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黑乎乎的看?不清人,但在手電筒的照射下聞嘉嘉已經發現四五個?坐在岸邊釣魚的人了。
她湊到魏岱耳邊悄悄問:“他們為啥不下地籠呢?”
魏岱失笑,用手指關節敲敲她腦袋:“你當地籠這麽好下的嗎?想下地籠得有地籠,最好的地籠是密網做的,不過這種密網難買,而且還?貴。但若是用竹子做的地籠,首先你得會做啊,可編法複雜,沒點竹篾手藝的人讓他看?三遍他都學不會。”
聞嘉嘉點頭,覺得言之?有理。反正她三遍看?下來是還?暈乎乎的,手不會腦也不會。
“再?就是餌料了,咱家地籠的餌料是我親調的,經過好多魚驗證過的,一般的餌料可吸引不來這些機靈的魚。”
聞嘉嘉又點頭,魏岱做餌料確實有一手。
據他所說?這還?不是他極限,他用過羊油做餌料,那次足足捉了一斤多的蝦,五條的魚,和數不盡的螃蟹和鱔魚泥鰍。
不過沒有羊油,也不差就是了。
夫妻倆偷偷摸摸繞到對岸那邊去放地籠,聰明的可不止他們倆,魏岱就瞧見水麵上多出幾個?地籠標記。
“不曉得誰搶先一步來放。”魏岱說?。他原先看?好的位置已經被占了兩個?。
聞嘉嘉在這過程中心驚膽戰的,生怕有蛇從草叢裏鑽出來。
四個?地籠魏岱放了將近半小時?才放好,此刻已經快要九點了,兩人加快回家的步伐。
夜釣的人走的還?比他們更快,這段路暗,黑暗中還?真?認不出這些人是誰。
一夜好眠。
第二天是工作日,聞嘉嘉卡點出門上班,完全忘了地籠的事兒。
而魏岱洗過碗後就去收地籠了,收完後才去工作。
地籠沒及時?收,很可能就得被別人收走。
這回貨物滿滿,每個?地籠都比昨兒下的地籠收獲更多,三個?大木桶才勉強裝下。
一斤以上的魚總共六條,螃蟹有半桶,黃鱔兩條,水蛇一條。
不過他媳婦怕蛇怕得要命,魏岱也就沒把?水蛇留下,而是送給了隔壁謝陽。
謝陽也沒要,後來被包姐拿走了。
包姐說?是要拿去和石斛淮山黨參一起煮了吃,還?說?這樣吃著對人好。
其餘的大多都是小龍蝦了,足足有一桶的量,足夠他媳婦炒個?兩三頓的。
聞嘉嘉到藥廠後才想起來這事,不等她猜測這次地籠能捕撈到多少?後薛主任來喊她了,喊她幹啥?喊她去看?新工廠。
“能進去啦?”聞嘉嘉驚訝。
薛主任:“你們不行,但這回是咱們和化工廠一起去的,集體行動才可以。”
聞嘉嘉懂了,個?人行動怕出事。
也對,裏麵說?是新廠,但同時?也是建築工地啊,哪裏能隨便放人進去。
九點半整,一行人出發去新廠。
新藥玻廠不算遠,藥廠的一行人直接走到的那邊。化工廠的人倒是坐公交車來的,好在他們提前出發,兩行人幾乎前後腳到達。
聞嘉嘉默默數了數,得有30多人,她跟在薛主任後麵一點兒都不起眼。
新廠已經掛牌了,門口左側掛著“臨和市醫藥玻璃廠”幾個?大字。
從大門進入,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西式風格的建築。聞嘉嘉認真?看?兩眼,覺得有些像東北那邊民國時?期留下的建築,她猜測這座樓是幾十年前外國人修的。
這般想著,隊伍裏有人就道:“老?醫院的這座樓用許多年了吧?”
有人就回答:“可不!少?說?也有六七十年。我媽還?是小姑娘的時?候樓就在了,她說?我姥爺當年還?來這裏拉過車呢。牢固是真?牢固,當年可是找了好多壯丁蓋的樓,虧得是新社?會,咱們才能進到這裏。”
這樓從前說?外國人的醫院,五成都是黃頭發綠眼睛的外國人,普通百姓沒那個?膽也沒那個?錢敢踏足這裏。
後來被國家收繳,改成市醫院。
等市醫院搬遷後這裏就空下來了,原先政府想把?它改成防疫站的,但麵積又太?大,正琢磨著要不要再?加個?獸醫站等其他部門時?,藥廠和化工廠的申請就打上去了,經過討論後把?這片地方?批了下來。
這座洋樓從外麵看?很大,進去後發現更大。
洋樓總共三層半,起碼占地500多平方?,單單是一樓就有12個?房間。
光線一般,聞嘉嘉逛一圈後這般想。在她看?來,窗戶還?能開得再?大些。
但想開大就得砸了部分牆嘛,工人才不樂意折騰呢。
緊接著上二樓。
洋樓挑高七米,所以二樓就有種登高望遠的感覺了。站在二樓,竟然?能穿過棟棟房屋瞧見藥廠的建築。
二樓同一樓一樣,也是生產車間。
三樓就不是了,三樓是各種的會議室和辦公室。
至於?剩下的“半樓”在哪兒?
不在三樓上麵,而在一樓下麵。簡而言之?就是地下室。
這可太?正常了,建這棟樓的時?候戰火紛飛嘛,地下室有躲避空襲的作用。
“謔!原來機器都在地下室裏麵。”最先下去的人說?道,“我就說?怎麽上麵空蕩蕩的呢,明明老?白都說?部分機器已經運進去了。”
“是嗎我瞧瞧。”有人說?。
聞嘉嘉聞言也連忙下樓。
奈何前麵的領導太?多,她這種小蝦米隻能等到別人看?夠後才去看?。
她偷偷摸了摸,合成頁麵又跳出來了,原來是熔化爐啊……
瞧著應該不是嶄新的熔化爐,因為合成頁麵出現個?百分百全新熔化爐的選項。
“嘉嘉,走了。”聞嘉嘉看?得有點入神,旁邊人提醒她離開。
“哎好嘞!”說?話的是林雲霏,她是化工廠的員工,兩三個?月後大概率會是她的同事。
聞嘉嘉來藥玻門口轉過幾回,三回裏有兩回都見到過她。
第63章 蒜蓉龍蝦
出了?洋樓,一行人往左邊走去。
據說左側也是車間生產區域,幾個倉庫也在這?裏。
這?邊的建築相對於大洋樓來說就比較的遜色了?,內裏沒進去還不好說,外麵瞧著?牆上蒙上一層灰,有些地方甚至脫落外皮,露出裏麵鋼筋水泥的部分。
此刻卻?有人道:“這?麽多年彈痕還在呢!原先想來是爬山虎蓋住了?,現在把爬山虎清理開就看到了?彈痕,怎麽沒用水泥補補?”
“補啥呀,就是要把彈痕放著?,這?叫知恥而後勇,時時刻刻謹記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走在最前方的人如此說,她似乎是化工廠的一位副廠長。
聞嘉嘉頓時肅然起敬,看著?牆上那道道“傷疤”也不覺得破舊了?,反而覺著?有股曆史的厚重感。
進入裏麵,發現裏麵大得過分。
除承重牆外的牆都砸了?,形成一個寬闊的大房間?。
部分辦公用具已經入場,聞嘉嘉在這?裏看見了?好些的桌子和櫃子。
林雲霏悄聲對她說:“你知道不,這?裏才?是主生產區域,明?天生產設備就會運來了?,說是足足占了?兩?節的火車,這?還隻是一部分呢!”
聞嘉嘉驚訝:“那有人跟著?來安裝嗎?”
“有吧,咱們連螺絲都不會旋,要是沒有安轉工人這?套設備就是個占地方的鐵疙瘩。”林雲霏歎道。
聞嘉嘉點點頭,林雲霏說的其實不是誇張話?。
一般人,確實連螺絲都不會旋!
工業體?係在57年時建成,學習對象是蘇聯老大哥,擰螺絲甚至都是跟人家學的。
50年代?兩?國?蜜月期時蘇聯就有來教過我國?工人該如何讀圖紙,如何根據圖紙安裝零件,其中如何擰螺絲就手把手教了?,精細到擰幾圈的程度。
蘇聯人教擰三圈,大家就學著?擰三圈,蘇聯人教擰三圈回半圈,大家就也跟著?擰三圈回半圈。
所以螺絲咋擰?很多人都不敢上手擰,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老師傅,畢竟誰曉得到底要擰幾圈,要不要回半圈。
瞧完洋樓左側廠區,又去瞧右側。
右側基本是後勤區域,食堂倉庫等地方就坐落在這?裏。
全部地方看下來,怎麽說呢……麵積確實是足夠小的,竟然還沒有藥廠的十分之一大。
看完,一行人又離開。
回到藥廠後薛主任拿出醫玻廠的采購報告給她看:“這?是我從我朋友那兒拿來的,看完你就知道醫玻廠往後主要生產些什麽了?,希望對你有些幫助。”
聞嘉嘉接過,回到辦公室裏翻開看。
玻璃熔爐自然不必多說,這?是主要設備之一,沒有它這?個新廠就開設不起來。
她往下看,竟然還瞧見製氧機生產線,這?也算省內第一家生產製氧機的了?,聞嘉嘉依稀記得部隊醫院的製氧機是隔壁的隔壁省產的。
既然都被生產製氧機了?,保不齊往後還會生產液化石油氣鋼瓶丙烯貯罐等東西。
畢竟醫玻廠並不是隻生產醫用玻璃的,廠裏還準備同時生產民用玻璃。反正也就是順手的事兒,誰又會嫌棄錢多呢。
就跟軍工廠做空調冰箱似的,反正能賺點就賺點。
當然,現在的軍工廠還是很有老大哥範兒的,這?種事情得在八九十年代?才?會發生。
繼續往下看,針劑安瓿也有生產,引進的是1隻池爐熔料4台拉管機的生產工藝,要曉得隔壁省還在用24頭安瓿自動機、一字式拉絲機呢,這?可是足足比人家先進兩?三步啊。
聞嘉嘉前後翻閱三遍,足以看出臨和市對這?個新建的醫玻廠抱有多大的期望。
“聞同誌,你剛才?是和薛主任一起去新廠了?嗎?”李海軍問道。
他剛剛在采購部,沒趕上這?件事。
聞嘉嘉點點頭:“九點半去的。”
言下之意就是你話?問得晚了?,這?會兒都快要十一點半了?好嗎。
“新廠怎麽樣?”李海軍問,他有點懊惱,早知道就不離開了?。
聞嘉嘉:“大洋樓挺不錯,別的地方……跟咱們藥廠西邊差不多吧。”
她湊到魏岱耳邊悄悄問:“他們為啥不下地籠呢?”
魏岱失笑,用手指關節敲敲她腦袋:“你當地籠這麽好下的嗎?想下地籠得有地籠,最好的地籠是密網做的,不過這種密網難買,而且還?貴。但若是用竹子做的地籠,首先你得會做啊,可編法複雜,沒點竹篾手藝的人讓他看?三遍他都學不會。”
聞嘉嘉點頭,覺得言之?有理。反正她三遍看?下來是還?暈乎乎的,手不會腦也不會。
“再?就是餌料了,咱家地籠的餌料是我親調的,經過好多魚驗證過的,一般的餌料可吸引不來這些機靈的魚。”
聞嘉嘉又點頭,魏岱做餌料確實有一手。
據他所說?這還?不是他極限,他用過羊油做餌料,那次足足捉了一斤多的蝦,五條的魚,和數不盡的螃蟹和鱔魚泥鰍。
不過沒有羊油,也不差就是了。
夫妻倆偷偷摸摸繞到對岸那邊去放地籠,聰明的可不止他們倆,魏岱就瞧見水麵上多出幾個?地籠標記。
“不曉得誰搶先一步來放。”魏岱說?。他原先看?好的位置已經被占了兩個?。
聞嘉嘉在這過程中心驚膽戰的,生怕有蛇從草叢裏鑽出來。
四個?地籠魏岱放了將近半小時?才放好,此刻已經快要九點了,兩人加快回家的步伐。
夜釣的人走的還?比他們更快,這段路暗,黑暗中還?真?認不出這些人是誰。
一夜好眠。
第二天是工作日,聞嘉嘉卡點出門上班,完全忘了地籠的事兒。
而魏岱洗過碗後就去收地籠了,收完後才去工作。
地籠沒及時?收,很可能就得被別人收走。
這回貨物滿滿,每個?地籠都比昨兒下的地籠收獲更多,三個?大木桶才勉強裝下。
一斤以上的魚總共六條,螃蟹有半桶,黃鱔兩條,水蛇一條。
不過他媳婦怕蛇怕得要命,魏岱也就沒把?水蛇留下,而是送給了隔壁謝陽。
謝陽也沒要,後來被包姐拿走了。
包姐說?是要拿去和石斛淮山黨參一起煮了吃,還?說?這樣吃著對人好。
其餘的大多都是小龍蝦了,足足有一桶的量,足夠他媳婦炒個?兩三頓的。
聞嘉嘉到藥廠後才想起來這事,不等她猜測這次地籠能捕撈到多少?後薛主任來喊她了,喊她幹啥?喊她去看?新工廠。
“能進去啦?”聞嘉嘉驚訝。
薛主任:“你們不行,但這回是咱們和化工廠一起去的,集體行動才可以。”
聞嘉嘉懂了,個?人行動怕出事。
也對,裏麵說?是新廠,但同時?也是建築工地啊,哪裏能隨便放人進去。
九點半整,一行人出發去新廠。
新藥玻廠不算遠,藥廠的一行人直接走到的那邊。化工廠的人倒是坐公交車來的,好在他們提前出發,兩行人幾乎前後腳到達。
聞嘉嘉默默數了數,得有30多人,她跟在薛主任後麵一點兒都不起眼。
新廠已經掛牌了,門口左側掛著“臨和市醫藥玻璃廠”幾個?大字。
從大門進入,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西式風格的建築。聞嘉嘉認真?看?兩眼,覺得有些像東北那邊民國時?期留下的建築,她猜測這座樓是幾十年前外國人修的。
這般想著,隊伍裏有人就道:“老?醫院的這座樓用許多年了吧?”
有人就回答:“可不!少?說?也有六七十年。我媽還?是小姑娘的時?候樓就在了,她說?我姥爺當年還?來這裏拉過車呢。牢固是真?牢固,當年可是找了好多壯丁蓋的樓,虧得是新社?會,咱們才能進到這裏。”
這樓從前說?外國人的醫院,五成都是黃頭發綠眼睛的外國人,普通百姓沒那個?膽也沒那個?錢敢踏足這裏。
後來被國家收繳,改成市醫院。
等市醫院搬遷後這裏就空下來了,原先政府想把?它改成防疫站的,但麵積又太?大,正琢磨著要不要再?加個?獸醫站等其他部門時?,藥廠和化工廠的申請就打上去了,經過討論後把?這片地方?批了下來。
這座洋樓從外麵看?很大,進去後發現更大。
洋樓總共三層半,起碼占地500多平方?,單單是一樓就有12個?房間。
光線一般,聞嘉嘉逛一圈後這般想。在她看?來,窗戶還?能開得再?大些。
但想開大就得砸了部分牆嘛,工人才不樂意折騰呢。
緊接著上二樓。
洋樓挑高七米,所以二樓就有種登高望遠的感覺了。站在二樓,竟然?能穿過棟棟房屋瞧見藥廠的建築。
二樓同一樓一樣,也是生產車間。
三樓就不是了,三樓是各種的會議室和辦公室。
至於?剩下的“半樓”在哪兒?
不在三樓上麵,而在一樓下麵。簡而言之?就是地下室。
這可太?正常了,建這棟樓的時?候戰火紛飛嘛,地下室有躲避空襲的作用。
“謔!原來機器都在地下室裏麵。”最先下去的人說?道,“我就說?怎麽上麵空蕩蕩的呢,明明老?白都說?部分機器已經運進去了。”
“是嗎我瞧瞧。”有人說?。
聞嘉嘉聞言也連忙下樓。
奈何前麵的領導太?多,她這種小蝦米隻能等到別人看?夠後才去看?。
她偷偷摸了摸,合成頁麵又跳出來了,原來是熔化爐啊……
瞧著應該不是嶄新的熔化爐,因為合成頁麵出現個?百分百全新熔化爐的選項。
“嘉嘉,走了。”聞嘉嘉看?得有點入神,旁邊人提醒她離開。
“哎好嘞!”說?話的是林雲霏,她是化工廠的員工,兩三個?月後大概率會是她的同事。
聞嘉嘉來藥玻門口轉過幾回,三回裏有兩回都見到過她。
第63章 蒜蓉龍蝦
出了?洋樓,一行人往左邊走去。
據說左側也是車間生產區域,幾個倉庫也在這?裏。
這?邊的建築相對於大洋樓來說就比較的遜色了?,內裏沒進去還不好說,外麵瞧著?牆上蒙上一層灰,有些地方甚至脫落外皮,露出裏麵鋼筋水泥的部分。
此刻卻?有人道:“這?麽多年彈痕還在呢!原先想來是爬山虎蓋住了?,現在把爬山虎清理開就看到了?彈痕,怎麽沒用水泥補補?”
“補啥呀,就是要把彈痕放著?,這?叫知恥而後勇,時時刻刻謹記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走在最前方的人如此說,她似乎是化工廠的一位副廠長。
聞嘉嘉頓時肅然起敬,看著?牆上那道道“傷疤”也不覺得破舊了?,反而覺著?有股曆史的厚重感。
進入裏麵,發現裏麵大得過分。
除承重牆外的牆都砸了?,形成一個寬闊的大房間?。
部分辦公用具已經入場,聞嘉嘉在這?裏看見了?好些的桌子和櫃子。
林雲霏悄聲對她說:“你知道不,這?裏才?是主生產區域,明?天生產設備就會運來了?,說是足足占了?兩?節的火車,這?還隻是一部分呢!”
聞嘉嘉驚訝:“那有人跟著?來安裝嗎?”
“有吧,咱們連螺絲都不會旋,要是沒有安轉工人這?套設備就是個占地方的鐵疙瘩。”林雲霏歎道。
聞嘉嘉點點頭,林雲霏說的其實不是誇張話?。
一般人,確實連螺絲都不會旋!
工業體?係在57年時建成,學習對象是蘇聯老大哥,擰螺絲甚至都是跟人家學的。
50年代?兩?國?蜜月期時蘇聯就有來教過我國?工人該如何讀圖紙,如何根據圖紙安裝零件,其中如何擰螺絲就手把手教了?,精細到擰幾圈的程度。
蘇聯人教擰三圈,大家就學著?擰三圈,蘇聯人教擰三圈回半圈,大家就也跟著?擰三圈回半圈。
所以螺絲咋擰?很多人都不敢上手擰,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老師傅,畢竟誰曉得到底要擰幾圈,要不要回半圈。
瞧完洋樓左側廠區,又去瞧右側。
右側基本是後勤區域,食堂倉庫等地方就坐落在這?裏。
全部地方看下來,怎麽說呢……麵積確實是足夠小的,竟然還沒有藥廠的十分之一大。
看完,一行人又離開。
回到藥廠後薛主任拿出醫玻廠的采購報告給她看:“這?是我從我朋友那兒拿來的,看完你就知道醫玻廠往後主要生產些什麽了?,希望對你有些幫助。”
聞嘉嘉接過,回到辦公室裏翻開看。
玻璃熔爐自然不必多說,這?是主要設備之一,沒有它這?個新廠就開設不起來。
她往下看,竟然還瞧見製氧機生產線,這?也算省內第一家生產製氧機的了?,聞嘉嘉依稀記得部隊醫院的製氧機是隔壁的隔壁省產的。
既然都被生產製氧機了?,保不齊往後還會生產液化石油氣鋼瓶丙烯貯罐等東西。
畢竟醫玻廠並不是隻生產醫用玻璃的,廠裏還準備同時生產民用玻璃。反正也就是順手的事兒,誰又會嫌棄錢多呢。
就跟軍工廠做空調冰箱似的,反正能賺點就賺點。
當然,現在的軍工廠還是很有老大哥範兒的,這?種事情得在八九十年代?才?會發生。
繼續往下看,針劑安瓿也有生產,引進的是1隻池爐熔料4台拉管機的生產工藝,要曉得隔壁省還在用24頭安瓿自動機、一字式拉絲機呢,這?可是足足比人家先進兩?三步啊。
聞嘉嘉前後翻閱三遍,足以看出臨和市對這?個新建的醫玻廠抱有多大的期望。
“聞同誌,你剛才?是和薛主任一起去新廠了?嗎?”李海軍問道。
他剛剛在采購部,沒趕上這?件事。
聞嘉嘉點點頭:“九點半去的。”
言下之意就是你話?問得晚了?,這?會兒都快要十一點半了?好嗎。
“新廠怎麽樣?”李海軍問,他有點懊惱,早知道就不離開了?。
聞嘉嘉:“大洋樓挺不錯,別的地方……跟咱們藥廠西邊差不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