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三年,簫小山賺錢的能力見漲。不僅賺錢供簫桃花,還能給老父母寄生活費。不過,這些錢,老父母都用來補貼兒孫們了。
這下,家庭矛盾緩和了,以前的種種隔閡就像昨日煙雲慢慢消散。兄友弟恭,姊妹團結,一家人也開始其樂融融了。
但是,簫小山大四的時候,有些外出實踐活動的費用就必須要學生自己負擔了。
外出一般要半個月到兩三個月不等,打工的時間就沒有那麽多,收入也自然減少。
此消彼長,寄回老家的錢就減少了很多,老家人慢慢就起了怨言,於是那年春節回家他就再一次感受到了濃濃的怨氣。
父母說你大哥大嫂掙錢不容易,大孫子上學要錢,租房要錢,吃飯要錢,你能力大,就應該多承擔一些,幫忙大哥一把。至於簫桃花,那麽大個人,能養活自己,把給她的那部分錢拿回來吧,你大哥他們更需要。這些年來,你大哥為了你受了不少氣,現在家裏好不容易才好些,你不要讓家裏的人過得都不開心……
那個春節不止簫桃花的心裏冷,簫小山的心裏更是一片冰冷。他問父母,從小到大,大哥簫大山為他付出過什麽?家裏在他小學畢業後又做過什麽?養父母沒話說,天經地義,他們當年沒義務養弟弟妹妹,難道做叔叔的就有義務養侄子侄女?……
父母說不出反對的話,翻來翻去就是那幾句:“他們那時不是沒有能力嗎?也不是不想幫。你現在有能力了,為什麽就不幫一把呢?讓你哥哥嫂嫂他們過得輕鬆些就行……”
那個春節,他們一家在村裏(雖然那時村子裏也就十來戶人家)就是一個笑話,都覺得丟臉是簫小山造成的。
初一一大早,簫小山和簫桃花離開了老家,身上除了車費,還有一張以後每個月要給二老1000華幣,畢業後每月至少2500華幣養老費的協議。
蕭桃花是女孩子,所以家裏沒有要她的養老費,就說以後對家裏如何就看她的良心。
簫桃花也就是在那個春節突然長大了,不再心安理得地接受小哥的照顧,也開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賺些生活費了。
實踐回校後的簫小山不得不把學習的精力轉到多份兼職上,畢業的後他推掉了學校安排的工作,入了電子行業做起了銷售工作。
沒錯,學考古的簫小山,同時選修了“電子科學與技術”,這份工作也算是和他專業對口。
他不去安排的單位工作,純屬工資不高,難以負擔家庭負擔。但銷售工作就不一樣了,雖然底薪不高,但是提成高。
簫小山很快就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銀行存在由4位數猛飆5位數,從此開始他如同“開掛”的銷售之路。
再說生長在h省的米媽。
米媽全名鄧米粒,取這個名據說完全是她媽懷孕的時候喜歡吃玉米,而且每次吃玉米的時候,她媽拿著玉米剝一粒吃一粒,決不多會每口多吃一粒,家裏的人就說這是肚子裏的孩子“刁”,所以孩子出生後取名時在玉米和米粒之間選擇了米粒。
鄧米粒是縣城出生,縣城長大,父母是雙職工,家裏就一個小她兩歲的弟弟鄧果粒。
家庭成員少,兩姐弟也不要補習什麽的,家裏經濟負擔不重,父母對他們也沒有多高的要求,隻希望他們快樂長大就好,所以兩人算是在和諧氣氛的家庭長大的。
鄧米粒十六歲上高中時鄧爸故於交通意外,她媽(米姥姥)傷心之後把心思放在工作和孩子的成長上,一直沒有再婚。
雖說鄧米粒和弟弟鄧果粒自鄧爸走後就屬於單親家庭,但是米姥姥並沒有給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上施加新的壓力,仍舊讓孩子們保持原樣,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長大。
這也就是米媽畢業後無論在工作,還是婚後的生活,她都活得個性飛揚又隨意的根本原因。
有人說她不懂事,沒心眼,長不大。
但是,這正是米姥姥希望兒女活成的樣子。
米姥姥很欣慰,鄧米粒、鄧果粒也活得很幸福。
鄧米粒同學是直到上大學才離開縣城到省大學就讀國際旅遊管理專業,她選擇這個專業的初衷是想乘坐免費交通周遊世界。
所以鄧米粒的性格應該是活潑好動的,她大學畢業後入職費f市一家國際旅遊公司,開始實現她的環遊世界的夢想。
弟弟鄧果粒(米舅舅)上的也隻是普通一本,弟媳李夢也隻是個普工人員,但是他們的兒子(表哥)大學上的是軍校,後麵進了保密單位,媳婦也是部隊裏的;女兒鄧心伊的老公是普國留學生,婚後移民到洲噢。
表哥有一子一女,留女兒鄧向晚在身邊,兒子鄧向陽是特意放在老家的,要不然家裏三個空巢老人太孤單。
所以米姥姥一家人算起來也是聚少離多。
蕭小山和鄧米粒,一個生活環境複雜,閱曆豐富;一個生活環境簡單,心思單純。後麵因為緣,不可妙言,走到了一起。
兩個人結緣於飛機上:一個商談生意,一個帶團旅遊。
然後兩人一眼萬年後就彼此粘住了。
隨後在鄧米粒女士二十七歲那年,蕭小山將事業重心移到女朋友所在城市f市,在市裏一家國際集團公司做銷售部的ceo,兩人共結連理,同時把家也安在f市。
此時,簫小山的財富已突破“8”位數,給老父母的養老費也是一漲再漲。
不好的往事仿佛再一次消散開去。
但是對老家的事,蕭小山再也沒有那個激情多加關注,錢按時給了父母,他們怎麽花是他們的事。
偶爾也會快遞些生活用品和家用電器回去,但也是老人在視頻裏主動提及的。
蕭小山的反常鄧米粒並不是完全沒有察覺,但是她不是個愛問的人,老公講她就是個合格的聽眾,老公不願講的,她就不會多問。
隱私嘛,總會有人有的。
蕭小山呢?他的成長經曆,講起來就是一把辛酸淚,他也沒有將自己的成長故事說出來給老婆聽,因為他個人覺得講這些太寒顫了,感覺說那些是在博老婆同情。
結婚後,蕭小山繼續滿天飛,鄧米粒也繼續她環球世界的夢想,兩人除了結婚時回了趟老家,後麵甚少回去。
偶爾,鄧米粒也會問老公,為什麽不願意回老家?她還蠻喜歡進山裏到處探險。
蕭小山也隻是笑笑說,回去路上花時間太多,轉車也麻煩,還不如把路費寄回去。
他說的是真心話,也是老家人的想法。
米媽沒有多想,也沒有追問老公小時候的成長故事。所以她後來回老家生活的那幾天也沒怎麽留意家裏的親朋好友的反應,也忽略了女兒的不對勁。
按常理,一個家庭裏夫妻倆平時很少聚,經常在外飛行也會有疲累之感,那麽假期一般人都會在家好好休息。但那畢竟是一般人,這倆夫妻就不是一般人,是“二般人”。
難得的碰在一起的休息日兩人會選擇度假。
時間短,省內就近旅遊;時間稍長,不是選擇名勝古跡、就是選擇人跡罕至之地“觀光旅遊”,就像探險者一樣,哪裏有“傳說”就往“傳說”中的地方去。
這下,家庭矛盾緩和了,以前的種種隔閡就像昨日煙雲慢慢消散。兄友弟恭,姊妹團結,一家人也開始其樂融融了。
但是,簫小山大四的時候,有些外出實踐活動的費用就必須要學生自己負擔了。
外出一般要半個月到兩三個月不等,打工的時間就沒有那麽多,收入也自然減少。
此消彼長,寄回老家的錢就減少了很多,老家人慢慢就起了怨言,於是那年春節回家他就再一次感受到了濃濃的怨氣。
父母說你大哥大嫂掙錢不容易,大孫子上學要錢,租房要錢,吃飯要錢,你能力大,就應該多承擔一些,幫忙大哥一把。至於簫桃花,那麽大個人,能養活自己,把給她的那部分錢拿回來吧,你大哥他們更需要。這些年來,你大哥為了你受了不少氣,現在家裏好不容易才好些,你不要讓家裏的人過得都不開心……
那個春節不止簫桃花的心裏冷,簫小山的心裏更是一片冰冷。他問父母,從小到大,大哥簫大山為他付出過什麽?家裏在他小學畢業後又做過什麽?養父母沒話說,天經地義,他們當年沒義務養弟弟妹妹,難道做叔叔的就有義務養侄子侄女?……
父母說不出反對的話,翻來翻去就是那幾句:“他們那時不是沒有能力嗎?也不是不想幫。你現在有能力了,為什麽就不幫一把呢?讓你哥哥嫂嫂他們過得輕鬆些就行……”
那個春節,他們一家在村裏(雖然那時村子裏也就十來戶人家)就是一個笑話,都覺得丟臉是簫小山造成的。
初一一大早,簫小山和簫桃花離開了老家,身上除了車費,還有一張以後每個月要給二老1000華幣,畢業後每月至少2500華幣養老費的協議。
蕭桃花是女孩子,所以家裏沒有要她的養老費,就說以後對家裏如何就看她的良心。
簫桃花也就是在那個春節突然長大了,不再心安理得地接受小哥的照顧,也開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賺些生活費了。
實踐回校後的簫小山不得不把學習的精力轉到多份兼職上,畢業的後他推掉了學校安排的工作,入了電子行業做起了銷售工作。
沒錯,學考古的簫小山,同時選修了“電子科學與技術”,這份工作也算是和他專業對口。
他不去安排的單位工作,純屬工資不高,難以負擔家庭負擔。但銷售工作就不一樣了,雖然底薪不高,但是提成高。
簫小山很快就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銀行存在由4位數猛飆5位數,從此開始他如同“開掛”的銷售之路。
再說生長在h省的米媽。
米媽全名鄧米粒,取這個名據說完全是她媽懷孕的時候喜歡吃玉米,而且每次吃玉米的時候,她媽拿著玉米剝一粒吃一粒,決不多會每口多吃一粒,家裏的人就說這是肚子裏的孩子“刁”,所以孩子出生後取名時在玉米和米粒之間選擇了米粒。
鄧米粒是縣城出生,縣城長大,父母是雙職工,家裏就一個小她兩歲的弟弟鄧果粒。
家庭成員少,兩姐弟也不要補習什麽的,家裏經濟負擔不重,父母對他們也沒有多高的要求,隻希望他們快樂長大就好,所以兩人算是在和諧氣氛的家庭長大的。
鄧米粒十六歲上高中時鄧爸故於交通意外,她媽(米姥姥)傷心之後把心思放在工作和孩子的成長上,一直沒有再婚。
雖說鄧米粒和弟弟鄧果粒自鄧爸走後就屬於單親家庭,但是米姥姥並沒有給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上施加新的壓力,仍舊讓孩子們保持原樣,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長大。
這也就是米媽畢業後無論在工作,還是婚後的生活,她都活得個性飛揚又隨意的根本原因。
有人說她不懂事,沒心眼,長不大。
但是,這正是米姥姥希望兒女活成的樣子。
米姥姥很欣慰,鄧米粒、鄧果粒也活得很幸福。
鄧米粒同學是直到上大學才離開縣城到省大學就讀國際旅遊管理專業,她選擇這個專業的初衷是想乘坐免費交通周遊世界。
所以鄧米粒的性格應該是活潑好動的,她大學畢業後入職費f市一家國際旅遊公司,開始實現她的環遊世界的夢想。
弟弟鄧果粒(米舅舅)上的也隻是普通一本,弟媳李夢也隻是個普工人員,但是他們的兒子(表哥)大學上的是軍校,後麵進了保密單位,媳婦也是部隊裏的;女兒鄧心伊的老公是普國留學生,婚後移民到洲噢。
表哥有一子一女,留女兒鄧向晚在身邊,兒子鄧向陽是特意放在老家的,要不然家裏三個空巢老人太孤單。
所以米姥姥一家人算起來也是聚少離多。
蕭小山和鄧米粒,一個生活環境複雜,閱曆豐富;一個生活環境簡單,心思單純。後麵因為緣,不可妙言,走到了一起。
兩個人結緣於飛機上:一個商談生意,一個帶團旅遊。
然後兩人一眼萬年後就彼此粘住了。
隨後在鄧米粒女士二十七歲那年,蕭小山將事業重心移到女朋友所在城市f市,在市裏一家國際集團公司做銷售部的ceo,兩人共結連理,同時把家也安在f市。
此時,簫小山的財富已突破“8”位數,給老父母的養老費也是一漲再漲。
不好的往事仿佛再一次消散開去。
但是對老家的事,蕭小山再也沒有那個激情多加關注,錢按時給了父母,他們怎麽花是他們的事。
偶爾也會快遞些生活用品和家用電器回去,但也是老人在視頻裏主動提及的。
蕭小山的反常鄧米粒並不是完全沒有察覺,但是她不是個愛問的人,老公講她就是個合格的聽眾,老公不願講的,她就不會多問。
隱私嘛,總會有人有的。
蕭小山呢?他的成長經曆,講起來就是一把辛酸淚,他也沒有將自己的成長故事說出來給老婆聽,因為他個人覺得講這些太寒顫了,感覺說那些是在博老婆同情。
結婚後,蕭小山繼續滿天飛,鄧米粒也繼續她環球世界的夢想,兩人除了結婚時回了趟老家,後麵甚少回去。
偶爾,鄧米粒也會問老公,為什麽不願意回老家?她還蠻喜歡進山裏到處探險。
蕭小山也隻是笑笑說,回去路上花時間太多,轉車也麻煩,還不如把路費寄回去。
他說的是真心話,也是老家人的想法。
米媽沒有多想,也沒有追問老公小時候的成長故事。所以她後來回老家生活的那幾天也沒怎麽留意家裏的親朋好友的反應,也忽略了女兒的不對勁。
按常理,一個家庭裏夫妻倆平時很少聚,經常在外飛行也會有疲累之感,那麽假期一般人都會在家好好休息。但那畢竟是一般人,這倆夫妻就不是一般人,是“二般人”。
難得的碰在一起的休息日兩人會選擇度假。
時間短,省內就近旅遊;時間稍長,不是選擇名勝古跡、就是選擇人跡罕至之地“觀光旅遊”,就像探險者一樣,哪裏有“傳說”就往“傳說”中的地方去。