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節
穿成侯門主母,我帶全家躺贏 作者:千裏溶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到底是經過時代變遷的東西,翻車能成並非一人之功,後頭改造的人也不少。
裴承允也沒糾結,隻道:“待兒子安排一番,母親放心。”
趙瑾點了點頭:“先前你已經叫當今看在了眼裏,若此事順利,你也可不必待在翰林院。”至少能混個上朝資格了。
以三兒子的能力,給了他梯子,該怎麽上去就不必她擔心了。
“兒子明白,多謝母親為兒子籌謀。”他頓住腳步,拱手行了大禮。
趙瑾有些意外,但還是立即扶起他,笑道:“也不止是為你,你父親老了,以後便該是你兄弟二人撐起家業的時候,隻望你莫要辜負先祖遺誌,為君效力,為民解難。”
“兒子必不負先祖與母親所望。”裴承允也笑了,“但隻怕父親並不樂意聽到這話。”
“天知地知。”
裴承允含笑接話:“母親知,我知。”
趙瑾滿意點頭,最後說道:“皇後娘娘的千秋節就快到了,此等利民之物出現,該是上蒼感念國有賢後之故。”
裴承允眼神一動,頷首應下。
第389章 千秋宴
兩人回到府裏時天已經將將擦黑了。
正院裏坐著一家子人,神色不明地看向兩人。
裴承州頭一個出聲,語氣還有些酸味:“母親與三弟去哪裏玩了,竟還避著咱們,真真是感情淡了。”
周念慈無奈看他一眼,見懷裏的糕糕使勁兒往裴承允那邊夠,便起身將他抱給了裴承允。
“我們有正事的。”趙瑾走到上首坐下,無視裴西嶺的眼神,喝了幾口茶。
“呦,有正事。”裴承州看向裴承允,冷哼一聲,“合著跟咱們就不是正事了唄。”
“正事忙完,才好陪你玩樂。”裴承允道。
裴承州斜瞥他一眼,沒說話。
“下回帶你。”裴承允妥協了。
“這還差不多。”裴承州輕哼一聲,“但你求我也不去,苦活累活你們隻管忙,我要坐享其成!”
他也不是真不知分寸,他就是單純想找事。
裴承允也明白,又好脾氣地應了。
裴西嶺這時才道:“毒害溫昭儀的人查出來了。”
“是誰?”趙瑾偏過頭。
“齊美人,查明後便被當今賜了毒酒。”
裴羨眉頭微蹙:“那日的確是齊美人暗示,姨母才給大家分了淑妃的桂花酒,不過若說她有能耐有膽子敢在鸞鳳宮下毒……隻怕有些勉強。”
“她有沒有能耐並不重要。”趙瑾接話。
外頭要的隻是一個解釋,而幕後凶手要的,也隻是一個替罪羊罷了。
裴羨歎了口氣:“十皇子才九歲呢。”齊美人也是真敢蹚這趟渾水,隻苦了自己兒子。
眾人也沒說話。
齊美人雖不是凶手,但也絕不無辜就是了,可十皇子到底是無妄之災了。
溫昭儀的後事辦的極盡哀榮,甚至幾位皇子都去上了一炷香。
趙瑾得了消息,卻有些不以為意,人都沒了,再哀榮盛大又能如何,還不都是辦給活人看的。
六皇子倒是因此得益不少。
以前他在眾成年皇子中身份最低,現在數他身份最高,周圍奉承阿諛者也更多了起來。
哪怕這福氣他並不想要。
很快就到了皇後的千秋宴。
千秋宴並不像是萬壽節一樣年年辦,隻是今年是皇後整壽,這才開辦起來。
趙瑾一家人早早就進了宮,在鸞鳳宮待了會兒後,便隨皇後往保和殿去了。
皇後千秋宴,百官攜家眷皆至,連在京郊的八皇子夫妻都到了。
——八皇子禁足剛解,八皇子妃也能動彈了。
不過在看到她身邊的琳娜時,趙瑾還是微不可查的皺了皺眉。
建文帝率先舉杯為皇後賀壽,說了一串“勞苦功高,長命無憂”之類的話,給足了臉麵。
之後便是皇子和百官獻壽禮。
皇後是嫡母,膝下隻有一女玉華公主,加之她素來秉性公正,皇子們對她也一向尊敬恭順。
輪到平陽侯府,裴西嶺獻了一尊玉觀音,不出格也不出采。
在他落座後,裴承允便起了身,後頭剛抬起屁股的定南伯隻能又坐下。
“探花郎也有壽禮獻給皇後?”看到他,建文帝有些意外。
裴承允拱手行禮過後,朗聲開口:“回皇上,微臣的確有禮獻上,恰值皇後娘娘壽辰,有祥瑞現世,此乃我大齊國富民強,君賢臣忠之故。”
祥瑞?
趙瑾眉梢微挑,這話也不算錯。
若連造福百姓的東西都不算祥瑞,那還有什麽算呢。
建文帝果然有了些興趣:“是何祥瑞?”
見裴承允拿出幾張卷起來的紙,眾人都摸不著頭腦,定南伯更是直接出言嘲諷:“裴大人所言之祥瑞莫不是這幾張紙?誰家祥瑞就這個,究竟是我等沒見過世麵,還是裴大人哄大家玩呢?”
裴承允沒理他,隻恭敬將紙雙手奉於額前。
楊德業忙下去將紙接了過來,恭敬地呈給建文帝。
後者倒沒什麽惱怒的情緒,他直覺裴承允不會是無的放矢之人。
待他打開來看,神色漸漸從漫不經心到了認真凝重,最後變得滿麵笑容。
他不說話,眾人也不敢開口,隻是都微有好奇不過幾張紙,需要這麽長時間來看麽?
而在聽到上首建文帝毫不掩飾的朗聲大笑後,他們更驚訝了。
這樣情緒外放的皇帝極少見,上回……還是在平陽侯滅了圖爾時。
“譚卿。”
隨著這道喚聲響起,工部尚書忙出列:“臣在。”
“你瞧瞧。”建文帝臉上猶帶笑容。
楊德業恭敬地又拿去給譚尚書。
譚尚書雙手接過,忙認真又仔細的看了起來,同建文帝一樣,他臉上的表情最後也成了驚喜欣悅。
“這……這,回皇上,臣私以為此物堪稱利民之重器,正正解決了如今農具匱乏的燃眉之急,是祥瑞!是天大的祥瑞啊!!”
縱然他此言有誇張的成分,可高興是實打實的。
作為工部尚書,他再清楚不過這東西的構造和實用價值。
聞言,建文帝臉上笑意愈發明顯。
二皇子笑著開口:“能叫父皇和譚尚書讚不絕口之物,倒令人好奇究竟是如何祥瑞了。”
建文帝心情好,一揮手,譚尚書便將圖紙給了二皇子,後者看完也是一臉驚訝,隨後傳給了身邊的三皇子,三皇子看完又傳了下去,僅片刻之間,皇子朝臣有半數都閱覽過了。
裴承允給的圖紙很清楚,連具體如何操作,多大翻車能灌溉多少畝農田都標注地清清楚楚,也叫所有人更直觀感受到了這水轉翻車的好處。
不少人,尤其是一些真心關心百姓的朝臣都連連誇讚了起來。
建文帝問裴承允:“此物是裴卿所製?”
裴承允回道:“回皇上,此物並非微臣所製,而是半年前微臣偶遇一釣魚老翁,得對方饋贈而來,那老翁直言命不久矣,願為我大齊再盡微薄之力,微臣當時不解,拿著圖紙不知如何是好,後來偶然看到翻車,才驚覺此為老翁改良後的翻車,自此不敢懈怠,忙令人製成試驗,終於在昨日確保當真於農田有利,故而不敢耽擱,今日借皇後娘娘壽辰獻上,以盡早叫我大齊百姓都能受到水轉翻車的便利。”
他一番話說的誠懇,連自己為何耽擱半年之久都解釋得清清楚楚。
也絕了人挑刺的可能。
第390章 三喜臨門
建文帝點頭:“原是如此,那老翁身子可還康健?可叫太醫去瞧瞧。”
聽到這話,不少人心裏卻頗有些酸味了。
能坐到保和殿裏的都不會請不動太醫,但也不是誰都能得聖口關心的。
裴承允微微低頭:“回皇上,微臣也不知那老翁家住何方,後來在明白水轉翻車的作用後便遣人拿著畫像去湖邊尋過,卻始終未尋到老翁蹤跡。”說到這裏,他頓了一下,“當初微臣遇到他時,對方麵色和身子看起來的確不大好,在謝絕了微臣為他尋大夫的提議後便蹣跚離開,此後方圓百裏再無他蹤跡,微臣猜測……要麽是去了外地,要麽……是已經不在人世了。”
“那卻是可惜了。”
“皇上所言極是。”裴承允道。
譚尚書等老臣嘴裏也連連道著可惜。
建文帝最後道:“明日起譚卿辛苦些,去驗明裴卿的水轉翻車後,也盡快再造出來幾個,擇農田試驗,若可行,即刻推行至大齊各地。”
“臣遵旨。”譚尚書急忙應下。
建文帝看向裴承允。
後者沒等他開口,便立即道:“水轉翻車皆為老翁奇思,微臣才疏學淺,不敢居功,皇上若論功行賞,願為老翁立碑,流芳千古,百世留名,也好叫百姓們知曉其付出與功績,感念其恩。”
他清潤而有力的一番話落下,叫不少人,尤其是建文帝高看了一眼。
若換作旁人是他,在找不到老翁,甚至後者可能已死的情況下,那這功勞實打實是要留給自己的,這廟堂之上品行高潔的人不是沒有,但到底汲汲營營的占大多數。
就在座許多人來說,他們捫心自問,自己大抵做不到如此光風霽月。
也因此,落在裴承允身上的目光更多了許多欽佩與欣賞。
建文帝的眼神尤其明顯,裴承允是他禦筆欽點的探花,是他愛將之後,更是他頗為看好的後輩,他如此德行,最高興的便是建文帝。
裴承允也沒糾結,隻道:“待兒子安排一番,母親放心。”
趙瑾點了點頭:“先前你已經叫當今看在了眼裏,若此事順利,你也可不必待在翰林院。”至少能混個上朝資格了。
以三兒子的能力,給了他梯子,該怎麽上去就不必她擔心了。
“兒子明白,多謝母親為兒子籌謀。”他頓住腳步,拱手行了大禮。
趙瑾有些意外,但還是立即扶起他,笑道:“也不止是為你,你父親老了,以後便該是你兄弟二人撐起家業的時候,隻望你莫要辜負先祖遺誌,為君效力,為民解難。”
“兒子必不負先祖與母親所望。”裴承允也笑了,“但隻怕父親並不樂意聽到這話。”
“天知地知。”
裴承允含笑接話:“母親知,我知。”
趙瑾滿意點頭,最後說道:“皇後娘娘的千秋節就快到了,此等利民之物出現,該是上蒼感念國有賢後之故。”
裴承允眼神一動,頷首應下。
第389章 千秋宴
兩人回到府裏時天已經將將擦黑了。
正院裏坐著一家子人,神色不明地看向兩人。
裴承州頭一個出聲,語氣還有些酸味:“母親與三弟去哪裏玩了,竟還避著咱們,真真是感情淡了。”
周念慈無奈看他一眼,見懷裏的糕糕使勁兒往裴承允那邊夠,便起身將他抱給了裴承允。
“我們有正事的。”趙瑾走到上首坐下,無視裴西嶺的眼神,喝了幾口茶。
“呦,有正事。”裴承州看向裴承允,冷哼一聲,“合著跟咱們就不是正事了唄。”
“正事忙完,才好陪你玩樂。”裴承允道。
裴承州斜瞥他一眼,沒說話。
“下回帶你。”裴承允妥協了。
“這還差不多。”裴承州輕哼一聲,“但你求我也不去,苦活累活你們隻管忙,我要坐享其成!”
他也不是真不知分寸,他就是單純想找事。
裴承允也明白,又好脾氣地應了。
裴西嶺這時才道:“毒害溫昭儀的人查出來了。”
“是誰?”趙瑾偏過頭。
“齊美人,查明後便被當今賜了毒酒。”
裴羨眉頭微蹙:“那日的確是齊美人暗示,姨母才給大家分了淑妃的桂花酒,不過若說她有能耐有膽子敢在鸞鳳宮下毒……隻怕有些勉強。”
“她有沒有能耐並不重要。”趙瑾接話。
外頭要的隻是一個解釋,而幕後凶手要的,也隻是一個替罪羊罷了。
裴羨歎了口氣:“十皇子才九歲呢。”齊美人也是真敢蹚這趟渾水,隻苦了自己兒子。
眾人也沒說話。
齊美人雖不是凶手,但也絕不無辜就是了,可十皇子到底是無妄之災了。
溫昭儀的後事辦的極盡哀榮,甚至幾位皇子都去上了一炷香。
趙瑾得了消息,卻有些不以為意,人都沒了,再哀榮盛大又能如何,還不都是辦給活人看的。
六皇子倒是因此得益不少。
以前他在眾成年皇子中身份最低,現在數他身份最高,周圍奉承阿諛者也更多了起來。
哪怕這福氣他並不想要。
很快就到了皇後的千秋宴。
千秋宴並不像是萬壽節一樣年年辦,隻是今年是皇後整壽,這才開辦起來。
趙瑾一家人早早就進了宮,在鸞鳳宮待了會兒後,便隨皇後往保和殿去了。
皇後千秋宴,百官攜家眷皆至,連在京郊的八皇子夫妻都到了。
——八皇子禁足剛解,八皇子妃也能動彈了。
不過在看到她身邊的琳娜時,趙瑾還是微不可查的皺了皺眉。
建文帝率先舉杯為皇後賀壽,說了一串“勞苦功高,長命無憂”之類的話,給足了臉麵。
之後便是皇子和百官獻壽禮。
皇後是嫡母,膝下隻有一女玉華公主,加之她素來秉性公正,皇子們對她也一向尊敬恭順。
輪到平陽侯府,裴西嶺獻了一尊玉觀音,不出格也不出采。
在他落座後,裴承允便起了身,後頭剛抬起屁股的定南伯隻能又坐下。
“探花郎也有壽禮獻給皇後?”看到他,建文帝有些意外。
裴承允拱手行禮過後,朗聲開口:“回皇上,微臣的確有禮獻上,恰值皇後娘娘壽辰,有祥瑞現世,此乃我大齊國富民強,君賢臣忠之故。”
祥瑞?
趙瑾眉梢微挑,這話也不算錯。
若連造福百姓的東西都不算祥瑞,那還有什麽算呢。
建文帝果然有了些興趣:“是何祥瑞?”
見裴承允拿出幾張卷起來的紙,眾人都摸不著頭腦,定南伯更是直接出言嘲諷:“裴大人所言之祥瑞莫不是這幾張紙?誰家祥瑞就這個,究竟是我等沒見過世麵,還是裴大人哄大家玩呢?”
裴承允沒理他,隻恭敬將紙雙手奉於額前。
楊德業忙下去將紙接了過來,恭敬地呈給建文帝。
後者倒沒什麽惱怒的情緒,他直覺裴承允不會是無的放矢之人。
待他打開來看,神色漸漸從漫不經心到了認真凝重,最後變得滿麵笑容。
他不說話,眾人也不敢開口,隻是都微有好奇不過幾張紙,需要這麽長時間來看麽?
而在聽到上首建文帝毫不掩飾的朗聲大笑後,他們更驚訝了。
這樣情緒外放的皇帝極少見,上回……還是在平陽侯滅了圖爾時。
“譚卿。”
隨著這道喚聲響起,工部尚書忙出列:“臣在。”
“你瞧瞧。”建文帝臉上猶帶笑容。
楊德業恭敬地又拿去給譚尚書。
譚尚書雙手接過,忙認真又仔細的看了起來,同建文帝一樣,他臉上的表情最後也成了驚喜欣悅。
“這……這,回皇上,臣私以為此物堪稱利民之重器,正正解決了如今農具匱乏的燃眉之急,是祥瑞!是天大的祥瑞啊!!”
縱然他此言有誇張的成分,可高興是實打實的。
作為工部尚書,他再清楚不過這東西的構造和實用價值。
聞言,建文帝臉上笑意愈發明顯。
二皇子笑著開口:“能叫父皇和譚尚書讚不絕口之物,倒令人好奇究竟是如何祥瑞了。”
建文帝心情好,一揮手,譚尚書便將圖紙給了二皇子,後者看完也是一臉驚訝,隨後傳給了身邊的三皇子,三皇子看完又傳了下去,僅片刻之間,皇子朝臣有半數都閱覽過了。
裴承允給的圖紙很清楚,連具體如何操作,多大翻車能灌溉多少畝農田都標注地清清楚楚,也叫所有人更直觀感受到了這水轉翻車的好處。
不少人,尤其是一些真心關心百姓的朝臣都連連誇讚了起來。
建文帝問裴承允:“此物是裴卿所製?”
裴承允回道:“回皇上,此物並非微臣所製,而是半年前微臣偶遇一釣魚老翁,得對方饋贈而來,那老翁直言命不久矣,願為我大齊再盡微薄之力,微臣當時不解,拿著圖紙不知如何是好,後來偶然看到翻車,才驚覺此為老翁改良後的翻車,自此不敢懈怠,忙令人製成試驗,終於在昨日確保當真於農田有利,故而不敢耽擱,今日借皇後娘娘壽辰獻上,以盡早叫我大齊百姓都能受到水轉翻車的便利。”
他一番話說的誠懇,連自己為何耽擱半年之久都解釋得清清楚楚。
也絕了人挑刺的可能。
第390章 三喜臨門
建文帝點頭:“原是如此,那老翁身子可還康健?可叫太醫去瞧瞧。”
聽到這話,不少人心裏卻頗有些酸味了。
能坐到保和殿裏的都不會請不動太醫,但也不是誰都能得聖口關心的。
裴承允微微低頭:“回皇上,微臣也不知那老翁家住何方,後來在明白水轉翻車的作用後便遣人拿著畫像去湖邊尋過,卻始終未尋到老翁蹤跡。”說到這裏,他頓了一下,“當初微臣遇到他時,對方麵色和身子看起來的確不大好,在謝絕了微臣為他尋大夫的提議後便蹣跚離開,此後方圓百裏再無他蹤跡,微臣猜測……要麽是去了外地,要麽……是已經不在人世了。”
“那卻是可惜了。”
“皇上所言極是。”裴承允道。
譚尚書等老臣嘴裏也連連道著可惜。
建文帝最後道:“明日起譚卿辛苦些,去驗明裴卿的水轉翻車後,也盡快再造出來幾個,擇農田試驗,若可行,即刻推行至大齊各地。”
“臣遵旨。”譚尚書急忙應下。
建文帝看向裴承允。
後者沒等他開口,便立即道:“水轉翻車皆為老翁奇思,微臣才疏學淺,不敢居功,皇上若論功行賞,願為老翁立碑,流芳千古,百世留名,也好叫百姓們知曉其付出與功績,感念其恩。”
他清潤而有力的一番話落下,叫不少人,尤其是建文帝高看了一眼。
若換作旁人是他,在找不到老翁,甚至後者可能已死的情況下,那這功勞實打實是要留給自己的,這廟堂之上品行高潔的人不是沒有,但到底汲汲營營的占大多數。
就在座許多人來說,他們捫心自問,自己大抵做不到如此光風霽月。
也因此,落在裴承允身上的目光更多了許多欽佩與欣賞。
建文帝的眼神尤其明顯,裴承允是他禦筆欽點的探花,是他愛將之後,更是他頗為看好的後輩,他如此德行,最高興的便是建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