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節
滿級女配,在線改命[八零] 作者:二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現在……這擺明了就是給柳雪花買的衣服吧。
秦溪又違心地誇了幾句好看之類的話,拿著黃豆進了自家屋子。
李秀蘭還沒完。
站院門口又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了好半天,最終提到吳強盛和人換工作的事。
“我家強盛也不知什麽個想法?好好的非要和人換工作,煤炭廠工資可比紡織廠高十幾塊……”
秦溪一邊挑豆子心裏一邊回。
什麽想法……就是想和對象更近一點唄。
腥風血雨啊腥風血雨……
“三妹,你撿黃豆幹啥?”
領著孩子們散步回來的張鐵柱和柳氏看到秦溪做門口挑揀豆子,好奇問道。
“準備做豆腐。”
兩位老人眼前同時一亮,忙走上來幫秦溪一起挑豆子。
其實壽北市人早些年一直有親戚來了磨豆腐招待的習慣,一碗水豆腐配上自己做的豆瓣醬,那就是道最受歡迎的菜。
隻可惜後來吃大鍋飯,黃豆都算稀罕物,豆腐就更別想做了。
泡好豆子,崔秀霞非常主動地把自家石磨搬出來借給秦溪磨豆子。
“是我婆婆讓拿來的,要不我還不知家裏有這東西。”崔秀霞悄悄告訴秦溪。
豆腐好吃,豆難磨。
古時賣豆腐這行被稱為最辛苦的行業之一,也不是沒道理。
不過現在秦溪家最不缺的就是人。
兩位老人都會做豆腐,就是多年沒做,手有些生疏。
五斤豆子過濾出豆渣出三十斤豆漿。
倒入鍋裏燒開煮沸,到了這一步柳氏就不敢再往下操作,交由秦溪來點豆腐。
左手不停攪拌,右手緩緩倒入化成水的鹵水。
等鍋裏的豆腐出現明顯凝結,就可以用筲箕按壓舀出多餘的水,直至豆腐凝成塊,舀出。
秦溪的動作很快,裝到秦海專門做的豆腐框子裏蓋好,壓上石塊。
“你究竟還有什麽不會做的?”
一直在秦溪家門口看熱鬧的崔秀霞非常真心地感慨道。
怎麽做豆腐這麽難的事到了秦溪手裏就跟掃地一樣簡單,麻溜地和做過千百遍一樣。
秦溪笑了笑。
第二鍋豆漿繼續下鍋。
前世從紅案轉學掌勺的第一門課程,學的就是做豆腐。
紅燒用豆腐,煮湯用豆腐,還有口感不同的各種豆腐,秦溪做過的豆腐不下萬鍋。
她僅憑肌肉記憶,就能準確判斷出豆腐做得老還是嫩。
三鍋豆腐,第一鍋最老,口感綿實,第二鍋稍微嫩一點。
她想實驗兩種不用豆腐做出來的包漿豆腐有什麽差別,至於第三鍋,就是給家裏人吃的水豆腐。
比豆花稍微老那麽點,能用筷子夾起來,但不至於入口就滑下喉嚨。
水豆腐成型,醃製好幾個月的紅油豆瓣醬剁細,熱油一潑。
“你端一碗回去嚐嚐,石磨我明天再用一天,等我買了新的就還你。”
秦溪把蘸料的剩餘調料放到小碗裏,再舀了碗豆花遞給崔秀霞。
就見她咕咚跟著咽了口口水,怕是根本沒聽到秦溪剛才說的話、
“你天天用都沒事,反正放我家也是用來放雜物。”
崔秀霞忙接過碗,目光就黏在那白花花的水豆腐上,鼻腔裏滿是蘸料的香氣。
“趁熱吃。”秦溪又說,倒是沒把崔秀霞的話放在心上。
此時天已經有些黑了下來,上班的人都回得差不多,崔秀霞的公公張有財也下班到家。
跨進門一看,桌上擺著兩道素菜,兒子和婆娘都在沙發上坐著,兒媳婦沒見著。
“快點吃飯,眼看著天都黑了。”
兒子張磊沒動,說等媳婦兒還說得過去,可他一向勤儉節約生怕浪費電的婆娘也坐著沒動就有些奇怪了。
“我說吃飯!”
“等等秀霞,她馬上就回。”
目光一直望著窗外的薛桂芳胡亂應付道。
這可真是奇了怪了,一向看不慣兒媳的老婆子竟然破天荒要等崔秀霞一起回來吃飯。
她倆啥時關係這麽融洽了?
“來了來了,磊子你去舀飯。”
薛桂芬噌地站起來,竟迎出了門。
“媽,是水豆腐,你看這麽大一碗呢!”
崔秀霞樂嗬嗬地把碗遞給婆婆,她捧著蘸料碗跟在後頭。
婆媳倆非常和諧地有說有笑走進屋子。
“捧的……水豆腐?”
“可不是,秦溪點的鹵水豆腐,我可好些年沒吃著了。”
薛桂芳有些激動地噴著口水。
國營菜站裏的豆腐吃到嘴裏一股子石灰水味,張家很少買豆腐來吃。
“秦溪那娃子看著年紀不大,咋啥都會做?”
張有財北方人,祖輩是躲避戰亂逃到的壽北市,口音還是帶了些濃重的北方鼻音。
所以聽起來聲音低沉又粗狂,院裏孩子們都很怕他的大嗓門。
“這我上哪知道,反正秦溪的手那是真巧,以後誰家娶了她才有福氣。”
一家四口圍桌坐下,張有財拿起筷子,四雙筷子同時去夾豆腐。
豆腐軟嫩,舌尖稍微用點力就能抿碎,回味都是豆香。
而這道水豆腐的靈魂,就是那小半碗蘸料。
豆腐過半,蘸料已經見底。
“秀霞,要不你再去要點這個蘸料?就是拌飯都好吃得很。”張磊辣得狂吸氣,嘴角還沾著辣椒皮。
崔秀霞翻了個白眼。
“要吃你自己個兒去要,我可沒那臉,我又不是李嬸子。”
為了要蘸料連張秀芬的冷嘲熱諷都能忍受的李秀蘭:“……”
“這年頭日子雖然好過了點,但也沒到不愁吃喝的地步,你哪好意思上人家門去要。”張有財也板著臉教訓張磊。
他雖然摳門,但拎得清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
“以後你就多跟秦溪學學,學會了咱自己做。”張有財又說。
崔秀霞心裏驚詫,聽話地點點頭。
摳門公婆就因為一碗豆腐轉性,說起來還真是新鮮事。
***
市一院住院部。
窗外香樟樹長得生氣勃勃,縷縷陽光透過窗戶,落到窗邊的病床上。
“三百二十八片葉子。”
黎書青轉過頭,緩緩舒出口氣,黑發之下是張有些蒼白的臉。
病房門被推開,一頭白發的老人杵著拐杖,一瘸一拐地走了進來。
老人個子很高,一身半舊不新的軍裝,肩膀上肩章位置是空的,左邊衣襟上別滿了一排排軍功章。
“外公。”黎書青輕輕喊道,語氣裏帶了絲淡淡的無奈。
隻要去公共場合,外公總要把軍功章全部別在衣服上。
無論走到哪,都會是眾人目光追隨的焦點。
戰場上退下來的老軍人,軍隊楷模,人民英雄……
今天……也毫不例外。
趙國慶走得慢,他身後跟著的醫院院長和幾位主任也隻能放慢腳步跟在後邊兒。
“老首長,書青的腿沒事兒,修養幾個月就成。”
院長張越楠不好意思地陪著笑,始終離著趙國慶幾步院。
老爺子年輕時是部隊比武大能手,戰場上殺敵無數,一把子力氣就算到老了也比他一個看病的強。
黎書青是他親自安排去五店子義診,受傷的事他難逃其咎。
站得太近了,萬一老首長心裏不高興,揚起拐杖敲他一下,自己這身板可挨不住。
“大男人受點傷算什麽。”
趙國慶大度地擺了擺手,絲毫沒將寶貝外孫子受傷的事放在心上。
“老首長您體諒我的苦心就太好了,我也是想讓書青檔案好看點,你也知道……”
秦溪又違心地誇了幾句好看之類的話,拿著黃豆進了自家屋子。
李秀蘭還沒完。
站院門口又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了好半天,最終提到吳強盛和人換工作的事。
“我家強盛也不知什麽個想法?好好的非要和人換工作,煤炭廠工資可比紡織廠高十幾塊……”
秦溪一邊挑豆子心裏一邊回。
什麽想法……就是想和對象更近一點唄。
腥風血雨啊腥風血雨……
“三妹,你撿黃豆幹啥?”
領著孩子們散步回來的張鐵柱和柳氏看到秦溪做門口挑揀豆子,好奇問道。
“準備做豆腐。”
兩位老人眼前同時一亮,忙走上來幫秦溪一起挑豆子。
其實壽北市人早些年一直有親戚來了磨豆腐招待的習慣,一碗水豆腐配上自己做的豆瓣醬,那就是道最受歡迎的菜。
隻可惜後來吃大鍋飯,黃豆都算稀罕物,豆腐就更別想做了。
泡好豆子,崔秀霞非常主動地把自家石磨搬出來借給秦溪磨豆子。
“是我婆婆讓拿來的,要不我還不知家裏有這東西。”崔秀霞悄悄告訴秦溪。
豆腐好吃,豆難磨。
古時賣豆腐這行被稱為最辛苦的行業之一,也不是沒道理。
不過現在秦溪家最不缺的就是人。
兩位老人都會做豆腐,就是多年沒做,手有些生疏。
五斤豆子過濾出豆渣出三十斤豆漿。
倒入鍋裏燒開煮沸,到了這一步柳氏就不敢再往下操作,交由秦溪來點豆腐。
左手不停攪拌,右手緩緩倒入化成水的鹵水。
等鍋裏的豆腐出現明顯凝結,就可以用筲箕按壓舀出多餘的水,直至豆腐凝成塊,舀出。
秦溪的動作很快,裝到秦海專門做的豆腐框子裏蓋好,壓上石塊。
“你究竟還有什麽不會做的?”
一直在秦溪家門口看熱鬧的崔秀霞非常真心地感慨道。
怎麽做豆腐這麽難的事到了秦溪手裏就跟掃地一樣簡單,麻溜地和做過千百遍一樣。
秦溪笑了笑。
第二鍋豆漿繼續下鍋。
前世從紅案轉學掌勺的第一門課程,學的就是做豆腐。
紅燒用豆腐,煮湯用豆腐,還有口感不同的各種豆腐,秦溪做過的豆腐不下萬鍋。
她僅憑肌肉記憶,就能準確判斷出豆腐做得老還是嫩。
三鍋豆腐,第一鍋最老,口感綿實,第二鍋稍微嫩一點。
她想實驗兩種不用豆腐做出來的包漿豆腐有什麽差別,至於第三鍋,就是給家裏人吃的水豆腐。
比豆花稍微老那麽點,能用筷子夾起來,但不至於入口就滑下喉嚨。
水豆腐成型,醃製好幾個月的紅油豆瓣醬剁細,熱油一潑。
“你端一碗回去嚐嚐,石磨我明天再用一天,等我買了新的就還你。”
秦溪把蘸料的剩餘調料放到小碗裏,再舀了碗豆花遞給崔秀霞。
就見她咕咚跟著咽了口口水,怕是根本沒聽到秦溪剛才說的話、
“你天天用都沒事,反正放我家也是用來放雜物。”
崔秀霞忙接過碗,目光就黏在那白花花的水豆腐上,鼻腔裏滿是蘸料的香氣。
“趁熱吃。”秦溪又說,倒是沒把崔秀霞的話放在心上。
此時天已經有些黑了下來,上班的人都回得差不多,崔秀霞的公公張有財也下班到家。
跨進門一看,桌上擺著兩道素菜,兒子和婆娘都在沙發上坐著,兒媳婦沒見著。
“快點吃飯,眼看著天都黑了。”
兒子張磊沒動,說等媳婦兒還說得過去,可他一向勤儉節約生怕浪費電的婆娘也坐著沒動就有些奇怪了。
“我說吃飯!”
“等等秀霞,她馬上就回。”
目光一直望著窗外的薛桂芳胡亂應付道。
這可真是奇了怪了,一向看不慣兒媳的老婆子竟然破天荒要等崔秀霞一起回來吃飯。
她倆啥時關係這麽融洽了?
“來了來了,磊子你去舀飯。”
薛桂芬噌地站起來,竟迎出了門。
“媽,是水豆腐,你看這麽大一碗呢!”
崔秀霞樂嗬嗬地把碗遞給婆婆,她捧著蘸料碗跟在後頭。
婆媳倆非常和諧地有說有笑走進屋子。
“捧的……水豆腐?”
“可不是,秦溪點的鹵水豆腐,我可好些年沒吃著了。”
薛桂芳有些激動地噴著口水。
國營菜站裏的豆腐吃到嘴裏一股子石灰水味,張家很少買豆腐來吃。
“秦溪那娃子看著年紀不大,咋啥都會做?”
張有財北方人,祖輩是躲避戰亂逃到的壽北市,口音還是帶了些濃重的北方鼻音。
所以聽起來聲音低沉又粗狂,院裏孩子們都很怕他的大嗓門。
“這我上哪知道,反正秦溪的手那是真巧,以後誰家娶了她才有福氣。”
一家四口圍桌坐下,張有財拿起筷子,四雙筷子同時去夾豆腐。
豆腐軟嫩,舌尖稍微用點力就能抿碎,回味都是豆香。
而這道水豆腐的靈魂,就是那小半碗蘸料。
豆腐過半,蘸料已經見底。
“秀霞,要不你再去要點這個蘸料?就是拌飯都好吃得很。”張磊辣得狂吸氣,嘴角還沾著辣椒皮。
崔秀霞翻了個白眼。
“要吃你自己個兒去要,我可沒那臉,我又不是李嬸子。”
為了要蘸料連張秀芬的冷嘲熱諷都能忍受的李秀蘭:“……”
“這年頭日子雖然好過了點,但也沒到不愁吃喝的地步,你哪好意思上人家門去要。”張有財也板著臉教訓張磊。
他雖然摳門,但拎得清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
“以後你就多跟秦溪學學,學會了咱自己做。”張有財又說。
崔秀霞心裏驚詫,聽話地點點頭。
摳門公婆就因為一碗豆腐轉性,說起來還真是新鮮事。
***
市一院住院部。
窗外香樟樹長得生氣勃勃,縷縷陽光透過窗戶,落到窗邊的病床上。
“三百二十八片葉子。”
黎書青轉過頭,緩緩舒出口氣,黑發之下是張有些蒼白的臉。
病房門被推開,一頭白發的老人杵著拐杖,一瘸一拐地走了進來。
老人個子很高,一身半舊不新的軍裝,肩膀上肩章位置是空的,左邊衣襟上別滿了一排排軍功章。
“外公。”黎書青輕輕喊道,語氣裏帶了絲淡淡的無奈。
隻要去公共場合,外公總要把軍功章全部別在衣服上。
無論走到哪,都會是眾人目光追隨的焦點。
戰場上退下來的老軍人,軍隊楷模,人民英雄……
今天……也毫不例外。
趙國慶走得慢,他身後跟著的醫院院長和幾位主任也隻能放慢腳步跟在後邊兒。
“老首長,書青的腿沒事兒,修養幾個月就成。”
院長張越楠不好意思地陪著笑,始終離著趙國慶幾步院。
老爺子年輕時是部隊比武大能手,戰場上殺敵無數,一把子力氣就算到老了也比他一個看病的強。
黎書青是他親自安排去五店子義診,受傷的事他難逃其咎。
站得太近了,萬一老首長心裏不高興,揚起拐杖敲他一下,自己這身板可挨不住。
“大男人受點傷算什麽。”
趙國慶大度地擺了擺手,絲毫沒將寶貝外孫子受傷的事放在心上。
“老首長您體諒我的苦心就太好了,我也是想讓書青檔案好看點,你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