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走了。
“阿姐……?”
“咱們去青龍寺。”
“現在去嗎?眼看要落雨了。”
天連陰了兩三日,幾次欲落沒落下來,像在醞釀一場大的。
李纖凝說:“所以咱們得趁雨未落下前趕緊出發啊。”
陰雨天街上沒什麽行人,兩騎一路疾馳,暢通無阻,花了比平時少一倍時間即抵達新昌坊。
青龍寺位於新昌坊東南隅,去到那裏需經過一片竹篁。自打進入竹林篁,韓杞便察覺李纖凝情緒不對,驅馬的速度也緩了,時不時走神。
“阿姐?”
一聲不應,韓杞又喚一聲,“阿姐?”
“啊?什麽事?”李纖凝倏然回神。
“你一直在走神,有什麽心事嗎?”
“沒有,我隻是在想阿悉蘭在不在青龍寺。”
黑雲壓在竹篁上空,胸口憋悶喘不過氣。
一滴、兩滴雨點砸在韓杞臉上。
“落雨了,咱們得趕緊進寺。”
李纖凝應一聲,鞭子抽在馬臀上,馬兒飛馳出去。
雨點稀疏,兩人並未如何受淋。進了寺裏,雨才算正式落下來,李纖凝同接待她的僧人說她找悉娘。
僧人說寺中並無叫悉娘的俗客。李纖凝沒說什麽,問對方借了兩把傘,說想四處轉轉。
寺外是竹,寺內也是竹,雨滴落在竹竿竹葉上,清響陣陣。
雨下的急,地麵起了一層朦朧霧氣。
李纖凝和韓杞撐傘走在雨霧中,裙擺拖入泥水汙了也不以為意。韓杞忽然側頭看她,看她睫毛上凝聚的水汽,忽覺天地茫茫,世間隻剩下他倆。手中的傘瞬間多餘,好想扔掉鑽入她傘下。這樣想著,忽來一陣風,傘兒瞬間脫手,隨風而去。
李纖凝忽然一指前方,“看那裏。”
前方亭台間隱隱閃過一具高大健壯的男性身影,身量奇高。
解小菲曾說胡女身邊跟著一個身高八尺的胡人男子。
李纖凝追上去。
韓杞身子暴露在雨中,沒辦法,手搭在前額上聊以避雨。
追到前方人影倏忽不見了,李纖凝左右張望,雨色裏隱隱瞥見一道影子往南去了,提裙南行。
行上百餘步,錯落的房舍映入眼簾。李纖凝知道這裏是寺裏招待俗客的知客寮,在房屋之間穿梭。
男人再次失去蹤跡,她正為此懊惱,依依有絲竹聲飄入耳。樂聲鏗鏘肅殺,應和著雨勢。不同常聽的中原樂器,有股異域之風。
韓杞此時追上來,“這樂聲起的突兀,好像有意指引咱們。”
李纖凝看他全身給雨淋濕,訝然道:“你的傘呢?”
韓杞道:“給風吹跑了……”
樂聲透雨而來,愈發綿密激昂。李纖凝心神為之奪,循聲尋去,忘了給韓杞撐傘。
轉了幾轉,李纖凝停在一間知客寮前。為了方便樂聲傳出,知客寮門窗大開。而在裏麵,一位身形窈窕的女子背窗而立,手上撫著一管羌笛,悠悠吹奏。
高大胡人男子立在她身側,得他示意,女子放下羌笛,徐徐轉身。李纖凝與她四目相接,一瞬間,她眼裏的碧意叫她如置身湖泊。
眼前煙籠寒水,碧波蕩漾。
第92章 圓月篇(十一)聖蓮教徒
美人兒幽幽衝她一禮,聲音甜美堪比花蜜,“娘子請進。”
李纖凝收傘進房。女人引他到茶幾旁,兩人相對而坐。
韓杞隨後跟進,胡人男子見他淋成落湯雞,遞來一塊幹爽葛布給他擦拭,隨即關好門窗。
門窗閉合,雨聲倏忽弱了,房裏一刹那安靜不少。
“你是阿悉蘭?”李纖凝問。
“妾確名阿悉蘭,不過我更喜歡別人叫我悉娘,娘子也這樣稱呼我吧。”
“雷萬鈞的屍體是你盛在棺材裏,擺於東市?”
“是妾所為,還有別頓。”阿悉蘭視線落在高大胡人男人身上,“否則那麽重的棺材,憑妾一人著實無法搬動。”
李纖凝順勢瞧去,發現別頓的麵龐竟和咄喝有幾分相似,淡金色頭發,剪的短短的,貼在頭皮上,眸色微微透著藍,除去耳上不戴金環,外型幾乎和咄喝一模一樣。
“雷萬鈞是你們殺的嗎?”李纖凝收回目光,繼續詢問。
“不是。”隨著她搖頭的姿勢,頭上珠翠跟著微微晃動。玉石相撞,聲音總是悅耳。
“雷萬鈞的死和大秦寺有關?”
“這回猜對了。”
“悉娘知曉內情,說說吧,究竟是怎麽一回事。雷萬鈞因何而死,再往前攀扯,周久因何而死。若我所料不差,他們的死因該當如出一轍。”
雨天空氣潮濕,阿悉蘭那張充滿異域風情的臉蛋兒上似籠了一層薄霧,碧眸泛出水樣的光澤,隻一閃,水又不見了。
“娘子既已查到我,合該知道我的義父羅含,知道他七年前遇刺身亡一事。”
李纖凝不言語,以示默認。
“世人隻知我義父是給一狂熱的佛教教徒刺死,殊不知所謂的佛教教徒是冒充的,刺殺是早有預謀的。”
李纖凝眉目聳然,立刻聯想道:“吉和?”
羅含一死,現任主教是最大的受益者。且周雷兩起命案均發生在吉和任期。
“娘子聰慧,凶手正是我義父的弟子吉和,他找來人冒充佛教教徒,之後散播輿論,令眾人將矛頭指向佛教,言論中不乏詆毀我義父之語,說他沒有得到聖靈眷顧複活,乃是心中懷惡,不肯懺悔之故。他們一會兒說我是義父親生女兒,一會說義父對我另有企圖,可憐義父死後名聲還要給他們玷汙。”
提及亡父,阿悉蘭眸中覆悲,頃刻收拾好心情,續道:“義父死後,吉和繼任主教,景教迅速崛起,七年間竟然發展出數萬教徒,聲勢驚人。木蓮和銀蓮教徒也還罷了,金蓮教徒非富即貴,仗著這些權貴之力,吉和在京中如魚得水,權勢熏天。”
這點李纖凝深有體會,過後也調查過了,吉和確與京中許多權貴過從甚密,是達官顯貴宴席上的座上賓,他本人極富手腕,大秦寺的生意遍布東西兩市,城外更有良田數千畝,財力雄厚。
“對於景教的理念,娘子想必有所了解。吉和所秉持的理念和我義父又是不同,我義父認為人生而自由、良善,之所以犯下罪惡,乃是受了惡魔的誘惑,犯了罪理所當然承擔苦果,然‘聖靈’博愛世人,關心世人,好比菩薩普渡眾生,‘聖靈’亦肩負著度化世人的責任,對於那些犯了罪的惡人,‘聖靈’也不放棄他們,隻要他們肯誠心懺悔,天界的大門仍舊為他們敞開。聖靈賜福所有人。這是景教的信仰也是景教的教義。吉和背離了教義,主教和教士法師們是‘聖靈’在人間的使者,有代‘聖靈’度化眾生的責任。吉和不滿足於付出,他稱眾生頑愚,不堪教化,隻配奴役驅策。義父起先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像對世人布道那般講訴道理,企圖感化他,使他回歸正途。後見他頑固不化,更糾集信眾,大肆宣揚毀謗之言,煽動人心,起了將他驅逐的念頭。吉和得知消息,表麵上祈求義父原諒,收斂行徑,暗中謀劃親手炮製了布道台上刺殺主教的慘案。更牽扯上佛教,引得物議沸騰,他在背後推波助瀾,操控輿論走向,景教由此廣為人知,逐漸興盛。吉和其實是個很有魄力和野心的人,他揚言要將景教發揚光大,成為大唐的國教,叫天下萬民皆來朝拜信仰。七年來,他結納權貴,廣招教徒,在全國各地建立大秦寺,傳播教義,教徒遍天下,再有二十年,勢必可與佛教分庭抗禮,也許在他有生之年說不定真的實現此生心願,讓景教成為大唐的國教。”說到這裏,阿悉蘭微一停頓,“說了這麽多,娘子必然要問了,這些和案子有什麽關係。實則有莫大關係,娘子且聽我細細道來。”
“吉和接掌景教後,為迅速接觸權貴階層,將教徒劃分三等:木蓮教徒、銀蓮教徒、金蓮教徒,木蓮教徒是最普通的信眾,銀蓮教徒是景教的忠實教徒,至於金蓮教徒,那是吉和精心挑選出來,即忠誠又有權有勢的教徒。在他們之上還有聖蓮教徒。娘子知道景教鼓勵教徒懺悔已身,向‘聖靈’祈求寬恕嗎?”
“略知一二,景教所謂的懺悔和儒家吾日三省吾身的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然景教宣揚聖靈博愛世人,寬恕一切罪孽,卻為李纖凝嗤之以鼻。什麽誠心懺悔即可獲得寬宥,搞得罪犯連內疚之心也沒了,那怎麽成。不像話。
當下隻聽阿悉蘭講。
“不同的人懺悔之事各不相同,有大事有小事,也有內心最隱蔽的秘密。法師聆聽得到所有人的秘密,著意挑選,將其記錄在冊,呈給吉和。吉和從中挑選中自己想結納之人,直言他們罪過太重,需他親自度化,便是聖蓮教徒的來曆。聖蓮教徒皆是心藏大秘密之人,他們隻向主教懺悔,主教代他們向‘聖靈’禱告,祈求寬宥。殊不知禱告是假,祈求也是假,借機操縱人心才是真。”
阿悉蘭的言語漸漸觸及核心,李纖凝神為之凝,靜候下文,韓杞也專注了起來。
“吉和假意禱告後,回來告訴聖蓮教徒們,聲稱他們罪過太大,聖靈不肯寬宥。教徒們當然要問怎麽辦,吉和這時候說需要從他們當中選一個教徒獻祭,獻祭的教徒承擔下所有人的罪過,其他的人則可以得到聖靈的赦免。”
“這種荒謬的說法他們也信?”韓杞忍不住插言。
“他們當然會信,而且深信不疑。先前我已說了,這些教徒是經過精心挑選,是景教的忠實信徒。”
李纖凝冷笑,“非但是忠實信徒,還是富商巨賈,顯赫朱衣,吉和豈會舍得動他們。”
“娘子洞見高深。”阿悉蘭接著說,“吉和此舉,隻是為了操控他們,當然不會真叫他們去死。所以最終死去的才是周久雷萬鈞那種無足輕重的人物。”
“如何做到?”韓杞不解。
“聖蓮教徒之間互不相識,同處一室時皆戴有麵具,隻有主教知道他們的真實身份。獻祭之人的選擇完全隨機,是靠抓鬮兒抓出來的,用吉和的話說,是聖靈的旨意。臨抓鬮兒之前,吉和將雷萬鈞提拔為聖蓮教徒。不明真相的雷萬鈞自是歡天喜地,以為從此以後可以時常親近主教。更兼他有一子,體弱多病,成為聖蓮教徒後即可隨心所欲取用聖水,他道兒子性命有救,更加顧不上其他。其他人知道抓鬮兒乃是選祭品,吉和對著雷萬鈞卻是另一套說辭,雷萬鈞歡歡喜喜參與,不知死亡近在眼前。”
“那麽多達官貴人齊聚一堂,僅憑抓鬮兒裁定生死,憑什麽叫他們乖乖配合?臨時多了一個雷萬鈞,也無人起疑嗎?”
“聖蓮教徒與主教單方麵對接,一切話語皆靠吉和傳遞,究竟有多少人抓鬮兒,到了當日方知。況且人皆有僥幸之心,心想那麽多人抓鬮兒,憑什麽選中自己?還有一點就是,吉和有意篩選可操控之人,對於那些不肯配合之人,他絕不強求,放任自流。”
李纖凝恍然大悟,“難怪雷萬鈞和周久身上的傷口整齊排列卻又深淺不一,原來是其他教徒下的手。”
“吉和反複強調聖蓮教徒罪孽深重,聖靈不佑,必須親自動手以聖匕穿刺獻祭者身體,將諸罪集於一身,再行將其屍身焚化,罪孽自然而然隨之灰飛煙滅,而那自願承擔了罪過之人死後必升入天界,脫離疾苦。眾人也不必因此內疚。”
“聖蓮教徒親自動手殺人,把柄攥在吉和手上,相當於親自給自己套上繩索,繩索的另一端則握於吉和之手。”
“是這道理,即使教徒後來幡然醒悟,吉和也不用擔心其不為自己所用。”
“你剛剛提到焚化,周久和雷萬鈞兩具屍身皆沒有焚化成,敢是娘子之功?”
“主要是別頓的功勞。”轉頭一瞧,“咦,別頓呢?”
“他剛剛出去了。”韓杞說。
阿悉蘭說的入神,竟沒發覺,正過身子,接著說:“別頓和咄喝皆是我義父身邊的護法,兩人是親兄弟。義父死後,別頓很快洞悉內情,知曉親弟弟咄喝也有參與,不動聲色,假意不知情,繼續為吉和做事。暗地裏將我接出隱藏。吉和叫人宣揚我義父對我居心不良,其實他才是那個居心叵測之人,他覬覦我美色已久,多虧別頓,我才僥幸逃過一劫。”
“周久和雷萬鈞的屍體是別頓偷偷運出,四年前,周久屍體丟失,已叫吉和咄喝起了戒心,這次假如不是有那兩個前來盜聖水的教徒攪亂視線,再難得手。”
“你是說朱滕和丁酉春?”
“正是,他們無意間撞見了獻祭儀式,遭到追殺滅口,實是淒慘。”
獲悉真相,並不能叫李纖凝稍感輕鬆,相反,她的心像壓了一塊巨石般踹不過氣。此案比她想象的大。
“四年前你們遺屍於西市,四年後何故遺失東市?”
“當時遺屍西市並未掀起什麽風浪,長安縣沒能深入調查,反而引起了吉和的警覺。這次我想換萬年縣試試看。”
“為什麽偷棺盛屍?”
“這樣噱頭大一些,可引起百姓討論,叫官府重視。另一個原因,是我自己的私心,我總不願就那麽將屍體遺棄在大街上,盛斂在棺材裏,我好受一些。”
“我懂了。”
沉默的當兒,別頓衝了進來,“快走,咄喝帶人過來了。”
氣氛霎時緊張,阿悉蘭拿上羌笛,衝李纖凝道:“娘子,我們就此別過。不必費心尋我,脫險之後我會聯係娘子。”
“何不一起走?”李纖凝說,“我們會保護你。”
“娘子不知歹人凶惡,隻怕連累了你們。”別頓說。
“阿姐……?”
“咱們去青龍寺。”
“現在去嗎?眼看要落雨了。”
天連陰了兩三日,幾次欲落沒落下來,像在醞釀一場大的。
李纖凝說:“所以咱們得趁雨未落下前趕緊出發啊。”
陰雨天街上沒什麽行人,兩騎一路疾馳,暢通無阻,花了比平時少一倍時間即抵達新昌坊。
青龍寺位於新昌坊東南隅,去到那裏需經過一片竹篁。自打進入竹林篁,韓杞便察覺李纖凝情緒不對,驅馬的速度也緩了,時不時走神。
“阿姐?”
一聲不應,韓杞又喚一聲,“阿姐?”
“啊?什麽事?”李纖凝倏然回神。
“你一直在走神,有什麽心事嗎?”
“沒有,我隻是在想阿悉蘭在不在青龍寺。”
黑雲壓在竹篁上空,胸口憋悶喘不過氣。
一滴、兩滴雨點砸在韓杞臉上。
“落雨了,咱們得趕緊進寺。”
李纖凝應一聲,鞭子抽在馬臀上,馬兒飛馳出去。
雨點稀疏,兩人並未如何受淋。進了寺裏,雨才算正式落下來,李纖凝同接待她的僧人說她找悉娘。
僧人說寺中並無叫悉娘的俗客。李纖凝沒說什麽,問對方借了兩把傘,說想四處轉轉。
寺外是竹,寺內也是竹,雨滴落在竹竿竹葉上,清響陣陣。
雨下的急,地麵起了一層朦朧霧氣。
李纖凝和韓杞撐傘走在雨霧中,裙擺拖入泥水汙了也不以為意。韓杞忽然側頭看她,看她睫毛上凝聚的水汽,忽覺天地茫茫,世間隻剩下他倆。手中的傘瞬間多餘,好想扔掉鑽入她傘下。這樣想著,忽來一陣風,傘兒瞬間脫手,隨風而去。
李纖凝忽然一指前方,“看那裏。”
前方亭台間隱隱閃過一具高大健壯的男性身影,身量奇高。
解小菲曾說胡女身邊跟著一個身高八尺的胡人男子。
李纖凝追上去。
韓杞身子暴露在雨中,沒辦法,手搭在前額上聊以避雨。
追到前方人影倏忽不見了,李纖凝左右張望,雨色裏隱隱瞥見一道影子往南去了,提裙南行。
行上百餘步,錯落的房舍映入眼簾。李纖凝知道這裏是寺裏招待俗客的知客寮,在房屋之間穿梭。
男人再次失去蹤跡,她正為此懊惱,依依有絲竹聲飄入耳。樂聲鏗鏘肅殺,應和著雨勢。不同常聽的中原樂器,有股異域之風。
韓杞此時追上來,“這樂聲起的突兀,好像有意指引咱們。”
李纖凝看他全身給雨淋濕,訝然道:“你的傘呢?”
韓杞道:“給風吹跑了……”
樂聲透雨而來,愈發綿密激昂。李纖凝心神為之奪,循聲尋去,忘了給韓杞撐傘。
轉了幾轉,李纖凝停在一間知客寮前。為了方便樂聲傳出,知客寮門窗大開。而在裏麵,一位身形窈窕的女子背窗而立,手上撫著一管羌笛,悠悠吹奏。
高大胡人男子立在她身側,得他示意,女子放下羌笛,徐徐轉身。李纖凝與她四目相接,一瞬間,她眼裏的碧意叫她如置身湖泊。
眼前煙籠寒水,碧波蕩漾。
第92章 圓月篇(十一)聖蓮教徒
美人兒幽幽衝她一禮,聲音甜美堪比花蜜,“娘子請進。”
李纖凝收傘進房。女人引他到茶幾旁,兩人相對而坐。
韓杞隨後跟進,胡人男子見他淋成落湯雞,遞來一塊幹爽葛布給他擦拭,隨即關好門窗。
門窗閉合,雨聲倏忽弱了,房裏一刹那安靜不少。
“你是阿悉蘭?”李纖凝問。
“妾確名阿悉蘭,不過我更喜歡別人叫我悉娘,娘子也這樣稱呼我吧。”
“雷萬鈞的屍體是你盛在棺材裏,擺於東市?”
“是妾所為,還有別頓。”阿悉蘭視線落在高大胡人男人身上,“否則那麽重的棺材,憑妾一人著實無法搬動。”
李纖凝順勢瞧去,發現別頓的麵龐竟和咄喝有幾分相似,淡金色頭發,剪的短短的,貼在頭皮上,眸色微微透著藍,除去耳上不戴金環,外型幾乎和咄喝一模一樣。
“雷萬鈞是你們殺的嗎?”李纖凝收回目光,繼續詢問。
“不是。”隨著她搖頭的姿勢,頭上珠翠跟著微微晃動。玉石相撞,聲音總是悅耳。
“雷萬鈞的死和大秦寺有關?”
“這回猜對了。”
“悉娘知曉內情,說說吧,究竟是怎麽一回事。雷萬鈞因何而死,再往前攀扯,周久因何而死。若我所料不差,他們的死因該當如出一轍。”
雨天空氣潮濕,阿悉蘭那張充滿異域風情的臉蛋兒上似籠了一層薄霧,碧眸泛出水樣的光澤,隻一閃,水又不見了。
“娘子既已查到我,合該知道我的義父羅含,知道他七年前遇刺身亡一事。”
李纖凝不言語,以示默認。
“世人隻知我義父是給一狂熱的佛教教徒刺死,殊不知所謂的佛教教徒是冒充的,刺殺是早有預謀的。”
李纖凝眉目聳然,立刻聯想道:“吉和?”
羅含一死,現任主教是最大的受益者。且周雷兩起命案均發生在吉和任期。
“娘子聰慧,凶手正是我義父的弟子吉和,他找來人冒充佛教教徒,之後散播輿論,令眾人將矛頭指向佛教,言論中不乏詆毀我義父之語,說他沒有得到聖靈眷顧複活,乃是心中懷惡,不肯懺悔之故。他們一會兒說我是義父親生女兒,一會說義父對我另有企圖,可憐義父死後名聲還要給他們玷汙。”
提及亡父,阿悉蘭眸中覆悲,頃刻收拾好心情,續道:“義父死後,吉和繼任主教,景教迅速崛起,七年間竟然發展出數萬教徒,聲勢驚人。木蓮和銀蓮教徒也還罷了,金蓮教徒非富即貴,仗著這些權貴之力,吉和在京中如魚得水,權勢熏天。”
這點李纖凝深有體會,過後也調查過了,吉和確與京中許多權貴過從甚密,是達官顯貴宴席上的座上賓,他本人極富手腕,大秦寺的生意遍布東西兩市,城外更有良田數千畝,財力雄厚。
“對於景教的理念,娘子想必有所了解。吉和所秉持的理念和我義父又是不同,我義父認為人生而自由、良善,之所以犯下罪惡,乃是受了惡魔的誘惑,犯了罪理所當然承擔苦果,然‘聖靈’博愛世人,關心世人,好比菩薩普渡眾生,‘聖靈’亦肩負著度化世人的責任,對於那些犯了罪的惡人,‘聖靈’也不放棄他們,隻要他們肯誠心懺悔,天界的大門仍舊為他們敞開。聖靈賜福所有人。這是景教的信仰也是景教的教義。吉和背離了教義,主教和教士法師們是‘聖靈’在人間的使者,有代‘聖靈’度化眾生的責任。吉和不滿足於付出,他稱眾生頑愚,不堪教化,隻配奴役驅策。義父起先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像對世人布道那般講訴道理,企圖感化他,使他回歸正途。後見他頑固不化,更糾集信眾,大肆宣揚毀謗之言,煽動人心,起了將他驅逐的念頭。吉和得知消息,表麵上祈求義父原諒,收斂行徑,暗中謀劃親手炮製了布道台上刺殺主教的慘案。更牽扯上佛教,引得物議沸騰,他在背後推波助瀾,操控輿論走向,景教由此廣為人知,逐漸興盛。吉和其實是個很有魄力和野心的人,他揚言要將景教發揚光大,成為大唐的國教,叫天下萬民皆來朝拜信仰。七年來,他結納權貴,廣招教徒,在全國各地建立大秦寺,傳播教義,教徒遍天下,再有二十年,勢必可與佛教分庭抗禮,也許在他有生之年說不定真的實現此生心願,讓景教成為大唐的國教。”說到這裏,阿悉蘭微一停頓,“說了這麽多,娘子必然要問了,這些和案子有什麽關係。實則有莫大關係,娘子且聽我細細道來。”
“吉和接掌景教後,為迅速接觸權貴階層,將教徒劃分三等:木蓮教徒、銀蓮教徒、金蓮教徒,木蓮教徒是最普通的信眾,銀蓮教徒是景教的忠實教徒,至於金蓮教徒,那是吉和精心挑選出來,即忠誠又有權有勢的教徒。在他們之上還有聖蓮教徒。娘子知道景教鼓勵教徒懺悔已身,向‘聖靈’祈求寬恕嗎?”
“略知一二,景教所謂的懺悔和儒家吾日三省吾身的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然景教宣揚聖靈博愛世人,寬恕一切罪孽,卻為李纖凝嗤之以鼻。什麽誠心懺悔即可獲得寬宥,搞得罪犯連內疚之心也沒了,那怎麽成。不像話。
當下隻聽阿悉蘭講。
“不同的人懺悔之事各不相同,有大事有小事,也有內心最隱蔽的秘密。法師聆聽得到所有人的秘密,著意挑選,將其記錄在冊,呈給吉和。吉和從中挑選中自己想結納之人,直言他們罪過太重,需他親自度化,便是聖蓮教徒的來曆。聖蓮教徒皆是心藏大秘密之人,他們隻向主教懺悔,主教代他們向‘聖靈’禱告,祈求寬宥。殊不知禱告是假,祈求也是假,借機操縱人心才是真。”
阿悉蘭的言語漸漸觸及核心,李纖凝神為之凝,靜候下文,韓杞也專注了起來。
“吉和假意禱告後,回來告訴聖蓮教徒們,聲稱他們罪過太大,聖靈不肯寬宥。教徒們當然要問怎麽辦,吉和這時候說需要從他們當中選一個教徒獻祭,獻祭的教徒承擔下所有人的罪過,其他的人則可以得到聖靈的赦免。”
“這種荒謬的說法他們也信?”韓杞忍不住插言。
“他們當然會信,而且深信不疑。先前我已說了,這些教徒是經過精心挑選,是景教的忠實信徒。”
李纖凝冷笑,“非但是忠實信徒,還是富商巨賈,顯赫朱衣,吉和豈會舍得動他們。”
“娘子洞見高深。”阿悉蘭接著說,“吉和此舉,隻是為了操控他們,當然不會真叫他們去死。所以最終死去的才是周久雷萬鈞那種無足輕重的人物。”
“如何做到?”韓杞不解。
“聖蓮教徒之間互不相識,同處一室時皆戴有麵具,隻有主教知道他們的真實身份。獻祭之人的選擇完全隨機,是靠抓鬮兒抓出來的,用吉和的話說,是聖靈的旨意。臨抓鬮兒之前,吉和將雷萬鈞提拔為聖蓮教徒。不明真相的雷萬鈞自是歡天喜地,以為從此以後可以時常親近主教。更兼他有一子,體弱多病,成為聖蓮教徒後即可隨心所欲取用聖水,他道兒子性命有救,更加顧不上其他。其他人知道抓鬮兒乃是選祭品,吉和對著雷萬鈞卻是另一套說辭,雷萬鈞歡歡喜喜參與,不知死亡近在眼前。”
“那麽多達官貴人齊聚一堂,僅憑抓鬮兒裁定生死,憑什麽叫他們乖乖配合?臨時多了一個雷萬鈞,也無人起疑嗎?”
“聖蓮教徒與主教單方麵對接,一切話語皆靠吉和傳遞,究竟有多少人抓鬮兒,到了當日方知。況且人皆有僥幸之心,心想那麽多人抓鬮兒,憑什麽選中自己?還有一點就是,吉和有意篩選可操控之人,對於那些不肯配合之人,他絕不強求,放任自流。”
李纖凝恍然大悟,“難怪雷萬鈞和周久身上的傷口整齊排列卻又深淺不一,原來是其他教徒下的手。”
“吉和反複強調聖蓮教徒罪孽深重,聖靈不佑,必須親自動手以聖匕穿刺獻祭者身體,將諸罪集於一身,再行將其屍身焚化,罪孽自然而然隨之灰飛煙滅,而那自願承擔了罪過之人死後必升入天界,脫離疾苦。眾人也不必因此內疚。”
“聖蓮教徒親自動手殺人,把柄攥在吉和手上,相當於親自給自己套上繩索,繩索的另一端則握於吉和之手。”
“是這道理,即使教徒後來幡然醒悟,吉和也不用擔心其不為自己所用。”
“你剛剛提到焚化,周久和雷萬鈞兩具屍身皆沒有焚化成,敢是娘子之功?”
“主要是別頓的功勞。”轉頭一瞧,“咦,別頓呢?”
“他剛剛出去了。”韓杞說。
阿悉蘭說的入神,竟沒發覺,正過身子,接著說:“別頓和咄喝皆是我義父身邊的護法,兩人是親兄弟。義父死後,別頓很快洞悉內情,知曉親弟弟咄喝也有參與,不動聲色,假意不知情,繼續為吉和做事。暗地裏將我接出隱藏。吉和叫人宣揚我義父對我居心不良,其實他才是那個居心叵測之人,他覬覦我美色已久,多虧別頓,我才僥幸逃過一劫。”
“周久和雷萬鈞的屍體是別頓偷偷運出,四年前,周久屍體丟失,已叫吉和咄喝起了戒心,這次假如不是有那兩個前來盜聖水的教徒攪亂視線,再難得手。”
“你是說朱滕和丁酉春?”
“正是,他們無意間撞見了獻祭儀式,遭到追殺滅口,實是淒慘。”
獲悉真相,並不能叫李纖凝稍感輕鬆,相反,她的心像壓了一塊巨石般踹不過氣。此案比她想象的大。
“四年前你們遺屍於西市,四年後何故遺失東市?”
“當時遺屍西市並未掀起什麽風浪,長安縣沒能深入調查,反而引起了吉和的警覺。這次我想換萬年縣試試看。”
“為什麽偷棺盛屍?”
“這樣噱頭大一些,可引起百姓討論,叫官府重視。另一個原因,是我自己的私心,我總不願就那麽將屍體遺棄在大街上,盛斂在棺材裏,我好受一些。”
“我懂了。”
沉默的當兒,別頓衝了進來,“快走,咄喝帶人過來了。”
氣氛霎時緊張,阿悉蘭拿上羌笛,衝李纖凝道:“娘子,我們就此別過。不必費心尋我,脫險之後我會聯係娘子。”
“何不一起走?”李纖凝說,“我們會保護你。”
“娘子不知歹人凶惡,隻怕連累了你們。”別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