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爸今天要做的是把河一裏麵可以打撈的水產用網盡量撈上來,因為上次蕭米在河裏居然撈了條重7斤,長達145公分的多寶。


    這就比市麵上的多寶重了一半,大了好幾十公分。


    這就不像話了。


    就算隻是自家人吃,看著也離譜。


    就有它會不會長著長著就變成了“妖怪”的即視感。


    萬萬不能容忍有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


    要把這種可能性掐死掉,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們統統都存到櫃子裏去。


    其實他們也是想多了,空間雖然神奇,成精這種事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但是任由河裏的水產品長這麽大,還不是因為沒有及時清理的原因。


    不過沒有及時這點也大家可以理解。


    空間的事多,蕭米有時會忽略了水產品的繁殖和生長。


    雖說她可以動用意念將認識的魚召集在一起,但是庫存的話也得親手接觸到它們才行。


    一個人兩隻手,河不知道深淺,但是其內部自有廣闊天地這點也是早已驗證過的。


    就算魚兒們可不會排隊讓她摸著收取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最關鍵的是有好多水產她都不認識,自然叫不出人家的名字,人家也不會主動遊到她手邊任她收取。


    所以不能讓它們在河裏長得那麽離譜,就隻能自家人勤快一點,好在幹這事米爸很是歡喜。


    其實蕭米自多寶事件後也抽空撈了些長得離譜的魚,但是她不喜歡在搖搖晃晃的小船上撒網,河麵大有寬,自然還有還有很漏網之魚。


    所以米爸得上場,用漁網將它們集中起來。


    然後蕭米再用意念儲存,至於存不了的,那自然拿著跑地下室備檔。


    米爸喜歡這項運動,不需要蕭米動用意念,他享受魚網撈起來後不同種類的魚在網裏蹦蹦跳跳的樂趣。


    河一上,米爸駕著小船,撒網收網,收網撒網,網網都不落空。


    米媽開始還有興趣跟在船上搭把手,幾網以後興致不高的下了船,和蕭米一樣,她也不喜歡在小船搖搖晃晃的感覺,於是讓米爸把船開到岸邊,下船到地裏摘西紅柿、豆角去了。


    米爸看老婆和女兒都不喜歡小船,就想著要不要換隻漁艇什麽的,但是也就是想想,現在買船不方便,而且,錢也有些緊張。


    在空間網上來的魚沒有任何腥氣不說,還有一股淡淡的清甜氣味,就感覺可以直接生吃。


    米爸有這個念頭後,在吃飯的時候把這個想法同老婆和女兒一提,都覺得可行。


    於是他們生吃了一頓三文魚,還有鱸魚、鱘魚,還是沒醬料的那種吃法。


    三個不同品種的魚,吃起來味道都確實不錯:甘香、鮮美、爽滑,隻是在爽滑的程度上有區別。對比起平時的清蒸、滑片水煮、煎炸來說又是一種滋味。


    這味道可比米爸米媽年輕時在海外某些專吃生魚片的國家吃到的魚肉更美味。


    這兩者就不是一個級別,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在天的自然空間出品。


    之後又試吃了一次河三出品,發現河三出品還是適合加工後吃。


    有河一這麽一對比,一家人怎麽還會吃河三出產呢?所以,河三的水產都進庫存,等到機會合適的時候就變現補充空間的剛需。


    所以說,這也就是吃了太多河一的出品,最養刁了。


    如果真的把河三出品放到外麵賣,通通用來生吃,客人都會大讚一聲:“美味至極!”哪還會像他們這一家子這麽挑剔,簡直是不知好歹忘了沒空間之前的事啊!


    不過,誰叫人家就有了這麽神奇的空間,可以作啊!


    嘴刁的三人現在是達成共識:河一現在的出產都可以生吃啊!河一的出產除了先前的普通品質外,以後也隻能在空間吃了。


    隻可惜,這些隻能在空間裏吃,米姥姥他們吃不到。


    不知道河到底有多深?也不知那些魚為什麽那麽聽話?好像知道該到“送菜”的時間了,在米爸把漁網三下去的時候,紛紛從河底遊到網子裏,把米爸看得眼直抽,隻管使力氣把網住的魚往船板上倒,滿了就叫蕭米過來存貨。


    就很省時間。


    這得多虧了當初儲物櫃出現後,蕭米機靈,把新買的水產苗拿到永動識別機上過一遍,再放進儲物櫃存放一尾,就算是備檔了。


    雖說當時這些備檔的魚苗小,但是抵不住儲物櫃都認啊,顯示屏上一樣顯示“外界…”、“普通”等字樣,也完全不妨礙這些水產品長大後儲物櫃還是能自動識別它們,將它們分為空間出品、外界出品兩大類,給它們評定等級。


    當然早期買水產的時候儲物櫃那時還沒出現,水產品當中有漏存的,不過沒關係啊,米爸這次大掃蕩,多跑幾次後又能開啟好多儲物櫃。


    米爸在忙著撈魚蝦的時候,蕭米在忙著存西瓜、白瓜、哈密瓜、甜瓜、黃金瓜、羊角蜜、白蘭瓜、香瓜,黃河蜜瓜等等這些早已種植過的水果。


    雖然每個品種的瓜苗不多,但是架不住土地的神奇,每棵藤上都都有十到三十個不等,加上有意重複種、更新種子品質,現在櫃子裏的數量已經很可觀了,逐漸出現“九等品”了。


    “這水果的品質可比那些經常更新的穀物、蔬菜的品質提升得慢,完全有可能是黑土也不適合種水果啊!”


    關注到儲物櫃給出的等級,蕭米在心裏如是想。


    水果多了,自家人吃肯定吃不完,大部分存起來,小部分製成果幹,當時還滿以為果幹也能開啟儲物櫃,結果證明想多了,櫃子不認賬,果幹直接存到相應的水果櫃裏,隻不過顯示屏上多了“空間出品xx x果幹”的字樣。


    還有區別對待這回事?明明外界買進來的水果和同品種果幹都算兩個類別的!


    土地上的已成熟的農作物存完了後,如果需要更新的話,就重新耕種。


    如果不需要更新品質的話,農作物成熟收割後就不需要重新耕種了,就這麽放任自流,過幾天它們會再次從原地冒出來。


    比如,西瓜收取了後,要更新品質,就把瓜藤連根拔起放在田埂一側讓它自己化掉;如果不需要更新的話,老瓜藤會很快自動枯萎,過幾天瓜根就會自動長出新的幼苗,繼續結瓜。


    所有農作物差不多都是這個操作程序,區別在於重新生長的時間不一樣,最快的需要隔一天,如白菜、韭菜、茼蒿等;最慢的要各七天,如稻穀麥子等主食;


    其它農作物都是這個操作,隻不過現在大部分麵積都是在種新品,所以自動化種田、收割設備基本上就沒停過機。


    這個功能在最初種田的時候,可沒有。


    也就是最近一年才發現的。


    完全有可能是空間成長後才多出來的功能。


    想想也是,三個人種那對大片地,又不能用一年種植,這些下去,就算空間時間再充足,久了也會勞累不堪。


    這樣就好,偶爾可以偷懶一下,隻需要動手摘取果實就行。


    為著以後開農家樂以及售賣的需要,三黑留了兩平方公裏的麵積種新品,剩下的土地種植的農作物很多都沒有重新種植,讓它們一直保持在現在的等級中。


    這樣蕭米也空出了很多時間,將精力投放在一黑和花園作物的種植和更新上。


    現在他們種田久了,收取農作物有經驗了,土豆、紅薯、花生等地下作物先把地麵那部分一律用割草機剪平,再用機器翻出來後直接存。剪掉的部分能用意念存的自然就一起存了,存不了的自然是弄到旁邊讓土地消化。


    沒錯,他們就是這麽理解的,空間生長的東西如果不能吃的話,應該是化成了土地所需要的營養。


    除了那些需要架搭子的農作物外,其餘的種植基本上沒有規劃,依舊是買了什麽就種什麽,成熟期差不多的稍微留意一下就種在同一片(就很感謝種子店老板的周到服務,把農作物的成熟期都標上了)。


    所以在收割期時,蕭米隻需要每天開著小型收割機在地裏巡視,發現有成熟的就收割。


    總體操作起來還不算是太複雜。


    好在地裏道路開闊,那些細小的分支流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那都是路啊!


    就很人性化。


    要不是這些年確實沒有在空間感受到有“工具人”存在,蕭米都以為有這麽一個潛存的管理者在暗中幫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仙緣從天而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行走的麻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行走的麻瓜並收藏仙緣從天而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