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青崖的值所在最後一進院子裏,是單獨一間坐北朝南的屋子,分為大廳暖閣和書房。院子東西廂是左右侍郎的值所,裏頭也有寢食之處,平時常點燈辦事到深夜,通宵也是有的。
“那邊是我原來的地方。”他指著東廂房,“不過住了沒幾個月,就被派出去做巡撫江東、廣南都禦史了。當時尚書丁憂回鄉,部裏的事都是左侍郎在管,天天忙得焦頭爛額,還都是棘手的案子,他恨我恨得要命。”
“那你回京述職,沒給他帶點當地特產?”
“他第二年就累死在任上了。”
江蘺打了個哆嗦。
楚青崖道:“所以能讓手下辦的事,我絕不自己辦。”
說完拉下黃銅鈴,召門外值班的小吏:“把朝審的案卷送來,本官要看他們做得怎麽樣了。告訴他們抓緊,月末得送到都察院和大理寺覆核。”
每年霜降後,京城判了斬監候的死刑案都會由三法司會審,刑部要先出一個判決。
小吏問:“大人今天就要?”
“要。”
過了好一會兒,人都沒回來,楚青崖坐在書案後,倒了兩杯茶,悠悠道:“這就是他們還沒做,正在商量找借口糊弄我了。”
江蘺歎為觀止:“夫君果然是過來人。”
楚青崖把家裏帶來的冊子攤開,一頁頁翻過去,越看眉頭皺得越緊。而後又拉鈴,這回不用他吩咐,那綠袍小吏就抱著個籮筐進來,往房裏一放:
“大人,豫昌省這次鄉試的案卷和過往五年的我們都理好了。”
整理了一路,每日都有新的消息從省裏送到隊伍中,他們都累得夠嗆。
“多謝。”
江蘺正在書架旁翻書,聽到熟悉的聲音,回頭奇道:“杜蘅?你不倒茶了?”
她在路上已經從侍衛口中知道桂堂裏的鄭嶠到底是誰,這少年臉皮薄,不好意思見她,所以一直沒有機會跟他當麵說話。
杜蘅“嘶”了聲,“夫人怎麽也在?”
“我讓她來幫忙看案卷。你們理的隻是皮毛,不是說有可疑跡象,就一定犯了罪,雖說能抓一個是一個,抓錯了是要遭天譴的。”
江蘺略帶驚訝地笑道:“還以為你寧可錯殺一千,不肯放過一個。外麵傳你是個酷吏,可見也隻是罵你用刑的手段。”
杜蘅感覺自己在這夫妻倆中間插不上話,大聲道:“回夫人,從桂堂裏出來後,大人就提拔我給他打下手,不用再倒茶。”
“我看你還是沒有在桂堂裏機靈。”江蘺在楚青崖身邊坐下,喝了口茶,“八月十五那日我來博聞司,你是不是認出我了?”
“……我一提田安國死了,你那麽激動,就猜你是甲首了。”杜蘅攤手,“這是意外收獲,堂裏那麽多代筆,和我說超過三句話的也沒幾個。”
江蘺板著臉,“算我倒黴,不過我也不和毛都沒長齊的小弟弟計較。”
楚青崖又嫌杜蘅礙眼了:“出去吧。”
等人出去後,他蹙眉問她:“你不和他計較,卻日日都和本官計較?”
江蘺翻了個白眼,“他一個十五歲的孩子懂什麽,都是你教他做的,上梁不正下梁才歪。”
好好好,都是他的不是。
楚青崖把裝滿案卷的筐子放到她腳邊,“你先看著,我勾一勾會審書。”
兩人一頭一尾占據書案,喝著茶,看著公文,這一看就是兩個時辰。到了用午飯的時辰,派去通知收朝審案卷的小吏還沒回來,楚青崖放下筆墨,敲敲她麵前的桌子:
“去用飯吧。”
“不想走路,夫君去給我帶點兒嘛。”
“你想吃什麽?”
“隨便。”
楚青崖出去了,江蘺借他這兒的淨室出了個恭,洗了手出來,他又折回來了。
“你每次都說隨便,家裏做那一桌菜也沒吃兩口,還是跟我去吧。”
江蘺隻得同他出去。
堂廚在前一進院子,廚房裏幹活的是禦膳房出來的老師傅,專給尚書和兩位侍郎做飯,平時也接待其他官署的客人。尋常小官隻能吃吏廚,就挨著堂廚的廊屋,一天管兩頓,晚上給值班的做些宵夜。
楚青崖帶她一去,那些吃飯的人全都看直了眼,一頓下來,連後廚打飯的夥計都曉得她是尚書夫人,多送了兩個芝麻蟹殼黃,還說:“這個夠甜,大人喜歡吃。”
衙門裏的人每恭恭敬敬地喊一聲夫人,楚青崖的臉色就輕鬆一分,最後春風得意地拎著食盒,挽著新婚夫人回到房中,仿佛大顯身手判完了一樁大案。
江蘺看他這小人得誌的樣子就一萬個不爽。
飯後她在暖閣的小床上眯著,四肢沉沉地壓著褥子,耳朵裏還能聽到外麵的聲音,恍惚間有人進來,和楚青崖說話。
……就算玉皇大帝來了,她也要補覺。
不知睡了多久,被搖醒了。
江蘺揉著眼睛坐起來,床下火盆裏的銀炭噴著暖氣,把她的臉熏得紅撲撲的。夕陽暖黃的光從直欞窗照進來,條條陰影落在地麵,蓋住一雙繡著金絲藻的皂靴。
“……做什麽?”她的嗓音帶著剛睡醒的沙啞。
楚青崖在床邊坐下,右手摸上她熱乎乎的臉頰,輕輕捏了捏,把一份線裝的案卷冊子放在她膝頭,“夫人隻知道誇那良金美玉的探花郎,也看看我的朝審判詞寫得如何?”
江蘺怔了片刻,遲疑地問:“你該不會就因為這個,才臨時帶我來上值吧。”
他瞳仁黑亮亮的,撇嘴道:“不行麽?我今日若不帶你來,三天都要睡不好。”
又把案卷翻開,懟到她眼皮底下,催促:“剛寫的,你快看。”
--------------------
狗:夫人夫人快誇我材料寫得好!
警犬這麽了解手下上班摸魚,想必當領導前也很會摸魚( ̄▽ ̄)
古代大多是一天兩頓,但是會餓到女主,就設定一天三頓
第28章 大手筆
在她睡覺的這段時間內,那小吏終於把案卷給送來了,果然楚青崖猜得不錯,那些下屬就是串通好來糊弄他的,上麵的判詞十條有九條是他自己的字,墨跡未幹。
江蘺在他期待的眼神下仔仔細細地從頭看到尾,案子也讀了,他坐在一旁,端著茶盞潤嗓,不時瞟她一眼。
放下案卷的同時,茶盞也落下了,在床頭磕出“叮”的一響,好像在警告她不要亂說。
“酷吏之名,並非無中生有啊。”江蘺委婉道,“七個裏兩個淩遲兩個剝皮實草,隻有三個是利索砍頭的。”
楚青崖並不在意,“你單說寫得好不好。”
她無奈道:“楚大人,你幹這行都幹了十年,就是不識字的,嘴裏也能蹦幾句像模像樣的話。你這判詞寫得行雲流水,不讚一詞,但這是你吃飯的家夥,拿來和一個十九歲的學生比,不是欺負人家嗎?”
楚青崖不悅,“你當著我的麵,把那薛湛誇得天上有地下無,替他說了幾百句話,卻隻丟給我八個字?”
“我說你寫得好,怎麽還惱了呢?”
“你這叫誇我做得好?你說觀其判,知其才幹,分明是在心裏罵我是個冷酷無情的閻王。”
江蘺雙手負胸:“你知道還問。”
楚青崖沉著臉奪過案卷,走回大廳,鎖在抽屜裏,“下值了,回府。”
江蘺慢吞吞地穿鞋,還碎碎念:“薛世子不止是判詞,他每一題都答得好,我們強識司訓練代筆,都要求學他的作答風格,因為人家有真本事,無論是哪屆考官,碰上他不給個三鼎甲,那就沒天理了。”
“你還說!”他拉著她出門。
江蘺被他扯著,生氣了,“我就說,薛世子的策問是我見過的程文集裏寫得最好的!二十年來最好的!”
楚青崖拎著食盒,冷笑:“他有個好家世,府裏出入的都是當世鴻儒、天潢貴胄,從小受的是文墨熏陶,學的是懿言嘉行,要是考不好,靖武侯都沒臉出門。我爹隻是個窮鄉僻壤的八品縣丞,不能給我請好先生,沒錢打點京官,自然實力不濟,遠遠比不得他。”
“我說他好,又沒說你不好,我不是在陛下麵前誇你是奇才嗎?”江蘺搖頭,“你都一品入閣了,還計較過去的考試,執念不要太深。”
楚青崖握住她的手腕,眸子幾欲冒火:“本官這輩子最恨的就是科場舞弊。”
江蘺有些怕了,“薛閣老今早才說,不準你拿這個要挾。”
他哼了聲:“找到人撐腰,就不把我放眼裏了!有本事回家再說一遍,看你明早幾時起來。”
一轉頭,隻見滿院子的官吏都變成了石頭,僵在原地,張口結舌地望著他們。
兩人相視一眼,手挽著手快步走出院門,腳下生風,江蘺把腦袋靠在他胸口,耳朵紅透了。
在衙門外上了車,楚青崖咳了一嗓子,方道:“你膜拜他的文章,去國子監裏請教他好了,我要是攔你,天誅地滅。”
江蘺陰陽怪氣:“多行不義必自斃,天和地何必管人。”
玄英痛苦的聲音從車外傳來:“求求二位祖宗別吵了,是愁禦史沒有理由彈劾嗎?”
如此才安靜了下來。
往後五天,楚青崖都帶著江蘺去官署上值,案卷很快就看得差不多了。
這一個月,兩人各忙各的,楚青崖下值後也在書房待到深夜,江蘺則管著府中整修,五進院子都動了土木,花著他庫房裏白花花的銀子,十分過癮。她從未管過家,但幼時在江府耳濡目染,多少演得出當家主母的氣勢,婚後又在柳夫人那兒惡補了一番,經過最初幾日的生疏磕絆,眼下吩咐起傭人做事,那叫一個流暢自如、得心應手。
冬至來臨,一樁曆時多年的舞弊大案震驚朝野。
初九的大朝會上,時任刑部尚書的文華殿大學士將一份結案書呈上禦前,書中詳述了豫昌省桂堂的滔天罪行。此堂創辦於宣宗朝的元鳳十八年,將科場作弊的手法鑽研到極致,共有牽線賄賂、炮製夾帶、訓養代筆大三樣,令人瞠目結舌。堂主在永州城的地下溶洞開辟四司六廳,挖掘暗道,更在大燕各地開枝散葉,賺取上萬兩不義之財,堂內所養近百人,通功易事、各司其職,將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條。
其中槍替一門,二十二年來共有代筆八十七人,替全國九省十八府兩百一十五人考中秀才、舉人或進士。這些花錢作弊的雇主或為免稅免役,或為做官,如今在世的還剩五十餘人,其中就有二十多名官員,低至九品,高至四品,竟然還有禦前的熟麵孔。這些人是桂堂的靠山,對此諱莫如深,多年來把這個組織牢牢藏在了水麵之下。
此案牽涉甚廣,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耗費了大量精力溯源,在一個半月內查看了上千卷宗,對每個在世的舞弊犯逐一審查,根據舞弊種類量身定罰。官員和庶民都由天子禁衛秘密拘捕,現到京城的數目過半,重則坐以欺君之罪砍頭,中則杖一百、流三千裏,輕則繳納贖罪銀遊街示眾。死去的案犯也不能幸免,掘墳鞭屍,或向子女收取贖罪銀,以威懾百姓。
桂堂內的堂眾,四十六人關在刑部牢,由於全部中毒瘋癲,今上懷慈悲之心,無有處死罪者,隻判以流刑。至於堂內名冊上登記的代筆,除了一名投誠的重要證人,都蹊蹺死亡。永州總堂和外省聯絡處都被官府查封,地下暗道填土銷毀,桂堂就此在大燕絕跡,然而小卒落網,大魚在外,堂主秋興滿帶著幾名易容聖手一起神秘消失了,朝廷發下海捕文書,著各地緝拿。
楚閣老在早朝上宣讀完結案書後,召了兩個刑部觀政的進士入殿,他們將如何在幹江省伏牛觀中進香、得三清祖師顯靈指點找上桂堂、鄉試中舉的經過一五一十道來,聽得眾臣大驚失色。
無人不知,那伏牛觀是齊王殿下修道之處。
兩個進士羞愧地交代完,楚閣老拿著涉案官員的名單,一一報出這些人中有幾個是與齊王轄地有關聯的,是家中何人在何時去過道觀,或拜訪過齊王左右。
桂堂和齊王的關係昭然若揭,但這些年賺的真金白銀到底流入何處,尚未追查完畢,今上發不得駕帖,隻能先下一道手諭,勒令皇叔回應此事,並在正月初一來京朝貢。
朝會開完就是冬至七天的休沐,三法司忙了整月的官吏們一個個身心交瘁,終於得以回家放鬆。
此時的尚書府已和從前大不相同,亭台樓閣光鮮亮麗,山石水榭玲瓏別致,園中移栽了一片臘梅花,待到來年迎風吐豔,又是一種閑情雅趣。
江蘺十分滿意自己做的改動,隻是有一件事未告訴楚青崖,等他從宮中赴宴回來,便掐著時辰帶了兩三人,在府門口打著燈籠迎接。夜深露重,天上飄下絲絲凍雨,落在風帽上,她搬了把凳子坐著,和幾個下人家裏的孩子講故事玩兒,銀鈴般的笑聲飄到巷尾,隨風滲入轎中。
楚青崖一下轎,就看見他夫人坐在門前,被幾個小蘿卜頭聚精會神地圍著,攏著一襲牡丹色的貂裘,手上揣個六角梅花的銅暖爐,兜帽雪白的絨毛搔著脖頸,襯得臉龐豔若桃李,活脫脫一個畫上的昭君。那雙靈秀如黛的眉一挑,便是笑意如春,薰風拂麵,熨得人心頭服帖,再不起絲毫煩悶。
他走過去,給孩子們發幾塊糖,都驅散了,把那頂毛茸茸的風帽正了正,牽著她的手跨進門檻,“這樣冷的天,夫人怎麽卻在門口等我?”
“那邊是我原來的地方。”他指著東廂房,“不過住了沒幾個月,就被派出去做巡撫江東、廣南都禦史了。當時尚書丁憂回鄉,部裏的事都是左侍郎在管,天天忙得焦頭爛額,還都是棘手的案子,他恨我恨得要命。”
“那你回京述職,沒給他帶點當地特產?”
“他第二年就累死在任上了。”
江蘺打了個哆嗦。
楚青崖道:“所以能讓手下辦的事,我絕不自己辦。”
說完拉下黃銅鈴,召門外值班的小吏:“把朝審的案卷送來,本官要看他們做得怎麽樣了。告訴他們抓緊,月末得送到都察院和大理寺覆核。”
每年霜降後,京城判了斬監候的死刑案都會由三法司會審,刑部要先出一個判決。
小吏問:“大人今天就要?”
“要。”
過了好一會兒,人都沒回來,楚青崖坐在書案後,倒了兩杯茶,悠悠道:“這就是他們還沒做,正在商量找借口糊弄我了。”
江蘺歎為觀止:“夫君果然是過來人。”
楚青崖把家裏帶來的冊子攤開,一頁頁翻過去,越看眉頭皺得越緊。而後又拉鈴,這回不用他吩咐,那綠袍小吏就抱著個籮筐進來,往房裏一放:
“大人,豫昌省這次鄉試的案卷和過往五年的我們都理好了。”
整理了一路,每日都有新的消息從省裏送到隊伍中,他們都累得夠嗆。
“多謝。”
江蘺正在書架旁翻書,聽到熟悉的聲音,回頭奇道:“杜蘅?你不倒茶了?”
她在路上已經從侍衛口中知道桂堂裏的鄭嶠到底是誰,這少年臉皮薄,不好意思見她,所以一直沒有機會跟他當麵說話。
杜蘅“嘶”了聲,“夫人怎麽也在?”
“我讓她來幫忙看案卷。你們理的隻是皮毛,不是說有可疑跡象,就一定犯了罪,雖說能抓一個是一個,抓錯了是要遭天譴的。”
江蘺略帶驚訝地笑道:“還以為你寧可錯殺一千,不肯放過一個。外麵傳你是個酷吏,可見也隻是罵你用刑的手段。”
杜蘅感覺自己在這夫妻倆中間插不上話,大聲道:“回夫人,從桂堂裏出來後,大人就提拔我給他打下手,不用再倒茶。”
“我看你還是沒有在桂堂裏機靈。”江蘺在楚青崖身邊坐下,喝了口茶,“八月十五那日我來博聞司,你是不是認出我了?”
“……我一提田安國死了,你那麽激動,就猜你是甲首了。”杜蘅攤手,“這是意外收獲,堂裏那麽多代筆,和我說超過三句話的也沒幾個。”
江蘺板著臉,“算我倒黴,不過我也不和毛都沒長齊的小弟弟計較。”
楚青崖又嫌杜蘅礙眼了:“出去吧。”
等人出去後,他蹙眉問她:“你不和他計較,卻日日都和本官計較?”
江蘺翻了個白眼,“他一個十五歲的孩子懂什麽,都是你教他做的,上梁不正下梁才歪。”
好好好,都是他的不是。
楚青崖把裝滿案卷的筐子放到她腳邊,“你先看著,我勾一勾會審書。”
兩人一頭一尾占據書案,喝著茶,看著公文,這一看就是兩個時辰。到了用午飯的時辰,派去通知收朝審案卷的小吏還沒回來,楚青崖放下筆墨,敲敲她麵前的桌子:
“去用飯吧。”
“不想走路,夫君去給我帶點兒嘛。”
“你想吃什麽?”
“隨便。”
楚青崖出去了,江蘺借他這兒的淨室出了個恭,洗了手出來,他又折回來了。
“你每次都說隨便,家裏做那一桌菜也沒吃兩口,還是跟我去吧。”
江蘺隻得同他出去。
堂廚在前一進院子,廚房裏幹活的是禦膳房出來的老師傅,專給尚書和兩位侍郎做飯,平時也接待其他官署的客人。尋常小官隻能吃吏廚,就挨著堂廚的廊屋,一天管兩頓,晚上給值班的做些宵夜。
楚青崖帶她一去,那些吃飯的人全都看直了眼,一頓下來,連後廚打飯的夥計都曉得她是尚書夫人,多送了兩個芝麻蟹殼黃,還說:“這個夠甜,大人喜歡吃。”
衙門裏的人每恭恭敬敬地喊一聲夫人,楚青崖的臉色就輕鬆一分,最後春風得意地拎著食盒,挽著新婚夫人回到房中,仿佛大顯身手判完了一樁大案。
江蘺看他這小人得誌的樣子就一萬個不爽。
飯後她在暖閣的小床上眯著,四肢沉沉地壓著褥子,耳朵裏還能聽到外麵的聲音,恍惚間有人進來,和楚青崖說話。
……就算玉皇大帝來了,她也要補覺。
不知睡了多久,被搖醒了。
江蘺揉著眼睛坐起來,床下火盆裏的銀炭噴著暖氣,把她的臉熏得紅撲撲的。夕陽暖黃的光從直欞窗照進來,條條陰影落在地麵,蓋住一雙繡著金絲藻的皂靴。
“……做什麽?”她的嗓音帶著剛睡醒的沙啞。
楚青崖在床邊坐下,右手摸上她熱乎乎的臉頰,輕輕捏了捏,把一份線裝的案卷冊子放在她膝頭,“夫人隻知道誇那良金美玉的探花郎,也看看我的朝審判詞寫得如何?”
江蘺怔了片刻,遲疑地問:“你該不會就因為這個,才臨時帶我來上值吧。”
他瞳仁黑亮亮的,撇嘴道:“不行麽?我今日若不帶你來,三天都要睡不好。”
又把案卷翻開,懟到她眼皮底下,催促:“剛寫的,你快看。”
--------------------
狗:夫人夫人快誇我材料寫得好!
警犬這麽了解手下上班摸魚,想必當領導前也很會摸魚( ̄▽ ̄)
古代大多是一天兩頓,但是會餓到女主,就設定一天三頓
第28章 大手筆
在她睡覺的這段時間內,那小吏終於把案卷給送來了,果然楚青崖猜得不錯,那些下屬就是串通好來糊弄他的,上麵的判詞十條有九條是他自己的字,墨跡未幹。
江蘺在他期待的眼神下仔仔細細地從頭看到尾,案子也讀了,他坐在一旁,端著茶盞潤嗓,不時瞟她一眼。
放下案卷的同時,茶盞也落下了,在床頭磕出“叮”的一響,好像在警告她不要亂說。
“酷吏之名,並非無中生有啊。”江蘺委婉道,“七個裏兩個淩遲兩個剝皮實草,隻有三個是利索砍頭的。”
楚青崖並不在意,“你單說寫得好不好。”
她無奈道:“楚大人,你幹這行都幹了十年,就是不識字的,嘴裏也能蹦幾句像模像樣的話。你這判詞寫得行雲流水,不讚一詞,但這是你吃飯的家夥,拿來和一個十九歲的學生比,不是欺負人家嗎?”
楚青崖不悅,“你當著我的麵,把那薛湛誇得天上有地下無,替他說了幾百句話,卻隻丟給我八個字?”
“我說你寫得好,怎麽還惱了呢?”
“你這叫誇我做得好?你說觀其判,知其才幹,分明是在心裏罵我是個冷酷無情的閻王。”
江蘺雙手負胸:“你知道還問。”
楚青崖沉著臉奪過案卷,走回大廳,鎖在抽屜裏,“下值了,回府。”
江蘺慢吞吞地穿鞋,還碎碎念:“薛世子不止是判詞,他每一題都答得好,我們強識司訓練代筆,都要求學他的作答風格,因為人家有真本事,無論是哪屆考官,碰上他不給個三鼎甲,那就沒天理了。”
“你還說!”他拉著她出門。
江蘺被他扯著,生氣了,“我就說,薛世子的策問是我見過的程文集裏寫得最好的!二十年來最好的!”
楚青崖拎著食盒,冷笑:“他有個好家世,府裏出入的都是當世鴻儒、天潢貴胄,從小受的是文墨熏陶,學的是懿言嘉行,要是考不好,靖武侯都沒臉出門。我爹隻是個窮鄉僻壤的八品縣丞,不能給我請好先生,沒錢打點京官,自然實力不濟,遠遠比不得他。”
“我說他好,又沒說你不好,我不是在陛下麵前誇你是奇才嗎?”江蘺搖頭,“你都一品入閣了,還計較過去的考試,執念不要太深。”
楚青崖握住她的手腕,眸子幾欲冒火:“本官這輩子最恨的就是科場舞弊。”
江蘺有些怕了,“薛閣老今早才說,不準你拿這個要挾。”
他哼了聲:“找到人撐腰,就不把我放眼裏了!有本事回家再說一遍,看你明早幾時起來。”
一轉頭,隻見滿院子的官吏都變成了石頭,僵在原地,張口結舌地望著他們。
兩人相視一眼,手挽著手快步走出院門,腳下生風,江蘺把腦袋靠在他胸口,耳朵紅透了。
在衙門外上了車,楚青崖咳了一嗓子,方道:“你膜拜他的文章,去國子監裏請教他好了,我要是攔你,天誅地滅。”
江蘺陰陽怪氣:“多行不義必自斃,天和地何必管人。”
玄英痛苦的聲音從車外傳來:“求求二位祖宗別吵了,是愁禦史沒有理由彈劾嗎?”
如此才安靜了下來。
往後五天,楚青崖都帶著江蘺去官署上值,案卷很快就看得差不多了。
這一個月,兩人各忙各的,楚青崖下值後也在書房待到深夜,江蘺則管著府中整修,五進院子都動了土木,花著他庫房裏白花花的銀子,十分過癮。她從未管過家,但幼時在江府耳濡目染,多少演得出當家主母的氣勢,婚後又在柳夫人那兒惡補了一番,經過最初幾日的生疏磕絆,眼下吩咐起傭人做事,那叫一個流暢自如、得心應手。
冬至來臨,一樁曆時多年的舞弊大案震驚朝野。
初九的大朝會上,時任刑部尚書的文華殿大學士將一份結案書呈上禦前,書中詳述了豫昌省桂堂的滔天罪行。此堂創辦於宣宗朝的元鳳十八年,將科場作弊的手法鑽研到極致,共有牽線賄賂、炮製夾帶、訓養代筆大三樣,令人瞠目結舌。堂主在永州城的地下溶洞開辟四司六廳,挖掘暗道,更在大燕各地開枝散葉,賺取上萬兩不義之財,堂內所養近百人,通功易事、各司其職,將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條。
其中槍替一門,二十二年來共有代筆八十七人,替全國九省十八府兩百一十五人考中秀才、舉人或進士。這些花錢作弊的雇主或為免稅免役,或為做官,如今在世的還剩五十餘人,其中就有二十多名官員,低至九品,高至四品,竟然還有禦前的熟麵孔。這些人是桂堂的靠山,對此諱莫如深,多年來把這個組織牢牢藏在了水麵之下。
此案牽涉甚廣,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耗費了大量精力溯源,在一個半月內查看了上千卷宗,對每個在世的舞弊犯逐一審查,根據舞弊種類量身定罰。官員和庶民都由天子禁衛秘密拘捕,現到京城的數目過半,重則坐以欺君之罪砍頭,中則杖一百、流三千裏,輕則繳納贖罪銀遊街示眾。死去的案犯也不能幸免,掘墳鞭屍,或向子女收取贖罪銀,以威懾百姓。
桂堂內的堂眾,四十六人關在刑部牢,由於全部中毒瘋癲,今上懷慈悲之心,無有處死罪者,隻判以流刑。至於堂內名冊上登記的代筆,除了一名投誠的重要證人,都蹊蹺死亡。永州總堂和外省聯絡處都被官府查封,地下暗道填土銷毀,桂堂就此在大燕絕跡,然而小卒落網,大魚在外,堂主秋興滿帶著幾名易容聖手一起神秘消失了,朝廷發下海捕文書,著各地緝拿。
楚閣老在早朝上宣讀完結案書後,召了兩個刑部觀政的進士入殿,他們將如何在幹江省伏牛觀中進香、得三清祖師顯靈指點找上桂堂、鄉試中舉的經過一五一十道來,聽得眾臣大驚失色。
無人不知,那伏牛觀是齊王殿下修道之處。
兩個進士羞愧地交代完,楚閣老拿著涉案官員的名單,一一報出這些人中有幾個是與齊王轄地有關聯的,是家中何人在何時去過道觀,或拜訪過齊王左右。
桂堂和齊王的關係昭然若揭,但這些年賺的真金白銀到底流入何處,尚未追查完畢,今上發不得駕帖,隻能先下一道手諭,勒令皇叔回應此事,並在正月初一來京朝貢。
朝會開完就是冬至七天的休沐,三法司忙了整月的官吏們一個個身心交瘁,終於得以回家放鬆。
此時的尚書府已和從前大不相同,亭台樓閣光鮮亮麗,山石水榭玲瓏別致,園中移栽了一片臘梅花,待到來年迎風吐豔,又是一種閑情雅趣。
江蘺十分滿意自己做的改動,隻是有一件事未告訴楚青崖,等他從宮中赴宴回來,便掐著時辰帶了兩三人,在府門口打著燈籠迎接。夜深露重,天上飄下絲絲凍雨,落在風帽上,她搬了把凳子坐著,和幾個下人家裏的孩子講故事玩兒,銀鈴般的笑聲飄到巷尾,隨風滲入轎中。
楚青崖一下轎,就看見他夫人坐在門前,被幾個小蘿卜頭聚精會神地圍著,攏著一襲牡丹色的貂裘,手上揣個六角梅花的銅暖爐,兜帽雪白的絨毛搔著脖頸,襯得臉龐豔若桃李,活脫脫一個畫上的昭君。那雙靈秀如黛的眉一挑,便是笑意如春,薰風拂麵,熨得人心頭服帖,再不起絲毫煩悶。
他走過去,給孩子們發幾塊糖,都驅散了,把那頂毛茸茸的風帽正了正,牽著她的手跨進門檻,“這樣冷的天,夫人怎麽卻在門口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