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節
滿級女配,在線改命[八零] 作者:二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屋裏立刻走出來個中年婦人,一看到是兩人,忙笑著讓兩人進去。
“你們可算來了。”
“路上耽擱了點時間。蘇月笑著,把鍋遞給婦人:“王姐你問問這味兒,王奶奶能不能喝。”
“我瞧瞧。”
王姐打開蓋子,湊近聞了聞,確實是淡淡的一股子藥材味,不苦甚至還被雞湯香壓了過去。
“挺香,就是不知道我媽能不能喝得進去。”
老太太上了年紀跟小孩兒一樣,想吃什麽不想吃什麽喜好非常分明。
前些天因為睡不好去醫院開了些藥,轉身就被老太太偷偷丟到了臭水溝裏。
說是隻有要死的人才吃藥,寧願不睡熬著都不吃。
“那你熱熱給王奶奶送去,我們這就走了。”
“吃了晚飯再走,跑那麽遠怎麽能就這麽走了。”王姐不好意思地趕忙留下兩人。
她其實是季楚夫妻居住招待所那棟樓的房東。
昨天去樓裏打掃房頂正好聽到蘇月正和別人說起睡覺不好,好奇之下就多嘴問了兩句。
而後聊起藥膳的神奇之處,王姐自然就提起了自己婆婆。
劉老太天年輕時在戰場腦袋受了傷,是位受到過國家頒發勳章的功勳護士。
蘇月一聽,非常熱情地表示要送一鍋藥膳來給老太太喝。
推辭不下,才有了今天兩人奔波一路抱著個瓦罐來送湯的事。
“孩子還等我們回家吃飯呢!”
蘇月連連推辭,說什麽都不肯留下來吃飯。
王大姐隻能將兩人送出門,目送兩人走遠之後才把湯端進廚房熱了熱。
熱好的雞湯香味完全蓋過了藥材味。
一鍋子湯色金黃的雞湯被送到了飯桌上。
未免被老太太看出有異,王姐還很細心地把藥材都挑了出去。
雞湯一上桌,老太太鼻尖微動,立刻從收音機裏的抗戰故事轉移到碗裏。
“有藥!”
“沒藥。”王姐有些心虛地放下碗,用勺子舀起塊雞肉:“您看,是雞湯。”
老太太接過勺子,湊近聞了聞。
有些奇怪地偏了偏頭:“還真是雞湯,還挺香。”
雞肉燉得軟爛,就算是牙口不好的劉老太太吃得也很輕鬆,甜滋滋的味道相當合她的口味。
一口氣吃完整碗後,就要了第二碗。
劉老太太的兒子劉建明進屋時,就見老太太剛往湯裏倒米飯。
“媽今晚可吃了兩碗雞肉。”
王姐趕忙跟丈夫分享好消息。
劉建明有些哭笑不得,這股子熟悉味道,不正是中午在報刊亭小吃店裏看到的那鍋藥膳?
飯館老板說是為一個阿姨熬的安神雞湯。
誰能想到……這個老太太就是他媽。
第62章
妻子問起, 他就把今天的事說了說。
“她們想租咱們廠子在楊林區的倉庫,說是要做什麽海鮮市場。”
廠子這幾年效益下降嚴重,隨著電視機和錄音機逐漸出現, 買收音機人越來越少。
劉建明他們廠子裏生產線從五條一減再減, 到如今隻剩兩條。
好些存貨的倉庫自然也空了下來。
秦溪和柳雪花看上的楊林區倉庫早在兩年前就空了下來, 沒人看守連門窗都被人偷了。
按理來說那麽個廢舊倉庫租出去給廠子裏增加點收入是好事。
但廠裏開會,領導班子裏的一些領導老派作風,非說私人開設市場是什麽資本主義作風。
劉建明是中間派, 既不想得罪廠長也不想得
得罪其他領導。
所以下午這場會最後不了了之,討論半天沒得出任何結論。
“我看那馬主任哪是不想賺這個錢,純粹就是想跟廠長反著來幹。”王大姐冷笑。
都快倒閉的一個破廠子,還要搞什麽內部鬥爭,要她看簡直是無藥可救。
不過廠子關乎到劉建明的工作,她自然不能真當笑話看看接過。
“老娘吃完就鬧著還要吃,咱們肯定還得上門找女同誌買藥膳湯, 你說要是得罪了人可怎麽辦……”
劉建明聽得連連點頭, 在一番左右搖擺掙紮中,終於做下決定。
“我明天就跑一趟報刊亭小吃店,先跟秦老板賣個好。”
“馬主任在家就是個慫蛋, 咱們明天跟秦老板說說這事, 讓她做點好吃的送去馬家給他媳婦兒, 這件事保準能成。”
在外耀武揚威的馬主任在家怕媳婦兒得很。
他愛人長得胖吃得好, 聽說他們家工資的一半都進了嘴裏,送點好吃的去這事一準能勸下來。
“成,那明早咱們一起去小吃店, 要是能從秦老板那問到老娘吃的藥膳方子更好。”
夫妻倆商量定後,第二天一早就騎車去了小吃店。
“好久沒進城, 沒想到這裏都發展成這樣了。”
自行車剛到朝霞街口,王大姐就被街上人來人往的景象嚇了跳。
路邊有人走,也有賣各種東西的扁擔籮筐,從路邊一直排到了巷子盡頭。
車子剛到巷口就無法走動了,兩人推著車跟隨人流走得極其緩慢。
“你別看秦老板的小吃店平平常常,這條街能發展得如此繁華,都是多虧她的飯館開在了這。”劉建明低聲感慨。
這些都是從昨天席間廠長的朋友和柳雪花聊天聽來。
一間小飯館帶動了人流量,附近居民來走動的多了,自然就有其他小攤販跟著來。
“那就是秦老板的飯館。”
王大姐順著手指看去,立刻就看到了旁邊的小飯館。
那裏聚集的人比街上還多,排隊的人轉了兩個彎,已經排到丁字路口那邊。
兩人好不容易才抬著自行車去到店門口邊。
剛端著蒸屜放到桌上的柳雪花先瞧見了劉建明,眉眼一彎搶先笑道:“劉主任。”
“這位是秦老板的合作夥伴,柳同誌。”
“竟然是兩位女同誌,了不起!”
“是三個女同誌。”劉建明糾正道,說著走上去好奇地往桌前看了看:“賣什麽呢?怎麽這麽多人!”
當時聽說是三個年輕女同誌要開辦市場,劉建明和愛人同樣的驚訝。
“蟹黃生煎包。”柳雪花笑。
“同誌,這一籠生煎包我都要了。”
“我們排這麽久你你一個人就賣了怎麽行。”
“就是,你全買了後邊的人怎麽辦。”
“我花錢買的,你管我買多少。”
還沒說兩句,排隊的食客就因買多買少的問題發生爭吵,柳雪花轉身,柳眉一橫,直接就嗬斥道:“沒看見牌子寫嗎?一個人最多隻能買十個。”
“我家人多。”
想要全買的男人訕訕的笑了笑,看柳雪花不為所動,隻好退而求其次:“那就來十個吧,再來二十個肉包。”
等男人走了,柳雪花才繼續轉頭跟劉建明兩人說。
“劉主任和嫂子進去坐會兒,秦溪一會就出來了。”
“那我們就先進去等。”
王大姐推著立馬就想說明來意的劉建明走進店裏,在大堂角落裏看到好幾個人都坐在那……剝螃蟹。
其中就有她認識的蘇月。
“蘇同誌。”
王大姐走過去,驚喜地叫了聲。
“王大姐,你怎麽來這了,快來坐快來坐!”
蘇月手裏很忙,隻是抬抬下巴示意身邊的小凳子。
“這麽大的螃蟹?”
盆子裏滿滿一盆子斬成兩半的螃蟹,有人用剪刀剪蟹腳,有人就用勺子刮肉。
六七個人分工明確,連孩子都在用小勺子挖大鉗子裏的肉。
“就這一盆了。”蘇月歎。
聽說昨晚秦家人從五點就開始剝殼,秦溪更是從半夜兩點就已經忙碌開來。
“你們可算來了。”
“路上耽擱了點時間。蘇月笑著,把鍋遞給婦人:“王姐你問問這味兒,王奶奶能不能喝。”
“我瞧瞧。”
王姐打開蓋子,湊近聞了聞,確實是淡淡的一股子藥材味,不苦甚至還被雞湯香壓了過去。
“挺香,就是不知道我媽能不能喝得進去。”
老太太上了年紀跟小孩兒一樣,想吃什麽不想吃什麽喜好非常分明。
前些天因為睡不好去醫院開了些藥,轉身就被老太太偷偷丟到了臭水溝裏。
說是隻有要死的人才吃藥,寧願不睡熬著都不吃。
“那你熱熱給王奶奶送去,我們這就走了。”
“吃了晚飯再走,跑那麽遠怎麽能就這麽走了。”王姐不好意思地趕忙留下兩人。
她其實是季楚夫妻居住招待所那棟樓的房東。
昨天去樓裏打掃房頂正好聽到蘇月正和別人說起睡覺不好,好奇之下就多嘴問了兩句。
而後聊起藥膳的神奇之處,王姐自然就提起了自己婆婆。
劉老太天年輕時在戰場腦袋受了傷,是位受到過國家頒發勳章的功勳護士。
蘇月一聽,非常熱情地表示要送一鍋藥膳來給老太太喝。
推辭不下,才有了今天兩人奔波一路抱著個瓦罐來送湯的事。
“孩子還等我們回家吃飯呢!”
蘇月連連推辭,說什麽都不肯留下來吃飯。
王大姐隻能將兩人送出門,目送兩人走遠之後才把湯端進廚房熱了熱。
熱好的雞湯香味完全蓋過了藥材味。
一鍋子湯色金黃的雞湯被送到了飯桌上。
未免被老太太看出有異,王姐還很細心地把藥材都挑了出去。
雞湯一上桌,老太太鼻尖微動,立刻從收音機裏的抗戰故事轉移到碗裏。
“有藥!”
“沒藥。”王姐有些心虛地放下碗,用勺子舀起塊雞肉:“您看,是雞湯。”
老太太接過勺子,湊近聞了聞。
有些奇怪地偏了偏頭:“還真是雞湯,還挺香。”
雞肉燉得軟爛,就算是牙口不好的劉老太太吃得也很輕鬆,甜滋滋的味道相當合她的口味。
一口氣吃完整碗後,就要了第二碗。
劉老太太的兒子劉建明進屋時,就見老太太剛往湯裏倒米飯。
“媽今晚可吃了兩碗雞肉。”
王姐趕忙跟丈夫分享好消息。
劉建明有些哭笑不得,這股子熟悉味道,不正是中午在報刊亭小吃店裏看到的那鍋藥膳?
飯館老板說是為一個阿姨熬的安神雞湯。
誰能想到……這個老太太就是他媽。
第62章
妻子問起, 他就把今天的事說了說。
“她們想租咱們廠子在楊林區的倉庫,說是要做什麽海鮮市場。”
廠子這幾年效益下降嚴重,隨著電視機和錄音機逐漸出現, 買收音機人越來越少。
劉建明他們廠子裏生產線從五條一減再減, 到如今隻剩兩條。
好些存貨的倉庫自然也空了下來。
秦溪和柳雪花看上的楊林區倉庫早在兩年前就空了下來, 沒人看守連門窗都被人偷了。
按理來說那麽個廢舊倉庫租出去給廠子裏增加點收入是好事。
但廠裏開會,領導班子裏的一些領導老派作風,非說私人開設市場是什麽資本主義作風。
劉建明是中間派, 既不想得罪廠長也不想得
得罪其他領導。
所以下午這場會最後不了了之,討論半天沒得出任何結論。
“我看那馬主任哪是不想賺這個錢,純粹就是想跟廠長反著來幹。”王大姐冷笑。
都快倒閉的一個破廠子,還要搞什麽內部鬥爭,要她看簡直是無藥可救。
不過廠子關乎到劉建明的工作,她自然不能真當笑話看看接過。
“老娘吃完就鬧著還要吃,咱們肯定還得上門找女同誌買藥膳湯, 你說要是得罪了人可怎麽辦……”
劉建明聽得連連點頭, 在一番左右搖擺掙紮中,終於做下決定。
“我明天就跑一趟報刊亭小吃店,先跟秦老板賣個好。”
“馬主任在家就是個慫蛋, 咱們明天跟秦老板說說這事, 讓她做點好吃的送去馬家給他媳婦兒, 這件事保準能成。”
在外耀武揚威的馬主任在家怕媳婦兒得很。
他愛人長得胖吃得好, 聽說他們家工資的一半都進了嘴裏,送點好吃的去這事一準能勸下來。
“成,那明早咱們一起去小吃店, 要是能從秦老板那問到老娘吃的藥膳方子更好。”
夫妻倆商量定後,第二天一早就騎車去了小吃店。
“好久沒進城, 沒想到這裏都發展成這樣了。”
自行車剛到朝霞街口,王大姐就被街上人來人往的景象嚇了跳。
路邊有人走,也有賣各種東西的扁擔籮筐,從路邊一直排到了巷子盡頭。
車子剛到巷口就無法走動了,兩人推著車跟隨人流走得極其緩慢。
“你別看秦老板的小吃店平平常常,這條街能發展得如此繁華,都是多虧她的飯館開在了這。”劉建明低聲感慨。
這些都是從昨天席間廠長的朋友和柳雪花聊天聽來。
一間小飯館帶動了人流量,附近居民來走動的多了,自然就有其他小攤販跟著來。
“那就是秦老板的飯館。”
王大姐順著手指看去,立刻就看到了旁邊的小飯館。
那裏聚集的人比街上還多,排隊的人轉了兩個彎,已經排到丁字路口那邊。
兩人好不容易才抬著自行車去到店門口邊。
剛端著蒸屜放到桌上的柳雪花先瞧見了劉建明,眉眼一彎搶先笑道:“劉主任。”
“這位是秦老板的合作夥伴,柳同誌。”
“竟然是兩位女同誌,了不起!”
“是三個女同誌。”劉建明糾正道,說著走上去好奇地往桌前看了看:“賣什麽呢?怎麽這麽多人!”
當時聽說是三個年輕女同誌要開辦市場,劉建明和愛人同樣的驚訝。
“蟹黃生煎包。”柳雪花笑。
“同誌,這一籠生煎包我都要了。”
“我們排這麽久你你一個人就賣了怎麽行。”
“就是,你全買了後邊的人怎麽辦。”
“我花錢買的,你管我買多少。”
還沒說兩句,排隊的食客就因買多買少的問題發生爭吵,柳雪花轉身,柳眉一橫,直接就嗬斥道:“沒看見牌子寫嗎?一個人最多隻能買十個。”
“我家人多。”
想要全買的男人訕訕的笑了笑,看柳雪花不為所動,隻好退而求其次:“那就來十個吧,再來二十個肉包。”
等男人走了,柳雪花才繼續轉頭跟劉建明兩人說。
“劉主任和嫂子進去坐會兒,秦溪一會就出來了。”
“那我們就先進去等。”
王大姐推著立馬就想說明來意的劉建明走進店裏,在大堂角落裏看到好幾個人都坐在那……剝螃蟹。
其中就有她認識的蘇月。
“蘇同誌。”
王大姐走過去,驚喜地叫了聲。
“王大姐,你怎麽來這了,快來坐快來坐!”
蘇月手裏很忙,隻是抬抬下巴示意身邊的小凳子。
“這麽大的螃蟹?”
盆子裏滿滿一盆子斬成兩半的螃蟹,有人用剪刀剪蟹腳,有人就用勺子刮肉。
六七個人分工明確,連孩子都在用小勺子挖大鉗子裏的肉。
“就這一盆了。”蘇月歎。
聽說昨晚秦家人從五點就開始剝殼,秦溪更是從半夜兩點就已經忙碌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