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節
穿成侯門主母,我帶全家躺贏 作者:千裏溶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四周百姓們的罵聲,裴承誌臉色由紅轉青,又由青轉黑,極為難看。
白瑤青終究是個姑娘家,受不住這樣的罵聲與旁人鄙夷的眼神,咬唇含淚的往裴承誌身後躲。
一時間群情激奮,場麵越來越混亂。
*
“很好。”
聽完惜夏的稟報,趙瑾滿意極了。
法不責眾,即便事後裴承誌要找事也沒用,至於最初那個挑起事的小混混,想必這會兒已經遠出京城了。
既然要做,她可不會給人留下把柄,即便是聯係那小混混,她也拐了好幾道彎,就算有人查的深,也隻會查到工部尚書身上。
工部程尚書素來與平陽侯不睦,這是眾所周知的事。
趙瑾安排了不少小混混一樣的人,這個鍋,就麻煩程尚書先背著了,反正他也不冤枉。
“最後,百姓異常憤怒,世子與白姑娘狼狽離開,想必是往宅子那邊去,府衛也已經過去了。”惜夏道。
“他那邊先不必管,回不回來由他。”趙瑾轉而吩咐,“盡量將外頭流言往勳貴子弟品行不堪上引,務必要挑起百姓對勳貴的不滿與憤怒。”
“是。”
趙瑾拿出一封信給她:“送去承恩公府上,記住,一定要親手交到承恩公夫人手上。”
惜夏接過應是。
承恩公是皇後父親,任從二品翰林院掌院學士,雖然沒什麽實權,但在文人清流中有一定話語權。
一旦挑起了百姓與勳貴對立,為平民憤,勳貴不用想都會推出罪魁禍首裴承誌頂缸。
武將這邊也沒什麽問題,他們敬重平陽侯,自然看不慣不孝生父的裴承誌,先前提議廢世子的除了禦史,就屬武將最多。
而這時候,文人的態度就更至關重要。
從文人最為推崇的德行角度來說,他們自然也不喜歡裴承誌這個抹黑文人形象的,不過一盤散沙不能成事,先前建文帝不就是看準了這點,才對半數朝堂參奏視若無物麽?
所以承恩公的態度無疑很緊要,至少能決定半數文人的態度。
再加上本就靠噴人吃飯的禦史……
文官、武將,還有勳貴齊齊表態,她就不信,建文帝還能當睜眼瞎!
事態發展也正如趙瑾預想的那樣。
早間裴承誌高高在上的態度無疑叫百姓出奇憤怒,再加上暗地裏的推動和有心引導,話題順利從平陽侯世子不孝漸漸過渡到勳貴子弟品行不堪,不配為人。
天子腳下的百姓見多識廣不假,可同時受到的一些壓迫也一直存在,這個話題迅速叫他們感同身受,切身憤怒。
漸漸地,民間對於勳貴的聲音大了起來,隨後恰巧又出了柔嘉長公主之子杜琦於青樓與其餘賓客發生衝突,暴打對方之事。
這事巧得很,卻徹底將這場百姓與勳貴的矛盾推到頂峰,叫人輕忽不得。
有些過激的百姓甚至當眾說了不少是非以及打探來的勳貴秘聞,不少人吃瓜吃夠了,也出奇的憤怒了。
他們憑著雙手,貧苦度日,可就是有人奢靡無度,享盡榮華,最後還要來踩他們一腳。
一把火起了之後,隨著風吹又會高漲。
誰家沒個隱私,誰家又沒個對頭?借著這股東風渾水摸魚之下,一時間不少勳貴陰私被公開在陽光之下,坦露無遺,叫人嘲笑事小,有些人命官司卻輕易了結不得,這幾日順天府都忙了不少。
其中尤以勳貴為最,一個個麵上不顯,心裏卻恨毒了鬧事的和引起一切禍端的裴承誌。
百姓的聲音更大了許多,雖說順天府也迫於壓力抓了一些人,可反倒沒有壓下去,還叫民憤更高漲了。
不止朝臣看到了,建文帝也看到了。
很快就有朝臣又提出平陽侯世子品行不堪,德不配位,請廢世子。
與上次不同,這次文官武將一多半都上折參奏,其中以勳貴跳的最為厲害,以英國公為首的一眾勳貴,當朝將裴承誌貶的一無是處,仿佛後者是一灘爛泥,而他們則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蓮花一樣,恥於與之為伍,更恨不能除之後快!
雖說罵他們的是百姓,可法不責眾不是說說的,他們還真能抓光皇城腳下的百姓不成?
不過心裏的怒氣要發泄,罪魁禍首也要整治!
他們奈何不得百姓,還奈何不得一個裴承誌不成?
文官武將半數參奏,勳貴世家空前團結。
這一次,建文帝終於重視起來。
趙瑾也終於滿意了,誇了一句:“柔嘉長公主倒是好心得很。”巴巴上趕著給她送熱度。
當然,這句話就純屬調侃了。
因為她們兩人算得上死對頭。
先前她感慨過自己這張臉屬京城裏拔尖兒的那層——一個手都數得過來那種。
很不巧,柔嘉長公主就屬這一個手裏的。
再加上兩人同歲,難免被拿來比較,雖說都有輸有贏,不過對於天之嬌女的柔嘉長公主來說,這就是冒犯了,後來在婚事上,先帝出於利益考量,賜婚柔嘉長公主與平庸的安遠伯次子,而趙瑾卻嫁給了年少有為的平陽侯,勝了一籌。
梁子就這樣大起來了。
“夫人,世子回府了。”惜冬進來道。
趙瑾微微揚眉,倒也不意外。
“不過世子的臉色不太好看……想來是知道了外頭的傳言。”
要說原先裴承誌三個字臭沒了,那現在可以說是糞坑裏的石頭了。
當然這其中大半歸功於勳貴們,自從將賬算在了裴承誌頭上後,就可勁兒給他的名聲添磚加瓦,力求將自家從糞坑裏撈出來。
而百姓就更不必說,被煽動的厲害了,是個人就得唾罵兩句,否則就像是不合群似的。
所以如今裴承誌的名聲,可想而知。
趙瑾放下手中的茶盞,歎道:“難為他還想著我。”
惜春的臉色有些怪異。
惜夏則毫不猶豫道:“世子孝順,縱然身在外頭,心裏卻總是念著您的。”
趙瑾點頭讚同。
惜春更沉默了。
事到如今,趙瑾在她們麵前已經絲毫不掩飾要放棄這個兒子的態度了,惜春也明了。
她是看著幾個小主子長大的,到底有些感情,不過終究不及自己的主子,所以隻能歎息一聲便罷。
到底是世子傷了夫人的心了。
這時,外頭傳來行禮聲:“見過世子。”
趙瑾剛一抬頭,就看到了滿麵怒氣,怨恨與冷意交雜的裴承誌。
第44章 誌哥兒,母親可不止你一個兒子
趙瑾沒有說話。
裴承誌自進來後就定定看著她,眼眸裏布滿紅血絲,大抵這幾日也飽受外頭流言和朝堂上廢世子的參奏困擾。
人到了逆境,真性情也會徹底展露無疑。
往日溫文有禮為人讚譽的世家公子,如今見到母親連個禮都不行,想來也是連表麵功夫都不願做了。
沉默片刻,見趙瑾遲遲不說話,裴承誌率先開口:“如今這般,母親滿意了?”
趙瑾不在乎他行不行禮,更不在乎他說話怎麽不客氣,隻淡淡說了六個字:“自作孽,不可活。”
裴承誌冷冷看著她:“先前的事兒子是有不對,可母親也未必就全然無錯,眼下追究因果早已無用,如何破局才是關鍵。”
這才是他今日回來的目的。
“我知母親萬般看我不慣,也不喜歡瑤青,可如今兒子飽受流言攻擊,連帶平陽侯府的名聲都差了許多,朝堂上更有不少廢世子的聲音,一損俱損的道理母親該明白,縱然您對兒子如何不滿,也該清楚,隻有兒子是平陽侯府的希望,父親去世,侯府鼎盛唯有依靠兒子,我們母子矛盾可隨後再論,若便宜了漁翁,個人名聲事小,連累侯府與父親身後名才得不償失。”
他一番話在情在理,聽得趙瑾也微微點頭。
若非她就是背後的漁翁,她都要給叉燒兒子一個大拇指。
見她點頭,裴承誌以為她也鬆動了,繼續乘勢而上:“若隻是民間的聲音也就罷了,可如今鬧得這樣大,更牽涉到了朝堂,我們必要萬般小心,父親從前政敵不少,若能踩我們一腳,趁勢打壓,程尚書之流必不會猶豫,還有幾位皇子明爭暗鬥發展勢力,平陽侯府百年底蘊卻無父親再守護震懾,眼下更生了不小的事端,實在是他們渾水摸魚的良機,而我們勢單力薄,內裏更生出了不小的矛盾,內憂外患,莫過於此。”
聞言,趙瑾微不可查的挑了挑眉,意味深長的看了他一眼。
她還以為這位早就被戀愛腦糊住了呢。
“兒子明白先前有些做法傷了母親的心,也有許多不當之處,待此事了了,兒子自向母親請罪,說到底,這是咱們自家人的事,而不是叫外人看笑話占便宜,不是麽?”裴承誌語氣稍微緩和了些,態度也放軟了不少,“眼下最為重要的,是如何挽回侯府和兒子的名聲,維護侯府利益,叫他們的算計落空,母親說對麽?”
趙瑾錯開他的視線,拿起茶盞,抿了口茶。
裴承誌眼中閃過一抹不耐與惱怒,轉瞬又壓了下來:“兒子想了許久,眼下唯有一計可解。”
見趙瑾終於看向了他,他迅速將自己的計策和盤托出:“外頭流言抨擊最多不過兒子忤逆氣暈母親和孝期有子,關於前者,需要母親出麵解釋,您是長輩,隻要您願意幫兒子解釋,他們自沒有再攻擊的立場,而孝期有子……”
說到這裏,他頓了一下:“兒子會將瑤青先送去京郊莊子,留一女子假扮她,對外宣稱此事純屬子虛烏有,若有不信者,可當眾請大夫診脈判斷,事明後再將此女當眾趕出去,與之斷絕關係,兒子再於祠堂前跪滿一月,向父親請罪。”
趙瑾終於有了些興趣:“那白瑤青呢?她肚子裏的孩子呢?誰來假扮她?”
許是覺得她也認同了此計,裴承誌沒有瞞她:“先叫瑤青留在莊子上產子,待三年後風頭過去,兒子再安排身份迎她進門,那孩子……就認作養子。”他眼裏有明顯的不舍與不甘,但還是道,“外頭人沒幾個見過瑤青,兒子的宅子裏有一女子當日是同瑤青一起進去的,有百姓也見到過,叫她假扮不會有問題。”
就算有問題,百姓也不會知道,他要的隻是一個堵住外人嘴的理由。
至於平陽侯當日見過瑤青的許多朝臣和命婦,他下意識就忽略了,這些人無一不是自認身份高貴,不會有人為了確定一個民女的長相而專程盯著的。
“這法子雖不算高明,至少能絕大多數百姓相信,這便夠了,而朝堂上那些人……”裴承誌看向趙瑾,“便需要母親幫忙了,隻要您開口,皇後娘娘一定會幫您。”
隻要皇後願意幫忙,那她身後的承恩公府就穩了。
他也不需要多少人表明態度,隻要一個皇後和承恩公,再加上平陽侯的軍功和人脈,就足夠叫那些人止了動作。
為了一點利益得罪太多人,可不是這群老狐狸的作風。
聽完,趙瑾倒是重新審視了一番這個兒子。
先陳述利弊動之以理,再放低態度曉之以情,最後給出相當有效的解決辦法,若換作一般的母親,隻怕當即就應下了。
畢竟他說的確實在理。
到底是才名一時的大才子,雖然戀愛腦,總算還不負盛名。
白瑤青終究是個姑娘家,受不住這樣的罵聲與旁人鄙夷的眼神,咬唇含淚的往裴承誌身後躲。
一時間群情激奮,場麵越來越混亂。
*
“很好。”
聽完惜夏的稟報,趙瑾滿意極了。
法不責眾,即便事後裴承誌要找事也沒用,至於最初那個挑起事的小混混,想必這會兒已經遠出京城了。
既然要做,她可不會給人留下把柄,即便是聯係那小混混,她也拐了好幾道彎,就算有人查的深,也隻會查到工部尚書身上。
工部程尚書素來與平陽侯不睦,這是眾所周知的事。
趙瑾安排了不少小混混一樣的人,這個鍋,就麻煩程尚書先背著了,反正他也不冤枉。
“最後,百姓異常憤怒,世子與白姑娘狼狽離開,想必是往宅子那邊去,府衛也已經過去了。”惜夏道。
“他那邊先不必管,回不回來由他。”趙瑾轉而吩咐,“盡量將外頭流言往勳貴子弟品行不堪上引,務必要挑起百姓對勳貴的不滿與憤怒。”
“是。”
趙瑾拿出一封信給她:“送去承恩公府上,記住,一定要親手交到承恩公夫人手上。”
惜夏接過應是。
承恩公是皇後父親,任從二品翰林院掌院學士,雖然沒什麽實權,但在文人清流中有一定話語權。
一旦挑起了百姓與勳貴對立,為平民憤,勳貴不用想都會推出罪魁禍首裴承誌頂缸。
武將這邊也沒什麽問題,他們敬重平陽侯,自然看不慣不孝生父的裴承誌,先前提議廢世子的除了禦史,就屬武將最多。
而這時候,文人的態度就更至關重要。
從文人最為推崇的德行角度來說,他們自然也不喜歡裴承誌這個抹黑文人形象的,不過一盤散沙不能成事,先前建文帝不就是看準了這點,才對半數朝堂參奏視若無物麽?
所以承恩公的態度無疑很緊要,至少能決定半數文人的態度。
再加上本就靠噴人吃飯的禦史……
文官、武將,還有勳貴齊齊表態,她就不信,建文帝還能當睜眼瞎!
事態發展也正如趙瑾預想的那樣。
早間裴承誌高高在上的態度無疑叫百姓出奇憤怒,再加上暗地裏的推動和有心引導,話題順利從平陽侯世子不孝漸漸過渡到勳貴子弟品行不堪,不配為人。
天子腳下的百姓見多識廣不假,可同時受到的一些壓迫也一直存在,這個話題迅速叫他們感同身受,切身憤怒。
漸漸地,民間對於勳貴的聲音大了起來,隨後恰巧又出了柔嘉長公主之子杜琦於青樓與其餘賓客發生衝突,暴打對方之事。
這事巧得很,卻徹底將這場百姓與勳貴的矛盾推到頂峰,叫人輕忽不得。
有些過激的百姓甚至當眾說了不少是非以及打探來的勳貴秘聞,不少人吃瓜吃夠了,也出奇的憤怒了。
他們憑著雙手,貧苦度日,可就是有人奢靡無度,享盡榮華,最後還要來踩他們一腳。
一把火起了之後,隨著風吹又會高漲。
誰家沒個隱私,誰家又沒個對頭?借著這股東風渾水摸魚之下,一時間不少勳貴陰私被公開在陽光之下,坦露無遺,叫人嘲笑事小,有些人命官司卻輕易了結不得,這幾日順天府都忙了不少。
其中尤以勳貴為最,一個個麵上不顯,心裏卻恨毒了鬧事的和引起一切禍端的裴承誌。
百姓的聲音更大了許多,雖說順天府也迫於壓力抓了一些人,可反倒沒有壓下去,還叫民憤更高漲了。
不止朝臣看到了,建文帝也看到了。
很快就有朝臣又提出平陽侯世子品行不堪,德不配位,請廢世子。
與上次不同,這次文官武將一多半都上折參奏,其中以勳貴跳的最為厲害,以英國公為首的一眾勳貴,當朝將裴承誌貶的一無是處,仿佛後者是一灘爛泥,而他們則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蓮花一樣,恥於與之為伍,更恨不能除之後快!
雖說罵他們的是百姓,可法不責眾不是說說的,他們還真能抓光皇城腳下的百姓不成?
不過心裏的怒氣要發泄,罪魁禍首也要整治!
他們奈何不得百姓,還奈何不得一個裴承誌不成?
文官武將半數參奏,勳貴世家空前團結。
這一次,建文帝終於重視起來。
趙瑾也終於滿意了,誇了一句:“柔嘉長公主倒是好心得很。”巴巴上趕著給她送熱度。
當然,這句話就純屬調侃了。
因為她們兩人算得上死對頭。
先前她感慨過自己這張臉屬京城裏拔尖兒的那層——一個手都數得過來那種。
很不巧,柔嘉長公主就屬這一個手裏的。
再加上兩人同歲,難免被拿來比較,雖說都有輸有贏,不過對於天之嬌女的柔嘉長公主來說,這就是冒犯了,後來在婚事上,先帝出於利益考量,賜婚柔嘉長公主與平庸的安遠伯次子,而趙瑾卻嫁給了年少有為的平陽侯,勝了一籌。
梁子就這樣大起來了。
“夫人,世子回府了。”惜冬進來道。
趙瑾微微揚眉,倒也不意外。
“不過世子的臉色不太好看……想來是知道了外頭的傳言。”
要說原先裴承誌三個字臭沒了,那現在可以說是糞坑裏的石頭了。
當然這其中大半歸功於勳貴們,自從將賬算在了裴承誌頭上後,就可勁兒給他的名聲添磚加瓦,力求將自家從糞坑裏撈出來。
而百姓就更不必說,被煽動的厲害了,是個人就得唾罵兩句,否則就像是不合群似的。
所以如今裴承誌的名聲,可想而知。
趙瑾放下手中的茶盞,歎道:“難為他還想著我。”
惜春的臉色有些怪異。
惜夏則毫不猶豫道:“世子孝順,縱然身在外頭,心裏卻總是念著您的。”
趙瑾點頭讚同。
惜春更沉默了。
事到如今,趙瑾在她們麵前已經絲毫不掩飾要放棄這個兒子的態度了,惜春也明了。
她是看著幾個小主子長大的,到底有些感情,不過終究不及自己的主子,所以隻能歎息一聲便罷。
到底是世子傷了夫人的心了。
這時,外頭傳來行禮聲:“見過世子。”
趙瑾剛一抬頭,就看到了滿麵怒氣,怨恨與冷意交雜的裴承誌。
第44章 誌哥兒,母親可不止你一個兒子
趙瑾沒有說話。
裴承誌自進來後就定定看著她,眼眸裏布滿紅血絲,大抵這幾日也飽受外頭流言和朝堂上廢世子的參奏困擾。
人到了逆境,真性情也會徹底展露無疑。
往日溫文有禮為人讚譽的世家公子,如今見到母親連個禮都不行,想來也是連表麵功夫都不願做了。
沉默片刻,見趙瑾遲遲不說話,裴承誌率先開口:“如今這般,母親滿意了?”
趙瑾不在乎他行不行禮,更不在乎他說話怎麽不客氣,隻淡淡說了六個字:“自作孽,不可活。”
裴承誌冷冷看著她:“先前的事兒子是有不對,可母親也未必就全然無錯,眼下追究因果早已無用,如何破局才是關鍵。”
這才是他今日回來的目的。
“我知母親萬般看我不慣,也不喜歡瑤青,可如今兒子飽受流言攻擊,連帶平陽侯府的名聲都差了許多,朝堂上更有不少廢世子的聲音,一損俱損的道理母親該明白,縱然您對兒子如何不滿,也該清楚,隻有兒子是平陽侯府的希望,父親去世,侯府鼎盛唯有依靠兒子,我們母子矛盾可隨後再論,若便宜了漁翁,個人名聲事小,連累侯府與父親身後名才得不償失。”
他一番話在情在理,聽得趙瑾也微微點頭。
若非她就是背後的漁翁,她都要給叉燒兒子一個大拇指。
見她點頭,裴承誌以為她也鬆動了,繼續乘勢而上:“若隻是民間的聲音也就罷了,可如今鬧得這樣大,更牽涉到了朝堂,我們必要萬般小心,父親從前政敵不少,若能踩我們一腳,趁勢打壓,程尚書之流必不會猶豫,還有幾位皇子明爭暗鬥發展勢力,平陽侯府百年底蘊卻無父親再守護震懾,眼下更生了不小的事端,實在是他們渾水摸魚的良機,而我們勢單力薄,內裏更生出了不小的矛盾,內憂外患,莫過於此。”
聞言,趙瑾微不可查的挑了挑眉,意味深長的看了他一眼。
她還以為這位早就被戀愛腦糊住了呢。
“兒子明白先前有些做法傷了母親的心,也有許多不當之處,待此事了了,兒子自向母親請罪,說到底,這是咱們自家人的事,而不是叫外人看笑話占便宜,不是麽?”裴承誌語氣稍微緩和了些,態度也放軟了不少,“眼下最為重要的,是如何挽回侯府和兒子的名聲,維護侯府利益,叫他們的算計落空,母親說對麽?”
趙瑾錯開他的視線,拿起茶盞,抿了口茶。
裴承誌眼中閃過一抹不耐與惱怒,轉瞬又壓了下來:“兒子想了許久,眼下唯有一計可解。”
見趙瑾終於看向了他,他迅速將自己的計策和盤托出:“外頭流言抨擊最多不過兒子忤逆氣暈母親和孝期有子,關於前者,需要母親出麵解釋,您是長輩,隻要您願意幫兒子解釋,他們自沒有再攻擊的立場,而孝期有子……”
說到這裏,他頓了一下:“兒子會將瑤青先送去京郊莊子,留一女子假扮她,對外宣稱此事純屬子虛烏有,若有不信者,可當眾請大夫診脈判斷,事明後再將此女當眾趕出去,與之斷絕關係,兒子再於祠堂前跪滿一月,向父親請罪。”
趙瑾終於有了些興趣:“那白瑤青呢?她肚子裏的孩子呢?誰來假扮她?”
許是覺得她也認同了此計,裴承誌沒有瞞她:“先叫瑤青留在莊子上產子,待三年後風頭過去,兒子再安排身份迎她進門,那孩子……就認作養子。”他眼裏有明顯的不舍與不甘,但還是道,“外頭人沒幾個見過瑤青,兒子的宅子裏有一女子當日是同瑤青一起進去的,有百姓也見到過,叫她假扮不會有問題。”
就算有問題,百姓也不會知道,他要的隻是一個堵住外人嘴的理由。
至於平陽侯當日見過瑤青的許多朝臣和命婦,他下意識就忽略了,這些人無一不是自認身份高貴,不會有人為了確定一個民女的長相而專程盯著的。
“這法子雖不算高明,至少能絕大多數百姓相信,這便夠了,而朝堂上那些人……”裴承誌看向趙瑾,“便需要母親幫忙了,隻要您開口,皇後娘娘一定會幫您。”
隻要皇後願意幫忙,那她身後的承恩公府就穩了。
他也不需要多少人表明態度,隻要一個皇後和承恩公,再加上平陽侯的軍功和人脈,就足夠叫那些人止了動作。
為了一點利益得罪太多人,可不是這群老狐狸的作風。
聽完,趙瑾倒是重新審視了一番這個兒子。
先陳述利弊動之以理,再放低態度曉之以情,最後給出相當有效的解決辦法,若換作一般的母親,隻怕當即就應下了。
畢竟他說的確實在理。
到底是才名一時的大才子,雖然戀愛腦,總算還不負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