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節
重生六零年代,萌娃有空間 作者:滿懷一個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女人看了陳永峰一眼,沒說什麽,收起錢認真數了數,又補扔出來一張票。
陳永峰拿好三張票,他們轉身往外走。
“不知道哪家有錢人的少爺小姐,有錢沒地方花了,真是。”
她嘀嘀咕咕的聲音,飄進三個人的耳朵裏麵,三個人沒有一個人在意售票員的絮叨。
出了門,那汽車就在外麵等著了。車窗跟車門全部都大大地敞開著,司機靠在車門外麵,嘴上叼著一隻直卷的煙卷。
陳永峰的上車票,他看了一眼,撕掉上麵的副券,“三個人,到省城,終點站你們往後坐。”
三個人上了車,車上已經稀稀拉拉地落座了一些人,六七個人。但是他們都坐在車的前半部,應該都是中途站點下車的人。
他們一上車,就吸引了車上其他人的注意力,三個半大孩子,男孩帥女孩美,也不知道是哪家燒了高香了生出來這樣三個孩子,尤其是其中這個女孩子,水靈極了。
兄妹三個迎著別人的目光,往後走,來到最後麵橫排,這樣他們可以並排坐在一起。
最後排的窗戶,費了一些力,才被打開,打開的時候窗沿飛起陣陣灰塵,座位上麵的座位布套,也早就已經看不出來原本的顏色,油漬麻花地泛著光。
不光陳默皺眉,第一次坐這種車的陳永峰也皺眉。“我就知道你們倆受不了,我早有準備。”
邵錦成從自己背著的包裏,找出一大塊布,鋪在座位上,“行了,坐吧。”
他們兩個並不是有錢就矯情了,即便以前很窮很窮,杜柄芳還沒去世的時候,家裏也一直被收拾得幹幹淨淨的。陳永峰被媽媽養成的習慣就是,再窮再苦也不可以懶,不可以自己糟蹋自己過邋遢日子。
陳默被安排在靠窗的位置,一會兒方便她看外麵的景色。
車子又到了十幾分鍾,終於到了發車的時間。車上大概有一半的上座率。怪不得都說,國營交通肯定都得國家補貼的,想盈利很難。
晃晃悠悠的車子出發了,駛出永紅縣之後,車子開上國道,這一段國道並沒有一直修到省城,後麵還是要開一段土石路的。
但是路兩邊自然的景色,美不勝收。在東北還沒有完全工業化的現在,這裏還是農業區糧倉,能規劃的土地,都規劃到了生產隊之下,附近的小村子,小屯子,負責種植著這些地。
馬上九月了,糧食一半黃一半綠,倒也好看。陳默趴在窗框上,九月的風卷過麥浪之後,再吹到她的臉頰上,癢癢的,陽光照著也暖暖的。
汽車發動機的聲音,像是和諧的催眠曲,不多一會兒,陳默的眼皮就開始打架了,她從窗子處縮回腦袋,坐在座位上,靠著哥哥的胳膊,閉上眼睛,很快地陷入了睡眠。
第382章 奉天
車子一路上,並沒有什麽特定的站點,主打的就是一個便利,有人招手就停,有人要下車也停。這樣一路走走停停,到了省城都下午了。
這個省城,他們已經來了多次了,並沒有什麽新鮮感。所以也不多做停留,陳默錯過了一路上百分之七十的風景,睡眼惺忪地被抱起來,從一個汽車,轉移到另一個汽車上。
這是省城去往另一個省城的車,再下車就是沈陽了。
睡了一路的陳默並沒有覺得遺憾,反正,永紅縣黃子屯的風景,就算再漂亮,也沒什麽好記得的。
“默默,再堅持一下,等晚上咱們到了沈陽,就住店讓你好好休息一下。然後就不用再坐顛來顛去的汽車了,就可以坐大火車了,大火車超級穩,一點都不顛人。”
“好誒!我可以坐火車了!”陳默上一世這一世都從來沒有坐過火車呢,她是真的打心眼裏麵開心期待。
這一次,陳永峰坐在了窗邊的位置。這趟車的乘客明顯比上午坐的那趟多人了些,陸續有人往他們兄妹這邊看過來。
同時出現三個俊男美女的組合,確實到哪裏都很吸引人的目光,在後世也是如此。
陳永峰把他一直隨身背著的包,抱在懷裏,手一直有一下沒一下地輕輕拍著包。陳默把大哥的動作看在眼裏,她知道,那包裏麵是媽媽的骨灰。他們要離開之前,去縣裏火葬場祭骨室請回來的,媽媽的骨灰,哥哥負責背在身上的。
三個人依然是坐在最後排的,睡夠了的陳默肚子開始餓了,她從自己背的包裏麵掏出包子,大哥一個二哥一個自己一個,開始啃包子。
長時間坐這種汽車,確實是很熬人的一件事,如果陳默沒有三十歲的靈魂的話,她是絕對在半路就要鬧了。
咬牙堅持著,窗戶外麵的山漸漸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
這種一眼看得到頭的平原景色,也是陳默第一次親眼所見。
平時在空間裏麵也是看得見的,不過空間是小平原,在‘小平原’的盡頭是混沌的空間,所以對於眼前現實中的東北平原,還是讓她震驚與欣喜的。
四周沒有了山,是與黃子屯附近完全截然不同的景色,這讓陳默覺得自己終於逃離,獲得了新生。
她把第二個包子的最後一口,塞進嘴巴裏麵,鼓鼓囊囊地嚼著,然後探著身子,整個人壓在大哥的包上。窗外夕陽正在跌落地平線,她也輕輕摸了摸背包裏的盒子,“媽媽快點看,太陽落到地平線下麵去了,好漂亮!大哥,你也看,我們跟媽媽都是第一次看。”
陳永峰懷裏,同時抱著媽媽與妹妹,看著車窗外,鹹蛋黃一樣的太陽,散發著最後光芒,正在往地平線之下跌落。
此刻,他們一家三口在這個車上,好像真的有團聚在一起,一起看著這景色,奔向未來的新生。餘暉映照著大地,陳永峰與陳默的臉上,也都是紅色的光芒。
邵錦成在旁邊,默默地看著兄妹兩個與他們母親的親密時間,他一直沒說話,吃著包子。
十分鍾之後,太陽徹底消失不見了,大地變得昏暗起來。
夜風漸涼,車上的窗戶都陸續關小了,都隻留著一絲縫來透氣。
車內沒有開燈,隻有車的大燈照亮著前麵的路。
長時間坐車趕路的人們,都露出了疲倦之色,有的人抬頭靠在椅背上,張著大嘴,大車呼嚕,睡得正香。有的人被暈車困擾,已經難受了幾小時,在如此昏暗夜色之下,都能看出來麵色慘白,嘴唇都失了顏色。
下午睡了一覺的陳默,已經不困,眼睛睜得大大地看著外麵。
直到遠處地平線上,出現了一頭匍匐著的怪獸,那怪獸仿佛渾身都長著亮亮的眼睛,全身忽閃忽閃的,在黑洞洞的宇宙蒼穹之下,顯得有些嚇人。
邵錦成低低的聲音從頭頂傳來,“默默,永峰,沈陽到了。”
兩個人都有點疲憊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地平線上的那龐然大物,原來是書籍中的奉天城,也就是現在的沈陽。
這個城市從1930年開始,就已經在開始發展重工業,比如鋼鐵,比如機械製造。新中國成立後,從1950年開始發展軍工業。所以在城市建設方麵,已經很是成熟。
沈陽城的首次通電,可以追溯到1906年。而1953年,國家啟動第一個五年計劃,沈陽城在50年代末,就率先開通了民用電,建成了成熟的電網。
當然,不是所有的市民都用得起電的,城內還有一部分居民在用蠟燭與煤油爐,這個城市還沒有實現‘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這個夢想。
但是這並不妨礙,從遠處看,這個城市體現出來的‘燈火通明’。
對於他們這些來自沒有電的落後地區的人來說,一拉牆上的線,就會有發光的燈,是多麽幸福的一件事。
汽車緩緩行駛著,離那匍匐著的巨獸越來越近,最後靠近到它身邊,駛進了它的身體裏。
天色已經這麽晚了,市府廣場上依然還亮著燈,有成群結隊的市民在那裏遛彎聊天,陳默看著車窗外,她甚至想記住車窗外每一個人的臉。
車子順著主幹道,一直往南,道路很是暢通,二十分鍾左右,就到了沈陽站。
汽車站就在火車站的對麵,汽車開進汽車站裏麵,司機停下車,打開門,“沈陽到了啊,終點站了。”
車上最後的乘客,拿起自己的行李紛紛下車。
三個人也各自背上包包,起身下車。
當雙腿落到地麵的那一刻,陳默沒站住一個趔趄,坐車坐久了,腿都有點軟了,她偷偷快速喝了一滴靈液。
兩個哥哥一左一右,緊緊拉著陳默的走,走出汽車站。
路對麵就是火車站了,沈陽站三個大字被燈照得亮亮的,建築上有一個大大的鍾表,顯示著此時的時間,晚上八點三十四分。
火車站中央及兩翼有穹頂,紅磚為牆,線腳、門窗框、牆角等用白石砌成,紅白相間,色彩明快。
這建築雖好看,但有滿滿日式風格,這確實是以前日本鬼子修建的車站,以前名字叫奉天驛,1946年改名叫沈陽南站,1950年改名叫沈陽站。
眼前這好看的火車站建築,已經有六十年曆史了,它矗立在這裏,看著戰火紛飛,時間流逝。
兄妹三人站在站前看了好一會兒,邵錦成開口,“明天,咱們就從這裏坐火車去北京了。”
第383章 油炸電線杆
“二哥,沈陽都這麽大這麽好,那北京城是不是更大,更好了,晚上到處都是燈火通明的?”
邵錦成笑笑,“到時候默默自己看就知道了。”
陳默轉頭扯了扯陳永峰的手,“大哥,你以後看書不用點煤油燈了,到那邊肯定每個人都有電用了。”
“對,終於可以不用被煤油的煙熏眼睛了。”
陳永峰說著話,眼睛卻被路邊的黑色電線杆吸引。電線杆上麵掛著牌子,寫著編號,顏色卻是黑色。
邵錦成看陳永峰研究那電線杆,給他解釋,“這是油炸電線杆。”
“油炸電線杆?能吃嗎?”陳默知道油炸電線杆是什麽,但是她故意接話問。
“默默,油炸電線杆,不是你想的那種。它不是用我們吃的那種油炸的,而是用柏油,木頭電線杆整個浸泡在柏油裏麵,浸泡透,然後用來做電線杆,結實得很,百年不腐。”
陳永峰點點頭,“怪不得,這電線杆都是黑色的。”
“對,因為浸透了柏油,所以烏漆嘛黑的。還帶了編號。”
(這種油炸電線杆,在2023年的沈陽街道,依然在某些地方少量可見,它們身上還有當年的編號。並不是作為古董保存,而是依然還在使用中。時間與事實證明了,這種電線杆確實可以百年不腐。)
已經將近九點,大城市的好處就在於,它是有夜生活的,這一點在六十年代的沈陽就體現出來了。沈陽站旁邊的國營餐館還開著,他們三個人背著包,很默契地往國營飯店走去。
太晚了,食材都賣得差不多了,隻剩下叉子條可以吃。
三個人要了三碗叉子條,熱乎乎地喝進去,嘴裏胃裏都暖和了。
關於住宿的問題,可選擇的範圍不多,在沈陽站旁邊,有幾家國營招待所。
他們完全不需要考慮選擇哪個,這幾個附近的招待所,從外立麵就能看出來是按照消費水準來開的。
窮家富路,還帶著默默,他們自然不需要多考慮,直接去了看起來最大最好的沈鐵招待所。
進門地上竟然是滿鋪的紅色地毯,地毯看得出來,是經常清洗的,沒有鞋印也沒有什麽灰土。
坐在前台的服務人員站起身來,“住店嗎?”
“是的。”
好像兩個男人帶著一個小女孩住店的搭配少的緣故,大廳的人都往這邊看過來。
“好的,同誌,看一下介紹信。”
住招待所必須品:介紹信。
邵錦成拿出來的是正經八百的介紹信,前台工作人員接過,登記之後遞還給邵錦成。
陳永峰拿出自己與陳默的戶口本,還有他的錄取通知書,“同誌,我沒有介紹信,但是我有這個,您看一下,也沒問題吧?”
應屆生拿錄取通知書,確實是可以住招待所的。
那女生拿過一看,“同,同,小同誌!您是b大的?這是去北京上學?”
“是的。”
“媽耶,你們快過來看,b大的錄取通知書誒!”這一大廳的人,聽了這不高不低的喊聲,全都圍了上來。
對著陳永峰的錄取通知書一頓研究,他們沒人發現,比b大名頭更有含金量的,是錄取的專業。
陳永峰不著急,等著他們看,邵錦成跟陳默更不著急了,他兩個是二臉自豪。
陳永峰拿好三張票,他們轉身往外走。
“不知道哪家有錢人的少爺小姐,有錢沒地方花了,真是。”
她嘀嘀咕咕的聲音,飄進三個人的耳朵裏麵,三個人沒有一個人在意售票員的絮叨。
出了門,那汽車就在外麵等著了。車窗跟車門全部都大大地敞開著,司機靠在車門外麵,嘴上叼著一隻直卷的煙卷。
陳永峰的上車票,他看了一眼,撕掉上麵的副券,“三個人,到省城,終點站你們往後坐。”
三個人上了車,車上已經稀稀拉拉地落座了一些人,六七個人。但是他們都坐在車的前半部,應該都是中途站點下車的人。
他們一上車,就吸引了車上其他人的注意力,三個半大孩子,男孩帥女孩美,也不知道是哪家燒了高香了生出來這樣三個孩子,尤其是其中這個女孩子,水靈極了。
兄妹三個迎著別人的目光,往後走,來到最後麵橫排,這樣他們可以並排坐在一起。
最後排的窗戶,費了一些力,才被打開,打開的時候窗沿飛起陣陣灰塵,座位上麵的座位布套,也早就已經看不出來原本的顏色,油漬麻花地泛著光。
不光陳默皺眉,第一次坐這種車的陳永峰也皺眉。“我就知道你們倆受不了,我早有準備。”
邵錦成從自己背著的包裏,找出一大塊布,鋪在座位上,“行了,坐吧。”
他們兩個並不是有錢就矯情了,即便以前很窮很窮,杜柄芳還沒去世的時候,家裏也一直被收拾得幹幹淨淨的。陳永峰被媽媽養成的習慣就是,再窮再苦也不可以懶,不可以自己糟蹋自己過邋遢日子。
陳默被安排在靠窗的位置,一會兒方便她看外麵的景色。
車子又到了十幾分鍾,終於到了發車的時間。車上大概有一半的上座率。怪不得都說,國營交通肯定都得國家補貼的,想盈利很難。
晃晃悠悠的車子出發了,駛出永紅縣之後,車子開上國道,這一段國道並沒有一直修到省城,後麵還是要開一段土石路的。
但是路兩邊自然的景色,美不勝收。在東北還沒有完全工業化的現在,這裏還是農業區糧倉,能規劃的土地,都規劃到了生產隊之下,附近的小村子,小屯子,負責種植著這些地。
馬上九月了,糧食一半黃一半綠,倒也好看。陳默趴在窗框上,九月的風卷過麥浪之後,再吹到她的臉頰上,癢癢的,陽光照著也暖暖的。
汽車發動機的聲音,像是和諧的催眠曲,不多一會兒,陳默的眼皮就開始打架了,她從窗子處縮回腦袋,坐在座位上,靠著哥哥的胳膊,閉上眼睛,很快地陷入了睡眠。
第382章 奉天
車子一路上,並沒有什麽特定的站點,主打的就是一個便利,有人招手就停,有人要下車也停。這樣一路走走停停,到了省城都下午了。
這個省城,他們已經來了多次了,並沒有什麽新鮮感。所以也不多做停留,陳默錯過了一路上百分之七十的風景,睡眼惺忪地被抱起來,從一個汽車,轉移到另一個汽車上。
這是省城去往另一個省城的車,再下車就是沈陽了。
睡了一路的陳默並沒有覺得遺憾,反正,永紅縣黃子屯的風景,就算再漂亮,也沒什麽好記得的。
“默默,再堅持一下,等晚上咱們到了沈陽,就住店讓你好好休息一下。然後就不用再坐顛來顛去的汽車了,就可以坐大火車了,大火車超級穩,一點都不顛人。”
“好誒!我可以坐火車了!”陳默上一世這一世都從來沒有坐過火車呢,她是真的打心眼裏麵開心期待。
這一次,陳永峰坐在了窗邊的位置。這趟車的乘客明顯比上午坐的那趟多人了些,陸續有人往他們兄妹這邊看過來。
同時出現三個俊男美女的組合,確實到哪裏都很吸引人的目光,在後世也是如此。
陳永峰把他一直隨身背著的包,抱在懷裏,手一直有一下沒一下地輕輕拍著包。陳默把大哥的動作看在眼裏,她知道,那包裏麵是媽媽的骨灰。他們要離開之前,去縣裏火葬場祭骨室請回來的,媽媽的骨灰,哥哥負責背在身上的。
三個人依然是坐在最後排的,睡夠了的陳默肚子開始餓了,她從自己背的包裏麵掏出包子,大哥一個二哥一個自己一個,開始啃包子。
長時間坐這種汽車,確實是很熬人的一件事,如果陳默沒有三十歲的靈魂的話,她是絕對在半路就要鬧了。
咬牙堅持著,窗戶外麵的山漸漸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
這種一眼看得到頭的平原景色,也是陳默第一次親眼所見。
平時在空間裏麵也是看得見的,不過空間是小平原,在‘小平原’的盡頭是混沌的空間,所以對於眼前現實中的東北平原,還是讓她震驚與欣喜的。
四周沒有了山,是與黃子屯附近完全截然不同的景色,這讓陳默覺得自己終於逃離,獲得了新生。
她把第二個包子的最後一口,塞進嘴巴裏麵,鼓鼓囊囊地嚼著,然後探著身子,整個人壓在大哥的包上。窗外夕陽正在跌落地平線,她也輕輕摸了摸背包裏的盒子,“媽媽快點看,太陽落到地平線下麵去了,好漂亮!大哥,你也看,我們跟媽媽都是第一次看。”
陳永峰懷裏,同時抱著媽媽與妹妹,看著車窗外,鹹蛋黃一樣的太陽,散發著最後光芒,正在往地平線之下跌落。
此刻,他們一家三口在這個車上,好像真的有團聚在一起,一起看著這景色,奔向未來的新生。餘暉映照著大地,陳永峰與陳默的臉上,也都是紅色的光芒。
邵錦成在旁邊,默默地看著兄妹兩個與他們母親的親密時間,他一直沒說話,吃著包子。
十分鍾之後,太陽徹底消失不見了,大地變得昏暗起來。
夜風漸涼,車上的窗戶都陸續關小了,都隻留著一絲縫來透氣。
車內沒有開燈,隻有車的大燈照亮著前麵的路。
長時間坐車趕路的人們,都露出了疲倦之色,有的人抬頭靠在椅背上,張著大嘴,大車呼嚕,睡得正香。有的人被暈車困擾,已經難受了幾小時,在如此昏暗夜色之下,都能看出來麵色慘白,嘴唇都失了顏色。
下午睡了一覺的陳默,已經不困,眼睛睜得大大地看著外麵。
直到遠處地平線上,出現了一頭匍匐著的怪獸,那怪獸仿佛渾身都長著亮亮的眼睛,全身忽閃忽閃的,在黑洞洞的宇宙蒼穹之下,顯得有些嚇人。
邵錦成低低的聲音從頭頂傳來,“默默,永峰,沈陽到了。”
兩個人都有點疲憊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地平線上的那龐然大物,原來是書籍中的奉天城,也就是現在的沈陽。
這個城市從1930年開始,就已經在開始發展重工業,比如鋼鐵,比如機械製造。新中國成立後,從1950年開始發展軍工業。所以在城市建設方麵,已經很是成熟。
沈陽城的首次通電,可以追溯到1906年。而1953年,國家啟動第一個五年計劃,沈陽城在50年代末,就率先開通了民用電,建成了成熟的電網。
當然,不是所有的市民都用得起電的,城內還有一部分居民在用蠟燭與煤油爐,這個城市還沒有實現‘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這個夢想。
但是這並不妨礙,從遠處看,這個城市體現出來的‘燈火通明’。
對於他們這些來自沒有電的落後地區的人來說,一拉牆上的線,就會有發光的燈,是多麽幸福的一件事。
汽車緩緩行駛著,離那匍匐著的巨獸越來越近,最後靠近到它身邊,駛進了它的身體裏。
天色已經這麽晚了,市府廣場上依然還亮著燈,有成群結隊的市民在那裏遛彎聊天,陳默看著車窗外,她甚至想記住車窗外每一個人的臉。
車子順著主幹道,一直往南,道路很是暢通,二十分鍾左右,就到了沈陽站。
汽車站就在火車站的對麵,汽車開進汽車站裏麵,司機停下車,打開門,“沈陽到了啊,終點站了。”
車上最後的乘客,拿起自己的行李紛紛下車。
三個人也各自背上包包,起身下車。
當雙腿落到地麵的那一刻,陳默沒站住一個趔趄,坐車坐久了,腿都有點軟了,她偷偷快速喝了一滴靈液。
兩個哥哥一左一右,緊緊拉著陳默的走,走出汽車站。
路對麵就是火車站了,沈陽站三個大字被燈照得亮亮的,建築上有一個大大的鍾表,顯示著此時的時間,晚上八點三十四分。
火車站中央及兩翼有穹頂,紅磚為牆,線腳、門窗框、牆角等用白石砌成,紅白相間,色彩明快。
這建築雖好看,但有滿滿日式風格,這確實是以前日本鬼子修建的車站,以前名字叫奉天驛,1946年改名叫沈陽南站,1950年改名叫沈陽站。
眼前這好看的火車站建築,已經有六十年曆史了,它矗立在這裏,看著戰火紛飛,時間流逝。
兄妹三人站在站前看了好一會兒,邵錦成開口,“明天,咱們就從這裏坐火車去北京了。”
第383章 油炸電線杆
“二哥,沈陽都這麽大這麽好,那北京城是不是更大,更好了,晚上到處都是燈火通明的?”
邵錦成笑笑,“到時候默默自己看就知道了。”
陳默轉頭扯了扯陳永峰的手,“大哥,你以後看書不用點煤油燈了,到那邊肯定每個人都有電用了。”
“對,終於可以不用被煤油的煙熏眼睛了。”
陳永峰說著話,眼睛卻被路邊的黑色電線杆吸引。電線杆上麵掛著牌子,寫著編號,顏色卻是黑色。
邵錦成看陳永峰研究那電線杆,給他解釋,“這是油炸電線杆。”
“油炸電線杆?能吃嗎?”陳默知道油炸電線杆是什麽,但是她故意接話問。
“默默,油炸電線杆,不是你想的那種。它不是用我們吃的那種油炸的,而是用柏油,木頭電線杆整個浸泡在柏油裏麵,浸泡透,然後用來做電線杆,結實得很,百年不腐。”
陳永峰點點頭,“怪不得,這電線杆都是黑色的。”
“對,因為浸透了柏油,所以烏漆嘛黑的。還帶了編號。”
(這種油炸電線杆,在2023年的沈陽街道,依然在某些地方少量可見,它們身上還有當年的編號。並不是作為古董保存,而是依然還在使用中。時間與事實證明了,這種電線杆確實可以百年不腐。)
已經將近九點,大城市的好處就在於,它是有夜生活的,這一點在六十年代的沈陽就體現出來了。沈陽站旁邊的國營餐館還開著,他們三個人背著包,很默契地往國營飯店走去。
太晚了,食材都賣得差不多了,隻剩下叉子條可以吃。
三個人要了三碗叉子條,熱乎乎地喝進去,嘴裏胃裏都暖和了。
關於住宿的問題,可選擇的範圍不多,在沈陽站旁邊,有幾家國營招待所。
他們完全不需要考慮選擇哪個,這幾個附近的招待所,從外立麵就能看出來是按照消費水準來開的。
窮家富路,還帶著默默,他們自然不需要多考慮,直接去了看起來最大最好的沈鐵招待所。
進門地上竟然是滿鋪的紅色地毯,地毯看得出來,是經常清洗的,沒有鞋印也沒有什麽灰土。
坐在前台的服務人員站起身來,“住店嗎?”
“是的。”
好像兩個男人帶著一個小女孩住店的搭配少的緣故,大廳的人都往這邊看過來。
“好的,同誌,看一下介紹信。”
住招待所必須品:介紹信。
邵錦成拿出來的是正經八百的介紹信,前台工作人員接過,登記之後遞還給邵錦成。
陳永峰拿出自己與陳默的戶口本,還有他的錄取通知書,“同誌,我沒有介紹信,但是我有這個,您看一下,也沒問題吧?”
應屆生拿錄取通知書,確實是可以住招待所的。
那女生拿過一看,“同,同,小同誌!您是b大的?這是去北京上學?”
“是的。”
“媽耶,你們快過來看,b大的錄取通知書誒!”這一大廳的人,聽了這不高不低的喊聲,全都圍了上來。
對著陳永峰的錄取通知書一頓研究,他們沒人發現,比b大名頭更有含金量的,是錄取的專業。
陳永峰不著急,等著他們看,邵錦成跟陳默更不著急了,他兩個是二臉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