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柳玉道:“你今天把咱們大隊熟悉熟悉就好,要是有啥困難盡管說。唉,你爹娘都是個好人,跟隊上每個人都處得好。”
這是實話,聞家夫妻就是對大好人。
聞嘉嘉點點頭:“曉得了。”
方柳玉傳達完事兒後沒多待,瞧瞧聞春和聞萱兩姐妹便離開。
聞嘉嘉本就打算今兒在隊裏走走,於是將昨晚褪下的舊衣服放在桶裏,關好門,帶上棒槌和兩個孩子往村中心而去。
聞家確實夠偏遠的,出門後走上兩百來米才見到另一戶人家。
而兩家中間是片空地,大概是隊裏空下來的宅基地。
隊裏的人一年年增多,宅基地也是很緊俏的。這麽一片地,少說要分給四戶人家。
那戶人家姓陳,同聞家一樣,也是多年前逃荒而來的外來戶。
聞家夫妻並不是當地人,他們剛結婚時便逃到了這兒。聞老爹是家裏獨子,爹娘在逃荒路上去世。而聞媽卻不是,她老家在河省,遠著呢。
這年頭沒有手機,交通也不便利,兩家人早就沒聯係了,論起來,就是熟悉的陌生人。
陳家雖與聞家人一樣,同樣是外來戶,但不同的是人家家中人丁興旺枝繁葉茂,幾個兒子閨女通過婚姻嫁娶在當地架起一張不小的關係網,日子過得比聞家強多了。
陳家嬸兒名叫張秀麗,50來歲了身體還很硬朗,此刻在院裏晾衣服。
見到門外的聞家姨甥仨兒,趕忙透過院門喊話:“你叫嘉嘉吧,這是去哪兒呢?”
張秀麗並沒有讓三人進門坐坐,因為聞家剛辦完喪事沒滿七天,一般來說沒人會願意讓她們上自家。
聞嘉嘉道:“嬸兒你好,我去洗衣服呢。再就是我對咱們村不熟悉,所以趁著這時間在村裏走走看看。”
張秀麗笑道:“行吧,那你就先去吧。”
說著,還盯著聞嘉嘉看了好幾眼,瞧得聞嘉嘉心頭發毛,走路時還差點沒忍住回頭看。
瞧著聞嘉嘉離去的背影,張秀麗上下打量好幾秒,這才進院繼續晾衣服。
她心裏想啥?想聞家老三不虧是城裏長大的,瞧著跟知青院裏那剛下鄉的知青差不多,巴掌大的小臉兒白得在太陽底下能晃眼。
自家小兒子就得意這樣的姑娘。先前總跟在女知青屁股後頭跑,幫人家幹活給人家送雞蛋。等這位知青黑了,就又盯上剛來的、還白嫩的知青。也就是最近隔壁縣出了知青跳河的大事,惹得知青辦和公社大發火,他終於才消停點兒。
都說知兒莫若母,張秀麗覺得小兒子大概率也喜歡聞家老三這款。
若是聞家一家子人還在……那這門親事也算好。畢竟聞家一家子都是老實人,還能幹。男的能拿10工分,連女的也能拿8公分。
又是這麽多年的鄰居,知根知底,到時來往也方便。
可現在是不行了,現在聞老三壓力大啊。兩個孩子都得她這位親姨養,誰跟她結親,誰就得接手燙手山芋,還得接兩個。
她歎聲氣,琢磨著得趕緊把小兒子的婚事給定下來。在村裏人看來,跟在知青屁股後頭跑沒關係,但招惹村裏的姑娘得被村裏人戳脊梁骨的。
洗衣亭。
此時九點半,洗衣亭裏早沒了人,所以聞嘉嘉很是幸運的獨享洗衣亭。
在這裏洗衣服還算輕鬆,因為河岸兩邊用水泥抹過,很是平整。就是洗衣服的時候得彎腰蹲著,沒洗十分鍾聞嘉嘉就腰酸背痛腿發麻了。
她果然不適合幹家務。
聞嘉嘉用棒槌“哐哐哐”地往衣服上砸,把這兩天的鬱氣都發泄在衣服上。
別說,效果還挺好。
壞心情發泄了,髒衣服也幹淨了。
沒有肥皂沒有刷子的家庭,隻能靠一雙手和一根棒槌把衣服洗幹淨。
她洗衣服的時候兩個姑娘就乖乖呆在旁邊捉小魚玩兒。
這時候的河水清澈幹淨,河裏有不少雜魚和螃蟹,甚至有泥鰍。
說起來,現在正是吃泥鰍和黃鱔的時候,她拍視頻的時候曾經捕捉過,所以聞嘉嘉起了捉泥鰍黃鱔的心思。
想著想著,衣服洗完了。
“回家!”她對兩個小孩道。
聞嘉嘉扶著木柱子起身,心想還逛個屁的村子啊,她想回家躺著了。
回到家,將衣服晾到後院。
家裏前院後院的陽光都很盛,聞嘉嘉不想爬樓梯,於是就悄悄偷了個懶。
結果半下午時幾隻雞互啄打鬧,揚起陣陣灰塵,聞嘉嘉瞧著粘了塵土的衣服,刹那間心又死了一半。
揉著酸脹發疼的胳膊,心想:偷懶果然有福報。
沒辦法,聞嘉嘉隻能把衣服拿到菜地的水槽中再次清洗一回,然後掛到露台去。
露台上的幹菜也能收了,她收起來後都放到閣樓的房間裏,然後就發現閣樓中還有小半袋的粿片。
粿片是啥?類似薯片的食物。隻是薯片是土豆做的,而粿片是大米做的。
大米製作成米粿,米粿再切成粿片,粿片曬幹後能存放許久,要吃時就放到沙子或者鹽中炒炒,炒得膨脹後就能吃了。
不過這是隻有過年才能吃到的奢侈品,聞嘉嘉沒打算現在把它造完。
她還在角落裏發現幾個鐵塊。鐵塊被木桶擋著了,沒把木桶移開根本發現不了。
聞嘉嘉湊近一看,發現有鎖頭,缺了好幾個口的刀,幾顆釘子,鐵刨子,以及生鏽到快碎的鐮刀。
這是聞家人煉鋼鐵那段時間留下來的,原主那時候還沒被領養走,記憶裏有這件事。
聞老爹當時在公社裏煉鋼,瞅著公社好幾個月了都沒有煉出點名堂來,於是偷偷把自己上繳的東西又給帶回來了。
但他又不敢把這些東西現於人前,就隻能偷偷藏在閣樓,生怕被人搜了去。
後來公社煉鋼隊突然大檢查,原因是公社的鐵突然少了上百斤,聞老爹這才曉得,原來還有人和他做一樣的事兒。
隻是聞老爹膽子小,從此再也不敢把這些東西拿出來,直到此刻被聞嘉嘉發現。
聞嘉嘉暗暗嘀咕:“這些東西,拿到廢品收購站去說不定能換那麽幾分錢。”
說著,就拿起缺口刀瞧瞧,覺得這個或許能留下來放到菜園裏砍菜。
又把這些鐵器挨個整出來,準備找個機會拉到廢品收購站去賣。
[叮,是否合成?]
就在聞嘉嘉拿起最後幾顆鐵釘時,腦海裏突然傳來電子音。
她頓時間淚流滿麵,就說自己不能一直這麽倒黴吧。這不,否極泰來了。
姍姍來遲的金手指,可算上線了。
第6章 剪柯湘頭
經過幾分鍾的摸索,聞嘉嘉總算曉得了“合成”為何物。
簡單點說,這就是個合成類的金手指。
何為合成?便是把同種屬性的低級或者殘缺度達到百分之五十的物品合成一個新物品。
比如說剛剛觸碰到的五種鐵器,就能合成兩種新物品。
為啥是五合二聞嘉嘉也搞不懂,五種鐵器依次做了實驗後她發現其實也可以三合一的。
如同現在,她腦海中就浮現出“雙耳小鍋、水果刀、剪刀”三個選項,她可以從中任選兩個物品。
而放下兩種鐵器,就隻能任選一個物品。
聞嘉嘉思考片刻,最終選擇了雙耳小鍋和剪刀。
三秒後,兩樣物品出現在她眼前。
隨即她就發現她被坑了,剪刀也就罷,小就小點兒也能用。
可雙耳小鍋,真真是小鍋!她從未見過巴掌大小的鍋!
聞嘉嘉腦袋宕機,無話可說了。
“係統,係統?”
無人應答,可見這個金手指並不智能,需要自己了解。
她想想,帶著剪刀和雙耳小鍋跑下樓來到廚房,將灶台邊的菜刀拿起,可這一回腦海中再沒電子音出現。
若非她手裏還拿著雙耳小鍋,她都會以為剛剛發生的事兒是自己在做夢!
“難不成是還需要什麽條件?”聞嘉嘉喃喃自語,覺得自己猜對了。
但既然金手指已出現,就不會輕易消失。她就沒聽說過這玩意兒做完一單後就跑路的,自己大可以安心點兒。
反正她早做好沒有金手指的準備。
聞嘉嘉將剪刀收到房間的抽屜中,再把雙耳小鍋放入廚房的櫥櫃裏,等待下次能合成時繼續合成。
金烏西墜。傍晚的村莊仿若披上一層橙紅色的紗,美得驚心動魄。
聞嘉嘉站在院門口,手癢癢了。真真是好素材啊,可惜沒有攝像機。
村口附近也是有田地的,而且還不少。
不少上工的人從她門口經過,十個裏有九個都會跟她打招呼。這是聞家老兩口當了大半輩子好人留下的人脈,現在便宜了她,聞嘉嘉也趁此機會把部分村裏人認個臉熟。
這個叫叔,那個叫嬸兒。
這個叫哥,那個叫嫂嫂。
就算不小心經過聞家門口的狗她都得過問一句是公還是母。
於是一個晚飯的時間,村裏都傳遍了,聞家老三是個實在大方人。
這裏的“大方”指的不是她手縫大,而是指她很是外向。
方多菜笑道:“這個聞老三瞧著和聞家人真不同嘿,聞老哥是能三天不說一句話的,她一個傍晚說的話比她爹一個月還多。”
浮陽大隊部門口有片空地,從這兒能瞧見村口和村尾,視野開闊,空地旁還種著一棵百年老樟樹,是個納涼好地方。隊員們甚是喜歡在此處聚集聊天,特別是傍晚吃晚飯的時候。
有那住得近的隊員就端著碗來到這兒,順手從大隊部拎出張長板凳坐下,邊侃大山邊吃飯,小日子愜意著呢。
遠的則是匆匆吃完飯便趕來,生怕自己一個不在錯過了什麽話題漏了什麽信息。更怕那些碎嘴子們瞅自己不在就叨叨自己。
這是實話,聞家夫妻就是對大好人。
聞嘉嘉點點頭:“曉得了。”
方柳玉傳達完事兒後沒多待,瞧瞧聞春和聞萱兩姐妹便離開。
聞嘉嘉本就打算今兒在隊裏走走,於是將昨晚褪下的舊衣服放在桶裏,關好門,帶上棒槌和兩個孩子往村中心而去。
聞家確實夠偏遠的,出門後走上兩百來米才見到另一戶人家。
而兩家中間是片空地,大概是隊裏空下來的宅基地。
隊裏的人一年年增多,宅基地也是很緊俏的。這麽一片地,少說要分給四戶人家。
那戶人家姓陳,同聞家一樣,也是多年前逃荒而來的外來戶。
聞家夫妻並不是當地人,他們剛結婚時便逃到了這兒。聞老爹是家裏獨子,爹娘在逃荒路上去世。而聞媽卻不是,她老家在河省,遠著呢。
這年頭沒有手機,交通也不便利,兩家人早就沒聯係了,論起來,就是熟悉的陌生人。
陳家雖與聞家人一樣,同樣是外來戶,但不同的是人家家中人丁興旺枝繁葉茂,幾個兒子閨女通過婚姻嫁娶在當地架起一張不小的關係網,日子過得比聞家強多了。
陳家嬸兒名叫張秀麗,50來歲了身體還很硬朗,此刻在院裏晾衣服。
見到門外的聞家姨甥仨兒,趕忙透過院門喊話:“你叫嘉嘉吧,這是去哪兒呢?”
張秀麗並沒有讓三人進門坐坐,因為聞家剛辦完喪事沒滿七天,一般來說沒人會願意讓她們上自家。
聞嘉嘉道:“嬸兒你好,我去洗衣服呢。再就是我對咱們村不熟悉,所以趁著這時間在村裏走走看看。”
張秀麗笑道:“行吧,那你就先去吧。”
說著,還盯著聞嘉嘉看了好幾眼,瞧得聞嘉嘉心頭發毛,走路時還差點沒忍住回頭看。
瞧著聞嘉嘉離去的背影,張秀麗上下打量好幾秒,這才進院繼續晾衣服。
她心裏想啥?想聞家老三不虧是城裏長大的,瞧著跟知青院裏那剛下鄉的知青差不多,巴掌大的小臉兒白得在太陽底下能晃眼。
自家小兒子就得意這樣的姑娘。先前總跟在女知青屁股後頭跑,幫人家幹活給人家送雞蛋。等這位知青黑了,就又盯上剛來的、還白嫩的知青。也就是最近隔壁縣出了知青跳河的大事,惹得知青辦和公社大發火,他終於才消停點兒。
都說知兒莫若母,張秀麗覺得小兒子大概率也喜歡聞家老三這款。
若是聞家一家子人還在……那這門親事也算好。畢竟聞家一家子都是老實人,還能幹。男的能拿10工分,連女的也能拿8公分。
又是這麽多年的鄰居,知根知底,到時來往也方便。
可現在是不行了,現在聞老三壓力大啊。兩個孩子都得她這位親姨養,誰跟她結親,誰就得接手燙手山芋,還得接兩個。
她歎聲氣,琢磨著得趕緊把小兒子的婚事給定下來。在村裏人看來,跟在知青屁股後頭跑沒關係,但招惹村裏的姑娘得被村裏人戳脊梁骨的。
洗衣亭。
此時九點半,洗衣亭裏早沒了人,所以聞嘉嘉很是幸運的獨享洗衣亭。
在這裏洗衣服還算輕鬆,因為河岸兩邊用水泥抹過,很是平整。就是洗衣服的時候得彎腰蹲著,沒洗十分鍾聞嘉嘉就腰酸背痛腿發麻了。
她果然不適合幹家務。
聞嘉嘉用棒槌“哐哐哐”地往衣服上砸,把這兩天的鬱氣都發泄在衣服上。
別說,效果還挺好。
壞心情發泄了,髒衣服也幹淨了。
沒有肥皂沒有刷子的家庭,隻能靠一雙手和一根棒槌把衣服洗幹淨。
她洗衣服的時候兩個姑娘就乖乖呆在旁邊捉小魚玩兒。
這時候的河水清澈幹淨,河裏有不少雜魚和螃蟹,甚至有泥鰍。
說起來,現在正是吃泥鰍和黃鱔的時候,她拍視頻的時候曾經捕捉過,所以聞嘉嘉起了捉泥鰍黃鱔的心思。
想著想著,衣服洗完了。
“回家!”她對兩個小孩道。
聞嘉嘉扶著木柱子起身,心想還逛個屁的村子啊,她想回家躺著了。
回到家,將衣服晾到後院。
家裏前院後院的陽光都很盛,聞嘉嘉不想爬樓梯,於是就悄悄偷了個懶。
結果半下午時幾隻雞互啄打鬧,揚起陣陣灰塵,聞嘉嘉瞧著粘了塵土的衣服,刹那間心又死了一半。
揉著酸脹發疼的胳膊,心想:偷懶果然有福報。
沒辦法,聞嘉嘉隻能把衣服拿到菜地的水槽中再次清洗一回,然後掛到露台去。
露台上的幹菜也能收了,她收起來後都放到閣樓的房間裏,然後就發現閣樓中還有小半袋的粿片。
粿片是啥?類似薯片的食物。隻是薯片是土豆做的,而粿片是大米做的。
大米製作成米粿,米粿再切成粿片,粿片曬幹後能存放許久,要吃時就放到沙子或者鹽中炒炒,炒得膨脹後就能吃了。
不過這是隻有過年才能吃到的奢侈品,聞嘉嘉沒打算現在把它造完。
她還在角落裏發現幾個鐵塊。鐵塊被木桶擋著了,沒把木桶移開根本發現不了。
聞嘉嘉湊近一看,發現有鎖頭,缺了好幾個口的刀,幾顆釘子,鐵刨子,以及生鏽到快碎的鐮刀。
這是聞家人煉鋼鐵那段時間留下來的,原主那時候還沒被領養走,記憶裏有這件事。
聞老爹當時在公社裏煉鋼,瞅著公社好幾個月了都沒有煉出點名堂來,於是偷偷把自己上繳的東西又給帶回來了。
但他又不敢把這些東西現於人前,就隻能偷偷藏在閣樓,生怕被人搜了去。
後來公社煉鋼隊突然大檢查,原因是公社的鐵突然少了上百斤,聞老爹這才曉得,原來還有人和他做一樣的事兒。
隻是聞老爹膽子小,從此再也不敢把這些東西拿出來,直到此刻被聞嘉嘉發現。
聞嘉嘉暗暗嘀咕:“這些東西,拿到廢品收購站去說不定能換那麽幾分錢。”
說著,就拿起缺口刀瞧瞧,覺得這個或許能留下來放到菜園裏砍菜。
又把這些鐵器挨個整出來,準備找個機會拉到廢品收購站去賣。
[叮,是否合成?]
就在聞嘉嘉拿起最後幾顆鐵釘時,腦海裏突然傳來電子音。
她頓時間淚流滿麵,就說自己不能一直這麽倒黴吧。這不,否極泰來了。
姍姍來遲的金手指,可算上線了。
第6章 剪柯湘頭
經過幾分鍾的摸索,聞嘉嘉總算曉得了“合成”為何物。
簡單點說,這就是個合成類的金手指。
何為合成?便是把同種屬性的低級或者殘缺度達到百分之五十的物品合成一個新物品。
比如說剛剛觸碰到的五種鐵器,就能合成兩種新物品。
為啥是五合二聞嘉嘉也搞不懂,五種鐵器依次做了實驗後她發現其實也可以三合一的。
如同現在,她腦海中就浮現出“雙耳小鍋、水果刀、剪刀”三個選項,她可以從中任選兩個物品。
而放下兩種鐵器,就隻能任選一個物品。
聞嘉嘉思考片刻,最終選擇了雙耳小鍋和剪刀。
三秒後,兩樣物品出現在她眼前。
隨即她就發現她被坑了,剪刀也就罷,小就小點兒也能用。
可雙耳小鍋,真真是小鍋!她從未見過巴掌大小的鍋!
聞嘉嘉腦袋宕機,無話可說了。
“係統,係統?”
無人應答,可見這個金手指並不智能,需要自己了解。
她想想,帶著剪刀和雙耳小鍋跑下樓來到廚房,將灶台邊的菜刀拿起,可這一回腦海中再沒電子音出現。
若非她手裏還拿著雙耳小鍋,她都會以為剛剛發生的事兒是自己在做夢!
“難不成是還需要什麽條件?”聞嘉嘉喃喃自語,覺得自己猜對了。
但既然金手指已出現,就不會輕易消失。她就沒聽說過這玩意兒做完一單後就跑路的,自己大可以安心點兒。
反正她早做好沒有金手指的準備。
聞嘉嘉將剪刀收到房間的抽屜中,再把雙耳小鍋放入廚房的櫥櫃裏,等待下次能合成時繼續合成。
金烏西墜。傍晚的村莊仿若披上一層橙紅色的紗,美得驚心動魄。
聞嘉嘉站在院門口,手癢癢了。真真是好素材啊,可惜沒有攝像機。
村口附近也是有田地的,而且還不少。
不少上工的人從她門口經過,十個裏有九個都會跟她打招呼。這是聞家老兩口當了大半輩子好人留下的人脈,現在便宜了她,聞嘉嘉也趁此機會把部分村裏人認個臉熟。
這個叫叔,那個叫嬸兒。
這個叫哥,那個叫嫂嫂。
就算不小心經過聞家門口的狗她都得過問一句是公還是母。
於是一個晚飯的時間,村裏都傳遍了,聞家老三是個實在大方人。
這裏的“大方”指的不是她手縫大,而是指她很是外向。
方多菜笑道:“這個聞老三瞧著和聞家人真不同嘿,聞老哥是能三天不說一句話的,她一個傍晚說的話比她爹一個月還多。”
浮陽大隊部門口有片空地,從這兒能瞧見村口和村尾,視野開闊,空地旁還種著一棵百年老樟樹,是個納涼好地方。隊員們甚是喜歡在此處聚集聊天,特別是傍晚吃晚飯的時候。
有那住得近的隊員就端著碗來到這兒,順手從大隊部拎出張長板凳坐下,邊侃大山邊吃飯,小日子愜意著呢。
遠的則是匆匆吃完飯便趕來,生怕自己一個不在錯過了什麽話題漏了什麽信息。更怕那些碎嘴子們瞅自己不在就叨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