筆批注,忽有一人拊掌怒道:
“真是狡辯,等拆了封條,老夫定要把這小子找出來,好好教訓他一頓!”
閱卷官都是斯文人,極少辱罵學生,還是頭一回出此惡言。這動靜引得其他人圍上來,將那篇策問從頭看到尾,又一個老翰林拈須道:
“有理有據,寫法獨樹一幟。”
俄頃,六個考官便分成兩派吵作一團。爭辯半天無果,轉頭見楚青崖一人坐在梨花椅上閑閑地品茶,烏發玉冠清靜自若,最年長的考官便有些不悅,喚他:
“小閣老,你來看看這篇策問,年輕人的思路興許和我們這些老家夥不同。”
楚青崖聽了這稱呼,眉眼一跳,放下茶杯。身為總提調,他本就有督查考試各個關節之責,隻得起身往桌前站了,立刻有人給他讓座。
他刑獄出身,素有酷吏之名,可往窗前振袍一坐,便如文曲星君投了凡胎,通身都是讀書人的清貴氣象。這時眾人才想起來,麵前這位不僅是先帝欽點的閣臣,還是當年那個十五歲便中解元的天縱奇才。
弘德元年的春闈殿試,若不是有人作弊,他取了三鼎甲也未可知。但誰又能說,狀元郎的官途比他順暢呢?十年歲月彈指過,昔年名動京城的少年已成朝廷重臣,光陰沒有磨礪掉他與生俱來的鋒芒,卻將金水煉成鋼,美玉鑄成劍,鋼鋒所指,一往無前。
楚青崖拿過那張試卷,不動聲色地通篇瀏覽,十五張紙寫到最後一格。
策問有兩道題,一道是“燭之武退秦師”,問秦師該如何取鄭;一道是“鄭伯克段於鄢”,問如何從本源規正人倫,閱卷官們的分歧在於第二道。
“鄭伯克段於鄢”的故事出自《左傳》,說的是春秋時期,鄭國夫人武薑厭惡難產所生的鄭莊公,卻偏愛順產的公子段。鄭莊公登基後,捧殺謀逆的弟弟,讓他自取滅亡,並軟禁母親,後來又和母親重歸於好。
針對這題,考生第一要罵鄭莊公不兄不孝,第二要罵武薑沒當好母親,第三要罵公子段謀逆。根據這三點,反推教化之策,便水到渠成。
但這個考生是怎麽寫的?
楚青崖頗有興致地讀了第二遍。
答卷人說,鄭莊公一肚子壞水,是他父親鄭武公沒教好,兒子登基都十三歲了,難道沒有教過他要以慈愛之心對弟弟?即便捍衛君權,也要光明磊落,不玩陰謀詭計。武薑夫人偏心幼子,是因為難產,女人生子如過鬼門關,看到鄭莊公就會想起生產的劇痛,情有可原。公子段敢謀逆,是因為鄭莊公和母親一直放任,從未正式告誡過他要正直,他雖然不臣,卻是母親和哥哥之間鬥爭的犧牲品。
是以要規正人倫,避免骨肉相殘,與其責備武薑偏心,不若倡導父母共同教育子女禮樂之道。鄭武公和兒子應給予武薑情感上的彌補,遏止她因痛苦而產生的私心,並教導公子段體諒哥哥和母親的難處,不做挑撥離間之人。倘若鄭莊公的陰鷙狠厲、公子段的驕縱跋扈是上天注定的,難以教化,那麽鄭國就應該極力推崇孝悌之風,做覆舟之水,讓輿論來規束王室的行為。
楚青崖看畢,疊了卷子放到一旁:“行文老練,隻是以‘覆舟之水’相比,太險。”
在場的都是老狐狸,已看出他對這份答卷甚是滿意,隻挑了個無關主旨的錯處指出來,商量一陣,便寫了批語,判了個“乙等”。
“還有什麽難判的卷子嗎?”楚青崖問。
“這是最後一份。”
他微微一怔。
從收卷到謄錄,都是按順序放好的,通常最先交卷的放在最底下,最後才批閱,這份右上角由謄錄所標著“一”。
“卷子都批完了?”
“三場都校閱完畢,隻是名次未定。”
“陛下有旨,錄榜後將本次鄉試所有甲等前十名的抄本送往京城,得禦筆批準後再放榜。考生隻要有一項在甲十之內,其他兩場卷子也要一起送,這幾天就勞煩諸位斟酌名次了。”
楚青崖說完,走到一、二場卷子邊,從最上麵抽了幾份,挑出兩份“甲等”放在麵前,一份是《四書》和《春秋》的經義題,一份是論國語、擬詔和判詞的實用題。
他將這兩份卷子翻來覆去看了幾遍,又命人找出考生原卷,盯著用極標致的館閣體寫出的五條判詞,手掌在桌上輕輕拍著。
過了良久,眾人隻聽見一聲慨歎:“漂亮!”
伯樂遇千裏馬,不過如此了。
剩下的日子過得和翻書一樣快,楚青崖住在貢院中,照常監督閱卷排名,並給小皇帝寫了封信,叫他認真看鄉試的答卷,挑份喜歡的,也寫篇論述做功課。同時上了封奏折,由官道送往京城,簡述了田安國槍替之事,因其才能出眾未撤答卷,但放榜時萬不可有此人之名。
九月初一,貢院終於敞開大門。
被鎖了十五天的官員們從院中呼啦啦湧出,如得了水的魚兒,自由自在地奔向馬車。楚青崖甫一出門,便被十幾個麵生的家丁攔住了,人人眉飛色舞,嘴裏道著恭喜,把他往一輛大車上引。
這輦車用六匹馬拉,紅簾青蓋,頂盤金烏,車身漆著鸞鳳紋和百蝶穿花,纏著朱紅色絲緞,整條街都找不出比這更為華麗的。他雖官居刑部尚書,蒙恩入閣加封一品,但無緣無故坐這種車,簡直太囂張,若是放在京城,還沒等車走回府,禦史參他的折子就送到皇帝案頭了。
百姓們被這鋪張的排場吸引過來,伸頭探腦地往這兒看,楚青崖在攢動的人頭中發現一張熟麵孔,穿一身錦服,也朝他拱手見禮,風風火火地策馬過來。
“姐夫,這是怎麽回事?”楚青崖警覺起來。
盧翊看自己這小舅子不上道,拍拍他的肩,親切地喚他的表字:“明淵,快上車跟我回府,別誤了吉時!”
楚青崖後退一步,麵色難看,“什麽吉時?”
盧翊詫異道:“嶽父大人不都寫信跟你說了,今日成婚啊!你要是不滿意那姑娘,就告訴他們,你十幾日一聲不吭,我們幾個就把這事兒給辦了。現在可好,呈禮部的婚書都送出去了,真沒法退了。”
他把楚青崖往車裏塞,丟給他一套吉服,“明淵啊,在京城成婚比在永州成婚可麻煩多了,人情往來稍有不慎就栽跟頭,你在永州,就算明天睡到日上三竿不領夫人敬茶,也沒人管你。”
楚青崖抓著車門,厲聲喝道:“玄英!”
侍衛委屈:“大人,您說過家務事不稟。再說人家姑娘可好了,一表人才滿腹詩書,有個跟您一樣的象牙球,老爺夫人一見就喜歡得跟親生閨女似的。還是指腹為婚,您可千萬別有違孝道,被禦史知道了,又要參您一本。”
指腹為婚?
他低頭看向腰上懸的牙雕套球,當年養父母撿到他時,他身上就帶著這個,好像是有什麽指腹為婚說法,可長大再沒提過了。
誰知道跟他一樣被指婚的那個人是男是女,是死是活?
家裏沒提過,但會用這個借口拒婚,因本朝重孝道,父母遺命不可違,所以他為官十年,卻能孑然一身,什麽高門貴胄的媒人都能拒。
不料這借口有朝一日成真了!
許是他臉色太差,盧翊狐疑道:“明淵,敢情家書你是一封都沒看啊?也罷,我幫你瞞著嶽父大人。你老實說,是不是有心上人,所以二十五了還不娶親?要是有,趕緊跟人家賠罪,把呈禮部的文書追回來,現在還來得及。”
楚青崖一聽來得及,剛欲脫口編一個,侍衛就道:“盧少爺,我們大人不是那樣的負心漢,他真沒有,他要有早娶回來生孩子。”
然後腦袋一縮,騎著馬繞到車後去了。
盧翊放下心,眉開眼笑,“這就好,嶽母大人吩咐我,綁也要把你綁回來。”
楚青崖還想拖延,急急道:“這不合規矩,短短十幾日,不是唐突女家嗎?需得從長計議。”
“六禮就差你親迎了,快,把衣服換上,去接新婦!”
這樁婚事突如其來,盧翊怕他不相信,邊走邊跟他說近日府中操辦的情形。
與別家不同,新婦的母親燕夫人是柳夫人的舊友,因丈夫早逝,她又病入膏肓,擔心女兒今後的生活,八月十六便帶著薄禮和女兒來楚府提親。兩位夫人一見麵,便抱頭痛哭,談起在京城白雲居的種種舊事,不甚唏噓,再看江家姑娘,真個是水靈靈的美人、乖順順的性子,一篇詩賦就討得了楚少棠歡心。次日楚少棠備了禮,差人送去江家小院為兒子求婚,又請先生算了兩個小輩八字,得了個大吉後,便陸續幾天抬聘禮去江家,擇定了婚期。新婦嫁妝不多,前一天不消幾個時辰就抬完了,正坐在家裏等新郎去迎,這輩子便是他楚家的人了。
……誰想娶她?!
楚青崖聽著,卻覺得自己才是戲文裏被綁上花轎的新婦,兩眼一抹黑,迷迷瞪瞪過了幾座橋,便到了江家別院。旁人催他下車把嬌滴滴的美人帶出來,前邊有個稚嫩的童聲在喊“姐夫來了”,他半推半就進了院,望著碧瑩瑩的菜畦花圃,靴子也不知要往哪裏踏。
盧翊在暖閣外將他朱紅的吉服整了整,便用力把他往裏一搡,高呼:“新郎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