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節
七零之我帶著房子穿書了 作者:鯨魚不在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石頭的通知書是八月十七到的,祝安安買的票是八月二十三那天,剛剛好。
就是,三個高中生怨念有點重。
八月二十二號那天晚上,祝然然勾著石頭脖子給人腦袋一通挼,好好一個清秀小少年在他二姐的魔爪下瞬間變成了一個炸毛雞,許諾了明年帶她們三人好好玩兒後才被放過。
小船在旁邊咯咯笑,“哈哈哈哈哈舅舅頭發是個雞窩!”
笑是笑開心了,就是自己也被挼了。
祝.高三生.然然平等地對待每一個撇下她們出去玩的家人。
---
八月二十三,天氣晴。
一大家子坐上了開往首都的火車,加上小孩兒有八個人,買不到那麽多臥鋪,都是硬座。
好在時間沒有特別久,熬一熬就過去了。
好像不管啥時代,大家都對首都有著不一樣的感情,在心目中的位置跟其他任何地方都不一樣。
連秦雙這麽大人了,也表現跟第一次坐火車一樣興奮,一上車就說個不停,“安安姐,你說我們先去長城還是□□?”
祝安安合理建議,“長城可以過幾天再去,剛下火車就去爬,吃不消,果果到時候肯定得有人抱。”
大人要是累了,還怎麽抱小孩兒?
秦雙點頭,“有道理!”
果果張望著窗外,聽到自己的名字回頭,“我跑得快,不要抱!”
秦雙給閨女理了理辮子,有點鬆了,“不重要,反正要抱也是你爸的活。”
閨女越來越大,三十多斤,她壓根抱不了太久。
小船重點都在首都有啥好玩的上,拉著石頭說東說西。
石頭也沒去過,都是書上看的,但跟一個六歲小孩兒說足夠了。
火車一路晃晃悠悠,等到首都的時候,是第二天早上。
晚上車廂太吵,大家都沒怎麽睡好,兩個小崽子精神頭倒是還行,他們這個年紀睡著了雷打不動。
都還帶著行李,到陌生地方的第一件事,當然是找住的地方。
招待所很好找,等放好出來時,剛好是早飯時間。
曹英毅興致勃勃,“老張不是說來首都不喝豆汁兒白來了麽?走去喝點。”
張團長是首都人,曹英毅對人給出的建議深信不疑。
早飯行程大家都沒意見,問了招待所登記的大姐後,直奔一個小巷子。
祝安安:“我喝玉米粥。”
秦雙對新鮮吃食很感興趣,“粥在家也可以喝啊,嫂子你居然不嚐嚐首都特色。”
祝安安:“我嚐你哥那碗。”
秦雙露出一個嬉笑的表情,“咦,要不要這麽膩歪?!”
祝安安小聲,“我聽說,不是本地人喝不太慣,你也可以跟老曹喝一碗。”
其實不是聽說,她真的喝過,她屬於喝不來的那一批。
秦雙不太信,自己要了一碗,然後一口下去,眉頭立馬皺在了一起。
小船也是一個表情,但小孩兒看四周陌生阿姨大爺們都喝得津津有味,悄悄湊到祝安安旁邊,“媽媽,我那碗豆漿壞掉了~”
祝安安笑出聲,“沒壞,它就是這個味兒。”
小孩兒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像是不明白為什麽會有吃的是這個味兒。
小船一口都喝不下去,秦嶴麵無表情地幫兒子喝了,成功收獲自家兒子一個崇拜的眼神。
秦雙見狀把她那碗也遞了過去,並沒有很喜歡喝的秦嶴立馬端到了曹英毅麵前。
言外之意就是,你媳婦兒的你喝。
其實也喝不慣的曹英毅:“………………”
老張坑他!
第123章
雖然來首都的第一頓沒有吃好, 但這並不影響大家出遊的熱情。
從胡同出來坐上公交車就直奔□□。
上輩子祝安安是來過首都的,還不止一次,但八十年代的首都她也隻在視頻裏見過。
而且比起七幾年那會兒, 八十年代更接近她之前那個時代,所以感受很不一樣。
街上到處都是人,賣東西的也多, 熱鬧得不行。
秦雙挨著祝安安站著,往窗外看了一會兒湊過來說道:“好像跟我們那邊穿得也差不多。”
祝安安笑:“這不是挺正常?說不定還有來自同一個廠的呢。”
都是走在時尚前沿的大城市, 差不了太多。
說起來現在這服裝廠真的就如那雨後春筍一樣, 冒出來好多, 覺得掙錢大家就都去搞,弄起來也不複雜,成本不高上手快。
小作坊隻需要買幾台縫紉機,找幾個工人就能辦起來。
設計也簡單得很, 看哪個款式賣得好,就做哪個,版權意識什麽的, 壓根就沒有這個概念。
但是等再過個一兩年, 市場飽和賣不出去, 估計會有不少倒閉的, 能留下來的是少數。
祝安安她們找的招待所離□□不是特別遠, 十來站路就到了。
可能是因為在假期的緣故,出來玩的人不少,祝安安甚至還看到了幾個零星的外國人。
小船也看到了, 牽著自己媽媽的手小聲道, “媽媽, 那幾個人長得好奇怪啊。”
一副想盯著看, 又覺得不太好的樣子,看一眼又縮回來。
祝安安:“因為他們是外國人。”
在滬市的時候,小船還真沒見過。
畢竟這小孩兒活動範圍有限,不是在幼兒園就是在家屬院,出去玩也就那麽幾個地方。
小船瞪大眼睛,“外國是哪個國?”
祝安安解釋,“外國不是指具體哪一個,有好多,在我們國家附近的就有……”
母子倆一問一答好一會兒。
“嫂子,快來幫我拍張照!”,秦雙聲音在不遠處響起。
小船注意力轉移,“媽媽我也要拍,我想跟爸爸騎大馬拍!”
祝安安從包裏掏出相機,“都拍都拍。”
這次出來她可是帶夠了膠卷的,這東西不好搞,攢兩三年也就三卷,不過一家子拍足夠了,就是洗照片要不少錢。
在□□照完,一大家子又溜達到了故宮。
這裏麵人更多,地方也大,逛到中午了大家還不想出來,中午飯就隨便吃了點帶的零食點心。
逛到半路還遇到一家外國人盯著一個小姑娘手裏的糖畫嘰裏咕嚕,連比帶劃。
小姑娘父母聽不懂,眼神戒備,小姑娘也以為人要搶她糖畫,揪著她爸爸衣擺,害怕得都要哭了。
祝安安聽懂了,人問的是糖畫哪裏買的?他們覺得很好看,想買幾個。
石頭也聽懂了,嘴巴動動,欲言又止。
祝安安拍了拍小弟肩膀,“去試試吧。”
得到鼓勵,石頭往前走了幾步,說得磕磕巴巴。
祝安安在旁邊看著,這年頭大部分人學的都是啞巴外語,壓根就沒有說的機會,有空能說說也挺好。
自從建交以來,高考外語占比越來越高。
今年的高考,重點院校就規定了10%的外語成績錄入總成績,她記得以後這個比例是逐年增長的,直到外語成為高考主科目。
完美地解決了一場誤會,石頭回來時小臉有點興奮,手裏拿著代表感謝的零食。
秦雙豎個大拇指,“真厲害!我都沒咋聽懂。”
石頭謙虛,“我有些也是連蒙帶猜的。”
秦雙:“敢說出口就很厲害了,說多了肯定越來越熟練。”
石頭把手裏的小零食給了小船,站在祝安安身邊思索一會兒才開口,“來這邊玩兒的外國人好像還挺多的。”
但會說普通話的卻很少,會說的一點日常用語口音還非常重,重到他剛還以為人說的是外語。
祝安安點頭,“嗯,以後估計會越來越多。”
尤其是故宮長城這種經典的地方。
石頭見自己姐姐沒理解他的意思,又開口道:“那應該會有想要向導的吧?”
祝安安這下聽懂了,驚訝地看著石頭,沒想到孩子這麽一小會兒的功夫就產生了這種想法。
還真別說,這裏麵確實有商機。
祝安安好笑道:“你真是跟你二姐待久了。”
眼光看法都深受小然影響。
自從明確能做生意後,那丫頭就鑽進錢眼子裏撒丫子狂奔,除了頭花,她還搞了些別的,都是小姑娘會喜歡的小玩意兒。
小然身上存款沒有一百估計也有大幾十,這錢放一個高中生身上,屬實是不少了。
要知道,鄉下有些家庭,存款可能一共也就這麽多。
祝安安想了想,看著石頭又道:“如果能做成的話,倒是一舉兩得,等開學了可以問問有沒有同學跟你一起,我估摸著外語興趣小組裏麵,肯定會有人對你這想法感興趣。”
就是,三個高中生怨念有點重。
八月二十二號那天晚上,祝然然勾著石頭脖子給人腦袋一通挼,好好一個清秀小少年在他二姐的魔爪下瞬間變成了一個炸毛雞,許諾了明年帶她們三人好好玩兒後才被放過。
小船在旁邊咯咯笑,“哈哈哈哈哈舅舅頭發是個雞窩!”
笑是笑開心了,就是自己也被挼了。
祝.高三生.然然平等地對待每一個撇下她們出去玩的家人。
---
八月二十三,天氣晴。
一大家子坐上了開往首都的火車,加上小孩兒有八個人,買不到那麽多臥鋪,都是硬座。
好在時間沒有特別久,熬一熬就過去了。
好像不管啥時代,大家都對首都有著不一樣的感情,在心目中的位置跟其他任何地方都不一樣。
連秦雙這麽大人了,也表現跟第一次坐火車一樣興奮,一上車就說個不停,“安安姐,你說我們先去長城還是□□?”
祝安安合理建議,“長城可以過幾天再去,剛下火車就去爬,吃不消,果果到時候肯定得有人抱。”
大人要是累了,還怎麽抱小孩兒?
秦雙點頭,“有道理!”
果果張望著窗外,聽到自己的名字回頭,“我跑得快,不要抱!”
秦雙給閨女理了理辮子,有點鬆了,“不重要,反正要抱也是你爸的活。”
閨女越來越大,三十多斤,她壓根抱不了太久。
小船重點都在首都有啥好玩的上,拉著石頭說東說西。
石頭也沒去過,都是書上看的,但跟一個六歲小孩兒說足夠了。
火車一路晃晃悠悠,等到首都的時候,是第二天早上。
晚上車廂太吵,大家都沒怎麽睡好,兩個小崽子精神頭倒是還行,他們這個年紀睡著了雷打不動。
都還帶著行李,到陌生地方的第一件事,當然是找住的地方。
招待所很好找,等放好出來時,剛好是早飯時間。
曹英毅興致勃勃,“老張不是說來首都不喝豆汁兒白來了麽?走去喝點。”
張團長是首都人,曹英毅對人給出的建議深信不疑。
早飯行程大家都沒意見,問了招待所登記的大姐後,直奔一個小巷子。
祝安安:“我喝玉米粥。”
秦雙對新鮮吃食很感興趣,“粥在家也可以喝啊,嫂子你居然不嚐嚐首都特色。”
祝安安:“我嚐你哥那碗。”
秦雙露出一個嬉笑的表情,“咦,要不要這麽膩歪?!”
祝安安小聲,“我聽說,不是本地人喝不太慣,你也可以跟老曹喝一碗。”
其實不是聽說,她真的喝過,她屬於喝不來的那一批。
秦雙不太信,自己要了一碗,然後一口下去,眉頭立馬皺在了一起。
小船也是一個表情,但小孩兒看四周陌生阿姨大爺們都喝得津津有味,悄悄湊到祝安安旁邊,“媽媽,我那碗豆漿壞掉了~”
祝安安笑出聲,“沒壞,它就是這個味兒。”
小孩兒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像是不明白為什麽會有吃的是這個味兒。
小船一口都喝不下去,秦嶴麵無表情地幫兒子喝了,成功收獲自家兒子一個崇拜的眼神。
秦雙見狀把她那碗也遞了過去,並沒有很喜歡喝的秦嶴立馬端到了曹英毅麵前。
言外之意就是,你媳婦兒的你喝。
其實也喝不慣的曹英毅:“………………”
老張坑他!
第123章
雖然來首都的第一頓沒有吃好, 但這並不影響大家出遊的熱情。
從胡同出來坐上公交車就直奔□□。
上輩子祝安安是來過首都的,還不止一次,但八十年代的首都她也隻在視頻裏見過。
而且比起七幾年那會兒, 八十年代更接近她之前那個時代,所以感受很不一樣。
街上到處都是人,賣東西的也多, 熱鬧得不行。
秦雙挨著祝安安站著,往窗外看了一會兒湊過來說道:“好像跟我們那邊穿得也差不多。”
祝安安笑:“這不是挺正常?說不定還有來自同一個廠的呢。”
都是走在時尚前沿的大城市, 差不了太多。
說起來現在這服裝廠真的就如那雨後春筍一樣, 冒出來好多, 覺得掙錢大家就都去搞,弄起來也不複雜,成本不高上手快。
小作坊隻需要買幾台縫紉機,找幾個工人就能辦起來。
設計也簡單得很, 看哪個款式賣得好,就做哪個,版權意識什麽的, 壓根就沒有這個概念。
但是等再過個一兩年, 市場飽和賣不出去, 估計會有不少倒閉的, 能留下來的是少數。
祝安安她們找的招待所離□□不是特別遠, 十來站路就到了。
可能是因為在假期的緣故,出來玩的人不少,祝安安甚至還看到了幾個零星的外國人。
小船也看到了, 牽著自己媽媽的手小聲道, “媽媽, 那幾個人長得好奇怪啊。”
一副想盯著看, 又覺得不太好的樣子,看一眼又縮回來。
祝安安:“因為他們是外國人。”
在滬市的時候,小船還真沒見過。
畢竟這小孩兒活動範圍有限,不是在幼兒園就是在家屬院,出去玩也就那麽幾個地方。
小船瞪大眼睛,“外國是哪個國?”
祝安安解釋,“外國不是指具體哪一個,有好多,在我們國家附近的就有……”
母子倆一問一答好一會兒。
“嫂子,快來幫我拍張照!”,秦雙聲音在不遠處響起。
小船注意力轉移,“媽媽我也要拍,我想跟爸爸騎大馬拍!”
祝安安從包裏掏出相機,“都拍都拍。”
這次出來她可是帶夠了膠卷的,這東西不好搞,攢兩三年也就三卷,不過一家子拍足夠了,就是洗照片要不少錢。
在□□照完,一大家子又溜達到了故宮。
這裏麵人更多,地方也大,逛到中午了大家還不想出來,中午飯就隨便吃了點帶的零食點心。
逛到半路還遇到一家外國人盯著一個小姑娘手裏的糖畫嘰裏咕嚕,連比帶劃。
小姑娘父母聽不懂,眼神戒備,小姑娘也以為人要搶她糖畫,揪著她爸爸衣擺,害怕得都要哭了。
祝安安聽懂了,人問的是糖畫哪裏買的?他們覺得很好看,想買幾個。
石頭也聽懂了,嘴巴動動,欲言又止。
祝安安拍了拍小弟肩膀,“去試試吧。”
得到鼓勵,石頭往前走了幾步,說得磕磕巴巴。
祝安安在旁邊看著,這年頭大部分人學的都是啞巴外語,壓根就沒有說的機會,有空能說說也挺好。
自從建交以來,高考外語占比越來越高。
今年的高考,重點院校就規定了10%的外語成績錄入總成績,她記得以後這個比例是逐年增長的,直到外語成為高考主科目。
完美地解決了一場誤會,石頭回來時小臉有點興奮,手裏拿著代表感謝的零食。
秦雙豎個大拇指,“真厲害!我都沒咋聽懂。”
石頭謙虛,“我有些也是連蒙帶猜的。”
秦雙:“敢說出口就很厲害了,說多了肯定越來越熟練。”
石頭把手裏的小零食給了小船,站在祝安安身邊思索一會兒才開口,“來這邊玩兒的外國人好像還挺多的。”
但會說普通話的卻很少,會說的一點日常用語口音還非常重,重到他剛還以為人說的是外語。
祝安安點頭,“嗯,以後估計會越來越多。”
尤其是故宮長城這種經典的地方。
石頭見自己姐姐沒理解他的意思,又開口道:“那應該會有想要向導的吧?”
祝安安這下聽懂了,驚訝地看著石頭,沒想到孩子這麽一小會兒的功夫就產生了這種想法。
還真別說,這裏麵確實有商機。
祝安安好笑道:“你真是跟你二姐待久了。”
眼光看法都深受小然影響。
自從明確能做生意後,那丫頭就鑽進錢眼子裏撒丫子狂奔,除了頭花,她還搞了些別的,都是小姑娘會喜歡的小玩意兒。
小然身上存款沒有一百估計也有大幾十,這錢放一個高中生身上,屬實是不少了。
要知道,鄉下有些家庭,存款可能一共也就這麽多。
祝安安想了想,看著石頭又道:“如果能做成的話,倒是一舉兩得,等開學了可以問問有沒有同學跟你一起,我估摸著外語興趣小組裏麵,肯定會有人對你這想法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