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沂從袖中扔了玉佩,又將它撿起,一切盡入林驚雨眼底,她記得那枚玉佩,不正是阿姐靠其認出蕭沂的信物。
方才蕭沂說什麽來著,此玉佩乃信物,事關心上人,珍貴無比。
不曾想他這麽快就上道,還是說,阿姐真是他的心上人。
蕭沂擦了擦上麵的泥土,極其珍惜,他轉頭道:“玉佩已找著,臣弟便不打擾皇兄雅興了。”
“三弟慢走。”
蕭沂離開之際,目光掃向林驚雨,意味深長,像是在等看她的戲。
待蕭沂離開後,蕭辰朗笑道:“既三弟已走,林二小姐,我們也該好好聊聊了。”
他背著手興致勃勃朝林驚雨走近,歎如此一個美人,自也是該收入他的囊中。
卻見她忽而捂住臉,小聲抽泣。
蕭辰握住她的手腕,“美人不必哭泣,我會好好疼你的。”
林驚雨顫抖道:“殿下,小女子好像病犯了,怕嚇著殿下。”
“病?”
“實不相瞞,小女子患有隱疾,病發時,麵目可憎,殿下還是快快遠離臣女好。”
“本皇子不怕,美人就算犯了病,也是國色天香,再說我豈是貪圖美色之輩,快讓我瞧瞧,莫要自己忍著。”
蕭辰扯開林驚雨的手,林驚雨驚呼,她抬起頭,露出一張紅腫的臉,尤其是眼皮,腫得不像話。
蕭辰一驚愕,鬆開林驚雨的手。
傷敵八百,自損一千,林驚雨緊捏著拳,那蕭沂擺明了就是報複她。
這辣椒粉,真是辣死個人。
林驚雨眼淚止不住留,不過好在,這法子竟有用。
蕭辰目瞪口呆,林驚雨擦了擦下顎的眼淚,“殿下怎麽了,是被臣女的模樣嚇到了嗎?既然如此,臣女這就告退,殿下也好眼不見為淨。”
她急忙要走,誰料蕭辰回過神來,又拽住她的手臂,“不就是腫了些,滅了燈也不礙事。”
語罷,蕭辰就推翻園子裏的的燈籠,將女子扯到他胸口。
林驚雨去推,她大聲尖叫。
“林二小姐就別白費力氣了,在這皇城,除了父皇,沒人能救得了你。”
林驚雨拔下簪子,她並不想與眼前這個賤人同歸於盡,那樣太不值,但也不想委身於他。
猶豫之際,二皇子身體忽然重重朝地上摔去,林驚雨睜開眼,見太子蕭筠站在麵前。
他雙手握著她的肩膀,“林二姑娘別怕,有我在。”
有他在。
林驚雨一愣,定定地望著眼前護著她的男人。
她輕輕點頭,“有殿下在,臣女就不怕了。”
地上,二皇子擦去嘴角的血,憤然道:“蕭筠你瘋了,你打我做甚。”
“你在寺廟欺辱姑娘,一是惡淫,二是對佛祖大不敬,身為長兄,我這是在教訓你。”
“教訓?我何時輪到你來教訓了。”
二皇子爬起身,目光移至被太子護在身後的林驚雨,是個明眼人都能瞧出,他們關係匪淺。
二皇子嗤笑道:“我看,是你為護相好,一個紅顏罷了,竟叫你出手打兄弟。”
“林二小姐乃重臣之女,豈容你造次,再者,我意娶林二小姐為妻,你更不能放肆。”
“娶她?”
在場之人皆愣,連同林驚雨,以及觀戲的蕭沂。
太子蕭筠轉頭望向林驚雨,“我與林姑娘心意相通,願結為連理枝。”
他握住林驚雨的手,朝二皇子道:“二弟可還有異議。”
“好好好,今日算我踩著炸藥,隻是皇兄,你當皇後會同意你娶一個庶女嗎。”
二皇子嗤笑而走,蕭筠舒了口氣,實話講,他雖是太子,但一向頭疼這個二弟弟,甚至年幼時還被他欺負過一陣子。
驚嚇後,他緩過神才發現手還握著一圈柔軟,但他這次並未鬆開,“二弟可有傷著你,你的臉是怎麽回事,怎弄成這副樣子。”
“就是碰了不該碰的東西,沒什麽大礙,一會就好了。”
“那便好。”蕭筠頓了頓,“我方才那番話……”
林驚雨一笑,“殿下放心,臣女知道那是殿下為保護臣女,趕走二皇子編出來的權宜之策,臣女不會因此打擾殿下的。”
她如此懂事,懂事得讓人心疼,蕭筠心中唯有一個念頭,他想嗬護她。
他認真道:“不,不是,那不是權宜之策,我是真的喜歡林姑娘,想娶林姑娘,林姑娘於我而言,是上天派來的知己,這天下也唯有林姑娘才懂我,這天下除了母妃,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像林姑娘說我好的人了。”
“可是殿下是真的很好。”林驚雨發自內心地不假思索道。
“林二姑娘既覺得我好,那林二姑娘是否……是否願意嫁與我。”
林驚雨抿了抿唇,“自……自是願意的。”
她又抬頭,“可臣女是庶女,皇後娘娘認準的太子妃是我的姐姐,臣女配不上殿下。”
“林姑娘莫要妄自菲薄,我不在乎什麽嫡女庶女的,我隻知道我想共度餘生的人是林二姑娘,隻要林二姑娘願意嫁與我,我就不會放手,林二姑娘你放心,母後那自有我在。”
他握緊林驚雨的手,十分認真。
林驚雨點了點頭,“好,臣女等殿下。”
蕭筠從袖中取出一隻鐲子,“此鐲乃是我生母留於我,讓我日後贈於心上人,眼下我遇到了。”
他抬起林驚雨的手,把鐲子放在她的掌心,林驚雨連忙拒絕,“殿下,這太貴重了。”
“若你答應嫁與我為妻,我的便就是你的,再者,這本就是要給你的。”
語罷,他給她戴上鐲子,林驚雨望著鐲子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她一直望著鐲子,直至她與太子分別。
耳邊忽傳來蕭沂的聲音,“看來,林二姑娘這樣的騙子,也會動心。”
林驚雨放下手。
她承認,她是動容了,但不至於動心。
深宮之大,皇權之下,真心最是可笑,蕭筠遲早會有三宮六院,佳麗無數。
他如今喜歡的是虛假的她,當然她也可以裝一輩子溫柔賢良給他看。
但世事無常,保不齊哪一天他會愛上下一個帶有蘭花香的姑娘。
所以啊,在這皇宮之中,動心的女人會輸得很慘,林驚雨覺得自己夠慘了,她不想變得更慘。
林驚雨笑了笑,“這樣不好嗎?你不是最嫌我虛情假意麽,如今我對你哥哥真情實意,你不應該高興?”
蕭沂淡然道:“我忽然不知是福是禍。”
林驚雨不解,“福我明白,可為何是禍。”
“被一個利己的人喜歡,自然是一場膽戰心驚的禍事。”
林驚雨不惱,她嘴角依舊,盯著蕭沂緩緩走近,“殿下,你這是在說你自己嗎?那被殿下喜歡上的女子可真慘,小女子希望自己可別是那個人,不然那真是一場膽戰心驚的禍事。”
她咬重最後幾字,模仿他的話。
林驚雨眼睛已消腫許多,淚痕還在。
蕭沂用帕子抹去,她一愣,他卻忽而溫潤一笑。
“林二小姐放心,我不大喜歡愛哭的女子。”
雖溫潤,但嘲諷。
林驚雨撇過頭去嗤笑離開,留下一句,“臣女更不大喜歡看不起姑娘淚的男人。”
第13章 第 13 章
林驚雨回到院子,吩咐探枝把鐲子收起來。
探枝不解,“小姐為何要收起來,這鐲子戴在小姐手上,當真是好看。”
“太貴重了,怕磕著。”
“磕了就磕了唄,等小姐日後做了太子妃,有的是鐲子戴。”
林驚雨一笑,“你這丫頭盡逗我。”
“探枝這是實話實說,小姐有太子的喜愛,那這太子妃之位也不遠了。”
林驚雨望著鐲子沉思,此物實在貴重,倒不是因其價,而是蕭筠那番話,以及那是蘭妃的遺物,給她準兒媳的,一向自私自利的她竟也生了惶恐之心,不敢受。
想至此,她又抬起手,“罷了,還是摘下吧。“
探枝還要勸,忽然探枝的臉頰被狠狠甩了一巴掌,探枝捂著臉抬頭,見是鄭小娘。
林驚雨眉一蹙,“小娘這麽晚來女兒屋裏,是專門來動女兒的丫鬟嗎?“
“我說呢,怎麽這般晚回來,原是在外勾搭你阿姐的郎君。”
“小娘這話可說得太早了,阿姐和太子八字還沒有一撇,怎算是我阿姐的郎君了。”
“皇後意選婉婉為太子妃,那是板上釘釘的事,你莫要給我丟人,跑去勾引你未來姐夫。”
“女兒與太子情投意合,太子陳諾女兒此生非我不娶,阿娘放心,女兒怎會丟人,女兒是要做太子妃的,往後榮華富貴,尊貴無比。您若安分些,我自然也會孝敬你,等我日後做了皇後,您就是皇後的親娘,如此榮光,不好嗎?”
“我呸,太子妃之位是婉婉的,豈是你一個庶女可高攀的,你給我本本分分做人,別去爭那些有的沒的。”
婉婉的,她不配。
這話她已聽了十七年,有時她真分不清,倒底她是小娘的女兒,還是林瓊玉。
聽慣了,她也不惱,隻是嗤笑一聲,“既然小娘不識好歹,那女兒也不好說什麽,往後橋歸橋路歸路,你我母女兩各自安好。”
方才蕭沂說什麽來著,此玉佩乃信物,事關心上人,珍貴無比。
不曾想他這麽快就上道,還是說,阿姐真是他的心上人。
蕭沂擦了擦上麵的泥土,極其珍惜,他轉頭道:“玉佩已找著,臣弟便不打擾皇兄雅興了。”
“三弟慢走。”
蕭沂離開之際,目光掃向林驚雨,意味深長,像是在等看她的戲。
待蕭沂離開後,蕭辰朗笑道:“既三弟已走,林二小姐,我們也該好好聊聊了。”
他背著手興致勃勃朝林驚雨走近,歎如此一個美人,自也是該收入他的囊中。
卻見她忽而捂住臉,小聲抽泣。
蕭辰握住她的手腕,“美人不必哭泣,我會好好疼你的。”
林驚雨顫抖道:“殿下,小女子好像病犯了,怕嚇著殿下。”
“病?”
“實不相瞞,小女子患有隱疾,病發時,麵目可憎,殿下還是快快遠離臣女好。”
“本皇子不怕,美人就算犯了病,也是國色天香,再說我豈是貪圖美色之輩,快讓我瞧瞧,莫要自己忍著。”
蕭辰扯開林驚雨的手,林驚雨驚呼,她抬起頭,露出一張紅腫的臉,尤其是眼皮,腫得不像話。
蕭辰一驚愕,鬆開林驚雨的手。
傷敵八百,自損一千,林驚雨緊捏著拳,那蕭沂擺明了就是報複她。
這辣椒粉,真是辣死個人。
林驚雨眼淚止不住留,不過好在,這法子竟有用。
蕭辰目瞪口呆,林驚雨擦了擦下顎的眼淚,“殿下怎麽了,是被臣女的模樣嚇到了嗎?既然如此,臣女這就告退,殿下也好眼不見為淨。”
她急忙要走,誰料蕭辰回過神來,又拽住她的手臂,“不就是腫了些,滅了燈也不礙事。”
語罷,蕭辰就推翻園子裏的的燈籠,將女子扯到他胸口。
林驚雨去推,她大聲尖叫。
“林二小姐就別白費力氣了,在這皇城,除了父皇,沒人能救得了你。”
林驚雨拔下簪子,她並不想與眼前這個賤人同歸於盡,那樣太不值,但也不想委身於他。
猶豫之際,二皇子身體忽然重重朝地上摔去,林驚雨睜開眼,見太子蕭筠站在麵前。
他雙手握著她的肩膀,“林二姑娘別怕,有我在。”
有他在。
林驚雨一愣,定定地望著眼前護著她的男人。
她輕輕點頭,“有殿下在,臣女就不怕了。”
地上,二皇子擦去嘴角的血,憤然道:“蕭筠你瘋了,你打我做甚。”
“你在寺廟欺辱姑娘,一是惡淫,二是對佛祖大不敬,身為長兄,我這是在教訓你。”
“教訓?我何時輪到你來教訓了。”
二皇子爬起身,目光移至被太子護在身後的林驚雨,是個明眼人都能瞧出,他們關係匪淺。
二皇子嗤笑道:“我看,是你為護相好,一個紅顏罷了,竟叫你出手打兄弟。”
“林二小姐乃重臣之女,豈容你造次,再者,我意娶林二小姐為妻,你更不能放肆。”
“娶她?”
在場之人皆愣,連同林驚雨,以及觀戲的蕭沂。
太子蕭筠轉頭望向林驚雨,“我與林姑娘心意相通,願結為連理枝。”
他握住林驚雨的手,朝二皇子道:“二弟可還有異議。”
“好好好,今日算我踩著炸藥,隻是皇兄,你當皇後會同意你娶一個庶女嗎。”
二皇子嗤笑而走,蕭筠舒了口氣,實話講,他雖是太子,但一向頭疼這個二弟弟,甚至年幼時還被他欺負過一陣子。
驚嚇後,他緩過神才發現手還握著一圈柔軟,但他這次並未鬆開,“二弟可有傷著你,你的臉是怎麽回事,怎弄成這副樣子。”
“就是碰了不該碰的東西,沒什麽大礙,一會就好了。”
“那便好。”蕭筠頓了頓,“我方才那番話……”
林驚雨一笑,“殿下放心,臣女知道那是殿下為保護臣女,趕走二皇子編出來的權宜之策,臣女不會因此打擾殿下的。”
她如此懂事,懂事得讓人心疼,蕭筠心中唯有一個念頭,他想嗬護她。
他認真道:“不,不是,那不是權宜之策,我是真的喜歡林姑娘,想娶林姑娘,林姑娘於我而言,是上天派來的知己,這天下也唯有林姑娘才懂我,這天下除了母妃,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像林姑娘說我好的人了。”
“可是殿下是真的很好。”林驚雨發自內心地不假思索道。
“林二姑娘既覺得我好,那林二姑娘是否……是否願意嫁與我。”
林驚雨抿了抿唇,“自……自是願意的。”
她又抬頭,“可臣女是庶女,皇後娘娘認準的太子妃是我的姐姐,臣女配不上殿下。”
“林姑娘莫要妄自菲薄,我不在乎什麽嫡女庶女的,我隻知道我想共度餘生的人是林二姑娘,隻要林二姑娘願意嫁與我,我就不會放手,林二姑娘你放心,母後那自有我在。”
他握緊林驚雨的手,十分認真。
林驚雨點了點頭,“好,臣女等殿下。”
蕭筠從袖中取出一隻鐲子,“此鐲乃是我生母留於我,讓我日後贈於心上人,眼下我遇到了。”
他抬起林驚雨的手,把鐲子放在她的掌心,林驚雨連忙拒絕,“殿下,這太貴重了。”
“若你答應嫁與我為妻,我的便就是你的,再者,這本就是要給你的。”
語罷,他給她戴上鐲子,林驚雨望著鐲子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她一直望著鐲子,直至她與太子分別。
耳邊忽傳來蕭沂的聲音,“看來,林二姑娘這樣的騙子,也會動心。”
林驚雨放下手。
她承認,她是動容了,但不至於動心。
深宮之大,皇權之下,真心最是可笑,蕭筠遲早會有三宮六院,佳麗無數。
他如今喜歡的是虛假的她,當然她也可以裝一輩子溫柔賢良給他看。
但世事無常,保不齊哪一天他會愛上下一個帶有蘭花香的姑娘。
所以啊,在這皇宮之中,動心的女人會輸得很慘,林驚雨覺得自己夠慘了,她不想變得更慘。
林驚雨笑了笑,“這樣不好嗎?你不是最嫌我虛情假意麽,如今我對你哥哥真情實意,你不應該高興?”
蕭沂淡然道:“我忽然不知是福是禍。”
林驚雨不解,“福我明白,可為何是禍。”
“被一個利己的人喜歡,自然是一場膽戰心驚的禍事。”
林驚雨不惱,她嘴角依舊,盯著蕭沂緩緩走近,“殿下,你這是在說你自己嗎?那被殿下喜歡上的女子可真慘,小女子希望自己可別是那個人,不然那真是一場膽戰心驚的禍事。”
她咬重最後幾字,模仿他的話。
林驚雨眼睛已消腫許多,淚痕還在。
蕭沂用帕子抹去,她一愣,他卻忽而溫潤一笑。
“林二小姐放心,我不大喜歡愛哭的女子。”
雖溫潤,但嘲諷。
林驚雨撇過頭去嗤笑離開,留下一句,“臣女更不大喜歡看不起姑娘淚的男人。”
第13章 第 13 章
林驚雨回到院子,吩咐探枝把鐲子收起來。
探枝不解,“小姐為何要收起來,這鐲子戴在小姐手上,當真是好看。”
“太貴重了,怕磕著。”
“磕了就磕了唄,等小姐日後做了太子妃,有的是鐲子戴。”
林驚雨一笑,“你這丫頭盡逗我。”
“探枝這是實話實說,小姐有太子的喜愛,那這太子妃之位也不遠了。”
林驚雨望著鐲子沉思,此物實在貴重,倒不是因其價,而是蕭筠那番話,以及那是蘭妃的遺物,給她準兒媳的,一向自私自利的她竟也生了惶恐之心,不敢受。
想至此,她又抬起手,“罷了,還是摘下吧。“
探枝還要勸,忽然探枝的臉頰被狠狠甩了一巴掌,探枝捂著臉抬頭,見是鄭小娘。
林驚雨眉一蹙,“小娘這麽晚來女兒屋裏,是專門來動女兒的丫鬟嗎?“
“我說呢,怎麽這般晚回來,原是在外勾搭你阿姐的郎君。”
“小娘這話可說得太早了,阿姐和太子八字還沒有一撇,怎算是我阿姐的郎君了。”
“皇後意選婉婉為太子妃,那是板上釘釘的事,你莫要給我丟人,跑去勾引你未來姐夫。”
“女兒與太子情投意合,太子陳諾女兒此生非我不娶,阿娘放心,女兒怎會丟人,女兒是要做太子妃的,往後榮華富貴,尊貴無比。您若安分些,我自然也會孝敬你,等我日後做了皇後,您就是皇後的親娘,如此榮光,不好嗎?”
“我呸,太子妃之位是婉婉的,豈是你一個庶女可高攀的,你給我本本分分做人,別去爭那些有的沒的。”
婉婉的,她不配。
這話她已聽了十七年,有時她真分不清,倒底她是小娘的女兒,還是林瓊玉。
聽慣了,她也不惱,隻是嗤笑一聲,“既然小娘不識好歹,那女兒也不好說什麽,往後橋歸橋路歸路,你我母女兩各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