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六不知道這人在做什麽,忽然兩隻帶血的手出現在他的眼前。那兩隻手各抓了一隻鞋子,蘸了蘸地上的鮮血,換在了自己的雙腳上。吳大六看得清楚,那兩隻手中的右手,末尾二指已斷,隻用剩餘的三指,依然將鞋子抓得很穩。行凶之人將這雙沾染血的鞋子穿上後,一步步地走到窗邊,似乎是在故意留下帶血的鞋印。隨著房中一格格光影又一次移動,光線再一次一明一暗,那雙腳徹底消失在了窗邊……


    此時回想起當年的一切,吳大六的心仍不免一陣狂跳,臉色也有些發白。宋慈推想他入房行竊,目睹行凶,這的確沒有錯,但他不是躲進了衣櫥,而是躲在床底下,躲入衣櫥的則是行凶之人。


    “你怎麽了?”吳此仁見吳大六整個人愣住了,推了推吳大六的肩膀。


    吳大六回過神來,想了想,道:“這姓宋的查起案來,是出了名的一根筋。上次我被他抓入牢獄,若非那姓元的提刑通融,我怕是至今還沒出來。你我偷盜錦繡客舍的事,與這姓宋的爹娘的案子有關,隻怕他不查到底,便不會收手。”


    吳此仁見吳大六臉色發白,道:“你一向膽大如鬥,何時見你怕過?姓宋的是推想出你我偷盜,可那又怎樣?他若是貪官汙吏,我倒要懼他三分,可他被稱作什麽青天好官,這種人查案最講究證據,那還有什麽好怕的?十多年過去了,當年的事早就沒了證據,隻要你我死也不承認,他終歸拿你我沒有法子。你口風緊一點,別因為害怕,便把當年的事抖摟出去。”話音一轉,“眼下之急,是把賈福拿走的錢財弄回來。賈福這狗東西,真是會挑時候,剛才姓宋的在場,我怕他抖出昨晚的事,才把錢財分給了他。那老不死的能交出這筆錢財,都是你我出的力,豈能便宜了他賈福?”


    前些日子吳大六去青樓吃酒時,偶遇了賈福,見其打賞陪酒的角妓,出手還挺闊,便有意與之結識。兩人一來二去地喝了幾場花酒,便算相熟了。到了正月十四那晚,賈福在青樓喝得大醉,神色很是愁怨,不住口地唉聲歎氣。吳大六問賈福為何犯愁,賈福酒後口無遮攔,便向吳大六透露了家底,說自己七八歲時被一個姓賈的老頭收養,這賈老頭租住在城北報恩坊,一直不事生產,卻總能拿出錢來,他好幾次問過賈老頭哪來的錢,賈老頭卻隻是笑笑,從不肯透露究竟。


    有一回賈老頭生了重病,似乎怕自己挺不過去,便對賈福交了底,說自己過去在宮裏當差,得了不少打賞,這些年都靠這筆錢財過活。賈福問這筆錢財在何處,賈老頭隻說藏了起來,但具體藏在何處,卻不肯說。賈老頭年紀已大,收養賈福,無非是想留個名義上的香火,盼著自己年老之時,能有個兒子照顧自己,為自己送終。然而賈福一天天長大,卻學會了吃喝嫖賭,尤其愛去青樓廝混,一點也不成器,眼看著這個兒子越來越不待見自己,賈老頭這才故意透露自己私藏了一大筆錢財,還說打算將這筆錢財留給賈福,足夠賈福花銷一輩子,但又不說出藏在何處,好讓這個兒子看在這一大筆錢財的分上,能好好地給他送終。


    自從得知了這一大筆錢財的存在,賈福對賈老頭的態度的確好轉了不少,但在其內心深處,實則盼著賈老頭快點死,死前看在他用心照顧的分上,能把這筆錢財的下落告訴他。然而賈老頭不僅挺過了那場重病,還一天天地越活越精神,賈福看在眼裏,煩在心頭。他背著賈老頭把家裏尋了個遍,沒找到那筆錢財,心裏愈加煩躁。就在這時,他結識了吳大六,並在酒後將這些事告訴了對方。


    吳大六接近賈福本就沒安什麽好心,立刻便打起了這筆錢財的主意。當晚他與賈福在街邊不歡而散,轉頭便去仁慈裘皮鋪找到了吳此仁。他與吳此仁相識已久,早年一起幹過不少偷雞摸狗的勾當,但最近幾年,吳此仁來了個金盆洗手,開起了裘皮鋪,做起了正當營生,與他之間來往漸少。他對吳此仁說,賈老頭有一大筆錢財,多到足夠花銷一輩子,想讓吳此仁與他再次聯手,將這筆錢財奪過來,到時兩人平分。吳此仁原本不想再幹這種勾當,但今年這個正月,裘皮生意突然不如往年好做,他年前就訂下的一批裘皮,眼看又要運到,到時又得付一大筆錢,手頭正有些緊,最終被吳大六說動。他說這是最後一次,這一次幹過之後,就當兩人從不認識,讓吳大六再也不要來找他。


    吳大六拉攏吳此仁後,隔天便去向賈福賠禮道歉,還說自己有法子,能讓賈老頭把這筆錢財拿出來。賈福問是什麽法子,吳大六便領著賈福去見了吳此仁,說他二人可以與賈福聯手演一出戲,假裝賈福欠了他二人一大筆賭債,他二人上門討債,各種威逼恐嚇,總之要逼賈老頭拿出錢來了事。隻不過事成之後,他二人要從這筆錢財裏分走一半。


    賈福覺得這個法子甚好,但提出三七分成,他拿走七成,剩餘的三成留給吳大六和吳此仁。吳大六和吳此仁不大情願,仍要求對半分。賈福便說賈老頭遲早會死,這筆錢早晚是他的,不肯按他說的來分成,那麽這出戲就不必演了,大不了他再多等幾年。


    吳大六和吳此仁生怕賈福反悔,於是答應了下來。其實他二人根本不在乎怎麽分成,隻因從一開始,便沒打算將這筆錢財分給賈福。這場上門討債的好戲定在了昨晚。吳此仁和吳大六氣勢洶洶地去到賈福家中,以賈福欠下巨額賭債為由,逼著賈福還錢,為了演得逼真,把賈福抓了起來,真拳實腳地打了一頓,還拿出刀子威脅,賈福更是哭著跪地討饒。賈老頭阻止不得,最終回到臥室,取出了一些金銀,用來替賈福還債。吳大六和吳此仁見狀,知道賈老頭的錢財就藏在臥室裏,衝入臥室一通翻找,最終在床底下的最裏側,發現了一塊活動的地磚,在地磚下找到了一個埋起來的罐子,裏麵裝滿了各種金銀珠玉。吳大六和吳此仁不由分說,將床挪開,挖出那個罐子要帶走,賈老頭自然是拚命攔阻。吳此仁惱怒之下,一腳將賈老頭踹翻在地,這一腳用力太狠,直踹得賈老頭半死不活,趴在地上動彈不得。


    這一罐金銀珠玉弄到了手,按吳大六和吳此仁的本意,是準備來個假戲真做,到時候一口咬定賈福的欠債是真的,獨吞了這筆錢財。他二人讓賈福先留在家中看著賈老頭,別讓賈老頭報官,等將這些金銀珠玉都換成了錢,再與賈福分成。哪知賈福對他二人不信任,轉過天便找上門來索要錢財,又正好遇到宋慈上門查案,吳此仁怕賈福鬧起來會節外生枝,這才如約將七成金銀珠玉分給了賈福。


    此時吳此仁和吳大六一合計,覺得主意是他二人出的,力氣也是他二人出的,到頭來卻是賈福拿大頭,真是豈有此理。吳此仁雖是最後一次做這等勾當,但這樣的虧他可不吃,吳大六自然也不願便宜了賈福,無論如何,他們二人都要把賈福拿走的錢財再奪回來。


    第七章 被典當的凶器


    吳此仁和吳大六關起門來合計之時,宋慈一直等在仁慈裘皮鋪附近的街道上。


    辛鐵柱守在宋慈身邊,見宋慈長時間站在原地不動,道:“宋提刑,沒事吧?”


    宋慈搖了搖頭,道:“沒事,我在等克莊回來。”


    辛鐵柱這才想起,先前那個被喚作賈寶官的客人離開時,宋慈曾在劉克莊耳邊低語了幾句,劉克莊便急匆匆離開了,直到此刻還沒回來。


    二人在仁慈裘皮鋪附近等了許久,劉克莊的身影終於出現了,他步履甚急,行過鹽橋而來。


    宋慈迎上前去,道:“克莊,怎樣?”


    劉克莊勻了一口氣,道:“我照你說的,一路跟著那個賈寶官,見他不是去什麽櫃坊,而是去了北麵的折銀解庫。他抱著那件冬裘進了折銀解庫,過了好一陣才出來,先前的冬裘沒了,人倒是欣喜若狂,隨後便去了瓊樓吃酒。”


    原來之前吳此仁帶賈寶官去後堂取冬裘時,不但劉克莊看出有蹊蹺,宋慈也看出了不對勁。但當時宋慈並未叫破,而是選擇在賈寶官離開時,叫劉克莊偷偷跟去,看看這賈寶官究竟是不是取貨的客人,是不是要回櫃坊。


    “折銀解庫?”宋慈記得這四個字,先前吳此仁吩咐夥計去送冬裘,就是送給折銀解庫的鄒員外。他神色一凝,像是突然想到了什麽,道:“走,去折銀解庫看看。”


    折銀解庫離得不遠,往北行至觀橋,橋西一處懸掛“解”字招牌的店鋪便是。這解庫又喚作質庫,是以物質錢、典當東西的去處,小一些的解庫,可以典當衣冠鞋帽、金銀玉器,大一些的解庫,連牛馬之類的活物,甚至奴婢都能典當。這些解庫大多奉行“值十當五”,客人所當之物會被壓至半價,如期贖回,解庫便賺取高額息錢,過期未取,所當之物便歸解庫所有,是以出入解庫的,要麽是走投無路之人,拿家當去換救命的錢,要麽便是盜賊之流,將所得的贓物拿去換成錢財。這兩類人前者沒什麽本事,後者見不得光,解庫看準這一點,不但壓低當物的價錢,有的還會店大欺客,故意將櫃台建得很高,意為“高人一等”,還用鐵柵欄圈起來,隻留一個腦袋大小的圓洞,每當收進當物時,客人稍不注意,當值的便會將當物調包,以假亂真。客人若是發現了要爭辯,解庫養的一大批護院便會冒出來,一通拳腳招呼,將其趕出。


    宋慈、劉克莊和辛鐵柱來到折銀解庫時,卻見這家解庫並未設置鐵柵欄,櫃台也非高人一等,當值的濃眉大眼,說起話來頗為客氣,先言明自家解庫不當活物,再問三人要當什麽東西。宋慈向當值的表明身份,說有案子待查,想見一見鄒員外。當值的臉上似有喜色,讓三人稍等,自己則快步入解庫廳通傳。


    此時解庫廳內,鄒員外正抓起一件嶄新的冬裘,上上下下看了兩眼。這件冬裘毛色均勻,柔軟順滑,一看便是上品,但他還是把頭一搖,隨手將冬裘丟在了一邊。桌上擺放著茶盞,盞中無熱氣升騰,可見茶水已冷,但他並不在意,拿起來便喝了一口。這時當值的進來通報,說外麵來了三人要求見他。


    鄒員外隨口問道:“什麽人?”


    當值的應道:“來人自稱是前段時間破了好幾起案子的宋提刑。”


    “宋提刑?當真是他?”鄒員外忽地將茶盞一擱,臉上大有驚喜之色,“快快相請!”


    當值的立刻回到櫃台,將宋慈、劉克莊和辛鐵柱領入解庫廳,與鄒員外相見。


    鄒員外儀表堂堂,穿著雖然富貴,卻頗有幾分威武,說起話來也有幾分草莽味道:“你們哪位是宋提刑?”待宋慈表明身份後,他喜道:“你就是敢把韓?治罪的宋提刑?”上下打量了宋慈一番,“竟然這等年少,想不到,想不到啊!”哈哈一笑,請宋慈等人坐了,吩咐當值的趕緊擺置熱茶,觀其言行舉止,倒像是與宋慈十分熟絡。


    當值的一邊擺置茶盞,一邊添上熱茶,見宋慈等人似有異色,笑道:“我家員外雖然開的是解庫,為人卻是仗義疏財,最好打抱不平,一聽說太師獨子被治罪,那是拍案叫好,就恨自己沒能去到當場,親眼瞧上一瞧,對宋提刑那是整天掛在嘴邊,就想與宋提刑見上一麵。”


    宋慈聽了這話,想到當值的提起韓?時還要稱之為“太師獨子”,鄒員外卻是直呼其名,毫無避諱,其人性情之直爽,好惡之分明,由此可見一斑。剛剛坐下的他,當即站起身來,畢恭畢敬地向鄒員外行了一禮。


    鄒員外忙道:“宋提刑不用多禮,快快請坐。”


    宋慈坐下之時,看了一眼扔在一旁的冬裘,瞧其毛色和大小,應該就是此前吳此仁吩咐夥計送到折銀解庫的那件。他道:“今日冒昧打擾員外,是想向員外打聽一些事。”


    “宋提刑想打聽什麽?”鄒員外手一抬,“但說無妨。”


    “不知員外是否認識吳此仁?”


    “你是說仁慈裘皮鋪的吳老二?我認識他。”鄒員外抓起那件丟在一邊的冬裘,“你瞧,這不就是他剛給我送來的裘皮?我又不愛穿這東西,他還每年往我這裏送。”


    宋慈原以為這件冬裘是鄒員外買下的,沒想到是吳此仁奉送的,道:“吳此仁每年都給員外送裘皮?”


    “是啊,自打這吳老二開了裘皮鋪,每年一到正月,便準時給我送一件裘皮來。今年我還當他不送了,結果還是送來了。”


    鄒員外將冬裘丟給當值的:“拿去折了錢,與大夥兒一起分了。”


    當值的喜道:“多謝員外。”捧著冬裘,樂嗬嗬地去了。


    當值的一走,鄒員外的身子稍稍前傾,道:“宋提刑,這吳老二是不是犯了什麽事?”


    “員外為何這麽問?”宋慈道。


    “你可是提刑官,來我這裏定是為了查案,再說這吳老二本身就不幹淨,犯了事也不稀奇。”


    “吳此仁如何本身就不幹淨?”


    “不瞞宋提刑,我開設這解庫,平日裏少不了有客人來典當財物,除了那些等錢救急的人,還有什麽樣的人會來典當財物,想必不消我說,宋提刑也能明白。”鄒員外慢慢說道,“這吳老二沒開裘皮鋪前,隔三岔五便來我這裏典當財物,典當的大都是金銀首飾、玉石寶器,每次換了錢就走,從不贖回。他一個窮小子,哪來這麽多值錢貨,不用想也能知道。幾年下來,他從我這裏換走了不少錢,就是用這些錢,他才開得起裘皮鋪。”


    宋慈看著鄒員外,不免有些詫異。解庫常作為賊盜銷贓的去處,各地官府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很少插手查處,這是人盡皆知的事,但至於銷贓的賊盜具體姓甚名誰,卻是私密,任何一家解庫都不會輕易對外泄露,否則往後的生意便很難做。然而鄒員外不等宋慈問及,便如此輕易地將吳此仁典當各種值錢財物的事抖摟出來,就算鄒員外對他多有仰慕,也應當不至於此。


    他道:“所以吳此仁每年送裘皮來,是希望員外替他保守秘密?”


    鄒員外道:“這吳老二雖然沒有明說,但料想他是這用意。”


    “那員外為何不替他保密,一見麵便告訴了我?”宋慈沒有掩飾心中疑慮,直接問出了口。


    “換了別人來問,哪怕是高官大員,我也未必會透露一二。”鄒員外看著宋慈,“可你不一樣。”


    “有何不一樣?”


    鄒員外沒有立刻答話,而是朝劉克莊和辛鐵柱看了看。


    “員外隻管放心,這位劉克莊,這位辛鐵柱,都不是外人。”宋慈道,“員外有什麽話,直說就行。”


    鄒員外此前一直隻關心宋慈,這時聽到劉克莊的名字,道:“原來你就是劉克莊。”


    劉克莊笑道:“我劉克莊就是個無名小輩,想不到鄒員外也知道我。”


    “劉公子大名,我鄒某人是聞之已久。”鄒員外說道,“既是宋提刑與劉公子到來,那我還有什麽好顧慮的。二位一定知道葉籟吧?就是前陣子名揚全城的大盜‘我來也’。”


    宋慈大感意外,與劉克莊對視了一眼,劉克莊同樣麵露訝異之色。


    “我豈能不知?”宋慈道,“葉籟兄為了助我破案,不避囹圄之禍,挺身做證,指認韓?罪行,於我有大恩。”


    “不瞞二位,其實我也認識葉籟老弟,我知道他是大盜‘我來也’,隻怕比二位更早。”鄒員外道,“吳老二之流,充其量就是些偷雞摸狗的毛賊,隻有葉籟老弟這般劫富濟貧行俠仗義之人,那才是真正的大盜。葉籟老弟盜來的錢,大可直接散給窮苦人家,但一些貴重的金銀玉器,實在太過招眼,直接散出去,隻怕會給那些窮苦人家惹來麻煩,是以他每次劫富之後,都會把這些金銀玉器拿來我這裏,換成錢後,再拿去濟貧。”


    說起葉籟,鄒員外一臉仰慕之色,繼續道:“我在這折銀解庫坐地二十餘年,見過的賊盜實在不少,新賊也好,慣偷也罷,不管是膽小如鼠之輩,還是窮凶極惡之徒,我一眼就能看得出來。當初第一次見到葉籟老弟,我就看出他身有正氣,不是凡俗之輩,這樣的人物行偷盜之事,必定事出有因。他來過幾次後,我發現他典當的一些金銀玉器,竟是城中一些高官大戶的失竊之物,這些高官大戶都是被大盜‘我來也’所盜,那時我便知道他的身份了。後來他再來質錢,原本該值十當五的,我讓當值的足額給他。如此一來二去,足額的次數多了,他終於難忍好奇,來問我原因。我說那些金銀玉器都是接濟窮苦人的,我可不能克扣窮苦人的錢財。他知道我已察覺他的身份,非但沒有為難我,反而直爽地承認他便是‘我來也’。此後他每有義舉,都來我這裏質錢,我每次都足額付錢,還提前把錢分裝入袋,方便他散與窮苦人家。”


    這番話一說出來,劉克莊頓生敬意,起身道:“原來鄒員外曾助葉籟兄行此義舉,請受劉克莊一拜!”


    鄒員外攔住劉克莊,不讓他下拜,道:“劉公子,你是葉籟老弟的故交,這可就見外了。”請劉克莊坐下後,他才接著道,“葉籟老弟最後一次來見我時,提到了劉公子,也提到了宋提刑。他說宋提刑以一人之力查案追凶,哪怕案情牽涉當朝權貴,哪怕遭遇各種阻礙,也沒有絲毫遮掩退避,還說宋提刑為了救朋友,為了救眾多素不相識的武學學子,寧願自己受韓?誣陷,攬下一切罪責,被官府打入牢獄。葉籟老弟說這世上少有他佩服之人,雖然與宋提刑隻見了幾麵,卻對宋提刑佩服至深,還說無論如何都要助宋提刑一臂之力。當時我還不知道他要做什麽,直到第二天全城人都在談論‘我來也’的真名是葉籟,我才知道他去了府衙,自認身份,為宋提刑做證。我隻恨沒能親自去到當場,沒能幫上葉籟老弟任何的忙。”說到這裏,他直視著宋慈,“能讓葉籟老弟佩服的人,我鄒某人自然也佩服。宋提刑來查案,我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就算隻有一絲遮掩,那都是對不起葉籟老弟!”


    宋慈心中激蕩,似有千言萬語,但到了嘴邊,隻拱手道:“多謝員外!”


    “宋提刑想知道吳老二什麽事,隻管問來。”鄒員外道,“我與他打過十多年的交道,也算知道他不少事。”


    宋慈問道:“我想知道,紹熙元年,吳此仁有沒有來員外這裏典當過東西?”


    “紹熙元年?”鄒員外暗暗一算,說道,“這怕是有十多年了。”


    “是有十五年了,不知員外有無留存當年的收解賬本?”宋慈知道時間久遠,鄒員外極大可能不記得,他隻寄希望於折銀解庫保有當年的收解賬本,能通過收解賬本看一看吳此仁有沒有來典當過東西,以及典當的東西是什麽。吳此仁和吳大六怕被追究偷盜之罪,不肯承認當年在錦繡客舍中行竊,他終歸需要自己找出證據來,於是想到偷來的東西必然要銷贓,而銷贓很可能會去解庫,再加上吳此仁正好提到了折銀解庫,以及那個有些古怪的賈寶官也去了折銀解庫,他才想到來折銀解庫尋鄒員外打聽。


    “我這解庫做的是贖買贖賣的營生,難免有人過了期限才想起贖回當物,來我這裏追索,”鄒員外道,“所以這白紙黑字的收解賬本最為緊要,每一年的我都留著。”


    宋慈眼睛一亮,道:“可否讓我看一看紹熙元年的收解賬本?”


    “當然可以。”鄒員外立刻喚入當值的,吩咐將紹熙元年的收解賬本取來,交到了宋慈的手中。


    這冊收解賬本很厚,整個用油紙包裹起來,保存得很是完好,雖然紙張變得老舊泛黃,但沒有蟲蛀黴變,上麵的字跡依然清晰。宋慈一頁頁地翻看,賬本上的字密密麻麻,紹熙元年每一日的收解記錄,從誰人那裏收取了什麽當物,當物價值多少,有無贖回,到期後是否倒手賣出,賣去了何處,皆有寫明,可謂是翔實有序,一目了然。這世上的解庫,幹的多是欺壓當客的勾當,賬冊少不了各種塗改和缺失,然而鄒員外開設折銀解庫,卻把賬冊做得如此精細,既沒有缺失任何一頁,也不見一字塗改,可見在收解賬本上沒有任何造假,當真是世所罕見。宋慈翻看收解賬本之時,心中對鄒員外更增敬意。


    過不多時,宋慈翻到了三月和四月的收解記錄,吳此仁的名字在字裏行間出現了兩次。按照賬本所記,吳此仁前一次來折銀解庫,是在三月二十七,典當的是衣服鞋子,後一次是在四月初一,也就是禹秋蘭遇害的次日,典當的是一枚玉扣平安符和一支銀簪子。


    宋慈從韓絮處得知,母親遇害當天,曾從韓淑那裏獲贈一枚極為貴重的平安符。他也記得父親曾送給母親一支銀簪子,這支銀簪子很可能是殺害母親的凶器之一。這兩樣東西,案發後都不知所終,如今出現在吳此仁的典當記錄中,可見當年吳此仁的確在錦繡客舍主守自盜,而當母親遇害之時,吳此仁的同夥——他推想極大可能是吳大六——也的確藏身在行香子房中,目擊了凶手行凶,事後極可能見財起意,將值錢的平安符和銀簪子一並順走了。


    宋慈想著這些,繼續朝賬本上看去,隻見這兩樣當物都注明了過期未贖,被一個叫作“金學士”的人買走了。他將這一頁賬本示與鄒員外,詢問金學士是何人,又問這兩樣當物是否還能追回。


    鄒員外看罷賬本所錄,道:“這位金學士,就是個倒賣金銀古玩的本地商人,我也有多年未見此人,不過多找人問問,應該能尋得到他。至於這兩樣當物,金學士買去了,定還會倒賣給他人。這平安符是玉質的,按著買主一路追下去,或許還能尋到原物。銀簪子嘛,到底是金銀器物,又過了十多年之久,隻怕早就熔了重鑄他物,要想尋得原物,怕是有些難。”


    這兩樣當物如能尋回,與收解賬本放在一起為證,便可證實吳此仁曾主守自盜,而且那支銀簪子極可能是殺害禹秋蘭的凶器之一,一旦尋得,對破案必有幫助。宋慈拱手道:“在下有一不情之請,還望員外能施以援手,幫忙追尋這兩樣當物的下落,尤其是那支銀簪子。”


    “宋提刑,你是葉籟老弟的朋友,你但有所請,我鄒某人都是在所不辭。”鄒員外拍著胸脯答應下來,“隻要這兩樣當物還在這世上,就算是天南海北,我也一定為你尋來。”


    說完,他立刻喚入當值的,吩咐多派人手,去尋金學士的下落。


    “多謝員外相助。”宋慈道,“無論是否追尋得回,在下都將感激萬分!”


    鄒員外擺手道:“追尋當物,不過些許小事,宋提刑不必言謝。”


    “我還有一事,想向員外打聽。”宋慈道,“不知員外是否認識吳大六?”


    “吳大六?”鄒員外搖頭道,“不認識。”


    宋慈暗暗心想:看來當年吳大六隻負責行竊,事後來折銀解庫銷贓,都是由吳此仁出麵。又問道:“那員外可識得一個叫賈寶官的人?”


    “賈寶官?”鄒員外仍是搖頭,“沒聽說過。”


    “這個賈寶官,片刻之前應該來過員外這裏,典當過一件冬裘。”


    “宋提刑說的是賈福吧。”鄒員外道,“此人就是個無賴,哪是什麽寶官?他方才是來過我這裏,典當的可不止冬裘,還有一堆金銀珠玉。”


    “他典當了金銀珠玉?”


    “這賈福鬼鬼祟祟的,把金銀珠玉都裹在冬裘裏,一起拿來典當,其中不少做工精細,都是上品。”


    “可否取來看看?”


    “宋提刑稍等,我這便去取來。”鄒員外立刻去到解庫後廳,親自取來了一件包裹著金銀珠玉的冬裘,擱在宋慈麵前。


    宋慈對金銀珠玉的了解,僅限於銀器可用於驗毒,若論金銀珠玉的做工和價值,他是知之甚少,此前關於金箔的事,他都是詢問劉克莊方可得知。劉克莊在這方麵卻是如數家珍,翻看了其中幾樣,道:“的確不是凡品,不似民間器物。”


    鄒員外拇指一豎,道:“劉公子好眼力,這些金銀珠玉確非凡品,隻怕是達官貴族或宮中用度,才能有此品相。”


    宋慈看著這些金銀珠玉,回想方才吳此仁和賈福見麵時的場景,思忖了片刻。該問的都已問完,他向鄒員外再次道謝,起身告辭。鄒員外將他們三人一直送到解庫門口,說追尋當物的事一旦有所進展,會立刻差人去太學告知。


    離開了折銀解庫,宋慈等三人往太學而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慈洗冤筆記4(出書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巫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巫童並收藏宋慈洗冤筆記4(出書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