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節
我出生那年,百鬼夜行 作者:興安嶺老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抬手捋了把下巴上的胡須,張寒山神秘兮兮道:“不愧是昆侖先生,就連我們龍虎山如此核心的機密都掌握了。我也不瞞著,我確實是知道神墓的存在,而起神墓是我們龍虎山的禁地!”
我溫和地笑著說:“張掌教,說說這個神墓吧,我們馬上就要去那裏了。”
張寒山猶豫著說:“我們龍虎山掌門教規第一條,不提神墓,讓我說出來這個秘密,有點為難啊。”
我說:“規矩是人定的,不是張掌教不說,這個秘密就一定會永世封存的。封神派在拍賣會上能拿出張道陵的《封神之秘》,你覺得他們封神派不知道這些訊息?”
陳三兩雖大大咧咧,但智慧還是有的,立刻附和道:“就是,張老頭,封神派那個白丫頭這明擺著騎到你們龍虎山頭上拉屎了啊,你還不打算反擊,還要靜悄悄地把那坨屎給吃了?”
我一陣惡寒,這陳三兩也夠粗俗的,哪裏有半點掌門形象,不過比喻倒是很貼切。
張寒山歎了口氣,道:“罷了,事到如今,玄門早就不是曾經的玄門,龍虎山也早就不是當年的龍虎山了。這秘密壓了我們龍虎山數千年了,今日我就公開了!”
我們所有人都豎起了耳朵,接下來要聽到的秘密,關乎封神,關乎黃河神宮,甚至可能關乎那我一直求而不知的玄門浩劫。
張寒山喝了口茶壓壓驚,然後才說:“張道陵老祖乃道門奇人,生於東漢,他得老子真傳,修於龍虎山,曾練出龍虎丹,引天雷滾滾。老祖潛心修道,熟諳天機道、人間道、地脈道三大奇學。他道名遠揚,當時的皇帝曾三招其為帝師而不得。饒是如此,後世曆代天子依舊奉其為永世天師。唐玄宗天寶七年,冊贈為“太師”。禧宗中和四年,封為“三天扶教大法師”。宋徽宗大觀二年,冊贈“正一靖應真君”,理宗加封“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正一靖應顯佑真君”。元成宗加封“正一衝玄神化靜應顯佑真君”。明崇禎皇帝加贈“六合無窮高明上帝”。道教稱祖天師、泰玄上相、大聖降魔護道天尊。”
說到這些的時候,張寒山眼中滿是狂熱,充滿了崇拜。
這也正常,畢竟這不是吹牛逼,而是真正的史料記載,張道陵對道門來說可以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來形容了,地位僅次於著有《道德經》的老子。
牛逼吹完了,張寒山才步入正題,說:“老祖並未入廟堂,卻被後世諸多皇帝如此禮遇,你們知道為什麽嗎?”
到了關鍵時刻,張寒山居然賣關子,陳三兩翻了個白眼,忍不住道:“張老頭,你他娘的給老子快點說。”
張寒山道:“人皇,因為天子都想做人皇,而張道陵老祖知道人皇的秘密。”
第302章 道陵
張道陵知道人皇的秘密,聽到這我耳朵徹底豎了起來。
說實話,對我來說,人皇到底是什麽真的一無所知,在我心中的好奇程度,他是與玄門浩劫平起平坐的存在。
而張寒山一旦打開了話匣子,也沒再有任何的停留,這些東西似乎壓在他們龍虎山頭上太久了,要不是礙於教規,他也恨不得一吐為快。
張道陵出生於東漢光武年間,光武帝乃漢高祖劉邦九世玄孫,而劉邦與項羽的楚漢之爭在曆史上絕對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楚漢之爭也是秦朝滅亡緊隨其後的事情,所以光武年間雖天下太平,但也在民間流傳著諸多秦王嬴政的傳說,諸如秦始皇求長生之道,諸如祖龍建各路陰兵攻打黃河鬼兵。
張道陵就是在這個背景下降世的,那時候世上各路玄門大大小小,但幾乎都是山野之道,難登大雅之堂。
這也正常,畢竟真正的玄門秘術都被遠古先賢代進白骨塚封存了,世上流傳的風水秘術本就不多,更何況秦始皇當年也將極大一部分玄門典籍給焚燒毀滅了。
但張道陵卻為奇人,他就像是天生為玄門而生一般,他醉心道門,打小就堅信道家乃人間正道,哪怕那時候道家並不興盛,他也始終相信不是不盛,而是沒人傳道。
於是他醉心道門,傾心研究黃老之術,他當真天賦驚人,隨著他的研究,他發現世間以《周易》為尊,衍生陰陽五行八卦之術,但《周易》乃後天八卦,就算他修到終點,也隻是凡人,無法成就真正的通天之力。
在他五十五歲的時候,已經有著一身不凡道行,聲名在外,當時的天子漢和帝賜為太傅,又封其為冀縣侯,三次下詔讓其輔助。但都被他拒絕了,他說:“人生在世,不過百歲,光陰荏苒,轉瞬即逝。父母隆恩、妻妾厚愛,也隨時而消失。君臣之恩,誰見長久?請轉告聖上,隻要清心寡欲,無為而治,天下自然大定,要我何用?我誌在青山中!”
自此之後,張道陵就徹底離開俗世,一心求道去了。
其實這是他和俗世的正式道別,當時他已經悟出了道家真諦,要斬斷世俗情愫,放下才能得道。
也許是他真的有登天之資,有可能當時的玄門真的需要一個扛旗的大能,張道陵在走遍名山仙跡侯,總算遇到了他的機緣。
在昆侖山上,他進入了白骨塚。
在白骨塚內,他見到了遠古先賢的枯骨,也見到了世間失傳的三千術法。
他的天賦遠超曾經任何一個入白骨塚的風水師,他對這裏的玄術進行歸納總結,發現《周易》卻為後天八卦,真正的玄門綱領應該是先天八卦《連山》、《歸藏》,加上後天《周易》,方為真正的玄學綱領。
他滿意而歸,出白骨塚後,以龍虎山為道教祖庭,創正一道,以自已對玄學的歸納總結,開始傳道。
他在龍虎後山種了一顆鐵樹,笑言:“鐵樹開花日,肉身成神時。”
其實當時世上雖流傳神人一說,但縱觀曆史,都多少年沒記載過修道成仙之人了,所以哪怕是張道陵說了這句話,弟子們也抱有懷疑態度。
然而,在張道陵九十九歲那年,他的親傳弟子張衡去後山找他,卻發現其並不在山中。
張衡就欲尋找,猛然發現張道陵種下的那顆鐵樹,竟然真的開了一朵紅花。
張衡大喜,師傅真的成神而去了!
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張道陵那天修《連山》、《歸藏》、《周易》,又將三教通融,突破了百層氣機。
突破百層氣機後,他耳目清明,在體內丹田練出元嬰,感受著世間浩然氣,他感覺自已就是世間真神。
可是自已明明突破了風水師極限,為何還在人世,而未登天而去?
剛升起這個念頭,張道陵耳邊突然響起一道聲音:“若要成神,且隨我來。”
張道陵立刻腳踏玄氣,循聲而去,竟來到了黃河之上。
他發現這裏有結界,但以他的道行,自然隨手破了結界,下了黃河,見到了一座巍峨宮殿。
這宮殿大氣磅礴,宛若來自仙界,他直接踏步而入,以為這是成神之路。
但一踏進去,他看到了無數蛻了皮的屍體在原地坐化。
與此同時,他耳邊又響起一道聲音:“放下即為得道,肉身不滅,神魂不醒。”
很顯然,這宛若天神的聲音是在提醒他,所謂成神不是白日飛升,而是要元神出竅,以魂成神。
張道陵原地坐下,感受著這裏遠超外界的浩然靈氣,就欲元神出竅。
然而就在這時,張道陵突然感覺四周有無數雙眼睛,這些眼睛正貪婪地看著自已。
他猛然睜開眼,卻沒看到那些所謂的眼睛,但他感覺這些眼睛真的存在,而且這些眼睛是血色的,不像是善類。
張道陵什麽人,他可是靠自已悟道,能得到白骨塚內先賢認可的玄門天才,是開宗立派的道門大拿,心性自然遠超常人。
他雖欲成神,但並無貪欲,他當即覺得這黃河神宮古怪,不能輕易按照那聲音去做。
固守心神,張道陵將自已的所見所知在腦中一一回顧,他想到了白骨塚內被先賢們合力封存的玄門秘術,他想到了祖龍建萬千陰兵攻打黃河。
這一刻他猛然睜開了眼,不得了,黃河神宮絕非正道,這裏一定蘊藏著天大的陰謀。
就在這時,也不知道是幻覺,還是曾經發生在這裏的戰鬥留下的磁場,他耳邊突然聽到了一道道喊殺聲。
殺聲震天,感覺自已就好似置身於硝煙彌漫的戰場中。
“殺!隨朕殺掉這些邪祟,祖龍不死,人道永存!”
“殺!”
“殺!”
這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聲音,追隨者萬千,不懼生死,隻為天下太平。
生為帝王,死為鬼雄。
張道陵暗暗心驚,他想到了秦始皇四十多歲就身死,想到了秦始皇打造了萬千陰兵。
他深知此事絕不簡單,自已雖悟了道,雖破了風水師的極限氣機,但他對這個世界,對玄門的了解還是不夠。
隱隱間,張道陵覺得自已可能錯了,也許他就不該讓風水師在玄門大放異彩。
於是他立刻放棄了成神的念頭,直接退出了黃河神宮。
離開黃河,他第一時間去了白骨塚,他要弄清楚這一切到底是怎麽回事。
第303章 假設
再一次來到白骨塚,張道陵直接跪在了那些四腳棺材前,對著無數先賢枯骨鄭重下跪。
“罪人張道陵前來謝罪,望先賢們指點迷津,給道陵一個贖罪的機會。”張道陵將頭貼在地上,說道。
不得不說,張道陵當真是奇人,按理說他完成了突破極限的壯舉,開山立派,怎麽就有罪呢?
換做其他人,早就狂到沒邊了,但他卻從黃河神宮裏悟出了新的天地,認為自已有罪。
腦袋一直埋在地上,道心虔誠。
就這樣跪了足足七天七夜,張道陵依舊不放棄,似乎可以跪到天荒地老。
就在這時,耳邊突然傳來一道歎息之聲,很快又是一道歎息,歎息聲四起。
這些生前可能都是傲立天地間的玄門大佬,此時竟然齊刷刷地發出道道歎息。
“誒,道陵,你沒罪,你為玄門謀未來,為天下護蒼生,你何罪之有?”枯骨內一道幽深的聲音問道。
張道陵道:“玄門沒有未來,世間無神,方為天下太平。”
“咦。”一道驚詫聲響起。
顯然,張道陵的見識超乎了他們的意料,張道陵真是一個道心長存之人。
“誒,本不該是這樣,奈何我們技不如人,隻能選擇封存玄門未來。不是玄門不該有未來,是沒人可以掌控未來。”那具枯骨再次說了句很有哲理的話。
張道陵說:“受道於天,天必取之。得道於天,必將還之。天道在上,人道在下。人道當立,不取於天。人若自助,人定勝天!”
刷!
當張道陵說下這句話,那些先賢枯骨猛然從四腳棺材上站起,燃燒起雄渾戰意。
很快,他們又齊刷刷地合腿而坐,雙手合十。
一道道奪目金光從枯骨身上照出,看起來宛若神明。
“道友們,嬴政雖敗,但也爭取了足夠時間。你們可願與我放手一搏,再立人皇?”那道幽深的聲音問道。
刷!
無數金光合在一起,匯成一團白芒,白芒宛若一顆微型太陽,融盡一切。
最終,這團白芒越聚越小,化作了一顆雞蛋大小的白色玉石。
張道陵一手接過玉石,玄氣濤濤,能量驚人。
此石集遠古先賢的通天之力,賦予了非天之氣,乃真正的人皇氣運。
得此氣運者,玄氣自從,不受於天。
張道陵敬畏道:“道陵定不辱使命,興人道,立人皇,還玄門一個未來,誅盡天邪。”
說完,張道陵就離開了白骨塚。
離開後,張道陵直接回到了龍虎山。
我溫和地笑著說:“張掌教,說說這個神墓吧,我們馬上就要去那裏了。”
張寒山猶豫著說:“我們龍虎山掌門教規第一條,不提神墓,讓我說出來這個秘密,有點為難啊。”
我說:“規矩是人定的,不是張掌教不說,這個秘密就一定會永世封存的。封神派在拍賣會上能拿出張道陵的《封神之秘》,你覺得他們封神派不知道這些訊息?”
陳三兩雖大大咧咧,但智慧還是有的,立刻附和道:“就是,張老頭,封神派那個白丫頭這明擺著騎到你們龍虎山頭上拉屎了啊,你還不打算反擊,還要靜悄悄地把那坨屎給吃了?”
我一陣惡寒,這陳三兩也夠粗俗的,哪裏有半點掌門形象,不過比喻倒是很貼切。
張寒山歎了口氣,道:“罷了,事到如今,玄門早就不是曾經的玄門,龍虎山也早就不是當年的龍虎山了。這秘密壓了我們龍虎山數千年了,今日我就公開了!”
我們所有人都豎起了耳朵,接下來要聽到的秘密,關乎封神,關乎黃河神宮,甚至可能關乎那我一直求而不知的玄門浩劫。
張寒山喝了口茶壓壓驚,然後才說:“張道陵老祖乃道門奇人,生於東漢,他得老子真傳,修於龍虎山,曾練出龍虎丹,引天雷滾滾。老祖潛心修道,熟諳天機道、人間道、地脈道三大奇學。他道名遠揚,當時的皇帝曾三招其為帝師而不得。饒是如此,後世曆代天子依舊奉其為永世天師。唐玄宗天寶七年,冊贈為“太師”。禧宗中和四年,封為“三天扶教大法師”。宋徽宗大觀二年,冊贈“正一靖應真君”,理宗加封“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正一靖應顯佑真君”。元成宗加封“正一衝玄神化靜應顯佑真君”。明崇禎皇帝加贈“六合無窮高明上帝”。道教稱祖天師、泰玄上相、大聖降魔護道天尊。”
說到這些的時候,張寒山眼中滿是狂熱,充滿了崇拜。
這也正常,畢竟這不是吹牛逼,而是真正的史料記載,張道陵對道門來說可以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來形容了,地位僅次於著有《道德經》的老子。
牛逼吹完了,張寒山才步入正題,說:“老祖並未入廟堂,卻被後世諸多皇帝如此禮遇,你們知道為什麽嗎?”
到了關鍵時刻,張寒山居然賣關子,陳三兩翻了個白眼,忍不住道:“張老頭,你他娘的給老子快點說。”
張寒山道:“人皇,因為天子都想做人皇,而張道陵老祖知道人皇的秘密。”
第302章 道陵
張道陵知道人皇的秘密,聽到這我耳朵徹底豎了起來。
說實話,對我來說,人皇到底是什麽真的一無所知,在我心中的好奇程度,他是與玄門浩劫平起平坐的存在。
而張寒山一旦打開了話匣子,也沒再有任何的停留,這些東西似乎壓在他們龍虎山頭上太久了,要不是礙於教規,他也恨不得一吐為快。
張道陵出生於東漢光武年間,光武帝乃漢高祖劉邦九世玄孫,而劉邦與項羽的楚漢之爭在曆史上絕對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楚漢之爭也是秦朝滅亡緊隨其後的事情,所以光武年間雖天下太平,但也在民間流傳著諸多秦王嬴政的傳說,諸如秦始皇求長生之道,諸如祖龍建各路陰兵攻打黃河鬼兵。
張道陵就是在這個背景下降世的,那時候世上各路玄門大大小小,但幾乎都是山野之道,難登大雅之堂。
這也正常,畢竟真正的玄門秘術都被遠古先賢代進白骨塚封存了,世上流傳的風水秘術本就不多,更何況秦始皇當年也將極大一部分玄門典籍給焚燒毀滅了。
但張道陵卻為奇人,他就像是天生為玄門而生一般,他醉心道門,打小就堅信道家乃人間正道,哪怕那時候道家並不興盛,他也始終相信不是不盛,而是沒人傳道。
於是他醉心道門,傾心研究黃老之術,他當真天賦驚人,隨著他的研究,他發現世間以《周易》為尊,衍生陰陽五行八卦之術,但《周易》乃後天八卦,就算他修到終點,也隻是凡人,無法成就真正的通天之力。
在他五十五歲的時候,已經有著一身不凡道行,聲名在外,當時的天子漢和帝賜為太傅,又封其為冀縣侯,三次下詔讓其輔助。但都被他拒絕了,他說:“人生在世,不過百歲,光陰荏苒,轉瞬即逝。父母隆恩、妻妾厚愛,也隨時而消失。君臣之恩,誰見長久?請轉告聖上,隻要清心寡欲,無為而治,天下自然大定,要我何用?我誌在青山中!”
自此之後,張道陵就徹底離開俗世,一心求道去了。
其實這是他和俗世的正式道別,當時他已經悟出了道家真諦,要斬斷世俗情愫,放下才能得道。
也許是他真的有登天之資,有可能當時的玄門真的需要一個扛旗的大能,張道陵在走遍名山仙跡侯,總算遇到了他的機緣。
在昆侖山上,他進入了白骨塚。
在白骨塚內,他見到了遠古先賢的枯骨,也見到了世間失傳的三千術法。
他的天賦遠超曾經任何一個入白骨塚的風水師,他對這裏的玄術進行歸納總結,發現《周易》卻為後天八卦,真正的玄門綱領應該是先天八卦《連山》、《歸藏》,加上後天《周易》,方為真正的玄學綱領。
他滿意而歸,出白骨塚後,以龍虎山為道教祖庭,創正一道,以自已對玄學的歸納總結,開始傳道。
他在龍虎後山種了一顆鐵樹,笑言:“鐵樹開花日,肉身成神時。”
其實當時世上雖流傳神人一說,但縱觀曆史,都多少年沒記載過修道成仙之人了,所以哪怕是張道陵說了這句話,弟子們也抱有懷疑態度。
然而,在張道陵九十九歲那年,他的親傳弟子張衡去後山找他,卻發現其並不在山中。
張衡就欲尋找,猛然發現張道陵種下的那顆鐵樹,竟然真的開了一朵紅花。
張衡大喜,師傅真的成神而去了!
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張道陵那天修《連山》、《歸藏》、《周易》,又將三教通融,突破了百層氣機。
突破百層氣機後,他耳目清明,在體內丹田練出元嬰,感受著世間浩然氣,他感覺自已就是世間真神。
可是自已明明突破了風水師極限,為何還在人世,而未登天而去?
剛升起這個念頭,張道陵耳邊突然響起一道聲音:“若要成神,且隨我來。”
張道陵立刻腳踏玄氣,循聲而去,竟來到了黃河之上。
他發現這裏有結界,但以他的道行,自然隨手破了結界,下了黃河,見到了一座巍峨宮殿。
這宮殿大氣磅礴,宛若來自仙界,他直接踏步而入,以為這是成神之路。
但一踏進去,他看到了無數蛻了皮的屍體在原地坐化。
與此同時,他耳邊又響起一道聲音:“放下即為得道,肉身不滅,神魂不醒。”
很顯然,這宛若天神的聲音是在提醒他,所謂成神不是白日飛升,而是要元神出竅,以魂成神。
張道陵原地坐下,感受著這裏遠超外界的浩然靈氣,就欲元神出竅。
然而就在這時,張道陵突然感覺四周有無數雙眼睛,這些眼睛正貪婪地看著自已。
他猛然睜開眼,卻沒看到那些所謂的眼睛,但他感覺這些眼睛真的存在,而且這些眼睛是血色的,不像是善類。
張道陵什麽人,他可是靠自已悟道,能得到白骨塚內先賢認可的玄門天才,是開宗立派的道門大拿,心性自然遠超常人。
他雖欲成神,但並無貪欲,他當即覺得這黃河神宮古怪,不能輕易按照那聲音去做。
固守心神,張道陵將自已的所見所知在腦中一一回顧,他想到了白骨塚內被先賢們合力封存的玄門秘術,他想到了祖龍建萬千陰兵攻打黃河。
這一刻他猛然睜開了眼,不得了,黃河神宮絕非正道,這裏一定蘊藏著天大的陰謀。
就在這時,也不知道是幻覺,還是曾經發生在這裏的戰鬥留下的磁場,他耳邊突然聽到了一道道喊殺聲。
殺聲震天,感覺自已就好似置身於硝煙彌漫的戰場中。
“殺!隨朕殺掉這些邪祟,祖龍不死,人道永存!”
“殺!”
“殺!”
這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聲音,追隨者萬千,不懼生死,隻為天下太平。
生為帝王,死為鬼雄。
張道陵暗暗心驚,他想到了秦始皇四十多歲就身死,想到了秦始皇打造了萬千陰兵。
他深知此事絕不簡單,自已雖悟了道,雖破了風水師的極限氣機,但他對這個世界,對玄門的了解還是不夠。
隱隱間,張道陵覺得自已可能錯了,也許他就不該讓風水師在玄門大放異彩。
於是他立刻放棄了成神的念頭,直接退出了黃河神宮。
離開黃河,他第一時間去了白骨塚,他要弄清楚這一切到底是怎麽回事。
第303章 假設
再一次來到白骨塚,張道陵直接跪在了那些四腳棺材前,對著無數先賢枯骨鄭重下跪。
“罪人張道陵前來謝罪,望先賢們指點迷津,給道陵一個贖罪的機會。”張道陵將頭貼在地上,說道。
不得不說,張道陵當真是奇人,按理說他完成了突破極限的壯舉,開山立派,怎麽就有罪呢?
換做其他人,早就狂到沒邊了,但他卻從黃河神宮裏悟出了新的天地,認為自已有罪。
腦袋一直埋在地上,道心虔誠。
就這樣跪了足足七天七夜,張道陵依舊不放棄,似乎可以跪到天荒地老。
就在這時,耳邊突然傳來一道歎息之聲,很快又是一道歎息,歎息聲四起。
這些生前可能都是傲立天地間的玄門大佬,此時竟然齊刷刷地發出道道歎息。
“誒,道陵,你沒罪,你為玄門謀未來,為天下護蒼生,你何罪之有?”枯骨內一道幽深的聲音問道。
張道陵道:“玄門沒有未來,世間無神,方為天下太平。”
“咦。”一道驚詫聲響起。
顯然,張道陵的見識超乎了他們的意料,張道陵真是一個道心長存之人。
“誒,本不該是這樣,奈何我們技不如人,隻能選擇封存玄門未來。不是玄門不該有未來,是沒人可以掌控未來。”那具枯骨再次說了句很有哲理的話。
張道陵說:“受道於天,天必取之。得道於天,必將還之。天道在上,人道在下。人道當立,不取於天。人若自助,人定勝天!”
刷!
當張道陵說下這句話,那些先賢枯骨猛然從四腳棺材上站起,燃燒起雄渾戰意。
很快,他們又齊刷刷地合腿而坐,雙手合十。
一道道奪目金光從枯骨身上照出,看起來宛若神明。
“道友們,嬴政雖敗,但也爭取了足夠時間。你們可願與我放手一搏,再立人皇?”那道幽深的聲音問道。
刷!
無數金光合在一起,匯成一團白芒,白芒宛若一顆微型太陽,融盡一切。
最終,這團白芒越聚越小,化作了一顆雞蛋大小的白色玉石。
張道陵一手接過玉石,玄氣濤濤,能量驚人。
此石集遠古先賢的通天之力,賦予了非天之氣,乃真正的人皇氣運。
得此氣運者,玄氣自從,不受於天。
張道陵敬畏道:“道陵定不辱使命,興人道,立人皇,還玄門一個未來,誅盡天邪。”
說完,張道陵就離開了白骨塚。
離開後,張道陵直接回到了龍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