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鷓鴣天》:必須砍得蟾宮桂,始信人間玉斧長。第一章女主哼的小曲。
第103章 園中葵
西風送爽,梧葉凋零,又是一年清秋時節。
九月的京城金裝玉裹,滿城都彌漫著桂花馥鬱的甜香,尚書府內新栽的丹桂也開了一院,窗子隻露了條縫,那幽幽的香氣就順著清風灌滿了整座屋子,鑽進碧羅帳。
天剛濛濛亮。
錦被籠著兩隻交頸鴛鴦,一隻睡眼惺忪,一隻閉目養神,躺到卯時,侍女端著水盆進門,照例向暖閣裏喊了三聲。
雄的那隻拍拍右邊:“醒醒,起來上課。”
雌的那隻踢踢左邊:“起來上值。”
又躺了一會兒,兩人相對無言,一個不想上課,一個不想上值,在侍女第二次進屋喊的時候終於磨磨蹭蹭地爬了起來。
……昨夜鬧得太厲害了。
江蘺穿著衣裳,痛心疾首:“你現在越來越懈怠了,我聽杜蘅說,早上你最後一個來衙門,晚上第一個走,宮裏上個月隻去了五趟。”
楚青崖梳著頭發,漫不經心:“那不是沒大案子嗎,去年忙活的能抵兩年了,我就盼著這麽熬到陛下親政。我聽薛閣老說,你給典簿送了方寶硯,讓他把你的課都排到午後去。”
“小閣老知己知彼。”
“江才子老謀深算。”
夫妻倆洗漱更衣完,就去外間用早飯,楚青崖品著茶不緊不慢,江蘺則狼吞虎咽。家裏離刑部很近,但離國子監遠,她如今當了先生,一個齋裏誰都能遲到,隻有她不能。
去年四月殿試後,開陽門外貼了金榜,科舉創製以來第一位女狀元的名字傳遍大江南北。
因她是個女子,還有在桂堂做槍替的案底,不可能封官,於是就想著當個教書匠賺錢,先弄一個好看的身份。但國子監和盛京府學的先生需要上下三代品行端正,本人生平沒有任何汙點,她先找了府學的訓導,人家跑去一查,嫌她死了十年的父親吃喝嫖賭、祖父江翰林教子無方、母親是教坊司樂伎從良,於是這事兒就黃了。之後她請薛湛向國子監祭酒引薦,祭酒覺得她才華出眾,但從分齋考試時睡覺這一點來看,態度不夠端肅,當不了大燕最高學府的助教。
江蘺有些沮喪,轉念一想,像薛湛這樣在國子監裏做老師的人,雖然不在朝中,但都是有官職品級的,拿的是朝廷俸祿,那如果她不要這個官封的名號呢?
除了戶部的撥款,國子監每年都會對蔭生、通過各種關係塞進來的華族監生收取高昂的束脩,用來修繕齋室、買糧買布、養活後廚藥房一幹人等。想到這點,江蘺和祭酒長談一番,厚著臉皮把自己溫習考試的方法誇得天上有地下無,說自己可以在每年科舉考試前給學生開堂講課,和監內的雜役一樣收很少的銀子,反正她不缺這個,隻想在國子監裏待下去。
二月的院試,三月的會試,八月的鄉試,以及每年時不時舉辦的歲考、科考,她都能教。別的先生教的是四書五經、為人處世,她專教怎麽應試、怎麽拆題、怎麽寫考官愛看的八股文,教出幾個中榜的來,也算對過去的缺德行徑有所彌補。
國子監裏不乏想靠科舉發家的寒門書生,另有一部分人,是衣食無憂的世家子弟,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需要考取功名重振家族榮光。江蘺認準了這兩撥人,對祭酒情真意切地表示自己隻要在這裏開課,先不收銀子,等第一批學生考完了,監內再決定是否要留她教書。
祭酒對這個提議頗有興趣,也沒指望她真教出什麽成果來,就是想瞧個新鮮,讓她七月裏來誠心堂,給要考鄉試的秀才上二十天的課。江蘺在家打磨了半個月講義,又是問薛湛,又是問別的先生討教,本來沒指望有多少人來上課,但出乎她的意料,第一天齋室都坐滿了。
大夥兒不是奔著她的才識來的,而是從沒見過給男人上課的女先生,有人連紙筆都沒帶,態度好的看新鮮,態度不好的看笑話,還有些自恃才高的故意來找茬,問些刁鑽古怪的問題,想看女狀元丟臉。
江蘺第一天上課,上了一肚子氣,回家坐床上把楚青崖的頭發薅下來好幾根,等氣消了,就是不甘心,想了個拿不出手的法子。
她給了薛白露一袋錢,讓她找兩個齋裏排名靠後、要考鄉試的同窗,倒貼錢讓他們來,按著他們的腦袋上課,並要他們保守秘密。這兩個男學生家裏窮,拿錢辦事,上得可認真,九月裏放了榜,還真考上了,逢人就誇江狀元教得好。一傳十十傳百,誠心來找她上課的學生一下子變多了,還有人通過家裏的關係,請祭酒把她留下。
第二年早春的院試,江蘺又開了半個月的課,每天給廣業堂十歲出頭的孩子講兩個時辰,來聽課的一共三十人,考出了二十一個秀才,這下國子監裏所有的先生和學生都震驚了,沒人再敢看不起她。隻過了一旬,竟然有率性堂的學生過來找她,給她塞了十兩銀子,要她盡一切努力幫他過春考,再參加會試。
於是楚青崖又眼睜睜看著自家夫人夜不歸宿了。
江蘺把別的生意推了,給這學生一對一地教,恨不得把桂堂裏學到的手段全烙進他腦子裏,好在他資質和耐性都不錯,每日除了吃、睡、坐堂,就是同她聚在一起,所有功課都是她按考試的規矩一一改的。最後他以第五名選上了會試,父母欣喜若狂,把國子監的課停了,重金聘她去家裏上,那陣子她真是披星戴月早出晚歸,連上茅廁都在想怎麽幫他考中貢士。
可能是上天被她的煞費苦心所打動,四月放榜,這學生終於中了,雖排在杏榜倒數,可家中滿意至極,父母帶著孩子來尚書府,對著夫妻倆作揖稱謝,送了滿箱玉器名畫,滿口的“江師傅如何如何”。
今年殿試過後,江蘺在國子監的地位穩了,也在博士廳中有了自己的小間,除了考試前抓得緊,每月會給五個堂各上四個時辰的應試課,收一兩銀子,閑暇時就幹自己的事。
江蘺今日去那兒,不僅是上課,更是等捷報。九月初一貢院外放桂榜,她的學生要是中式,會帶著大包小包給她送謝禮,家裏新添了輛馬車,就是用來裝禮物的。原先隻有一輛車,楚青崖有時要出城跑案子,刑部的公車衙門裏有人用了,她就隻能騎馬去上課,還是有輛遮風擋雨的大車方便。
清早出門,傍晚滿載而歸,半路遇到書坊的人,又拐彎去了坊裏半個時辰。暮鼓時分回家,碰上楚青崖拎了兩隻荷葉包的叫花雞回來,是在衙門外那條街上買的。
夫妻倆對桌而食,江蘺給自己倒了杯梨花酒,楚青崖給自己倒了杯櫻桃酪漿,一飲一箸間聊起今天發生的事。
“十三個裏中了七個,四個治《詩經》,三個治《易經》,沒人治《春秋》,最高的是二十九名。”江蘺示意他把渣鬥端過來,往裏吐雞骨頭,“朝廷連續三年都辦大比,明年就不辦了,我應能把精力放在書院裏。剛好學生送了些金貴的筆墨紙硯,等主屋蓋好了,就囤進去。”
柳夫人和楚少棠在京城住了一年半載,收了不少請帖,都是想請她去給千金小姐上課的,說人家仰慕她的才學,想拜她做先生,一起吟詩作賦、題花詠月。束脩開得高,江蘺卻不太想過去,她並不願意侍奉某一家的小姐,而是想自己辦書院,有了國子監認定的聲譽,不愁沒生源。
年初她拿著狀元的賞金在城南盤了塊好地,正在蓋四進院子,打算花大工夫整治,桌椅齋室都按國子監的規製來,務必要成為盛京城裏風景最好、陳設最齊全的私塾。等到年底,院子就能建好了,她要把欽賜的狀元玉牌供在裏麵,再買上許多書,專門招收女學生——不拘家境,隻要想讀書的都能來,富人多收些束脩,窮人就少收些。薛白露已經跟爹娘哥哥說好了,等她從國子監念完書,就來女塾當典簿,管學生衣食住行。
雖說女子讀書出路少,可一旦讀書的女子多起來呢?她聽說年初外省也有小女孩兒鑽律令的空子,向禮部請求參加童試。過上幾年,朝廷會不會開女科,往宮中選女官、給公主郡主選先生,也未可知。
提到女塾,楚青崖道:“杜蘅才同我說,進士牌坊雕花都完工了,就是等刻字。刻好了你是想放在永州,還是立在書院門口?”
雕花的石匠是薛白露找來的侯府老人,慢工出細活,做了一年多。
江蘺啃著雞爪子,含糊道:“我能不能都要啊……永州別院外頭立‘狀元第’,書院外頭低調點,立‘進士第’。昨兒娘還說,她也想要一座牌坊,放在璧山的楚家老宅,冬至的時候給你祖宗燒香,說你們六房一門兩進士,就別計較不生孩子了。”
楚青崖無奈:“你中的狀元,自然按你的意思來。但要立三座,價錢就翻了兩番,你不是還要存錢接濟窮學生嗎?”
她得意地笑道:“我今天去書坊談生意了。”
“哦?”
“當下書坊非舉業不刊,士子非舉業不覽,枕泉樓在找一批文人編纂時文選本,我從國子監出來,正碰見他們老板,去坊裏看了看。好家夥,賣程文集可賺錢了!老板問我要不要給他們當選家,遴選科場上的好文章編成冊,寫一寫點評注釋,幫學生提升技法。”
楚青崖喝了口櫻桃酪漿,“十幾年前我考試那會兒,市肆裏賣的最紅火的時文選本是《策海》、《盛京日抄》,還有本考官編的書,叫《得士錄》。我到了京城買來一看,寫得什麽玩意!除了考官那本,其餘都是些落第舉子在裝模作樣地點評,自己都考不上,怎麽教別人?”
“正是,所以我跟老板說,市麵上的好書如沙裏淘金,編纂算不得什麽,切中肯綮的注釋才有份量。我認識國子監的先生和朝中考官,能請他們點評,這是一樁;還有一樁,是我想自己寫一本《春秋博議》,把立國以來《春秋》裏考過的治亂得失都拎出來,每一篇都附上策論文,請德高望重的名士來作釋,一甲進士來作序。”
楚青崖握著瓷杯,酸溜溜地道:“什麽一甲進士,直接報薛湛的名字得了,你從十二歲起就膜拜他的文章。”
江蘺笑得肚子疼,“那我真請了?你雖然沒有考到一甲,等八十歲頭發都白了,怎麽著也能混個德高望重的名聲,到那時你就可以替我寫注釋了,哈哈哈哈……”
“誰管你。”他輕哼。
江蘺不開玩笑了,“這書是準備拿去給學生上課用的,我開了書院,也不想隻給小孩兒開蒙,往後學生多了,年紀大了,就要學得深些。”
楚青崖感歎:“夫人以後可要變成個大忙人了。你那書院想好起什麽名字了嗎?”
江蘺悠然道:“‘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我和白露定的就叫‘青葵’,聽上去好養活。”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確像是個書院的名。”他點點頭,“那麽進士牌坊的邊角上要刻什麽字?”
“這個倒沒想好。隻是我娘要在上麵,白露說她也要擠上去,占個知己好友的名頭……”
“那我呢?”楚青崖期待地問。
江蘺扒了口飯,深思不語,過了半晌,鄭重地直視他:“我想到一個絕妙好詞。”
“什麽?”
“就刻你是——‘賢夫良婿’吧!”
--------------------
女兒進不了編製,就當外聘講師+創業了
以後如果有番外再放上來
第104章 後記
這篇文到這裏就結束了。它以“錯登科”開場,以“正登科”收尾,講述了男女主在一年內相識並相愛的過程,采用十幾年前晉江古言的傳統配置:一女主、一男主、一男配,插科打諢的配角若幹。
在老式的角色框架中,我在人設上做了創新,把女主設定成一個道德有瑕疵、但良心未泯的“天才槍手”,把男主設定成外表高冷但內心柔軟敏感的“酷吏”。如果大家仔細看,會發現主要角色都帶有與自己性別相反的特征,即女性“男性化”,多一些強硬、自私、低道德感;男性“女性化”,多一些脆弱、情緒化、共情力,這其實並不是性別的跨越,而是人性的中和。
本文也借鑒了兩個名著的設定。在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語》中,天皇因憐惜愛妃所生的皇子光源氏,不願讓他遭受殘酷的宮廷鬥爭,就將他降為臣籍交給大臣撫養;男主也是被官員養大的皇子,但他的父親不是出於愛護,而是出於自私和恐懼。另一個就是文中多次提到過的《鄭伯克段於鄢》,武薑因為難產,扶持小兒子謀害大兒子;男主的生母也因難產和國仇家恨,對自己的兩個孩子沒有絲毫母愛。曆史上對該故事的三個主人公都呈批判態度,而本文在開頭借女主之筆表達了另一種思維:是否應當給予遭受痛苦的母親一些人道主義關懷呢?
故事圍繞三對矛盾展開:一是男女主的婚姻矛盾,二是由暗到明的母子矛盾,三是女主出眾的才華誌向和落後的封建科舉製度不匹配的矛盾,它們皆在文中有非常強烈的體現。為了解決這三對矛盾,男女主選擇互相包容理解,用行動來支持對方的事業;男主的生母選擇在鬥爭失敗後自盡;而女主利用婚姻資源實現了階層跨越,通過帶專業技術進組查案揭露了陰謀,最後得到了皇帝賞賜的科舉名額。
這篇文主要練習人物互動,包括酸甜和爭吵兩個方麵。在過去的五年裏,我深知酸甜的主角互動在市場上的重要性,被互動吸引的讀者遠比專注劇情的要多得多,但作者寫作的首要目標是編織完整的情節,而非從始至終發糖。《錯登科》和《水逆》、《嶧南之桐》一樣,都是以開頭的互動來吸引讀者入坑,劇情低開高走,越往後越複雜,有很多伏筆鋪墊,最高潮在末尾,這樣做的弊端就是追文累,中期會流失讀者。
在連載期間,針對本文最大的爭議有兩個,一是女主的職業設定。
冷酷無情的刺客、不擇手段的權臣、滅國滅族的帝王、隨身攜帶槍具的教父,和一個代考科舉的槍手相比,誰更容易背負“應該殺頭”的罵名?一般來說,讀者不會代入被殺的醬油百姓、被欺壓的官吏,但每個人都參加過考試,會代入普通考生。
江蘺是一名科舉槍手,七歲加入作弊機構,女扮男裝到十八歲,替人考了四十二場科舉。這簡直駭人聽聞,但隻要看過文,就知道這是一個“冉阿讓偷麵包”的設定。
女主當槍手是為了賺錢給母親治病、養家糊口,除此之外,封建科舉與現代考試有天壤之別,前者女性沒有參考資格,從製度設計上就是不合理的,不能簡單地與高考、考公劃等號。苛刻的古代環境並沒有給會讀書的小女孩出路,這對她來說是性價比最高的工作,直到公司董事長由於戰略規劃將她一腳踢了出去。當然,製度不合理並不代表代考是正確的,她的行為傷害了其他考生的利益,所以最後即使通過立功參加殿試、考了狀元也沒有進入編製,而是當了外聘講師,編教輔資料,幫助廣大學子上岸,並自主創辦女校。
因為這是一篇虛構的古言,所以我會給她這樣有才華卻無處施展、走投無路的女孩一個he,我希望她偷的麵包能養活自己,並給自己爭取到向上攀爬的機會,以後清清白白做人,給更多沒有出路的小女孩製造麵包。
另外,文中寫明了四十二場科舉具體是哪些考試,中國古代也有七歲備考十二歲中舉的神童,角色履曆是有根據的。第二個爭議是女主的性格設定。
江蘺與傳統的言情女主有很大不同,她說話刺人、得寸進尺,“不檢點”,“太作”、“不夠愛男主”。在閃婚三個月時她並沒有表現出對丈夫的深愛,反而十分仰慕男配,惹得男主產生誤會情緒崩潰,覺得自己癡心錯付,又急又氣哭著要離婚。
但相信逐章看到結局的讀者,都不會對男女主之間的感情和先婚後愛1v1的題材有疑問。本文三個角色戲份比例合理,劇情前後勾連,每個人物都精心刻畫到細節,各有高光,他們堅持自身邏輯,而非去迎合對方的邏輯。男主除了傷心,沒有受到任何生理和職業傷害,在這段婚姻裏,他和女主實現了雙贏。
新婚的前兩個月,女主的真實性格還沒有完全攤開,所以觀感又酸又甜,但她不可能永遠收斂,以謊言而不是愛情為基礎的婚姻遲早會爆發一次大戰,這是我要撕破和平的包裝給大家看的。在第四個月,婚姻中最大的信任危機引爆,男主無法確認女主對自己的愛,這一點通過女主千裏追夫、幫忙完成事業目標解決了。
阿蘺是一隻張牙舞爪會咬人的野生狐狸,而不是軟萌乖巧聽話的布偶貓。她對男主的愛情是在吵架中發展、在別扭的煎熬中確認的,這對於一個從小缺愛的人來說很不容易,她在一點點地學。模糊的邊界感是她過往十一年女扮男裝成功的關鍵,尖銳的性格是她被生活催生出保護自己的荊棘,她又高傲又自卑,不敢接受男主遞過來的熱烈的愛,那是她活了十八年都沒見過的東西。她的優點很顯眼,工作時智商從不掉線,腦子轉得飛快,最後更是冒著極大的風險救男主於水火,她在認識男主的短短半年內做出了巨大的自我突破。
男配作為傳統古言標配的溫潤君子,一旦產生暗戀,就會有私心,這正是可看之處。但本文與經典老文相比寫得過於克製,缺乏張力,隻通過他實現了兩個作用,一是激化男女主之間的矛盾,破而後立,二是推動劇情發展。他的行權範圍在學校,與朝堂上的男主是互相獨立的,女主入學後必須找他才能實現【行卷—分班考—篩選考】的幾級跳,如果隻聚焦於互動,就容易忽略她接近男配的目的。他是我首次塑造的對主角有感情的男配,但長篇故事是為劇情而寫,而非為了單獨某個角色,女主對他的仰慕和友情與對男主的愛情有本質區別,每次和他見麵都伴隨著案件的推進,這是至關重要、不可省略的。
這是我第一次嚐試先婚後愛這個題材,如果寫小情侶雙向奔赴,對寫了幾年雙向暗戀霸總文的我來說太熟悉了,沒有挑戰和進步。一篇文並不服務於所有讀者,適口者珍,作者在滿足讀者之前,首先要滿足自己,自己滿意的作品才值得拿出來給人看。我很喜歡阿蘺這個角色,以前從來沒有寫過這麽離經叛道、聰明果斷有個性的女主,給她取的字是“峴玉”,她本是一座藏玉的高山。
本文大綱人設一氣嗬成,8個月內寫了40萬字,極其耗費心力,發表後每周準時6更,至今將近4個月,從未斷過,100章的體量每章都附帶wb日記小劇場,加起來共1萬多字。如果屏幕前的你滿意我提供的免費服務,請幫忙向各平台的小夥伴安利這篇作品,說說它吸引你的地方。我非常需要大家的誇獎和鼓勵,也非常希望看到大家的評論和建議,這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
感謝喜歡這篇文的朋友和通過wb打賞碼投喂的小天使們。
祝大家逢考必過,順利上岸。
鏡子
2024.5.13
於上海
--------------------
第105章 番外·夫妻相性八十問
在今天的520之夜,主持人小圓鏡特地邀請到兩位嘉賓——江女士和楚先生做客直播間,撒花~ 因為在場可能有些朋友不知道什麽叫相性xx問,主持人給你們解釋一下,就是很多年前非常流行的一種用模版提問的cp訪談啦!相性是指兩人之間是否容易處好關係,包括心理和生理~
小圓鏡(以下簡稱鏡):本訪談由大吉大利今晚吃雞有限公司冠名播出,鑒於主持人及觀眾朋友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希望兩位嘉賓含蓄答題。
q1、鏡:名字、年齡、性別?
江蘺:這些不是你設定的嗎?不會有觀眾不知道吧?請稍微控製一下時間,訪談屬於八小時工作製之外的任務,我要早點回家吃雞。
鏡(思考):好的,性格已經很明顯了。
楚青崖(小聲):是的是的。(清嗓子)自我介紹一下,我十四歲畢業於璧山縣中學,通過國考當了一名基層公務員,經由十年工作成為了大燕立國以來最年輕的國級幹部……
第103章 園中葵
西風送爽,梧葉凋零,又是一年清秋時節。
九月的京城金裝玉裹,滿城都彌漫著桂花馥鬱的甜香,尚書府內新栽的丹桂也開了一院,窗子隻露了條縫,那幽幽的香氣就順著清風灌滿了整座屋子,鑽進碧羅帳。
天剛濛濛亮。
錦被籠著兩隻交頸鴛鴦,一隻睡眼惺忪,一隻閉目養神,躺到卯時,侍女端著水盆進門,照例向暖閣裏喊了三聲。
雄的那隻拍拍右邊:“醒醒,起來上課。”
雌的那隻踢踢左邊:“起來上值。”
又躺了一會兒,兩人相對無言,一個不想上課,一個不想上值,在侍女第二次進屋喊的時候終於磨磨蹭蹭地爬了起來。
……昨夜鬧得太厲害了。
江蘺穿著衣裳,痛心疾首:“你現在越來越懈怠了,我聽杜蘅說,早上你最後一個來衙門,晚上第一個走,宮裏上個月隻去了五趟。”
楚青崖梳著頭發,漫不經心:“那不是沒大案子嗎,去年忙活的能抵兩年了,我就盼著這麽熬到陛下親政。我聽薛閣老說,你給典簿送了方寶硯,讓他把你的課都排到午後去。”
“小閣老知己知彼。”
“江才子老謀深算。”
夫妻倆洗漱更衣完,就去外間用早飯,楚青崖品著茶不緊不慢,江蘺則狼吞虎咽。家裏離刑部很近,但離國子監遠,她如今當了先生,一個齋裏誰都能遲到,隻有她不能。
去年四月殿試後,開陽門外貼了金榜,科舉創製以來第一位女狀元的名字傳遍大江南北。
因她是個女子,還有在桂堂做槍替的案底,不可能封官,於是就想著當個教書匠賺錢,先弄一個好看的身份。但國子監和盛京府學的先生需要上下三代品行端正,本人生平沒有任何汙點,她先找了府學的訓導,人家跑去一查,嫌她死了十年的父親吃喝嫖賭、祖父江翰林教子無方、母親是教坊司樂伎從良,於是這事兒就黃了。之後她請薛湛向國子監祭酒引薦,祭酒覺得她才華出眾,但從分齋考試時睡覺這一點來看,態度不夠端肅,當不了大燕最高學府的助教。
江蘺有些沮喪,轉念一想,像薛湛這樣在國子監裏做老師的人,雖然不在朝中,但都是有官職品級的,拿的是朝廷俸祿,那如果她不要這個官封的名號呢?
除了戶部的撥款,國子監每年都會對蔭生、通過各種關係塞進來的華族監生收取高昂的束脩,用來修繕齋室、買糧買布、養活後廚藥房一幹人等。想到這點,江蘺和祭酒長談一番,厚著臉皮把自己溫習考試的方法誇得天上有地下無,說自己可以在每年科舉考試前給學生開堂講課,和監內的雜役一樣收很少的銀子,反正她不缺這個,隻想在國子監裏待下去。
二月的院試,三月的會試,八月的鄉試,以及每年時不時舉辦的歲考、科考,她都能教。別的先生教的是四書五經、為人處世,她專教怎麽應試、怎麽拆題、怎麽寫考官愛看的八股文,教出幾個中榜的來,也算對過去的缺德行徑有所彌補。
國子監裏不乏想靠科舉發家的寒門書生,另有一部分人,是衣食無憂的世家子弟,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需要考取功名重振家族榮光。江蘺認準了這兩撥人,對祭酒情真意切地表示自己隻要在這裏開課,先不收銀子,等第一批學生考完了,監內再決定是否要留她教書。
祭酒對這個提議頗有興趣,也沒指望她真教出什麽成果來,就是想瞧個新鮮,讓她七月裏來誠心堂,給要考鄉試的秀才上二十天的課。江蘺在家打磨了半個月講義,又是問薛湛,又是問別的先生討教,本來沒指望有多少人來上課,但出乎她的意料,第一天齋室都坐滿了。
大夥兒不是奔著她的才識來的,而是從沒見過給男人上課的女先生,有人連紙筆都沒帶,態度好的看新鮮,態度不好的看笑話,還有些自恃才高的故意來找茬,問些刁鑽古怪的問題,想看女狀元丟臉。
江蘺第一天上課,上了一肚子氣,回家坐床上把楚青崖的頭發薅下來好幾根,等氣消了,就是不甘心,想了個拿不出手的法子。
她給了薛白露一袋錢,讓她找兩個齋裏排名靠後、要考鄉試的同窗,倒貼錢讓他們來,按著他們的腦袋上課,並要他們保守秘密。這兩個男學生家裏窮,拿錢辦事,上得可認真,九月裏放了榜,還真考上了,逢人就誇江狀元教得好。一傳十十傳百,誠心來找她上課的學生一下子變多了,還有人通過家裏的關係,請祭酒把她留下。
第二年早春的院試,江蘺又開了半個月的課,每天給廣業堂十歲出頭的孩子講兩個時辰,來聽課的一共三十人,考出了二十一個秀才,這下國子監裏所有的先生和學生都震驚了,沒人再敢看不起她。隻過了一旬,竟然有率性堂的學生過來找她,給她塞了十兩銀子,要她盡一切努力幫他過春考,再參加會試。
於是楚青崖又眼睜睜看著自家夫人夜不歸宿了。
江蘺把別的生意推了,給這學生一對一地教,恨不得把桂堂裏學到的手段全烙進他腦子裏,好在他資質和耐性都不錯,每日除了吃、睡、坐堂,就是同她聚在一起,所有功課都是她按考試的規矩一一改的。最後他以第五名選上了會試,父母欣喜若狂,把國子監的課停了,重金聘她去家裏上,那陣子她真是披星戴月早出晚歸,連上茅廁都在想怎麽幫他考中貢士。
可能是上天被她的煞費苦心所打動,四月放榜,這學生終於中了,雖排在杏榜倒數,可家中滿意至極,父母帶著孩子來尚書府,對著夫妻倆作揖稱謝,送了滿箱玉器名畫,滿口的“江師傅如何如何”。
今年殿試過後,江蘺在國子監的地位穩了,也在博士廳中有了自己的小間,除了考試前抓得緊,每月會給五個堂各上四個時辰的應試課,收一兩銀子,閑暇時就幹自己的事。
江蘺今日去那兒,不僅是上課,更是等捷報。九月初一貢院外放桂榜,她的學生要是中式,會帶著大包小包給她送謝禮,家裏新添了輛馬車,就是用來裝禮物的。原先隻有一輛車,楚青崖有時要出城跑案子,刑部的公車衙門裏有人用了,她就隻能騎馬去上課,還是有輛遮風擋雨的大車方便。
清早出門,傍晚滿載而歸,半路遇到書坊的人,又拐彎去了坊裏半個時辰。暮鼓時分回家,碰上楚青崖拎了兩隻荷葉包的叫花雞回來,是在衙門外那條街上買的。
夫妻倆對桌而食,江蘺給自己倒了杯梨花酒,楚青崖給自己倒了杯櫻桃酪漿,一飲一箸間聊起今天發生的事。
“十三個裏中了七個,四個治《詩經》,三個治《易經》,沒人治《春秋》,最高的是二十九名。”江蘺示意他把渣鬥端過來,往裏吐雞骨頭,“朝廷連續三年都辦大比,明年就不辦了,我應能把精力放在書院裏。剛好學生送了些金貴的筆墨紙硯,等主屋蓋好了,就囤進去。”
柳夫人和楚少棠在京城住了一年半載,收了不少請帖,都是想請她去給千金小姐上課的,說人家仰慕她的才學,想拜她做先生,一起吟詩作賦、題花詠月。束脩開得高,江蘺卻不太想過去,她並不願意侍奉某一家的小姐,而是想自己辦書院,有了國子監認定的聲譽,不愁沒生源。
年初她拿著狀元的賞金在城南盤了塊好地,正在蓋四進院子,打算花大工夫整治,桌椅齋室都按國子監的規製來,務必要成為盛京城裏風景最好、陳設最齊全的私塾。等到年底,院子就能建好了,她要把欽賜的狀元玉牌供在裏麵,再買上許多書,專門招收女學生——不拘家境,隻要想讀書的都能來,富人多收些束脩,窮人就少收些。薛白露已經跟爹娘哥哥說好了,等她從國子監念完書,就來女塾當典簿,管學生衣食住行。
雖說女子讀書出路少,可一旦讀書的女子多起來呢?她聽說年初外省也有小女孩兒鑽律令的空子,向禮部請求參加童試。過上幾年,朝廷會不會開女科,往宮中選女官、給公主郡主選先生,也未可知。
提到女塾,楚青崖道:“杜蘅才同我說,進士牌坊雕花都完工了,就是等刻字。刻好了你是想放在永州,還是立在書院門口?”
雕花的石匠是薛白露找來的侯府老人,慢工出細活,做了一年多。
江蘺啃著雞爪子,含糊道:“我能不能都要啊……永州別院外頭立‘狀元第’,書院外頭低調點,立‘進士第’。昨兒娘還說,她也想要一座牌坊,放在璧山的楚家老宅,冬至的時候給你祖宗燒香,說你們六房一門兩進士,就別計較不生孩子了。”
楚青崖無奈:“你中的狀元,自然按你的意思來。但要立三座,價錢就翻了兩番,你不是還要存錢接濟窮學生嗎?”
她得意地笑道:“我今天去書坊談生意了。”
“哦?”
“當下書坊非舉業不刊,士子非舉業不覽,枕泉樓在找一批文人編纂時文選本,我從國子監出來,正碰見他們老板,去坊裏看了看。好家夥,賣程文集可賺錢了!老板問我要不要給他們當選家,遴選科場上的好文章編成冊,寫一寫點評注釋,幫學生提升技法。”
楚青崖喝了口櫻桃酪漿,“十幾年前我考試那會兒,市肆裏賣的最紅火的時文選本是《策海》、《盛京日抄》,還有本考官編的書,叫《得士錄》。我到了京城買來一看,寫得什麽玩意!除了考官那本,其餘都是些落第舉子在裝模作樣地點評,自己都考不上,怎麽教別人?”
“正是,所以我跟老板說,市麵上的好書如沙裏淘金,編纂算不得什麽,切中肯綮的注釋才有份量。我認識國子監的先生和朝中考官,能請他們點評,這是一樁;還有一樁,是我想自己寫一本《春秋博議》,把立國以來《春秋》裏考過的治亂得失都拎出來,每一篇都附上策論文,請德高望重的名士來作釋,一甲進士來作序。”
楚青崖握著瓷杯,酸溜溜地道:“什麽一甲進士,直接報薛湛的名字得了,你從十二歲起就膜拜他的文章。”
江蘺笑得肚子疼,“那我真請了?你雖然沒有考到一甲,等八十歲頭發都白了,怎麽著也能混個德高望重的名聲,到那時你就可以替我寫注釋了,哈哈哈哈……”
“誰管你。”他輕哼。
江蘺不開玩笑了,“這書是準備拿去給學生上課用的,我開了書院,也不想隻給小孩兒開蒙,往後學生多了,年紀大了,就要學得深些。”
楚青崖感歎:“夫人以後可要變成個大忙人了。你那書院想好起什麽名字了嗎?”
江蘺悠然道:“‘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我和白露定的就叫‘青葵’,聽上去好養活。”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確像是個書院的名。”他點點頭,“那麽進士牌坊的邊角上要刻什麽字?”
“這個倒沒想好。隻是我娘要在上麵,白露說她也要擠上去,占個知己好友的名頭……”
“那我呢?”楚青崖期待地問。
江蘺扒了口飯,深思不語,過了半晌,鄭重地直視他:“我想到一個絕妙好詞。”
“什麽?”
“就刻你是——‘賢夫良婿’吧!”
--------------------
女兒進不了編製,就當外聘講師+創業了
以後如果有番外再放上來
第104章 後記
這篇文到這裏就結束了。它以“錯登科”開場,以“正登科”收尾,講述了男女主在一年內相識並相愛的過程,采用十幾年前晉江古言的傳統配置:一女主、一男主、一男配,插科打諢的配角若幹。
在老式的角色框架中,我在人設上做了創新,把女主設定成一個道德有瑕疵、但良心未泯的“天才槍手”,把男主設定成外表高冷但內心柔軟敏感的“酷吏”。如果大家仔細看,會發現主要角色都帶有與自己性別相反的特征,即女性“男性化”,多一些強硬、自私、低道德感;男性“女性化”,多一些脆弱、情緒化、共情力,這其實並不是性別的跨越,而是人性的中和。
本文也借鑒了兩個名著的設定。在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語》中,天皇因憐惜愛妃所生的皇子光源氏,不願讓他遭受殘酷的宮廷鬥爭,就將他降為臣籍交給大臣撫養;男主也是被官員養大的皇子,但他的父親不是出於愛護,而是出於自私和恐懼。另一個就是文中多次提到過的《鄭伯克段於鄢》,武薑因為難產,扶持小兒子謀害大兒子;男主的生母也因難產和國仇家恨,對自己的兩個孩子沒有絲毫母愛。曆史上對該故事的三個主人公都呈批判態度,而本文在開頭借女主之筆表達了另一種思維:是否應當給予遭受痛苦的母親一些人道主義關懷呢?
故事圍繞三對矛盾展開:一是男女主的婚姻矛盾,二是由暗到明的母子矛盾,三是女主出眾的才華誌向和落後的封建科舉製度不匹配的矛盾,它們皆在文中有非常強烈的體現。為了解決這三對矛盾,男女主選擇互相包容理解,用行動來支持對方的事業;男主的生母選擇在鬥爭失敗後自盡;而女主利用婚姻資源實現了階層跨越,通過帶專業技術進組查案揭露了陰謀,最後得到了皇帝賞賜的科舉名額。
這篇文主要練習人物互動,包括酸甜和爭吵兩個方麵。在過去的五年裏,我深知酸甜的主角互動在市場上的重要性,被互動吸引的讀者遠比專注劇情的要多得多,但作者寫作的首要目標是編織完整的情節,而非從始至終發糖。《錯登科》和《水逆》、《嶧南之桐》一樣,都是以開頭的互動來吸引讀者入坑,劇情低開高走,越往後越複雜,有很多伏筆鋪墊,最高潮在末尾,這樣做的弊端就是追文累,中期會流失讀者。
在連載期間,針對本文最大的爭議有兩個,一是女主的職業設定。
冷酷無情的刺客、不擇手段的權臣、滅國滅族的帝王、隨身攜帶槍具的教父,和一個代考科舉的槍手相比,誰更容易背負“應該殺頭”的罵名?一般來說,讀者不會代入被殺的醬油百姓、被欺壓的官吏,但每個人都參加過考試,會代入普通考生。
江蘺是一名科舉槍手,七歲加入作弊機構,女扮男裝到十八歲,替人考了四十二場科舉。這簡直駭人聽聞,但隻要看過文,就知道這是一個“冉阿讓偷麵包”的設定。
女主當槍手是為了賺錢給母親治病、養家糊口,除此之外,封建科舉與現代考試有天壤之別,前者女性沒有參考資格,從製度設計上就是不合理的,不能簡單地與高考、考公劃等號。苛刻的古代環境並沒有給會讀書的小女孩出路,這對她來說是性價比最高的工作,直到公司董事長由於戰略規劃將她一腳踢了出去。當然,製度不合理並不代表代考是正確的,她的行為傷害了其他考生的利益,所以最後即使通過立功參加殿試、考了狀元也沒有進入編製,而是當了外聘講師,編教輔資料,幫助廣大學子上岸,並自主創辦女校。
因為這是一篇虛構的古言,所以我會給她這樣有才華卻無處施展、走投無路的女孩一個he,我希望她偷的麵包能養活自己,並給自己爭取到向上攀爬的機會,以後清清白白做人,給更多沒有出路的小女孩製造麵包。
另外,文中寫明了四十二場科舉具體是哪些考試,中國古代也有七歲備考十二歲中舉的神童,角色履曆是有根據的。第二個爭議是女主的性格設定。
江蘺與傳統的言情女主有很大不同,她說話刺人、得寸進尺,“不檢點”,“太作”、“不夠愛男主”。在閃婚三個月時她並沒有表現出對丈夫的深愛,反而十分仰慕男配,惹得男主產生誤會情緒崩潰,覺得自己癡心錯付,又急又氣哭著要離婚。
但相信逐章看到結局的讀者,都不會對男女主之間的感情和先婚後愛1v1的題材有疑問。本文三個角色戲份比例合理,劇情前後勾連,每個人物都精心刻畫到細節,各有高光,他們堅持自身邏輯,而非去迎合對方的邏輯。男主除了傷心,沒有受到任何生理和職業傷害,在這段婚姻裏,他和女主實現了雙贏。
新婚的前兩個月,女主的真實性格還沒有完全攤開,所以觀感又酸又甜,但她不可能永遠收斂,以謊言而不是愛情為基礎的婚姻遲早會爆發一次大戰,這是我要撕破和平的包裝給大家看的。在第四個月,婚姻中最大的信任危機引爆,男主無法確認女主對自己的愛,這一點通過女主千裏追夫、幫忙完成事業目標解決了。
阿蘺是一隻張牙舞爪會咬人的野生狐狸,而不是軟萌乖巧聽話的布偶貓。她對男主的愛情是在吵架中發展、在別扭的煎熬中確認的,這對於一個從小缺愛的人來說很不容易,她在一點點地學。模糊的邊界感是她過往十一年女扮男裝成功的關鍵,尖銳的性格是她被生活催生出保護自己的荊棘,她又高傲又自卑,不敢接受男主遞過來的熱烈的愛,那是她活了十八年都沒見過的東西。她的優點很顯眼,工作時智商從不掉線,腦子轉得飛快,最後更是冒著極大的風險救男主於水火,她在認識男主的短短半年內做出了巨大的自我突破。
男配作為傳統古言標配的溫潤君子,一旦產生暗戀,就會有私心,這正是可看之處。但本文與經典老文相比寫得過於克製,缺乏張力,隻通過他實現了兩個作用,一是激化男女主之間的矛盾,破而後立,二是推動劇情發展。他的行權範圍在學校,與朝堂上的男主是互相獨立的,女主入學後必須找他才能實現【行卷—分班考—篩選考】的幾級跳,如果隻聚焦於互動,就容易忽略她接近男配的目的。他是我首次塑造的對主角有感情的男配,但長篇故事是為劇情而寫,而非為了單獨某個角色,女主對他的仰慕和友情與對男主的愛情有本質區別,每次和他見麵都伴隨著案件的推進,這是至關重要、不可省略的。
這是我第一次嚐試先婚後愛這個題材,如果寫小情侶雙向奔赴,對寫了幾年雙向暗戀霸總文的我來說太熟悉了,沒有挑戰和進步。一篇文並不服務於所有讀者,適口者珍,作者在滿足讀者之前,首先要滿足自己,自己滿意的作品才值得拿出來給人看。我很喜歡阿蘺這個角色,以前從來沒有寫過這麽離經叛道、聰明果斷有個性的女主,給她取的字是“峴玉”,她本是一座藏玉的高山。
本文大綱人設一氣嗬成,8個月內寫了40萬字,極其耗費心力,發表後每周準時6更,至今將近4個月,從未斷過,100章的體量每章都附帶wb日記小劇場,加起來共1萬多字。如果屏幕前的你滿意我提供的免費服務,請幫忙向各平台的小夥伴安利這篇作品,說說它吸引你的地方。我非常需要大家的誇獎和鼓勵,也非常希望看到大家的評論和建議,這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
感謝喜歡這篇文的朋友和通過wb打賞碼投喂的小天使們。
祝大家逢考必過,順利上岸。
鏡子
2024.5.13
於上海
--------------------
第105章 番外·夫妻相性八十問
在今天的520之夜,主持人小圓鏡特地邀請到兩位嘉賓——江女士和楚先生做客直播間,撒花~ 因為在場可能有些朋友不知道什麽叫相性xx問,主持人給你們解釋一下,就是很多年前非常流行的一種用模版提問的cp訪談啦!相性是指兩人之間是否容易處好關係,包括心理和生理~
小圓鏡(以下簡稱鏡):本訪談由大吉大利今晚吃雞有限公司冠名播出,鑒於主持人及觀眾朋友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希望兩位嘉賓含蓄答題。
q1、鏡:名字、年齡、性別?
江蘺:這些不是你設定的嗎?不會有觀眾不知道吧?請稍微控製一下時間,訪談屬於八小時工作製之外的任務,我要早點回家吃雞。
鏡(思考):好的,性格已經很明顯了。
楚青崖(小聲):是的是的。(清嗓子)自我介紹一下,我十四歲畢業於璧山縣中學,通過國考當了一名基層公務員,經由十年工作成為了大燕立國以來最年輕的國級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