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意如絲如蔓,悄然滋生。崔文君把小啼要來身邊,不是可憐她憐惜她,而是為了方便自己出氣。
那些隱蔽的、無法言說的恨意,對梁人傑的對楊宛的,迂回了無數個彎,最終全部發泄在了小啼身上。她真是個好孩子,默默承受著她的陰晴不定,一聲不吭。從來不會在楊宛麵前說不該說的話。事實上,為了不叫楊宛擔心,她經常偽裝出一副燦爛的笑。
叫她看了無比惡心的笑。
終究是個孩子,做不到滴水不漏。時間長了,楊宛似乎察覺了什麽,主動開口同她要她。
她沒有當場答應,而是找了個借口,拖延時間。
當晚,她把小啼叫到麵前,問她願不願意和楊宛走。
小啼覷她臉色,不敢說願意也不敢說不願意。
她便撫住了她的臉,對她說:“你知道該怎麽選。”
後來楊宛又提了一次,崔文君當著小啼的麵答應了。但是她知道,小啼走不成。不出幾日,小啼淹死在了池子裏。
“我當時太傻了,被嫉妒衝昏了頭腦。”從回憶裏抽離,崔文君的臉色又蒼白了幾分,說話有氣無力,“若是出於對楊宛愛慕才把小啼留在身邊,怎麽忍心叫她吃那麽多苦,受那麽多罪。打一開始就是因為恨,不是愛。可笑我竟因此害死了小啼。”
落英側目,儼然也為崔文君說出故事震驚。
“小啼她……”
“自己投的水……”崔文君眼角滑落兩行淚,“是我逼得她沒了活路。”
“楊宛她知道小啼是她的女兒嗎?”
“我不知道。”
“楊宛落水當日,究竟發生了什麽?”
“我亦不知。”崔文君說,“但可以肯定的是,人傑當天見過她。他那天午後回來,衣擺上粘著水草。”
李纖凝眼皮一跳。
“為什麽告訴我這些?”
“這些話我憋了很久,無人可訴,唯有麵對李小姐這個局外人,可以毫無負擔地說出來。此外,宛兒她……”崔文君一直捂著自己的肚子,說到此處,臉皺成一團,似乎腹痛難止。
落英上前,“夫人,您腹痛不是一日兩日了,請大夫來瞧瞧吧。”
崔文君未置可否,抬起蒼白的臉龐衝李纖凝道:“李小姐,今天就到這裏吧,我實在沒力氣了。”
她額上汗涔涔,臉色白中見鐵青,似乎在忍受極大的痛苦。
李纖凝道了一句“夫人保重”,告辭出來了。
大約第二天晌午,李纖凝收到崔文君的死訊。梁家明麵上說是病逝,但據傳言崔文君乃是死於砒霜中毒。
李纖凝略一回想,惡心嘔吐腹痛可不是砒霜中毒的症狀。
難怪神色安然,原來一早存了輕生的心。原本也是清淨潔白的女兒,溫柔善良,不忍加害一草一木。嫉妒使她變了形狀。連她也痛恨那時的自己罷?
崔文君的輕生,使案情更加撲朔迷離,也更加接近真相。
第70章 下弦月篇(十四)角抵
梁人傑承認那天晌午見過楊宛,就在荇菜池邊。
但據他交代,前一天傍晚大家聚在一起用飯,楊宛趁人不備,偷偷往他手心塞了一張紙條,約他第二天晌午荇菜池邊相見。第二天他赴約,楊宛隻是說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話,令他摸不著頭腦。
他應付幾句離開,不足兩刻鍾,即傳來了楊宛的死訊。
至於小啼一事,的確是他借來報複楊宛的工具。他原本想擇一個適當的時機告訴楊宛一切,叫她痛不欲生,但他沒有想到崔文君查到了小啼的身世,進而誤會,導致了小啼的死。
梁人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厚葬了小啼,多年來無法釋懷的恨意也放下了,並不存在因此報複楊宛非置她於死地不可的說法。倒有可能是楊宛洞悉了小啼的身世之謎,為了報仇而設下的局。
梁人傑的說辭並未完全說服京兆府的人,他們仍對他存疑。問他討楊宛當日遞出的紙條他也拿不出來,隻說擔心妻子發現,燒了。
沒有物證,令他的說辭大打折扣。與此同時,楊家這頭也不依不饒,立意要治梁人傑的死罪。
“楊家不依不饒,逼著結案,梁家同樣催著結案,不過是要按自殺抑或失足落水結案,八叔夾在中間,被他們兩方勢力連番施壓,頭都大了。”仇璋告訴李纖凝,順道把剛剛沏好的茶推到她麵前。
李纖凝尋思大熱天喝什麽茶,便沒動,“單純的案子,發展到今天竟成了梁楊兩家的較量。”
“十年前就該爆發的衝突,兩家人嫌丟人,隱而不發,暗中憋著一口氣,這次借著這個由頭全麵發作,有的鬧了。連累我家也不得安寧,八叔閉門謝客,他們全找到我家來了。”
“八叔傾向於哪一頭,治梁人傑死罪,還是無罪?”
“他與梁家無冤無仇當然樂於賣梁家的麵子,一旦治了梁人傑死罪,無端得罪人。奈何如今是治死罪也沒有實質性證據,無罪釋放又找不到楊宛自殺的證據,沒有證據,哪一方也不服氣,左右為難,進退維穀。”接著又問李纖凝,“你在案發現場,又與楊宛相處了多日,有沒有什麽想法?”
“我原以為是他殺,後來小啼的身份水落石出,我倒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你認同梁人傑所言楊宛在蓄意報複他的說法?”
“有這種可能性,前提是楊宛知道小啼的身世。”
“這個很難證明。”
李纖凝突然想起一件事,和仇璋說:“我出去一趟。”
“去哪?”
“楊府。”
李纖凝同楊家人不熟,不便唐突造訪,叫上了楊仙兒陪她。到了楊府,幾經紆回,見到了紫綃。
李纖凝問她,“上次在別苑,楊宛的遺物中有一隻白玉鐲,還在嗎?”
紫綃回在,捧出來給李纖凝瞧。
玉鐲瑩潤白皙,雕有漂亮的鳳紋,開口形式。
楊仙兒問:“這鐲子有問題嗎?”
李纖凝未答。她的手腕和楊宛差不多粗細,她接過鐲子,手腕自開口處擠進去,並不容易,兩端卡著手腕,李纖凝戴了摘摘了戴,來回幾次,腕子已紅了。
“紅痕是這樣來的嗎?”李纖凝嘀咕,接著問紫綃,“這款鐲子是楊小姐常戴的一隻嗎?”
紫綃搖頭,“這隻鐲子偏大,又壓腕子,小姐從未戴過。臨去別苑之前,突然吩咐我帶上,後來也沒見她戴。”
李纖凝若有所思,來回在房間踱步。忽然立定,問紫綃,“小啼是楊小姐女兒一事想必你已經聽說?”
“是呀,真叫人驚訝。”紫綃當即接上話茬,“難怪小姐看小啼莫名順眼,小啼也喜歡和小姐親近,敢情是親母女。血緣這個東西真神奇,雙方皆不知彼此身份,卻在相互靠近相互吸引。難怪那麽重要的指環,小姐說送就送了,這就是母女間的感應吧。”
“指環?”李纖凝眉尖微蹙,“你指的是那枚瑪瑙戒指?它很重要嗎?”
“那是我們小姐的貼身之物,打我來到她身邊服侍,快十年了,從未見戒指離身。小姐將它隨手摘給小啼,我還吃了一驚呢,問小姐怎麽隨隨便便送了人,小姐隻是淡淡一笑,沒說原因。”
從不離身之物卻送給一個無足輕重的奴婢?李纖凝接著問戒指的顏色、款式,紫綃說是赭紅色,戒麵呈長弧形,形似馬鞍。
“十年前服侍楊小姐的婢女是何人,人在何處?”
紫綃答說出事前服侍的人皆被老爺送到莊上了。貼身服侍和楊宛最親密的當屬雪燕。
李纖凝輾轉於莊上找到雪燕,經她證實,楊宛確有一枚這樣的戒指,係她和那情郎的定情信物。
定情信物送給了小啼,毫無疑問,楊宛在那時就知道小啼是她的女兒了。
梁人傑猜對了,楊宛的死,是一場針對他的報複。
她選擇了和女兒同樣的死法,溺死。欄杆上的抓痕是她自己留下的。
李纖凝回想起記憶中楊宛,言語爽脆、灑脫,卻難掩眼角眉梢的憂鬱。長年受腿疾困擾,輪椅上過活,使她的身體虛弱異常,像欲萎未萎的白梔子,黃了邊兒,再回不去的風華正茂。
這樣的楊宛,卻把自己溺死在了水裏,當她的指甲滑過欄杆,生生折斷的時候她在想什麽?
求生的本能會叫她死死抓住欄杆,可是她卻在了水中央。
天空彤雲密布,雲層壓的低低的,空氣沉悶的叫人喘不過氣。
欲雨了。溽夏的雨說來就來,當第一滴雨落下的時候,李纖凝已經找好了避雨的屋簷。
雨勢悁急,簷下密密結珠,李纖凝望著那珠簾,有點不清楚她在這個案子裏的作用,楊宛蓄意與她結交,假如是為了叫她發現她留下的蛛絲馬跡,將案子定性為他殺,從而牽連上梁人傑,那麽她是否預料到她會查到這一步?
假如預料到,那麽是否說明她從一開始就沒打算置梁人傑於死地,而隻是希冀於用這種方式揭開那道血淋淋的傷疤,不堪的醜陋?
李纖凝不得而知。
李纖凝得到的線索並不能直接用於證據,仇少尹繼續從當初收養小啼的農戶身上深挖,小啼被梁府管家買走後,先後來了幾批人探查,有崔文君的人也有楊家的人,另還有一神秘人物,身份不明。
仇少尹另辟蹊徑,從楊宛身邊人著手調查,凡是和她有過接觸之人,不論親眷友人,婢女仆從,通通查了一遍。所有這些人的友人親眷也要調查。
功夫不負苦心人,終於給他揪出了神秘人。原係楊宛身邊仆從的表兄。
楊宛私下命令仆人調查小啼身世,仆人找上了他門路頗廣的表兄。事發之後,楊家下令封口,仆人三緘其口,若非查到他表兄頭上,還不能令他開口。
楊家人自知理虧,不再向官府施壓。梁人傑恢複了清白之身。然在此期間,他的所作所為早已成了長安城高門貴胄之間的談資,表麵上雲淡風輕,私下懷恨報複,遷怒於無故女童,此等卑鄙行徑,實在有悖於他的出身,令人不齒。梁人傑身敗名裂,長安城再也待不下去,梁家為他謀了外任,他很快離開長安,去往外地赴任。
當事人死的死走的走,曾經一度甚囂塵上的流言徐徐平息,漸漸不再為人所提。
七月流火,夏日將逝,轉眼又是秋了。除去午間日頭毒辣,早晚天氣轉涼。牆角的木槿應時而開,一樹繁花。
李纖凝站著賞了會兒花,耳內聽得演武場那頭呼喝聒噪,抬腳往那邊去了。
演武場上人聲呼喝,幾十個衙役圍成一圈,興致勃勃的看熱鬧。一具具高大肉身,人牆似的把李纖凝隔絕在外。
“裏麵在幹嘛?”李纖凝問。
“小韓和乙郎在角抵。”最外圍的衙役回答。
眾人看見李纖凝過來了,紛紛讓開一條通道,容她過來。
李纖凝走到最前麵。
可不是在角抵,韓杞抱著楊乙郎的腿,楊乙郎抱著韓杞的腰,雙方皆想抱摔對方,相持不下。
角抵是一項兩兩角力的活動,常於軍中進行。自打關校尉來了,為了訓練衙役們的力量與應變能力,時常命他們角抵。他們逢訓練叫苦連天,受爭強好勝的天性作祟,偏對角抵沒意見。個別在角抵中輸了的衙役,不甘心敗落,苦練石鎖增加力量,以期在下次角抵中勝出。
此風一盛,衙役中憊懶的人少了,衙役們的身體素質全麵提升。
都是關校尉的功勞。
李纖凝往人群裏一掃,關校尉果然目光炯炯關注著戰局,於他而言,韓杞和楊乙郎是兩個好苗子。
李纖凝的目光也隨之回到韓楊二人身上。乙郎比韓杞高出半個頭,身材也更健壯,與之相比,韓杞單薄了些。場中叫好聲多是給乙郎的,支持韓杞者寥寥,唯一一個解小菲還是牆頭草,一會兒為韓杞助威一會兒替乙郎喝彩。
韓杞核心力極強,乙郎兩手抓在他腰間,向上抱提,分明已叫他雙腳離底,他竟然還能落回去,穩住樁子,頭朝乙郎腋下頂去,乙郎身形微趔,他趁著抱起他的腿一摔,乙郎身體觸地,輸了。
關校尉露出嘉許的笑容。
衙役中多有不服氣的,韓杞身板單薄,如何就贏了。一致推去黃胖子和他比試,黃胖子人胖,力沉,衙役們覺得韓杞摔他有點困難。
那些隱蔽的、無法言說的恨意,對梁人傑的對楊宛的,迂回了無數個彎,最終全部發泄在了小啼身上。她真是個好孩子,默默承受著她的陰晴不定,一聲不吭。從來不會在楊宛麵前說不該說的話。事實上,為了不叫楊宛擔心,她經常偽裝出一副燦爛的笑。
叫她看了無比惡心的笑。
終究是個孩子,做不到滴水不漏。時間長了,楊宛似乎察覺了什麽,主動開口同她要她。
她沒有當場答應,而是找了個借口,拖延時間。
當晚,她把小啼叫到麵前,問她願不願意和楊宛走。
小啼覷她臉色,不敢說願意也不敢說不願意。
她便撫住了她的臉,對她說:“你知道該怎麽選。”
後來楊宛又提了一次,崔文君當著小啼的麵答應了。但是她知道,小啼走不成。不出幾日,小啼淹死在了池子裏。
“我當時太傻了,被嫉妒衝昏了頭腦。”從回憶裏抽離,崔文君的臉色又蒼白了幾分,說話有氣無力,“若是出於對楊宛愛慕才把小啼留在身邊,怎麽忍心叫她吃那麽多苦,受那麽多罪。打一開始就是因為恨,不是愛。可笑我竟因此害死了小啼。”
落英側目,儼然也為崔文君說出故事震驚。
“小啼她……”
“自己投的水……”崔文君眼角滑落兩行淚,“是我逼得她沒了活路。”
“楊宛她知道小啼是她的女兒嗎?”
“我不知道。”
“楊宛落水當日,究竟發生了什麽?”
“我亦不知。”崔文君說,“但可以肯定的是,人傑當天見過她。他那天午後回來,衣擺上粘著水草。”
李纖凝眼皮一跳。
“為什麽告訴我這些?”
“這些話我憋了很久,無人可訴,唯有麵對李小姐這個局外人,可以毫無負擔地說出來。此外,宛兒她……”崔文君一直捂著自己的肚子,說到此處,臉皺成一團,似乎腹痛難止。
落英上前,“夫人,您腹痛不是一日兩日了,請大夫來瞧瞧吧。”
崔文君未置可否,抬起蒼白的臉龐衝李纖凝道:“李小姐,今天就到這裏吧,我實在沒力氣了。”
她額上汗涔涔,臉色白中見鐵青,似乎在忍受極大的痛苦。
李纖凝道了一句“夫人保重”,告辭出來了。
大約第二天晌午,李纖凝收到崔文君的死訊。梁家明麵上說是病逝,但據傳言崔文君乃是死於砒霜中毒。
李纖凝略一回想,惡心嘔吐腹痛可不是砒霜中毒的症狀。
難怪神色安然,原來一早存了輕生的心。原本也是清淨潔白的女兒,溫柔善良,不忍加害一草一木。嫉妒使她變了形狀。連她也痛恨那時的自己罷?
崔文君的輕生,使案情更加撲朔迷離,也更加接近真相。
第70章 下弦月篇(十四)角抵
梁人傑承認那天晌午見過楊宛,就在荇菜池邊。
但據他交代,前一天傍晚大家聚在一起用飯,楊宛趁人不備,偷偷往他手心塞了一張紙條,約他第二天晌午荇菜池邊相見。第二天他赴約,楊宛隻是說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話,令他摸不著頭腦。
他應付幾句離開,不足兩刻鍾,即傳來了楊宛的死訊。
至於小啼一事,的確是他借來報複楊宛的工具。他原本想擇一個適當的時機告訴楊宛一切,叫她痛不欲生,但他沒有想到崔文君查到了小啼的身世,進而誤會,導致了小啼的死。
梁人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厚葬了小啼,多年來無法釋懷的恨意也放下了,並不存在因此報複楊宛非置她於死地不可的說法。倒有可能是楊宛洞悉了小啼的身世之謎,為了報仇而設下的局。
梁人傑的說辭並未完全說服京兆府的人,他們仍對他存疑。問他討楊宛當日遞出的紙條他也拿不出來,隻說擔心妻子發現,燒了。
沒有物證,令他的說辭大打折扣。與此同時,楊家這頭也不依不饒,立意要治梁人傑的死罪。
“楊家不依不饒,逼著結案,梁家同樣催著結案,不過是要按自殺抑或失足落水結案,八叔夾在中間,被他們兩方勢力連番施壓,頭都大了。”仇璋告訴李纖凝,順道把剛剛沏好的茶推到她麵前。
李纖凝尋思大熱天喝什麽茶,便沒動,“單純的案子,發展到今天竟成了梁楊兩家的較量。”
“十年前就該爆發的衝突,兩家人嫌丟人,隱而不發,暗中憋著一口氣,這次借著這個由頭全麵發作,有的鬧了。連累我家也不得安寧,八叔閉門謝客,他們全找到我家來了。”
“八叔傾向於哪一頭,治梁人傑死罪,還是無罪?”
“他與梁家無冤無仇當然樂於賣梁家的麵子,一旦治了梁人傑死罪,無端得罪人。奈何如今是治死罪也沒有實質性證據,無罪釋放又找不到楊宛自殺的證據,沒有證據,哪一方也不服氣,左右為難,進退維穀。”接著又問李纖凝,“你在案發現場,又與楊宛相處了多日,有沒有什麽想法?”
“我原以為是他殺,後來小啼的身份水落石出,我倒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你認同梁人傑所言楊宛在蓄意報複他的說法?”
“有這種可能性,前提是楊宛知道小啼的身世。”
“這個很難證明。”
李纖凝突然想起一件事,和仇璋說:“我出去一趟。”
“去哪?”
“楊府。”
李纖凝同楊家人不熟,不便唐突造訪,叫上了楊仙兒陪她。到了楊府,幾經紆回,見到了紫綃。
李纖凝問她,“上次在別苑,楊宛的遺物中有一隻白玉鐲,還在嗎?”
紫綃回在,捧出來給李纖凝瞧。
玉鐲瑩潤白皙,雕有漂亮的鳳紋,開口形式。
楊仙兒問:“這鐲子有問題嗎?”
李纖凝未答。她的手腕和楊宛差不多粗細,她接過鐲子,手腕自開口處擠進去,並不容易,兩端卡著手腕,李纖凝戴了摘摘了戴,來回幾次,腕子已紅了。
“紅痕是這樣來的嗎?”李纖凝嘀咕,接著問紫綃,“這款鐲子是楊小姐常戴的一隻嗎?”
紫綃搖頭,“這隻鐲子偏大,又壓腕子,小姐從未戴過。臨去別苑之前,突然吩咐我帶上,後來也沒見她戴。”
李纖凝若有所思,來回在房間踱步。忽然立定,問紫綃,“小啼是楊小姐女兒一事想必你已經聽說?”
“是呀,真叫人驚訝。”紫綃當即接上話茬,“難怪小姐看小啼莫名順眼,小啼也喜歡和小姐親近,敢情是親母女。血緣這個東西真神奇,雙方皆不知彼此身份,卻在相互靠近相互吸引。難怪那麽重要的指環,小姐說送就送了,這就是母女間的感應吧。”
“指環?”李纖凝眉尖微蹙,“你指的是那枚瑪瑙戒指?它很重要嗎?”
“那是我們小姐的貼身之物,打我來到她身邊服侍,快十年了,從未見戒指離身。小姐將它隨手摘給小啼,我還吃了一驚呢,問小姐怎麽隨隨便便送了人,小姐隻是淡淡一笑,沒說原因。”
從不離身之物卻送給一個無足輕重的奴婢?李纖凝接著問戒指的顏色、款式,紫綃說是赭紅色,戒麵呈長弧形,形似馬鞍。
“十年前服侍楊小姐的婢女是何人,人在何處?”
紫綃答說出事前服侍的人皆被老爺送到莊上了。貼身服侍和楊宛最親密的當屬雪燕。
李纖凝輾轉於莊上找到雪燕,經她證實,楊宛確有一枚這樣的戒指,係她和那情郎的定情信物。
定情信物送給了小啼,毫無疑問,楊宛在那時就知道小啼是她的女兒了。
梁人傑猜對了,楊宛的死,是一場針對他的報複。
她選擇了和女兒同樣的死法,溺死。欄杆上的抓痕是她自己留下的。
李纖凝回想起記憶中楊宛,言語爽脆、灑脫,卻難掩眼角眉梢的憂鬱。長年受腿疾困擾,輪椅上過活,使她的身體虛弱異常,像欲萎未萎的白梔子,黃了邊兒,再回不去的風華正茂。
這樣的楊宛,卻把自己溺死在了水裏,當她的指甲滑過欄杆,生生折斷的時候她在想什麽?
求生的本能會叫她死死抓住欄杆,可是她卻在了水中央。
天空彤雲密布,雲層壓的低低的,空氣沉悶的叫人喘不過氣。
欲雨了。溽夏的雨說來就來,當第一滴雨落下的時候,李纖凝已經找好了避雨的屋簷。
雨勢悁急,簷下密密結珠,李纖凝望著那珠簾,有點不清楚她在這個案子裏的作用,楊宛蓄意與她結交,假如是為了叫她發現她留下的蛛絲馬跡,將案子定性為他殺,從而牽連上梁人傑,那麽她是否預料到她會查到這一步?
假如預料到,那麽是否說明她從一開始就沒打算置梁人傑於死地,而隻是希冀於用這種方式揭開那道血淋淋的傷疤,不堪的醜陋?
李纖凝不得而知。
李纖凝得到的線索並不能直接用於證據,仇少尹繼續從當初收養小啼的農戶身上深挖,小啼被梁府管家買走後,先後來了幾批人探查,有崔文君的人也有楊家的人,另還有一神秘人物,身份不明。
仇少尹另辟蹊徑,從楊宛身邊人著手調查,凡是和她有過接觸之人,不論親眷友人,婢女仆從,通通查了一遍。所有這些人的友人親眷也要調查。
功夫不負苦心人,終於給他揪出了神秘人。原係楊宛身邊仆從的表兄。
楊宛私下命令仆人調查小啼身世,仆人找上了他門路頗廣的表兄。事發之後,楊家下令封口,仆人三緘其口,若非查到他表兄頭上,還不能令他開口。
楊家人自知理虧,不再向官府施壓。梁人傑恢複了清白之身。然在此期間,他的所作所為早已成了長安城高門貴胄之間的談資,表麵上雲淡風輕,私下懷恨報複,遷怒於無故女童,此等卑鄙行徑,實在有悖於他的出身,令人不齒。梁人傑身敗名裂,長安城再也待不下去,梁家為他謀了外任,他很快離開長安,去往外地赴任。
當事人死的死走的走,曾經一度甚囂塵上的流言徐徐平息,漸漸不再為人所提。
七月流火,夏日將逝,轉眼又是秋了。除去午間日頭毒辣,早晚天氣轉涼。牆角的木槿應時而開,一樹繁花。
李纖凝站著賞了會兒花,耳內聽得演武場那頭呼喝聒噪,抬腳往那邊去了。
演武場上人聲呼喝,幾十個衙役圍成一圈,興致勃勃的看熱鬧。一具具高大肉身,人牆似的把李纖凝隔絕在外。
“裏麵在幹嘛?”李纖凝問。
“小韓和乙郎在角抵。”最外圍的衙役回答。
眾人看見李纖凝過來了,紛紛讓開一條通道,容她過來。
李纖凝走到最前麵。
可不是在角抵,韓杞抱著楊乙郎的腿,楊乙郎抱著韓杞的腰,雙方皆想抱摔對方,相持不下。
角抵是一項兩兩角力的活動,常於軍中進行。自打關校尉來了,為了訓練衙役們的力量與應變能力,時常命他們角抵。他們逢訓練叫苦連天,受爭強好勝的天性作祟,偏對角抵沒意見。個別在角抵中輸了的衙役,不甘心敗落,苦練石鎖增加力量,以期在下次角抵中勝出。
此風一盛,衙役中憊懶的人少了,衙役們的身體素質全麵提升。
都是關校尉的功勞。
李纖凝往人群裏一掃,關校尉果然目光炯炯關注著戰局,於他而言,韓杞和楊乙郎是兩個好苗子。
李纖凝的目光也隨之回到韓楊二人身上。乙郎比韓杞高出半個頭,身材也更健壯,與之相比,韓杞單薄了些。場中叫好聲多是給乙郎的,支持韓杞者寥寥,唯一一個解小菲還是牆頭草,一會兒為韓杞助威一會兒替乙郎喝彩。
韓杞核心力極強,乙郎兩手抓在他腰間,向上抱提,分明已叫他雙腳離底,他竟然還能落回去,穩住樁子,頭朝乙郎腋下頂去,乙郎身形微趔,他趁著抱起他的腿一摔,乙郎身體觸地,輸了。
關校尉露出嘉許的笑容。
衙役中多有不服氣的,韓杞身板單薄,如何就贏了。一致推去黃胖子和他比試,黃胖子人胖,力沉,衙役們覺得韓杞摔他有點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